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什麼是規律課

小學數學什麼是規律課

發布時間:2022-08-10 14:03:47

A. 找規律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找規律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找規律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應是教師帶領幼兒共同創設適應幼兒年齡特點的,豐富多彩的,引導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和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中,積極主動,有趣地去觀察、實踐、創造、體驗,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教育活動。」由此,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找規律》,目的就是讓幼兒在良好的物質環境中主動創設活動、參與活動,積極投身實踐,這樣幼兒身心才能獲得較大、較快的發展,使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

二、說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學習按某一特徵有規律的間隔排列。

2、在探索尋找活動中,選擇不同的方法嘗試有規律排列;並培養幼兒有初步的推理能力,發展幼兒創造力。

三、說重點

活動的重點:能在各種事物中找出其不同的排列規律。

四、說難點

活動的難點:在有規律的排列中會表現2——3種規律。

五、說教法

整個活動中,我運用了游戲法、觀察法、操作法、嘗試法等幾種方法,動靜交替,使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做做等活動中,邊玩邊學。還為幼兒創設了一個能夠使其自由探索、發現、生動活潑的環境,讓幼兒在快樂愉悅的氛圍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

六、說活動流程

活動分為三大部分。即自由探索———動手操作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嘗試自由排列。

第一部分是讓幼兒自由探索,活動一開始以游戲引入,讓幼兒尋找卡片,觀察卡片上有什麼,找找卡片上不同的變化,說說各種事物的不同排列,以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運用游戲法能使幼兒參與活動的慾望大大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通過觀察,引導幼兒思考,發現、感知各種物體排列的規律,學習按顏色、幾何圖形、圖案間隔排列的方法,這是活動中的重點。活動中讓幼兒動手操作,找出物體的規律,並將規律補完整,以加深鞏固有規律的間隔排列的方法,培養幼兒初步的推理能力。由於每一個幼兒都不在同一發展的起跑線上,所以在補規律的操作活動中准備教學具時,按幼兒的能力來分,能力強的有2——3種規律,能力弱的有一種規律,再根據幼兒自身特點和發展進行個別指導,使每一個幼兒都成為主動活動的主人,在原有的不同水平上獲得發展。

第三部分是讓幼兒嘗試自由排列的活動。這是活動中的難點,讓幼兒嘗試在有規律的排列中表現出2——3種規律,鼓勵幼兒大膽嘗試,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

教學模式: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誘發學習慾望。

情境教學以形為手段,以情為紐帶,以周圍世界為源泉,以培養興趣為前提,以生活展現情境,,以圖畫再現情境,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語言描繪情境,喚起學生的情感活動,做到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相伴相隨,有機結合,體現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點,誘發主動性,促進兒童發展。這就是我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有關春天主體畫面的初衷。以動入境。吸引學生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事物的規律。

(二)、自主活動、探究問題學習數學知識。

本環節是一堂課中的主要部分,學生的主要活動是:根據上一環節中提出的問題,有目的的進行小組討論、操作實驗、合作探究,放手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再創造,從而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在這里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幫助者、點撥者、激勵者。就此我設計了從生活中發現規律和隨數字娃娃走入智慧寶塔兩個活動,並努力的從這兩個活動中體現以上的理念。

(三)、交流質疑、達成共識理清知識脈絡。

在合作探究的基礎上,把小組內探究到的結論在班內交流,小組間達成共識。在這個環節中鼓勵每一位學生認真傾聽,及時記錄和自己小組的不同意見,及時發表不同見解,可以互相質疑,互相補充,使學生想問、敢問和善問。而且我自己也傾聽學生發言,及時引導和鼓勵。

(四)、拓展應用、深化理解構建認知結構。

學生在探究交流,發現規律,學會數學知識後,再應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問題。為此我設計了一些具有層次性、生活性、游戲性、趣味性、開放型、挑戰性的習題,最大限度的使所學知識在練習中拓展深化,在應用中升華,構建起知識體系,使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 。

找規律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88和89頁,《找規律》的例1~例3及「做一做。」

