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安全教育論文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安全教育論文

發布時間:2022-10-05 11:03:04

❶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培養出"安全感

一、結合有關「母愛」的課文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兒女是母親的心頭肉,母愛說不完道不盡。關於母愛的課文在每冊課文中都有所體現。小學語文課本中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捨身救助和保護,偉大的母愛終於戰勝兇手,保住自己孩子的生命。人類社會也好,動物世界也罷,唯有父母之愛是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生死攸關的時候,父母總是把生的希望留給兒女,把死亡之神留給自己。那我們應該怎樣報答父母呢?應該保護生命,注意安全,好好活著。
二、結合「頑強求生存」的課文進行安全教育
五年級上冊有一篇課文《地震中父與子》,講述的是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一位父親堅持不懈地挖掘被埋在廢墟中的兒子,最後兒子和班上的十幾個同學得救了。雖然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體會父親的偉大和父子間相互信任的堅定信念,但是我們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地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學生應該沉著冷靜,學會求生的技能。文中的兒子阿曼達和小夥伴們都知道躲在教室的牆角,房頂塌下來架成的三角形空間成他們的生存空間,他們就這樣默默等待救援人員,最後被成功解救。
本文具有良好的安全教育契機,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入情入境地假象——如果此時地震了,那麼我們該怎樣做?問題一提出,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大家各抒己見,想出各種求生方法。一節語文課,就能適時地滲透安全教育,而且使學生在潛意識中將課文內容延伸到現實生活中,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突如其來的安全問題,應該保持怎樣的狀態,用什麼樣的方式解決。教學本文時,我在本課的導入,就引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視頻音像材料。當多媒體課件出現的那一幅幅災難來臨之時的恐怖場景,以及那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畫面時,學生動情地失聲痛哭,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懂得人應該珍惜生命,呵護生命,因為生命是何其偉大,又多麼脆弱。此時,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發,接著導入新課。學生與文中的父與子思想產生共鳴。他們都紛紛舉起手,想到在地震等自然災害來臨時,我們應該如何求生。
這時整節課課堂上的氣氛異常活躍,等我把教學內容完成之後,最後我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小結,告訴學生在危險面前千萬不能慌張,要保持鎮靜,想出最佳的方法擺脫困境,這樣我將文本內容進行拓展延伸,讓學生自己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遇到危險時如何自救、互救,化險為夷,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安全意識。這樣的一節語文課既完成了語文的基礎知識的教學任務,又為學生創設了語文實踐的情境,使學生受到了安全教育。這樣的課堂教學將語文教材的開放性和彈性在短短的課堂四十分鍾內發揮得淋漓盡致,滿足了課堂教學三維目標中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同步發展,拓寬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及生活中的安全意識。
三、通過課外閱讀進行安全教育
近年來,隨著生本教育的推廣,課堂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新課標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對學生不能教死,要以學生為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在口語交際、習作課教學中,除了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學目標外,也要充分利用語文課程所特有的教學資源,挖掘出生活實際的隱形教材,實現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三維目標。簡單地說,在口語交際、習作課中也可以進行安全教育。記得我曾經講過這么一節口語交際課《小鴨子得救了》:小鴨子落水了,小動物們怎樣來救它呢?讓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學生說完畫面內容後,我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列舉安全方面的事例,在什麼時候,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情,你會怎麼做,怎樣擺脫險境。學生的想像之門被老師打開之後,大家各抒己見,接著我讓學生動筆將口語交際的內容寫下來。這樣在進行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訓練及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的同時,學生也受到一次別開生面的安全教育。學生的安全意識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這比平時的說教,效果要好得多,學生的印象會更深刻,影響會更深遠。當然,學生在不同年齡段表現出來的認知特點是不同的,低年級的兒童容易走進直觀、生動、形象的教學;中年級的學生更容易走進和接納身邊生活中的教學;高年級的學生容易被富有挑戰性、實用性的教學情況打動。因此,創設安全教育情境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年齡階段的特徵,依據學生不同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認識水平,提高語文課中滲透安全教育效率。
四、通過古今英雄人物的事跡進行安全教育
翻開歷史的畫卷,我們不難發現:古代有許多忍辱負重,為了保存自己而完成歷史使命的仁人志士。蘇武牧羊北海邊十九年,在敵人的威逼下始終不降,他除了具有崇高的民族氣節外,還表現了生命的頑強。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忍辱負重,最後終於打敗吳王夫差,留下「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美言佳句。

