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數字科學 > 小學數學說課稿效果預測怎麼寫

小學數學說課稿效果預測怎麼寫

發布時間:2022-07-02 20:59:28

『壹』 寫小學數學說課稿中的教法學法和教學過程一般怎寫 有什麼規律嗎

教法不就是你這一節要採用哪些教學方法嗎教學過程就寫四個方面
1、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2、探究發現解決問題
3、分層聯系鞏固提高
4、全課總結反思升華

『貳』 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

一、設計理念
學生學習的內容要有一個「經歷、體驗、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
知識技能目標 了解
(認識) 能從具體事例中,知道或能舉例說明對象的有關特徵(或意義);能根據對象的特徵,從具體情境中辨認出來這一對象。
理解 能描述對象的特徵和由來;能明確地闡述此對象與有關對象之間的區別和聯系。
掌握 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把對象運用到新的情境中。
靈活應用 能綜合運用知識,靈活、合理地選擇與運用有關的方法完成特定的數學任務。
過程性目標 經歷
(感受) 在特定的數學活動中,獲得一些初步的經驗。
體驗
(體會) 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
探索 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實驗、推理等活動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徵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和聯系。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的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以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的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是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

基於以上理念,我們必須改革課堂教學中教師始終「講」,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在本課的教學中設計了探索性教學的課堂縱向結構,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設計思路
1、關於教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冊,第()單元的()。在本學段中,學生將了解一些基本的(),進一步學習()……新的課程標准指出:在這一學段的學習中,應注重學生的();應注重()……。

2、關於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2)………………
(3)…………….
(4)…………………

這一課的重點是:
教學難點是:

3、關於教學流程
為體現本課的教學理念,我自主構建了探索性學習的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應用提高——交流評價」
(1)設疑激情:生活化、活動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導課中出世學生生活的……..引出課題「」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慾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和交流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的思想和方法,並且強調學生()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我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思考、交流,理解()的特徵及(),並通過自主操作、交流,掌握()。
(3)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並非最終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懂得在生活中遇到與數學有關的問題時,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這些問題的途徑,逐步培養自主探索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這一環節中,我讓學生找生活中……
(4)交流評價: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都全方位得到發展,再通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在愉快的交流中再次感受數學的魅力,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獲轉化成為大家共同的財富;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過程中,要不時對照目標要求,形成自我反饋;在小組交流中認識自我,也學會評價他人的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情 (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數學問題)
1、多媒體出示……….
2、引導學生欣賞圖畫………….
3、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 (這里主要是與本課有關的問題)
4、匯報:………..
5、引出課題「」

(二)、引導探索
1、認識……
(1)、………..
(2)、…………
(3)、………….
(4)、……………..
(5)、……………..
2、
3、
4、

(三)、應用提高
1、
2、
3、
4、

(四)、交流評價:各小組交流一下你有什麼收獲和感受,你的表現如何?並且告訴大家。
有時間的話挑選一兩位學生發言。

『叄』 小學數學數學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說課稿 毫米的認識來源:網路 2009-08-18 11:51:10

[標簽:二年級 說課稿 人教版 數學]奧數精華資訊 免費訂閱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陳紅霞,來自於xxx仙女二小,很高興有這次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交流。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測量」的第一課時,「毫米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這三個方面對本節課加以說明。(過渡:首先我談談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毫米的認識」這部分內容,從知識方面來講有厘米的認識做基礎,從經驗方面來講,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這時,水到渠成的學習「毫米的認識」,能讓學生對長度單位有一個比較完整的認識。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因此,本節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小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會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2、過程與方法方面的目標

(1)使學生經歷毫米的含義以及1毫米長度單位觀念的形成過程。

(2)使學生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簡單的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1)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體驗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2)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於實踐又應用於實踐的觀念。

(三)教學重難點(根據以上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

重點是:認識長度單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難點是:讓學生建立毫米的長度觀念。

二、說教法

本著「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這節課我所採用的教法是:

1、談話引入法

2、現有知識與實際需要矛盾沖突法

3、直觀教具和多媒體輔助教學相結合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為此,在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選擇如下學法:

1、操作實踐法

2、聯想類比法

四、教學准備(為了開展教學活動,我打算做如下教學准備。)