2、教材簡析

「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准》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在第一學段和第二學段都規定了這部分內容。傳統教材中沒有單獨編排數字和圖形的排列規律,只是在練習中有少量的習題;有關探索規律的內容是新編實驗教材新增設的內容之一,也是數學課程教材改革的一個新變化。

「找規律」在新教材中是一個獨立的單元,本節課的3「找規律」作為新單元的第一課,非常重要。本單元是從形象的圖形排列規律,顏色交替規律慢慢過渡到抽象的數列規律,如果這節課沒有把握好,那麼對學生後面的繼續學習將會造成阻礙。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能夠通過物品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會根據規律知道下一個物體。

過程與方法:通過「猜一猜」,舞蹈動作等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規律現象,通過觀察主題圖,認識規律同時掌握尋找規律的方法,通過塗色與擺學具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創新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境,學生能夠感知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感受數學的美。

4、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圖形或物體的有序排列,初步認識簡單的排列規律,並會知道下一個圖形或物體,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意識。

5、教具、學具准備

課件、彩筆、塗色卡等。

二、說教法、學法

在教學思想上努力體現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讓學生始終參與教學活動中。在教學方法上,採用直觀演示、動手操作、引導探究等教學方法,從扶到放,讓學生在嘗試、探索、練習、實踐操作過程中悟出找規律和創造規律的方法。

在教學設計上,注意重點內容的處理,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教學手段上,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了教學的效果。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也是本節課中學生學習找規律、創造規律的主要方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師故做神秘:你們想知道這袋子里裝的是什麼嗎?這裡面裝著小圓片,只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紅色的,一種是綠色的。下面我們來做個猜一猜小游戲,好不好?(老師第一次拿出的小圓片是什麼顏色)

2、師從袋子里拿出一個紅色的小圓片。

3、老師第二次拿出的小圓片是什麼顏色?(綠色)再問第三次呢?再拿一次呢?(共6個)

4、哇,猜得真准,你們怎麼猜得這么准?

5、原來你們是根據這樣的規律猜的。那麼後面的排列你們知道了嗎?[出示省略號]

6、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有像這樣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有規律的排列,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找規律。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初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猜一猜圓片顏色的游戲,有意識地按規律呈現,讓學生在猜測中意會,積累感性經驗,從而初步感知規律。這一環節以學生喜愛的游戲形式激發學生參與,同時僅要求猜一猜結果,學生憑直覺做出判斷,人人能夠參與,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思考、嘗試的機會,在猜想中感知到規律的存在,幫助理解知識。

(二)自主探索,尋找規律

課件出示主題圖:

1、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麼?

2、這些彩旗、燈籠、和花朵是不是亂擺亂放的?你發現它們有什麼規律嗎?把你發現的規律悄悄地告訴給你身邊的小夥伴好嗎?

3、我們先來看看小旗的規律。

4、小旗的規律找到,下面看看花兒的規律。

5、再來看看燈籠和小朋友的排列規律。

6、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今年是我們巴馬瑤族自治縣成立50周年,壽鄉的美化綠化真的很不錯,看多美的小花園。(課件出示)

7、新建的廣場地板磚快鋪完了,大家能幫忙嗎?(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數學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環節從主學生熟悉的聯歡會及縣慶美化壽鄉的具體情境引入,讓學生體會到現實生活中的有規律的排列原來包含有數學問題,有利於產生學習和探索數學的動機,同時也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並滲透熱愛家鄉的教育。

(三)模仿中理解規律

1、剛才我們應用規律解決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你們能不能按規律來擺圖形呢?

2、好!老師給每個小組准備好了,請大家4人一組把信封里的東西全倒出來,看看老師給你們准備了什麼?

3、小組里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按什麼規律擺,商量好了大家才動手擺。

4、那一組願意把你們擺的規律拿上來展示給大家看?

5、你能向大家介紹你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嗎?

6、還有哪一組願意拿上來?(你想讓他們說說你們組是按什麼規律擺的嗎?那你怎樣問他們呢?)

