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盛紅娥如何研究一節數學課

盛紅娥如何研究一節數學課

發布時間:2022-10-06 17:01:26

❶ 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興趣課題研究總結

如何提高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興趣課題研究總結
一、課題的提出
1、提高興趣對學生數學學習的重要性
興趣能夠使一個人自覺自願地去接觸、認識和掌握知識技能、參與活動,特別是對學生的學習起著推動作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各種理論研究、教學實踐都證明:當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了興趣,他們會思維活躍、注意力集中,主動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數學課程標准》在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情境創設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學;能夠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主動學;加強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想學。那麼,創設一個魅力無窮、充滿趣味的教學情境就成了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
2、我校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現狀分析
2007年秋季開學,我校又迎來了近150名一年級新同學,經過兩周的教學發現:一年級的數學課難上!一年級學生在課堂上不會聽講,不會看書和做作業。上課剛一會兒,就開始說話、玩與學習無關的東西、前後左右來回動,老師們往往是按了葫蘆又起瓢,大大影響了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而剛剛升入二年級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課堂上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部分學生學習興致不高。
究其原因:
(1)我校坐落於西夏區西端,生源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為主,三分之二的學生家長靠打工為生,無暇顧及孩子,也沒有配合學校教育、輔導孩子的意識和能力。家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沒辦法實現,家校配合教育不到位,學生在學校形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得不到及時鞏固,教師的課堂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2)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模式:一年級學生在學前班、幼兒園的主要活動是游戲,學習要求比較寬松。入學後的主導活動變為學習,學習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學習要求嚴格。低年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難免會出現不適應。
(3)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感興趣的會全神貫注,不感興趣的則心不在焉。而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強,十分抽象的學科,數學課堂枯燥乏味,上課不專心聽講就成了令低年級數學老師倍感頭痛的問題。
如果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小培養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學習習慣,對孩子們來說,將受益終生。低年級數學教師要寓教於樂、教學得法,運用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慾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而數學情境的創設恰恰能夠將教學內容化抽象為形象,促進學生各種感官協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此,我校低年級數學教師成立課題組,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確定了創設情境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研究的課題。希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藉助情境創設提高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課題的研究價值
1、通過課題研究改進低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行為,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聽講的習慣和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提高學習效率。
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師的教學模式,通過情境創設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點內容上來,使學生的注意力盡可能較長時間保持在學習活動中,逐步改善低年級學生聽講不專心的現象。學生能夠在創設的情境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在數學課堂中得以自主發展,提高學習效率。
2、通過課題研究為減輕低年級學生課業負擔提供保障。
情境創設在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和課堂學習效率的同時,能夠有效削減一部分後進生,幫助數學教師減輕課後輔導的工作量,並進一步消弱因一、二年級不留家庭作業給低段數學教師帶來的顧慮和壓力。
通過學校教導處學困生幫教措施表數據統計發現,在課題研究的三個學期中,低年級學生數學期末成績較同學期期中成績有所提高,具體如下表所示:

學期
統計時間
提高率/ %
備注
2006-2007學年第二學期
2007年7月
51%
課題成立前一學期
2007-2008學年第一學期
2008年1月
54%
課題研究的第一學期
2007-2008學年第二學期
2008年7月
60%
課題研究的第二學期
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
2009年1月
75%
課題研究的第三學期

