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數學課堂導入怎麼寫

數學課堂導入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8-18 16:14:21

㈠ 如何進行小學一年級數學課堂的導入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從幼兒園出來,天真爛漫,純潔無邪愛說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為了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教師特別要注意新課的導入。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良好的新課導入,能迅速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自然地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根據平時的教學實踐,我整理出以下幾種導課方法:
一、故事導入法

剛入學的孩子最喜歡聽故事。現在一年級《數學》課本從形式上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它就像一本精美的童話書。每一課的內容、每一道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並且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聯系。
例如,在教學「比多少」時,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三隻小豬去學蓋房子的本領,第一隻小豬學了蓋草房子,大灰狼吹口氣,就把草房子吹倒了;第二隻小豬蓋了木頭房子,大灰狼用力一撞,就把房門撞開了;第三隻小豬學得很認真,蓋了一座磚頭房子,大灰狼想盡辦法,也沒有破壞它。孩子們紛紛發言說磚房子比較牢固,然後我接著說:因為小豬造房子有經驗,所以,小兔也請小豬來幫忙,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在做什麼?通過這生動有趣的故事引出新知問題,自然有度,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環境中開始學習,符合了學生的年齡特點。
二、游戲導入法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小孩子生性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一年級的學生帶有明顯的幼兒特點,游戲玩耍仍然是他們重要的精神食糧。所以,用游戲導入,往往能引起他們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上、下、前、後、左、右」方位概念時,教師說:「小朋友們,伸出你的雙手,跟老師一起做動作(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後拍拍,左拍拍,右拍拍),比一比,誰最棒,好不好?」游戲的速度由慢到快,游戲完畢,讓孩子們說一說在游戲里提到了哪些方位,學生很快地就說出上、下、前、後、左、右。
這種導入生動有趣,使學生置身於輕松的氛圍之中,用學生熟知的「手」展開教學,突出了學生的直接感受,融知識、趣味於一體,寓教於樂。
三、實物演示導入法
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感性經驗。因此,利用實物演示,變抽象概念為具體實物,能為新課教學掃除障礙。實物演示能使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去探索知識,掌握知識,享受成功的快樂。
例如:在教學「分與合」時,我讓學生在桌子上擺4個圓片,然後把4個圓片分成兩份,問:分成了幾和幾呢?學生看著桌子上擺的圓片,很快就得出答案:可以分成了1和3、3和1、2和2。又如在教學序數的時候,可讓學生分組排好隊,說說自己排第幾,第幾個是誰。
實物演示法導入新課,形象、直觀、生動,學生印象深刻,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能讓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
四、音樂導入法
音樂能在情感上喚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營造一種熱烈、優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我在教「10的加法」的時候,就巧妙地用了這一方法。「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隨著播放的歌曲,我拿著數學卡片4,然後找到拿著數學卡片6的小朋友,兩人敬個禮握握手。問:為什麼我們是好朋友?學生很快就能回答:「因為你們數學卡片加起來是10。」我趁熱打鐵地說:「那你們能不能找到你的好朋友呢?」孩子們一邊唱著《找朋友》,一邊鞏固10的加法。有了音樂的魅力,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到了要教學的數學知識中。
以上我淺析了幾種課堂教學導入法,但教學中的導入法遠不止這些,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選好行之有效的導課方法,以期達到課堂教學的最優化。總之,數學課堂教學的導入是教師通向教學情境的開門鑰匙,它可以起到先聲奪人、引人入勝的效果,是教師的學識、口才、智慧的綜合體現,我們應在教學中不斷探索。

㈡ 小學數學課如何導入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象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一節課的開始是否能很快的抓住學生的心,對一節課的成敗非常關鍵。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實際需要設計出獨具匠心的課前幾分鍾,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產生「課起趣生」的效果,使學生輕松自然地進入課堂學習。 一、善用情境導入 現代心理學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激發學生的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因此,導入新課時應設法為學生創設情境,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在「我要學」的需求下進入課堂學習,效果則不言而喻。 例如教學「循環小數」內容時,我先給學生講一段簡短詼諧的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里有個老和尚,他對小和尚說,從前……」聽著聽著同學們就開始躁動了,有學生開始喊:「這個故事永遠講不完,不要浪費時間了。」我馬上接問:「這個故事為什麼永遠講不完?」「因為這個故事總是不斷地重復說那幾句話。」「說得很好。在數學這個神秘王國里,就有這樣一種小數,它的小數部分的數字也會像這個故事裡的幾句話一樣,不斷地重復出現。你們想揭開它神秘的面紗嗎?」這樣的情景,使學生一下子進入有需求的學習狀態,不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在愉悅和諧的氛圍中初步感知了「無限」「重復」等概念中重點詞的涵義,為概念的形成、新知識的掌握埋下很好的伏筆。 二、巧設問題導入 教學是藝術性的勞動,教師利用形象生動的語言,配以恰當的姿勢和手勢,巧妙提出各種啟發式問題,對於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新課導人效果是很好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十分注意自己的數學語言,在導人新知時應注意巧妙地設計問題,利用問題誘導學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並在「問一答」的過程中自然進入學習狀態中,從而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效率。 例如,學生容易混淆「面積」與「體積」這兩個概念,尤其對「體積」的理解模糊不清。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導入「體積」的概念:首先拿兩個完全一樣的玻璃杯裝同樣多的水,讓學生觀察到兩個玻璃杯的水面是同樣高的,然後在其中一個杯子中放一塊石頭,問:「你看見了什麼?你還發現了什麼?」這時,學生發現杯子的水平面升高了。教師追問:「這是不是說明這個杯子里的水增加了?」學生馬上否定。「那是為什麼呢?」學生搶答:「老師,您放的石頭佔地方,把水擠上來了。」學生對「體積」這一概念模型的建立已經進入狀態。教師又拿出一塊更大的石頭放進另一個杯子中,問:「這次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學生發現第二個杯子的水平面超過了第一個杯子。教師再問:「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學生非常肯定地回答:「第二塊石頭比第一塊大,它占的地方就大一些。」經過這樣的導入後,教師再揭示「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這時學生已進入課堂學習中,對體積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藉助「玩」來導入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是每一個小學生的本性。因此作為教師就要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特點,在導入新課時設計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並需要學生參與的游戲或實踐操作讓學生「玩」上幾分鍾。利用學生獵奇、好動的特點和長處。讓他們在「玩」中不知不覺地進入課堂學習。 比如,在教學圓柱體的側面積時。一開始讓學生拿出自己准備的圓柱體,再找一張紙把它的側面蓋住,看看什麼樣的紙恰好能把它的側面蓋住,學生的情緒在「玩」的過程中空前高漲。經過實際操作,不僅很快找出圓柱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而且會很有興趣去找這個長方形與這個圓柱體側面之間的聯系。這時離這節課的目的實現已是近在咫尺了。 四、精選舊知導入 用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是最常用的開課方法。小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往往不夠牢固,因此在教學上下節內容有聯系的知識時不妨精選出對新課有幫助的內容,再配以精心設計的訓練方案讓學生從舊知自然地過渡到新知。例如,在教學生畫圓時,先復習圓的基本知識,讓學生深刻理解圓的所有半徑都相等等知識後,再提問:「誰能不用圓規畫出一個合格的圓。」學生馬上就會產生畫圓的沖動。這樣學生 不但鞏固了舊知識,還會思考怎樣才能根據所學的知識不用圓規也能畫出一個合格的圓來,既復習舊知識,順利導人了這節課,又培養了學生的思考能力。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怎樣引入新課