7、還有哪一組想拿上來?(你能象他剛才那樣也提出一個問題嗎?)誰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8、指其中一張:我也想提出一個問題可以嗎?

按照這樣的規律排列下去,第12個應該是什麼圖形呢?請你獨立想一想。(誰來說一說)

9、到底是什麼圖形呢?請你拿出桌面上的這張學具卡片,接著畫一畫,看第12個是什麼圖形?

10、畫好了嗎?誰來說說你畫到第12個是什麼圖形?

11、拿出你的彩色筆按規律塗一塗。

設計意圖: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找規律內容具活動性和探究性,既具有挑戰性,又具有趣味性,「找規律」的內容不能用「對或錯」來簡單的判斷其正確與否,而是要聽學生介紹「擺的規律」有無道理,這樣就要求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充分與同學展開交流活動,注意傾聽同學講的有無道理,聯系原有的數學知識結構做出判斷,不斷地及時地優化自已的數學知識,在合作交流中獲得了發展。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具有初步的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環節設計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滲透猜想、驗證的學習方法。

(四)生活中尋找規律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發現了哪些東西也是有規律的?(一周的星期一到星期天、街上的紅綠燈、人行道的斑馬線等)

2、你真會說,大家表揚他。(啪啪 啪啪啪 啪啪 啪啪啪)

3、剛才的表揚聲,有規律嗎?你還能接著往下拍嗎?

4、用有規律的動作跳舞。(《春天在哪裡》)

5、你也能自己創造一些規律嗎?(每個小組的同學討論討論)

設計意圖:在學生掌握初步的規律之後,從自己的身邊著手,尋找生活中的規律現象,讓學生在舉例和發現中感受到數學的奇妙和無所不在,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五)欣賞規律,感受數學美

1、課堂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例如春夏秋冬、白天黑夜、日出日落,時間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小朋友們要珍惜時間,勇於探索生活中的規律,做生活的小主人。

2、課件播放生活中的一些規律等,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悟規律所帶來的數學美。(插入輕音樂)

(1)白天、黑夜、白天、黑夜。

(2)一年春、夏、秋、冬依次不斷的反復出現。

(3)太陽總是從東方升起,從西邊下山。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悟規律所帶來的數學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對規律美產生無限的遐想,使知識得到延伸。

四、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語言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具有啟發性、藝術性、指導性、應用性,並應發揮引、導功能,引學生之思,導學生之路。本節課的板書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習重點,解決知識難點,整個黑板主要用於展示學生塗畫規律的作品。這樣安排既便於學生觀察,又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B. 請問小學四年級數學五個性質是什麼四個定律又是什麼