1、電教媒體

2、為每小組准備一張估測記錄單和一把沒有毫米刻度的硬紙版做的尺子。

3、教師准備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幣、一張電話卡等。學生自己准備常用直尺。

五、教學程序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學法的選擇,我把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在這一階段里,我按照談話引入、復習舊知—→實踐活動、引起沖突—→現實需要、引入新課這一流程開展活動。

2、談話引入,復習舊知

我抓住這一節課是新學期開始的第一節課這個契機,圍繞「學生身高的變化」這一話題展開討論。我准備這樣設計談話: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老師有個驚喜的發現,發現大家都長高啦!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高嗎?請大家估一估,這個同學的身高是多少?然後讓學生進行實際測量。並提問:剛才我們測量的數據中,有幾個學過的長度單位,你能給大家說說這些長度單位嗎?

通過估測學生身高這一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喚起學生對已知長度單位有關知識的回顧和對經驗的總結,架好了學習新知識的橋梁。

3、實踐活動,引起沖突

接著,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剛才通過測量,我們知道了這個同學的身高,那麼測量在生活中還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可能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知道自己到底長高了沒有,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測量能知道我們到底要穿多少號的衣服,更有的同學會說:老師,我覺得測量能讓我們知道房子呀、樹木哇都有多高,能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周圍的事物,也能使我們更好的做事情。等等

我由學生身高測量這一個體事件擴展開來,引導學生放眼周圍,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舉例,使學生對測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測量應用的廣泛性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體會到掌握測量方法的必要性。

然後,組織學生小組合作,估計數學課本的長、寬、厚,並填寫記錄單。

最後,我發給每小組一把特製的沒有毫米刻度的紙尺,要求學生對數學課本的長、寬、厚進行測量。學生測量時,將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互相討論如何表述測量的結果。

紙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學生精確測量非常困難。我有意製造這個矛盾,是為了使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現實需要發生矛盾沖突,讓學生體會到:只有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是遠遠不夠的,要想准確的量出物體的長度還必須尋找一個更小的長度單位,從而產生要探索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這就為下面新知識的探索設置了有利的懸念。

3、現實需要,引入新課

這時我很自然的提出問題:同學們,要想精確知道它的長度,有什麼好辦法嗎?在小組討論內一下。

學生經過一翻思考會提出這樣的設想:我們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有的學生也可能會直接說出可以用毫米做單位。

這時我就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

你從哪兒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認為厘米作單位太大了,要創造一個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剛才有同學說用毫米作單位,他說對了。毫米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

從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探究體驗,形成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了如下版塊)

版塊1、認識毫米及毫米和厘米的關系

這一階段,首先讓學生獨立觀察直尺,然後配合學生的匯報我准備採用多媒體進行演示。(這是一個放大的直尺)通過動畫,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關系,對學生的有意注意進行正確的導向,提高課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於10毫米」這個教學重點。

版塊2、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我准備組織學生進行如下活動)

(1)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大約1毫米。

(2)我藉助1分硬幣、電話卡等讓學生明白這些東西的厚度大約1毫米。

(3)讓學生閉眼想像並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4)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寬度、厚度大約1毫米。

(5)用手勢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長度。

(6)說一說,測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長度一般用毫米做單位。

(7)完成p3做一做,讓學生體驗測量的過程。

設計這一系列的活動,目的是使學生藉助實物進行類比,幫助學生更好的建立毫米這一長度單位的表象,使學生對毫米的認識逐步深入,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這樣不僅提高了估測的能力,而且還能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又能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服務的思想。

版塊3、小結

我由學生自主小結,暢談這節課的收獲。

第三階段:實踐應用,拓展深化

首先,我組織學生完成教材第5面練習一的第一題和第二題。

然後,讓學生量數學課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單位)

接著,要求學生估一估課本中的紙多少頁的厚度是1毫米?並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驗證一下。

設計這一實踐活動的意圖,是想通過估計、測量、驗證的活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長度單位毫米的理解,有利於學生毫米長度觀念的形成,不僅培養了學生用毫米做單位進行測量的能力,而且還使學生體驗了逐步逼近的數學思想,有利於數學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數學書的厚度解決了學生先前遇到的問題,也起到了前後呼應的作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

最後讓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結束本節課的教學。

整節課的教學設計,我採用「做」數學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課的引入,注重學生活動的開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總的設計思路為:以學生身高的變化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接著,在測量數學課本的長、寬、厚的活動中引起認知沖突;然後讓學生用眼觀察直尺、結合課件認識毫米和厘米的關系;接下來,讓學生在類比聯想中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最後,讓學生在實際測量活動中深化拓展知識。當然這是我預設的教學程序,實際上教學流程還要隨著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而變化。

我的課說完了,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請大家指導,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大家辛苦了,謝謝大家!