淺談數學課的幾種導入方法
摘要:一堂課如果導入得當,就能直接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課堂活動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數學;導入;方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好課,導入是重要一環,它能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定重視教學的導入藝術.這里歸納出七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況選擇恰當的導入方法.
一、舊知導入法
從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提出新問題,在我們的教學中是被大家經常和廣泛應用的一種引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不但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為學生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教師在引入課當中應注意抓住新舊知識的某些聯系,在提問舊知識時引導學生思考,聯想,分析,使學生感受到新知識就是舊知識的引申和拓展,這樣不但使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而且清除學生對新知識的恐懼和陌生心理,及時准確的掌握新舊知識的聯系,達到溫故而知新效果.如教學我們可以藉助多媒體復習三角形中位線定理,引發學生思維,為梯形中位線定理證明奠定理論基礎,通過對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思考,從而進行類比聯系,引入梯形中位線定理,通過這樣的引入,然後證明定理,難點就會很容易突破.但這種引入新課的方法教師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復習內容,使以舊知識為新知識開辟道路,達到知識的遷移.
二、設疑導入法
設疑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設一些疑問,創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例如:有一個同學家的衣櫥上鑲有兩塊全等的三角形玻璃,其中一塊被打破了.你能否幫他劃出同樣的一塊玻璃補上呢?學生一定議論紛紛.然後,教師向學生說,要解決這個問題要用到三角形的判定,現在我們就解決這個問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並善於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
三、故事導入法
故事導入是教師最喜歡使用的導入方法之一,上課伊始即通過故事或典故導入,把學生的好奇心轉化為學習的興趣,促進其思維想像力的方法.如在講述《勾股定理與平方根》這一節時,可以通過下面的故事導入本課:在1876年一個周末的傍晚,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郊外,有一位中年人正在散步,欣賞黃昏的美景,他就是當時美國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伽菲爾德.他走著走著,突然發現附近的一個小石凳上,有兩個小孩正在聚精會神地談論著什麼,時而大聲爭論,時而小聲探討.由於好奇心驅使伽菲爾德循聲向兩個小孩走去,想搞清楚兩個小孩到底在干什麼,只見一個小男孩正俯著身子用樹枝在地上畫著一個直角三角形.於是伽菲爾德便問他們在干什麼?只見那個小男孩頭也不抬地說:請問先生,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3和4,那麼斜邊長為多少呢?伽菲爾德答到:是5呀.小男孩又問道:如果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和7,那麼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又是多少?伽菲爾德不假思索地回答到:那斜邊的平方一定等於5的平方加上7的平方.小男孩又說道:先生,你能說出其中的道理嗎?伽菲爾德一時語塞,無法解釋了,心理很不是滋味,從而激發學生對勾股定理的學習興趣.
四、類比導入法
類比導入是通過比較兩個或兩類數學對象的共同屬性來引入新課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數學對象比較熟悉, 新的數學對象通過與已知的數學對象類比,那麼引入就比較自然.例如,在講授相似三角形性質時,把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與相似三角形的性質進行類比.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而相似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如果相似三角形的對應邊也相等,那麼這兩個三角形變成了全等三角形.所以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的特例.
五、直接導入法
開門見山的直接導入是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導入方式,上課一開始,教師就直接揭示課題,將有關內容直接呈現給學生,用三言兩語直接闡明對學生的目的要求,簡潔明快地講述或設問,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心中有數,誘發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把學生分散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教學中來.要求教師語言精煉、簡短、生動、明確、富有鼓動性,使學生產生一種需要感、緊迫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整式的加減的導入:我們已經學習了整式的相關概念、合並同類項法則,去括弧和添括弧法則,本節課,我們將運用概念及法則來學習整式的加減運算.
六、演示導入法
人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實踐和認識螺旋上升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應讓學生通過實踐去證明一個解釋或推翻另一個解釋.指教師通過實物、模型、圖表、投影、電影、電腦、課件等教具的演示實驗,自然巧妙引入新課的方法,運用這種方法能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有利於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同時也有利於鍛煉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科再認識的定位,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例如:有位老師在寒冷的冬天拿著一把扇子走進教室,同學們感到很驚奇,大熱天教師上課從不帶扇子走進教室,為啥今日嚴冬一反常態,帶扇子上課?這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接著老師把扇子打開倒掛在黑板上,點明今天授課的內容求扇形的面積.這樣的導入雖朴實卻不乏新意.
七、操作導入法
根據初中生好奇愛動的心理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主動地去探索數學知識,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集中他們在親自感知事物的同時,發展思維,開發智力,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和技能.操作導入能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氣氛熱烈輕松,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一開始就進入了最佳狀態.如在講 等腰三角形的性質時,課前布置學生製作一個簡易測平儀(仿照書上的想一想),上課時可先問學生,請用你的測平儀測量一下你的書桌面是否水平?怎樣測呢?為什麼可測是否水平?學了本節知識後便可獲解.由此可見,動手操作是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能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促成教學的良性循環.因此,上課時應適當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和實驗,通過動手動腦去探索新知識,主動發現欲學新知識的奧秘,引發學生探索的興趣.
總之,導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數學課的教學中因具體教學內容不同,班級情況不同,新課導入的設計也沒有固定的模式,只要善於研究教材特點,捕捉重點,以景召人,以情感人,以知識的魅力吸引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能使導入成為培養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一環.