備註:(1)提高率 =

(2)統計范圍:低年級數學學科學困生

其中,一部分學生的數學成績明顯提高,從後進生步入中等生,甚至優等生的行列。如,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一年級(1)班倪洋期中成績60分,期末成績71分,提高了11分。一年級(2)班孔征期中成績67.5分,期末成績93分,提高了25.5分;李佳寧期中成績65分,期末成績80分,提高了15分。二年級(1)班袁東娟期中成績58.5分,期末成績84.5分,提高了26分。二年級(3)班景曉燕期中成績54分,期末成績78.5分,提高了24.5分。
3、通過課題研究引領教師積極主動參與實踐,逐漸成為科研型教師。
通過課題研究鍛煉培養教師,形成一個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及數學教學、科研能力的教師群體,用科研促教研,不斷優化教學方式、學習方法,不斷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加快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三、相關概念的界定及理論依據
1、概念的界定
(1)情境:字典中解釋是情景,境地。情景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在本課題中,情指情感,境指外部教學環境與師生內部心理活動的綜合疊加,情境就是作用於學生,產生一定的情感、興趣反應的學習環境。
(2)情境教學:指在課堂教學環境中,作用於學生而引起積極學習的情感反應的教學過程。情境教學是教學的突破口,學生在不自覺中達到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有機的滲透與融合,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從而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3)興趣:字典中解釋為喜好的情緒,在課題中指學生個體在一定的學習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輕松愉悅的情感狀態和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行為表現。
2、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總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系的,在實際情境或通過多媒體創設的接近實際的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利用生動、直觀的形象有效地激發聯想,喚醒長期記憶中有關的知識、經驗或表象,從而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和索引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如果原有知識與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與重組,以達到對新知識的掌握。因此,真實情境的創設,更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和動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成學生對知識的自主探索、發現和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
(2)教育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活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需要使學生產生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的目的。因此,教師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3)人與環境的關系
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感情傾向都與其文化背景、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系,這是因為人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人與環境密不可分。因此,一個民主、和諧,適宜學習的課堂氛圍更有利於學生主動活潑、有個性的發展。
(4)《數學課程標准》
《數學課程標准》在第一學段提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價值的數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四、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通過本課題研究希望實現以下目標:
1、改進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高教師運用情境教學的能力。
2、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認真聽講的習慣和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意識,從而有效地提高低段數學課堂教學質量。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
本課題圍繞低段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實效這一主題,分以下內容開展實踐研究:
1、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類型;
2、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運用;
3、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原則。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1、文獻資料法:對已有的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結合本校低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
2、行動研究法:本課題研究主要為行動研究,立足課堂教學,依託校本教研進行實踐與反思,通過對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觀察,先進經驗的總結與交流等方式展開研究。
3、個案追蹤法:針對同一節數學課採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模式進行分析討論,以獲得理性認識。
4、對比研究法:利用同課異構的模式研究同樣的教學內容以不同的情境呈現在不同群體中所發揮的作用。
5、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教師邊研究邊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措施,上升到理論。
七、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2009年1月至2009年3月為課題的總結階段。1月份,我們召開了課題組總結大會,將平時的積累與期末的總結進行交流、匯總,為課題研究的結題報告提供素材。經過2月份的整理修改,3月份課題組成員提交優秀案例、教學設計、課堂實錄等資料充實課題研究,由課題組負責人孫定芬老師負責撰寫了課題研究報告——《關於創設情境提高低年級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研究結題報告》,全課題組成員交流、分析、補充,不斷完善,最終發布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到今後的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去。
九、課題研究的成果
1、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類型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
(1)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創設情境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促進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那麼我們的情境創設就應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讓學生真正感興趣。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於他所熟悉的生活世界更感興趣,如果能在課堂上呈現這種基於生活的教學情境,就能夠拉近數學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角和直角與實際生活有緊密聯系,生活中的許多物體上都有角。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一課時,教師這樣安排了教學環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校園生活情景圖讓學生找角,用熟悉的場景感受角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接著充分挖掘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鞏固對角的認識,在初步感知什麼是角的基礎上,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體上有角,引導學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向教室以外想一想。而後,教師展示、介紹了一些學生沒有想到但源於生活、為學生所熟悉的物品上的角,開闊學生的視野。這個教學片段的設計很好地向學生詮釋了數學源於生活的理念,從而激發起學生探索數學的興趣。
生動的生活情境,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加對數學的親近感,體驗用數學的樂趣。因此,我們要了解學生的生活,善於以學生熟悉的、身邊的話題,已有的經驗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2)創設直觀情境,讓學生多說多觀察。
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差,他們對具體形象、生動活潑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根據低年級學生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主題圖、直觀教具、動畫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具體地呈現到課堂上,引導他們在感性認知基礎上,逐步建立起抽象的數學概念。如,出示主題圖,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回答:圖上有什麼,分別有多少?從圖中你還知道了什麼?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等等,結合圖或實物進行的有效提問,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引導學生觀察的過程中要滲透觀察方法,使學生做到有序觀察、重點觀察。
(3)創設故事情境,引發學生的注意力。
低年級學生想像力豐富,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鍾。教學中,教師們把教材中的主題圖編成小故事,或利用故事引入教學,使學生一開始就沉浸其中;或利用故事貫穿教學,營造濃郁的課堂學習氣氛。
在教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時,將主題圖兩盤雞蛋編成故事:動物王國里的雞媽媽們正在進行緊張的比賽,比比誰在一個月的時間里生蛋最多,我們也去看看吧。同學們立刻來了興趣,聚精會神地看著教師貼在黑板上的掛圖。接著,教師將同學們引入故事假想為其中的角色:請同學們當評委比一比哪位雞媽媽生的蛋多,為什麼?經過兩人小組的片刻討論,大家紛紛舉手發言,不甘示弱,很快掌握了兩位數比較大小的方法。由於問題的提出有情節、有意境,切合學生實際,符合學生心理,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學習效率高。在這節課中,就連平時非常好動、總是不能認真聽講的幾名同學也在積極參與,可見故事對低年級學生的魅力之大。
(4)創設模擬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有趣的活動情境,邀請學生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將情境鮮活地表演出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在教學一年級上冊第幾時,先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而後請學生模擬畫面中排隊買票的場景,使靜止的畫面生動再現,喚起學生以往排隊的記憶,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加減混合時,請學生模擬公交車靠站停車乘客上下車的情景,理解加減混合算式的含義,為以後運用加減混合算式正確解決問題做好准備。學生在活動中學到知識,不僅學得輕松、愉快,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越來越濃。
(5)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動起來。
對於形象思維佔主導地位的低年級學生來說,最深刻的體驗莫過於自己動手實踐。因此,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動手做數學,而不是用耳朵聽數學。此外,動手操作也容易吸引學生的參與,讓學生在課堂上親手動一動,勝過老師一遍又一遍的講解。
在教學二年級上冊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操作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充分感知。活動一:做一做——用兩根硬紙條、一個圖釘製成活動的角,來回拉動,發現並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開口的大小有關;活動二:折一折——用不規則紙片折角,在相互比較中發現並感知角的大小與兩條邊的長短無關;活動三:畫一畫——先由學生嘗試畫角,再觀看課件中用尺畫角的全過程,模仿畫角,初步學會用尺畫角。通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調動學生的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作用,積極思維,獲取知識。這樣不僅有利於學生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的邏輯思維過渡,而且也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而培養學生對學數學的興趣,提高運用知識的能力。
(6)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活起來。
根據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短的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的後半段適當運用游戲活動,有利於再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能有效防止課堂教學後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現象發生,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教師應當針對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游戲。
玩中鞏固新知識。如,一年級上冊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時,在學生認識了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四種平面圖形後,在鞏固練習中,教師設計了一個摸物體的游戲:准備一個不透明的口袋,放進四種平面圖形若干個,大小不同。活動一:學生從口袋中摸出一個圖形告訴大家是什麼形狀;活動二:學生按要求要摸出規定的圖形。學生對這個游戲活動很感興趣,通過活動輕松地鞏固了對各種圖形特徵的掌握。此外,教師還創造了許多富有情趣的游戲活動:小貓釣魚、摘蘋果、小動物過河、小鳥回家、找朋友、送信……寓低年級數學教學於游戲活動情境之中,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愉快,學得主動、學得深刻。
玩中提高能力。在學習新知識後的練習中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孩子們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開展了比一比誰算得最快、奪紅旗、接力賽、數學撲克等多種小型、易操作的游戲,激發學生做練習題的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們在這樣的競賽活動中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參加,並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努力爭取正確、迅速地完成游戲中的學習任務,提高了學習效率,使學生的計算、觀察、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
2、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原則及注意事項
(1)情境創設應具有針對性。
每一節數學課都有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情境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來創設,有所選擇和取捨。情境創設的最終目標就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我們倡導標新立異,但不能華而不實;我們倡導創新教材,但不能脫離教材;我們倡導形式多樣,但不能嘩眾取寵;我們倡導豐富多彩,但不能宣兵奪主。情境創設作為一種教學策略只是教學的一種形式並服務於教學,切忌為情境創設而創設,起到畫蛇添足的作用。
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時,教材提供了一幅參觀博物館的主題圖。教師採用故事情境引入教學:今天,天氣晴朗,第三小學二年級的同學們在操場上排好隊,准備出發參觀博物館。同學們,你們去過博物館嗎?博物館里都有什麼,有趣嗎?學生七嘴八舌地說開了,而後,教師簡單介紹了博物館,繼續提問:二年級的同學們也很想去博物館,現在有兩輛車,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此時,一些學生還沒有從對博物館的回憶或遐想中回到下一個問題來。
教師提問博物館里都有什麼,有趣嗎以及對博物館的介紹,本意是想激發學生的興趣,拓展學生的知識,沒想到學生的興趣留在了博物館,影響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的教學。教材安排這幅主題圖的目的在於感受數學源於生活,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教師過多地拓展了圖的內容,反而將學生的興趣引向它處,對教學沒有幫助,因而是不成功的。有效的教學情境要能突出知識本身,促進學生進行思考,理解知識的重難點。情境創設要有針對性。
如果這節課這樣設計會簡單明了,更好地服務教學:出示主題圖,提問:圖上都有什麼?說了一件什麼事情?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第三小學二年級的同學們准備去參觀博物館,學校為他們准備了兩輛客車,每輛客車准乘70人。繼續提問:他們遇到了什麼問題?你能幫助他們解決嗎?激起學生助人為樂的品質,進入兩位數加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學習中。
(2)情境的創設應具備趣味性。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有意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往往會影響到課堂學習效果。因此,無論教師採用哪種方法創設情境,都要注意體現情境的趣味性。通過有趣的情境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由此產生學習數學的動力。教師情境的創設應選取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符合認知水平的事例、場景。
(3)情境的創設應具備連貫性。
每節課的情境創設可以有多個存在,但它們應該是連貫的,為同一個教學目標服務的,其中有一個總的情境線索貫穿始終。即要形成一個以大情境為線索,串起各環節情境的完整課堂教學情境。
如,教學0的認識和有關0的加減法時,開課引入採用故事情境、學習新知採用直觀情境、鞏固練習採用故事情境和游戲情境,邀請新老師和新同學一起參與學習活動的故事情境貫穿始終。這樣一節課就有一個明確的情境線索,更利於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
(4)情境的創設應具備靈活性。
情境創設是豐富多樣的,情境創設應具備靈活性。如果教學中的情境創設形成固定、單一、程序化的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心生厭倦,很難贏得他們的歡迎和喜愛,情境創設必將失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作用。創設情境可根據不同的學生對象、不同的教材內容、不同的教學手段、不同的教學過程選擇和組織不同的教學情境。這樣,學生學習的情境是鮮活的,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學生學習的熱情也會隨著情境的變化而不斷高漲。
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先進經驗,深入鑽研教材、了解學生,精心設計教案,不斷創造和更新自己的教學行為。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積極學習, 培養端正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低年級數學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十、課題研究的思考
在一年半的課題研究中,我們發現:課堂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打開了一個學習數學的窗口。低年級數學教學通過情境創設,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學生能夠主動、愉快地投入數學活動,體驗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價值。今後的教學中我們會繼續加強教學情境的創設,並將成果推而廣之。
情境創設是一把雙刃劍,運用恰當,會使課堂教學生機勃勃,提高課堂效率;運用不當,則會淡化數學教學活動,影響教學目標的完成。作為教師,應當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研究自己,根據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需要,結合教材創設出合情合理、能夠駕御自如的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我們的課題研究還不是十分完善,只能是數學教學中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缺乏足夠的理論指導。課題的研究反思偏重於感性經驗,研究的內容、結構可能有許多不科學、不合理的地方,研究成果的理論高度有限,需要今後繼續深入研究和學習。