『肆』 小學數學優秀說課稿

小學數學獲獎說課稿

《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說課稿
王壇鎮中學 孫 丹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一般三角形基礎知識和初步推論證明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擔負著訓練學生學會分析證明思路的任務,在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的性質是今後論證兩角相等的的依據之一,等腰三角形底邊上的三條主要線段重合的性質是今後論證兩條線段相等、兩個角相等及兩條直線垂直的重要依據,因此在教材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探索並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能運用它們進行有關的論證和計算。 理解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性質定理之間的聯系。
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對命題的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滲透幾何證題的基本思想方法:分析法和綜合法。
情感與態度:引導學生進行規律的再發現,培養學生勇於實踐、大膽探索的精神。 加強學生數學應用意識。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 難點: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運用 四、 說教法與學法
課堂教學要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精神,因此本堂課我採取了「開放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從問題提出到問題解決都竭力把參與認知過程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全程參與,真正確立其主體地位。而教師只是作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及時地給以引導、點撥、糾正。
五、 說教學過程:
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在其原有認知基礎上的主動建構,因此我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將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設計意圖
一、回顧與思考 電腦展示人字型屋頂的圖像,提問: 1、 屋頂設計成了何種幾何圖形? 2、
我們都知道它是一種特殊的三角形,那麼它特殊在哪裡呢?(兩腰相等,是軸對稱圖形) 3、它的對稱軸是哪一條呢?
由日常生活中的等腰三角形引出課題,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同時創造豐富的舊知環境,有利於幫助學生找准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特別是問題3,其實就是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性質的伏筆。
除了這些特殊點,等腰三角形還有其它特殊性質嗎?這節課我們就要一起來研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由此引出課題)現代教學論認為,在正式進行發現過程前要讓學生對探索的目標、意義認識得十分明確,做好探索的物質准備和精神准備。
二、觀察與表達1、
觀察猜想請同學們拿出准備好的等腰三角形,與教師一起按照要求,把兩腰疊在一起,觀察一下你有什麼發現。
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等腰三角形ABC疊合情況,請學生思考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2、
得出定理學生回答發現後,教師給予指導,用規范的數學語言進行逐條歸納,得出兩個性質定理:定理1:等腰三角形兩底角相等。

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中線和高線互相重合。
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觀察、猜想,體驗知識的發生、發現過程,變灌注知識為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學習內容不再以定論的形式呈現,而是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學習的心理機制不再是僅僅是同化,而是順應。
三、了解與探究3、探索定理一、(A組口答,B組獨立解答) A組:1、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各等於幾度?
2、若等腰三角形頂角為40度,則它的頂角為幾度? 3、若等腰三角形底角為40度,則它的底角為幾度?
B組:1、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為40度,則它的其餘各角為幾度?
2、若等腰三角形一個內角為120度,則它的其餘各角為幾度? 3、一個內角為60度,則它的其餘各角為幾度?
(A組口答,B組獨立解答)由此引出推論:等邊三角形各個角都相等,且各個角都等於60°。

二、根據性質2填空:
(1)∵AB=AC,AD⊥BC,∴ , 。
(2)∵AB=AC,BD=CD,∴ , 。
A

B D C
(3)∵AB=AC,∠1=∠2,∴ ,
。為了對定理進行進一步探索,設計了以下練習:練習一的整體設計遵循低起點、小分階、大容量、高密度的原則,其目的是要學生掌握應用等腰三角形性質定理1與三角形內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數的規律,但教師不是直接將規律灌輸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自己發現規律,使學生獲得從問題中探索共同屬性的思維能力。從認知結構看,利用三線合一性質來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或垂直與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聯系較少,需要建構新的認知結構,是一種「順應」過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因此設計了下面一組填空題,幫助學生進行建構活動。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性質應用應以等腰三角形為前提,為例2的教學作了輔墊,起到分散難點的作用。
四、應用與提高應用舉例:如圖,某房屋的頂角
∠BAC=120°,過屋頂A的立柱AD⊥BC, 屋椽AB=AC, 求頂架上的∠B, ∠C, ∠CAD的度數。

