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術語是什麼意思

語文術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5-14 05:05:13

㈠ 語文中常用的術語什麼意思

術語,又稱為技術名詞、科學術語、科技術語或技術術語,是在特定專業領域中一般概念的詞語指稱,一個術語表示一個概念。研究術語的學科有術語學(Terminology)。由於文化差異,不同語種間的翻譯也常造成語義變化,因此國際上處理和協調術語工作組織為國際標准化組織屬下的國際術語信息中心。

[編輯] 簡單分類
簡單術語:只有一個詞根的術語。如聲、光、電、葡萄。
復合術語:由兩個或更多詞根構成的術語。如聲波、光束、電壓、葡萄乾、電壓表。
借用術語:取自另一語種或另一專業領域的術語。
新術語:為某個概念創立的新的術語。
[編輯] 選擇和構成要求
單名單義性:在創立新術語之前應先檢查有無同義詞,並在已有的幾個同義詞之間,選擇能較好滿足對術語的其他要求的術語。
顧名思義性:又稱透明性。術語應能准確扼要地表達定義的要旨。
簡明性:信息交流要求術語盡可能的簡明,以提高效率。
派生性:又稱能產性。術語應便於構詞,特別是組合成片語使用的基本術語更應如此。基本術語越簡短,構詞能力越強。
穩定性:使用頻率較高、范圍較廣,已經約定俗成的術語,沒有重要原因,即使是有不理想之處,也不宜輕易變更。
合乎語言習慣:術語要適合語言習慣,用字遣詞,務求不引起歧義,不要帶有褒貶等感情色彩的意蘊。
[

㈡ 高中語文的術語有哪些

表達方式,常用的表達方式有記敘、描寫、議論、抒情、說明等。
寫作手法,考生要清楚,狹義的寫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等。
修辭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擬人、反復、誇張、排比、對偶、對比、設問、反問等。
語言特點,一般指口語的通俗易懂,書面語的嚴謹典雅,文學語言的鮮明、生動、富於形象性和充滿感情色彩的特點。分析時,一般從修辭上進行分析。
感悟,多指發自內心的感受、理解、領悟等。
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內容角度);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說明方法,一般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畫圖表、摹狀貌等(一般是三個字)。
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考生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等),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等)。
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論證方法,中學要求掌握的有道理論證、事實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歸謬法。
論證方式,立論和駁論。
理論論據,包括名人名言、俗語諺語、公式定律等。
事實論據,一切事實、史實、數據等。
簡明,語句簡潔、明了,一般有字數上的限制。
得體,文明禮貌,人性化。
有何作用,回答文章中某一內容的作用或好處可從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內容方面,如深化主題、強調感情等;二是結構方面的,如過渡、呼應等;三是語言方面,如引人入勝、生動活潑等。
思想內容,基本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旨。
思想感情,作者或作品中人物所表現出來的思想傾向,如善惡、好惡、褒貶等。
以上各「常用術語」,暗中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同時也是題目賦分點所在,考生理解清楚,可很好地根治「答非所問」的弊病。

㈢ 搜索語文、文言文中常見的術語概念

謂語
謂語[predicate verb]是對主語動作或狀態的陳述或說明,指出「做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 謂語動詞的位置一般在主語之後。

謂語有動詞構成,依據其在句中繁簡程度可把謂語分為簡單謂語和復合謂語兩類。不論何種時態,語態,語氣,凡由一個動詞(或動詞片語)構成的謂語都是簡單謂語。

謂語動詞一般由動詞的各種時態來體現。例如:

I like walking.(一般現在時主動語態)

I made your birthday cake last night. (一般過去時主動語態)

It is used by travellers and business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一般現在時被動語態)

復合謂語也可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由情態動詞,助動詞+不帶to的動詞不定式構成的復合謂語:

What does this word mean?

I won』t do it again.

I』ll go and move away the bag of rice with Lin Tao.

You』d better catch a bus.

第二種是由連系動詞+表語構成的復合謂語。例如:

You look the same.

We are all here.