❷ 如何評好一節小學數學課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評課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研活動。評課教師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總結經驗,提出不足,對推動教改,探索最優教法,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通過開放課堂,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同時突出課後評課的重要性,如何評好課,直接關繫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

那麼我們怎麼去評好一節課呢?

1、首先,要聽好這節課,如果聽課前無充分准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能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信息。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不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聽課是評好一節課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怎麼樣去聽好一節課呢?首先,課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工作,聽課時要做好觀察和記錄,聽課後要去思考和整理。其次,我們聽課是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也要關注學生的學。 再次,聽課要有備而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一節課奠定基礎。最後,要把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作為關鍵點,因為是課堂的主題,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結果是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

如果我們的准備工作都做充足了。那麼評好一節課的前提也就准備好了。接下來就要說說怎麼去評價一節課。我們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

第一、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要先看教學目標。首先看教學目標是否全面和具體和適宜。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而且還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要適度。其次,要看看教師教學的的目標是否達成了。看看教學目標是不是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我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吳老師上的一年級上冊《比高矮》的內容。這個是小學低年級的內容,比一比是一個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活動,從中體會比較的方法,並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吳老師是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的。

第二、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

評價一節課上的好壞不僅僅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價一節課時,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選擇,這種教法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例如《比高矮、比長短》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所呈現的情境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幅情境圖安排的內容是通過觀察比較高矮;第二幅情境圖是通過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較的方法。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老師把兩幅情境圖交換了順序,以游戲的形式,請上兩位同學代替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會比較高矮、長短、厚薄,體驗比較應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教師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小組活動等,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拿了一本厚的、比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較大的筆記本,讓學生觀察、比較,說說如何比較厚薄,指出比較的地方,並用手摸一摸。還有就是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時,教師用直觀的教具演示,把彎曲的繩子拉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比較要按一定的標准。

第三、看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首先看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密,設計一種教學結構要從一節課上去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形成有先有後、由低到高的訓練程序,具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特點。每一步之間又要安排緊湊周密,環環相扣,無懈可擊,具有完整無缺的特點。

其次,數學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們一貫倡導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得輕松愉快。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把教師當作引路人,教師要充分做好向導的角色,盡最大能力給學生的學習以啟迪點撥。

再次,數學課堂要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結構最終是要應用於實際教學,所以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習慣,適合教師的具體操作,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要能歸納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教學模式。

第四、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要因材施教,教學的方法要多樣化,還要適當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達給學生。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還要抓住孩子的特點——好奇心重,通過趣味的游戲加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這些數字的游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

而且要經常強化訓練,對於那些諸如乘法表,加法表之類的基本公式進行不斷強化。

最後,要通過同學之間的比拼心裡和孩子們的表現心裡,設定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拔高,鍛煉孩子們進行心算和口算。

第五、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包括教師的課堂板書,教師的教態和教師的語言等。課堂板書要整潔美觀,安排合理,看了一目瞭然。教師的教態應該是自然不做作,儀表要端莊,舉止要從容。對於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用普通話,特別是數學課,語言要科學准確,聲音的高低要適宜,快慢要適度。

第六、看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向課堂要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那麼課堂上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比高矮》,課一開始老師就通過「奪紅旗」活動、想不想和老師玩游戲等話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下來,老師能很好地調控好課堂紀律,讓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有我們教學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上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一堂課的好與壞要體現在學生上,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課。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評課方式,不要拘泥形式,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極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把評課成為大家汲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意思的活動,使評課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討論的氛圍。

❸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靈活運用不同的 教學 方法 ,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下面,我給大家帶來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轉變教師角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和積極性。

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提高探索知識的能力,這是我時常思考的問題。我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每節課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自做課本上的練習題,當堂布置作業,當堂檢查。先學後教的「教」,不是老師教,而是老師對學生做的練習題做出評價,不會做的由老師指導。

根據多年的教學 經驗 ,我認為教學改革首先是思想觀念的改革,以前的教學基本採用滿堂灌的方法,不管學生聽不聽得懂,反正我講了,學生就該仔細聽,課上做筆記,課後大量做練習鞏固。但是,有學生根本聽不懂,課下只能抄作業,結果學生疲勞厭學,老師疲勞厭教。因此,我在課堂教學中做了大膽創新,從上課到下課,都是學生自己學習,教師由教授者變為組織者、指導者。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引導學生自學,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老師領著學生學習往往比學生自己摸索快一些。可是這樣做會使學生養成不動腦筋的習慣,只是被動地聽課,不願主動地學習。其實,書本上大部分內容都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學生自學幾分鍾後做題,不會的再看書,最後相互討論。這個過程是不斷反復的過程,不是看一遍就能全部學會的,這樣,學生自學積極性更高,學習效率也更高。