這個可以嗎? 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教學內容、目標及說明與建議: 1 四則運算 2 位置與方向 3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營養午餐 4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5 三角形 6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7 統計 8 數學廣角 小管家 9 總復習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主要教學並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混合運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並且知道小括弧的作用,這里主要教學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並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例1加減混合運算,例2乘除混合運算),教學並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例3積商之和(差)的混合運算,兩個商(積)之和(差)的混合運算)及含有小括弧的運算順序(例5含有小括弧的三步運算試題),有關0的運算。 2、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梳理有機結合起來。本單元在整理混合運算順序時,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目的是使學生在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同時體會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從而系統地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3、將探求解題思路過程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本單元是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混合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動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使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結合起來。當學生列出綜合算式後,還要追問每步算式列出的依據及表示的實際意義,促進學生正確地概括出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4、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本單元混合運算的順序是結合解決問題進行的,其中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又是重點和難點之一。教學時,要注意加強數量關系的分析,在敘述解題思路時,要引導學生透過數看到量,用量的關系來描述解題思路。如,可引導學生這樣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計算6天接待多少人」。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可能開始時學生不習慣,但要逐步培養這種分析方法。 第二單元 位置和方向 【教學目標】 1.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確定位置的方法。 2. 使學生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並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共安排了4個例題: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 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例4描述並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2、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並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已經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後和東、南、西、北等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已經初步認識了在平面內可以通過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本單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並描述簡單的路線圖。使學生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更全面的感知和體驗周圍的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3、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了解確定位置的重要性。教材選取現實生活的素材,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作用和價值。例如,通過「公園定向越野賽」的情境,引出如何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位置的知識,讓學生知道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4、注意創設活動情境,鼓勵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學生已經具有了從方位角度認識事物的基礎,並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因此,在教學時要充分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在這個年級,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較強,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並且由於學生的個性差異,不同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大膽地與同伴進行合作與交流。通過這樣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第三單元 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和分配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演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教學內容包括加法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加法結合律、加法運算定律的運用),乘法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簡便計算(連減的簡便計算、加減計算的靈活運用、連除的簡便計算、乘除的靈活運用、乘加的靈活運用)。 2、本單元所學習的五條運算定律,不僅適用於整數的加法和乘法,也適用於有理數的加法和乘法。隨著數的范圍的進一步擴展,在實數甚至復數的加法和乘法中,它們仍然成立。因此,這五條運算定律在數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數學大廈的基石」。 3、將有關運算定律的知識集中於一個單元,加以系統編排,便於學生感悟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有利於學生通過系統學習,構建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 4、加強數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促進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本單元教材最明顯的特點之一就是關注數學的現實背景,從社會生活中來,到社會生活中去,體現了數學教學回歸社會、回歸生活的願望。因此,領會教材的這一意圖,用好教材,藉助數學知識的現實原型,可以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所學運算定律,構建個性化的知識意義。進而,憑借知識意義的理解,也有利於所學運算定律的運用。 5、意體現演算法多樣化、個性化的數學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靈活、合理選擇演算法的能力。對於小學生來說,運算定律的運用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對數學能力的要求較高,這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運算定律的運用也為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供了極好的機會。教學時,要注意讓學生探究、嘗試,讓學生交流、質疑。相應地,教師也應發揮主導作用,當學生探究時,仔細觀察,認真揣摩學生的思路,酌情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給予適度啟發;當學生交流時,耐心傾聽,洞悉學生的真實想法,加以必要的點撥,幫助學生講清自己的演算法,讓其他同學也能明白。、 第四單元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會讀、寫小數,會比較小數的大小。 2.使學生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使學生會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4.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並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的內容主要有小數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小數的讀寫)和性質(小數的性質)、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生活中的小數(單名數、復名數的互化)、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數)。這些內容是在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教學的,是學生系統學習小數的開始。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為今後學習小數四則運算打好基礎。 2、簡化小數的意義的敘述。小數實質上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其依據是十進制位值原則。但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十進分數為什麼可以依照整數的寫法用小數來表示的道理,著重從「小數是十進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來說明小數的意義,使學生明確「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3、重視對小數意義的理解。 