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實踐作業怎麼做

數學實踐作業怎麼做

發布時間:2022-05-14 10:08:45

㈠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 《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增設的內容。這種新的學習內容和形式,是數學課程改革的一個突破,也是數學課程內容的一個亮點。課標版教材從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安排了兩個內容的綜合實踐活動課。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對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教學很不樂觀。教學這節內容,教師們常常採用的是讓學生閱讀、跳過或自學等形式來教學的。沒有達到課標中預想的目的。那麼,怎樣進行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教學呢?
一、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編排意圖
例如:四年級上冊:1億有多大?教材安排這節內容的意圖是什麼?
教材在數概念的教學中,十分重視數感的培養。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但由於1億這個數太大,學生很難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因此在「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後,安排這個綜合應用,旨在使學生通過探究活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和對照的過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億這個數有多大。
再例如:二年級下冊:46頁:剪一剪
這部分教材取材於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剪紙」,設計了兩個比較簡單的剪紙活動。通過這個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初步的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這個活動,主要通過學生親自動手剪一剪,剪出有規律的圖形,結合圖形加深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的認識,並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教材還提出了一些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觀察剪紙過程中圖形的形成進行簡單的推理。另外,教材也留給學生創作的空間,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其他的圖案,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初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可見,綜合實踐課的編排意圖就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活動,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經驗密切聯系的、具有一定挑戰性和綜合性的問題,以發展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形」「統計與概率」內容的理解,體會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密切聯系。
二、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程標準的特點
要上好「實踐綜合課」 ,我們還必須明確「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徵。那麼「實踐與綜合應用」課的特點有哪些?
1.「實踐與綜合應用」應該突出探索性
「實踐與綜合應用」本質上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探索中掌握思維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可見,實踐活動不僅是單純的活動,而是要通過活動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方法。是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
2.密切聯系生活實際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明確數學來源於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離不開數學。數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而樹立正確的數學觀。
3.強調綜合應用
加強數學各部分內容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是這一部分學習活動的另一個重要目標。這種綜合性主要體現:在學習空間上,體現課堂學習與課外學習的有機整合;在學習內容上,體現自然、美術、思品與生活同數學課程內容的綜合;在學習方式上,體現實踐性學習、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體驗性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的綜合。
4.形式多樣化
「實踐與綜合應用」的形式是多樣化的:如小調查,小製作,小課題研究,小游戲等。「實踐與綜合應用」活動可以以課內外相結合的形式進行。這些活動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作業形式讓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完成。
三、明確數學「綜合實踐課」的教學原則
①實踐性原則,落實一個「動」字(這里的動也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身體上的動,即學生親自參與到活動當中去體念包括動手做,動眼觀察等;二是心裡中的動即動腦,認真去思考活動當中的數學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張,這才是最重要的。)
②自主性原則,體現一個「探」字(也就是說要引導學生自由地、主動地去探究問題,有時學生想到的老師不一定能夠想到,所以應當充分相信學生,給學生一個機會,學生就可能給你一個驚喜。)
③趣味性原則,突出一個「趣」字(要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會到樂趣。趣味產生興趣,興趣增加熱情,熱情提升慾望,慾望催發行動。選取的內容要符合各階段學生的知識經驗、興趣特點及語言表達能力。例如:低年級可選取《找規律》《圖形拼組》等,中高年級可選取《密鋪問題》《重疊問題》等。)
④開放性原則,提倡一個「放」字(綜合性的學習探究活動,必須是一種全新的、開放式的活動,包涵兩個方面:一是內容的開放,要從課內向課外延伸。二是方法的開放,不同的學生採用的方法不同。)
⑤合作性原則;探究活動離不開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小組成員之間既有明確分工,又有通力合作。如讓學生設計「郊遊乘車」方案時,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各小組成員分別到不同的旅遊公司調查有關資料,然後匯報交流,最後整合所有信息合作設計最佳方案。這樣加強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互動,產生共生效應,達到共同發展。
總而言之,數學綜合實踐課就是讓學生「做數學」,關鍵在「實」,形式要「活」,一定要「動」,而活要有本(以教材為依託),「活」而不亂,「活」中增智,「活」中求實。力求「動」而有序,「動」而有導,「動」而有得。

㈡ 小學數學6年級實踐性作業(通過學習圓柱,而自己動手實踐算出圓錐的體積)

做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各一個,用圓錐裝沙子,底面平,不要高出來,倒進圓柱,你會發現倒三次,就可以把圓柱裝滿。說明圓錐的體積是圓柱的三分之一,得出S圓錐=1/3×底面積×高

㈢ 怎樣進行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思路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數學課程標準的重要目標之一,設計數學實踐性作業,組織指導學生開展數學實踐活動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的、原則、類型、組織指導與評價建議等五個方面談幾點粗淺看法。

一、實踐性作業設計的目的

1、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獲得對數學良好的情感體驗

現代教學理念強調學生學習數學,要能積極地參與生動直觀的數學活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對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興趣。教師要選取與生活密切聯系的素材作為數學實踐性作業,讓學生經歷操作實踐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逐步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事物的意識和興趣。