❷ 如何將安全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中

1.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盡量避免隱性安全隱患。
近年來,有很多校園傷亡事件,產生的原因都是孩子存在心理陰影。像著名的「馬加爵」事件,和「校園投毒」事件。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還肩負著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重大使命。於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也側重於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講《落花生》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抓住「有用的人」幾個字,展開討論:「什麼是有用的人?」、「如何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預防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在學習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時,我設計讓孩子們用一塊布蒙上眼睛繞教室一周,看看能否順順利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結果他們沒有一個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再讀課文時他們無不為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能憑著自己的毅力戰勝困難、刻苦學習的海倫·凱勒而嘆服。他們從海倫凱勒身上學到了:要熱愛生活、珍視生命,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於和困難作斗爭,要充滿信心地去追求理想,終將會成為強者。諸如此類的教育,在此我不再一一列舉。雖然,孩子們是懵懂的,這些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會有顯著地外在表現,但是其在安全教育上的價值不亞於上述措施。
2.
寓教於樂,在小學語文綜合活動中豐富安全教育文化。
語文綜合性活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語文老師除了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對孩子們進行安全教育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動員孩子們廣泛閱讀關於安全知識的書籍,積累安全知識,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組織孩子們辦安全知識手抄報,組織安全知識競賽;還可以鼓勵他們創作安全知識兒歌、順口溜、相聲、小品、快板等。這樣既寓教於樂,又豐富安全教育文化。總之,在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安全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語文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鍾長鳴」,才能杜絕安全隱患,讓學生平安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3.
聯系生活中的例子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語文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為了讓學生養成關心生活的好習慣,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就社會上出現的熱點問題讓孩子們展開討論,甚至不惜作為話題作文,放在作文課上進行訓練。這也為我提供了很多進行安全教育的機會。
在我國,中小學生的比例佔全國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每年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災、踩踏、食物中毒、校園暴力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大約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會有一個班的人數消失。當孩子們聽到這個數字時無不瞠目結舌。我讓孩子們分組調查生活中的隱患有哪些?值得高興的是他們不僅僅找出了這些存在的安全隱患,而且還找出了一些解決的辦法。現在,班上有好多孩子會在家長要闖紅燈時及時制止,每天去操場做操時他們也會乖乖的等樓梯上不擁堵時的再下。有一次,在樓梯上看到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隨手撿起了一個香蕉皮,我本以為是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問了才知道,原來她更擔心有人踩到香蕉皮會從樓梯上滑倒。
其實要避免這類事故並不難,只要我們能夠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時刻把安全記心中,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即使有再急的事也要隨時銘記生命安全,為自己,為他人,共防安全隱患,珍愛生命,茁壯成長。

❸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

一、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挖掘安全教育內容,適時傳授安全知識。
二、在課文教學中向小學生傳授安全救護方法,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三、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
四、寓教於樂,在小學語文綜合活動中豐富安全教育文化。

