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老師如何抓好學生的作文

語文老師如何抓好學生的作文

發布時間:2022-10-07 06:02:27

㈠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志,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但作文難寫,作文難教,學生「怕」作文,教師「憂」作文,依然是小學作文教學普遍存在的現象。那麼如何才能進行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呢?基於對小學作文教學的觀察和思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做好作文早期練習
1.加強朗讀練習。讀是寫的基礎,只有多讀才能為寫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了激起學生朗讀課文的愛好,可以採用個人讀、小組讀對比讀、分角色讀、輪讀、齊讀等形式朗讀,讓學生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和篇章。
2.摘錄、抄寫書中優雅的語句。適當要求學生背誦一些優雅的句子,用本子抄寫詞語,為以後作文時積累詞語。平時還強調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留意摘錄裡面的優雅句子。
3.說話、寫話的練習。說是寫的前提。在課堂內應多鼓勵學生大膽回答問題,注重過程,淡化評價,努力激發學生說的積極性。
4.與閱讀結合起來練習,也就是在學習課文時有意識地練習。當學完一篇課文,讓學生想像文章結尾以後發生的故事,完成續寫。如學完《坐井觀天》後,讓學生想像青蛙跳出井口,他會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寫出聯想。就文中某一個沒有細說的情節,讓學生根據細節進行補寫。
5.進行日記、周記的練習。指導學生要把握寫日記、周記的格式,然後讓學生寫。開始在檢查時,我降低要求,只要動筆了就行,哪怕是只寫了一兩句話,時間久了,學生就會養成愛動筆的習慣。有了動筆的習慣,學生就會用眼去觀察四周事物,專心去思考自己的見聞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豐富寫作的素材。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都是從想像開始的,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學生的想像要從內容入手,引導學生接觸社會,接觸自然,感悟生活,指導學生觀察周圍的事物,指導學生不僅學好課文,而且廣泛地閱讀課外書籍,充分地獲取作文素材,是學生想像力的主要來源。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促進作文的寫作。

㈡ 小學語文教師怎樣指導學生作文

三年級:教會孩子圍繞一個主題寫一篇200字左右字的小作文,可以從段落連起,做到語句通順;
四年級:要做到中心明確,語句通順,有豐富優美的詞句,字數擴展到300;
五年級:規定題目,學習如何安排作文結構,列好提綱,學習運用修辭手法增加語言的生動性,字數擴展到350--400;
六年級:讓學生注意立意要積極向上,語句通順且豐富,會引用名人名言和詩句。能把事例寫的生動具體,學會運用各種描寫手法。字數400以上。