如,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測量」這一單元,教材安排了估一估,量一量,說一說的實踐活動:測量鉛筆、書、凳子以及自己的肘的長度再與同伴交流。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量出自已的一拃、一步和一庹大約是多長。一拃大約長( )厘米,一步大約( )厘米,一庹大約長( )米( )厘米。讓學生在以上實踐性作業中體會到量物體需要選擇相應的工具來測量,同時還很有興趣地感受一種奇妙的現象:「身上有尺」。知道這樣的尺在日常生活里可以用來估測。再如,三年級學習了「對稱、平移和旋轉」這一知識後安排的實踐活動:①收集一些圖案,在小組內說一說。②用紙剪出一個你喜歡的圖形,通過平移或旋轉繪制一幅圖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對稱、平移和旋轉的形成,感受圖形的內在美,在欣賞漂亮的圖案時,與同伴分享「創造」美的愉悅。

2、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獲得對數學知識的體會和理解

數學學習是一個數學活動的過程,數學教學必須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獲得數學活動經驗。

如一年級上冊在學生學習了「認識物體」以後,可安排「動手搭出你喜歡的東西」這一實踐活動。讓學生參與「摸一摸」、「滾一滾」、「堆一堆」「說一說」等活動,在合作交流中體會平面與曲面的區別。這樣的活動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一些特徵。再如「可能性」的教學,准備一些黃球、紅球、白球等。通過摸球,來進行統計和驗證自己的估計與猜測,進一步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發展應用意識

數學在現實世界裡有廣泛的應用。數學教學就是要使學生通過數學學習活動,主動地從數學的角度去解決一些現實的問題,感受數學的價值與作用,形成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結合現實生活場景安排一些實踐性作業,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推理,在實際情境中主動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這一知識後,可設計這樣的作業:①收集生活中常見的設計精美的圓柱形的包裝盒,開一次展覽會,從中鑒賞幾何形體及圖形美;②找些圓柱體的食品盒,測量計算出它們貼一圈商標紙的面積;③找一些圓柱體實物,分別測量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或容積;④社會調查,收集生活中人們常用圓柱體容器的數據信息,並記錄下來;⑤用一塊長31.4厘米、寬15.7厘米的長方形紙板,製作一個高5厘米的圓柱體,請你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並用圖表示出來。通過以上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中應用知識的能力。

4、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中感受研究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發展學生的數學思考,其中包括用數學的方式和方法去研究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的數學策略水平。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學習和體會數學策略和數學方法,還要重視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應用所學數學方法,探索和掌握一些研究問題的策略方法。如:在家或學校栽一盤蒜苗,每3天測量一次蒜苗的高度,並做好數據的記錄。讓學生感受「實驗——統計——結論」的研究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二、實踐性作業設計的原則。

1、趣味性原則:數學活動的趣味性是指數學活動生動有趣,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通過練習能取得事半功倍效果。實踐性作業應該認真選擇適量的、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富有生活氣息、充滿時代感的作業。通過實踐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增強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和學好數學的自信心。如四年級學習了估算後安排實踐作業:你所在地區的最高建築物有多高?它的高度大約相當於幾個教室的高度?大約相當於多少個學生手拉手的長度?還有什麼辦法可以形象地描述這一高度?

2、探索性原則:兒童與生俱來就具有一種探索的慾望,富有挑戰性、開放性的問題,能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知識的慾望,實踐性作業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思考價值,要能夠激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如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後,設計實踐性作業:小明家的廚房要鋪地磚,有兩種設計方案。方案一:每塊5元,邊長為2分米;方案二:每塊7元,長為3分米,寬為2分米。①用第一種地磚鋪需180塊,你知道這個廚房的面積是多少嗎?②用第二種地磚鋪需要多少塊?③用哪種地磚比較便宜?

3、應用性原則: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要考慮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如:學習「空間與圖形」的計算後,可實地測量操場的面積或對生活用品進行估測;熟練了數的運算後可開展有關價格與購物的活動;學習了「小數乘除的知識」後,可以組織學生調查、咨詢、收集有關電話、手機話費等方面的信息,運用小數乘除法的有關知識及折扣知識解決有關話費的系列問題等。

三、實踐性作業設計的類型

1、調查類:調查可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訓練學生應用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具有應用數學的意識,真正體驗到數學是有用的。

如:①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天會浪費 水。調查一下水價及你自己家每個月的用水量,計算一下按照這個滴水速度,一個滴水的龍頭一年浪費的水夠你家用多久?

