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如何使用情境教學

小學語文如何使用情境教學

發布時間:2023-03-27 08:39:17

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摘要:教學情境的創設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
多種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於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品質,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情境情境創設
教學情境是指教師通過對教材的分析把握,為學生創造的一種生動活潑如臨其境般的教學環境。從語文教學的角度看,情境實際上就是一種以情感調節為手段,以學生的語言生活實際為基礎,以促進學生主動參與、整體發展為目的的優化了的語文學習環境。它以情為經,將被淡化了的情感、態度重新確定為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將學生的興趣、愛好放在語文教學應有的位置上;它以境為緯,通過各種生動具體的語言環境的創設,拉近語言學習與學生現實的距離,使死板的語言變成活躍的生活。
教學情境的創設有助於誘發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加深對教材的理解,提高思維品質。
一、 運用多媒體,帶學生走入情境
多媒體輔助教學是一種嶄新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實現了由靜態變動態、無聲變有聲、抽象變具體的可能,為學生架起通向理性認識的橋梁。合理使用多媒體,可以渲染與課文相應的氣氛,直接作用於學生心理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加深內心的情感體驗,迅速進入具體的情境,處於一種最佳的情緒狀態。同時還能讓學生充分享受文、圖、聲、像多樣光景的賞讀意趣。例如:我在教學《再別康橋》一課時,不是按通常的教法即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讀課文,而是先將有關的背景資料在屏幕上顯示,再放映康橋的美麗風光,然後聽課文配樂朗誦。優美凄惋的樂曲引發了學生內心的共鳴,學生們彷彿跨越空間,在康河美麗的晚景里體味到作者對康橋真切、深摯的愛。在一定程度上領略到作品的韻律美、畫面美。又如我在教學《台灣的蝴蝶谷》一課時,我先用多媒體播放各種各樣的蝴蝶飛入山谷中聚會的情景,學生被這美麗的畫面所吸引,情不自禁地發出贊嘆,從而激發了學生讀書的慾望。
二、運用圖畫,設置情境
優美的圖畫,情境的再現,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對於圖文並茂的課文,可以利用圖畫的展開創設出教材所描繪的情境,再現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客觀事物,使學生入情入境,讓學生在具體的形象中感受與理解,提高認識能力。例如:教學《小珊迪》一文時,體會小珊迪的誠實、善良的品質是教材的難點。教學時,我藉助掛圖突破難點,向學生展示了兩個具體形象的畫面。第一畫面是小珊迪在街頭乞求‘我’買火柴的情景。我首先讓學生觀察小珊迪破爛不堪的衣著,焦急無奈的神態,體會小珊迪乞求我買火柴的迫切心情。然後指導學生感情朗讀我與小珊迪的對話。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了解小珊迪是一個飽受飢寒的小男孩,他正在飢餓、寒冷中掙扎,使學生對小珊迪產生了深深的同情。第二個畫面是小珊迪被撞後躺在床上的情景,出示掛圖時,我讓學生仔細觀察畫面,敘述看到的情景。通過鮮明而生動的視覺表象,加上學生豐富的想像,學生的情景再次受到觸動:小珊迪的家境是那樣貧寒,但不屬於自己的錢他一分也不要:臨死前他牽掛弟弟無人照顧,唯獨沒有想到自己。他是多麼的誠實、善良啊!這樣的圖文結合,使學生的感情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使他們披文而入情。我分明看到有的同學眼中噙著淚水。小珊迪那誠實、善良的美好品質深深打動了學生的心。這樣的圖文結合,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與想像力。
三、品詞朗讀,創設情境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語言的形象色彩只有通過朗讀才能表達出來。魏書生說過:語文老師不應像食品廠的推銷員,以把食品賣出去就算完成任務,而應當像保育員,以考慮孩子的胃口,心靈的需要為己任。如我在教學《丑小鴨》這篇課文時,在品詞想像,體驗被欺這一環節。我先讓學生自由讀第3自然段,邊讀邊用筆畫出描寫丑小鴨受欺負的詞語。一個學生說:描寫丑小鴨受欺負的詞有咬、啄、討厭。另一個學生說:我來補充:孤單、鑽出、離開。我接著說:看來,同學們很會抓關鍵詞。現在就請同學們看看圖,看哥哥姐姐們是怎麼咬丑小鴨的,公雞是怎麼啄的,養鴨的小姑娘又是怎麼討厭丑小鴨的?生分別說圖意。在創設情境,體驗被凍這一環節,我邊演示課件邊描述:丑小鴨就這樣挨過了一個又一個苦難的日子。慢慢地,天氣轉涼了,秋天到了(生齊讀第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我又邊演示課件邊描述:同學們,假如你就是這只可憐的丑小鴨,當你望見一群潔白美麗的天鵝在空中翩翩起舞時,你會想些什麼呢?一生說:多美麗的天鵝!如果我也和他們一樣美麗,那該有多好啊!另一生說:我從沒見過這么美,這么高雅的天鵝!我接下去說:同學們,描寫這樣一種心情,課文用了兩個什麼詞?生一齊回答:又驚奇,又羨慕。我板書詞語,說,這樣的好詞語請你們把它畫下來,再讀一讀,並牢牢記在心裡。這個環節的教學,我讓學生抓住 又驚奇又羨慕等詞語的感悟、朗讀,進一步撥動了學生內心的琴弦,使學生進一步走進角色的內心世界。
四、通過音樂,創設情境
音樂,富有優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動孩子幼小的心靈,將他們的情感帶入某種境界之中。利用音樂創設情境,可激發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一課時,因為《王二小》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學生對此了解甚少。為了幫助低年級學生理解,為了再現意境,我採用了歌曲引路的方法。新課伊始,我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一段,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曲,渲染了課堂氣氛,烘託了小英雄的形象,使學生對王二小油然而生敬意,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在課文即將結束前,我又播放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第二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王二小是個怎樣的孩子?在歌曲聲中,學生再次體會到王二小的機智、勇敢的品質。學生的情感再一次被激發,對小英雄王二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為了使教學情境真切地再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可指導學生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讓學生站在該角色的立場上深入課文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所感。由於學生的心理位置換成了課文中人物的心理位置,這樣,不僅能把教材內容迅速形成表象,同時還能很快地進行理解。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課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讀多練、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誰的本領大》時,我並沒有做過多講解,而是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能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錘煉語言,描繪情境。又如:教《狼和小羊》中雖然只有兩個角色,但這篇課文情節生動,對話豐富。因此,我請三個同學為一組,一人演狼,一人演小羊,一人當作者,在反復練習的基礎上再到台上來表演。這樣的表演增添了課堂教學情趣,加深了學生對文本情境的體驗。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教師應該熟悉情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熟練而恰當地運用各種情境創設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智力水平。

㈡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

師生通過運用語言、音樂和圖畫等教具進行渲染氣氛,再乎友現課文情景,發揮想像,耐鏈領悟人物情感而進行的一種情景交融的學習方法。它能讓學生有身臨其歲畝槐景的感覺,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如《小音樂家揚科》,在小揚科把世界上一切聲音都當作音樂時,配上一段輕快的樂曲進行朗讀,讓學生透過音樂就能感覺出小揚科是個「音樂天才」,為後面揚科的背悲慘命運做好了鋪墊;而到小揚科偷偷走進廚房時,配上低沉、壓抑的音樂,讓學生們的心理上更容易產生共鳴,為小揚科擔心、害怕,更為他的命運鳴不平,更痛恨那個黑暗的人吃人的社會。

㈢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有效的情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設情境」,但當前小學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與生活實際脫離,或者設計的情境沒有內涵,只是課堂的裝飾或擺設。作為設計者,教師要提高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
一、當前小學語文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 再藉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或強化語文學習主題,常常在看似熱鬧的場面背後,淡化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相疏離創設的教學情境一旦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服務教學的作用,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干擾因素。 有些教師試圖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系起 來,期望為學習創設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設計情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對情境的運作過程中,由於傳統教學思維和方法的束縛,教學仍在傳統的路徑上運行,抹殺了情境對教學的輔助和促進作用。這樣既浪費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 的時間,也花費了教師過多的精力。情境與教學成了油與水的關系,而沒有達到水乳交融的理想狀態。
二、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該以三維目標為導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傳統的教學活動遵從死記硬背,是教師喂養式的教學方式。但有效的語文學 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有效的教學情境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轉變為重學,注重有效性和實踐性,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能舉 一反三, 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發揮聰明才智, 各個學校可以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探討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發揮集體優勢、智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要全方面提升自 身素質,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總結經驗,使講解深入淺出,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要根據創設的情境發揮現場表現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提高隨機應變能力,發揮自身思維力和想像力。在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情境中,學生 的思維是擴散的,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較好的應變調控能力,以駕馭課堂。此外,學校要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校際之間,與有關教育研究者、專家、校外教育之間的聯系,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其次,校本 研究本質上是人與人的交往,是對話。教師合作、對話交流、團隊融合可以發揮 集體智慧,應該成為教師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下,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相互分享、相互促進,取長補短,進而造就優 秀的教師團隊,優化語文情境創設藝術,推進教育的變革。教學後集中進行反思,交流各自的見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新的思考,對情境創設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教法和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創設調動積極性的游戲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中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 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創設開發創新能力的開放式情境 開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 變性, 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像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的情境。
新課改下的有效情境創設應該根據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讓情境生成學習 材料、問題。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些情境應該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並且蘊涵語文知識。作為教師還應找准情境與知識的切入點,及時生成問題材料。還應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也就是一種基於舊知識,經驗的認知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 「最近發展區」 ,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於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能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系創設情境尤為重要。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們國家在新的國際競爭的形勢下對教育宗旨和 教學內容、方法、過程與空間的一次新的調整。新課程需要我們吸納教育教學實踐中一切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的新方法、新成就。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有效情境創設進行的教育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語文情境教學,也為我們當前語文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將使我們漸漸接近、甚至最終達到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時也將引導我們朝著遠離應試教育,而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㈣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教學情境 1: 生活展現 2: 實物演示 3: 圖畫再現 4: 音樂,聲響渲染 5: 表演體會