㈢ 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激發學生的作文欲,與語文教師的引導有直接關系。題目一出,不導則寫,對多數學生來說,則是苦差事。因此,導是作文教學的重要一環,不可等閑視之。教學中要想真正落實作文要求, 應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習作水平的高低就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體現。可談文色變的學生大有人在,老師往往也會感到無從下手,問題出在哪?我認為主要是學生的生活范圍有限,缺乏觀察力,感受生活能力沒有養成,習作素材有限,心裡有話倒不出。對此,我就對於如何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談談自己的點滴體會。
一、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葉老的話精闢地道出了習作與生活的密不可分的關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只有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人間真情,豐富個人情感,積累習作素材,習作時才有事可敘,有景可描,有情可抒,有感可發,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聲有色,亦情亦景。才會使讀者讀起來有滋有味,妙趣橫生。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養成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動手寫寫的好習慣。正所謂肚中有墨,何愁倒不出。與此同時,教師必須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孩子就其天性來說都是詩人,但是要讓他心裡的詩的琴弦響起來,要打開他的創作的泉源,就必須教給他觀察和發覺各種事物之間的眾多的關系。教師應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去體驗;鼓勵學生走進大自然,置身於大自然中去玩賞,在玩賞中觀察,玩中感悟,賞中習作。要讓學生真正做到四帶:帶好自己的眼仔細看;帶好自己的耳認真聽;帶好自己的腦邊想邊體驗;帶好自己的筆做必要的記錄。我在教學中堅持讓學生寫日記,要學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發現生活中的精彩鏡頭,用自己的聰明智慧感悟深刻的一剎那,盡量拓寬學生的活動場所。我往往利用課前五分鍾及課外活動課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的日記,師生共同評比,評出具有獨特發現、獨特體驗的好日記。這樣學生寫日記的積極性大大提高了,寫日記不再流於形式,日記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了。學生也日漸養成了細心觀察的好習慣,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有心人,為習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二、創設情境,感受真實生活
親身經歷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可貴的寫作,有了切身體驗才能動於中,發於言。倘若教師命題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沒有真實的生活體驗,又怎能激起學生表達的慾望呢?學生只能在萬般無奈下去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只能是語無倫次,前後矛盾,缺乏真情實感。因此教師應適當地創設情境,給予學生真實的感受,引導學生用眼、鼻、舌、手去攝取生活素材,讓學生眼中有物,方能筆下有文。特別是聽了齊白堅教授快樂大作文的觀摩課,更是使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齊白堅教授善於創設原始的情景,讓學生運用眼、耳、手、鼻、舌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和學生獨特的體驗,適當指導學生寫作的基本要點,放手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高漲情緒中學會作文。回到學校,我馬上利用兩節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吹氣球》比賽,布置了比賽的規則,在三分鍾內誰吹得最大,誰就取勝,當然氣球吹破的被淘汰。在比賽過程中我適當地引導學生做到眼、耳、腦、筆並用,比賽結束後,我便讓學生動手寫作,一節課時間學生就把自己的作文寫好了,個個同學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往日寫作時的愁眉苦臉已盪然無存。
當然,每一次習作都不可能先表演後再習作,這就需要老師放慢記憶鏡頭。盡管學生在平時生活中已積累了豐富的習作素材,但由於心理上的抵觸,無法進入再現情景或再現時印象、感悟不夠深刻。此時,教師必須善於用豐富的語言組織、啟發或用生動的圖片、美妙的音樂讓學生放鬆心情,喚起對當時的人、景、情感的回憶。在教師隨風潛入夜的引導中,往事就猶如電影回放一樣清晰地浮現於學生的腦海中,此時提起筆寫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好詞佳句
人是樁樁全靠衣妝,其實文章也一樣,准確華美的詞句更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葉聖陶先生也說過寫東西靠平時的積累,不但著作家、文學家是這樣,練習作文的小學生也是這樣,小學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實就是綜合地表現他今天以前的知識、語言、思想等方面的積累。足見積累對寫作的重要性。積累豐富的詞彙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導學生大量閱讀。大量閱讀既可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感,又可為學生積累寫作的素材,豐富學生的詞彙。反之學生閱讀量太少,積累的詞彙有限,學生的作文也只能是茶壺裡面煮餃子有貨倒不出,內心不能盡情表達,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吸眾家之所長,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多記、多用,豐富大腦,寫作時這些好詞佳句就能准確地為自己的文章增添光彩。當然積累好詞佳句不能靠一朝一夕,要持之以恆,積少成多。同時還要注意積累的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閱讀習作中,要求學生在閱讀時勾、背、寫好詞佳句,積累的內容可以是名人名言、詩句或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的優美句子,也可以是人物外貌,或細節描寫的句子,也可以是好的開頭和結尾或新穎的題目。平時有空時拿出來讀讀背背並默寫下來。我總是利用課外活動課開放學校圖書館,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每個星期五下午的活動課讓學生展示該星期積累的好詞佳句,表揚課外閱讀量多並做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積累好詞佳句的興趣。
四、指導學生審題,明確寫作要點
學生作文中離題、偏題,詳略不當的現象時有發生。可見,學生習作審題是關鍵。每一次作文均有一定的具體要求,習作的重點,教師平時要注意引導學生認真審題,否則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離題萬里,寫出的文章也就牛頭不對馬嘴了,即使是所寫的文章妙語連珠也是白費功夫了。我在習作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反復讀習作要求,讓學生說說寫作的范圍及要求,弄清是關於寫人、寫事、寫狀物的還是寫景的作文,明確寫作的要點,確立寫作的側重點,並要弄清作文還有哪些限制。其次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寫作的類型,到底是命題作文,半命題作文,還是屬於自己命題作文;是屬於想像、自由作文還是看圖作文。教會學生審題之後,教師還要適當指導學生掌握各類習作的要點。小學生作文主要有寫人、記事、狀物、寫景四大類。寫人的文章要善於運用細節表現人物的個性,記敘人物的一、二事,注意外貌、神態、語言、動作等方面的描寫,從而勾勒出人物的形象特點,做到言如其人,行似其態,必須強調所描寫的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必須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齡與地位。如果是敘事的文章,可以採用總分總的結構來寫,也可以運用首尾照應的寫法,還可以在文章的開頭開門見山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或事情的起因。事情發生的過程是習作的重點,要把其來龍去脈具體生動地敘述出來。關於寫狀物的文章應具體描述物品的顏色、形狀,寫出物品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像,多用一些比喻、擬人等方面的修辭手法,賦予它情感,使所寫的物品躍然紙上,最好能夠做到動靜結合,這樣就會給文章增添一些情趣,有些物品我們可以寫它的獨特用途,從而突出了物品的特點,在字里行間還要滲透作者的情感。如果是寫景的文章,一定要精心設計好寫景的順序,可以按方位順序來進行描寫,也可以按游覽參觀的順序來記敘,還可以按時間的先後順序來記敘。同時還要注意寄情與景物的描寫中,做到互相交融,將讀者引進身臨其境的境界。在進行景物描寫時,要做到詳略得當,切記面面俱到或泛泛而談,應抓住一兩處自己喜愛的,覺得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景物進行具體描寫,其他景物可一筆帶過。總之,只要學生明確了各類習作的要點,就猶如心中有了一盞明燈,照亮了前進的道路。
習作教學之路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就而蹴的,它需要持久的動力,不懈的努力。廣大教師要勇於探索,精於思考,長期指導,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加強習作技巧的指導,相信作文教學一定會跨上一個新的台階。