②調查你們組的同學每天睡多長時間

時間
不到10時
達到10時

人數

引導學生運用以前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進行調查,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如這個年齡段的大多數孩子每天的睡眠時間為多少,睡眠時間與成績、身體的好壞有沒有關系等等。

在小學數學教材中讓學生調查的素材很多,如:儲蓄的利息、商品的價格、乘車的時間等都可組織或按排學生去調查,在調查中獲取有關信息。

2、操作類:操作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把學生推向思維活動的前沿,使學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動發展的機會。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操作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操作活動的過程中去思維、去探索、去學習。

如: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後,可設計「包裝磁帶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磁帶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磁帶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

3、實驗類:實驗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自己動手的探究活動。通過實驗可以鞏固知識點,拓寬知識面。教師在課內外巧妙設置有一定難度而通過努力又能解決的實驗課題,可以激發學生不斷探索、求知的強烈慾望,促進他們知識向縱伸發展。

如:①把幾十粒黃豆泡在水中,一天後將水倒掉,蓋上一塊濕布。②待黃豆發芽後,選擇一顆豆芽測量長度並記錄。③填入下表,並製成統計圖。

豆芽生長情況統計表:

時間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豆芽長度/毫米

統計圖(略)

4、應用類:學習的最終目的在於應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知識、開啟心智、訓練思維、發展能力。如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這一知識後,可設計這樣的作業:一位農民伯伯有一張長方形的席子,准備把它捲成一個圓柱體放稻穀(接頭處不算)。要使它放的稻穀最多,請你以這張長方形席子為例,為他設計一個方案。①底面周長為( ),高( )(取整厘米數);②求一求它的容積;③從中你發現了一個什麼規律?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教學時,教師要盡可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設計應用性的實踐題;可以從報紙、電視、廣播、廣告牌中發現數學信息,盡可能設計形式多樣的實踐題,可以是文字的、圖表的、聲音的;鼓勵學生接觸各種實際問題,參加課內外數學實踐活動。

四、實踐性作業的組織與指導

1、組織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行動中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

數學實踐性作業應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綜合應用數學思想、思維方法和知識技能去解決問題。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為什麼做,應該怎麼做,怎樣做得更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行動中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

例如: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課前可布置學生到公路旁,要求他們記錄5分鍾內通過的機動車輛的次數、車輛的型號、牌照類型。第二天上課時讓學生先談談前一天收集到的數據,再談談是如何記錄這些數據的?接著,研究收集、整理數據的方法。這樣,讓學生在調查中獲取真實的原始數據,由此分析現有公路能否適應當地經濟發展的需要,當地開放的力度等方面的情況。通過以上的組織指導,學生在具體的行動中經歷實踐活動的過程,感受到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是十分必要的,從而在腦子里形成這樣的意識:數據可以幫助我們制定策略,同時培養學生關注信息的意識。

2、組織指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動中提高應用能力

數學實踐性作業和其他學習活動一樣,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為主,以學校、家庭、社區、社會、自然界為活動場地,讓學生在實踐性作業的活動過程中主動地去觀察生活、獨立思考問題、自主地應用數學知識、方法、思維去研究和解決問題。特別是一些需要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要求學生圍繞共同研究、解決的問題,明確具體要做的工作,學會分工負責;共同提供需要的資料和工具,學會資源共享,以促進合作成功,榮譽共享。

例如,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後,可設計一道策略開放性的實驗題:「設法測量一個土豆的體積」。實驗前先要求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將土豆放進盛有水的長方體容器中,間接測量;也可將土豆切成規則形體估計體積;也可將土豆煮熟再壓成長方體來計算等。然後,再根據提出的方案進行實驗,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樣進行實驗對比,每位學生不僅可以鞏固長、正方體體積的計算,而且提高其思維水平,促進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能力的發展。

3、組織指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要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探索性、開放性的數學實踐性作業,組織指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例如,教學「元、角、分」之後,給學生設計一份作業:①請你調查下列物品的單價,並記錄: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②班級用100元買以上體育用品,你准備怎麼買?這種問題答案開放的實踐題,學生可根據需要,錢數的可能性,作出各種不同的合理選擇,老師只要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具體評價,就能激發學生參與興趣,促使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問題,培養創新應用能力。

4、組織指導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操作可以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把學生推向思維活動的前沿,使學生得到自主探索、主動發展的機會。教師要組織指導學生在完成數學實踐性作業中加強實際操作,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例如,教學「克的初步認識」一節課,可安排學生動手操作活動:(1)用彈簧稱或電子稱稱一稱2分的硬幣(約1克),然後親手掂一掂,感受1克實物的重量;(2)要求學生稱出1克黃豆,數數約有幾粒(4—5粒);再要求數出4—5粒黃豆用手掂一掂。充分感知「克」,反復體驗1克的重量後,讓學生擴展到幾克、幾十克重量的認識操作中去。課後要求學生找一些物體稱一稱、掂一掂、估一估。這樣,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反復體驗,正確理解度量單位。再如,教學面積單位時,可要求學生動手去量一量,比一比單位面積的大小,或用紙剪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紙片,在地上畫出1平方米的地面,反復對課桌面、黑板、教室的牆或地面面積進行測量或估算,讓學生在操作中探索知識、體會數學的價值。

五、實踐性作業的評價建議:

