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國學校如何教語文和歷史
學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卻可以受用終生。
今天和大家聊聊我在美國的生活。
上周末去孩子的中學參加家長會。正巧聽了羅輯思維視頻《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羅老師在裡面談到了美國的中學教育,我想給大家補充一點信息。
我孩子所在的學校,一般每學年開始會有一次家長會,第一學期末和第二學期中再各開一次。學年初的家長會是由任課老師介紹自己和教學的內容,剩下來的兩次是家長和每一科的任課老師一對一地討論孩子的學業和其它情況。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家長會,和六七個老師分別交流一遍,整個半天時間就沒有了。
在很多國內家長眼裡,美國的父母不操心孩子,這其實不很准確。羅老師在那一期節目中介紹的那些環境不是很好的家庭,確實不操心孩子的事情,但是越有社會地位的家庭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越多。我孩子所在的學校,很多學生的家長是財富五百強公司的CEO和高管,或者是一些著名的投資人,他們盡管工作很忙,但是學生家長會總是參加的。
學年初的家長會從形式上來看,和中國學校的有一些相似之處。所不同的是,中國的中學生有固定的教室,開家長會時大家坐在學生的教室里,每一個任課老師來一一介紹。在美國的私立學校,從小學開始就是選課制,每個人學的課程不同,即便是同一門課,不同難度的也在不同教室上。
因此,一個班上的同學上課常常不在一起,上課時各自到各科教室去就好了,有點像中國的大學選修課,行政班雖然存在,卻沒有太大的意義了,當然,這樣也就沒有了固定的教室。在這種情況下,家長會是由家長們按照孩子某一天上課的次序,到每一科的教室去開。孩子如果上了六門課,家長就要跑六個教室,每次換教室,中間有5分鍾空隙。這樣,家長就能體會一下孩子們一天的生活。
在很多人看來,美國中學教育很差,中國中不溜的學生到美國學校輕易地就能考全A。不過,如果把美國最好的100所高中和中國前100名的拿出來對比,還真不好說哪邊的教學質量高。相比而言,中國在數、理、化上難題做得多,考這三門課的難題,美國孩子比不過中國的。但是單比數理化,如果看誰學的內容多,中國最好中學的學生就比不過美國同檔次的中學生了。
我的大女兒在高中不算是最好的學生,但是高中畢業時不僅學完了大學的微積分,而且連線性代數、復變函數和概率論都學了,在生物方面,她學完了大學的神經科學等課程。後來她在MIT少修了七門課,說明高中所學課程達到了MIT本科的要求。而在她的年級里,比她更好的也大有人在。不過,中美教育最大的差距在於語言、寫作和人文科學上,美國孩子閱讀、寫作和表達能力要比中國的好很多。
那麼美國中學是怎麼教孩子人文學科和基本的語言、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呢?我可以給大家轉述一下在歷史課堂和英語(語言和藝術)課堂上,孩子的老師介紹的教育方法和內容。
先說說歷史課。在我上中學讀歷史時,印象比較深的就是老師一個人照書本講,學生們死記硬背,記知識點,背結論,好的老師(比如四中的石國鵬)不過是講課風趣點而已。美國中學的歷史課卻不是這么教,學生也不是那麼學。孩子的歷史老師強調的是學生必須掌握四個技能,歷史問題研究、資料的理解和分析、論文寫作,以及最後在台上的表述。
在中國,每一道歷史題有標准答案。美國的歷史題常常沒有標准答案,只有好的和不好的,符合邏輯的和不符合邏輯的。所謂好的答案,就是從事實出發、符合邏輯的結論,這些結論未必和書上講的一致,也未必和主流歷史學家看法一致。所謂壞的答案就是直接抄來的,沒有證據支持的。