㈣ 年級的語文老師該怎樣為三年級學生作文打好基礎

我今年教的是三年級的語文,這屆的學生是我從一年級跟班上來的。說實話,語文教師不好當,語文教師很辛苦,語文課難教,作文本難改呀。我教過許多個三年級,曾為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而頭痛,而煩惱:錯字連篇,語句不通,標點亂打;沒有中心,前言不搭後語,腳踩西瓜皮,想到哪寫到哪;千篇一律,內容空洞,詞彙貧乏;畏懼作文;感覺沒內容可寫,記流水賬……真是問題多多,不一而足。這是什麼原因呢?仔細分析,學生的作文寫不好,關鍵在於老師。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目標部分對中年級的習作明確提出了以下階段性目標: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這些目標對於作文教學來說,那就是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和寫作願望,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寫作文。明確了這些,於是我開始努力摸索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方法。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樹立寫作文的信心。在實際教學中,我從以下幾方面、的教學工作入手。一、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每次習作之前,我精心製作與習作有關的課件。那麼,上課就通過課件的演示,講一個小故事給他們聽,再讓他們把這個小故事的主要內容寫下來……這樣,他們才會感到作文課很有趣,才能盡早地看到自己的成功,才會不害怕作文,最終在寫作中體會到寫作的快樂.比如講一講《獅子和老鼠》的小故事,看一看有趣的童話,再寫下來. 這樣做,在於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樹立起足夠的自信心.
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當然,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對學生寫好作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教師,要有勇氣打破傳統的課堂作文教學的模式。於是我會帶學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生活;積極引導學生去認識、探索、思考與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去描繪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事物,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我教給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引導學生注意不同的觀察點,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天氣。同樣的事物,由於觀察點和時間、天氣的不同,觀察者的心情不同,觀察的結果也不一樣。好像觀察我們學校校園內的花園,在晨霧里,朝陽下,烈日中,風雨中,夕陽下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景象。如果觀察點站在校門口看,我們描繪的景象不同,站在左右邊看上去又不同。因此在觀察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取長補短,提高觀察質量。 其次,我還要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那就是多讀書
,多積累。語言積累僅僅靠課內是不夠的,課堂之外有萬水千山,課本之外有萬紫千紅。葉聖陶先生說過「但憑一部國文教材,是夠不上反復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由積累到表達,是輸入和輸出的關系,厚積才能薄發。古人有雲:「勞於讀書,逸於作文。」「破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同時,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做好讀書筆記,及時把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好詞佳句摘抄到採集本上,為順利寫作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有了語言的積累,作文教學也就有了源頭活水。一個學期下來,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多數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大大增強.,學生對寫作文的恐懼也解除了,孩子的寫作能力漸漸得到提高。從他們的反應、他們的表現讓我獲得幸福感。教育是漫長而美麗的事情,我們一起耕耘,一起收獲,一起擔當辛勞,一起享受快樂。付出有多少,幸福就有多豐厚。願我們共同努力,一同開創作文教學的春天。

㈤ 如何指導學生寫出真作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如何指導學生寫出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真情實感是作文制勝的法寶,真實寫作是作文教學改革的根本出路,真實作文的內涵就是素材真實、情感真實、藝術真實、過程真實。作為新時代的語文教師要行使神聖的使命,指導學生寫出真實的作文,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擴展生活空間,豐富習作內容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沒有生活之水,就沒有習作的內容。教師要按課標要求,指導學生從以下方面體現真實生活是真實作文的源泉。

1、鼓勵學生走進生活,發現生活

葉聖陶先生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作出什麼樣的文字,否則就會陷入不切實際的唯技巧論。」這就告訴我們想寫好作文就從生活入手,走進生活。可在充分接觸各種人和事之中進行有感而發的寫作,還可以到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或對寫作對象進行調查訪問。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開動腦筋,深入挖掘人物的品質,選擇有深度的典型事例,人物才能寫深。

2、引導學生學會交流

只有鼓勵學生勇於說真話與外界交流,才能互相取長補短,寫出好作文。無論學生的想法多麼可笑,行為多麼幼稚,只要他們願意把真實的心裡話說出來與人交流,教師都應加以肯定和鼓勵。因為這些出自真實的生活、發自內心的感受都是寫作的最佳材料。指導課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發揮最大膽的想像,把內心所想的都大膽說出來與人交流。

3、讓學生顯露個性自我表現

作文指導中,要告訴學生寫作時要珍視自己的獨特感受,滲透自己的個性思想;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想人所未想,言人所未言,寫人所未寫;充分將自己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通過語言文字,通過個性化的方式展現出來。在平時「鼓勵學生講個性化的生活歷程,暢談個性化的生活感悟,抒發個性化的思想感情,使用個性化的表達手法等,從而展現個性化的內心世界。」

二、提倡多讀多寫,增加訓練量次

真實閱讀是真實作文的基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單靠作文教學。作文水平提高的基礎在於閱讀,要努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對所讀的文章思想內容達到真正的理解,並在真正理解的同時,學到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的方法。呂叔湘指出:「課外閱讀抓得好,對學生幫助很大。教師要加強作文與閱讀的聯系,重視課外閱讀的組織和指導,引導學生「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養成「勤讀書,關時事」的習慣,力爭從讀中悟寫,從讀中學寫,不斷地從優秀的中外作品中汲取豐富的寫作素材,真正使生活成為寫作的內容,使寫作成為生活的工具,並真實起來。寫作作為一門技能,必須通過大量的、持續的真實寫作實踐才能形成和提高,而不是單靠講幾篇文章作法之類的東西所能湊效的。比如:老師訓練學生寫每篇課文的讀後感,鼓勵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老師要有目的指導學生如何把事件寫具體,詳略得當,訓練的目的在於整體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鼓勵學生多動筆,增加訓練的量次。