評價是數學實踐性作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對實踐性作業起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是達成作業目標的重要環節和手段。實踐性作業的評價要明確目的,落實內容,要考慮方法手段。

1、要明確實踐性作業的評價目的。

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是全面了解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學習狀態,激勵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具體包括:(1)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活動,綜合應用數學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和生活中的具體事物和現象,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進對數學的理解,體驗實踐的價值。(2)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與人合作、交往,學會理解,學會與人共同生活。(3)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策劃能力,學會做事,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4)促進學生對學習與生活關系的理解,體驗生活世界處處蘊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拓展學習數學的視野和獲取知識的空間,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2、要落實實踐性作業的評價內容。

數學實踐作業的評價內容,既要關注學生完成作業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實踐性作業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具體進步與發展。具體包括:(1)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感態度。(2)學生完成作業的過程與方式。(3)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觀察、分析、實驗、研究中綜合應用數學知識的程度。(4)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創新精神。(5)學生在作業過程中的自身體驗。(6)學生在作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計劃性。

3、要把握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手段和方式。

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手段和方式主要有:①觀察;②收集;③展示;④訪談;⑤問卷等。

4、實踐性作業評價要注意的問題。

(1)評價要注意導向性。導向性是指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興趣性,參與活動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參與活動的計劃性、操作性、監控性和參與活動的創造性。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使自已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2)評價要注意差異性。學生學習數學的水平客觀地存在差異,學生參與數學活動、完成實踐性作業也同樣具有差異性。因此,要用不同的要求去評價不同的學生,才能發現學生的進步與變化,才能更好地激勵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實踐性作業。

(3)評價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數學實踐性作業的評價,教師採用定性或定量描述的形式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情感態度,實踐活動的過程,參與實踐活動的方式,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程度,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自我體驗和計劃進行評價。定性描述的語言,應以肯定鼓勵為主,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總之,實踐性作業的設計要結合本班學生實際,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以活動、探索為主線,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讓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了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通過數學實踐性作業,了解數學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獲得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考方法;通過實踐性作業,全面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不僅能復習鞏固知識,更能探究實踐、體驗過程、培養情感、發展能力。

㈣ 如何設計讓學生感興趣的數學作業

1.重建信念系統
利用數學課或數學實踐活動,同時聯合其他學科教師,對學生經常進行目的教育,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既講今天的學習是為了明天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大道理,又講今天的學習是長大後就業的需要以及為自己、為家長爭光的道理,還可用古今中外名人和身邊人勤奮好學的故事激勵他們,並根據具體情況靈活多變、生動具體地進行。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做作業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意義。
2.關注成功體驗
在數學課上,針對學生完成作業的點滴進步,我充分表揚和鼓勵學生,使他們體驗到自己達到了對學習的預期目標,實現了自身對優異成績的期待,同時使學生獲得同學、教師和家人的良好評價,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競爭心,激發學生的成功需要。讓學生盡可能地獲得成功,持續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感和成就感,避免學生回滾到只做作業沒有樂趣的苦海中。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不斷成功的基礎上進行正確歸因,形成高效能感,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學生也才能長期堅持下去。
3.分層設計作業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作業問題,還須在作業設計上下工夫。應針對班級學生實際,靈活選用各種資料,而不是讓所有學生通做所有資料、試卷,搞題海戰術,那樣,時間一長,不僅優秀生沒有了興趣,中下等生更是苦不堪言,必將重回不做作業的隊伍中去。在設計數學作業時,可根據學生學業水平分層布置,優秀生在題量和難度上可適當加大,一般的學生以書本上的題目為主,學困生以基礎題為主,同時給學生選擇的機會,便於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預期目標。既注重書面作業,也注重實踐和操作作業。在布置作業題時,向課外延伸的內容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狀況出發,把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力求使學生做得出來,切不可出偏題、怪題等難度過大的題,這樣不僅使學生難以完成作業,而且會使他們產生畏懼的心理。同時對他們做作業時遇到的困難加以輔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輔導可以由教師進行,也可以選優生做「小老師」進行幫助。對筆頭慢的學生,要指導他們提高書寫速度,同時盡量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提高書寫速度有一個過程,應允許學生逐漸提高速度,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4.家校合作共贏
對不肯做作業的學生一定要認真督查,弄清他們不做、少做、漏做作業的原因,和家長一起做耐心細致的思想工作,認真輔導和批改。在可能的情況下,實行「優惠政策」,最好對學生的作業採取面批的辦法。面批時,既不能姑息遷就,又不能粗暴地訓斥或進行體罰,也不能搞變相體罰。那種採取罰做大量作業的方法,無異於負重爬山,其功效只能適得其反。如得知家長對子女不做作業有打罵、不讓吃飯、不讓按時休息的不近人情、粗暴的做法,應及時進行規勸。