㈣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導入新課

課前導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猶如電影的「序幕」和樂曲的「引子」,對於接下來的教學工作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課前導入,可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同時,課前導入還起到了為新課內容做鋪墊的作用。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學好數學是每一個學生的奮斗目標,因為它不僅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和升學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數學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它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想搞好數學教學工作,就要充分重視每一個教學環節,努力搞好每一個細節部分的工作,其中,重視課前導入技巧就是每個數學教師都要重視的問題。與其他階段的數學教學工作相比,教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時候一定要針對小學生這個年齡階段所具有的一系列特徵,運用課前導入的技巧,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有哪些比較常用的課前導入方法呢?
一、溫故知新導入法
通過溫習舊知識來進行課前導入是一種最常見的導入方法,也是很多教師非常喜歡採用的方法。通過這種方法,不但起到了復習舊知識的目的,同時還很好地為新知識的講授打下了基礎。尤其是像數學這樣的學科,數學是一門結構嚴密、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很多的知識都是一環套著一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可能會影響學生對於新知識的掌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分類」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復習之前學過的關於「角的分類」的內容引入新課。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之前學習過的角度分類有哪些。這時候很多同學就開始思考並回答出過去學過的角的分類有「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和周角」,接著教師再讓學生闡述這些角的分類的依據是什麼。在這樣層層的復習和引導之下,學生逐漸地把「角的分類」同「三角形的分類」聯繫到了一起,進而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了新課的學習中來。
二、實物演示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為以形象思維為主,一些實實在在的能夠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最易於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然而,有些數學知識往往又比較抽象,這樣就使得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在理解上出現了困難。而這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適當地用一些實物來進行教學,就更有利於學生對於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例如,我在講到「長方體和正方體」這部分的內容時,由於立方體是一個略帶抽象性的知識,為了盡可能地把知識表現的具體化,我在上課之前就拿出了很多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實物,讓學生觀察這些具體的實物,然後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現象總結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樣在導入階段,就已經讓學生初步地掌握了本節課程的精髓部分,接著教師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就會顯得很輕松。
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導入
數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換句話說,數學知識在我們周圍的實際生活中比比皆是。我們就可以利用數學這一優勢,從實際生活入手來導入新課。例如,教學上「百分數」的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百分數的意義,我在上課之前收集了很多的食品包裝袋,在這些食品包裝袋上,都有食物成分的說明,而其中很多都是用百分數來表示的,我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些包裝袋上的信息,然後給學生一一解釋這些信息中百分數的含義,這時候,學生在理解這些百分數的時候就會有實物作為參照,這樣學生就更容易理解所學的知識了。同時,通過實際生活作為導入的切入點,也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到數學知識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設疑導入法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特點就是好奇心重,很多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總是本能地希望搞懂它,而好奇心在心理學中也被認定為重要的內驅力。換句話說,如果學生對於數學問題持有強烈的好奇心,就會激發他們去學習、思考和探究,這樣,在積極的學習態度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時候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在運用課前導入技巧的時候,精心設疑就成為了一個不錯的導入方式。例如,我在講到「方程」的知識時,首先給學生提了一個問題:「4箱蘋果比4箱梨子少24千克,平均每箱梨子重20千克,問每筐蘋果重多少千克?」很多同學一看到這個題目紛紛表示會做,並且拿起筆開始算了起來。過一會兒,有一部分同學就把正確答案算出來了。接著我又問:「大家覺得這個題目難做嗎?」很多學生表示有一點難度。這時,我對學生說:「今天我要教給大家一種既簡單又快捷的方法來做這道題目,一旦你們學會了這個方法,做題的速度會比現在快一倍。」一聽到這里,很多學生立刻睜大了眼睛,表現出了強烈的好奇心。這樣,我再開始「方程」知識的講授,學生就會表現得興致勃勃。
五、游戲導入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在進行課前導入的時候如果能夠利用游戲對於孩子的吸引力來進行導入工作,這樣很容易就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㈤ 如何讓數學課堂導入更有效

如何讓數學課堂導入更有效一、課題概念界定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環節之一,是指用簡潔的語言或輔之動作拉開一堂課的序幕,隨之進入課堂教學主體的過程。一堂課導入的成與敗直接影響著整堂課的效果。能否在一開始上課便將學生課前分散的注意力即刻轉移到課堂上,並使其處於積極狀態,是上好這堂課的首要問題。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給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實踐證明:積極的思維活動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而富有啟發性的導入語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興趣,所以教師上課伊始就應當注意通過導入語來激發學生的思維,以引起學生對新知識新內容的熱烈探求。
所謂「有效性」,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無效益的惟一指標。具體來說,教學的有效性包含三種含義:
有效果:指對教學活動結果與預期教學目標的吻合程度的評價,
它是通過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結果考察來衡量。

