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惑是什麼
1、教師在音樂技能中存在的困惑:如,低年齡段幼兒身體協調能力不是很好,在學歌表演時,很難達到動作與節拍統一,怎麼讓幼兒和著節奏做動作?做到動作標准真的很困難。如要求過高,孩子學著也很痛苦,又怕失去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那麼怎樣使幼兒快樂參與音樂活動呢?需要探討。 2、在音樂課上,孩子的注意力經常轉移,怎樣吸引全體幼兒的注意力,讓孩子的注意力保持長久呢?這是我們教學多年來有需解決的問題,希望能給與指導。 3、教師是如何剝奪了孩子的創造力呢?在舞蹈創編活動中,教師讓幼兒欣賞、熟悉樂曲後,主要目標是要根據樂曲內容學習創編動作,孩子們有時候真的是啟而不發,是老師方法不對,還是內容偏難? 4、多年來,音樂教材較少,不方便教學,希望在改進教學的同時,嘗試使用一些幼兒園教師「音樂參考用書」之類的資料,為教師提供些音樂教材,建立一套完整的園本音樂課程。 二、美術教學中的困惑 1、繪畫活動中幼兒的完成速度不同,選取怎樣的時間和形式進行評價較合適? 因為教師評價時,總有部分幼兒不能完成作品,讓孩子邊聽邊畫是不符合教學要求的,怎麼辦? 2、評價中幼兒只關注自己的作品,而不傾聽其他幼兒的自評和老師對同伴的的評價怎麼辦? 3、大家覺得在關注教師評價過程中還要關注幼兒的自我評價和同伴間的評價,但往往流於形式,不知道該怎麼組織。 4、怎樣發展孩子的創造力?如,樹為什麼不能是黃的?為什麼房子不可以跳舞? 我想,使用多媒體課件進行美術教學會打開孩子創造力、想像力的智慧之門,他們的思維更開闊些吧。 4、我們除了教一些畫和臨摹,該如何指導孩子去觀察周圍環境,了解生活和大自然?我想,除了組織孩子踏青、遠足外,還有好的建議嗎?
Ⅱ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時間飛逝,轉眼本學期已過去一大半。因學校缺老師,這學期大部分時間我都是在代課中度過,幼兒園——同心校區——太平校區三處跑。教授的對象:小到剛入園的孩子,大至六年級的學生,兜兜轉轉這兩周又來到了幼兒園小班,主要承擔數學領域的教學任務,趁周末閑暇時間將這兩周小班數學教學活動中總結點滴記錄於下。
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數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不僅是單純的給幼兒提供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定的指導,如在「圖形分類」活動中指導幼兒分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時,引導幼兒表述圖形特徵,幼兒這個時候往往會表達不清楚,老師這個時候應該告訴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紅色的三角形」「綠色的小圓形」等等。另外教師的示範也比較重要,比如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示範正確的點數方法(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手口一致點數),示範排序、比較、對應等方法。老師有意識的把學習數學的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才能逐步提高幼兒學習數學的能力。
另外,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而不僅僅是出現在課堂中,因此我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注意引導幼兒發現數學。如在「認識圓形」的活動中,在出外活動的時候,我會經常問他們,「幼兒園里有哪些東西是圓形啊?」「我們的滑滑梯有幾個?」「我們一起來數數操場這邊有幾棵樹?」引導他們發現,鼓勵他們大膽的說。生活環境的適當運用可以為活動的開展形成好的鋪墊,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都有哪些?
Ⅲ 幼兒學習數學有哪些常見問題,從兒童角度來說
幼兒數學的學習分成兩大類型: 一是大人認為的【數學】,一是孩子世界的【數學】。 請務必切記:數學不是指計算! 計算只是數學的一部份。對兒童來說,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常見問題,只要父母、老師不要急,孩子常常都能進步成長。有時大人一急,孩子就更急了,或是只想滿足你的答案,而不是真的喜歡與進行思考。 幼兒數學主要元素是【數、量、形、空間】,孩子在不同階段會對每一項目都出現學習問題,所謂的問題就是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從唱數會跳漏數字、點數會同一個數兩次、上下左右搞不清......。所以建議您要先去認識【幾歲幼童的基本發展】後,才能了解該歲數的孩子會遇到甚麼問題。 我是Tellen 老師
Ⅳ 幼兒園數學教學活動最常見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於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
1、教幼兒掌握一些粗淺的數學知識;
2、培養幼兒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
3、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4、培養幼兒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認為,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應該實現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慾,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訓練幼兒做事認真細致,具有主動性、堅持性、條理性和創造性,教育幼兒勇於克服困難,培養幼兒學習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項目標,為孩子今後發展打好基礎。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如小班"看卡片放實物"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感知3個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說出總數;
2、學習按卡片的數量放入相應數量的物體。
中班"看數撥珠"教學活動的目標是:
1、比較7以內數的多少,知道一樣多;
2、鞏固使用計算器的常規。