❹ 如何有效地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教育內容

怎樣更好地把創新教育滲透在語文教學中
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為本,著力於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教語文千萬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的培養。語文教育要牢牢把握兩個基本點,一是要為培養「四有」新人打下扎實的基礎,要教文育人,為培養學生成長、成人、成材服務;二是要准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功能。語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國家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德才標准指導今日之教學。未來社會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我們的學生如果不具備科技素養,那麼,他們將無法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甚至有被時代遠遠拋在後面的危險。然而,現階段由於應試教育的思想觀念根深蒂固、師資素質不高等多重因素的影響,目前,中小學對學生進行科學意識的激發、科學思維的訓練、科學能力的培養普遍重視不夠。無獨有偶,中國社會調查事務所近期的一項調查表明:青少年對科學的關注程度遠遠低於其它方面。由此可見,對學生進行創新科學素養的培養已迫在眉睫。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應首當其沖地予以重視,應主動結合學科特點,敢於有機滲透科技教育。小學語文是一個重要學科,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成為擺在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課題。俗話說「潤物細無聲」,我認為在語文學科教學中滲透科技教育,應該從細微處人手,以小見大。
一、滲透科技教育內容
科技素質教育的內容豐富多彩,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科學知識和技能、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觀、科學品質等方面。科學知識和技能是科技素質的基礎,它既能提高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能力,又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和科學世界觀的形成。因此,准確地傳授科學知識是提高學生科技素質的前提。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戰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方法和行動方式,是人們探索解決問題和發展科學體系的手段。和科學知識相比,科學方法具有更大穩定性,更普遍的適用性。科學方法在科技素質的形成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學能力有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覺能力、分析能力等等。科學品質,主要是科學道德、科學態度、科學探索和獻身精神、愛國主義教育等等。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培養學生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勤奮好學的精神、開拓求實的態度、科教興國的信念。科學觀顧名思義就是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和科學的價值觀。 只有具有科學觀的人,才能在今後高科技社會中立於不敗之地。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用科學家的事跡、科學發展史、科學成就等,對學生進行科學基本道德、科學探索精神、好學求實態度和愛國主義教育。比如,在教學《說勤奮》、《維生素C的故事》、《第一朵杏花》等課文時,教師就要教育學生懂得科學探索需要堅持不懈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精神。教學《蘋果里的五角星》、《最佳路徑》等課文時,教育學生拓展思維,激起學生主動創新、積極嘗試的慾望,為以後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把握人物精神魅力
求實、創新、協作、奉獻的科學品德是從事科學活動的靈魂。科學家或科學類文章中的人物,他們的聰明、智慧的思維火花,嚴謹、勤懇的治學風范,始終如一、孜孜不倦的執著態度,尊重事實、注重調查的科學方法,不畏艱難、追求真理的勇敢精神,質疑尋思、敢於創新的靈活思想等,無不使學生深受感動和敬佩,無不激勵和促動著學生的行為。引領學生通過課文內容的學習、感悟,體會科學類課文中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精神實質,是進行科學教育的重要任務。這不僅有助於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內容,更能促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滌盪,形成景仰、羨慕的理性情感,從而使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行為得以內化。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忽視這方面的教育。我經常利用教材中一些執著創新、不甘放棄的真實故事,鍛煉他們的意志,激發他們的信心。在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一文時,我先讓學生閱讀課文,說說李時珍之所以能成為葯物學家的兩大要素:嚴謹認真與持之以恆,並借機介紹了李時珍為發明新療法,經常攀懸崖、登峭壁,採集草葯,且不顧自己的安危,在身上做試驗,經過27年的努力,終於著成了《本草綱目》。讓發明人物的品質走進他們的內心,去體味他們思想的深邃、研究的艱辛、毅力的堅強,汲取一種科學的力量、精神的力量。讓學生知道,任何事只有目標明確、持之以恆,才能最終取得成功……
三、巧借問題引導設計
所謂「問題誘因」,指的是能夠激發和誘引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考的因素。此時,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情緒激昂,課堂氣氛熱烈,往往能夠掀起教學的「波瀾」。教學過程中,教者要能正確處理好教材,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和捕捉蘊含在教材中的合理性因素,並作巧妙地設計,創設「問題誘因」,進而借機實現對學生進行科學思維的訓練的目的。如在《問銀河》的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斷:宇宙是如此奇妙,你們又有哪些問題要問銀河呢?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吧!在此片段中,我創設了想像的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能力。而學生的想像也得到了盡情發揮,學生各個說得意猶未盡。在孩子們的心中,宇宙是如此奇妙,「外星人是什麼樣子的?」「UFO每小時能飛多少公里?」「地球人什麼時候能登上除月球以外的星球?」……你看,我們的孩子多會想啊!我的這個切入口,給學生創造想像的空間,讓孩子們盡情地發揮自己創造力。孩子們想得合情合理,切合實際,使「問銀河」這篇本來比較抽象的課文, 得到了應有的升華。
四、抓住契機培養能力
孩子們具有無窮無盡、用之不竭的「創造力」的源流。作為教育者千萬不能成為扼殺孩子天性和稟賦的「血淋淋的劊子手」。這就需要教師作開掘和誘導,應鼓勵和引導他們充分發揮年齡特點優勢,通過多種途徑,找准培養的最佳時機,使學生的大膽想像,善於求異的創新能力,勤於操作、樂於動手的實踐能力,勇於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得到恰到好處,最大可能的培養,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個性,開掘學生創新潛能的目的。
如在教學《人類的「老師」》一課時,學生認識到「人們從動物身上獲得啟示,發明了許多新事物」後,我並未丟手,而是宕開一筆,引導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人們摹仿哪些生物的特點,發明了哪些東西?"這一問,使學生思維被激活,思路被打開,很快收集了所掌握的知識,說出了許多類似「根據蝙蝠,發明和製造了雷達」的回答,拓展了想像的空間,激起了主動創新、積極嘗試的慾望。緊接著,我及時抓住這一「契機」進一步誘導,啟發學生思考:你會根據哪些生物給你留下的深刻啟示創造、發明出有益於人們生活的東西來呢?在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學生思維活躍,創新的火花頻頻閃現。例如:有一個學生說,我會根據蚯蚓具有「再生」的特點,製造出一種「再生素」,只要截肢病人一搽上這種葯素,他就會在短短的時間內重新長出四肢。這樣,便可以減少病人的痛苦,還病人以幸福和希望。像這樣的雖說天真,但又充滿智慧的想法,很多很多,無不顯示著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和神奇的創新力。通過以上的教學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愛科學的興趣,而且培養了學生多方面的科學素養,達到了開掘學生科學的創新潛能的目的。
五、舉行各類語文競賽活動
語文競賽活動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它全不受課程標准和教材的限制,它的存在和發展為開展科技教育創設了一個自由而寬松的環境,也為學生中的科技骨幹力量——一部分有科技潛力的學生提供了「冒尖」的機會和條件。
1.科學兒歌朗讀比賽
朗誦是小學階段經常舉行的一項比賽活動,讓學生朗誦愛科學的兒歌宣傳科技知識,有利於啟迪兒童的想像力,激發他們愛科學的興趣並培養他們為未來的科學技術現代化而努力學習的責任感。
2.廢舊利用設計比賽
當今社會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塑料、玻璃、廢紙等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存的主要因素,讓孩子們從身邊的一張紙、一個袋子利用起,打開思維空間,在創造中培養環保意識。
3.設計機器人寫說明比賽
興趣是產生動機的主要原因,是學習的先導,是推動學生掌握知識和獲得能力的一種強烈的慾望。當學生對現代科技發生興趣時,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積極主動而且愉快地進行學習。機器人作為一種高科技的產物,越來越受到科學界的重視,也深受廣大小學生的喜愛。因此,我們舉行了機器人設計大賽並要求為設計的機器人寫上說明,將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巧妙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創作的過程中愉快地學習科學知識,培養科學想像能力。同時,也是學生對自己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一種檢驗。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該以「雙基」為主線,把課堂教學當作教學的主陣地,以課文為媒體,滲透科技教育,綜合開發學生潛能,促成學生語文素養不斷合成提高。