有效率:教學效率=教學產出(效果)/教學投入;或教學效率=有效教學時間/實際教學時間×100%。
有效益:指教學活動的收益、教學活動價值的實現。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研究意義
1、國外研究現狀:二十世紀七十年代C.特耐(C.Turney)等人提出導入功能為:引起注意、激起動機、構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任務以及建立聯系。他們認為,在新的教學內容開始時,吸引學生的注意是很重要的;求知慾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導入要構建學習目標,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心理准備狀態,全神貫注地有意義地開展學習;導入要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順利地導入新課。
2、國內研究現狀:在國外學者對課堂導入進行研究的同時,國內的學者和教育家們對此話題同樣很感興趣,並從多個方面撰文研究。胡淑珍(1996)提出導入也叫開講,她認為導入作為課堂教學重要的一環,它可以是一堂課的開始,有時也貫穿於課堂教學之中,對導入的功能、類型及基本要求作了一些闡述。閻承利(1999)研究了課堂教學最優化的導入藝術,提出了新課導入、設計導語應遵循的一些原則,並介紹了某些學科課堂教學最優化的一些導入方法。李如密(2000)首先把課堂教學的導課環節作為教學藝術中的導課藝術,認為導課藝術講求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樣把學生吸住。並認為不同特點的導課也會產生不同的教學功能。王寶大(2001)等編著的《導入技能結束技能》一書中指出導入是指在講解新知或教學學生思維狀態分三個階段,即思維水平逐漸集中階段,最佳思維階段和思維水平逐漸下降階段。常規教學中學生思維變化呈如下規律:在課堂教學的第一個10分鍾內,學生的思維逐漸集中;在10—30分鍾內,思維處於最佳活躍狀態;而在最後10分鍾內思維水平則逐漸下降。這一規律揭示了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集中程度變化的規律,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授課時應盡量延長最佳思維活動時間。具體的在第一階段,新課一開始,教師要加強信息強度,以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的思維達到最佳水平、以最快的速度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遵循學生的課堂思維規律,精心設計教案,特別對新課導入的設計,要反復斟酌,力求科學合理,恰當安排,巧妙組織,靈活運用。心理學研究表明,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強,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於事物
計,期望精心設計的導入能夠帶來一堂課的精彩,讓學生對一堂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那麼如何設計課堂教學導入,使其產生這樣的效應呢?這就需要我們進行研究。 三、理論依據:
鮑里奇在《有效教學方法》一書中提到,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至關重要的五種教學行為是:
1、清晰授課。我認為教學設計的導入應清晰精煉,突出邏輯性。 2、多樣化教學。課堂教學的導入也應體現多樣化,對學生的評價也應是多樣化,多媒體的視覺效果應多樣化。
3、任務導向。任務明確,讓學生主動學。
4、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所以導入要多考慮學生的主動參與。 5、確保學生成功率,導入應在有限時間內,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發展。
四、研究目的、內容、方法
目的:
1、引領教師圍繞課題研究、學習、思考與實踐,尋求有效教學的方式和方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2、引導學生掌握有效學習的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提高的學習效率與能力,激發起學習熱情,體驗學習
和成功的快樂,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
3、探索教學管理新機制,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 4、打造科研型教師隊伍,幫助教師在「同伴互動」和「專業引領」中,獲得專業發展和支持,進一步形成既有研究熱情、又有一定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的小學數學科研隊伍,推動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走向科學發展、特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科研軌道。
內容:
1、理解導入技能的意義和導入技能的作用,掌握導入技能運用的基本要求和各種類型。
2、能設計和編制合理的導入教案。
3、能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選擇恰當的導入類型應用於教學之中。
4、導入技能水平比訓練前有提高,課堂導入效果好,導入達到目的性、針對性強。
5、能按導入的要求對本人或他人的導入技能進行評價。 方法:
為切實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優課率,充分發揮課改所帶來現代教育教學課堂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變化,也為了保障課堂教學的科學有效,我們根據以往學校教學工作中課堂教學效率不太高等存在的實際問題,確立研究課題,課題研究能促進我們圍繞一個中心,有計劃有重點進行研究性地工作,並有動力有信心研究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本學期,我校立項了《小學數學新課導入有效
性的研究》,已經從教育的大環境以及學校的實際論證了該課題研究的必要性、針對性與可操作性,我們將潛心學習,努力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情況作一些大膽的探索、延伸和發展,使我們的這項課題取得進展。
1、文獻法:查閱、收集與本研究課題有關的國內外學者專著、論文和資料。通過浙師大圖書館、學術期刊網、天宇資料庫、萬方資料庫,上網搜索等方式查找有關導入設計及相關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們已經做的研究工作,明確研究課題的科學價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2、內容分析法:大量收集數學課堂典型導入案例並進行全方位的分析
(1)課題開展的過程中,按年份分為春學期和秋學期兩個階段開課題研究課,展示階段性研究新經驗、新成果,並對這些課進行研討、交流,剖析,找出優點,發現不足及暴露的問題,及時進行總結,反省。從而汲取經驗教訓,以利於下一階段的開展。
(2)收集相關聽課評課資料,以及數學課堂教學評價表,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及時統計分析,聽取學生對研究課,特別是「新課導入」環節的感想和建議。
(3)課題組成員積極參與「新課導入」的相關研究,如課堂教學環境、教學模式、評價制度,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進行典型分析和專題總結。
3、教育實驗法:將精心設計的導入案例運用到實際的教學中。
4、調查法:調查實施課堂導入對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的程度,學生對課堂導入的滿意程度等情況。採取學生與數學老師談心的口頭問答形式進行,以說自己的課堂表現為主要內容,以對課堂導入環節的認可度為參照,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心中對導入環節實施的滿意和批評,以此進行反思,作為下一步研究和實踐的指南。分階段組織師生交流座談會,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該課題中來,讓他們成為該課題的主人和最終受益者,也讓他們幫助我們認清不足,糾正錯誤。
5、展示法:通過撰寫本課題屬性的論文和案例,敢於把觀點和研究性推介出去,接受更為專業更為科學的業內專家和外部同行的評價和指導。
五、研究步驟和保障措施
步驟:
1、籌備階段(2006年9月-2007年2月)
召開課題啟動會,組建課題組,設計研究方案,初步確定實驗框架,完成課題開題報告。
2、課題啟動階段(2007年3月-4月)
舉行開題會,課題組提出改進意見,完善課題方案,制定課題組課題實施方案和研究計劃,開展各種學習與培訓活動。
3、課題實施階段(2007年5月——2009年2月)
(1)2007年5月,課題組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效率、學業成績等進行實驗測量,形成基礎研究數據,建立研究檔案。
(2)2007年6月——2009年2月,課題組按學期進行實踐性
研究,開展課題組成員之間的交流、研討,積累階段成果,作好每學期末的研究工作小結和課題階段研究報告,調整並確定明確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4、課題深化、總結階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進行實驗後測;對比研究數據,進行研究資料分析,撰寫相關論文、案例與課題研究總報告;接受總課題組驗收。
保障措施:
1、組織保證。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做到認識統一,責任明確,目標一致,團結協作。
2、制度保,重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范學習,研究制度,使課題研究制度化、規范化,運用激勵機制獎科研成果,對研究成員評優、晉級等政策傾斜,激勵教師參與課題研究,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和科研興校。
3、經費保證。學校設立專項課題研究經費,確保課題研究活動正常開展。
4、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課題研究與學校日常工作相結合,做到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六、研究過程
1、加強學習豐富理論。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根據課題的研究的需要,積極動員和組織全體教師廣泛學習有關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種材料形成一定的學習制度。學校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每周組織教師進行一次學習,同
時,還要求每一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訂閱一本教育刊物,精讀一本課改書籍,摘寫一本讀書筆記,交流一次學習心得體會。課題組老師除了要求摘抄筆記外,還要求結合學習和教學撰寫寫教育故事、教學隨筆和課後反思。為了提高研究人員的教研水平,我們還重視骨幹教師的培訓提高工作,選派優秀教師帶著課題(問題)、領著任務,走出校門參加培訓學習。通過學習、培訓、教研,增強了教師課程改革的自覺性,豐富了「主體性發展課堂教學機制」的先進理論,提高了課題組教師的研究水平。
2、分析教材明確法則