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要涉及十進分數,由於學生沒有系統學習分數的知識,理解分數的十進關系有困難,為此教材除了在正式教學小數的意義時,藉助計量單位的十進關系(如,長度單位)來幫助學生理解外,在練習中還安排了很多根據十進制計量單位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的練習。 4、改變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擴大……倍」「縮小……倍」的說法。「擴大……倍」與「縮小……倍」在小學數學階段約定俗成的理解是:擴大幾倍就是乘幾。縮小幾倍就是除以幾。但是一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數a擴大n倍,應是a+na倍,而不是na。也有人認為:「倍」只適用於數的擴大,不適用於數的縮小。考慮到上述問題以及與中學的銜接,我們在本套教材中進行了嘗試性的改變。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規律」中,將「擴大……倍」「縮小……倍」修改為「擴大到……倍」「縮小到……分之一。」 5、重視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本單元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非常重要,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如小數的性質,不僅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再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小數和復名數相互改寫的基礎。這些知識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適宜的措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 第五單元 三角形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使學生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聯系生活實際並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會欣賞數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及圖形的拼組。在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2、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系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3、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小學生來說,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小學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讓學生帶著問題,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 4、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系與區別,從而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5、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了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第六單元 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並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小數加、減法、混合運算以及整數的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2、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基本相同;計算的重點、難點都集中在小數點的處理問題上;計算的結果都要考慮是否要用小數的基本性質使之變成最簡。基於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數加減法放在同一個例題(例1)中進行教學。這樣既突出了知識之間的有機聯系,又節省了教學時間,使學生能以較快的速度形成小數加減的良好認知結構。 3、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對於小數加減法,學生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教材緊緊抓住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有意不給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不概括小數的加減法法則,而是刻意引導學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數加減法的舊知遷移到小數加減法這一新的情境中。如例1、例2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經歷計算的全過程,同時經過合作交流,共同總結筆算的一般方法,理解「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的道理,知道當計算結果的末尾有0時,應根據小數的基本性質省略0不寫,使結果形式達到最簡。 4、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第一學段的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激活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並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七單元 統計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並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說明與建議】 1、本單元的內容包括例1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根據數據的變化,體會統計的作用。例2完成折線統計圖,根據統計圖解決問題,根據數據的變化進行合理的推測。 2、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單式和復式)和條形統計圖(單式和復式)來表示統計結果,並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了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建立了統計的觀念。本單元此基礎上,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幫助學生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根據折線的起伏變化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3、合理運用遷移規律,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由於折線統計圖和條形統計圖比較相似,只是不畫直條,而是按照數據的大小描出各點,再用線段順次連接起來。因此教材中選用了數據富於變化的條形統計圖,從而引出另一種表達方式,自然地過渡到折線統計圖。例如,例1通過對某城市六年來中小學生參觀科技展人數的統計,以條形統計圖為基礎引出折線統計圖,再引導學生觀察這種統計圖的特點,明確折線統計圖既可以反映數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數量的增減變化,進一步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徵。 4、統計與生活是緊密聯系的,折線統計圖能更清楚地反映出數據的增減變化。教學時應充分利用其特點,讓學生感悟體會這一特點,並從中引發思考,認識折線統計圖對生活的指導意義,學會根據數據的變化正確地進行預測。 5、與前面的教學要求一樣,我們不要求學生會繪制完整的折線統計圖,只要能根據數據把統計圖補充完整並描述、分析數據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嘗試繪制,但並不對此作統一要求。 第八單元 數學廣角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說明與建議】 1、本冊主要是滲透有關植樹問題的一些思想方法,通過現實生活中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抽取出其中的數學模型,然後再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實際問題。 2、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是實際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的數學思想方法。植樹問題通常是指沿著一定的路線植樹,這條路線的總長度被樹平均分成若干段(間隔),由於路線的不同、植樹要求的不同,路線被分成的段數(間隔數)和植樹的棵數之間的關系就不同。在現實生活中類似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公路兩旁安裝路燈、花壇擺花、站隊中的方陣,等等,它們中都隱藏著總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們就把這類問題統稱為植樹問題。 3、在植樹問題中「植樹」的路線可以是一條線段,也可以是一條首尾相接的封閉曲線,比如正方形、長方形或圓形等等。即使是關於一條線段的植樹問題,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例如,兩端都要栽,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或是兩端都不栽。本單元通過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根據不同的情況總結出規律,並利用這些規律來解決類似的實際問題。 4、本套教材關於數學廣角單元的安排,主要是通過簡單的事例滲透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或者介紹一些比較著名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能主動嘗試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經驗和能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接觸這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經歷猜想、實驗、推理等數學探索的過程,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本單元就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的簡單事例,初步體會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和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教學時,應從實際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分析、思考過程,逐步發現隱含於不同的情形中的規律,經歷抽取出數學模型的過程,體驗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但是,也要注意不要對例題進行過多的變式、提高問題的難度,造成教學要求過高。