三、提升教師素養,精心指導習作

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一要多讀書,古今中外名著不可不讀,學生關注的書籍也要瀏覽。二把作文比作游泳,提倡教師「下水」,教師若能經常動手寫作,就能在指導作文時,給學生有益的啟發,從遣詞造句、布局謀篇等方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三要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走進生活,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去閱讀積累更多的課外知識。語文教師提升自身素養的途徑還有很多,如可以閱讀一些語文教學專家有關作文教學的著作,可以與周圍同事合作進行作文教學教研,如今還可以通過網路交流討論或在網上發表作文教改論文,觀看專家作文教學專題講座等。

作為新時代的引導者,有責任去探索一條真實的道路,讓學生在真實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同時教師也要以身作則,樹立真實的榜樣,在寫作教學中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全新的、真實的道路,這樣才能更好的、正確的指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習作,真正體現作文的真實性。

㈥ 語文老師怎麼講作文課

語文老師在教低年級段的作文課時,比較重視讓學生把字寫好和擴展思維,但往往會忽視一個問題就是,講。很多小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常會有這樣的學習問題:作文不會寫,肚子里有話卻寫不出來。家長一著急,就讓孩子抄範文,以為這樣既能鍛煉書寫,也能學習優秀作文的優點,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但是低年級段的小學生,有一個學習特點,就是基本是不理解寫作技巧的。語文老師不能講技巧,而是應該幫助學生去理解什麼是寫作文,把心裡的話,想表達的意思寫出來。

所以一二年級的寫作練習都是看圖說話這一類型的練習,大家可以畫重點,看圖說話,是說,也有看圖寫話,是寫。通過圖片的展示,給小學生以提示,在每一次看圖說話課上,我都是先讓學生們來說。因為我覺得,低年級的作文課,讓學生學會講、說比學會寫更重要。只有會表達,知道自己說了什麼,老師才能幫助你梳理邏輯,讓同學們的寫作信息大增,而不是直接去寫,字不會寫、不知道寫什麼,讓學生的學習自信大打折扣。那麼老師和家長在輔導低年級段的小學生,寫看圖說話類的習作練習時,該怎麼讓孩子張嘴去講呢?

1、 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作為講的預熱

作為看圖說話寫作課的標配,那一定是按照教學目標的要素來對學生進行訓練。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作為講的預熱,雖然是有圖、有老師的設定、還有其他同學的回答範本,但仍有不少小學生很難流暢地按照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回答模板進行講述。通常這樣的學生,確實在日常表達能力上稍有欠缺。所以老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先講出來,不管講得好不好,先讓學生張口,這點是非常重要的,敢說,就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

只要學生願意說,我們老師就應該展開第二個教學目標,分享和討論,學生說一說,老師也來說一說自己看到圖片的想法,師生之間的交流就是一個互動。當然老師要把握好自己講述的一個度,因為很容易就給學生一個誤導,會按照老師的想法去發散思維。那我們還可以和同學們一起討論,但是討論還是要以自由講述為前提,老師不做正確和錯誤的評判。講述,是需要學生去習慣的一個表達方式和學習方式,我們老師不能打擊學生的表達積極性。

2、 多聽講故事,讓孩子們主動分享

有寫看圖寫話課上,我會針對講課的圖片,找一些音頻資料。讓學生們先聽聽音頻,體會一下用聲音講故事。多聽,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就是培養語感。聽過了,我們就對語言有一個模塊印象了,接著我再讓學生們分享,分享聽過故事的感受。這就是讓學生們張口的第二步,主動去表達。敢於表達沒有別的方法,就是通過一次一次講的積累,去體會分享所帶來的學習快樂。有分享就有認同和反對,老師應該幫助學生去梳理和歸納分享的內容。

多聽講故事,一起分享,是看圖說話課上的一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談自己的看法,就是在幫助學生理清寫作的思路,給學生溝通的一個渠道,把心裡的想法釋放出來。而不是直接釋放在作業本上,有了分享的思想碰撞,能夠啟發和激勵學生們去想像,也能吸取其他同學的優秀想法再去主動思考。這就幫助學生們去整理自己的想法,順利的把想法轉化成文字,寫出來。

3、 老師對學生應該鼓勵,講沒有標准答案

老師對於學生的講述和表達,應該鼓勵,有表達困難的學生,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和改變,邁出敢於表達的第一步,可能很難,但是只有多講、多聽的積累,才能幫助小學生最終會寫。面對同學們的表達,可能有些不是那麼准確,老師不應該馬上批評,而是給予鼓勵和引導,激勵他們多說。家長也需要配合老師,多給孩子一些表達的機會。

因為講是沒有標准答案的,看圖說話也沒有唯一正確的答案,我們的練習結果,就是讓小學生把表達能力提高起來,這樣作文才會寫得生動。語文老師們應該有這樣的教育反思,低年級的作文教學不是一定要讓學生寫出多少字、多流利順暢的文字,而是清晰的表達才最重要