一堂課要有好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要演好序幕,一篇新聞要寫好導語,一部好樂章要奏好序曲一樣重要。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因此,課前導入要做到以下幾點(1)、導入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突出一個「准」字。(2)、導入要把新舊知識銜接起來,突出一個「趣」字。(3)、導入要有直觀性,突出一個「形」字。(4)、導入要有啟發性,突出一個「奇」字。(5)、導入要有藝術性,突出一個「巧」字。(6)、導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個「精」字。
3、組內分析尋找問題
教學作為一門藝術,並不是所有的課前導入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導入設計不好也會對課堂教學產生不小的影響。實驗過程中,學校每學期都組織一次全校性的公開交流課,課題組教師根據聽課情況
總結出了小學數學課導入常見的幾個問題:
(1)、談話導入過於繁瑣
有位老師執教《分蘋果(分數的初步認識)》,是這樣開始的: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生:夏天。師:夏天有什麼特點?生:熱。師: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生:喜歡。師:喜歡吃什麼水果?(由於前面的引導,許多學生說喜歡吃西瓜。)師:還有嗎?(終於有個學生說喜歡吃蘋果。)師:老師也喜歡吃蘋果。如果有兩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樣分?生:一人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課題)。老師用了7個問題,將近5分鍾的時間才引出了課題。老實說,我們開始沒聽明白老師想問什麼問題。在小學課堂,一節課一共40分鍾,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課堂前半段的時間顯得尤為寶貴,導入時間過長,會喧賓奪主,主次不分,會使重點內容的教學和練習時間緊張,而且像第一位老師那樣繁瑣的問話,離題遠,問題多,對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干擾。所以,談話導入要力求簡潔,指向明確,避免繁瑣。
(2)、情境導入過於生硬
我們有位老師在講《5的乘法口訣》時,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導入,問:2008年要在北京舉辦哪個盛會?全班學生只有2名同學知道是奧運會,更別說那個五環旗了。顯然,這個導入的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顯得太過陌生。情境導入是為後面的教學服務的,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現實的情境導入課題,有助於學生聯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說,教材上的情境都是比較好的,但由於各地情況不同,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生活出發,適當地改造情境,使
它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現實的教學,而不是生搬硬套,閉門造車。
(3)、多媒體導入過於雜亂
信息技術普及以後,多媒體進入課堂,把枯燥的說教變成了有趣的動畫,把抽象的公式進行了生動的演示,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凡事都要講個度,工具手段都有個適用的范圍,超越了這個度和范圍,就會適得其反。有位老師講《等量代換》一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等量代換的含義,想出了用曹沖稱象的故事來導入,這本來是個不錯的創意,可是老師選用的動畫是網上下載的QQ版,搞怪的形象和無厘頭的情節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滑稽的場景中而忽視了對現象的思考,預期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還浪費了時間。所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導入要有所選擇,突出主題,切不可虛圖熱鬧,華而不實。
(4)、活動導入過於形式
學習本身就是活動,在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老師在用活動導入時要注意活動設計一定要合理,難度不宜過大,活動時間也要充分,不能徒有其表,為活動而活動,要與後續的教學活動建立有機的聯系,才能真正使學生在活動中提煉出問題,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
4、集體交流總結方法
學校每個實驗階段都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課堂導入方法的交流、總結。大家認為課堂導入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作為教師應該靈活的根據各個教學內容和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最恰當、最有針對性的導入方法。下面就幾個實例具體得談一談:
轉化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後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3)、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如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3×5和4×4兩個圖形(單位:分米)。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後,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麼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被如何「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這一問題牢牢吸引,積
極動腦,自主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藉助故事趣導新知
如教《分數的基本性質》上課伊始,只見屏幕上正播映著歌曲《三個和尚》,正當大家聽得正入神的時候,歌曲突然中斷了,隨之傳來了一陣爭吵聲,是怎麼回事呢?乍一看,原來是三個小和尚因分東西而爭吵。只見他們都搶著那3/6的,不要1/2和2/4的。接著教師伺機設置了疑念『三個小和尚所搶的那份是否真的最大呢?大家能不能幫他們證明?』由此自然地導入了新課。精彩的課堂開頭,就吸引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整堂課,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充滿生機,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教師也成功地達到了教學目的。此導入使學生在故事裡盡情暢游。進入故事也就進入課堂,進入了課堂也就產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自然學得津津有味。
(5)設置懸念誘導新知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指出:375這個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一時不能說出。教師接著說,我們能直接判斷任意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請同學們報數我來判斷,這時學生紛紛報數,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後教師說,今天我就來教你們這個本領(出示課題),這樣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松地接受了新知。
(6)、直觀導入引導探究
如「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先出示「7.00元」,移
動小數點,讓分別讀出所表示的實際錢數,使體會到小數點移動能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再設問引入課題。
5、課堂研討,促使進步。
開展觀摩課、研討課是課堂教學研究最常見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徑。我們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節課題研討課,根據「課堂教學評價表」對教師的公開課進行評課,同時應用問卷調查、課後檢測、學生訪談等方法,收集課堂教學信息,分析評價一堂課。通過專家、同伴的評點和執教者的教後反思,讓教師們學會評課,從中了解自己和他人的長處和不足,從而改進自己的教學,促進全校課堂教學的改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七、科學研究取得成果
在課題研究活動中,展示課是我們課題組的重要項目,我們深知,新課導入屬於課堂的需要,也是課堂的藝術,也需要在課堂課堂上來展示和檢驗。為此,我們課題組在每年春學期和秋學期分兩次開研究課,並且從小學數學學習的不同領域進行研究,以期通過實踐獲得更泛的認識和經驗。如洪萍老師主講的《認識線段》、胡建英老師主講的《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張冬霞老師主講的《5以內的加法》、鄒華勇老師主講的《找規律》等研究課,都能夠獲得真切的實踐體驗,並通過課堂教學評價表,學生對新課導入的滿意度專項調查問卷等形式來反饋和表現。
其次課題組還得到了學校教科室的支持,與全校年輕老師一起,開展了《經驗之談—新課導入》的沙龍活動,從不同學科,不同人員
的層面,大家都高度重視,因為新課導入的研究不是數學學科的專利,畢竟是所有老師要涉及的課題,成功的導入也是他們追求的教育教學目標之一。所以在大家的精心准備,友好而熱烈的學術探討的氣氛中,取長補短,精益求精,形成了相當豐富的信息和經驗匯總,形成了課題研究形式的一大特色。會後把成功經驗成文,並積極向市教育信息網投稿。
付出總有回報,一份辛勤一份收獲,在課題組老師的精心努力下,我們的研究初獲成效。張冬霞老師撰寫的課題組階段性小結《讓學生迅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在課題會上交流;洪萍老師撰寫的《淺談如何實施「活動式」課堂導入教學》一文和胡建英老師撰寫的《恰當的「導」才能有效的「入」》一文獲得市級論文獎,課題組老師的多篇有關新課導入的論文和案例也獲得了縣級獎。 八、存在困惑努力方向
目前課題的研究正在進行中,我們在欣喜地看到研究所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之時,也為幾個方面而感到困惑:
1、各學習領域的新課導入所能夠建立的模式究竟有多少,尤其是細化到什麼程度,我們的研究究竟是否科學。
2、鑒於課題組年齡結構的老化,人員流動性大的事實,課題研究工作如何更優化,更富有成效。
3、在成功與失敗的案例面前,我們何去何從,依託農村小學一個課題組的師資配備,是否能科學地分析清楚其中的原因,控制相關變數,變被動與主動,在現在的信息時代,如何與其他學校聯手,讓
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研究共進等。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期待在今後的課題研究中,我們稟承求真務實的態度,勇於實踐的精神,讓我們左右逢源,讓問題迎刃而解。