為了培養學生們給出「好答案」的能力,老師要讓學生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歷史課題做研究,教會孩子們查資料和使用資料的能力,孩子們要寫十幾頁紙的論文,然後要在班上講述一刻鍾時間自己(和小組)研究的結果。比如我女兒最近一個作業就是要分析古羅馬衰亡的原因,她看了很多資料,最後選擇了從稅收入手完成論文。從這個教學方法來看,你會發現它很像自然科學的教學。美國的好學生都非常能寫,非常能說,這不完全是英語教學,和各科都要求寫作有很大關系。
接下來和大家講講英語,當然寫作也是很重要的。不過更讓我感興趣的是他們作文的題目,這個題目實際上向孩子們傳遞了一種價值觀。我女兒最近一篇作文是關於一篇文章的讀後感,文章的內容是這樣的:
查爾斯是中學棒球隊明星,英俊高大,孔武有力,喜歡上年級里的一位女生莎拉。美國高中生談戀愛不被禁止,是很普遍的現象。而運動隊隊員常常是女生眼裡的紅人。不過莎拉卻喜歡上另外一位其貌不揚,甚至有些弱小的泰戈。
有一天查爾斯找到泰戈,要教訓他一下,讓他離莎拉遠一點。泰戈說,你要打就打吧,然後摘下眼鏡,先放在一邊,然後對查爾斯說,你來吧。查爾斯上去就是一通老拳,把對方打得滿臉掛彩。
泰戈也沒有還手(當然還手也沒用),等查爾斯打夠了,收手了,泰戈說,你要是沒事了我就走了。說完,泰戈從一旁拿回眼鏡,戴在臉上走了。查爾斯看到那副乾乾凈凈的眼鏡,戴在青一塊紫一塊、又臟又花的臉上,趴到地上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他覺得從來沒有輸得這么慘。
我的轉述遠沒有原文那麼精彩,但是文中想表達的意思你已經明白了,它所傳遞的價值觀也很清楚。講到這里,我想起前不久去世的外交家吳建民生前講的一番話,「軟硬都是手段,哪個難?軟難。硬,你打我一下我踢你一腳,這個三歲小孩子也會,沒有難度。講道理,談判,軟實力,這個很難。首先別人要喜歡你」,在現代文明社會,需要以道理服人,而這個本領,需要從小學起。
回到羅老師上次聊的話題,一種好的教育是能力和素質的教育,這裡面不是簡簡單單地開一些人文課程,搞一個課外活動那麼簡單的。而是通過每一天的課程(和課外活動),不知不覺地把好的、適合我們當下社會的價值傳遞給孩子。同時,讓孩子在學習每一門課程的時候,通過知識的學習掌握分析問題、獨立思考、表達自己觀點的能力,這樣今後才能成為社會的精英。
我的記憶力不算差,但是在大學所學的大部分內容,在高中學習的一小半內容早已忘卻。相信大部分朋友比我好不了多少。有些課程學完後,內容已經忘卻,但是我能感到解決問題的水平有了提升,而另外一些課程,除了當時了解了一些支離破碎的知識點外,沒有任何提高。
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MIT的學生有一個普遍觀點:學什麼不重要,關鍵是跟誰學,因為學的東西早晚會過時,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本領卻可以受用終生。
延伸閱讀:美國的中小學如何教歷史?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
文/程映虹(美國特拉華州立大學教授)
美國的中小學如何教歷史?盡管筆者是在美國教歷史的,但沒有經歷這個國家的本科教育和碩士教育,對美國初等和中等教育的歷史怎麼教更是一無所知。正因如此,當我後來逐步了解其中情況時,便不免生發出很多感想。
愛國主義宣傳不能歪曲歷史真相
第一次對美國小學生如何了解歷史有點感覺,是從我女兒那裡得來的。當時我們在波士頓,說起城市的歷史典故,尤其是發生於1770年3月英國軍隊開槍打死幾名抗議平民的「波士頓慘案」,保羅·李維爾據此畫的著名版畫,當時在上小學的女兒說:老師說那是誇張的,那幅畫是當年波士頓愛國者的宣傳。
女兒的話讓我很吃驚——美國歷史教師怎麼不站在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立場上引導學生,「激發」對民族仇敵的恨和對自己國家的愛,而是對這種「愛國主義」潑冷水?