C.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下冊找規律怎樣導入新課

「找規律」是冀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主要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方法的教學。本節課是「找規律」這一單元的第一節課,為了使學生感受生活應用的廣泛性,同時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本節課採取了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小組交流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其最大特點,我認為就是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具體表現在:一、提供合理材料,讓學生在「學」中「再創造」《標准》指出:「學生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組織學生從猜一猜,這是本節課學生參與數學學習活動「找規律」的開始。然後,教師在對學生充分了解和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了獨具匠心的設計,使「圓片、三角形」等又成了學生「再創造」的素材。二、鼓勵自主探索,讓學生在「做」中「再創造」「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教學中,教師十分關注學生的直接經驗,極力將數學教學設計成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如同「在游泳池中學會游泳一樣,在做數學中學習數學」。課堂中,教師給10個(4個三角形和6個圓)讓學生在不增減個數的條件下重新排列出那麼多的方法,多麼富有個性化的創造!使學生們驚喜地發現,自己也是一個「研究者、發現者、探索者」!三、提倡實踐應用,讓學生在「用」中實現「再創造」把數學經驗生活化,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是數學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中,在學生探索出各種規律後,接著舉例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欣賞有規律的圖片,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遵循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的規律,使學生在研究現實現象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領悟到了數學的無窮魅力。本節課,我和同學們融為一體,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由於內容安排較多,所以有些環節倉促而過,並且減少了學生的回答次數。總之,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愉快時刻盪漾在課堂上,創新、自主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成為課堂的主旋律。今後,我要繼續學習新課程、新理念提高教學水平。

D. 小學數學規則課

小學數學規則課的內容包括四則運算,加法交換律,假發,結合律,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等。

E. 小學數學中的《找規律》是屬於四大領域中的哪一個

一般既可以是屬於圖形與幾何,也可以是數與代數的。
其實,找規律在數學上是有爭議的。按照實在論的數學哲學觀點,數學中的規律必須是被自然的規律所確定的,即規律必須存在,才有找的意義和可能,按照這樣的觀點,當前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大部分例子都是沒有意義的,比如,寫出幾個數,2,4,6,8說下一個該是什麼數?10總會是最後的答案,但其實如果沒有約束性的前提,下一個數是可以隨便取的。

F. 小學數學找規律的知識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材分析〗

「找規律」是第三單元「乘法」的第一節課,本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找出計算的規律。
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是建立在二年級表內乘法基礎上的。鑒於此,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和本班學生特點,我對本課做出如下設計。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本環節旨在給學生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進入學習狀態,初步感受規律的存在。
2.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探索出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在合作探究中,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計算過程,體現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運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鞏固反饋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練習設計具有層次性,分為基礎性練習、提高性練習和發展性練習,旨在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在利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感受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
4.暢談收獲,關注情感
本環節主要是引導學生對本課知識進行梳理,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在成功體驗中,樹立起學好數學的信心,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探索欲、表現欲。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興福鎮中心小學屬於鎮級小學,與本鎮其他小學相比較,教學設施較先進,做到了微機終端進教室,學生自一年級開設微機課。學校閱覽室全天開放,學生可隨時借閱、查詢資料。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一部分為來我鎮打工者的孩子,家長文化水平不高,大多數為初中文化水平,家庭教育狀況不是很理想。學生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來源於學校(包括課堂教學和學生自己查詢等),至今學生已經熟練掌握表內乘法,並且已經初步具備在具體情境中獲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學生有較強的小組合作學習意識,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達意願,但傾聽意識不強,小組學習效率有待提高。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在二年級學過的那首兒歌嗎?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兩只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你還能接著說下去嗎?
生:三隻青蛙三張嘴六隻眼睛十二條腿;四隻青蛙四張嘴八隻眼睛十六條腿;……
師:如果我們繼續說下去,數會越來越大,我們可以用一個字母「N」來表示數量,說成N只青蛙N張嘴2N隻眼睛4N條腿。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評析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學生的興趣高漲,初步感受到規律的存在。)