The weather gets wamer, and the days get longer.

Keep quite and listen to me.

He looked worried.

We have to be up early in the moming.

Is Bill in?

School Is over. Let』s go home.

My pen is in my bag.

I feel terrible.

I* fell tried all the time.

He seemed rather tired last night.

連系動詞和表語在意思上緊密聯系,不宜分割;有關動詞的種類這方面知識在課本中已有介紹,此處不多說了。

互文
互 文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例子(1):

朝暉夕陰。 《岳陽樓記》范仲淹

( 意思是「朝暉夕陰」和「朝陰夕暉」。

「朝」和「夕」、「暉」和「陰」是互文。)

例子(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陽樓記》范仲淹

( 意思是 不因「物」[所處的環境]或「己」[個人的遭遇]而喜,

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 互文的特徵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結構特徵:互省。如「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詩》),句前部分省去 「壯士」,句後部分省去「將軍」,「將軍」與「壯士」分置,前後互相交錯補充。 二、語義特徵:互補。如:「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木蘭詩》),木蘭對著窗戶,已包含對著鏡子,「理」和「貼」兩個動作是在同一情境中進行 的,譯時應將它們拼合起來。 互文有種種不同的表現形式: 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個句子里出現的互文。如「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句,「秦」和「漢」是互相補充。又如「主人下馬客在船」「東船西舫悄無言」「東犬西吠」亦屬此類。 二、鄰句互文。即在相鄰的句子里出現互文!

㈣ 語文有什麼術語(成語)

漢語
漢語 世界主要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是這個語系裡最主要的語言。除了中國大陸和台灣省以外,漢語還分布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以漢語為母語的人大約有 9.4億。漢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漢語的標准語是近幾百年來以北方官話為基礎逐漸形成的。它的標准音是北京音。漢語的標准語在中國大陸稱為普通話,在台灣稱為國語,在新加坡、馬來西亞稱為華語。 在廣義上是指漢族的語言,狹義上指普通話,另外還有國語、華語、中文等稱呼都是指漢語。毫無疑問,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語言,世界上大約有1/5的人使用漢語作為母語。漢語也曾對其周邊的國家的語言文字產生過重要影響。例如日語、韓語、越南語中都保留有大量的漢語借詞以及漢語書寫體系文字。漢語是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漢語是或是一種中國語文。

漢語作為世界特有的象形文字語言,文字高度的統一與規范,現代漢語有統一和規范的語法,盡管方言發音差異特別大,但是書面語言規范,沒有方言差異造成的書面交流障礙。

漢語屬於獨立語,分析語。漢語的書寫方式是一種象形文字的漢字。五四運動之前所使用的書面語叫做「文言」,是一種以孔子時代所使用的以「雅言」為基礎的書面語。五四運動之後所推動的書面漢語通常被稱為「白話」,即以北方話為基礎的現代書面語。在現代漢語的書面語中,文言已經很少使用了。

語音
漢語的音節可以分析成聲母、韻母、聲調3部分。打頭的音是聲母,其餘的部分是韻母,聲調是整個音節的音高。把聲調也看成音節的組成部分,是因為漢語的聲調是辨義的。例如「湯、糖、躺、燙」4個字的聲母都是[tang],韻母都是[ang](方括弧里是國際音標,表格里的國際音標省去括弧),只是因為聲調不同,意義就不一樣,在語言里分別代表 4個不同的語素(最小的有意義的語言單位),在書面上寫成 4個不同的字。

1918年由當時的教育部頒布的國語注音字母是利用漢字字形制定的一套拼音字母。這套字母把主要母音與韻尾合在一起用一個符號表示(例如:ㄠ=[au],ㄢ=[an]),體現了傳統的聲母韻母兩分的精神。注音字母廣泛流傳,影響很大。台灣省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公布的漢語拼音方案採用拉丁字母(表2北京話聲母、表3北京話韻母)。自1978年開始,中國人名地名一律改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取代了威妥瑪式等各種舊拼法。