我常常對學生講:「老師講過的問題你聽懂了,這不叫真正的會學數學,老師沒有講到的問題,你領會了,這才叫真正的會學數學。」在教學中,有許多新知識與舊知識緊密相關,學生完全有能力自學這些知識,我大膽讓學生自學,只在新知識的生長點給予關鍵性的點撥。

數學課堂的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多表揚勤鼓勵。教師的鼓勵才是學生前進的動力,要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擁有成就感,體會通過辛苦勞動獲得肯定後的快樂。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但是很多教師在提問時往往會偏重於對成績好一點學生的提問,對成績差基礎薄弱的學生往往是很少提問或者是不提問,對於回答錯誤的學生採取批評點評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是錯誤的落後的,會極大的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消極心理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課堂上教師應當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不論學生回答的正確與否,教師都應當進行表揚和鼓勵,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增強對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

(二)拓展性教學方式。教師應當結合數學教材,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性的設置學習任務,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亦是如此,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夠主動的去學習,將學習數學融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去。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練習帶入到生活中去,在家中運用樹葉進行加減法的練習,運用分 蛋糕 鍛煉學生的除法運算等。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使學生的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

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學生的理解能力的不同和對學習的積極性的差異,導致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想要做到教學的最優化,讓不同成績的學生都有所提高,這就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當讓學生自主學習,不能讓教師的教學方法束縛了他們的思維,要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對於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應當對其加強輔導,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上的基礎知識,並引導他們能夠學會獨立的學習和思考,使他們的學習成績逐步得到提高。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避免了傳統教學中「一刀切,齊步走」的落後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各自的基礎上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數學課堂教學方式

更新觀念,積極踐行新教學理念,做具有創造性的教師

打造 高效課堂 ,應具有新理念的教師。建立一種具有生命性、主體性、社會性的深刻的 教育 教學新觀念,培養創造性的教師,是課改的迫切需要。教師眼裡要有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師生相互交流與合作,把學生好學、自學等 學習態度 及 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的學習品質的培養貫穿於課堂教的始終。新課改的春風在呼喚著教師的勞動應具有創造性,做一個具有創造性的教師。沒有創造性的教師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

沒有創造,教育也就沒有發展。只強調知識結果而不注重知識的來源過程及情感的傳統課堂教學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必須對課堂教學進行變革。於是我一邊學習創新的方法和有關方面的理論知識,一邊實踐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去。不斷進行教法和學法方面的探討。邊學邊試驗邊 總結 。

激發數學的興趣,注重習慣養成,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要向全體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使他們在快樂的探究過程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增長數學探究能力,獲取數學知識。久而久之,學生就掌握了學習的方法、思考的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實踐中,課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景導入新課,對引發學生探究興趣,激發 兒童 學習的好奇心和上好每節課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防止學生的厭學情緒。要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獨立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中成為課堂的主人,積極主動的參與數學活動。

教師在一節課前應做好導入激趣這一環節,通過談話、講 故事 和游戲等活動,給學生以懸念和激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 想像力 ,探究活動就能開好頭。如:《異分母分數加、減法》一節時,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導入。師:同學們,為了創建和諧平安校園,我們能做些什麼呢?學生:保護環境,不亂扔垃圾,學生間團結、友愛……)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教育學生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不能隨便扔垃圾,且讓學生知道了那些垃圾是可回收的,這樣既凈化了學生美好的心靈,又引入了本節課所探究的課題,激發了學生進行數學探究的興趣。

數學課堂教法研究

給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

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提供廣闊的空間,並指引正確的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就是對已有認知結構進行同化、重組、改造、構建的過程,只有注重知識結構的集約化處理,加強知識結構的優化教學,才能引導學生從因果關系、類屬關系、部分與整體關系、作用與效應關系等方面進行聯想,並融入自己的知識結構體系。

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結構的構建過程,根據新舊知識間的不同關系,用演繹、歸納、類比的推理方法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

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

從本質上說,數學活動是一種思維活動。數學思想、 思維方式 與方法不僅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工具,而且是學生學習的對象,是促進學生逐步學會探索和掌握新知識必需的科學方法。因此,要上好一堂數學課,就必須實現「數學化」、「再創造」,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入手,沿著數學發現、發展的軌跡,從生活中的問題到數學問題,從具體問題到抽象問題。

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上講台講,自己在下面提問,通過討論、啟發、點撥,一堂數學課不但上得生動活潑,而且教學效果好,把學生都帶動了起來。

數學課堂研究方法相關 文章 :

1.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有哪些

2. 常用的數學教學方法的注意問題

3. 常用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4. 數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5. 如何運用高效的數學教學方法

6. 數學教學方法滲透六大核心素養

7. 數學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8. 數學課堂如何有效操作

9. 小學數學有效教學方法大全

10. 小學數學教學中幾種常用的教學方法

❹ 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

認真挖掘教材資源。挖掘教材的資源,最終達到呈現豐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留有一定的思維空間。

教材的使用與處理分三個步驟:

(1)分析教材。首先,要弄清教材單元與單元、節與節的本質聯系,找出其內在規律。明確讓學生掌握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分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三個不同要求:了解、理解和運用。

其次通過分析教參確定這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而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要求。最後,帶著問題閱讀有關參考書、資料,即把教材內容搞深搞透,增加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尋求問題的切入點,上好本節課。

(2)熟悉教材。首先,要通覽教材,熟悉教材全部內容,包括章節之間的聯系,已學內容和後續內容的承接,即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內容,弄清前後關系。掌握教材內容的系統性、科學性,熟知教材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即從教書育人兩個方面把握教材內容。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方法,努力做到: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探索出來的,教師絕不代替;凡是學生能夠獨立發現的,教師絕不提示。