例1:求證 等腰三角形兩底角平分線相等
A

E D

B C
由於這是個用文字語言敘述的的幾何命題,師生共同商討,將解題過程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①根據命題畫出相應的圖形,並標出字母 ② 通過分析題設結論,將命題翻譯為幾何符號語言,寫出已知與求證。
③探索證法 在尋求證法時啟發學生從「已知」、「求證」兩方面出發進行思考。從已知出發:
a:由AB=AC聯想到什麼
b:BD、CE是△ABC的角平分線聯想到什麼
c:由a、b聯想到什麼
d:由a、b、c聯想到什麼
e:由d聯想到什麼

從求證出發:證明兩條線段相等通常用什麼方法?(全等三角形)。這兩條線段分別在哪兩個三角形中?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嗎?如何證明?
本課從居民建築人字梁結構中抽象出幾何問題,通過探索實踐活動得出結論,在這里,再將得到的結論應用到實踐中,從而解決了人字梁結構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有前後呼應,又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思想,有利於加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證明」的教學所關注的是,對證明基本方法和證明過程的體驗,而不是追求所證命題的數量、證明的技巧。因此在例1教學中,有意讓學生來確定學習任務與步驟,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分析法和綜合法是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在這里要求學生從兩方面都能夠思考問題。但這對於剛接觸論證幾何不久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由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聯想。

本題是通過三角形全等來證明兩條角平分線相等,而這對全等三角形可是△ABD和△ACE也可是△BCE和△CBD分別用到了公共邊和公共角這兩對元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將充分利用這一點,組織學生探索證明的不同思路,並進行適當的比較和討論,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
四、應用與提高例2:已知:如圖,△
A

O

B D C O』
ABC中,AB=AC,O是△ABC內一點,且OB=OC,AO的延長線交BC與D.
求證:BD=CD,AD⊥BC
思考:(1)本題的結論有何特
殊之處?——證明兩個結論
(2)你准備如何得出這兩個結論?——分別認證或同時證明
(3)哪一種簡捷?利用什
么性質?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按照例1的思考方法自己尋找解題思路,可以在小組間進行討論。
變式拓展:
(1) 如圖,在例2中若點O是△ABC外一點,AO連線交BC於D,如何求證?
(2) 若點O在BC上呢?
經過例1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推理基礎,因此應放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證題思路,從而學到新的研究數學學習的方法,並逐漸內化為自己的經驗。同時也體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在這里有意通過變式讓學生經歷圖形變換過程,並使他們感受到在一定條件下,圖形變換不會改變圖形的實質,最後將點O移到BC上,使學生體驗了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

想一想:記一塊等腰直角三角尺的底邊中點為,再從頂點懸掛一個鉛錘,把這塊三角尺放在房樑上,如果懸線通過點M就能確定房梁是水平的,為什麼?通過想一想進一步突出重點與難點,也有利於引導學生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生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五、心得與體會
通過今天這堂課的研究,我明確了 ,我的收獲與感受有
,我還有疑惑之處是
。請學生按這一模式進行小結,培養學生學習——總結——學習——反思的良好習慣,同時通過自我的評價來獲得成功的快樂,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

六、作業
(1)作業本上相應的作業。(2)已知:D、E在△ABC的邊BC上,AB=AC,AD=AE,求證:BD=CE(1)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所學知識(2)及時反饋、查漏補缺(3)體現層次性與開放性

六、 說評價

現代數學教學觀念要求學生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本課從定理的發現到定理的應用都有意識地營造一個較為自由的空間,讓學生能主動地去觀察、猜測、發現、驗證,積極地動手、動口、動腦,使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形成方法。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三個注重:
1、 注重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樂趣。 2、 注重師生間、同學間的互動協作、共同提高。
3、 注重知能統一,讓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方法,靈活應用。

『伍』 小學數學說課稿的學情分析怎麼寫(3到6年級)

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學生需求的角度,談談學生學習之前的各種情況。一、關注興趣需求,激發情感動力;二、關注知識需求,滿足求知願望;三、關注思維需求,促進思維發展;四、關注認知誤區,避免造成隱患;五、關註解決問題的需求,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六、關注隱性需求,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

『陸』 小學數學說課稿應該怎樣寫,有哪些地方要注意的

教材分析
教法學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過程
課後小結
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你可以參照一下別人比較成功的教案。例如火星學習網上有不少這方面的教案。你可以下載後看看,並體會其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柒』 小學數學說課稿