語法
漢語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手│洗│民│失)。語素和語素可以組合成詞(馬+路→馬路│開+關→開關)。有的語素本身就是詞(手、洗),有的語素本身不是詞,只能跟別的語素一起組成復合詞(民→人民│失→喪失)。現代漢語里雙音節詞占的比重最大。大部分雙音詞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復合方式造成的。

文字
從目前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成批的文字資料——商代甲骨文字算起,漢字已有3000年的歷史。由於甲骨文字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我們可以推斷漢字的發生一定遠在3000年以前。漢字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大階段。從甲骨文字到小篆是一個階段;從秦漢時代的隸書以下是另一個階段。前者屬於古文字的范疇,後者屬於近代文字的范疇。大體說來,從隸書到今天使用的現代漢字形體上沒有太大的變化。

從漢字跟漢語的關系看,漢字是一種語素文字。從漢字本身的構造看,漢字是由表意、表音的偏旁(形旁、聲旁)和既不表意也不表音的記號組成的文字體系。

漢字起源於圖畫。在漢字產生的早期階段,象形字的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的意義直接發生聯系。雖然每個字也都有自己固定的讀音,但是字形本身不是表音的符號,跟拼音文字的字母的性質不同。象形字的讀音是它所代表的語素轉嫁給它的。隨著字形的演變,象形字變得越來越不象形。結果是字形跟它所代表的語素在意義上也失去了原有的聯系。這個時候,字形本身既不表音,也不表義,變成了抽象的記號。如果漢語里所有的語素都是由這種既不表音也不表義的記號代表的,那麼漢字可以說是一種純記號文字。不過事實並非如此。漢字有獨體字與合體字的區別。只有獨體字才是純粹的記號文字。合體字是由獨體字組合造成的。從構造上說,合體字比獨體字高一個層次。因為組成合體字的獨體字本身雖然也是記號,可是當它作為合體字的組成成分時,它是以有音有義的「字」的身份參加的。合體字可以分成以下3類:

①形聲字。形聲字由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兩部分組成。拿構造最簡單的形聲字來說,形旁和聲旁都是由獨體字充當的。作為形聲字的組成部分,這些獨體字都是有音有義的字。不過形旁只取其義,不取其音,例如「鳩」字的偏旁「鳥」;聲旁則只取其音,不取其義,例如「鳩」字的偏旁「九」。 由於字義和字音的演變,有些形聲字的形旁或聲旁現在已失去了表意或表音的功能。例如「球」本來是一種玉的名稱,所以以「玉」為形旁。現在「球」字不再指玉,這個形旁就沒有作用了。再如「海」字本來以「每」為聲旁。由於字音的變化,現在「海」和「每」的讀音相去甚遠,聲旁「每」也就不起作用了。有的時候,形旁和聲旁都喪失了原來的功能,例如「給、等、短」。這一類字已經不能再作為形聲字看待了。

形聲字和非形聲字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造字之初,形聲字和它的聲旁的讀音本來就不一定密合。發展到現代漢字,出入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個現代合體漢字進行統計。就普通話讀音來說,合體字跟聲旁完全同音(聲母、韻母、聲調全同)的不到 5%。聲母、韻母相同而聲調不同的約佔10%。只有韻母一項相同的約佔20%。如果我們只把前兩類看作形聲字,那麼形聲字大概只佔通行漢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類全看作形聲字,形聲字大概會占通行漢字35%的樣子。要是把標准再放寬或者完全根據來歷確定形聲字,那麼通行漢字中形聲字的百分比還要高得多。

②合體會意字。古人說「止戈為武」,「人言為信」。對於「武」、「信」兩個字來說,這種解釋是錯誤的。不過漢字體系裡確實有按照這種方式造成的字,例如「不正為歪」,「不好為孬」。這一類字的特點是會合偏旁的字義來表現整個合體字的意義。這種字為數很少,只有個別的例子。