㈤ 數學學科中如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有效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研究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一領域的前提,通過對這一課題的實踐研究,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1)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2)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先行於教材知識(4)要充分地展開一個過程(5)要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6)開發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教材。 傳統的教學不太注重把數學與學生熟知的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學生接觸的是停留在一張張白紙上的數學;而數的計算、幾何圖形、統計等知識都是按照各自的知識體系,呈直線式的結構發展,學生感受不到它們之間相互的聯系。形象地說,學生眼中的數學知識就像是一條條相互平行的直線,它們沒有交點,形成不了完整的牢固的結構。正是因為這樣,造成了許多學生「強於基礎、弱於應用、強於答卷、弱於動手,強於考試、弱於創造」的局面。《數學課程標准》認為,這些與課程結構有關的問題,應當通過調整課程結構解決。所以《教學課程標准》中把數學知識分為「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領域的內容。其中第四塊知識對於數學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提法,是對數學教學的一個全新視角,也是對數學教學的一大挑戰。所以積極開展有關的實踐與研究對於數學新課程實踐的順利進行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如何有效的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進行這項實踐研究的前提,通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學生由於年齡差別,在智力結構、身心發展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教師在設計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時應該呈現出不同年齡、不同學段學生的定位差異性。低年級孩子興趣廣泛,但持久性短,對明顯的、有趣的事物感興趣,但缺乏合理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合作意識尚未確立,思想意識水平還很稚嫩。新課程標准實驗稿中對1-3年級的實踐活動提出了三個目標:1、經歷觀察、操作、實驗、調查、推理等實踐活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實踐活動經驗,能夠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3、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低年級數學教師在教《人民幣的認識》時,將教室設計成了「文具超市」,每個孩子進行了角色分工,拿人民幣「買」回了自己所需要的文具,還有些孩子大膽的進行了討價還價。這些都是在孩子原有社會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課堂成了社會的縮影。低年級孩子通過不太復雜的開放、自主的活動,品嘗到了動手動腦探究的成功、愉悅。如三、四年級爭當儲蓄小專家(實踐活動),五年級的測量花圃的面積,六年級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得知時候可以利用課後調查長方體家用電器包裝盒的長、寬、高的數據,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學習了比的知識後可以利用休息時間分小組測量大樹或樓的高度等。 二、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形式靈活、多樣化的,不一定非得進行研究性的學習,可以是小調查、小製作、小設計,也可以是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如一年級學習統計知識後的繪制「我的作業真棒」實踐活動反饋表,二年級學習確定位置後的「繪制上學路線圖」、「測定方向」,三年級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後的「你的房間有多大」、「家離學校有多遠」活動,四年級學習了簡單的統計之後運用統計知識進行的「六一活動中的數學問題」,學習了平面圖形面積計算後的班徽設計、家庭裝修中的鋪磚問題,學習了長方體、正方體知識後的「設計正方體的展開圖」,等等。活動可以採用校內外結合的形式進行,可以通過課堂學習方式完成,也可以通過作業形式,要求學生經過一段時間完成,這一段時間可以延續幾周或者幾個月,即所謂「長作業」。 三、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先行於教材知識的,也可以是復習鞏固知識的。比如一年級學習元、角、分知識前讓學生去超市認識商品的標價,先行了解、接觸人民幣的單位,感知商品的價格。這對於學生的學習可起到一個先行組織的作用。再比如在五年級數學小數的計算後,我便在教室里開展了一次綜合復習已學知識的「生活中的小數計算」主題實踐活動。課前我布置學生回家搜集家裡的一些票據,如電話繳費單、電費單、水費單、超市購物發票、醫葯費收據等,要求學生看懂這些發票,了解如何收費及自己家裡有關的月開支情況。課上組織進行交流,並著重對學校每個月的電費、水費、電話費等進行計算。其間學生綜合地運用到了圖表、數、式等的知識,通過這個活動,學生首先感受到了生活中小數計算的普遍應用,感受到了小數計算與我們生活的息息相關,同時還學會了閱讀各種發票,了解自己家庭、學校的一些開支情況,並受到了節儉從我做起的教育。 四、要充分地展開一個過程。