後來了解了一下,真相還真是如此。當時一小隊英國士兵,在群情洶涌的波士頓居民逼迫和雪球攻擊下驚慌失措,一士兵於慌亂中開槍,打死五個平民。整個事件是雙方在局面失控下的沖突。事件發生後,英國軍隊把涉案士兵送上法庭。至於保羅·李維爾的那幅畫,一方面激起了波士頓人民的反英情緒,有利於獨立運動,另一方面把英國士兵描繪成行刑隊而波士頓居民是無辜的被害者,歪曲了歷史真相。
歷史教育在這里起到的作用,不是在既定的意識形態前提(愛國主義)下推波助瀾,不是為了證明自己一方的正確,而對歷史的某個方面故意誇大或忽視和掩蓋,更不是為了達到宣傳的效果而不擇手段,而是對真相的了解和對事件性質的多重分析。
歷史是不懈的追問
「波士頓慘案」這個案例,用一個細節回答了「什麼是歷史」這個大問題。「什麼是歷史」這個問題,是美國歷史教育從小學到大學一開始就要明確且不斷重復的。對這個問題千篇一律回到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定義,即「通過不懈的追問獲得的知識」。這樣一個追尋知識的過程本質上是開放而不是封閉的。在原則上它要求通過不斷的探尋、論辯和發掘達到對過去的了解,而不是為了達到某一個結論或證明某一個理論。
習慣了中國的歷史教育後看美國的歷史教育,從教到學會發現很多區別,但更重要的是對「歷史」本身理解的不同。中國的歷史教育強調的是歷史知識的客觀性和有用性,即相信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獲得有助於現實需要的那個過去。這種對歷史的定義重結論和實用性,鼓勵了歷史教育中的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傾向。所以,在學生的下意識中,課本上的知識都是正確的、重要的和有用的,實際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必然會發生的;而對老師來說,「教」就是怎樣通過灌輸這些知識把「學」引導到那個既定的結論上去。
這樣的歷史教育很難容納沒有統一結論的探討(盡管這種探討反映了歷史和社會的多重側面)和無實際效用的歷史知識(盡管這些知識可能增進對人性之復雜的認識),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認識強烈的自信和確定感。
而美國的歷史教育(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強調的是探索和了解歷史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達到的常常不是一個結論,而更多的是對歷史認識的一種態度。這種態度強調的是歷史過程的復雜性和多樣性,是對歷史認識和歷史闡釋中主觀性的承認,從而是對任何權威主義和實用主義的質疑和批判。
它並不以了解「真相」自誇,更不以達到對某個歷史事件的評判為終點,而是鼓勵學生不斷地探索對歷史事件的多重解釋,保持開放的視野,以加深對人性的理解。從根本上說,這樣的歷史教育拒絕「歷史必然性」這樣的觀念,受教育者常常表現出對歷史真相和歷史闡釋的困惑,正是這種困惑激發起他們對歷史更多的好奇和興趣,引導學生朝開放的、多樣性的方向,而不是朝著某個單一的和既定的結論進行思考。
美國歷史教育如何貫徹愛國主義
任何國家的歷史教育都要貫徹愛國主義的原則,主要是建立對國家的身份認同,培養民族自豪感。美國的歷史教育也強調「美國人」的概念,但重點不在於「做一個美國人」(或者說「做一個美國人」這樣的問題基本不會出現),而在於讓學生認識到今天的「美國人」這個概念是怎樣演變來的。
上面引述的《美國史——從前哥倫布時代到新千年》開篇就說:「這些有關美國歷史的故事會幫助你問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美國人?』而你的思考又將幫助回答這個問題。」這樣的說法並沒有先驗地設定一個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美國人」的身份認同,而是告訴學生:「美國人」這個概念始終是開放給每一代的美國人去思考的,而他們的理解和選擇也就幫助塑造了每一代的「美國人」。
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一樣,只要是愛國主義,就難以擺脫狹隘偏激和情緒化的影響。很多所謂愛國主義的表現其實是對外界的無知和排外情緒,甚至是種族主義,這一點在美國一些政治上比較保守的人群中(很多又集中在南部和中部一些相對閉塞的地方)表現得非常突出。
但在多元化的美國社會中,愛國主義教育一般處於自由派的影響之下,不但說教的色彩比較淡薄,沒有強加於人的姿態,而且教育者(包括教材)和學生之間可以感覺到一種平等和信任關系。這在上面「什麼是美國人」這個例子中可以感受得到。實際上,我在美國學歷史和教歷史最大的感受,就是平等和信任。
作為外國學生,在美國上歷史課可以毫無顧忌地對美國歷史和政治作出種種批評;作為外籍教師或教授,學校當局和同事從來不會考慮僱傭你教文科會不會有任何意識形態的「副作用」,你的講課是否符合美國愛國主義的「主旋律」。僱傭的唯一資格,就是學術背景和水準,包括多元化的族裔成分。學校不會冒著被起訴的風險說你意識形態有問題(當然,公開挑戰普世的道德原則為奴隸制和種族迫害辯護的除外)。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美國愛國主義教育最大的特色,就是尋找既符合各色人等的身份和需求,又符合這個國家歷史和制度的共同點,即對自由的追求和對權利的肯定。這就使得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實際上非常簡單易行。愛國不是抽象的,不是上對下的,也不是光講奉獻,而是落實到個人的自由和權利上。