小學數學說課稿範文如下:

《圖形的拼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三角形的第四小節的內容。這個內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沒有的,該內容是在學習了三角形的分類、內角和的基礎上出現的,我認為教材出現這樣一個內容有兩個原因:

首先在於為以後的平面圖形,特別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推倒做鋪墊的,第二是為了溝通知識之間的聯系。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學慣用聯系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並未圖形的面積打基礎。

基於以上的認識,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知識技能目標:

⑴通過讓學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邊形,用三角形拼組圖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系。

(2)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不僅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和想像能力,而且還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通過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發展空間想像力和審美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玩樂學習中使學生感覺到數學活動的有趣,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教學重難點: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拼出各種圖案。

教具、學具准備:實物投影儀,師生都准備用色卡紙剪出的各種三角形、圖畫紙。

說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正確的表象。

面積知識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並且是在直觀表象的基礎上,抽象出面積概念,而學生的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理解這種抽象的面積知識相對困難,在今後學習中還會與周長概念相混淆。

這堂課是今後學習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基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多種感官積極參與一系列活動,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較好地內化概念本質。

『捌』 小學數學評課稿該怎樣寫呢

一、這節課我的收獲,也是這節課的特色

1、朱老師的新課引入的很好。《認識公頃》是第二單元的第一節課。我們都知道每單元的第一節課不好講,既要了解學生之前的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還要由舊入新過度到新授課內容。朱老師先讓學生說出已經學過的面積單位,並按照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通過習題對舊知識進行鞏固,接著展示綠博園圖片,使學生意識到要測量綠博園的面積用已有 的面積單位不合適,引出矛盾,切入新課。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很自然。

2、構建合理,層次清晰。能根據教學的重難點,有的放矢的層層推進,由易到難,有簡單到復雜,使教與學的過程一目瞭然。首先是藉助資料,初步感知公頃。用圖片展示了天安門廣場、世博園、布達拉宮、杭州西湖,讓學生通過看。讀,初步感知這些知名景點的面積都用到了公頃。接著讓學生認識1公頃的含義。通過計算邊長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得到1公頃=10000平方米。通過習題,鞏固練習公頃與平方米的轉換。三是感知1公頃的大小,從身邊的實例讓學生切實感受1公頃的大小。

3、本節課朱老師設計理念新穎,充分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有應用於生活」的數學思想。公頃不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可以用身邊的物品來感知。朱老師利用我們平時上操的操場,有5個這樣的操場約為1公頃,我們校園的面積約為3公頃。這樣比較好的突破了這個難點。

4、朱老師很了解學情。在計算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之前,先回顧了相關的面積公式和周長公式。補充了多位數乘多位數、多位數除以多位數的知識。這一點很有必要,這是4年級下冊的內容,這節課需要用到。

另外,朱老師的課堂語言簡練,板書簡單明了,講課的邏輯性很強,在此我不再一一評價,總之,這是一節比較成功的課。

二、我的建議

課堂是一門不完美的藝術。一節課或多或少會有遺憾。對於這節課我提兩點建議。

1、課堂語言可以活潑一些。上課時的語速、語調可以多次變換,不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

2、時間安排上可以把最後一道習題去掉,直接進入課堂小結,這樣課堂教學環節就完整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粗淺的認識,不當之處,歡迎大家指正。

『玖』 說課教學效果預測怎麼寫

說課的預期效果,就是寫你這節課要達到一個什麼目標,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提升什麼能力,掌握哪些技能,達到什麼樣的訓練目的等,課堂有什麼氛圍等。將你這一堂課如何上寫下來,描述下來,要包括每一個環節(包括教情、學情等),重點要放在授課過程上。

說課,作為一種教學、教研改革的手段,最早是由河南省新鄉市紅旗區教研室於1987年提出來的。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鑽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後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我們在說課實踐中認識到,這個定義是不全面的。

根據我們的理解,說課既可以是針對具體課題的,也可以是針對一個觀點或一個問題的。所以我們認為,說課就是教師針對某一觀點、問題或具體課題,口頭表述其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說得簡單點,說課其實就是說說你是怎麼教的,你為什麼要這樣教。



『拾』 小學數學說課稿的學情分析怎麼寫

參考書上有。
主要寫本節課是在學生前面學了哪些關聯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重點,難點是什麼,依學生特點怎樣解決等等。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數學說課稿效果預測怎麼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