以上兩類合體字里的偏旁有的有表意作用,有的有表音作用。下邊一類的情形不同。 ③合體記號字。這一類合體字的偏旁既不表意,也不表音。這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由於字音和字義的變化,原來的聲旁和形旁已經不再表音、表意了。例如上文舉過的「給、等、 短」一類字。 另一種情形可以舉「章」字為例。 按照漢代許慎《說文解字》的分析,「章」字從「音」從「十」。 可是現在一般人說「立早章」 (以區別於「弓長張」)的時候,是把它分析成「立」和「早」兩部分。其實從古文字看,「章」本來是一個獨體象形字,跟「音、十、立、早」都沒有關系。

漢字用來記錄漢語已經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一直沿用到今天,沒有中斷過。在如此長的歷史時期里,漢字不僅為人們的現實生活服務,而且記錄下極其豐富的文化資料;甚至跨越國界,被日本、朝鮮、越南等鄰國借去記錄非漢語語言。

另一方面,長期以來也不斷有人批評漢字的缺點,主要是說漢字難認、難寫、難於機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因此在掃盲、兒童識字教育、文化傳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文字效率高。

跟拼音文字比較起來,漢字有它的短處,但是也有它的長處。漢字最大的長處就是能夠超越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古今漢語字音的差別很大。但由於2000年來字形相當穩定,沒有太大變化,字義的變化比較小,所以先秦兩漢的古書今天一般人還能部分看懂。如果古書是用拼音文字寫的,現代人就根本無法理解了。有些方言語音差別也很大,彼此不能交談,可是寫成漢字,就能互相了解,道理也是一樣的。

50年代開始進行簡化漢字的工作。1986年重新公布的《簡化字總表》規定了2200多個簡化漢字(包括用簡化偏旁類推的字)。這項工作目前已告一段落,今後在一個時期內將保持穩定,不繼續簡化。因為不斷簡化會破壞文字的穩定性,而且簡化一批字以後,原來的繁體字並不能廢除。結果是漢字的總數有增無減,反而加重了學習和使用的人的負擔。

關於文字拼音化問題,長期以來一直有爭論。從理論上說,任何自然語言都可以用拼音文字記錄。但是由於漢語方言分歧,在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沒有取得廣泛、切實的成效以前,改用拼音文字會給方言區的人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由於漢字歷史悠久,大量的文獻都是用漢字記錄的。一旦改弦易轍,勢必在文獻的廣泛利用上造成一定困難,在社會心理和民族感情上也可能引起波動。事實上,由於長時間使用漢字這一可以表意的書寫系統,漢語中可以存在大量同音字詞,而且這個現象確實發生了,現在一個音節最多可以對應幾十上百個漢字,如果使用拼音來記載語音,會出現不讀出來就看不懂的現象,即使經過長時間的訓練也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因此如果真要進行漢字拉丁化的工作,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在漢語發展到合適的程度以前,最好擱置拉丁化的計劃。

方言
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方言情況復雜。下邊把漢語方言粗分為官話和非官話兩大類來說明。官話分布在長江以北地區和長江南岸九江與鎮江之間沿江地帶以及湖北、四川、雲南、貴州4省,包括北方官話、江淮官話、西南官話幾個方言區。官話區域的面積佔全國3/4,人口佔全國2/3。官話方言內部的一致程度比較高。從哈爾濱到昆明,相距3000公里,兩地的人通話沒有多大困難。非官話方言主要分布在中國東南部,包括吳方言(江蘇南部,浙江大部)、贛方言(江西大部)、湘方言(湖南大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粵方言(廣東大部,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南部)、閩方言(福建,台灣,廣東的潮州、汕頭、海南地區)、客家方言(廣東省東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台灣)。非官話區域比官話區域面積小,可是方言差別大,彼此一般不能通話,甚至在同一個方言區內部(例如浙南吳方言與蘇南吳方言之間、福州話和廈門話之間),交談都有困難。