㈥ 高中數學課前導入的幾種方法

摘要:一上數學課有些學生就頭痛,覺得數學課抽象枯燥,味同嚼蠟,教者口乾舌燥,學者麻木不仁,氣氛沉悶而單調。如何改變這種效率低下的數學狀況,本文試從「導入新課」這一環節做出了一些實際而有益的探討。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課題,分別採用了「開門見山法」、「以舊帶新法」、「聯系實際法」、「類比導入法」、「趣味導入法」等導入新課教學。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堅持下去,無疑會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改變一些數學課堂教學單調沉悶和效率低下的狀況。

㈦ 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課堂導入

1、加強學習豐富理論。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根據課題的研究的需要,積極動員和組織全體教師廣泛學習有關改革的文件、文章及各種材料形成一定的學習制度。學校以教研組和備課組為單位,每周組織教師進行一次學習,同時,還要求每一位教師每學期至少訂閱一本教育刊物,精讀一本課改書籍,摘寫一本讀書筆記,交流一次學習心得體會。課題組老師除了要求摘抄筆記外,還要求結合學習和教學撰寫寫教育故事、教學隨筆和課後反思。為了提高研究人員的教研水平,我們還重視骨幹教師的培訓提高工作,選派優秀教師帶著課題(問題)、領著任務,走出校門參加培訓學習。通過學習、培訓、教研,增強了教師課程改革的自覺性,豐富了「主體性發展課堂教學機制」的先進理論,提高了課題組教師的研究水平。
2、分析教材明確法則
一堂課要有好的開頭,如同一出好戲要演好序幕,一篇新聞要寫好導語,一部好樂章要奏好序曲一樣重要。開頭開得好,就能先聲奪人,造成學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狀態,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靜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維漣漪,產生急欲一聽的感染力,因此,課前導入要做到以下幾點(1)、導入要有目的性、針對性,突出一個「准」字。(2)、導入要把新舊知識銜接起來,突出一個「趣」字。(3)、導入要有直觀性,突出一個「形」字。(4)、導入要有啟發性,突出一個「奇」字。(5)、導入要有藝術性,突出一個「巧」字。(6)、導入要有概括性,突出一個「精」字。
3、組內分析尋找問題 教學作為一門藝術,並不是所有的課前導入都能起到積極的作用,導入設計不好也會對課堂教學產生不小的影響。實驗過程中,學校每學期都組織一次全校性的公開交流課,課題組教師根據聽課情況總結出了小學數學課導入常見的幾個問題:
(1)、談話導入過於繁瑣
有位老師執教《分蘋果(分數的初步認識)》,是這樣開始的:師:現在是什麼季節?生:夏天。師:夏天有什麼特點?生:熱。師:同學們喜歡吃水果嗎?生:喜歡。師:喜歡吃什麼水果?(由於前面的引導,許多學生說喜歡吃西瓜。)師:還有嗎?(終於有個學生說喜歡吃蘋果。)師:老師也喜歡吃蘋果。如果有兩個蘋果分給兩個小朋友該怎樣分?生:一人一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蘋果」(板書課題)。老師用了7個問題,將近5分鍾的時間才引出了課題。老實說,我們開始沒聽明白老師想問什麼問題。在小學課堂,一節課一共40分鍾,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課堂前半段的時間顯得尤為寶貴,導入時間過長,會喧賓奪主,主次不分,會使重點內容的教學和練習時間緊張,而且像第一位老師那樣繁瑣的問話,離題遠,問題多,對學生的思維也是一種干擾。所以,談話導入要力求簡潔,指向明確,避免繁瑣。
(2)、情境導入過於生硬
我們有位老師在講《5的乘法口訣》時,使用教材上的情境導入,問:2008年要在北京舉辦哪個盛會?全班學生只有2名同學知道是奧運會,更別說那個五環旗了。顯然,這個導入的情境對這些學生來說顯得太過陌生。情境導入是為後面的教學服務的,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現實的情境導入課題,有助於學生聯系生活和已有的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說,教材上的情境都是比較好的,但由於各地情況不同,我們要從實際出發,從學生生活出發,適當地改造情境,使它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現實的教學,而不是生搬硬套,閉門造車。
(3)、多媒體導入過於雜亂
信息技術普及以後,多媒體進入課堂,把枯燥的說教變成了有趣的動畫,把抽象的公式進行了生動的演示,受到了學生的普遍歡迎。但是凡事都要講個度,工具手段都有個適用的范圍,超越了這個度和范圍,就會適得其反。有位老師講《等量代換》一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等量代換的含義,想出了用曹沖稱象的故事來導入,這本來是個不錯的創意,可是老師選用的動畫是網上下載的QQ版,搞怪的形象和無厘頭的情節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滑稽的場景中而忽視了對現象的思考,預期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還浪費了時間。所以使用多媒體課件導入要有所選擇,突出主題,切不可虛圖熱鬧,華而不實。
(4)、活動導入過於形式 學習本身就是活動,在活動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老師在用活動導入時要注意活動設計一定要合理,難度不宜過大,活動時間也要充分,不能徒有其表,為活動而活動,要與後續的教學活動建立有機的聯系,才能真正使學生在活動中提煉出問題,引發積極的思維活動。
4、集體交流總結方法
學校每個實驗階段都組織課題組教師進行課堂導入方法的交流、總結。大家認為課堂導入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作為教師應該靈活的根據各個教學內容和本班的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最恰當、最有針對性的導入方法。下面就幾個實例具體得談一談:
(1)、簡介導入力求真實 例如:「多位數的讀法與寫法」一節,一上課教師可在黑板上寫一個很大的數,比如:92600000、12億(用數碼表示)。然後教師指出:這種數的位數很多,讀好這種數和寫准這種數對今後學習與工作有很大幫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
(2)、利用問題巧導新知
例如在教學「年、月、日」時,教師可先出示題:小明今年12歲,過了12個生日,可小華也是12歲,他只過了3個生日,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讓學生略加討論)這時學生情緒高漲,疑問產生了好奇,好奇又轉化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興趣。隨即教師指出:等你們學了今天的課後就知道了(出示課題),這樣從學習一開始,就把學生推到了主動探索的主體地位上。
(3)、設障立疑激發思維
如教《長、正方形面積計算》時,先出示3×5和4×4兩個圖形(單位:分米)。讓學生想辦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有的學生說:用割補法,把兩個圖形重合起來比較。有的同學說:用一平方分米的單位進行測量。老師在肯定了同學們積極主動精神後,又提出新問題:「要想知道天安門廣場的面積、我們國家的土地面積還能用這種方法嗎?」同學們領悟到這種方法太麻煩,不實際。「那麼,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求圖形的面積呢?到底怎麼求它的面積呢?」疑問萌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同學們躍躍欲試。開始了新知識的探求。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被如何「求長方形,正方形面積」這一問題牢牢吸引,積極動腦,自主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4)、藉助故事趣導新知
如教《分數的基本性質》上課伊始,只見屏幕上正播映著歌曲《三個和尚》,正當大家聽得正入神的時候,歌曲突然中斷了,隨之傳來了一陣爭吵聲,是怎麼回事呢?乍一看,原來是三個小和尚因分東西而爭吵。只見他們都搶著那3/6的,不要1/2和2/4的。接著教師伺機設置了疑念『三個小和尚所搶的那份是否真的最大呢?大家能不能幫他們證明?』由此自然地導入了新課。精彩的課堂開頭,就吸引了學生的全部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使他們愉快地進入學習。整堂課,學生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充滿生機,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教師也成功地達到了教學目的。此導入使學生在故事裡盡情暢游。進入故事也就進入課堂,進入了課堂也就產生了迫切探求新知識的積極性,自然學得津津有味。
(5)設置懸念誘導新知
例如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時,教師指出:375這個數能被3整除嗎?學生一時不能說出。教師接著說,我們能直接判斷任意一個數能否被3整除,請同學們報數我來判斷,這時學生紛紛報數,教師對答如流,學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後教師說,今天我就來教你們這個本領(出示課題),這樣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輕松地接受了新知。
(6)、直觀導入引導探究
如「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先出示「7.00元」,移動小數點,讓分別讀出所表示的實際錢數,使體會到小數點移動能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再設問引入課題。