㈡ 美國中學有類似語文的科目嗎
有,語言類學科,語文可以解釋為語言文學,在中國就是中文,各國家語言不同而已。學習並熱愛自己國家的語言是起碼的愛國表現
㈢ 美國人剛剛上學是怎麼樣學語文課的
我現在在美國,所以我跟你說一下好了
在美國,分學繁體字和簡體字,所以教法也有不同
發音的話,有學拼音的,也有直接用音標的,也有用台灣音標的
老師是用類似中國小學生用的課本教學生的
教的字都比較簡單
大學里的教的中文(外語學分)難度也不高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般是必學且是最長的文章
㈣ 美國人學中文有多難他們的語文試卷,到底長啥樣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原本相隔千萬里的國家和人民都被緊密聯系了起來,這時,如果能掌握好一門外語,大家就可以和大洋彼岸的朋友們無障礙地交流了。
以前,我國的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現在卻有著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主動學習中文。
②培養孩子的興趣
要想孩子學好外語,最重要的還是首先要讓孩子對外語感興趣。
父母可以從小就讓孩子接觸一些簡單的英文歌曲、英文童謠等等,將孩子對外語的興趣培養起來,有了興趣之後即使孩子偶爾遇到難題,也會更有信心去攻克難關,還能讓父母少操心。
③讓孩子系統性地學習
英語和其他外語都是有很多語法的,如果不經過系統性的學習,就只能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
條件允許的父母可以適當地給孩子報名一些培訓班或者興趣班,讓孩子能夠系統性地學習,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外語水平,對於孩子將來的升學也是有好處的。
㈤ 語文課在美國叫什麼
語文課在美國叫讀書會。
美國的語文課更像閱讀分享課。至於讀什麼書,國家也沒有統一的要求,更沒有統一的教材,都是由任課老師來決定。盡管中學語文課深淺程度是可選的,但無論哪種課程,大量的閱讀都逃不掉。剛上初中的孩子,每學期大概要讀六七種英文風格的英文作品。
小說傳記類閱讀材料在美國的中學語文課上所佔比例最大。包括古希臘的故事,莎士比亞的作品《哈姆雷特》以及《安妮日記》《罪與罰》等等,都是學生經常被閱讀的著作。與中國語文課本主要選錄片段不同,美國學校要求學生必須完整地讀完整本著作,並且按照進度在課堂上進行討論。
美國教育的特點:
1、美國教育告訴學生學習是自己的事,讓學生自己去想,想學什麼東西,因而學生一般學得主動、靈活、高興。
2、美國不太重視 「基礎知識」的學習,極其看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
3、中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總結,把學生教到無問題就好 ; 美國的教育善於給孩子一個啟發,把學生教到能不斷提出新問題。
4、在中國,老師總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國教授也沒有什麼權威可談的,美國老師很喜歡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關系。
5、美國的考試經常是開卷,孩子們一周內交卷即可,美國的考試目的在於尋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補缺,以利於今後的發展。
㈥ 美國 小學 中學 語文用什麼教科書
在美國,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固定的教科書。而是根據學生的需要有學生自己購買。這跟當今的中國很不一樣,咱們的教材都是由教育部門統一發放。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㈦ 美國初中語文教材跟中國一樣嗎
這怎麼可能一樣呢?語文這個東西都是重視國家歷史國家的文化傳承的。
㈧ 美國中學生要學什麼科目啊~最好中英對照
每個州是不一樣的。紐約州我記得的有,新移民ESL學生要讀ESL(英文為第二語言課)直到pass.
Algebraic(代數),US History(美國歷史),地球科學(earth science),Art(藝術),Music(音樂)
Physical Ecation(體育),English(英語)大概是這些,因為我的初中是藝術初中,所以有要求藝術和音樂,再者
其實中學的課很general,每個科目都略包含一些,像數學並不是只有代數,科學也除了地球科學也有別的,並不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