書面語和口語
書面語和口語的差別一直相當大。在「五四」時期白話文運動以前,書面語和口語的區別實際上是古今語的區別。以唐宋時代為例,當時人口裡說的是白話。筆下寫的是文言,即以先秦諸子和《左傳》、《史記》等廣泛傳誦的名篇為範本的古文文體。這種情形往上大概可以推到兩漢時期。往下一直延續到20世紀初葉。孫中山1925年立的遺囑就還是用文言寫的。不過2000 年來作為書面語的文言本身也在變化。仿古終歸難以亂真,後世人模仿古語不可能不受當時口語的影響。有人指出韓愈的文章里就有明顯的不合先秦語法的地方。清代桐城派古文家模仿先秦文和唐宋古文家的文章,結果當然更為駁雜。清末梁啟超用一種淺顯的文言文寫政論文章。由於通俗易懂,風行一時,為報章雜志所廣泛採用。目前台灣、香港以及海外中文報刊多數仍舊沿用這種文體。

歷史 方言反映歷史。漢語方言之間語音的差別大,語法和詞彙的差別相對說來比較小。同樣,古漢語和現代漢語之間也是語音的差別大 , 語法和詞彙的差別小。從總體上看,從上古音(先秦時代)到中古音(隋唐時代)再演變到現代北京音,經歷了逐漸趨向簡化的過程。在先秦時代,塞音聲母和塞擦音聲母都有濁音、不送氣清音和送氣清音三套。鼻音聲母也分清濁兩套。很可能還有[kl-、 pl-、gl-、bl-、sn-、st-、sk-]等形式的復輔音。所有的音節都以輔音收尾,沒有開音節。輔音韻尾除了見於現代方言(例如廣州話)的[m、 n、□、p、t、k]之外,還有[b、d、g]。到了隋唐時代,復輔音聲母和清鼻音聲母早已消失,輔音韻尾也只剩下了[m、 n、□、 p、t、k]。只是塞擦音和擦音卻按發音部位的不同分化為舌頭、舌面和捲舌三套。在現代北京音里濁塞音和濁塞擦音都清化了,輔音韻尾只有[n]和[□]兩個。
聲調的演變是另一種情形。隋唐時期只有平、上、去、入 4個調類。在現代方言里,同一個古調類有時以聲母的清濁為條件分化成陰陽兩類。因此有些方言調類的數目比隋唐時期多,許多非官話區的方言就是如此。
隋唐以來,在調類的分合上發生過兩件大事。一是在許多方言里,古全濁聲母上聲字跟古去聲字合為一類。二是官話方言的入聲韻尾消失以後,入聲字分別歸入平、上、去三聲。北京話就是如此。
分析諧聲字和經典的注音,可以發現上古漢語有過以變調和/或變化聲母的清濁作為轉變詞性(包括分別自動詞和使動詞)的手段的痕跡。在句法方面,先秦漢語的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否定句和疑問句里的代詞賓語要提到動詞的前邊去(吾誰欺│不我欺)。
宋元時期漢語語法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例如動詞詞尾「了」 和「著 」的產生、動補結構的產生等等。「了」和「著」原來都是動詞,後來意義逐漸虛化,終於演變為詞尾。動補結構〔包括不帶「得」的(染紅)和帶「得」的(染得紅)兩類〕也是在這個時期才定型的。
詞彙演變的主要趨勢是雙音節詞的不斷增長。本來在先秦漢語里占優勢的單音節詞逐漸雙音節化。這種趨勢近百年來尤為明顯。據統計,在 180萬字的現代文資料里,一共出現了3萬多個不同的詞,其中70%以上是雙音節詞。
漢語研究 在中國傳統的語言學領域里,音韻學、文字學、訓詁學都有輝煌的成就。最古的按字義編排的字典《爾雅》是戰國時代編的。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是最早的按漢字偏旁編排的字典,同時也是第一部對漢字的結構作出全面、系統的分析的著作。在古代的韻書里,隋代陸法言的《切韻》(601)地位特別重要。無論是研究現代方言,還是上推《切韻》以前的音韻系統,都是重要的資料。9世紀開始出現的韻圖(《韻鏡》、《七音略》、《切韻指掌圖》等)是一種表示整個音韻系統及聲韻調三者配合關系的表格。從現代語言學的角度看,描寫漢語的音韻系統,這種性質的表格是不可缺少的。古音的研究在清代有飛躍的進步。段玉裁首先指出諧聲字系統跟《詩經》用韻基本上相符。清代學者根據這兩種材料給上古音韻母分部,取得了顯著成績。到了王念孫、江有誥,這項工作幾乎已經達到了頂點,可以補充修改之處已經不多。在訓詁學方面,清代學者也有重大貢獻。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和王念孫《廣雅疏證》可以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
語法學方面,中國學者向來著重虛詞的研究。清代王引之的《經傳釋詞》是最有影響的著作。馬建忠(1845~1900)的《馬氏文通》出版於 1898年。這是第一部系統地研究漢語語法的書。
20世紀上半葉,古音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主要的成績是對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構擬。這方面工作的開創者是瑞典學者高本漢。其後李方桂在上古音研究上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馬氏文通》研究的對象是古漢語。現代漢語語法的研究是從 20世紀開始的。呂叔湘 《中國文法要略》(1942~1944)和王力《中國現代語法》(1943)兩部書反映了前半個世紀漢語語法研究達到的水平。丁聲樹等《現代漢語語法講話》(1952)雖然是通俗性著作,但是在近年來的語法研究上有一定的影響。60年代以來,漢語語法研究進步很快。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1968)是這個時期比較重要的著作。
在歷史語法學方面,呂叔湘《漢語語法論文集》(1955;增訂本,1984)里的一部分論文開創了近代漢語語法的研究。王力的《漢語史稿》中卷(1958)和日本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1958)也是這方面有影響的著作。
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1928)是第一部用現代語言學方法調查方言的報告。這部書對以後的方言調查工作有重要影響。1956~1957年起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次方言調查。1979年創辦了專門性的方言刊物《方言》,對方言調查和方言研究起了推動的作用。
20世紀考古方面的重大發現——商代甲骨文字和戰國、秦、漢簡帛的出土,為古文字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貴的資料,促進了這一門學科的發展。