㈦ 老師如何指導學生寫好作文

1、多讀--給孩子提供閱讀對象,讓孩子積累寫作材料。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孩子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孩子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情操,豐富了孩子們的語言,這些都是作文中必不可少的准備。指導孩子從閱讀中積累材料,首先要讓孩子讀懂課文,每讀一篇都要有收獲,而且盡可能做到熟讀成誦,要求背誦的課文一定要背誦,讓課文中的語言文字盡可能多地印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使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段落,成為孩子們語言倉庫中的積累。 孩子們如果能把書上的語言,書中的好詞好句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變成自己的語言,使文章語句生動形象,這就是活學活用,是提高孩子作文能力的一種好方法。有一句古語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2、勤說--讓孩子敢說,達到知識的遷移 寫作其實很簡單,你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說就怎麼寫,說是寫的基礎。在說的同時培養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思維的流暢性,也培養了孩子善於觀察事物的能力。因此,家長要多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比如:吃完飯,一家人坐在一起閑談,讓孩子說說今天掌握了哪些新知識,說說自己的所見所聞,說自己的喜怒哀樂。開始只要說簡單的幾句話,慢慢的發展說一段話、幾段話。開始要求不要太高,只要把事情表達清楚即可,慢慢的讓孩子注意用上學過的好詞佳句,使說話的內容豐富些、具體些、生動些。如果孩子達到了知識的遷移,能夠把自己想說的話具體完整的表達出來,那麼孩子寫作文也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而且孩子們在無拘無束的說的過程中,沒有心理壓力,能夠自由發揮,這樣還能多方面培養孩子的能力。 3、勤寫--養成孩子多看、勤寫日記的習慣。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孩子寫作的問題是他們無話可寫,無材可選。每每要他們寫作時,往往不是內容空洞,就是流水賬式的記錄。這固然和孩子的生活閱歷不夠豐富有關,更主要的是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也不動腦去想去思考,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從眼皮底下滑了過去。要使孩子有內容可寫,家長要注意豐富孩子的生活,引導孩子養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比如: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讓孩子觀察路上的行人、車子,街道兩旁的商店,觀察在季節轉換時大自然的變化;經常帶孩子去公園、廣場、超市等公共場所逛逛,增加孩子的感性認識,讓孩子擁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發現有趣的、開心的、失望的、沮喪的事,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家鄉翻天覆地的變化,督促孩子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用日記的形式寫下來,這就是取之不盡的作文材料。 並且要學會把事情寫具體,不僅僅是好詞的羅列。就以寫人物為例:需要用具體的事件突出人物性格,要加上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表情、心理活動等等各個方面。還可以用上比喻、排比,甚至誇張等修辭方法,讓你寫得人物活靈活現,讓讀的人彷彿眼前就站著這樣一個人似的。建議可以從寫一段話練起,從小練筆入手,堅持、認真對待,將會在作文方面不斷進步。 4、勤鼓勵--多給孩子掌聲。 很多家長在讀孩子的作文時都抱著成人的眼光,結果我們孩子的作文可謂是一無是處。我們不能一味地批評和指責,要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習作,都會有它耀眼的亮點。哪怕是一個優美的句子或一個生動的詞語;再不然就是一個用對的標點符號,一個寫得比以前更好的字。三年級的孩子詞彙量有限,習作的過程中出現了詞不達意、錯別字多等問題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孩子能努力地把作文寫出來,而且非常樂意去寫,就應該給予肯定。 當然,俗話說得好:台上三分鍾,台下十年功。要想提高孩子的寫作能力,並非一天兩天的事,也沒有什麼立竿見影的絕招和秘訣,需要孩子點點滴滴的積累,還要有持之以恆的精神和毅力,所以說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急抓不起來的。 另外,課外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孩子們感興趣的童話故事,小學生寫的優秀作文等書刊雜志,盡量讓孩子們多讀書,讀好書,從書中積聚寫作材料。們每天都要有閱讀時間,可以是睡前,半個小時就足夠了。要求孩子每天都保持讀書,這個讀一定要讀出聲音來,讀一遍跟讀三遍的感覺肯定是不一樣的,至少讀了一篇文章應該知道一個詞語,這是很重要的。我發現,班上有些其實孩子很喜歡讀書,但也有孩子卻缺少這方面的興趣。那麼怎樣更好地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假如你有時間,假如你也喜歡讀書,我建議你與孩子一起讀,然後進行分享,這也是提高孩子閱讀興趣的一種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實在不喜歡讀書,那麼就從《淘氣包馬小跳》讀起吧,這套書一共十幾本,記錄的都是和孩子貼近的學校、家庭生活,是一本十分有趣的故事書,裡面的主人公出口成章的成語也會給孩子深刻的印象,相信這本是將是引導孩子喜歡讀書的源泉。 無限相信孩子的潛力;永遠不要對孩子失望;決不吝嗇父母的表揚和鼓勵;教給孩子一生有用的東西。

㈧ 如何教好學生寫作文

讓孩子寫好作文,這是無數教師和家長的殷切期望,那麼我們如何教好學生寫作文?