(二)自主探索
1.第一組算式:5×1, 5×10,50×10
(1)課件出示
師:現在請同學們來計算這些算式的得數。
(學生動手計算。)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一看會有什麼發現,然後與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教師參與到小組交流中,與學生共同探討。)
(2)匯報交流
生1:我們組發現了算式的變化,從5×1到5×10,乘數1擴大了10倍,再到50×10,乘數5和1都擴大了10倍。
生2:我們組發現計算結果,由5到50到500都是擴大10倍。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些,誰能來說一說你是怎樣來計算50×10的嗎?
生3:我這樣想的,50×10表示50個10相加,從數位表上知道它就是500。
生4:我是這樣想的,50×10=50×2×5=500。
生5:我用5×1=5,然後再把省略的0寫上就等於500。
生6:老師,我發現了很重要的問題:5×1=5,5×10=50,乘數1擴大10倍,5沒有變,它們的積也擴大了10倍;50×10,乘數10沒有變化,5擴大10倍,它們的積也擴大10倍。
生7:我補充一點,用5×1和50×10比較,乘數5和1都擴大10倍,它們的積就擴大100倍。
師:你們真棒,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2.第二組算式:3×2,3×20,30×20
(1)課件出示
師:你能直接說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一看會有什麼發現,然後與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教師參與到小組交流中,與學生共同探討。)
(2)匯報交流
生1:我們組發現了算式的變化,從3×2到3×20,乘數2擴大了10倍,再到30×20,乘數3和2都擴大了10倍。
生2:我們組發現計算結果,由6到60到600都是擴大10倍。
師:同學們發現了這些,誰能來說一說你是怎樣來計算30×20的嗎?
生3:我這樣想的,30×20表示30個20相加,從數位表上知道它就是600。
生4:我用3×2=6,然後再把省略的0寫上就等於600。
生5:老師,我發現了很重要的問題,3×2=6,3×20=60,乘數2擴大10倍,3沒有變,它們的積也擴大了10倍;30×20,乘數20沒有變化,3擴大10倍,它們的積也擴大10倍。
生6:我補充一點,用3×2和30×20比較,乘數3和2都擴大10倍,它們的積就擴大100倍。
師:你們真棒,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每個人都表現得非常出色,讓我們繼續努力吧!
3.第三組算式:12×4,12×40,120×40
(1)課件出示
師:你能直接說出這些算式的結果嗎?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算式,看一看會有什麼發現,然後與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
(教師參與到小組交流中,與學生共同探討。)
(2)匯報交流
生1:我們組發現了算式的變化,從12×4到12×40,乘數4擴大了10倍,再到120×40,乘數12和4都擴大了10倍。
生2:我們組發現計算結果,由48到480到4800都是擴大10倍。
生3:我們組發現了,12×4=48,12×40=480,乘數4擴大10倍,12沒有變,它們的積也擴大了10倍;120×40,乘數40沒有變化,12擴大10倍,它們的積也擴大10倍。用12×4和120×40比較,乘數12和4都擴大10倍,它們的積就擴大100倍。
師:你們真棒,都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們在計算這三個算式的時候,都是這樣想的嗎?真了不起!
4.探索規律
師:現在我們把三組算式都計算完成,請同學們繼續觀察這三組算式,找一找在計算時有什麼好的方法,然後和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學生活動:觀察算式,交流規律,然後匯報。)
生1:我們組找到的是,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倍。如12×4 和12×40,12沒變,4擴大10倍,積由48變成480擴大10倍。
生2:我們組找到的是:兩個乘數同時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如5×1和50×10,5和1同時擴大10倍,積由5變成500擴大100倍。
師:你同意他們的發現嗎?有了這么好的發現,我們在計算的時候就可以運用規律進行計算了。你們真了不起,為我們的發現鼓掌慶賀一下吧。

(三)鞏固反饋
1.基礎性練習
(1)試一試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填空,然後全班交流,重點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2)試一試第2題。
(採用搶答的形式進行。教師出示算式,學生搶答說出得數,以此鞏固利用規律解決問題的熟練程度。)
2.提高性練習:練一練第2題
(鞏固所找的規律,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時,說一說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四)課堂總結
想一想,我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教學反思〗