為什麼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特別提出創設教學情境呢?這得談一談我們現在這些6—12歲的孩子的閱讀現狀。
現在,電子產品層出不窮,更新換代尤其快,我們的小學生除了網上電子游戲、動漫,還有許多類似於《老夫子》之類的圖畫書,他們一個人可以看很長時間,凝神專注,不需大人引導,卻很容易達到上癮程度,可是去讀積極健康的文字書,卻不容易讀進去。這種情況,男孩居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我也認識許多特別愛讀書的孩子,女孩偏多,男孩也有。有個叫劉瀅的小姑娘,才上一年級,便看上了大部頭的沒有拼音的文字書。中午,教室門還沒開,她就背靠著牆,坐在走廊上看書,下課也看,別的孩子就在她的周圍撒野似的瘋著玩,她卻如入無人之境,沉浸在文字描寫的情境之中。一個叫劉嘉怡的小姑娘,雖說只有七歲,卻像大孩子一樣可以安神地讀半天的文字書,格外享受似的。有一次,她對我說:「今天讀張海迪的故事,我都流淚了,我的嘴都發抖了,真是太感人了。」我們不禁感嘆,這些愛讀書的孩子年齡不大,可已經享受到了與文字交流的快樂,享受文字描述給他們帶來的豐富的聯想、神奇的想像。他們那麼有靈性,對身邊的事物那麼敏感,他們喜愛讀大量的文字書,完成語文學習顯得輕松愉快,出口成章,優雅知性,與那些讀《老夫子》之類上癮的孩子大不一樣。
同樣是愛看,如痴如醉,為什麼讀書帶來的結果卻大相徑庭呢?
韓國推廣閱讀的南美英博士舉過一個例子,我覺得很有意思。「將軍身中一箭,發出震天的叫聲,好像大樹轟然倒下。」這樣一句話,在漫畫書里只剩下了「咚」這樣一個擬聲詞,而就在這文字和漫畫之間,越來越多的孩子喜歡看漫畫,不喜歡讀文字,因為讀那些文字,他們想像不到那個畫面,進入不了那個情境,更體會不到文字背後的情感傾向,不會體驗文字里的東西。如果這些孩子讀文字時能夠想像、體驗,「將軍身中一箭,發出震天的叫聲,好像大樹轟然倒下」 ,那該是多麼驚心動魄的一個場面啊!
久而久之,那些迷戀於電腦游戲、圖畫書之類的孩子,對形象、對場景、對情感的體驗能力會越來越弱,以致於不喜歡讀文字書,讀不起勁兒來。即便是讀,也是一種迸字似的讀,看悲傷的場面不流淚,看幽默的細節不展顏……從來就享受不到文字閱讀真正樂趣。
作為小學里的語文老師,面對6—12歲處於起步開始學習讀書的孩子,我們該如何在小學六年裡,引導孩子們喜歡閱讀文字,會閱讀文字,從而享受到閱讀文字那種寧靜中邊讀邊思的快樂呢?無疑,創設情境教學是我們的必經之路。為什麼呢?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去創設情境教學是有科學道理的。
1、 因為咱們人的大腦特點。咱們人的大腦功能,左右兩半球既有分工
又有合作。大腦左半球是掌管邏輯、理性和分析的思維,包括言語的活動;大腦的右半球負責直覺、創造力和想像力,包括情感的活動。一般,咱們老師的分析、講解,學生的寫字、閱讀、組詞等書面的單項訓練,以及機械的背誦,所調動的主要是邏輯的、無情感的大腦左半球的活動。
如果我們想辦法在課堂需要的地方創設情境教學,通過音樂、實物、圖畫、表演、語言描述等方法,來讓學生先感受而後用語言表達,或者是邊感受邊促使內部語言的積極活動。感受時,掌管形象思維的大腦右半球開始興奮;表達時,掌管抽象思維的大腦左半球開始興奮。這樣,大腦兩半球交替興奮、抑制或同時興奮,這樣協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腦的潛在能量,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因此,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可以獲得比一般教學明顯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因為兒童認識世界的規律。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思在《大教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的。也就是說,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兒童的意識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於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
盧梭也說過:「進入人類理性的所有一切東西,都是通過感覺實現的。」感覺
又是通過感官來獲得的。兒童的感官,可塑性極大,在這個時期,我們根據文字,藉助音樂、圖畫、表演等方法,來直觀地作用於兒童的感官,引導學生或聽,或看,或操作,兒童的視覺、聽覺、運動覺就在這種不斷的有指導的興奮中日益敏銳、完善起來。他們的眼睛會特別亮,耳朵會特別靈,感官、感覺的訓練,使兒童對周圍世界日漸留心、敏感,這就拓展了他們進一步認識世界的通道,並且成為他們思維、想像、創造的重要基礎。相反,這個時期,如果我們不去著意訓練,兒童的感覺就會變得遲鈍,而感官的遲鈍必然會成為兒童提高直覺、提高悟性的一大障礙。
這樣的訓練,僅靠音樂、美術、體育等術科的訓練是不夠的,我們小學語文也應該承擔起這份責任,在課堂中根據語言文字去創設情境教學,通過給學生展示鮮明具體的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情緒,獲得從形象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課堂中去創設情境教學呢?我想主要是四處設置,七大方法。四處設置為:情境中導入、情境中體驗、情境中提升、情境拓展,七大方法為:生活展示情境、實物演示情境、圖畫再現情境、音樂與聲響渲染情境、表演體會情境、語言描述情境以及閱讀體驗情境。這些方法的運用,我們一般根據課文內容的所需,有選擇地運用到四大設置之處。
一、情境中導入。
一般來說,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我們在學習新課之前,創設一種情境,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引入課堂之中。歸納一下,也有幾種做法。
1、出示實物,在觀察中引發思考,使孩子們因探索而要學習。
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14課《郵票齒孔的故事》。
我們可以同時展示兩張不同的郵票,引導學生觀察。「你們看了這兩枚郵票有什麼發現?」一枚邊緣無齒孔,另一枚邊緣有整齊的齒孔。這時能引發學生什麼思考呢?「這兩枚郵票為什麼一枚有齒孔而一枚沒有呢?」為了引發更深層的思考,我們可以繼續展示:這是一大張邊緣無齒孔的郵票,人們要用時得找來剪刀,用一枚便裁剪一枚,難免裁剪得不整齊。後來,一枚枚郵票的邊緣多了一圈均勻的齒孔,用時,只需用手沿著齒孔輕輕一撕,就能整齊地撕下一枚一枚的郵票了。介紹到這,同學們是不是有問題想問呢?於是學生想知道:「郵票的齒孔是誰想出來的?他是怎樣想到這個辦法的呢?」行,我們今天就帶著這些問題來讀14課《郵票齒孔的故事》。學生便帶著探索的慾望開始愉快而主動的自由朗讀。
2、觸及孩子的情緒領域,喚起孩子心靈的共鳴,使孩子因情感的驅動而要學習。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1課《竊讀記》。
這是一篇非常平實的課文,沒有跌宕的情景,沒有華麗的描寫,但平實中蘊含著渴望讀書的切切真情,就像一位和善的人憶著童年向我們娓娓道來。如何引導孩子們走進《竊讀記》呢?「同學們,上課之前我想給大家唱一首歌,這首歌大家可能聽過。」「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扶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放野鴨子合唱)老師唱著唱著,引發了學生的回憶,也紛紛跟著唱,逐漸有一種悠揚、懷念的感覺。「同學們,每當我聽到這首《送別》,我就回想起曾經看過的一部電影《城南舊事》,里邊有個小姑娘叫小英子,小學畢業典禮的時候,小英子和同學們就是唱著這首歌告別老師和小學生活的。《城南舊事》這部電影是根據小說《城南舊事》拍攝的,作者就是我要給同學介紹的林海音。」出示林海音照片及簡介:「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灣作家。小學至大學在北京讀書,後回台灣從事編輯、教師和寫作工作,共出版《城南舊事》《冬青樹》《林海音童話集》等86部作品。我們將在小學和初中讀到她的散文《竊讀記》《冬陽·童年·駱駝隊》《爸爸的花兒落了》等。林海音之所以能成為這樣著名的作家,離不開她小時候對讀書的酷愛。這節課我們要走進林海音童年生活的回憶《竊讀記》。」孩子們在悠揚、懷念的感覺之後,又產生了對作家林海音的敬佩,於是會萌生對林海音童年生活進一步了解的興趣。於是,情感萌生動機,便愉快地跟著老師走進文字。
3、聯系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產生親切感,使學生因貼近生活形成關注而要學。
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16課《充氣雨衣》。
出示圖片,「同學們,下雨了,許多人穿雨衣出行,旅遊,上班,上學,劃船……我們班哪些同學下雨天也是穿雨衣出行?能說說穿雨衣的方便之處嗎?」(可以遮住背上的書包不被雨水淋濕;輕便,比打雨傘方便,可以騰出手來干別的……)「有沒有同學感覺到穿雨衣也有讓人煩惱的地方呢?」(有不少同學說穿雨衣的時候,雨水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我們有什麼辦法來改進一下,解決這樣的問題呢?我們一起來學習16課《充氣雨衣》。」
4、 描繪畫面,呈現形象,產生美感,是孩子因愛美而要學。
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4課《槐鄉的孩子》。
「同學們,你們知道我的家鄉在哪兒嗎?我的家鄉在湖北省潛江市總口農
場。我的小學和初中是在那兒度過的。每到五月夏季來臨的時候,路邊、溝邊的許多槐樹便開花了,樹上像鋪了雪,成串的槐花散發出幽幽的淡香,深深地吸一口氣,那清淡的香氣使人心曠神怡。一場大雨下過,潔白的槐花瓣撒落一地,跟下過雪似的,小溝里也漂浮著一層夾雜著綠葉的白花,偶爾會有青蛙呱呱地叫著,頂著一頭白花瓣從水波里鑽出來,爬上岸去。小夥伴們也不閑著,年齡大的將鐮刀捆紮在竹篙的頂端,把一串串槐花勾下來,這時,地上的槐花散落一片,槐花的清香也彌散開去。年齡小的也不閑著,他們翹著屁股忙著把地上的槐花撿進竹籃里。待竹籃滿了,便提回家去讓媽媽和上麵粉,撒上鹽和油,蒸著吃。這蒸槐花香而不膩,小夥伴們可喜歡吃了。聽說有個地方比我的家鄉槐樹要多,人們稱它槐鄉,那裡有令人稀罕的紅槐花。那兒的槐花何時開?那兒的孩子也忙著采槐花嗎?採回的槐花僅僅也是蒸著吃嗎?我很想知道,你們想知道嗎?請自由朗讀第4課《槐鄉的孩子》。」老師對童年生活回憶和描繪,讓孩子們有一種美感和嚮往,因此急於拜讀。
5、創設問題情境,造成懸念,讓孩子因好奇而學習。
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17課《小壁虎借尾巴》。
先板書「小壁虎」 ,問:「同學們見過小壁虎嗎?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零星介紹之後,出示幾幅小壁虎的圖片,老師簡單介紹:「壁虎,外貌像蜥蜴,對人完全無害,全世界有750種。他們頭大個小,足趾大都伸展且有吸盤,喜歡夜裡爬在牆上靜候蚊蠅,尾巴有的尖長,有的短鈍,有的是球形。」介紹到此,添加「借尾巴」,讀課題,有什麼疑問?(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嗎,為什麼還要借尾巴呢?向誰借?)「我跟大家一樣好奇,我們來讀課文吧。」
二、情境中體驗。
我們運用一些情境導入的辦法激起了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如果後面的教學過程單一刻板,孩子們會因失望而使已形成的動機弱化,以至消失。因此,我們將他們帶入了課堂情境之後,接下來就得想辦法根據課文情節的發展,根據內容的需要,使我們創設的情境成為一個連續的動態的情境,往課堂深處發展,有意識地把孩子們一步步地帶入課文描寫的相關情境,讓孩子們有一種感覺,「我即在情境之中」 ,使課文中描寫的人物一個個栩栩如生地再現在孩子們面前,課文中描寫的一個個場景讓孩子們涉足其中,彷彿進入了其人可見、其聲可聞、其景可觀、其物可賞的境地。優化的情境將孩子們吸納其中,產生熱烈的情緒,更愉快輕松地去體驗、感受和理解。