如何教好學生寫作文

一、激發孩子對寫作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從哪裡來呢?有的人說是天生的,比如運動員的孩子往往對運動更有興趣,藝術家的孩子往往對藝術更感興趣。從教育的規律來說,的確不能忽視一個人的天賦,也就是一生下來就具有的某種別人難以比擬的條件。完全不講先天條件也是不客觀的。但更應該承認,先天和後天是密不可分的。運動員的孩子之所以對運動更有興趣,除了天生的好筋骨,還與家長無形中傳遞的體育文化有關。藝術家的孩子也是如此。這么來說,是不是作家的孩子就更喜歡寫作呢?可能會,但是也不一定。那麼怎麼提起興趣呢?以我的理解,興趣應該從孩子能發現一件事物的樂趣並從中取得一定的成績而得來。孩子的上進心與虛榮心是不太好分的,彈琴的孩子過了級,運動的孩子得了獎,畫畫的孩子作品展出了,寫作文的孩子文章發表了,都可能進一步激發孩子的興趣。如何激發孩子寫作文的興趣呢?關鍵在兩個方面:一是努力告訴孩子寫作文沒什麼可怕的,寫作文不就是把自己想的東西用文字的形式表現出來嗎?既然說話並不可怕,那寫作文有什麼可怕的呢?二是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之處。我有一個親身經歷,小學六年級時寫一篇介紹自己教室的作文。當時我寫了900多字,密密麻麻好幾頁。記得我在描寫教室的不同方位時,特別以電線的走向為線索。電線從門口接入,從牆上一直延伸到天花板上,我描寫的位置也是從門口開始,然後是牆上,然後是天花板。我還特別寫了教室後面放的竹笤帚(當時每個同學都要參加大掃除,所以每人有一把笤帚),由於笤帚佔了很多面積,使得走道很窄,座位的前後距離也很窄,當時我寫了一句話:「座位之間很緊湊,沒有太大距離,就好像我們這個班級的每個人都緊緊團結在一起」。後來,這篇作文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老師還特別提到我以電線的走向為線索很巧妙,用座位距離近表示班級團結也很巧妙。對文章的作者來說,最大的欣慰就是自己在文章中的用心被人感受到了。我舉這個例子,不是說自己那篇作文一定寫得有多好,而是要時刻注意發現孩子作文中的閃光之處。哪怕一個詞語、一句話寫得好,也應該進行必要的鼓勵。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的作文整體上不太好就一棍子打死,那樣的話只能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認為自己是寫不好作文的,久而久之,就越來越沒有興趣,越來越不願意努力了,那樣距離寫好作文就越來越遙遠了。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這句話很深刻,適用於教育的全過程,對於教授孩子寫作文這件事情,同樣非常有用。

二、鼓勵孩子進行口頭表達。

前面已經提到,說話和寫文章是相通的,都是語言的表達。能說會道的人寫起文章來也不會太差,但會寫的人卻不一定善於說。從這個角度來說,說話比寫作還要困難一些。有的孩子很會說話,甚至時刻都想表現自己,但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願意說話,這可能與家庭環境有關,也可能與怕說錯話挨批評有關。要鼓勵孩子寫作,一定要鼓勵孩子說話。鼓勵孩子說話,就是鼓勵孩子表達,口頭表達的能力提高了,書面表達的能力自然會相應的提高。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有的孩子因為害怕在課堂上或公共場合說話,一站起來就臉紅,感到手足無措,或者低著頭,或者說話的聲音很小,或者很擔心回答錯了問題。而其他的同學很有可能會嘲笑他,那樣這位同學就會更加膽小、更加不敢說話了。對於這種情形,老師應該進行必要的提醒。提醒其他同學不要笑話這位同學,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天生就會說話的,都要經過後天的訓練。嘲笑其他的同學,就是嘲笑自己,而答錯問題,更是經常的事情,更沒有必要嘲笑。對說話小聲地同學,應鼓勵其大聲說,多說幾遍,多訓練幾次,慢慢地他就會習慣於用洪亮的聲音回答老師的問題。看起來,這是孩子說話大聲了,實際上是他的膽子更大了、自信心增強了、他的內心世界被打開了,他更敢於表達自己了。對於孩子說得不對的地方,也不要進行武斷的批評,想辦法先肯定,再提出不足的地方,使其願意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而不是害怕出錯而選擇躲避和退縮。總之,進行課堂討論,鼓勵孩子說話,很有必要。

三、注意因材施教。

孔子告訴我們要因材施教,從哲學上來看這叫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對於教師而言,永遠需要處理好一視同仁與因材施教的關系。一視同仁,指的是在紀律約束、學習要求和客觀公正的態度上要一致,不能厚此薄彼,不能偏心。而因材施教,則是指老師應注意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提出不同的具體要求和標准。據《論語·先進》記載:孔子的兩個弟子,一個叫子路,一個叫冉有,兩個人在政治方面都頗有成就。有一次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這意思是聽到了好的`事情就馬上實行嗎?孔子回答:「不行,有父兄在世,怎麼聽到了就馬上實行呢!」意思是要考慮家庭情況,看父兄是否同意。然而,當冉有去問這同一個問題時,孔子就很肯定地回答說:「聽說了就要實行!」孔子截然相反的回答使得另一個弟子公西華大惑不解,於是就去問孔子。孔子說:「求(冉有)也退,故進之;由(子路)也兼人,故退之。」這是說,冉有比較懦弱,所以我就鼓勵他,推他走快一點;而子路個性好勝,所以我就有意抑制他,讓他緩和一些。孔子就是根據學生的個性,在回答問題時有針對性地加以引導的。可見,因材施教是無處不在的。不論是在看待學生的優勢與不足上,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以至在回答不同性格的學生的問題上,都能體現出來。就教小學生寫作文而言,因材施教的具體情形也有很多。比如,有的孩子寫作文很慢,就應該鼓勵他果斷下筆,不要有太多顧慮,一邊寫一邊想;有的孩子不管三七二十一,上來就寫,結果只有速度沒有質量,就應該鼓勵他多想一想,想得差不多了再寫。有的孩子本來就喜歡寫作,就應該鼓勵他參加投稿,多向其他人學習;有的孩子很少寫作,就應該鼓勵他每個周末自己寫一篇小作文。有的孩子只會細節描寫,不會概括,就應該鼓勵他在描寫之後要適當的概括;有的孩子很會概括,但不擅長細節描寫,就應該鼓勵其多觀察身邊事物,把細節寫得生動一些。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四、鼓勵孩子在生活中積累、觀察和思考。