從以上實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如果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每次教學活動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為唯一目標,那麼,《綱要》所規定的其他目標就無法完成。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例如,教幼兒學習7的加減時,教師直接出現分合號7-2-5,請幼兒看分合式列出算式,即2+5=7、5+2=7、7-2=5、7-5=2。然後逐一指著題請幼兒編出相應的應用題,將大量的時間都花在編應用題上。我們還發現這樣一些現象:有的教師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強加給幼兒;有的教師設計的活動是跳躍式的,跳過實物操作的環節,直接進入圖像把握和符號把握這兩個環節;有的設計則是單純的從符號到符號的過程。大班教7~10的組成和加減時,教師認為幼兒已有基礎,結果就這么跳躍著教過去。然而,數理邏輯順序的建構決不是這么簡單就能完成的,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再如,教幼兒序數時,由於對序數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義理解不透,在教學過程中,使序數詞和物體之間發生固定不變的關系,從而使幼兒錯誤地認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間房"。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較為普遍地存在著。
我們認為,教師加強對數學理論的學習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數學理論以及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例如,集合是人們所感知的具有某種共同屬性的事物的整體。教師如果充分認識到集合概念在幼兒計數和數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麼就會在多種活動中讓幼兒根據著眼點的不同,認識種種不同的新集合。通過對實物的交叉分類,不僅可以活躍幼兒的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教師僅僅做到知其然是不夠的,還應做到知其所以然,這就必須去學習數學理論,弄清數學概念。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後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如教幼兒感知2的數量時,教師問:"誰能在我身上找出什麼是2?"這個問題叫幼兒無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兒按顏色特徵進行分類時,當幼兒按要求將相同顏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後,教師又問:"你們為什麼這樣分?"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那答案就是教師叫這樣分的。其實應問:"你們是怎麼分的?"再如,在教幼兒數的組成時,幼兒將8個圓片分成了3片和5片,教師問:"為什麼8能分成3和5?"諸如此類的問題,問得很不明確,叫幼兒甚至成人也無法解答。有的則表達不明確,語言羅嗦。如在要求幼兒拿出與卡片上一樣多的小動物放在盒子里時,教師說:"你的卡片上有幾只小動物,你就從盤子里拿幾只小動物放在盒子里。""一樣多"這個詞是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教師不去運用,而使用了較繁瑣的語言。
Ⅳ 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問題和有效方法
導語:幼兒數學教育現在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教育課題擺在幼兒教師的面前。數學在幼兒的思維發展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在幼兒階段給孩子最恰當的數學教育,我們一直在探討最佳的數學教學方法,來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
一、幼兒園數學教育的新價值
對幼兒開展數學教育有兩方面的價值:一是思維訓練的價值,由於數學是抽象的過程,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學習思維,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的方法;另一方面,數學教育能夠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是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它的關鍵在於讓幼兒親歷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真實地與物體打交道,獲得真實的認識和體驗;“解決問題不再是解答簡單的應用題。數學正在成為孩子自我鍛煉成長的工具,因為他需要這些工具。它們的意義直接來自於應用中的經驗。”
二、幼兒園數學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
《幼兒園教育綱要》中關於數學教育,明確地提出了四個方面的目標。然而,我們接觸到的一些教學活動計劃,只提出有關學習數學知識單方面的目標。
(二)忽視幼兒的思維特點
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幼兒學習數學,主要通過四個階段,即實物操作――語言表達――圖像把握――符號把握,從而建立數學的知識結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而且必須經過長期訓練才能達到目標,不是通過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然而有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思維特點,忽視幼兒的學習規律,甚至過高地估計幼兒的接受能力,其教學效果當然是不會理想的。
(三)數學概念模糊
數學教學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的教學活動,它要求教師准確把握數學概念的屬性,並能用幼兒容易理解的數學語言來表達。這對幼兒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是極為重要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出現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錯誤的情況。
例如在教中班幼兒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時,先按一個特徵分一次,再按另一個特徵分一次,活動就結束了。其實,這一活動還應該有一次對同一批物體按兩個特徵進行分類的活動環節。
(四)教師的語言不嚴謹
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正確、明白、易懂,直接影響著向幼兒傳授知識的效果,影響到幼兒語言和思維的發展。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
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師對數學語言的規范性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語話不作推敲、顛三倒四、前後矛盾等缺乏邏輯性、表達不明確的現象隨處可見。
(五)忽視評價的教育作用
我們這里所說的評價,是指以幼兒為對象,對幼兒活動、幼兒在教育過程中的受益情況和所達到的水平作出價值判斷。教師對幼兒的評價,應該是科學的、合理的評價,是能激發幼兒自信心,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及促進幼兒發展的。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有的教師沒有考慮到幼兒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每個幼兒都希望得到教師的承認和贊許等實際情況,而往往採用統一的標准去要求和評價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