本節課對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本課教學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膽的嘗試,非常重視學生的親身體驗,讓學生在參與中探索出計算規律。
2.「以學生發展」為本,是當前教育的共同理念。學生親歷計算、觀察、討論、交流等數學活動培養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歸納方法等數學能力。
3.課堂上教師努力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鼓勵積極發言,重視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給學生搭建自主的活動空間和交流的平台。交流,讓學生獲取新知,掌握方法;交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本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如:三組算式的處理上,形式單一,創造性不夠。如何讓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研究。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以下特點。
1.創設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計算,用自己的語言交流;既有獨立思考,又有互相借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2.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學習環境寬松、學習興趣濃厚,在課堂上樂學、敢學,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意見。教師為各層次學生創設充分展示自己、發表自己見解的平台,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培養學習數學的信心。
3.營造合作、交流、探究的氛圍。教師自始至終給學生創設這樣一種氛圍:獨立計算――自由觀察――小組合作交流――集體探究規律,讓學生在一個自由的平台上盡情地發揮,給學生以空間和時間,讓思維得到充分地鍛煉。

G. 小學數學計算中的規律有哪些

小學數學計算中的規律有哪些

小學數學運算定律

✍ 加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即a+b=b+a 。

✍ 加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和第一個數相加它們的和不變,即(a+b)+c=a+(b+c) 。

✍ 乘法交換律

兩個數相乘,交換因數的位置它們的積不變,即a×b=b×a。

✍ 乘法結合律

三個數相乘,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乘以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它們的積不變,即(a×b)×c=a×(b×c) 。

✍ 乘法分配律

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可以把兩個加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再把兩個積相加,即(a+b)×c=a×c+b×c 。

✍ 減法的性質

從一個數里連續減去幾個數,可以從這個數里減去所有減數的和,差不變,即a-b-c=a-(b+c) 。

運演算法則

✍ 整數加法計演算法則

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一。

✍ 整數減法計演算法則

相同數位對齊,從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數合並在一起,再減。

✍ 整數乘法計演算法則

先用一個因數每一位上的數分別去乘另一個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用因數哪一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尾就對齊哪一位,然後把各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 整數除法計演算法則

先從被除數的高位除起,除數是幾位數,就看被除數的前幾位; 如果不夠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夠商1,要補「0」佔位。每次除得的余數要小於除數。

✍ 小數乘法法則

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算出積,再看因數中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如果位數不夠,就用「0」補足。

✍ 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計演算法則

先按照整數除法的法則去除,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如果除到被除數的末尾仍有餘數,就在余數後面添「0」,再繼續除。

✍ 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演算法則

先移動除數的小數點,使它變成整數,除數的小數點也向右移動幾位(位數不夠的補「0」),然後按照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進行計算。

✍ 同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只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計算方法

先通分,然後按照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的法則進行計算。

✍ 帶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整數部分和分數部分分別相加減,再把所得的數合並起來。

✍ 分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

分數乘整數,用分數的分子和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 分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

甲數除以乙數(0除外),等於甲數乘乙數的倒數。

H. 小學數學,說下規律是什麼

2n-1

I. 1,1,2,3,5,8,13,21,34,55什麼規律

羅博深小學數學思維課《神奇數列》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碼:1234

資源目錄:
03 羅博深小學數學思維課《神奇數列》
課時9:帕斯卡三角的神奇巧合.mp4
課時8:Choose a team 選擇一支隊伍/排列組合與帕斯卡三角.mp4
課時7:Pascal Triangle初識帕斯卡三角.mp4
課時6:1x1+1x1+2x2+3x3+5x5+8x8 斐波那契螺旋.mp4
課時5:1+1+2+3+5+8+13+21+34+55 斐波那契數列之和.mp4
課時4:斐波那契蜜蜂(從簡單尋找規律).mp4
課時3:5x5+8x8 連續斐波那契數的平方求和.mp4
課時2:最美的分數(初識斐波那契數列).mp4
課時1:課程介紹.mp4
課時16:黃金比例長方形與斐波那契螺旋.mp4
課時15:神奇的√5.mp4
課時14:帕斯卡三角的傾斜數組和與斐波那契數.mp4
課時13:帕斯卡三角斜線數組和與兩種證明.mp4
課時12:排列組合,斐波那契蜂巢與帕斯卡三角.mp4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什麼是規律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7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