在新課程實踐中我們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都充分展開了一個過程;(1)提出問題與要求階段;(2)實踐體驗階段;(3)解決問題階段;(4)表達與交流階段。活動的過程以及活動中的收獲與感受,教師都引導學生以數學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擷取有代表性的小文章在學校自辦的刊物上刊出。 五、要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聽會忘記、看能記住、做才能會」,風靡美國和法國的小學科學教育方法「handson」(動手做)來到了我國。這一方法是通過讓教師設置適當的活動和任務使學生投入到真實情境中,在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中學習知識、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培養對科學的積極態度。對於強調動手實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而言,動手做的理念和方法非常實用。在很多的活動中,學生都要經過動手實踐。五年級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後的綜合活動「怎樣測量土豆的體積」,學生實實在在地過了一把親自動手的癮,也確實得出了測量的辦法。 六、開發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校本教材。它結合教材知識,以綜合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編寫了的內容可以是:有趣的變化、計算中找規律、生活中的可能性、拉綵帶、有趣的余數、神奇的小珠、擺數游戲、簡單推理、小馬虎、變與不變、生活中的估算、測量身高、體重、時鍾的學問、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分與合、我們的學校等等。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合作開發和實施的,所以要發揮教師智慧,積極開發校本教材。下面我以《大樹有多高》為例,本課時是在學生已經理解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以及會求比值、化簡比的基礎上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和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體會比的應用價值,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六年級的綜合實踐:大樹又多高,教學時可分兩大環節:第一環節「量量比比」,先引導學生探索發現「在同一地點,同時測量長度不同的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這一規律。教學前教師要做好活動的准備工作,如找好幾根同樣長的竹竿,准備好捲尺或米尺;學生測量時教師要巡視學生測量是否准確,操作有無錯誤等,盡量使測量出的數據准確些。第二環節「議議做做」,教師要啟發學生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大樹有多高」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討論採用怎樣的辦法來測量,然後分組測量,最後進行交流。當學生們都能採用正確的方法測量出大樹高度後,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繼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仿照這一方法來測量出教學樓、旗桿等的高度。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序直接影響活動的質量,所以對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提出了挑戰,課前教師一定要考慮周全,做好小組活動的各種准備工作,以提高活動課的教學有效性。既然是一節活動課,就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感受數學方法的價值和魅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比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學習了如何求比值之後安排的一個實踐活動——測量樹、旗桿、樓房的高度。這些物體都比較高,它們的高度很難用尺子直接度量,要通過「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得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相等」的規律,間接獲得。因此發現和應用這個規律是本次實踐活動的重點。 「量量比比」——發現規律。通過在太陽光下,把幾根同樣長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使學生懂得什麼叫影長、如何測量影長並體會和發現在同一時間、同樣長的竹竿的影長相等。在此基礎上再把幾根長度不同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按照表格的要求,分別測出每根竹竿的長度及影長,算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發現竹竿有長、有短,影長有長、有短,但各根竹竿的竿長和影長的比值是相等的,「議議做做」——應用規律,這一部分,教材沒有把怎樣應用規律測量樹高、樓房高的方法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體會方法。通過交流,整理出思路:測出1根竹竿的長度和影長,求出竿長與影長的比值;再測出樹的影長,求它的高。並用此方法,實際測量校園里的一棵大樹的高和樓房、旗桿的高。當然,如果沒有同時測量竹竿的影長和大樹的影長,用上面的方法計算樹的高,是不會得到准確結果。因此必須突出「同一時間」測量影長。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可以使得數學學科知識在活動中得到延伸、綜合、重組與提升,綜合實踐活動中所發現的問題、所獲得的知識技能可以在數學教學中拓展和加深,數學綜合實踐活動也可以和其他學科打通進行。