㈧ 新課導入怎麼寫

啟動原有認知導入
1.以舊帶新導入法

「數學是一門邏輯嚴密,系統性強的學科。」就好象一條很長的鐵鏈,前後的知識是連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學新知識時,要先復習舊知識,由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從而促進知識的遷移。

案例分享:我們在四年級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時,就可採用以舊帶新導入法。由於在三年級,就已教學過萬以內數的讀法,很顯然,億以內數的讀法,就是建立在萬內數的讀法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萬以內的數,讓學生讀完後,說出萬以內數的讀法法則,這時教師可以問:「剛才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那麼比萬大的數,如五位數、六位數、七位數、八位數等這些較大的數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點評:從學生原有知識出發,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

2.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法

新課標也明確指出:「生活是一個大課堂,蘊涵豐富的課程資源,遠離生活就意味著讓學生們失去課程的另一半世界。」從效力上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的基礎之上,學好數學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因此,設計教學時要充分利用好這一點,將數學教學的內容生活化,將學生的生活經驗納入課堂。

案例分享:在教學一年級下冊《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這堂課時,可以通過「逛商店」來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導入新課。

師:小朋友們,你們逛過商店嗎?誰來說一說逛商店的一些經歷和體會?(指名學生發表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師:這個星期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和媽媽一起來到商店買玩具,媽媽給淘氣挑了一個標價24元的玩具,淘氣自己挑了一個在6元至9元之間的玩具,可以怎樣買?請你們同桌合作選一選,看有哪些不同的買法;再算一算,共花了多少錢?(學生按照要求和提示進行合作互動)

點評:這是一堂計算教學課,傳統的設計大多直接出示要研究的問題,如24+6,24+9,而後,教師多採用「讓學生擺小棒——發現計算方法——總結計算方法」這一流程。這樣的設計對於學生理解算理是沒有問題的。可學生對為什麼要學這一類的加法,學習這一類的加法可以做什麼,有什麼實際用途等,都不是很清楚。而上述案例中的導入,教師設計一個與學生生活經歷接近、學生感興趣的選擇購物的情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先進行抽象,抽取數學模型,而後自主研究如何計算,便可以增強學習的實效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貼近新知導入

1.直接導入法

直接導入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在許多新知識的傳授中經常用到。

案例分享:我們在講《小數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直接板書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麼?

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大膽地設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與什麼共同之處?

點評:由課題直接導入新知學習,簡單而有效。

2.設疑導入法

懸念可以造成一種急切期待的心理狀態,具有強烈的誘惑力,能激起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課的一開始,教師就合理巧妙地設置懸念,便可以充分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把學生的思維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達」的憤悱境地,激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強烈探究願望,從而把學生帶入更廣闊的數學天地。

案例分享:在教學「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徵」時,老師先寫出一個數「248」,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2」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能!」。老師問學生這個數能不能被「5」整除?經過計算後,學生回答:「不能」。接著老師讓每個學生自己准備一個多位數,先自己計算一下能不能被2、5整除,然後來考考老師,每個同學報一個數,看老師不用計算,能不能迅速判斷出哪些數能被2、5整除,哪些數不能被2、5整除,哪些數能同時被2、5整除。這時,教室里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似乎都想來考倒老師。但老師對學生所報的多位數都能快速准確地判斷能否被2、5整除,學生們感到十分驚訝。接著,老師進一步質疑:「你們自己不用計算,能准確地一眼就看出一個數能否被2、5整除嗎?」學生們一個個搖搖頭,都被難住了。此時,掌握新知便成了學生們最大的願望。

三、創設情境導入

1.生活情境導入法

《新課程標准》指出:「新課導入應該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努力為學生創設一個『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現實情景中開始數學學習,體驗和理解數學。「

案例分享:黃愛華老師在紹興上《百分數的認識》一課時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紹興有哪些特產?」這個問題密切聯系當地的特點,每個學生非常了解自己家鄉的特產,學生在舉例中就舉到了黃酒是紹興的特產。黃老師馬上問:「黃酒厲害嗎?為什麼?」學生根據商標紙上的說明,指出黃酒並不厲害,因為上面的酒精度只有16.5%。黃老師馬上導入,「同學們想知道這個16.5%表示的意義嗎?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百分數。」

2.故事情境導入法

故事的魅力是無窮的,愛聽故事一直是小學生的重要特點,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一說有故事可聽,再頑皮的孩子也會放下一切,瞪大他的眼珠子,擺出一副也許從來不曾有過的聚精會神的樣子,等著你講故事給他聽呢。故事能在第一時間抓住小學生的注意力,它能把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更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