三、引起幼兒學習數學興趣的因素
(一)適合幼兒水平的學習內容。
(二)能引起幼兒積極思維活動的活動形式和方法。
(三)多種多樣的直觀材料、玩具和教學形式的新穎性。
四、常用的幼兒數學教學方法
(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直觀教具,在擺弄物體的過程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得數學經驗、知識和技能的一種學習方法。如運用各種材料(紐扣、信核)進行計數:有各種幾何形狀的塑片(或硬紙片)、積木等比較核認識幾何形體,進行形體的拆拼、分合;親手撥動玩具鍾盤上的長、短針,以獲得關於正點、半點的概念等等。操作法是幼兒學習數學的一種十分重要的`基本方法。幼兒期各年齡班兒童的數學教學都應充分地運用這一方法。
操作法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兒童在頭腦中構建初步數學概念的起步,是兒童獲得抽象數學概念的必經之路。它沒有固定的形式和類別。
運用操作法應強調幾點:1.明確操作目的。2為幼兒操作活動創設必要的物質條件。3.給予兒童充分的操作時間。4在幼兒動手操作之前,應向幼兒說明操作的目的、要求和具體的操作方法。4.在幼兒操作的過程中要觀察兒童的操作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引導幼兒積極思考和探索。5.討論操作的結果。6.操作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不同年齡的兒童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游戲法
1.情節性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游戲的主題和情節,體現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和技能。
2.操作性的數學教學游戲。幼兒通過操作玩具或實物材料,並按照游戲規則進行的一種游戲。
3.運用各種感觀的數學教學游戲。通過不同的感官進行數學學習,發展幼兒對數、形的感知能力。
4.口頭數學教學游戲。對發展幼兒數的抽象能力以及思維的敏捷性的作用較為突出。
5.競賽性數學教學游戲。
6.數學智力游戲。以發展智力為主要任務的運用數學知識進行的游戲。
(三)比較法
比較是思維的一個過程、是對物體之間的某些屬性上建立關系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兒童的思維進行著較復雜的分析和綜合活動,因而,比較又能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烏申斯基說:“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維的基礎”。
在運用比較法進行教學是,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首先要組織幼兒進行觀察,使幼兒細致地觀察到物體的數量或形狀特徵,在充分觀察基礎上,再進行數或形方面的比較。2.盡量讓幼兒親自動手進行比較。3.在比較的過程中,教師要以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幼兒進行比較、引導幼兒積極地思考。4.在運用重疊、並放、連續等比較形式時應有意識地指導兒童理解對應(配對)的含義並掌握正確進行對應的技能。5.比較形式的選擇應根據教學內容、不同年齡班兒童的具體水平來確定。
(四)啟發探索法
主要通過教師的具有啟發性的提問進行,通過提問來引起幼兒思維的積極探索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兒童通過積極的思維,獨立地去探索並獲取新地知識。
(五)講解演示法
這是一種講解與演示相結合地方法,就是邊講解邊演示。
應注意一下幾個問題:1.必須突出重點。2.講解時語言要簡練、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和准確。3.演示直觀教具要真實、美觀、整潔並為幼兒所熟悉的物體,以免用新奇的教具分散幼兒的注意。
(六)歸納法和演繹法
幼兒數學教學的歸納法是指在幼兒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概括出一些簡單的本質特徵或規律,以獲得新的數學知識的方法。這是特殊到一般的過程。因此,在幼兒中、後期的數學教學中引導幼兒運用歸納和演繹法進行學習,是十分重要的兩種促進幼兒初步推理能力的方法。
Ⅵ 幼兒數學教學,有哪些要注意的
教育理念是完成教學目標神童手腦速算關鍵方式。教育理念包含教神童手腦速算方式與學的方式,它不僅考慮到老師如何教,又要考慮到幼兒如何學。幼兒數學教育主題活動常見的教育理念有下列幾類。
老師的演示解讀要突顯學習培訓的重.難題及其有利於發展趨勢幼兒邏輯思維的至關重要的問題;演示的教學工具.案例或學具應充足大,便於整體幼兒觀查;老師演示的姿勢要適度減慢,便於整體幼兒觀查到關鍵點;老師解讀的語言表達應簡約.確立.栩栩如生。
Ⅶ 幼兒數學課可以分為哪三種類型
幼兒數學課可以分為哪三種類型
Ⅷ 幼兒園中班數學課程內容有哪些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確立了認知、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目標,其中有探索認知部分,也有操作部分,內容如下:
1、引導幼兒區分圖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半圓形等若干)。
2、讓幼兒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系,並能想辦法解決問題。
3、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幼兒動手能力,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慾望。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為:復習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半圓形的認識;
4、難點定為:初步感知幾種圖形的組合和轉換關系。
教法說明
1、情景創設法:活動導入部分既要讓幼兒發現問題,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問及探索,又要通過幼兒感興趣的方式設置懸念,因而我設計了用圖形給小鳥造一間漂亮的小房子這一情節,並通過情景表演的方法啟發幼兒思考。
2、演示法:是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教具演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活動的演示是運用幾何圖形的基礎上,學會區分異同。
3、觀察法:觀察可豐富幼兒感性經驗,培養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興趣和求知慾。
4、游戲法:「富教育於游戲之中」是《規程》的原則體現之一,淡化模式,把教育內容寓在有趣的游戲中,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