❺ 如何評估一節小學數學課

評課是一門藝術、一門學問,是教學研究的有效手段,評課是開展課堂教學改革,達到優化課堂教學,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教研活動。評課教師要以客觀公正的態度,如實總結經驗,提出不足,對推動教改,探索最優教法,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要通過開放課堂,加強教師之間的教學交流,同時突出課後評課的重要性,如何評好課,直接關繫到授課教師今後的工作與學習方向。
那麼我們怎麼去評好一節課呢?
首先,要聽好這節課,如果聽課前無充分准備,沒有去了解大綱、教材,分析教學目標要求以及學生智能情況;聽課過程中也就無視學生的課堂活動、不重視收集學生課堂反饋信息。這樣的聽評課,顯然是不符合課程改革精神的,無法起到應有的教學研究的效果。聽課是評好一節課的基礎和前提,那麼怎麼樣去聽好一節課呢?首先,課前要有一定的准備工作,聽課時要做好觀察和記錄,聽課後要去思考和整理。其次,我們聽課是不僅要關注教師的教,也要關注學生的學。 再次,聽課要有備而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和授課教師一起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以獲取材料,從而為客觀、公正的評價一節課奠定基礎。最後,要把學生的課堂參與狀況作為關鍵點,因為是課堂的主題,所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結果是評價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
如果我們的准備工作都做充足了。那麼評好一節課的前提也就准備好了。接下來就要說說怎麼去評價一節課。我們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要有側重點。
第一、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節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要先看教學目標。首先看教學目標是否全面和具體和適宜。教學目標要有明確的要求,體現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而且還要以教學大綱為指導,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要適度。其次,要看看教師教學的的目標是否達成了。看看教學目標是不是體現在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不是圍繞教學目標,我實現教學目標服務。例如吳老師上的一年級上冊《比高矮》的內容。這個是小學低年級的內容,比一比是一個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通過一系列具體的活動,從中體會比較的方法,並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吳老師是緊扣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的。
第二、看教師對教材的處理
評價一節課上的好壞不僅僅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教師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評價一節課時,要注意分析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教法選擇,這種教法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例如《比高矮、比長短》是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二課時,教材所呈現的情境由兩個活動組成,第一幅情境圖安排的內容是通過觀察比較高矮;第二幅情境圖是通過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引出研究比較的方法。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老師把兩幅情境圖交換了順序,以游戲的形式,請上兩位同學代替笑笑和淘氣比高矮,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會比較高矮、長短、厚薄,體驗比較應有一個統一的標准,這是本課的一個重點和難點,教學中,教師很好地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小組活動等,抓住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教師拿了一本厚的、比較小的字典和一本薄的比較大的筆記本,讓學生觀察、比較,說說如何比較厚薄,指出比較的地方,並用手摸一摸。還有就是比較兩根繩子的長短時,教師用直觀的教具演示,把彎曲的繩子拉直,進一步讓學生感受比較要按一定的標准。
第三、看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
首先看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結構是否嚴密,設計一種教學結構要從一節課上去考慮,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形成有先有後、由低到高的訓練程序,具有條理清楚、層次分明的特點。每一步之間又要安排緊湊周密,環環相扣,無懈可擊,具有完整無缺的特點。
其次,數學課堂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我們一貫倡導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因此,課堂教學結構的設計要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以學生為主體就是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樂學、好學,學得輕松愉快。以教師為主導就是要把教師當作引路人,教師要充分做好向導的角色,盡最大能力給學生的學習以啟迪點撥。
再次,數學課堂要有較強的操作性,教學結構最終是要應用於實際教學,所以要科學合理,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學習習慣,適合教師的具體操作,科學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要能歸納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教學模式。
第四、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學要因材施教,教學的方法要多樣化,還要適當的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這樣才能更好的把知識傳達給學生。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還要抓住孩子的特點——好奇心重,通過趣味的游戲加強學生的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這些數字的游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
而且要經常強化訓練,對於那些諸如乘法表,加法表之類的基本公式進行不斷強化。
最後,要通過同學之間的比拼心裡和孩子們的表現心裡,設定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進行拔高,鍛煉孩子們進行心算和口算。
第五、要看教師的教學基本功
教學基本功包括教師的課堂板書,教師的教態和教師的語言等。課堂板書要整潔美觀,安排合理,看了一目瞭然。教師的教態應該是自然不做作,儀表要端莊,舉止要從容。對於語言也是很重要的,我們應該用普通話,特別是數學課,語言要科學准確,聲音的高低要適宜,快慢要適度。
第六、看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數學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在教學中,教師如何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因為,這是衡量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指標,向課堂要效果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關注並執著追求的目標。那麼課堂上就要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營造寬松的學習環境,營造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例如《比高矮》,課一開始老師就通過「奪紅旗」活動、想不想和老師玩游戲等話語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節課下來,老師能很好地調控好課堂紀律,讓教師教的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還有我們教學要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在教學設計上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而言之,一堂課的好與壞要體現在學生上,如果教學目標達到了,學生確實增長了知識,能力上有所提高,就應該認為是成功的課。我們要打破傳統的評課方式,不要拘泥形式,充分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極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我們要把評課成為大家汲取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意思的活動,使評課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討論的氛圍。