㈥ 小學四年級實踐作業如何在生活中辨認方向如何繪制平面圖的收獲的數學日記怎麼

我們知道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處處離不開數學,為使我們的寒假過的有意義而快樂,老師提供了幾項你們感興趣的實踐作業,在 假期中認真操作,開學時把你的作品帶回學校和同學交流分

㈦ 如何進行小學數學作業的有效設計

實施新課程以來,我們小學數學的課堂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實施有效備課與有效課堂上的實踐中,許多學校與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但在作業設計方面,我們許多教師往往過多地依賴教科書,迷信習題集,對作業的設計認識不足。其實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復習與鞏固,也是課堂教學的延續和補充,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檢驗學生獨立完成學習任務的主要形式。如果作業設計不科學,不僅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且制約了學習的靈活性,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如何以新課程標准為依據,設計出新穎、有趣、開放的新型數學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應引起我們數學教師的重視。經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應遵循以下一些原則。
一、設計趣味性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
新課程標准指出:「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話世界出發,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 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離線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繁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作業題型要做到「活」一點、「新」一點、「趣」一點、「奇」一點,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於趣味之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完成作業。
比如在學習「數的整除」這單元後,我利用這單元的知識設計一道讓學生猜猜老師的電話號碼是多少的作業,猜出後,拔個電話給老師。( ) 一位數中最大的偶數。( ) 既是偶數又是質數。( )2和3的最小公倍數。( )既不是指數也不是合數( )最大的一位數。( )8的最小倍數。 ( )6和9的最大公約數。( )最小的質數與最小的合數的積。學生根據這些條件,猜出號碼撥出去,接電話的果然是自己的老師,學生就覺得十分有趣。這樣把作業寓於猜謎之中,有趣的猜謎活動吸引了學生,「引」起了學生學習的慾望,讓學生「吃」得津津有味。
二、設計生活性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作業內容是否新鮮、有趣,很大程度上就能吸引學生對作業是否敢興趣,。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盡可能地了解學生的生活實際,尋找知識的生活原型,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而來自於生活實踐中的數學作業,則是一個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數學無處不在的方法,特別能激起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復習「長度單位」知識後,我給學生留了這樣的一道作業:《小馬虎的日記》: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來到衛生間,拿起15米長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學校離我家約有900厘米。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連忙找來一根長3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里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里拿出1毫米長的鉛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老師在小馬虎的日記上寫下「可能嗎」三個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請改正。這樣原本乾巴巴的「在括弧中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搖身一變,成為富有情趣的《小馬虎的日記》。包裝後的作業形式活潑、趣味十足,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學生覺得興味盎然。
三、設計層次性作業,保護不同層次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基礎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習慣不同、興趣不同的個體。所以,面對全體,就要考慮每個層面的學生,進行分層練習。我們針對學生差異,將作業設計成難易有別的A、B、C等組別,為學生提供充滿趣味的、形式多樣的「自選超市」式作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一組。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做一些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學有餘力的可以做難度較大的練習。這樣設計練習能使每個學生通過不同度、不同量的作業練習在原有的基礎上各有收獲,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如我在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把作業設計成一個學生喜歡的肯德基的兒童自助套餐的形式,改變了以往的命令式、強制式,讓學生有一個較為寬松的作業氛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較好地參與作業,培養數學能力。
A餐:寫出每道題的積及相應的口訣。
4×8=( ) 8×7=( )
口訣:( ) 口訣:( )
5×8=( ) 8×3=( )
口訣:( ) 口訣:( )
B餐:填上合適的數。
( )×8=40 8×( )=56
( )×4=32 8×( )=64
C餐:想一想,括弧里能填幾?
8×6+8=8×( ) 8×6-8=8×( )
以上練習,不同層次的學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學困生和中等學生要求完成A餐的兩道題目和B餐中的兩道題目,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選擇A餐中的兩道題目、B餐的一道題目和C餐中的題目。作業分層布置,既能調動優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兼顧到中下生,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開放性作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設計一些學生感興趣、與學生的學習、生活密切相關的作業給學生,要求他們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多渠道地解決問題,那麼無疑可以調動學生追求成功的潛在動機,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比如教學了《長、正方形的面積》後,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要給教室里二扇向陽的窗戶做窗簾,每扇窗戶高2米,寬1米,至少需要買多少米布?在作業交流時,學生很快解答如下:2×1×2=4(平方米)。這時一位學生提出質疑:這樣買布太少,會遮不住太陽,應多買些。自由議論後,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為了便於拉開(透光)和關閉(遮光),還需把窗簾做成兩幅,兩幅之間要重疊一定的寬度,有的學生認為:市場上賣的布寬度和窗戶寬度不一定一致,還需要根據布幅的寬度和窗戶的寬度進行計算,才能確定應買布的長度。還有的學生說:質量好的布要盡量精確些,質量差些的可以適當放長些,這也充分考慮了使用者的經濟條件。
注重課堂練習和作業設計開放性,能讓學生展開想像和創新的翅膀,把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揭示出來,既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動機,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知識運用也更靈活,更有創意,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創造才能。
五、設計自主性、合作性作業,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行為
開發自主性、合作性作業業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行為,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注重探究內容的開放和整合,強調過程的合作和實踐,為學生達到學習目的提供了問題情境和活動方式,促使學生在輕松愉悅、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增強數學素養,塑造健全人格。
如:在學習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之後,可以設計「包裝禮盒」的實踐題:給每個學習小組提供4個禮盒,讓學生解決包裝問題:4盒禮盒可以怎樣包裝?怎樣包裝可更省包裝紙?讓學生通過現場操作,加深樂學生對長方體、正方體表面積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駐足觀賞、頻頻點頭之際,已有一股春風吹進了學生的心田。在這一作業中學生會根據各自的特長合理進行分工,這種分工,其實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分層,也是學生自主的布置的分層作業。
「教者若有心,學者必得益。」布置數學作業,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創新。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事而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精心設計合理有效的數學作業。讓數學作業真正成為學生增加知識,增長才幹,豐富生活的向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的學習空間,並能真正減輕了孩子的課業負擔,激發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發展他們的個性,提高他們的數學能力和素質,為新課標下的數學學習增添活力,增加魅力。

㈧ 幫我看一下這個《七年級數學暑期綜合實踐活動課題》怎麼做

依據:三角形的相似性
步驟:1.在一天中找一個陽光充足的時間(不是正午),用皮尺測量煙囪的影長。
2.在同一時刻用皮尺測量你同伴的身高和當時他影子的長度。
3.用同伴的身高和影長做比,得出那一段時間內高度和影長的比。
4.將煙囪的影長帶入到比值中,從而算出煙囪的高度。