參考書目
李榮:《語音常識》,文化教育出版社,北京,1955。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北京,1985。
Yuen Ren Chao, A Grammar Spoken Chinese,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8

㈤ 語文專業術語有哪些

所謂語文術語是指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接觸到的一些專業術語及修辭手法,例如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等。

藝術手法:文學創作中用語言塑造藝術形象,反映生活所採用的表現方法,又叫表現手法。如描寫、敘述、虛構、誇張、渲染等。

抒情方法 :包括間接抒情(借景抒情、緣情寫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

議論文結構: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總分式。

描寫對象:人物描寫、環境描寫、場面描寫、細節描寫。

㈥ 語文術語

1.作者以-----為題,有什麼好處?
好處是:幫助讀者認識和理解作品的內容。好的標題可以引起讀者閱讀這篇作品的興趣,讀完以後,給人以啟發,還可以從標題獲得一個概括的認識,加強對作品的印象,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這種問題一般術語是什麼?
標題或題目

㈦ 狀語.謂語.動詞不定式等英語和語文術語是什麼意思呢

謂語
謂語說明主語的動作,狀態或特徵。
一般可分為兩類:
1.簡單謂語
由動詞(或短語動詞)構成。
可以有不同的時態,語態和語氣。
2.復合謂語:情態動詞+不定式
狀語
修飾動詞,形容詞,副詞以及全句的句子成分,叫做狀語。用作狀語的通常是副詞,介詞短語,不定式和從句等。狀語一般放在被修飾的詞之後或放在句尾。副詞作狀語時可放在被修飾的詞前或句首。