❺ 初中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安全教育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安全教育?我們每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要及時挖掘出安全教育因素,尋找突破口,以增強學生的安全自保意識。這樣既能使學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又能指導他們在行為上如何去做。今天,朴新小編給大家帶來有效的語文教學方法?

教學中要向學生滲透安全知識

在教學生字「滅」時,我指導學生掌握了讀音後,又讓學生觀察插圖(一叢熊熊燃燒的火焰被一塊木板蓋住),啟發學生:「圖上熊熊燃燒的火焰被木板蓋住,火焰會怎麼樣?」學生齊答:「火焰要熄滅!」我趁熱打鐵引導學生觀察「滅」的字型學生很快就記住了它,同時就發生不同火險的防範、滅火方法、報警等知識順理成章地傳授給了學生。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掌握了有關地震的知識和防災自救的知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向小學生傳授安全救護方法,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時,有意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麼做的?誰的方法最好。」同學門都為司馬光臨危不亂、機智果斷地舉石砸缸救人的行為嘖嘖稱贊,譏笑那些嚇哭了或跑去找大人的小朋友沒有司馬光聰明。就相機問道:「如果小朋友掉進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或者是水池什麼的,那些大聲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覺得又怎麼樣?」同學們聽後嘎然止笑,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聲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來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學生由此總結到:如果我們不能自救時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培養小學生的安全防範意識