㈨ 如何設計好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

一、要在經歷過程中達成既定的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像其它數學課一樣,每節課都有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更注重讓學生在過程中學習,引導學生自主地調動已有知識及學習經驗,在過程感受數學方法、思想,發現數學規律,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最終達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但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又區別於其它數學課,在一節課中,它沒有固定的知識點,教師在教學中不能把有待於學生通過數學活動發現的規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來,要求學生用統一的方法去學習同一內容,更不能要求學生針對某一學生的發現作為知識點,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如,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比賽場次》這一課,教學目標是:
1、了解「從簡單情形開始尋找規律」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會用列表、畫圖的方式尋找實際問題中蘊涵的簡單規律,體會圖、表的簡潔性和有效性。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教師首先讓學生能夠知道解決比賽場次類似的問題可以用畫圖法、連線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形成遇到復雜問題能夠主動地從簡單問題入手去尋找規律這種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達成本節課既定的教學目標。
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數學思考」仍是實踐活動課的靈魂
通過有效數學思考,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終極目的,所以我們在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時,仍需把握這一靈魂。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與我們日常的數學課相比,給學生留有的思維空間更大,學生的自主性更強。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數學思考的位置」給留出來,讓數學活動與數學思考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這兩者之間的結合點上進行巧妙設計,使數學實踐活動課能夠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整理與應用,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一定不能為了活動而活動,形勢上熱熱鬧鬧,人人都教能積極參與,讓數學活動課丟失了數學味,這樣就失去了開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真正意義。如,我在設計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有趣的七巧板》時,就重點設計了如何讓學生在操做七巧板時,數學思維得到發展,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體現數學思考:
1、觀察七巧板,說一說有哪些我們學過的基本圖形,這些圖形之間有什麼關系。
2、分小組整理平行四邊形、梯形、三角形的相關知識,然後向全班匯報。
3、利用七巧板,移動一塊或兩塊,成為另一種圖形。
4、解決由七巧板組成的圖案的面積問題,一是解決香港第34屆數學競賽會標的面積(給出用字母表示的一個圖形的面積,算出整個會標的面積),二是給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個圖形的面積。
在這四個有層次的活動中,學生把本學期所學的面積知識、分數知識主動地應用其中,而且培養了學生梳理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較難問題時有了一定的策略,讓學生始終在活動中不斷的思考,而且使他們的思維層次不斷地在提升,實現了日常數學課與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有效結合。
三、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
在數學中有機地滲透數學文化也是數學教學的任務之一,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就是傳承數學文化的有效載體。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內容比較廣泛,延伸的空間比較深,學生活動的范疇比大,涉及的數學思想、方法比較多,這些因素就為我們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滲透數學文化提供了絕好的契機。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代數學名著、著名數學猜想、數學史料等。如,我在設計《七巧板》時,讓學生收集七巧板的來歷在課上做交流,了解宴幾圖與七巧板的關系;在設計《比賽場次》時,最後環節向大家介紹數學家華羅庚的名言:
把一個比較復的雜的問題「退」到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把最簡單、最原始的問題想通了、想透的,再解決就容易了。
通過有目的地在課中滲透數學文成化,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數學的快樂,與此同時也豐富了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內涵。
四、創新作業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後實踐性作業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具有開放性、研究性、活動性等特點,因此我們在認真設計課堂教學內容、活動形式的同時,還應該大膽地創新作業形式——設計課前和課後實踐作業。這項作業可以對課內活動做有效的補充和延伸,讓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實踐與學習。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接受一些數學思想方法,受到更多的數學文化熏陶,獲得更多的數學信息,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作業的形式可以是形式多樣的,如小調查、小製作、小課題研究、小研究報告等。
五、及時中肯的教學評價——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催化劑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的數學思維層次、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各不相同,學生創新思維展現形式也是多種多樣,學生學習個性方式化程度很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在課堂上及時地應變,做出有針對性的激勵性評價、延伸性評價及集體性評價。如你的這種想法與數學家的想法相同,你的發現很有研究價值,把你的設想繼續探究下去,會有新的發現的,這個小組的分工很科學,研究很深入等
教學評價,可以激勵學生快樂學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拔動學生內心情感,啟發學生相互借鑒,體現教師教學機智。恰當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是上好數學綜合實踐活動的催化劑。
六、有效地整合數學素材,不斷拓展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范疇
課標新教材每冊都安排了一定量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教材素材。但是在我們的周邊還有大量的素材可以整合,成為鮮活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素材。有地方特色的素材,有時效性很強的素材、有挖掘古代數學趣題而成的等。如在實際的創編素材中我們的老師有以淮河的污染為題設計的實踐課,有神七發射、限塑、奧運會為題材設計的實踐課,還有像華應龍老師設計的《你會用計算器嗎?》、《神奇的的莫比烏斯帶》、劉德武老師設計的《電話機與年歷卡》等。這些執教老師自已整合而成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距離學生更近,時代性更強,很受學生歡迎。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是《課程標准》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落實的過程有著很大的探究空間。以上想法和做法,只是我們在教學改革中的一些初步探索,我們還將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思考,大膽嘗試,不斷提升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的認識。

㈩ 二年級下冊數學實踐作業怎麼做

共有10個單元。分別是1解決問題2表內除法(一)3圖形與變換剪一剪4表內除法(二)5萬以內數的認識6克與千克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有多重8統計9找規律10總復習

閱讀全文

與數學實踐作業怎麼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