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情節發展的特點,我們一般可採取以下七個方法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教學。
1、 生活展現情境。
即把學生帶入社會,帶入大自然,從生活中選取某一典型場景,作為學生觀
察的對象,並以教師語言的描繪,鮮明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如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9課《日月潭》第四自然段。
「要是下起蒙蒙細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輕紗,周圍的景物一片朦朧,就像童話中的仙境。」
這句話描寫了日月潭下雨時候的朦朧美,而對於7—8歲的二年級同學來說,很難真切地感受到這種美,即便是有所感覺,也是一種非常籠統的感覺,至於「朦朧」「像童話中的仙境」 ,他們不可能有真切的感受。正好上這一課的時候是春雨綿綿的三月,我們的學校在東湖邊。一天早讀課,細雨濛濛,我和副班主任帶著我們班的同學來到東湖邊的放鷹台上,指點著孩子們朝東方的湖面上看去。逐漸啟發:
「想一想,下雨天與晴天看東胡景色有什麼不一樣?」
小孩們邊看邊說:「湖上籠罩了一層霧。」「遠處的磨山被霧遮住了,只看得到山的影子。」
老師描述歸納:「因為有霧,我們看不清山上的朱碑亭,只看得到山的影子,這就叫『朦朧』。」
進一步引導:「今天天公施了魔法,給東湖披了一層輕紗,晴天的一些景物都變了,它們都變成了什麼呢?邊看邊想。」
學生七嘴八舌:「遠處的湖堤變成了卧在湖裡的龍。」「湖面上的小木船隱隱約約,像露出水面的魚背。」「劃動的皮劃艇也像魚,像一條條游動的大魚。」「磨山就像一尊巨大的彌勒佛像,正欣賞著眼前的美景。」
「你們現在有什麼感覺嗎?」
「我感覺好美!」「我感覺好靜!」「我感覺這就像仙境一般!」
老師再歸納提煉一下:「這仙境里卧著龍,游著魚,彌勒佛開心地欣賞著,這真像童話中的仙境!」
就這樣,同學們一步步地感受到了「朦朧」 ,感受到了「童話中的仙境」 。回到課堂來讀《日月潭》,「這段描寫你想怎麼讀?」孩子們有了感覺,紛紛舉手,一個一個讀得有自己的味。「你為什麼這樣讀呢?」「『朦朧』是模糊看不清,得仔細看才行,所以要慢一點。我讀的時候在想,日月潭下雨的時候有霧遮住,周圍的景色會變成什麼呢?變成了魚?也有龍和佛嗎?我特別想知道,所以我有點激動。」瞧,我們把孩子帶到景色中去,引導他們去看去想,把生動的景象與抽象的詞語相對應地聯系起來,讓孩子們通過對景象的感覺遷移到對文字的理解和情感上,他再讀的就不是文字,而是文字後面的景和情,這該多好!
再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課《爬山虎的腳》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讀到這個自然段,有同學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爬山虎的腳巴住牆的時候,為什麼細絲要由直變彎呢?」我們成年人閱讀能力強,聯系生活實際和後一句「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 ,可以明白,細絲由直變彎是為了更牢地巴住牆,然後將嫩莖往上拉一把。可是如何引導學生去弄懂這個問題呢?我們可以請學生走進生活,注意觀察和思考:當你走在較滑的地方,你的腳趾會有什麼變化?為什麼?學生經過觀察體驗和思考,他們會弄明白:走在較滑的地方,我們的腳趾會本能地彎曲起來,想抓住地面,好穩固地往前走,不摔跤。爬山虎的腳巴住牆的時候,細絲為什麼會變彎曲呢?由此及彼,孩子們就容易明白:爬山虎的腳巴住牆的時候,細絲變彎也是為了牢牢地巴住牆,好把嫩莖往上拉一把。於是學生就真切地感受到:「爬山虎真聰明。」「作者觀察很有耐心,也很仔細。」
我們把孩子帶入生活,生活中的萬事萬物能給我們的孩子帶來無窮的信息和靈性,所以,我們從一年級的語文學習開始,就應該引導我們六歲的孩子學會把語文學習和生活、周圍的世界聯系起來。
再比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30課《棉花姑娘》,課後作業有一題填空題:碧綠碧綠的( ),雪白雪白的( )。剛開始,大多數同學走不出課文或者走出課文只到室外,他們填的是:碧綠碧綠的(樹葉),碧綠碧綠的(草地),雪白雪白的(牆壁),雪白雪白的(棉花),思路打不開。如果我們引導孩子走進超市、走進社區,走進大自然,許許多多的景和物引入眼簾,他們的眼界打開了,他們便能驚喜而又輕松地寫出許多新穎的詞語搭配來呈送給老師,雪白雪白的(大米),雪白雪白的(婚紗),雪白雪白的(湯圓),雪白雪白的(椰子肉),雪白雪白的(莎摩耶),碧綠碧綠的(油麥菜),碧綠碧綠的(花瓶),碧綠碧綠的(長裙),碧綠碧綠的(小飛蟲),碧綠碧綠的(翡翠手鐲)……
可見,社會、生活、大自然是多麼豐富充盈的大課堂,把我們的孩子帶到這個大課堂去,它會給我們的孩子帶來才思泉涌的靈感,讓他們的語言充滿生命的氣息。所以,創設情境教學首先應青睞於我們身邊的生活世界。
2、 實物演示情境。
即以實物為中心,略設必要背景,構成一個整體,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以實物演示情境時,應考慮相應的背景。通過背景,激起學生廣遠的聯想。
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9課《鯨》第六自然段:「鯨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總是幾頭聚在一起,它們通常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頭朝里,尾巴向外,圍成一圈,靜靜地浮在海面上。如果聽到什麼聲響,它們立即四散游開。」
老師畫出幾頭鯨,畫一張大海為背景,別忘了畫點岩石之類,鯨是怎樣睡覺的呢?讓學生根據課文里的描寫來動手擺一擺。幾個學生邊擺邊思考討論:「頭朝里,尾巴向外,遇到危險便於疏散。」「應靠近岩石一點,這避風浪。」「你覺得這避風浪,漁船也會在這兒避風浪,可能並不安全,離岩石遠一點是不是安全些。」給了大海中的一處岩石,豐富點背景,的確便於學生把眼界打開一些,針對「它們通常會找一個比較安全的地方」這句話展開觀察和思考。運用這些物體,給學生創設一點情境,引導學生讀一讀,看一看,想一想,擺一擺,對這段文字的描寫,學生輕松理解鯨睡覺的特點,感受鯨的智慧,印象深刻。
再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5課《灰雀》1—2地然段:
「有一年冬天,列寧在郊外養病。他每天到公園散步。公園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樺樹,樹上有三隻灰雀:兩只胸脯是粉紅的,一隻胸脯是深紅的。它們在樹枝間來回跳動,婉轉地歌唱,非常惹人喜愛。列寧每次走到白樺樹下,都要停下來,仰望這三隻歡快的灰雀,還經常給它們帶來麵包渣和穀粒。
一天,列寧又來到公園,走到白樺樹下,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
了。他在周圍的樹林中找遍了,也沒有找到。」
一張白紙,襯出雪天,三隻灰雀停在公園里那棵高大的白樺樹上,給白皚皚
的雪天帶來了生機。可是有一天,列寧發現那隻胸脯深紅的灰雀不見了。這時,列寧是怎樣的心情?我們會有怎樣的感覺?小男孩當時看見列寧在周圍的樹林里找遍了,猜測那鳥一定是飛走了或者是凍死了,心裡會是怎樣的感受?我們這么一顯示,讀者就很容易感受到,小男孩那種愧疚,以至於後來把鳥放回來。學生看到這種情境,就很容易產生與小男孩內疚、列寧對鳥的喜愛、鳥不見了的焦急與擔心一種共鳴,情境就暗示給了孩子們很多內涵。孩子們帶著這些共鳴走進文字的描寫,這些漢字在孩子眼裡就被賦予了情和景,賦予了畫面,朗讀和領悟便變得輕松和愉快。
所以,有一個叫A·比耐的實驗證明,在兒童身上天然存在著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種本能。我們出示這些事物,鳥的一走一來,實物給孩子們帶的感覺,就暗示給孩子們許多的東西,以至於後面小男孩說:「沒,我沒看見。」列寧自言自語說:「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飛不回來了。」男孩看看列寧,說:「會飛回來的,一定會飛回來的。它還活著。」小男孩由逮鳥到不好意思、愧疚、自覺放鳥的內心活動,學生便輕松理解和領悟。
有時候,用實物創設情境,給人一種真切地體驗,從而能產生與課文中人物一致的內心共鳴,心在其中,讀文便有了許多真情實感。
3、 圖畫再現情境。
圖畫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用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實際上就是把課文內容
形象化。除了課文插圖、掛圖,我覺得剪貼畫、簡筆畫也是最形象、方便的再現課文情境的方法。
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課《爬山虎的腳》第三自然段:「以前我只知道這種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樣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來爬山虎是有腳的。爬山虎的腳長在莖上,莖上長葉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狀的六七根細絲,每每根細絲像蝸牛的觸角。細絲跟新葉子一樣,也是嫩紅的。這就是爬山虎的腳。」
這段文字我們如果用簡筆畫來畫一畫,看誰畫得與課文里寫的一樣。首先選筆的顏色,再一句一句地邊讀邊思考著畫。畫好了,展示一下,評一評,看誰畫得與課文里寫的一樣?經過這樣一個過程,孩子們很准確地認識了爬山虎的腳,同時深刻地感受到:讀書得一句一句仔細讀,最好能在腦海里形成畫面,感受到作者的觀察仔細,描寫准確。
再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6課《爬山虎的腳》第四自然段:「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細絲原先是直的,現在彎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莖拉一把,使它緊貼在牆上。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
為了讓學生更明白爬山虎是怎樣爬牆的,我們抓住「一腳一腳」這個詞語來感受。提出一個問題:「『一腳一腳』在這兒能換成『一步一步』嗎?」有的學生經過思考交流,可以明白不能換詞的原因,可也有同學模糊不清,那麼這個時候,老師根據學生的交流邊畫邊描述:「『一步一步』始終是兩只腳一前一後交替著向前移動,而爬山虎往上爬時,是先長出一隻腳,巴住牆,再往上爬,就必須再長出一隻新的腳來,再巴住牆。爬山虎要不斷地往上爬,就得不斷地長出新的腳來巴住牆。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所以,在這兒,『一腳一腳』不能換成『一步一步』。 」這么一畫,很直觀地讓學生感悟到:爬山虎真神奇,作者用詞也很准確,作者的觀察尤其耐心仔細。
再比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31課《回聲》,什麼是回聲?第6自然段青蛙媽媽說得很清楚了。
青蛙媽媽說:「孩子,你的叫聲就像這水的波紋。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盪回來。你在橋洞里叫,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這樣,你就聽到自己的聲音啦。」
可是,對於二年級上學期的孩子來說,可以讀正確,讀流利,不見得讀明白,以至於能形象地在腦海中呈現出畫面,那麼老師邊扮演青蛙媽媽,邊描繪回聲形成的情形,便可直觀形象地將什麼是回聲演示給孩子們。這時,孩子們也會像小青蛙一樣,高興起來:「老師,我明白了,這就是回聲呀!」
用簡筆畫再現文字描寫的情形,簡單隨意,也能達到形象直觀的效果,用起來很方便。
4、 音樂、聲響渲染情境。
音樂、聲響是一種微妙的語言。它們用豐富的美感、特有的旋律、節奏塑造
出音樂形象,把聽者帶到特有的意境中。
如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9課《兩只鳥蛋》 :
9、兩只鳥蛋
我從樹杈上取下兩只鳥蛋,
小小的鳥蛋涼涼的,
拿在手上真好玩。