半天才找到的

㈧ 什麼叫語文術語

詩歌鑒賞專用術語
語言
(一)風格
1. 激越高亢 如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等豪放派,其他象邊塞詩中反映詩人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決心的詩作.
2. 清婉(新)秀麗 如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等婉約派,其他象山水田園詩人
3. 語言綺麗(重視修飾,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極盡鋪陳之能事) 如溫庭筠<<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鰓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新帖綉羅襦,雙雙金鷓鴣。>>,其他象婉約派中反映兒女情長的詩作.
4. 語言平易(淺顯易懂,口語化,但含義雋永) 如李紳<<憫農二首>>
(二)特點 形象,凝練,富有表現力
1.清新自然 用語新穎,不落俗套. 如王維的山水詩
2.平淡質朴 選用確切的詞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淵明的詩,李煜的詞。
3. 絢麗 色彩絢麗,詞藻華麗,渲染氣氛,極盡鋪陳之能事. 如李商隱的詩。
4. 明快 斬釘截鐵,一語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樂府詩。
5. 含蓄 不直接敘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發,欲說還休,讓讀者去體味. 耐人尋味.如杜牧的絕句,李清照後期的詞。
6. 簡潔 干凈利落,言簡意賅. 如賈島的詩。
表達技巧
(一)修辭
1. 比喻 化平淡為神奇,深奧為淺顯,抽象為具體, 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動
2. 借代 以簡代繁,以實代虛
3. 比擬 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
4. 誇張 提示本質,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
5. 對偶 有音樂美,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 反問 加強語氣
7. 設問 引人注意,啟發思考
8. 雙關 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含蓄蘊藉.
(二)方法技巧
1. 情景交融 間接而含蓄,景色描寫之中,寄寓著詩人的情感愛憎。
2. 對比烘托 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
3. 聯想想像 想像猶如天馬行空, 奇思遐想與自然天真相結合.
4. 用典 使詩歌語言精煉,又可增加內容的豐富性,增加表達的生動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簡意豐、耐人尋味的效果,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5. 象徵 形象生動具體,化實為虛.
6. 使用疊詞 增強韻律感,起強調作用.
7. 托物言志 感物抒懷,隱晦的表情達意, 含蓄蘊藉.
8. 細節 真實准確傳神
9. 白描 即不加渲染烘托,粗筆勾勒,真切深刻.
思想情感
(一) 憂國傷時
1.反映社會的黑暗:杜甫「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2.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過華清宮》 林升《題臨安邸》
3.反映離亂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白居易《賣炭翁》
5.對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擔憂: 杜甫《登樓》
6.揭露統治者窮兵黷武:杜甫《兵車行》(「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
(二) 建功報國
1.建功立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曹操《龜雖壽》
《從軍行》 王昌齡
2.報國無門的悲傷,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3.山河淪喪的痛苦: 文天祥《過零丁洋》 陸游《示兒》
4.年華消逝,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嘆:蘇軾《水調歌頭 ;赤壁懷古》
(三) 思鄉懷人
1.羈旅愁思: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溫庭筠 商山早行
2.思親念友: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蘇軾《江城子&S226;十年生死兩茫茫》
3.邊關思鄉: 范仲淹 漁家傲
4.閨中懷人: 王昌齡 閨怨 李白 子夜吳歌