❻ 如何進行初中數學教學課題研究

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已經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對話為內容的課堂教學文化,構建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效課堂。因此,在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效的情境、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引導有效的自主探索,讓學生從中體驗數學的「生活味道」、感受數學的「抽象之美」、享受學習的「成功樂趣」。
關鍵詞: 新課程理念 素質教育 探索有效教學 在體驗中學習
正文:
《數學課程標准》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而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任何優化課堂教學,讓課堂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煥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使學生成為真正學習的主人,這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標。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本文就此問題在閱讀、交流、借鑒先進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體會:
一、對有效教學的理解
有效教學是指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盡量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盡可能好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如學生在形成知識、技能和技巧的過程中,在形成某種個性特徵、提高每個學生的教育和發展水平方面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師生用最少的必要時間取得一定的成果;師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花費最少的精力取得一定的成果;為在一定時間內取得一定的成績而消耗最少的物資和經費等等。
與課堂教學「有效性」相對應的是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高效的教學就是學生獲得充分發展,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統一發展。
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了解學生
新課程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的本質是由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有效學習的活動過程。要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教師就必須不斷地優化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使之最大程度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而教師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充分地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現狀、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了解程度、了解學生對本學科的期望值、了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等。
三、如何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1.創設實際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驗數學的「生活味道」
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布魯納認為:「學習是主動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的內因的最好激發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即主要來自學習活動本身的內在動機,就是直接推動學生主動學習的心理動機。」而著名數學家華羅庚也曾說:「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因此,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在教學《比較分數的大小》時,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運用多媒體進行導入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做法是:編制「唐僧師徒分西瓜」的故事。上課開始,教師將屏幕打開,唐僧師徒四人出現在一荒草叢的大路上,被太陽曬得口乾舌燥。悟空便蹦蹦跳跳地來到師傅面前說:「師傅,口太喝了,我去找點解渴的東西來!」並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師傅。不一會兒悟空抱著一個又大又圓的西瓜回來了。悟空道:「師傅和沙僧吃西瓜的1/4,八戒吃西瓜的1/3,我吃西瓜的1/6。八戒一聽瞪在眼睛,很不高興地說:「猴哥,明知我的肚皮大,吃得多,卻分給我的最少,你吃得最多。」語音剛落,悟空便哈哈大笑道:「好一個獃子、獃子、獃子……」到此,教師抓住時機提出問題:「悟空為什麼叫八戒獃子?」由於學生特別喜歡《西遊記》,課一開始,同學們便被生動的畫面、富有個性的人物對話所吸引,每個情節歷歷在目,問題一提出,同學們爭著回答:「八戒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他真呆!」等等。教師緊接著追問:「八戒為什麼不知道自己分得最多呢?」此時學生躍躍欲試,欲言不能,教師趁疑而入,因勢利導,揭示課題。這樣就達到了「一石擊起千層浪」的效果。新穎有趣的引入課題,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慾望,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為學習新的知識鋪設了一條平坦的大道。這樣將知識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起來,巧妙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放飛了學生的思維。
2、運用有效的啟發引導的教學方法,感受數學的「抽象之美」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利用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啟發引導學生,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觀察、實驗、討論等數學活動中自主學習,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採取各種有效的形式,先予啟發,讓學生多活動多觀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自己的努力,發現規律,溝通新舊知識之間的密切關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如有位教師在「全等三角形」的教學時,呈現了這樣的情境:小明畫了一個三角形,怎樣才能畫一個三角形與他的三角形全等?我們知道全等三角形三條邊分別對應相等,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反之這六個元素分別對應相等,這樣的兩個三角形一定全等。但是,是否一定需要六個條件呢?條件能盡可能少嗎?對此引導學生進行分類研究。對學生的不合理分類,教師要予以糾正;對學生提出的不同策略,要予以肯定和鼓勵,以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要,發展學生的個性思維。按照三角形的「邊、角」元素進行分類,師生共同歸納得出: 1.一個條件:一角,一邊。2.兩個條件:兩角; 兩邊;一角一邊。3.三個條件:三角;三邊;兩角一邊;兩邊一角。按以上分類順序動腦、動手操作,驗證。教師收集學生的作品,加以比較,得出結論:只給出一個或兩個條件時,都不能保證所畫出的三角形一定全等。實踐證明,教師的適時引導和適當點撥,能幫助學生更好、更快、更有效率的學習。
3、在自主學習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體系
布魯納曾說:「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沒有探索就沒有數學的發展。」《數學課程標准》也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課堂教學要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使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動中,變抽象為具體,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從而實現有效學習。讓學生在親歷中獲得知識對學生的發展是十分有益的。如在「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的教學中,多數老師都會採用演示法引導學生學習新知,但還是老師講的多,動得多,往往沒有留給學生充分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而一位老師在教學這一課時,先是指導學生畫出一個底20厘米,高10厘米的平行四邊形,用剪刀剪下。然後提出能否把這個平行四邊形轉換成學過的平面圖形來計算它的面積呢?接著是學生的小組合作與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只是適時的點撥、引導、合作,沒有太多的示範和言語,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就發現每人手中拿的是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他們的形狀不一定相同,但能拼成相同的長方形,對知識有了深層的感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體系。因此,在數學的學習活動中,老師應當轉變角色,賦予學生更多的思考、動手操作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民主平等、信任、寬容的氛圍中探索新知、點燃智慧、樹立信心,感受數學的魅力,以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4、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享受數學的「成功樂趣」
由於智力發展水平及個性特徵的不同,認識主體對於同一事物理解的角度和深度必然存在明顯差異,由此所建構的認識結構必然多元化、個性化和不盡完善的。學生的個體差異表現為認識方式與思維策略的不同,以及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差異。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了解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積極評價學生的創新思維,從而建立一種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營造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學生才會在這樣的環境中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示自己的個性特徵。對於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和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的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的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並鼓勵努力改正、爭取進步,從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例如:在教授解方程組:①x+y=7②3x+y=17,大部分學生把兩個方程相減先消去y,有一位同學卻想出先把第二個方程變化為2x+(x+y)=17,再由第一個方程x+y=7代入得2x+7=17。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提出與教師截然不同的見解,教師不應該只是簡單地否定學生。當學生在學習上哪怕是點滴進步也要給予熱情鼓勵。不同的學生表達語言不同,不管是否加以嚴密,我們都應積極鼓勵加以引導,逐步嚴密化。讓學生創設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激發自己學習的熱情,享受數學學習的「成功樂趣」。 關注差異,鼓勵不同的學習歷程,體現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總之,有效課堂作為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在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新課標所倡導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結合自己的特色和學校學生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教學行為必須轉變,這樣才能主動適應並投入到新課程改革中,才能真正落實新課程的總目標,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❼ 如何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如何在高中數學課中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呢?
一、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求知慾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慾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可採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在講授新課時,我們可根據課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懸念,急於要了解問題的結果,而使學生求知慾望大增。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採用生動活潑,富有啟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活動鋪墊了基礎。
數學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是圍繞著一個需要解決的數學問題而展開,經過學生直接參與研究,並最終實現問題解決而結束。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當學生學習一章新的知識、乃至一個新的定理和公式時,對學生來說,就是面臨一個新問題。事實上,課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證明、推導本身就是一節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數中,正弦、餘弦誘導公式的推導;直線的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線與拋物線的位置關系;等等。以某一數學定理或公設為依據,可以設計適當的問題情景,讓學生進行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一般規律,體驗研究的樂趣。
二、在數學問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課堂上要形成"問題中心",把社會生活中的問題搬進課堂內進行研究,使課堂成為問題展示平台、討論與辨析的場所。培養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就是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帶著探索問題的強烈慾望來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那麼,他們的大腦就會處於積極活動之中,他們所得到的知識就比較深刻、扎實。教師將研究性學習的思想和方法體現在教學全過程,緊密結合教材中的經濟、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的實際問題滲透學生自主創新性的研究型課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發展個性特長,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教師要努力促進學生提出問題,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反思;促進學生討論問題,增強問題意識,培養質疑精神;促進學生自覺地把問題專題化。
我們開展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地去發現、去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親身體驗問題。數學中的各種各樣的問題為我們研究性學習提供了許多研究的方向,數學教學中的各種問題都是滲透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載體。
1、在數學的應用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新課程改革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改革傳統教學理論嚴重脫離實際的狀況。使學生能將學到數學知識能應用到解決實際問題中去,這也是我們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用數列知識解決購房、購車分期付款問題,利用函數求最值的方法解決現實生活中最佳方案問題,等等。帶動學生去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數學研究性學習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真正的做到使學生學以致用。數學的應用不僅是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通過學生的社會調查與實踐,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發現數學問題,研究數學問題,建立解決各種問題的數學模型,這樣學生一方面能用所學的數學基礎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又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事例抽象成數學的模型,數學的研究性學習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循環推進。
2、在數學開放題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數學開放題能體現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能體現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體現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數學開放題有利於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感。將數學開放題用於學生研究性學習是十分有意義的。
開放題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數學開放題作為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一個切入口,促進了數學教育的開放化和個性化,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開放題通常是改變命題結構,改變設問方式,增強問題的探索性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對命題賦予新的解釋進而形成和發現新的問題。數學老師就應該充分的利用研究性學習的機會,編制數學開放題,提高學生運用的能力。但無論是改造陳題,還是自創新題,編制數學開放題都要圍繞使用開放題的目的進行,開放題應當隨著使用目的和對象的變化而改變,應作為常規問題的補充。用於研究性學習的開放題盡量能有利於解題者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數學知識和能力解決問題。編制的開放題應體現某一完整的數學思想方法,具有鮮明的數學特色,幫助解題者理解什麼是數學,為什麼要學習數學,以及怎樣學習數學。
三、在社會實踐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了解並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予以解決。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系,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對於高中學生而言,要開展研究性學習,必須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具體說來,主要包括有以下幾個方面能力: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參加社會活動的能力。例如讓學生嘗試研究"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調查":先讓學生制定調查研究專題,從教科書、課外閱讀書以及網路中查找有關銀行存款利息和利稅的內容,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際需要,分組到建設銀行、農業銀行、農村信用社、國稅、地稅等相關部門進行原始數據的搜集,通過對原始數據的分析、整理,建立一個數學模型。在研究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以及創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們發現研究數學的樂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要把握指導的度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也重視教師的指導作用。在研究性學習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作為學習探究和解決問題的主體,並注意轉變自己的指導方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進而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作為這一活動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學模式包辦代替學生的自主學習,也不能放任自流,不聞不問。要達到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的,教師的指導必須把握一個度。
由於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而社會生產、生活以及學習中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不同類型的問題適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決,換一句話說,不同類型的問題有不同的解決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初始階段,就應該讓他們熟悉和掌握盡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們要讓學生熟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和文獻資料查閱法是科學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時要讓他們知道,什麼樣的課題適合什麼樣的方法。在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指導者、組織者、促進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說,教師應以平等身份主動參與學生的課題研究,通過與學生交流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學生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教師應指導學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師應作好課題研究的組織協調工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幫助學生克服困難,樹立信心。