對於成年人來說,寫文章就是寫思想。對於孩子來說,寫文章離不開所見所聞,但同樣是寫思想,因為記錄所見所聞的過程中,同樣離不開自己的思考。孩子的思想同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有的來自於書本,有的來自於老師和家長的傳授,有的來自於電視、網路等媒介,有的來自於自己在生活中的經歷和觀察。這些來源,可以分為直接的和間接的,但都離不開積累、觀察和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在寫作中積累、觀察和思考呢?我們不妨分別來看。所謂積累,就是注意背誦一些好句子、好段落,唐詩宋詞、名人名言都可以。摘抄很有必要,因為語言的訓練是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不是一下子就會變得豐富的。應當鼓勵孩子在作文中運用語文課本中所學到的論語、詩詞和比較好的句子,這既是對所學的消化,也有利於提高作文水平。所謂觀察,就是引導孩子時時留心。比如,孩子參加六一兒童節的活動,就可以觀察這個活動有哪些人參加,有哪些具體活動,大家的心情如何,現場的布置如何等等。又比如,帶領孩子去參觀一處名勝、一座大橋、一個集市,就可以布置任務,要求孩子盡可能的觀察這些事物包括哪些內容,哪些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所謂思考,就是引導孩子結合學習想一些問題。比如,某某同學是優秀少先隊員,就要思考他有哪些事跡,為什麼感人,我們應該怎麼學習他。比如,自己被老師批評了,也應該想一想自己為什麼做得不對,應該怎樣改正。再比如,有一篇作文寫得好,為什麼寫得好,自己是怎麼做的,有什麼經驗以後還可以用等等。經常想問題,在寫作的時候自然就有話想說了。從無話可說到有話想說,從沒有想法到有想法,這是一個巨大的跨越和進步。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都需要不斷經歷這樣的成長過程。

五、傳授寫作的一般技巧。

文無定法但是有章可循。古人說,嬉笑怒罵皆是文章,這是一般人難以達到的境界。對大部分人來說,規規矩矩地把事情說清楚,能讓人感到心情愉悅或者有所觸動的,就是好文章。一般來說,寫作的技巧無非從語法、邏輯和修辭等方面來看。現就其三個方面分別簡要說明,限於篇幅,不做展開。語法,就是文字和用詞是否正確,前後搭配是否恰當,語句是不是通順。如果把褒義詞用成了貶義詞,一般情況下是不恰當的,反之亦然。如果一個段落有好幾個意思但只有一個句號,一般情況下也是不恰當的,因為沒有斷句。邏輯,就是文章前後是不是矛盾。比如有的同學描寫春遊,開篇寫道「今天天氣真好,萬里無雲」,而在遊玩的過程中,又「看到天上飄著朵朵白雲」,這就是邏輯問題。修辭,是為了修飾文字而採用的手法,這對小學生寫好作文尤其重要。對小學生來說,有幾種修辭是可以常常採用而又每每收效良好的。比如,比喻的修辭。這是最常用的,無論是形容顏色還是形狀,都常常採用。在形容油菜花時,就可以說,「好大一片油菜花,好像一片黃色的海洋」;比如,引用的修辭。無論是引用古詩詞還是名人名言,都會給作文加分,因為這代表了作者的積累。而且,一首詩詞和一段名言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往往因為其語言唯美、思想深刻。比如,排比的修辭。用同樣的句式寫幾句話,往往會強化文字的表達效果。城裡的孩子在寫去鄉下爺爺奶奶家的經歷時,就可以這樣描寫:「我從來沒有走過這么遠的路,從來沒有看到過這么高的山,從來沒有離開爸爸媽媽這么遠……」比如,擬人的修辭。在描寫動物時經常可以採用,「在家門口,我看到小狗一路汪汪汪叫著跑到我身邊,驚慌的神情,在見到我後變成了驚喜,似乎要跟我說點什麼……」需要注意的是,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所常用的修辭是有所不同的。對於小學生來說,首先是寫好記敘文,就是把一件事情的過程說清楚;其次是寫好說明文,把一個東西介紹清楚。議論文和夾敘夾議的文章,是隨著年級的升高而不斷提出更高要求的。

六、向小朋友學習。

教學相長,此言非虛。任何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在向小學生教授知識和方法的同時,都應該注意向孩子們學習。只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許多閃光之處。孩子看世界,往往有不一樣的獨特的視角。有人寫了一本書,叫《孩子帶我看世界》。我想這本書的作者應該有兩層內涵:一是很多地方自己本來不會去,但是為了讓孩子去看看,自己也跟著去了。與其說是帶孩子看世界,不如說是孩子帶我看世界。二是成人和孩子看世界的角度是不同的,體會孩子的視角,感受他們的內心,成年人往往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或者會發現世界的不同側面。如何向小朋友學習呢?根本上要依靠和孩子之間良好的溝通,能及時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想法,能感受孩子的天真活潑、童言無忌,能體會孩子陽光透明、純潔無暇的心靈,也能洞察他們幼小的喜怒哀樂。懂小孩才能愛小孩,懂小孩才能教好小孩。對於孩子來說,有家長的傾聽才有表達的主動,有老師的欣賞才會有寫作的積極。如果家長和老師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成長規律,經常換位思考,用孩子的思維和孩子對話,而不是將成年人的思維強加於孩子,往往能收獲意外的驚喜。在此過程中,孩子會感受到懂和愛。有了懂和愛,孩子的心靈世界會越來越健康、越來越開放、越來越積極。日積月累,又何愁寫不好作文呢?