㈨ 如何更好的設計數學課堂導入方式

如何更好的設計數學課堂導入方式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一節完整的新授課,應包括導入新課、新授課和鞏固練習這三個基本部分。其中新授課是主體,導入新課是為了引出新課,導入新課雖不是主體,但它卻是整節課堂教學 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導入新課的成敗往往直接影響著整節課的成敗。因此設計好上好導入新課這一部分內容是十分重要的。那麼如何導入新課呢?
一、開門見山法
所謂「開門見山法」是指單刀直入,直切主題,在上新課前,不加以其他環節,由教師直接引出新授課內容。這種導入新課方法的優點是A、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直接明了,簡單高效,節約大量課堂時間。 B、可以適時地破題質疑,有效地把握學生的學習起點 。
開門見山法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在許多新知識的傳授中經常用到。例如,我們在講《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板書課題: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看到這個課題,你會想到什麼?生:整數四則混合運算。
師:大膽地設想,小數四則混合運算與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與什麼共同之處?
師:所以老師想進行一種嘗試,直接讓你們完成《課堂作業》第29頁,有這個信心嗎?
開門見山法主要適用於與以前所學知識無聯系的新知識的傳授中,因為對於此類新知識的傳授,由於無舊知識可以遷移,因此採用直接切入主題的開門見山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就最為適宜,開門見山的方法優點顯而易見,但缺點也較多,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適用范圍窄,由於省去了導入新課這一階段的很多時間,因此課堂結構就會顯得疏散。
二、復習引入法
所謂「復習引入法」就是通過復習舊知識,引入新知識的方法。由於數學教材的編排是按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進行編排,因此每一個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的。新知識的學習就必須以舊知識為基礎。復習引入式的導入新課的方法就適應了這一特點,它在許多的數學知識的傳授中,應用非常廣泛。
復習引入法的基本模式是:先復習與新知識有聯系的舊知識,再由舊知識引出與之有聯系的新知識。例如我們在四年級教學億以內數的讀法時,就可採用復習引入法。由於在三年級,就已教學過萬以內數的讀法,很顯然,億以內數的讀法,就是建立在萬內數的讀法基礎之上的。因此,在導入新課時,教師可以先出示一組萬以內的數,讓學生讀完後,說出萬以內數的讀法法則,這時教師可以問:「剛才我們復習了萬以內數的讀法,那麼五位、六位、七位、八位等這些較大的數怎麼讀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
復習引入這一導入新課的方法,應該說包含兩個步驟,即先復習再引入,「復習」這一步可以採用教師提問題的方式,也可以採用教師出示復習題的方式。教師在出示復習題時可以讓學生口答(例如口算等較簡單的題目),或者學生獨立作業的方式(例如計算等較復雜的題目)。而「引入」是在「復習」完成後向新課過渡的階段,是「復習引入」中一個重要環節,缺少這一環節,就顯得結構不嚴密,失去了導入新課所要達到了的目的。「引入」中,教師可以直接陳述所要學習的新知識內容,也可以採用提出疑問,設置懸念的方式。
「復習引入」這種導入新課的方法的應用,前提是必須有舊知識作為遷移,因此在數學這一知識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中,應用得非常廣泛。這種方法有利於學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識,加強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同時會使整節課教學結構緊密。
三、創設情境法
這里所說的創設情境指的是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新知識有關的情境中,觸發學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願望,從而激發學生思維和興趣,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中。這一導入新課的方法與上述兩種有很大的不同,它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創設情境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做實驗等方式來實現,從而用一種別具一格,饒有趣味的方式來達到引入新課的目的。例如,在教關於「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時,它的導入新課可以通過教師說故事來設計:在數學王國里,有很多很多的數,其中有一對兄弟倆長的非常相似,(板書:257.6 25.76)你能分辨出它們的大小嗎?如果這兄弟倆能相互團結,和睦相處那該多好呀。可是257.6依仗自己大,對25.76不僅不愛護,反而經常欺負它,這件事被生活在它們身邊的小數點知道了。小數點決定要為25.76討回公道,機會終於來了,這天257.6又在耍威風,那神氣勁兒就別提了,就在它得意洋洋的時候,小數點悄悄地從「7」的右下角來到了「2」的右下角(教師操作橡皮泥小數點),大家再看這個數(手指2.567)還能神氣嗎?為什麼呢?從上面這個故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什麼問題呢?那就是小數點位置移動能使小數的大小發生變化。那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上面這個例子就說明在導入新課時,可以把枯燥無味的導入新課變得生動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例:
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們的新校舍剛剛落成,操場上的跑道還沒有完全搞好。今天一早,有兩個工程隊就找到了李校長,甲工程隊說:包給我們,保證15天完成。乙工程隊說:包給我們,10天就完成。如果你們是李校長,會怎麼辦呢?(投影出示操場圖)
生A:就包給乙工程隊吧。因為只要10天,比甲工程隊快。
生B:我覺得還是包給甲隊,因為時間快不一定能保證質量。
生C:包給兩個隊,讓他們一起完成。
師:現在有這么多方案,4人小組討論一下,哪一個最好? 討論匯報,得出由兩個隊合做。
師:現在我們把這個實際問題,編製成應用題。(出示:一項工程,由甲隊單獨完成需要15天,由乙隊單獨完成需要10天。現在由兩隊合做,需要幾天完成?)大家默讀題目,先估計一下,需幾天完成。
生A:10天、15天 、 25天、5天。
生:一定少於10天。
師:有這么多答案,根據題目中提供的信息,你們認為哪些有可能對。
學生討論得出:5天和少於10天有可能對。因為兩隊合做比一個隊獨做肯定要快。
師:現在請大家列式驗證一下。
這位老師善於就地取材創設情境,注重學用結合,使學生對本來枯燥的數學產生一種親切感和真實感,有利於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教師沒有讓學生沉溺於「幫校長出主意」中,而是及時從生活情境中提煉出數學問題,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和數學的方法加以解決,重視猜想和估算,突破了應用題教學的一般模式,把列式解答只作為驗證「猜想和估算」的結果的手段,很好地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創設情境法」的優點很明顯,它能激發學生求知慾,活躍課堂氣氛,教學效果好。但它也存在佔用時間多,難以把握住課堂紀律的弊端。因此,在採用這種方法時,教師要在課前精心准備。
以上談了導入新課的三種方法,這三種方法各有利弊,一節課選用何種方法導入新課,要根據具體內容選用適宜的一種。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不管選用什麼方法導入新課,都要把握住時間,控制住課堂節奏,要保證新授課有充足的時間,不能喧賓奪主。

㈩ 數學課堂導入環節有哪些導入類型

導入環節的類型


利用新舊知識間的邏輯聯系,找出新舊知識聯結的交點,由舊知識的復習遷移到新知識的學習是上來 ,一方面幫助學生鞏固舊知,另一方面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

常用於數學概念和命題教學

如相似三角形的教學為例,從比例的知識講解,讓學生復習比例,引出新知,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選取與所授內容有關的生活實例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對其分析、引申、演繹、歸納處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的規律來導入新課。

當新授內容與學生有關生活經驗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時,通常採用此種導入方法。

例如,在對數概念的導入教學中,可以研究學生身邊的一些增長率問題為出發點



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創設出能夠激發學生的想像力或引發學生相應情感體驗的情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誘發思維,使學生在欣賞或情緒渲染中就勢轉入新內容學習的一種導入方式

在講解平行四邊形的相關定理時,在講解勾股定理的知識點時


當兩個對象都有某種相同或類似屬性,而且已經了解其中一個對象的某些性質時,推測處另一個對象也有相同或類似性質的思維屬性形式

例如,在學習分式時,可以通過分數類比學習,在講解「相似三角形」時候,學生在學習新知之前學習過「全等三角形」、

兩個三角形全等,對應邊相等,對應邊的比值為1

通過觀察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對比,結合全等三角形里類比相似三角形

閱讀全文

與數學課堂導入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