❽ 如何備好數學課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上好一節數學課的前提就是要准備好這一節課,所以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之所在。如何才能「備好一節數學課」是我們廣大數學教師一直在不斷思索和探討的課題。新課程改革形勢下如何「備好一節數學課」,我結合我多年來的數學經驗談幾點關於備好課的想法。
1.備教學目標
首先,應當全面的系統的掌握教學內容,明確所要教學的內容在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確教學的任務和方面。其次,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數學課程標准》,從學生的接受能力情況看,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又是什麼,最後確定學生學習目標,只有把握好教學目標,課堂上才能更好地落實學習目標,才能立足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堂上有的放矢。
2.備教學對象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這種觀念至今還影響著少數的教師,舊的教學習慣仍然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課堂教學,《新課程標准》要求教師必須以教師教為中心,轉移到以學生學為中心,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到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中心,使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和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有機會充分地協調搭配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課堂中教師不是傳授學生知識,而是傳授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應努力創設問題情境,活躍學生思維,喚醒學生的求知慾望,保護他們的好奇之心。備課時要有針對性地面對大多數學生,啟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聽取學生對教學的意見和要求,及時地改進教學工作,從而通過各種途徑來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讓學生為數學學習的主體。
當然,備課不能只著眼於課堂中的一切,還要重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教師必須結合教材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健康發展,不要因循守舊,可以發散思維。「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教師講課必須要因材施教,對於不同學生群體要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掘每一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性能力。這正是《新課程標准》新倡導的重要的教學目標。
3.備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教師怎樣教和學生如何學習的方法,教會學生如何運用掌握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方法,過去只備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如何學。例如有這樣一題:一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是一個邊長為6.28厘米的正方形,求這個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這題中只有一個數字6.28厘米,有些學生不知從何開始,如果單純的用文字敘述,說明各種量之間的關系,學生很難聽懂,也很難聽得進去,教師也會感覺這種方法在課堂上的效果很不明顯,不會的學生仍然不知什麼回事,在備課時我思考了很久,最後我決定少說、多做、多演示,然後讓學生自己動手做,於是課前我做了一個邊長為6.28厘米的正方形,上課時把這個正方形捲起來,就成為了圓柱,然又還原成正方形,多次的做,然後讓學生一起去做,在做這個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這個圓柱的高是什麼,底面的周長是什麼,啟發學生的思維,激勵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實踐中成長,這節課後發現教學效果非常明顯,學生學得輕松,我也教得輕松,當然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法,即使是對同一教材,對於不同學生群體也允許有不同的教法,教學的方法是各種各樣的,我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有幾點感悟:
3.1激發學生好奇心。
好奇心和創造有著密切的聯系,活潑而好奇的兒童對周圍的環境具有豐富的感受性,在與外界相互作用下自信心不斷增強,並逐步建立起較強的自尊心和創造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積極創造學習情境,不斷引導,適時鼓勵讓學生體驗成功。
3.2鼓勵學生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參與實踐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一種有意識的活動,需要有激勵推動他們去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時,不僅要激發學生心靈深處強烈的求知慾望,而且要讓學生在自主實踐活動中獲得成功,從而產生強大的內部動力。
3.3教會學生觀察。
蘇霍姆林斯基說:「觀察是思考和識記之母」,在實踐活動中,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思想進行觀察,發現事物間的聯系。
3.4指導學生操作。
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途徑,它能夠化虛幻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經過精心組織,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實實在在地掌握知識,培養能力,讓學生不斷產生創新的慾望和動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4.做好教學反思工作
教學反思是教學設計的延伸,它可以將數學中的點點滴滴經過冷靜思考後,發現有什麼成功之舉,不足之處,從而矯正日後的教學行為,反思中可以悟出教學方法千變萬化,又能總結出改進教學的具體措施,這樣就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學專業的水平,還可以為自己教學理論水平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礎,還可以為教學論文提供題材,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不成熟的教師,是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特級教師華應龍的課為什麼那麼精彩?看了他的教學後記你就會明白,華老師的備課寫滿了反思,他的成功之處就在於反思,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改進教學,不斷地超越自己。
總之,備課是上課前對課堂上的教學程序和內容的一連貫性安排構思,需要精心准備,做到心中有數,但我認為備課還不止這些,備課應該不拘泥於形式,它絕不是單單應付領導檢查的一般般的教學程序的安排。它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它可以是在教科書上批註、補充,在資料上添加感受,也可以在備完之後附加更多的圈圈點點。這也適應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教學要求,要提高備課質量,必須打破備課形式上的枷鎖,備課應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學生,心中有教法,心中有目標,要遵循規律,又要大膽創新,勤奮學習,教師思想和行為要走到學生中去,走到集體中去溝通思想,協商備課。我想,只有不拘形式的具有開拓精神的備課,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才能真正起到備課的作用。