㈨ 作文課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雖然小學學校十分重視作文教學,每周都會開設專門的作文課,但是由於小學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小學生是否能夠寫出一篇好作文主要是看小學生的天賦,所以存在一定的隨意性。另外,小學語文教師通常會讓小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命題作文,沒有給小學生留出足夠的素材收集時間、作文構思時間,導致小學生只能生硬地照搬現成素材,拔高作文立意,影響了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生成。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尊重小學生的認知規律,解放學生天性,促使小學生寫真話,抒真情。
一、 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寫作慾望
寫作情境是為了喚起小學生的寫作慾望,打開小學生的內心世界,使其產生表達的意願。一篇好文章通常都會反映小學生的真情實感,所以小學生自己的真實想法是十分重要的。在情境引導下,小學生可以及時喚起生活回憶,觀察自己的生活,真正理解作文任務,由此產生更加豐富的情感,暢所欲言,解決小學生所寫作文內容空洞、無趣的客觀問題,為作文教學做好准備。
就如在「感受和回報父母之愛」作文教學中,我便播放了《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將各個學生的全家福整理成電子相冊,通過聲像結合的自製視頻引導小學生回顧自己與家人相處的點點滴滴。在分享中,我幫助各個小學生總結了自己與家人相處的重點,比如有的小學生指出父母會無條件滿足自己的所有需求,只是為了讓自己更加快樂;有的小學生說到父母對自己很嚴厲,但是卻永遠是自己堅強的後盾;有的小學生則指出父母與自己更像是朋友,不會過度干預,但是一直都在默默支持自己,……。當小學生進入生活情境之後,我便讓小學生們自主寫作文,保證小學生有話可寫。
二、 匯總寫作技巧,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技巧是指小學生在作文練習中所使用的技能,良好的寫作技巧可以讓小學生更好地完成謀篇布局與遣詞造句的寫作任務,優化整篇作文的質量,是提升小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技術保障。作文雖然是小學生根據自身成長經歷與情感體驗展開的個性化創作,但是卻遵循著一定的文學規律,比如不同體裁的文章有不同的結構、不同的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可以帶來不同的寫作效果。我們要做的便是讓小學生靈活使用這些寫作技巧,將其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能力。
就如在「觀察日記」教學過程中,我便從日記這一大層面入手,介紹了日記的基本格式與內容要求,然後根據觀察日記這一特殊的日記形式進行了基本的技巧指導。其中,觀察是觀察日記的基本前提,所以我引導小學生學習了觀察技巧。首先,小學生需自主確定觀察對象,決定寫作對象。其次,小學生要確定觀察順序,比如從遠到近、從近到遠,或者是從上到下、從中心到四周等等,保證自己在描寫觀察對象時是有跡可循的。最後,觀察日記一般是一個周期內的寫作活動,所以小學生要整理好觀察日記的寫作順序,避免雜亂無章。再如,如果小學生所寫的觀察對象是景物,則可適當使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增加作文的趣味性,以便更好地引起讀者共鳴,突出景物特點,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
三、 豐富寫作形式,增加學生寫作經驗
「實踐出真知」,要想形成一種能力,小學生就必須要參與一系列寫作練習活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有效豐富寫作練習活動,幫助小學生養成勤寫作的好習慣,促使小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另外,針對小學生好玩、愛動等學習特徵,小學語文教師不要規定寫作形式,而是要鼓勵小學生以隨筆、日記等靈活的寫作形式參與寫作練習,避免作文教學的單一性與枯燥性。
為了保護本班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我通常不會限制小學生的寫作形式與內容,反而會引導小學生隨感而寫,可以是一句話、一段話或者是一篇文章,重點是要讓小學生感受寫作文的樂趣,豐富小學生的寫作經歷。另外,每當學校組織重大活動時,我也會讓小學生通過文字記錄這些活動事項,描述自己的參與感受。如此一來,小學生便能逐漸養成用文字記錄生活的良好意識,逐步提升自身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提升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關系著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與發展。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堅持以事實為基礎,關注小學生的現實生活與情感發育,引導小學生學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真實生活,促使小學生在豐富的作文情境與多元的作文練習中實現長遠發展。

㈩ 語文老師如何才能有效指導學生的作文

我認為初中學生寫不出好作文主要是因為思想性不足,這是年齡導致的。
所以我覺得你有必要讓他們去抄寫一些名家的散文。因為抄寫的過程就是理解的一部分,抄的越多,所受到的熏陶就越多,一次沒必要抄寫太多,五六百字總是差不多的。
另外,寫周記或者定期練習作文也是必要的。什麼都是熟能生巧,作文也是熟練工種,因為長期練筆頗為重要。
再有,就是分析一些寫的好的,學生也愛讀的文章的架構,教學生如何能夠把自己作文的骨架搭起來。
差不多就是如此了,初中生大多都討厭寫好幾百字的東西。如何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愛上寫作,是老師的人格魅力啊

閱讀全文

與語文老師如何抓好學生的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4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116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02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5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9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8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03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5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8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824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6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7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5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6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056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7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11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204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