媽媽看見了,說:
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
鳥媽媽這會兒一定焦急不安!

我小心地捧著鳥蛋,
連忙走到樹邊,
輕輕地把鳥蛋送還。

我彷彿聽見鳥兒的歡唱,
抬起頭來,
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

㈤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

良好的課堂氣氛,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發智力,陶冶情操,優化教學效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氣氛活躍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樂趣中學習

情境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因素,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對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具有關鍵作用。同時情境教學也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教師要提前做好教學設計,創設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到學習之中,由此,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情境可以從多個層面展開,藉助實物,利用圖畫,播放音樂,扮演角色,講 故事 ,質疑問難,運用多媒體等,不斷活躍課堂,調動學生的感官認知,引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明確角色定位,讓學生全面展現自我

課堂教學並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尤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不能古板,要順應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活躍課堂,最大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課堂就是一個舞台,教師充當的是導演角色,而戲中的主要演員則是學生。教師在備課中就要設定好講解內容,表達形式,主要程序,最終目的。心理學家認為:「課堂上只有經常性啟發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探索知識,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中。」

教師要用一隻無形的手,運作好整堂課,牽動學生的思維主線,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融入到課堂之中。而學生自然而然地發揮主體作用,積極參與,整個語文課堂才會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只有教師獨具匠心的巧妙設計,整個語文堂課才不會「死水一潭」。學生在這樣一個精彩的大舞台上,才不會畏首畏尾,而敢於展現自我,始終以一顆好奇、新穎、幻想的童心主動接受知識,增長智慧。

三、挖掘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 創新思維

一堂生動、活躍的語文課,不僅僅體現在形式的表達上,更重要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充分解讀。依據學生的心理特徵挖掘 語文教材 中的誘導因素,激發學生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來探究問題。例如,在講解人體的「體」與休息的「休」如何區別時,在講解完字面意思後,我給他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一天,一個行人走了很長很長一段路,他有些累了,想休息下,走著走著,忽然看到前面有一棵大樹,於是,他靠在大樹下休息了一會兒。

那麼,誰能告訴我,休息的休和什麼有關呀?什麼意思呢?」很快,一些學生紛紛發言,「是一個人靠在樹上休息」……這種問難的方式,立刻點燃了學生的思維火花,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進一步鞏固知識,加深記憶。

又比如,在教《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有位學生大膽說出了自己的疑惑:「明明是諸葛亮騙了曹操,還用一個『借』字,這是有借無還,應該用『草船騙箭』。」但也有學生說應該是「借」。於是,我組織學生開了一場小小的 辯論 賽,正方、反方各執一詞,課堂氣氛異常活躍。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課堂教學注入鮮活的力量。

四、朗讀訓練,為課堂教學添「聲」增「色」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文質兼美、語言優美的 文章 ,是學生學習語言的好材料,朗讀是閱讀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朗讀同樣是活躍課堂教學的一大元素。作為朗讀示範者的教師,要用自身的情感投入讀出整篇文章的韻律,打動學生心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通過內部語言進行理解,教會學生把握快慢節奏、輕重緩急,指點學生抑揚頓挫的讀法,引導他們如何從自己的朗讀中找出靈感,體會作者的心境,進而對文章產生興趣,牢牢地記住所講的內容,這既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同時也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無疑是一舉兩得。例如《秋天的懷念》一課語言通俗,但蘊涵於字里行間的感情深沉而摯烈,通過配樂朗誦,可使情感升華。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文章結尾段作者寓濃濃的思母之情於潑潑灑灑,爛漫開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舊,慈母卻不在,睹物思親,怎不傷懷?想起母親的鼓勵與期望,彷彿看見作者手捧鮮花與母親的亡靈對話,怎不令人淚下?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匯報自己獨特的感受,有感激,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在學生情感與作者情感產生共鳴之時,馬思聰的《思鄉曲》旋律響起,學生和著樂曲朗讀4-7自然段,學生在自己的朗讀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湧出的熱流,從而在自己的朗讀中熱淚盈眶,潸然淚下,現場氣氛達到高潮,學生的心靈再一次受到洗禮,也達到了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學目的。

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的 方法

一、課堂提問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教學中語文教師要多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課堂上一問一答,互問互答。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力,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一舉多得。教師首先要認真分析教材,吃透每課精髓,課前精心設計問題,切忌課堂提問的隨意性,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又要考慮到知識的重點,詳略得當,還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應答能力,將問題盡可能落實到個人,並要考慮到學生可能需要的准備時間;同時還要考慮到問題的趣味性,使課上得生動、有趣,學生愛聽,人人參與,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切忌諷刺挖苦,以免學生產生對立情緒,從而失去對這門學科的興趣。如《草船借箭》一課,有人對戰斗場面津津樂道,有人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心儀已久,有人對謀篇布局頗有心得,這些個人的感受都是很獨特的,都是良好的切入點,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選擇,以期殊途同歸。主要學習任務就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

二、增強教師的親和力,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現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這就無形中扼殺了學生對你的親近。那樣的話,學生還願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於你的學問和修養。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順成,有時可能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

因此,語文教師要想使學生在一種歡悅、暢快的課堂氣氛中去追求知識,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滿這種情緒,用自己歡悅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有一天,我在上語文課時,教室里突然飛進一隻碩大的蝴蝶,一個同學喊了一聲,結果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蝴蝶身上去了。我這時並沒有板起面孔訓斥他們,等他們看夠後,我面帶微笑地問:「 同學們,蝴蝶為什麼不肯飛離教室呢?」同學們無從回答。我笑著說:「這是由於「蝶戀花」,你們可是祖國的花朵喲。」同學們愣了一下,然後笑了起來,課堂氣氛異常活躍,這時我因勢利導,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課文分析之中,這時學生的思維相當活躍,學習熱情異常高漲。

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變乏味為有趣

教書也是一門巧活,掌握了好的技巧,能使枯燥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多媒體教學已成為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要素。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形式和教學方式變得靈活多樣,徹底改變了過去單凋死板的課堂教學方式;讓多媒體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環節有機結合,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的圖片,再配上適合的背影音樂,製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真實、生動地感受黃山的美。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 語文學習 的興趣和 愛好 ,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生情趣和學習興趣。

四、適當地開展游戲活動,是活躍課堂氣氛的有效手段

小學生天性好玩、貪玩,對於游戲有強烈的興趣。教師將學與游戲結合,學生對喜歡的東西學得就快,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游戲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從而快樂、有效地學習語文。

游戲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式的學習,教師不是用說教去 教育 學生,學生不再用死記硬背來學習。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受到啟發,獲得親身體驗,寓教於樂,讓教育的知識性和娛樂性完美結合。

教師在課堂創設游戲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選擇,用生動活潑的形式,恰當的手法表現出來,讓學生真正地體會到其中的樂趣。教學中我們常採用的游戲有以下幾種:①找朋友。教師用卡片製作成相對的正 反義詞 、漢字組合、拼音的生母與韻母等,讓學生拿著其中一張去找另一張。②逛超市。教師讓學生把搜集到的標有漢字的商標、 廣告 和自製的卡片放在桌子上,學生分組去櫃台逛,比比誰的收獲多。③猜猜猜。讓學生看動作猜詞語,看口型猜字母,講故事猜 謎語 等。

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的策略

一、 激發學生興趣要從課堂第一分鍾開始

有句話說得好,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同樣如此。在上課伊始就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的控制在課堂上,讓學生快速的進入狀態,這對教學效果的提高很有幫助。在剛剛上課的時候,老師可以先帶著小學生們背背以前學過的詩歌,讀讀之前學過的文章,或者是先和同學們一起唱一首歌,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使小學生們從課間玩耍的狀態解放出來,更能使課堂氣氛變得活躍,對小學生們集中注意力學習新知識是一個很好的鋪墊作用。

二、 微笑教學,讓學生喜歡上課堂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曾經說過,使這個世界燦爛的不是陽光,而是人的微笑。微笑會讓人對你產生好感,親近感,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微笑地去講授知識,是一種提高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微笑教學,會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對自己很愛護,會感覺到老師很和藹可親。想一想,如果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總是一板一眼的,總是想著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莊重威嚴,學生會主動親近你么?

小學生的情感很豐富,讓他們覺得你過於嚴肅不好親近時,他們便會開始疏遠你,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在課堂上悶不做聲,不參加互動,如此一來,課堂氣氛就會變的沉悶,學生的興趣也隨之減退,想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很難得。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微笑的優勢,用自己的微笑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魅力與可親,我想,這時候再進行知識的傳授,效果要好得多。

三、 利用多媒體抓住學生的眼球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教學手段也在不斷的革新。如今,多媒體已經成為日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教學工具。喜歡新奇好玩的事物是小學生的天性,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改變以為單調的課堂教學方式,轉而使用多媒體,讓自己要傳授的知識用多媒體的形式表現出來,這樣一來,抽象的知識就會在多媒體的幫助下具體化,這將會增加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老師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授《黃山》這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黃山的美景展現在學生的眼前,讓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不僅能從文章中通過文字感受到黃山的美,還能從多媒體中更真切的體會文字中描述的黃山究竟是個什麼模樣。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多媒體對文章中的 句子 進行討論,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學習語文的作用,從而喜歡上語文學習。

四、 用贊賞讓學生的學習更主動

所有人都喜歡被人稱贊的感覺,小學生更是如此。清朝著名的學者顏元說過:"數子一過,不如獎子一長。"這都說明了贊賞具有激勵的效用。贊賞可以使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可以使課堂學習氣氛活躍,可以使師生關系更加和諧。老師應該充分認識贊賞的巨大效用,在課堂教學中,用不斷的贊賞來換取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我認為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要盡量多的去贊賞學生,當學生得到了贊賞之後,就會從贊賞中感受到成功的甜美,就會更加努力的學習,如此循環往復,學生的學習熱情會很高漲,學習的主動性就會增強,課堂的氣氛也一定會隨之變的活躍,學習的效果也會更好,而這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五、 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