❾ 如何講好一堂數學課

怎樣上好一節數學課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是眾所周知的。數學哺育著人養成誠實、正直、嚴肅認真、踏實細致、機智、頑強等當今時代迎接挑戰不可缺少的精神。因而數學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數學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數學教育的一條重要渠道。是傳授知識,培養學生數學能力,使之形成數學觀念具有數學素質,並對其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和主要途徑。
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取決於每一節具體的數學教學,因而加強對怎樣上好一節數學課的研究,是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應重視的一項研究課題,有著重要的意義與研討價值。
上好一節數學課的相關因素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數學課堂教學效果是受多種因素相制約的。如:學生,教師,教學內容,目的,方法等。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根本因素,佔中心地位,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學內容、目的、方法是實質性因素。教學活動都是為了實現教學目的而進行的,是通過具體的內容、方法來實現的。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思想品行、個性修養、業務水平、教學觀念教學能力等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在教學中佔主導地位,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上好一節課,教師必須透徹理解教材,對學生做充分全面的估計,即對教材、對學生了如指掌。應將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加工,善於在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階段,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精心設計安排,進行創造的勞動,使知識的發生和發展,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及認識規律,使學生處於一個准數學發明者的思維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思考,主動去獲取數學知識,達到學習、鞏固和深化所學知識的目的。
教師的語言、節奏、板書等素養是上好一節數學課的必備條件。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准確精當,思路清晰,運用得體,快慢適度。力求達到生動、形象、清晰流暢,使之具有啟發性、思考性。提出的問題要緊扣中心,有系統,有坡度,一環緊扣一環,逐步深入。對教材的處理與安排富於彈性。根據學生課堂的反映反映調節教學節奏。形成好的課堂氣氛:有疑問、有沉思、有猜想、有爭議、有聯想、有創新等。教師在課堂上要創設問題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給學生留有餘地,讓學生去聯想探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適度的點拔,激勵其主動地去獲取數學知識,形成一種活躍、生動的教學氛圍。
二、加強數學典型課的教學
數學課堂教學主要是通過數學基本課型來完成的。數學課型通常可分為: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研究課、測驗課、講評課、導言課、活動課等。在數學教學中,新授課、習題課、復習課、研究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典型課型。
1、典型課型的教學目的與課堂結構.
對數學典型課加以研究,有利於教師上好每一節課,有利於教師掌握數學課堂教學規律和基本要求,有利於教師根據教學目的,迅速准確地確定課型,採取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新授課是以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為特徵的一種課型,是數學課的主要課型。新授課的教學目的應是:通過新授課的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數學基礎知識,進行基本訓練,通過知識的鞏固運用,使學生形成技能,在知識技能的獲得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新授課的課堂結構主要是:復習、導入新課、講授新課。鞏固新知識點,總結、布置作業。
習題課是通過解題的形式,來形成學生的解題技能,發展智力。通過解題教學,進一步培養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習題課的課堂結構是:範例引路、學生練習、變式訓練、小結、布置作業。
復習課的基本目的是鞏固和加深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使之系統化,進一步提高學生數學能力。復習課可為:單元復習、期末復習、學年復習三種形式。復習課的課堂結構是:提出復習目的和提綱,按復習重點將基本理論、法則、公式等加以回憶或再現,總結並形成知識結構,布置作業。
2、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系與區別:每一節課教學,教師都應根據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去組織教學內容。不要用教師的眼光去看待數學知識,否則會造成沒什麼可講的現象。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設計教學。例如:「平面」這一概念,教材只有半頁內容,好象沒什麼可講的,但對學生來講,是由平面思維到空間想像的一大飛躍,所以很有必要仔細地給學生講清楚,
(2)重視學生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知識是人類經驗的概括與總結,任何知識都有其形成發展過程。數學教學就是向學生展示知識結構的建立、發展的過程。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的提出過程,問題的探索和深化過程,不斷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的結論,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學生來說,最常見的困難之源是:一個問題、一個發現、一個結論------很少以創始人當初所用的形式出現,他們已經被濃縮了,隱去了曲折、繁雜的思維過程,呈現出整理加工的嚴密、抽象、提煉的過程與結論。因而,教師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揭開數學這一嚴謹、抽象的面紗,將發現過程中活生生的數學「返樸歸鎮」的叫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參與「知識再發現」的過程。經歷探索過程的磨礪,汲取更多的思維營養。
(3)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在知識發生、發展過程中,適時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在數學中。知識的發生過程,實際上也是思想方法的發生過程。像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導、方法的思考、問題的發現、規律的被揭示等過程,都蘊藏著向學生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訓練思維的極好機會。在思想方法的教學中應重視其形成過程的充分暴露,以揭示其深邃的思想基礎。由於數學思想方法的呈現形式是隱蔽的。在教學時教師須站在方法論的高度才能挖掘出課本中字里行間蘊藏的「奇珍異寶」。需要教師「精心提煉、著意滲透、反復孕育、經常應用、小步推進、分層達到」去實施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
(4)加強數學思維訓練:數學方法不是數學家的靈感創造,而是有著廣泛的實際背景和深刻的哲理根據的,是體現於生活中的自然法則。知識是在思維活動中獲得的。學生的思維不會自然的發生。亞里士多德曾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學生的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疑問是思維的第一步。教學中,教師應當精心創設問題情景,如巧妙的導語,生動的開頭,可以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意境。使學生新的需要和原有的數學水平方法認知沖突。教師選擇問題時要有適當的難度,應處於學生能力的最近發展區,太容易了,學生就會乏味。太難了,學生產生畏懼心理,無法思考。伸手就可摘到的桃子,吃起來總覺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來才覺得格外香甜可口。使學生處於「憤」、「悱」的心理狀態。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再加上確有成效的啟發引導,促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持續發展。
(5)精選編例、習題
例、習題的選編,一方面要符合大綱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潮流。縱觀近幾年的高考題,到處可見一批設計優美、構思巧妙的新穎題型。如生活應用題,開放探索型,閱讀理解型等。
數學題浩如煙海,令人眼花繚亂。雖然數學教材在例、習題上都做過精心的設計與安排,為教學提供方便。但他只具有普遍性,並非適合不同學校,不同班級和不同學生的特殊性。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精選編例、習題,可以使學生掌握解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從題海中解放出來。選題時考慮:這道題起什麼作用,是弄清概念,鞏固新知,還是復習提高,培養數學能力,體現了什麼數學思想方法等等。通過典型題的「解剖麻雀」,使學生掌握解題規律,解題思想方法,提高解題能力,達到觸類旁通,聞一知十。
例、習題的選編要兼顧各個分支數學間的縱向滲透與橫向聯系,多角度、全方位的去觀察,要具有靈活性,多樣性,如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開放性習題,探索性習題等。分析、理解、充分提取已有的知識焦點。啟迪思維,發展智慧,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和概括性品質。

❿ 如何上好一堂數學課

1、一是准備一定要充分。做到認真研讀教材和教參,明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准備如何突破重點難點,這就要求要認真備課,在備課課中預設可能出現的問題,每個環節的設計是否合理等等。當然,一堂課想出彩,設計中要出現一些亮點。

2、二是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自己先天條件再好,經驗的積累是有一個時間的,所以想讓自己快速成長起來,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是很有必要的,平時做到多聽課,不管什麼人的課都可以去聽,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多聽多看一定沒錯。

3、三是做好一個對自己有幫助的課件。現在上課大家都喜歡用課件,但是要做到讓課件為我們服務,不要被課件牽制住了自己的思路,所以課件可用,但不一定時時要用,做到輔助教學就行,可以是幾張簡單實用的就可。

4、四是課堂上要學會調動學生,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一堂好課肯定是要讓學生積極參與才能算是一堂較成功的課,這就要求在備課時設計好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同時在課堂上要會利用課堂臨時生成的資源與學生互動。

5、五是事先將課堂中要講的每一句都寫下來,在寫的過程中,自己對整個課堂再一次熟悉,同時也會發現自己的過度是否自然,這個時候自己也會反復去思考怎麼做才更好。

6、六是多進行幾次磨課,多上幾次,同時在上課的時候一定要請到這方面有經驗的老師來講,課後及時請教,發現問題,及時修改,經過以上過程,一定可以拿出一堂好課的。

閱讀全文

與盛紅娥如何研究一節數學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