「以人為本」是當今社會生產與發展遵循的基本原則,保障安全更是各行各業生存與發展的生命線。對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讓他們掌握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安全防範能力,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是 「以人為本」的思想理念的具體體現。因此,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從來都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專門利用一定的時間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更要在自己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加強安全教育,使安全教育滲透於各學科的教學中去。在教學童話故事《小馬過河》時,我引導學生體會小馬的安全意識:當小河擋住了去路時,小馬不知道河水的深淺,沒有貿然過河,向老牛和松鼠詢問河水的深淺,老牛和松鼠的答案截然相反自己又無法判斷毅然回家找最可信任的媽媽咨詢,得到了自己能安全過河的可靠答案後才過河。小馬的安全意識值得我們借鑒。

2將安全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育中
隨著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我們的教育工作者應該不難發現,每個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素材刻不容緩。語文教師在上課時要留心教材的細枝末節處,挖掘能夠帶給學生自救的一些小知識、小技巧。例如,在《司馬光砸缸》這一課中,學過課文的學生都覺得在這場事故中,司馬光做得最好,紛紛稱贊他這種急中生智砸缸救人的行為。然而,教師在此時應該向學生提問:「如若那個小朋友掉進的不是可以砸破的水缸而是河裡或者水池裡,那該怎麼辦呢?」這時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教育學生在這種不能自救的情況下,一定要大聲呼叫,向附近的人求救,就像文章中其他小朋友的做法。通過在教材中傳授安全教育的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危險情況採取不同的施救行為。

據統計,我國每年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災、踩踏、食物中毒等安全事故喪生的平均每天大約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都會有一個班的學生因這些事故而消失。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將這樣的事例講給學生,使學生在瞠目結舌中加強自我安全防護的意識。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寫一篇關於自我安全保護的作文,教師加以批改,通過在批改過程中發現學生對自我保護措施的不足之處,並對其加以評語,及時糾正。

近年來,許多學生傷亡事件除了與自身保護意識薄弱有關,大多數也與學生的不健康心理因素有關。對於小學生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教師要保持他們善良的秉性。在教授學生語文知識,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也應該側重學生的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通過在講授海倫・凱勒《再塑生命》一文,讓學生能夠學習凱勒身上堅毅的品質,珍愛生活,在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應該珍愛別人的生命。

3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恰當處理生成與預設的關系,是有效教學的的基礎。

新課程改革非常關注和提倡課中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因而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集中精力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反應,著眼於學生真實的學情,不拘泥於預案,憑借自己豐富的教育積淀和智慧,順應學生發展的需求去創造性地實施,靈活調整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將教師教的思路與學生學的思路動態地融合在一起,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體現。但是,動態生成也並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並不是互相排斥的。

相反,課堂精心預設是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前提。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同時,課堂又具有不確定性和可變性,其間許多教學細節是教師無法預測的。在備課時,教師就需要預設操縱性強、有「彈性」的教案,為教學中師生的互動共振、精彩生成留出充分的餘地。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都熠熠生輝。

鼓勵自學質疑,是有效教學的主體。

古人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並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課堂上要讓學生思,必先教有疑。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啟發想像,鼓勵他們敢想、敢疑、敢問,重視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進而進行發現的問題教學,激勵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如《天鵝的故事》中「突然,一隻個兒特別大的老天鵝騰空而起,可是它並沒有飛走,而是利用向下的沖力,像石頭似地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撲打在冰面上。