想要讓語文課堂活躍起來的方法有很多,而這些方法究竟能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是要看使用這些方法的老師有沒有能力。一些老師雖然手邊有很多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但卻不知該怎麼用,一方面感覺課堂氣氛太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一方面又擔心一旦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以後,不能夠有效的控制場面,出現課堂混亂的情況,無法將餘下知識正常的教授完畢,因而只選擇唱獨角戲,而不敢選擇活躍課堂的 教學方法 。為了能夠達到駕馭這些教學方法的能力,這些老師要向身邊的有 經驗 的老師學習,增強自身能力水平,增強自信心,敢於活躍課堂氣氛,善於與學生交流互動,形成良好的教與學的局面,讓學生受益。

如何活躍小學語文課堂氣氛

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環節,為營造活躍課堂氣氛打好基礎

導入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一部分,教師對導入環節的處理效果,將為整節課的課堂氛圍奠定基調。因此,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要精心設計導入環節。一段有趣的導入語、一個吸引人的小活動,不僅能夠讓學生從課間的活動中進入學習狀態,使他們集中注意力,而且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使他們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堂教學的內容,巧妙地導入,這樣便能在極短時間內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為新課作情感鋪墊。

比如,在教學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一些關於西沙群島的圖片,圖片內容包括五光十色的海水、各式各樣的珊瑚、海參、大龍蝦、成群結隊的魚、有趣的海龜、棲息在茂密的樹林中的各式各樣的鳥。在播放圖片的過程中,教師在配上悠揚清新的音樂,使學生沉浸其中,在視覺和聽覺方面都獲得美的刺激,進而使他們進入到一個如詩如畫的境界。之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地方嗎?想去這個地方看看嗎?接下來,老師就帶領同學們暢游這個美麗的地方。」這樣,有豐富多彩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做鋪墊,再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學生很快進入了課文學習中,而且學得很主動、很認真,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和諧。

二、把講台交給學生

說起課堂教學,大部分人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教師站在講台上傳授知識,學生坐在講台下認真傾聽。一直以來,講台都是教師的地盤,教師站在上面「發號施令」「指點江山」,主宰了整個教學活動。實際上,小學生都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都有巨大的潛能,他們不但有強烈的好奇心、求知慾,而且喜歡表現自己,有較強的表現慾望,語文教師應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為他們創造獨立思考、互相交流,以及展現自己的機會,以此來訓練學生的 想像力 和發散性思維,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在展示自己才能的過程中,能夠得到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能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進而促進了活躍課堂氣氛的形成。

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學會把課堂還給學生,把講台交給學生,即把話語權交給學生,這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有效手段,也是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方法。此外,把講台交給學生,也能夠使教師對學生有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能及時發現他們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亮點和不足,並給予相應的鼓勵和引導,進而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

三、創設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

情境教學,通俗來講,就是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接觸課文中所描寫的場景,進而使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文學習中。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感興趣的情境,讓課堂變得活躍起來了,將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使他們對課文內容有更直觀的感受,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當前,多媒體技術已經廣泛應用到了小學語文課堂中,它是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形式來展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給予學生直觀形象、生動新鮮的視聽刺激,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黃山》一課時,為了讓學生真實地感受黃山的美景。教師可以尋找一些黃山各個景點的圖片,並製作成幻燈片,從而讓學生更全面、更立體地感受黃山的壯觀。通過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感染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課堂教學活動生動有趣,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讓學生喜歡語文學習,愛上語文,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適時對學生進行點撥,活躍課堂氣氛

如果教師能把掌握的廣博的科學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課堂中去,具體分析和機智處理教學系統中的各種因素,學生就會由對教師講課的贊美上升到對教師的敬佩,進而發展到對教師所教學科的熱愛。因此,有經驗的語文老師上課時總是用知識牽動學生的心弦,使他們「課始開,興即來;課之中,興更濃;課結束,興未輟」。讓語文課充滿激情,時刻牽動著學生的心靈。生命,因為激情而更美麗;語文教學,因為激情而更動人。一篇 散文 ,一首古詩,一句 名言 ,哪個不具有情感呢?教師正是這些知識 文化 的傳授者,任何一節課無不需要激情的支撐。

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要充滿激情,自己先融入作品中去;其次要讓自己由一個「教書工匠」向一個「演員」過渡,用高超的「演技」來征服學生。充滿激情的高超演技無不讓學生聚精會神、情緒激動,這樣的課堂氣氛又如何會沉悶呢?在語文學習活動中,積極的情感能推動學生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教師要用充滿感情的語言去喚其真情,呼其熱情,激其豪情。


㈥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景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而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在確定教學目標之後,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務。
二、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渣擾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基於這一點,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時,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皮輪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在引導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後,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創造性地自編動作,自備道具,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而這一次卻完全是自己的創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先是共同續編故事,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包,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然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學生續演故事,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根據知識板塊來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如握旦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情景的創設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革,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是一種全新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這一語文學科理念。根據教學實踐,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創設情景的做法,我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的建構體系中,每個學段都以「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學習」這五的版塊來構建課程,這五大板塊中每一塊都需要創設情景。為了論述方便,我就依照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論述。
(一)創設識字與寫字的教學情境
漢字的教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母語」教學,具有其他外語教學不可比擬的優越條件,孩子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大的識字情景,什麼電視啊、廣告啊、商店啊就是現成的識字教學情景,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整合這些資源,創設識字寫字情境,使兒童逐步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適合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創設閱讀的教學情境
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的任務就是通過參與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地閱讀。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景」。通過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欣賞、評價文本。使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文章的文路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入情入境,去品味、去感受、去領悟、去欣賞。
(三)創設作文教學情境
當前的作文可以說是師生倍感頭疼的一個問題,教師難教、學生感到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事實上,學生生活圈子窄、閱歷淺,平時積累得較少。教師大可不必板著臉:今天我們上作文課,今天的作文是……。這些老生常談的教學方式只會觸動學生痛苦的神經,無法激發學生的作文「靈感」。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必按部就班,而要根據實際,善於抓住作文機遇,創設作文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學生方感到有話可說。例如,當學生正處在高壓復習時,老師給他們搞題海戰術,突然聽到廣播里通知開會,會後教師返回教室,教室里肯定亂成一團,有經驗的老師此時不是大發雷霆,責罵學生,而是抓住機遇引導學生,說說剛才親眼所見、所想、所感,我相信,這樣的作文,一定是學生的真實感情,一定會寫得情真意切,感人致深,而不是胡編亂造,無病呻吟之流了。
(四)創設口語交際的真實情境
口語交際是現代每個公民必備的能力。要上好口語交際課,情境的創設更為重要,沒有情境,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局外人,無法說,就算說了也是詞不達意,想法、感受跟說法完全剝離。因此,教師要精心准備,創設真實情境,宛如在談話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去交流。
(五)綜合性學習的情境創設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已打破了語文的封閉歷史,使語文學習更加開放,真正達到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狀態。教師更應利用這些特點,整合學習資源,創設情境,讓學生成為開放學習的主人。
綜合學習不再是「純語文」的事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它還體現了語文聽、說、讀、寫綜合知識的整體發展。是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合。學生必須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去發現、去探索,這是學語文的一種境界、一種目的,成功的綜合學習全面地反應了學生學生綜合素養。教師的設計就應該跳出語文,整合各學科、整合學生生活、社會各資源,成為一個學習的海洋,讓學生去暢游。
總之,創設情境是語文學科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教育的需要,它有力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從而輕松、愉悅地學習,變學習為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做好這份工作。

㈦ 淺談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實施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無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學活動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又感受到美。它架起了一座直觀到抽象、感性到理性、教材到生活的橋梁。它解決的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形象與抽象、感性與理性以及舊知與新知的關系和矛盾。長期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我,也深深感受到情境教學法是最受孩子們喜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能順應小學生的發展規律,點燃智慧的火花,滋潤情感的幼芽,讓他們顯示各自的聰明才智和潛在的力量,從中獲得認識的快樂,創造的快樂,道德向上的快樂,成功的快樂。因此,在實踐中我做了一定的初探和嘗試,試圖通過在課堂中優化情境教學法,尋找到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與學的方式。一是創設情境導入課文,拉近閱讀主體與文本的審美距離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首先要用生動優美的語言設計一個巧妙的導語引導學生進入課文所展示的境界,與作者的心靈相溝通,與文章的旨意相融合。因此,教師必須深入鑽研教材,創設恰當的情境,把美的種子播進學生的心田。二是進入情境激發情感,進入情感體驗的境界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量文質兼美的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主觀烙印,凝聚著作者鮮明的愛憎,這就為情境教學的進行提供了豐富的物質基礎。文章中包含的情境無一不在學生心中激起長久的情感的回盪,感人肺腑,催人淚下。我們可以利用教材中蘊含的異彩紛呈的情感來誘發學生心中之情。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引導學生走入作品的藝術境界,融入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思和遐想,熏陶其高尚的情操。三是憑借情境進行思考,進入理性分析階段創設情境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學生在活潑、輕松的氛圍中更好地接受新知識。當學生進入某一情境中去,達到情感體驗的境界,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在這一情境中進行理性思考,將感性的知識轉化為抽象的理性的知識,對作品有自己的理解與評價。教師還可以在情境中,鼓勵學生探究、合作、思考,發表自己個性化的見解。讓學生由情感的體驗而進入理性的思考,掌握知識與方法,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四是再創情境留問題,激發探究慾望一堂好的語文課,當下課鈴聲響起時,並不意味著內容也隨之結束,也許是已習得的知識的延續,也許是新的學習的開始。這就需要在課堂上再創情境,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繼續對作品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從而將語文延伸到生活中去,讓語文真正成為生活中的語文。

㈧ 小學一年級語文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老師你好!對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這里有些建議:

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孔子的這段話,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

習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啟發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因此,

老師們常常將情境教學頻頻用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成了當前語

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學習中發現,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創設是無效的。那麼,怎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

效性,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而

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但是,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過分地關注了情境

的創設,過度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熱鬧的氣氛,以至於分散了學

生的注意力,受到了太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信息的干擾,導致難以把握學

習的目標。有一節低年級的語文課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老師以動物王

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導入新課的學習,以這場動物比賽來串聯整堂課的

教學內容。可是老師在執教中卻只注重了這種形式,而將課文中的兒歌進

行了肢解,先引導學生了解是哪些動物參加比賽,然後出示課文中的六個

問句,了解比賽的具體項目,最後出示六個回答的句子,了解比賽的結果。

按照這沒空樣的思路學下來,兜了大半圈還未進入正題,學生的興趣早已被轉

移,而到讀書的時候是將課文生硬地分成問句和回答兩個獨立的內容讀,

缺乏整體感。從而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違背了情境創設的初衷。在課堂

上,將形式和內容分裂開來的教學情境,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反

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造成課堂教學的虛假和無效。因此,在確定教學
目標之後,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

務。這樣,才能讓「情境」煥發生命的活力。

二、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

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

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

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基於這一點,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

時,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讓學生人人參與。在引導

學生通讀全文了談純解故事情節後,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

練,選出各組的小導演,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創造性地自編動作,

自備道具,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

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又會發生什麼事呢?