(四) 生活雜感
1.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王維《山居秋暝》、
2.昔勝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滄桑的感慨:姜夔《揚州慢》、李白 《越中覽古》、劉禹錫《石頭城》、
3.借古諷今的情懷:辛棄疾《京口北固亭懷古》李商隱 <<賈生>> 韋庄 <<台城>>
4.青春易逝的傷感: 如夢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悶:白居易《琵琶行》、蘇軾《水調歌頭&S226;明月幾時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悅:杜甫《春夜喜雨》《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五) 長亭送別
1.依依不捨的留念:柳永《雨霖鈴》、王維《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2.情深意長的勉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3.坦陳心志的告白: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詩歌名家風格特色
隋唐五代
王 勃 勁健婉暢 韓 愈 古樸奇險 陳子昂 古樸雄渾
柳宗元 明凈幽峭 高 適 蒼涼高壯 白居易 流麗坦暢
岑 參 雄奇瑰麗 元 稹 精警淺切 王昌齡 自然雄渾
劉禹錫 清新豪麗 王之渙 晴朗雄健 李 賀 奇詭璀燦
孟浩然 閑靜淡遠 杜 牧 俊爽明麗 王 維 幽靜諧和
李商隱 幽婉典麗 李 白 飄逸豪放 溫庭筠 精巧艷麗
杜 甫 沉鬱頓挫 李 煜 凄婉柔麗
宋金
梅堯臣 樸素平淡 陳師道 雄勁幽邃 蘇舜卿 軒昂奔放
歐陽修 清新疏暢 王安石 遒勁峭拔 晏 殊 閑雅婉麗
柳 永 傷感纏綿 蘇 軾 豪放曠達 秦 觀 清麗典雅
黃庭堅 瘦硬新奇 范成大 清新嫵媚 楊萬里 瀏亮曉暢
周邦彥 富麗精工 陸 游 雄放流暢 李清照 凄婉清麗
姜 夔 峭拔雅麗 辛棄疾 沉鬱豪放 文天祥 沉鬱悲壯
元明清
薩都剌 清麗俊爽 王 冕 純朴自然 馬致遠 清雋流暢
關漢卿 潑辣清新 張養浩 警辟深遠 睢景臣 新奇辛辣
於 謙 樸直淺近 顧炎武 蒼勁沉鬱 王士禎 含蓄清遠
袁 枚 空靈浮坦 朱彝尊 清新疏淡 納蘭性德 抑鬱婉約
龔自珍 清奇瑰麗 鄭 燮 剛勁清新 黃遵憲 淺俗新穎

㈨ 語文的名詞動詞副詞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名詞:是詞類的一種,屬於實詞,名詞表示人、事物、地點或抽象概念的名稱,名詞同時也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動詞:一般就是用來表示動作或狀態的詞彙,中文語法中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或一種動態變化,一般出現在名詞主語或主句後面。

副詞:用來修飾、限制動詞/形容詞,表示時間、頻率、范圍、語氣、程度等。如 "很、頗、極、十分、就、都、馬上、立 刻、曾經、居然、重新、不斷"等。

一、名詞

1、表示專用名稱的叫做"專有名詞",如"雲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稱的叫做"抽象名詞",如"范疇、思想、質量、品德、友誼、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詞",如"上""下""左""右""前""後""中""東""西""南""北""前面""後邊""東邊""南面""中間"等。

二、動詞

1、動詞來表示一般的動作:如"來、去、說、走、跑、學習、起飛、審查、認識"等。

2、動詞來表示心理活動:如"想、重視、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這樣的動詞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等程度副詞。

3、動詞表示能夠、願意這些意思叫做"能願動詞",它們是"能、要、應、肯、敢、得(dei)、能夠、應該、應當、願意、可以、可能、必須",這些能願動詞常常用在一般的動詞前面,如"得去、能夠做、可以考慮、願意學習、應該說明、可能發展"。

三、副詞

通常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面。如"就來、馬上走、十分好、重新開始"等。

只有"很""極"可以用在動詞、形容詞後面做補語。如"高興得很、喜歡極了"等。

(9)語文術語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現代漢語的詞可以分為12類。

1、實詞: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和代詞。

實詞,是漢語詞類中的一種,詞語中含有實際意義的詞,實詞能單獨充當句子成分,即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詞。把語法功能作為主要依據,認為能夠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

2、虛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

虛詞泛指沒有完整意義的詞彙,但有語法意義或功能的詞。具有必須依附於實詞或語句,表示語法意義、不能單獨成句,不能單獨作語法成分、不能重疊的特點。

㈩ 語文的術語

修辭手法: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 比喻 擬人 借代 誇張 排比 反復 象徵 寄寓 寄託 設問 反問 借代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復
寫作手法:先抑後揚(欲揚先抑)、對比、象徵、伏筆、反襯、襯托、鋪墊、開門見山、以動寫靜
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描寫方法:神態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外貿描寫、環境描寫
說明方法:說明方法有很多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有下定義、作詮釋、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舉例子、列數字、列圖表等。

閱讀全文

與語文術語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6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61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9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6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11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6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8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9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81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20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40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8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8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31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4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3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