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而這一次卻

完全是自己的創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

先是共同續編故事,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

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

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

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然

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讓含察咐學生續演故事,大大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拓展了學生的思維,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

使他們樂學愛學,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推著孩子不知不覺地、深入地進行到教學

的一個個進程中。因為情感的作用,語文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精神

世界。通過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圍,去打開孩子們的心扉,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但是,有些老

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卻忽視了一些小細節的處理,如:背景音樂的選

擇問題,一篇介紹歷史比較悠久的古典建築的文章,卻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鋼琴曲,課堂營造的情感氛圍顯得格格不入;針對故事情節設計的模擬主

人公對話,本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引領學生走進主人公的

內心世界,但是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語言缺乏感染力,使得學生

情感體驗不夠;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老師想通過自己配樂朗讀創設

情境的方式,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想像美妙的畫面,可是卻忽視了自己課

前的朗讀訓練,讀時語調生硬,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因此,情境的

創設要關注細節,從細致入微處著手,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最大限度地

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受到熏陶感染,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

四、根據知識板塊來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

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

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由此可見,課堂教學情

景的創設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革,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是一種全新

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真正體現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一語文學科理念。根據教學實踐,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創設情景的做

法,我談一點膚淺的認識。

在語文課程的建構體系中,每個學段都以「識字與寫字、閱讀、習作、

口語交際、綜合學習」這五的版塊來構建課程,這五大板塊中每一塊都需

要創設情景。為了論述方便,我就依照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論述。

(一)創設識字與寫字的教學情境
漢字的教學對於中國人來說是「母語」教學,具有其他外語教學不可

比擬的優越條件,孩子的生活環境就是一個大的識字情景,什麼電視啊、

廣告啊、商店啊就是現成的識字教學情景,教師在課堂上的任務就是整合

這些資源,創設識字寫字情境,使兒童逐步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適合

自己的方法識字,逐步培養獨立識字的能力。

(二)創設閱讀的教學情境

現代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的任務

就是通過參與對話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地閱讀。因此教師要

引導學生「披文入景」
通過創設閱讀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欣賞、

評價文本。使教師的教路、學生的學路、文章的文路融合在一起,讓學生

入情入境,去品味、去感受、去領悟、去欣賞。

(三)創設作文教學情境

當前的作文可以說是師生倍感頭疼的一個問題,教師難教、學生感到

無話可說,無情可抒。事實上,學生生活圈子窄、閱歷淺,平時積累得較

少。教師大可不必板著臉:今天我們上作文課,今天的作文是„„。這些

老生常談的教學方式只會觸動學生痛苦的神經,無法激發學生的作文「靈

感」

。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必按部就班,而要根據實際,善於抓住作

文機遇,創設作文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學生方感到有話可說。例如,

當學生正處在高壓復習時,老師給他們搞題海戰術,突然聽到廣播里通知

開會,會後教師返回教室,教室里肯定亂成一團,有經驗的老師此時不是

大發雷霆,責罵學生,而是抓住機遇引導學生,說說剛才親眼所見、所想、

所感,我相信,這樣的作文,一定是學生的真實感情,一定會寫得情真意

切,感人致深,而不是胡編亂造,無病呻吟之流了。

(四)創設口語交際的真實情境

口語交際是現代每個公民必備的能力。要上好口語交際課,情境的創

設更為重要,沒有情境,學生感到自己就是局外人,無法說,就算說了也

是詞不達意,想法、感受跟說法完全剝離。因此,教師要精心准備,創設

真實情境,宛如在談話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去交流。

(五)綜合性學習的情境創設

綜合性學習的提出已打破了語文的封閉歷史,使語文學習更加開放,

真正達到語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的狀態。教師更應利用這些特點,整合

學習資源,創設情境,讓學生成為開放學習的主人。

綜合學習不再是「純語文」的事而是跨學科跨領域的學習,它還體現

了語文聽、說、讀、寫綜合知識的整體發展。是書本知識與實踐活動的結

合。學生必須去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去發現、去探索,這是學語文的一

種境界、一種目的,成功的綜合學習全面地反應了學生學生綜合素養。教

師的設計就應該跳出語文,整合各學科、整合學生生活、社會各資源,成

為一個學習的海洋,讓學生去暢游。

總之,創設情境是語文學科的需要,是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現代教

育的需要,它有力地打破了傳統的教學關系,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從而輕松、愉悅地學習,變學習為一種快樂,一種享受,一個成功的語文

教師,必須花大力氣去做好這份工作
若能帶你帶來幫助請採納或點贊謝謝

㈨ 如何創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

如何創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境

情境教學理論與實踐[M].北京,概括出主要內容。
3。並能在朗讀結束後,提煉出文章中的「時間?」「老人的行為是什麼意思?」等問題、結果」這六要素,2012(05).
[4]李吉林,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海鷗們為什麼出現這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行為?」「哪些詞彙能讓人感受到老人的愛,公輸子之巧。在教學開始後又創設問題情境。根據現代教學理論和語文教學實踐總結指出,帶著目標進行情境創設,通過談話匯入課題,帶入《老人與海鷗》的世界之中,了解老人與海鷗的關系,只要通過這些途徑創設出的教育情境能使課堂教學內容接近現實生活,在課堂上有效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

造成課堂教學的虛假和無效。有一節低年級的語文課是這樣創設教學情境的,兜了大半圈還未進入正題,讓學生人人參與,怎樣才能讓語文教學情境的創設具有實 效性、深入地進行到教學 的一個個程序中?下面談幾點自己的看法;一段非常美的寫景的片段,有些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卻過分地關注了情境 的創設,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 一。根據教學實踐,先引導學生了解是哪些動物參加比賽。從而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然後出示課文中的六個 問句,不悱不發,然後就開始積極排練,最後出示六個回答的句子:背景音樂的選 擇問題,使學習成為兒童心靈的追求,促使他們有滋有味地親歷學習過程,本能夠有效拉近學生與主人公的距離;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在獲 得人的表情後幫助那位曾經冤枉過它的老婆婆、創設情境要能激發學生的情感 - - 3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才能讓「情境」煥發生命的活力。 三,卻忽視了一些小細節的處理,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缺乏整體感,最後各小組在全班匯報展示,那些震撼 人心的氛圍,但是由於教師自己情感不夠投入,是一種全新 教學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我就依照這五大板塊來進行論述,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為了論述方便,可是卻忽視了自己課 前的朗讀訓練,那些聲情並茂的場景,將形式和內容分裂開來的教學情境。在課堂 上, 自備道具,舉一隅不以三隅反,而 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並與紅狐當面對質將它送到了警察局,學生的興趣早已被轉 移,大大激發了學 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情境的創設成了當前語 文課堂教學常用的一種方法。可是老師在執教中卻只注重了這種形式,又會發生什麼事呢:老師以動物王 國要舉行比賽為題談話匯入新課的學習,然後分組自選角色記台詞, 先是共同續編故事,創造性地自編動作,這五大板塊中每一塊都需 要創設情景。學生的表演興致很高。各組設計的故事情節各有特點,反 而分散了他們的注意力,營造濃濃的情感氛圍。 在語文課程的建構體系中、創設情境要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呢,真正體現了「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這一語文學科理念,以至於分散了學 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閉上眼睛聽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創設有效教學情景 孔子說、目標, 使他們樂學愛學: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薰陶感染,受到了太多與教學目標無關的資訊的干擾, 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確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所以學生的興趣更濃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情境的 創設要關注細節,老師想通過自己配樂朗讀創設 情境的方式。因此。在這兩個情境的創設中。但從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學習中發現:「不憤不啟,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但是,語言缺乏感染力。 二, 教師設計了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的有趣角色,卻配上了一段抒情的 鋼琴曲。 」由此可見、習作,而這一次卻 完全是自己的創作。但是,課堂營造的情感氛圍顯得格格不入,則不復也,而到讀書的時候是將課文生硬地分成問句和回答兩個獨立的內容讀。」 孔子的這段話,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首先是進行課本劇表演,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導致難以把握學 習的目標,讓學生續演故事,在肯定啟發作用的情況下,情境的創設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違背了情境創設的初衷,對語文課堂教學中關於創設情景的做 法。接著在這次表演的基礎上對 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讀時語調生硬,使得學生 情感體驗不夠,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導演想怎麼導就可以怎麼導,每個學段都以「識字與寫字。這樣,為了演好 自己的角色,以這場動物比賽來串聯整堂課的 教學內容,尤其強調了啟發前學生進入學 習情境的重要性,在教學《小木偶的故事》 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那麼,注重培養 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一位老師創設了一個角色扮演的課堂情境、開發學生智力,了解比賽的具體專案,能推著孩子不知不覺地,不但不能引導學生披文入情。而良好的 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在引導 學生通讀全文了解故事情節後,一篇介紹歷史比較悠久的古典建築的文章,在很短的時間內便記住了台詞,小木偶在擁有了各種表情後,有些老 師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時、根據知識板塊來創設情境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啟發學生思維,想像美妙的畫面,過度追求花哨的教學形式和課堂上熱鬧的氣氛,就會覺得 學習不是一種負擔,但也不乏 有些情境的創設是無效的、創設情境要為教學目標而服務 情境創設是課堂教學的一種手段,是提高教學實效的重要途徑。 四。 因此,教學重難點。基於這一點,它要回了自己的 包、閱讀,如。因此,從細致入微處著手。因此,引領學生走進主人公的 內心世界,它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而創設。 按照這樣的思路學下來。通過情境中那些有血有肉的形象? 讓學生續演這個故事,我談一點膚淺的認識,去感染孩子們的心靈, 有的小組表演的是小木偶獲得人的表情後再次遇到紅狐。因為情感的作用,在確定教學 - - 2 目標之後,去開啟孩子們的心扉,然 後在課本劇表演的基礎上注入新鮮血液、 口語交際,而是一種樂趣。前一次的表演是課本中的原故事情節,選出各組的小導演,並為實現教學目標而服 務,課堂教學情 景的創設不是簡單的教學方式的變革,精 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 老師們常常將情境教學頻頻用於自己的課堂,了解比賽的結果,而是教學理念的更新,所以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 極性,語文教學可以極大地豐富兒童的精神 世界;針對故事情節設計的模擬主 人公對話、綜合學習」這五的版塊來構建課程,而將課文中的兒歌進 行了肢解,最大限度地 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將全班同學分成幾個小組進行課本劇的排 練,尊重學生 的個體差異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創設有效的情境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設情境」,但當前小學教學情境創設中存在一些問題,如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與生活實際脫離,或者設計的情境沒有內涵,只是課堂的裝飾或擺設。作為設計者,教師要提高素質,增強情境創設藝術,轉變教學理念,突破傳統的教學方式,設計多樣化的情境,改變單一的學習方式。
一、當前小學語文情境創設中存在的問題。在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中,華麗的包裝加上精彩的語言, 再藉助媒體的輔助,「情境」成了扮美課堂的亮點。情境創設未能突出或強化語文學習主題,常常在看似熱鬧的場面背後,淡化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創設的教學情境與教學目標相疏離創設的教學情境一旦與教學目標、教學過程疏離,情境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義,不僅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服務教學的作用,甚至會成為課堂教學的干擾因素。 有些教師試圖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聯絡起 來,期望為學習創設一個真實可感的情境。設計情境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在對情境的運作過程中,由於傳統教學思維和方法的束縛,教學仍在傳統的路徑上執行,抹殺了情境對教學的輔助和促進作用。這樣既浪費了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知識 的時間,也花費了教師過多的精力。情境與教學成了油與水的關系,而沒有達到水 *** 融的理想狀態。
二、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因此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應該以三維目標為導向,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傳統的教學活動遵從死記硬背,是教師喂養式的教學方式。但有效的語文學 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有效的教學情境應該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以灌輸為主的教育理念,由重教轉變為重學,注重有效性和實踐性, 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在新課程的大背景下,改變了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教學模式,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起著主導作用,引領學生把新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並能舉 一反三, 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因此,有效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發揮聰明才智, 各個學校可以針對本校實際情況,開展語文教研活動,探討各類課型的課堂教學情境設計,發揮集體優勢、智慧,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質量,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要全方面提升自 身素質,潛心研究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語文教學中總結經驗,使講解深入淺出,提問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並且要根據創設的情境發揮現場表現力,使情境富有感染力,讓每一個學生都真正融入到教學情境中。同時,教師還要提高隨機應變能力,發揮自身思維力和想像力。在一個寬松、自由的課堂情境中,學生 的思維是擴散的,教師除了具備廣博的知識外,還需要較好的應變調控能力,以駕馭課堂。此外,學校要有效地利用社會資源,加強與校際之間,與有關教育研究者、專家、校外教育之間的聯絡,建立廣泛的合作關系。其次,校本 研究本質上是人與人的交往,是對話。教師合作、對話交流、團隊融合可以發揮 集體智慧,應該成為教師專業建設的目標和方向。在這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環境下,教師們相互學習、相互啟迪、相互分享、相互促進,取長補短,進而造就優 秀的教師團隊,優化語文情境創設藝術,推進教育的變革。教學後集中進行反思,交流各自的見解,在思想的碰撞中激發新的思考,對情境創設形成新的認識,獲得教法和教學理念上的更新。創設調動積極性的游戲情境。玩是孩子的天性。創設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條非常適合中低年級孩子的形式。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畫面所反映的問題情境編成簡短的小故事,使學生 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創設開發創新能力的開放式情境 開放式情境是指突破教材、教案,充分考慮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多樣性和多 變性, 通過教學時空的拓展變換,教學評價方法的多元化, 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活力,不斷激起學生的探索、發現、想像和表現的願望,讓學生的思維、心態處於開放狀態的情境。
新課改下的有效情境創設應該根據語文知識間的內在聯絡,讓情境生成學習 材料、問題。語文教學中要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這些情境應該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學習材料,並且蘊涵語文知識。作為教師還應找准情境與知識的切入點,及時生成問題材料。還應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絡創設情境。學習不是簡單的資訊積累,更重要的是新舊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認知結構的重組,也就是一種基於舊知識,經驗的認知建構。建構主義強調知識建構的 「最近發展區」 ,認為新知的建構應基於這個區域,才能獲得促進學生智慧發展的最理想的效果。因此,立足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尋找知識與經驗的聯絡創設情境尤為重要。當前進行的新課程改革,是我們國家在新的國際競爭的形勢下對教育宗旨和 教學內容、方法、過程與空間的一次新的調整。新課程需要我們吸納教育教學實踐中一切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有利於學生創新精神發展的新方法、新成就。小學語文課堂利用有效情境創設進行的教育是吸引學生主動學習的教育,是學生能夠學會學習的教育,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教育。有效的語文情境教學,也為我們當前語文的教學改革注入新的活力,也有可能將使我們漸漸接近、甚至最終達到語文教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同時也將引導我們朝著遠離應試教育,而向著素質教育的方向邁出堅實的一步。

創設情境可謂時下課堂教學的一大熱點,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容易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有效的情景要能夠讓學生「觸景生思」,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引起他們更多的聯想.
1、扮演角色體會情境
作為教師可指導小朋友如同演戲那樣扮演課文中的角色,由於小朋友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這樣,有助於學生很快地理解文字.
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學習課文的最佳方法就是多讀多練、讀中感悟.所以在教學《小鳥和牽牛花》時,我並沒有做過多講解,而是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這樣學生就能在表演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錘煉語言,描繪情境.
2、積極營造游戲情境,熱情鼓勵與表揚,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如在教學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四》的時候,我創設了游戲的情境匯入:今天,老師要帶小朋友一起去語文園地玩幾個語文游戲大家喜歡嗎?那就讓我們坐上汽車出發吧.(播放課件:小朋友坐上汽車出發,汽車開到了寫有「語文園地」的公園大門口.)語文園地到了,我們一起快活地游戲吧.學生一聽說這節課要做游戲,興致就來了.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對呈現材料的興趣,選取他們身邊的活動、游戲、事例,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3、藉助圖畫再現情境
藉助圖畫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具體化、形象化.畫的顏色和內容易於被學生接受和理解.低年級的語文教材中,每篇課文都有插圖相隨.比如:《菜園里》是一篇生活識字課,配有一幅小學生在菜園里勞動的情景圖,不僅使學生對菜園有一個整體的感受,同時幫助學生認識一些蔬菜及其名稱,還可以讓學生形象地了解這些蔬菜的特點.所以在觀察圖畫,認識這些蔬菜的名字的時候,我就引導學生看課文情景圖,用手指一指,看一看有哪些蔬菜.用情境教學的方式和動態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4.利用多媒體課件再現情境
當學生對語文課堂感興趣時,他們在課堂上就會認真聽講了,也會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應用多媒體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可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我在教學《小小竹排畫中游》的時候,是這樣匯入課題的: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禮物,讓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吧.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欣賞樂曲,興致非常濃.此時教師讓學生談談感受,學生就能有感而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將學生帶入情境當中,增強了主題感受,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情境教學是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率的愉快教學.要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深入地專研教材,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角度,選擇適合他們年齡特點的、熟悉的、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的素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孩子對學習真正產生了興趣,就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從而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而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使學習熱情得到高漲。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目標,教學重難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精心選擇最有效的情境創設的方式。

請參考:
:wenku../link?url=-3oezn8c76SGPookWC-t_GseFwrB6h2zzm64cDH-Fsdzjyil5CMqG

怎樣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情境創設

小學語文有效情境設計策略。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轉變教學理念以新課程三維目標為導向,小學語文課程標准提出了課程總目標: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 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 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發展語言能 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 重情感體驗, 有較豐富的積累, 形成良好的語感。 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

㈩ 小學語文如何創設情境促進閱讀教學

河北省大名縣 張永利 【摘要】:為了能讓學生真切地感悟體驗文本,教師要結合文本和兒童的心理特徵,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聲色俱全的多媒體展示、直觀形象的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慾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 【關鍵詞】:閱讀教學 情境創設 語言 多媒體 表演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學生帶著熱情,憑自己的經驗能力與文本進行對話交流,是以自己的各種感官去觸摸品味,體驗文本的,這時他獨特的心理感受,情感意志,想像理解都將在文本上打下鮮明的個性的印痕。有些課堂,氣氛熱烈活躍,學生興致勃勃,有些課堂,學生沉默、無動於衷,兩兩比較,就會發現,原因在於在教學中,有沒有創設情境。缺乏情境,學生就完全成了旁觀者,成了老師引領下的分析者,學生沒能進入情境何來對話?學生還沒有被文本所感動,何來品味?學生與作者冷靜的對視怎能激動?為了能讓學生真切地感悟體驗文本,教師應該針對其心理特點,巧妙地創設各種情境,通過富有魅力的語言、多媒體展示、角色扮演等手段,構建一個引力強勁的閱讀磁場,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與探知慾望,在對文本的還原和體悟中感受閱讀的妙趣橫生。情境教學,是指從教學需要出發,教師依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情色彩的具體場景或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引起學生情感體驗,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近幾年來,在課程改革中,情境教學頻繁運用於我們的課堂。但是,從教學有效性維度來看,不難發現,在這其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那就是教師在有意創設情境時大量的非語文元素通過情境創設源源不斷地搬進課堂,而促進學生學習文本語言或發展學生語言的成分反而少了,這樣勢必導致「生動活潑」的語文課堂背後「語文味」的淡化和語文本色的缺失。因此,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非常有必要對當前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創設進行冷靜地再思考,並摸索出一條符合語文教學規律的情境創設之路。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新的教學方法。新課程理念要求,在教學中強調要進行情境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揮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於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而閱讀課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課文教學是每個語文教師教學的重點,如何讓學生進入好猜姿課文中的情境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如何把課堂教學情境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施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起來?所以,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創設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 對於語文教學而言,創設情境僅僅是學習文本的內容一種教學形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是最終目的。然而,一些教師卻本末倒置,撇開文本,為情境而情境。1、漠視學生差異,教學機智不靈活。 教師備課必須認真備學生,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特別是借班上課的教師,更應該作好充分的教學准備。否則,以教案為中心,一切按部就班地教學,勢必會導致教學的失敗。2、忽兆殲視文本,語言訓練不到位。教師應該有自己的教學思路和獨特個性,但個性的教學思路只能服務於學生怎樣更好的與文本對話,而不能脫離文本,隨意地創設閱讀情境。3、濫用表演,獨特體驗不深刻。有效表演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但是,如果表演得不恰當,或者是為了表演而進行表演,那效果會適得其反。 反思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如果因為情境創設的原因而導致學生語言感受能力與領悟能力的喪失,這可是違背了情境教學的初衷。作為新課程執行者的教師在情境「熱「的現象中,更需要對情境創設進行再思考。 二、語文閱讀教學中有效情境創設的回歸 那麼,我們又該怎樣對情境進行有效創設呢?怎樣友絕的情境創設才能促進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言,才能讓語文教學走在回歸的路上呢?對此,筆者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思考:1、有效情境,創設在詞語直觀理解中。漢語言的學習,往往是在一定的語境里,通過傾聽、模仿、實踐而逐漸學會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語言。藉助情境,老師利用語言渲染,讓學生直觀地理解「凍僵、溫暖」,並在語境中掌握語言規律,形成語文能力,這樣的情境創設是有效的,符合語文教育規律的。 2、有效情境,創設在情感體驗中。語文教學之所以具有激動人心的魅力,主要在於它自身融入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教師不能開啟學生情感之門,使之與教師、文本、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那麼,這教學活動就是干癟枯燥的。因此,創設有效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在充滿情感的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堂為中心,創設情境引發情,加強朗讀感受情,以情帶情,陶冶了學生的情操,感染了學生,感染了課堂。3、有效情境,創設在語言表達中。根據文本的內容,創設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吸納」和「情動」之後,必然有「辭發」的沖動,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一篇課文,這樣培養孩子的情感,這在整個內心世界中僅是一次積淀。如此反復,迭加,孩子高尚的審美情趣、道德情感便可以逐漸培養起來。在比較中欣賞,以想像為契機,從語言的神韻中加深體驗,學生的情感及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語文課堂中的情境創設要盡量減少非語文的環節,避免語文文字本體的失落或淡化。語文情境地創設必須扎扎實實地為學生理解語言、品位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服務,讓學生在有效情境中習得語感,積淀語感,形成語言,讓語文課堂教學真正走向一條語文之路。 三、結合語言環境進行朗讀訓練 「讀」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只有在語言環境中,才能把握住每個詞、每句話的感情色彩,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讀」的訓練時,一定要結合語言環境,進行一番體會與揣摩。如《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中的句子:「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這句話初讀很平談,可放在課文具體的語境下,就不一樣了,此句描寫路長人多,不正是為表現人們悲痛欲絕、望眼欲穿的感覺嗎?因此,把這句話放在文中體會,學生意識到前半句應用低沉的語調、緩慢的速度來讀,後讀「望」字時要延長聲音,加深感情。結合語言環境進行「讀」的訓練是閱讀最常用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對課文的把握能力一定會提高的。看到波瀾的大海,會心胸開闊;看到一望無際的綠色大草原,會心曠神怡。而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海的廣闊,草原的美麗呢?這就需要創設情境。創設情境,就是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媒體演示、實驗、欣賞自然、表演、游戲、音樂等各種手段,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學生活動富有情趣,學生如身臨其境,得其熏陶感染。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本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先讓學生一邊聽老師范讀課文,一邊想像小興安嶺的美麗,使小興安嶺在他們心目中有個朦朧的印象。再讓學生觀察畫面,體會小興安嶺的美。然後進一步引導學生看看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些景物的,抓住「抽」、「嫩綠」、「融化」、「匯成」、「淙淙」、「散步」、「俯下」等詞語,想像樹木的長勢、顏色以及小溪悅耳的聲響,小鹿頑皮的動作、神態等,理解作者用詞的精當,體會人們的喜悅之情。最後,讓學生有表情地朗讀,品味小興安嶺的美麗、迷人,學生讀得有聲有色,宛如步入小興安嶺美麗的畫卷之中。在閱讀教學中,把朗讀與理解截然割裂的現象並非罕見,分析前讀一遍,講解完後再朗讀一遍,甚至根本沒去理解課文,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來。一次,聽一位教師上《桂林山水》一課,僅僅理清了文章脈絡後,她就要求學生讀出感情,還說:「桂林的景色這么美,請大家美美地讀出來。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何為 「美美」?景色又美在何處?課後,我問學生:「景色美在哪兒,腦中有畫面嗎?」「哪些詞句寫出了景色美?」學生茫然不知。誠然,我們的祖先有「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古訓,但正如魯迅先生所說,在瞎弄里摸索,自悟自得的畢竟是少數。所以朗讀要以理解為基礎,通過朗讀又可促進對文章的感悟品味,它們是相輔相成的。一次我上《鳥的天堂》,其中有一句:「這是一棵大樹。」我請學生試讀,提醒他們:「怎樣才算正確地讀?」結果,有的把重音落在「這是」上,有的一見「大」字,就把重音落在「大」上,顯然,對上下文的理解還未到位。於是,我引導學生再讀上下文有關句子,弄清楚這句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經過比較,學生才恍然大悟,應重讀「一棵」,從而強調文中說的「許多棵」、「二棵」都是錯誤的。朗讀到位了,對榕樹的「大」體會也更深了。 四、藉助多媒體的圖畫再現情境。 藉助多媒體的圖畫可以再現課文情境,可以把課文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收到「一圖窮千言」的效果。在多媒體的圖畫面前,學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切,從畫的顏色、明暗中不僅能迅速立體地感知課文內容,易於接受和理解,涵養美感,同時也能體會到作者把多媒體的圖畫變成語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繪圖的創造性。在運用多媒體的圖畫再現情境時,教師再加以指點和啟發,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同時配上有感情的講述,便於學生充分感受形象,進入情境。 語文文本中有不少文章是蘊涵著深情厚意的。有的時候,僅僅靠對課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難以奏效的。要報一種大語文的觀念,跳出課堂,語文要與生活相聯系。從課內到課外,然後又從課外再回到課內,這個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已經上了一個台階。以課文《胡同文化》為媒介,大量查找其中與民居、建築方面有關的圖片影像資料,對民居文化及其意義內涵作了介紹,以期激起學生的興趣和研究的慾望,並讓學生根據自己生活的城市所擁有的悠久歷史文化,從了解本地文化的角度入手,安排了以「某某文化」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學生利用限有手段,實地調查搜集材料,從而展開研究。學生興致勃勃地選擇自己研究的問題,如有研究「桂林米粉文化」的,有研究「桂林民居文化」的,還有研究「桂林古鎮文化」的……從自己身邊真實可感的事件中去把握汪曾祺老先生所說的文化內涵,從而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和領會。從而激發了學生的情感,跳出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是在解決課文內容,為學生們創設了一種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教師生動的語言,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想像之境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里,作者把自己豐富的情感通過筆端傾瀉在字里行間:或謳歌贊頌,或貶抑鞭撻,或欣賞愛慕,或諷刺嘲笑。教學中,教師的語言情感便是聯系教材與學生之間的紐帶,教師充沛的情感,生動的語言,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於推進學生的智力活動,更重要的是把學生帶入豐富的想像之境,培養高尚的審美情感。因此,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去感受文中的情感,就必須以自己富有情感的教學語言去扣擊小學生的心弦,使之產生情感共鳴。《愛寫詩的小螃蟹》這篇課文里,小螃蟹哭了兩次,第一次哭,是因為風、海龜、海浪都不看它寫的詩,第二次哭是因為白頭翁每天讀它的詩,還把它的詩告訴別人。兩次哭,感情色彩完全不同,對於二年級小朋友來說,要讀好這塊內容,要讀出區別來,比較困難。於是創造出兩種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至關重要。我是這樣做的:師:小螃蟹是多麼愛寫詩啊,它辛辛苦苦寫了那麼多詩,而海龜它們非但沒有一句贊美,反而那樣對待它的詩。所以他——生:小螃蟹很傷心,他流下了傷心的淚。……師:哦!原來小螃蟹的詩並不是沒人欣賞,白頭翁每天讀它的詩,記它的詩,而且還把這些詩唱給了它的朋友聽。經歷了那麼多的挫折,小螃蟹終於遇到了一位懂得欣賞它的知心朋友!他是多麼高興,多麼激動啊!老師兩句簡單但富有感情的過渡語,不僅概括了課文的內容,而且把自己的感情渲染給學生,學生的注意力被緊緊吸引著,感情隨著老師語氣的起伏而起伏,自然而然的讀出了傷心或開心的語氣來。《歌聲》是二年級下冊中的課文,這是一篇深奧難懂的文章,由於缺乏這部分的生活經驗,學生們是很難理解歌聲救人的原因。於是,我多次用語言創設了情境,讓他們直接接觸閱讀教材,感受、體味,走進作品的生命。師:1920年的一個夜晚,海風嘯嘯,無邊無際的大海上行駛著一艘大輪船。船上燈火通明,馬金納和其他乘客一樣在船艙里興奮地唱啊,跳啊,快樂極了!忽然,他們感覺到船身猛烈地晃動了一下,接著就聽見有人大聲地喊叫:「不好了,輪船觸礁了,要沉船了,快跑啊!」「撲通,撲通……」人群一個一個地跳入了海里。不久,船沉了,落水的人拚命掙扎,可是救生船還是沒有來。同學們,你覺得他們會碰到什麼困難?師:是啊!海水冰冷刺骨,人們的力氣也已經耗盡,大家都認為自己已經毫無生還的希望,此時的人們可以說是絕望了。通過老師的敘述,師生的交流,引領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故事中的絕望,看似花費了一些時間,實質是很有必要的,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上的基礎。此時,學生的朗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這就是語言的情感效應!這種語言情感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心理上的振顫。用動情的語言創設具體形象的情境,傳達動情的故事,讓字字句句撞擊學生的心靈。六、聲色俱全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廣闊的探索空間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利用媒體創設情境是最直觀,最形象,最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利用媒體,可以再現語言文字描繪的場面,給學生以最直觀的感受,讓學生真正「身臨其境」,從而為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掃除時空的障礙,引起情感的共鳴,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春天在哪裡》是首優美的詩歌,描寫了春天迷人的景色。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風微微吹動,柳條,翩翩起舞,粉紅的桃花開了,太陽又暖又亮,麥子青了,菜花黃,蠶豆開花了。這些美麗的圖片把學生深深吸引住了,認識了春天最富代表性的東西,深刻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美麗。在教《歌聲》這篇文章時,我播放了小姑娘的歌聲,幫助學生來理解斷斷續續,隱隱約約。在教《迷人的蝴蝶谷》時,基於學生沒有切身的體驗,我便為學生播放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畫面展示山谷、花海、蝴蝶,再配以優美柔和的輕音樂,同時穿插鳥聲、風聲、歡笑聲。學生感到十分的新奇,完全被吸引住了。用心聽,仔細看,彷彿身臨其境。此時,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以「蝴蝶谷里的景象非常迷人」開頭,從看到、聽到、感受到的這三方面來說一說它的迷人景象。這樣有效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真正走進了蝴蝶谷。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閱讀、欣賞的過程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審美體驗。通過多媒體,把形象生動的畫面,逼真感人的影像,優美動聽的音樂,繪聲繪色的語言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耳聽目視、口誦心動,彷彿置身其間,如臨其境,進而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想像力。七、直觀形象的表演,把學生帶入能力的綜合舞台直接扮演文中角色,不失為全身心進入課文情境的好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強的篇目,不妨放手讓學生試著演一演。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培養並發展了想像能力和創新能力,打破教師與學生、學習與活動、課內與課外的界限,讓課堂變成一個舞台,師生在舞台上隨即表演,讓學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語言運用。實踐證明,對於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兒童來說,生動、直觀、形象的表演情境,最容易觸及他們的精神世界,並使其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發揮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利用沒有固定的方法,教師要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教學設施及教師本人素質,選擇適當的創設情景的途徑。 總之,利用情境教學,能寓理於情,寓教於樂。潤物無聲,不僅能使學生產生濃厚興趣,而且使學生獲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化難為易,在審美愉悅中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創設和運用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的情感活動與認知活動結合起來,使學生在生動和諧的氛圍中充分地和老師、文本展開對話。因此,在教學中,要結合文本和兒童的心理特徵,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各種情境,使教學變得更為有聲有色,讓學生真正快樂、輕松地學習語文,感受語言,培養語感,感悟生活。 參考資料:1、 《小學語文情境教學》 李吉林 江蘇教育出版社 2、 《上海中小學語文課程標准》 上海教育出版社3、 《研究性閱讀教學探究》 周一貫 上海教育出版社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如何使用情境教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44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8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7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2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5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7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1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5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2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9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