經過這沉重的一擊,鏡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顫動起來。接著是第二次,第三次……」。可抓住「驚心動魄」這個特寫鏡頭,鼓勵學生思考:老天鵝破冰的武器是什麼?「騰空而起」、「石頭似地」、「鏡子般的冰面」分別說明了什麼?句末用省略號有什麼用意?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天鵝,你親眼目睹了老天鵝的壯舉,你會怎麼想,怎麼做呢?在逐層深入的問題牽引下,學生主動參與閱讀、討論、交流,既理解了內容,又對飽經風霜的老天鵝「以身示範、勇於獻身」的壯舉產生敬佩之情。

4營造語文課堂良好氛圍
1.師生情感的溝通。

教師與學生間真摯深厚的情感,是開啟學生智力和美好心靈的鑰匙,是激發學生追求真理的動力,更是建立好的語文課堂氛圍的關鍵。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親切的動作、一句贊揚的話都會使學生情緒振奮,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平時,教師要多走近學生,與學生親近,交朋友;上課時精神抖擻,帶著極大的教學熱情去感染學生,這樣會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的心理處於最佳狀態,建立起一種良好課堂教學氛圍。

2.教學語言的親切、感召力。

教師的口頭語言務求清晰,精練,准確,生動;文字語言即板書務須簡潔扼要,突出重點,難點,反映知識內在聯系,不寫錯別字;課堂教學語言必須生動且要注意邏輯性。最重要的是課堂語言還要多樣化,即為痛苦的學生說句安慰話,為孤獨的學生說句溫暖話,為膽怯的學生說句壯膽話,為自卑的學生說句自信話,為迷茫的學生說句開導話,為沮喪的學生說句鼓勵話,為受困的學生說句熱心話,為偏激的學生說句冷靜話,為懶惰的學生說句鞭策話,為受冷落的學生說句公道話。這也是積極營造良好語文課教學氛圍採取的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技巧。

3.教學方法手段的多樣化。

語文課可採用多種激趣手段,如悅耳動聽的音樂、風趣詼諧的寓言、直觀形象的錄像、寓意深刻的典故等都可融入到教學之中,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還可以設置渲染討論課題的情景,給學生看畫、電教片,聽音樂等,如果這些作品能來自學生的創作,學生將會感到更加親切,此時進行討論,效果往往會令人驚喜。再加上教師的教學態度是民主與平等的,允許討論,更能讓學生善於質疑,敢於答疑。教師應允許生生之間爭辯,甚至是師生間的爭論也允許學生保留意見的話。那麼,在教學過程中就會有學生智慧火花的迸發,就會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另外,創設民主的教學氛圍也會強化學生間的課堂競爭意識。問題提出後可由師生共同探討,形成生生間、師生間的互相啟發。在這種良好的語文課教學氛圍中,教師要始終將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使他們的思維始終處於主動積極的狀態,這樣一定會提高語文課教學實效。

❻ 淺談在閱讀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培養生命意識,提升生命質量,為小學生擁有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奠基。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充分挖掘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那麼,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呢?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語文教學應當與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體驗生命,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實現語文教學的「生命化」。閱讀教學需要對話,這是文本生成的過程,也是生命體驗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理解文本「就是當我們去解釋文本時,建立起的一種類似對話的關系」。沒有對文本的對話,就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激揚自我,表達自我,在對話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應抓住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引導他們在無數或習以為常、或難得一見的生命動態中感受各種生命奇跡;抓住每一事件,讓學生嘗到生命的酸甜苦辣,切實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生命為前提,尊重他們的情緒、意願和來自生活的各種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真誠袒露心跡、熱誠擁抱人生。要更好的實現「生命」教育的滲透,教師就應該深挖文本,對教材中的生命資源進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來說,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詩的字面意義上,那麼蘊涵在李白身上的那種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時,李白不放棄自我,在山水間尋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難以為學生體會和感悟,也就會錯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機會。筆者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孤、「獨」等關鍵字眼的理解體味詩中李白的那份孤獨,聯系李白在不同時期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該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同時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極情緒來告訴學生,我們面對沉重打擊時,可以讓自然的景緻幫助自己重新獲得「戰斗」的勇氣,回復平和的生活心態。以此來完成一次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通過學習古人的精神,幫助學生從小培養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的精神。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余秋雨語)。很大程度上,寫作源於人們對生活的感悟。 「一隻小蟲子被一根小棍子攔住了去路,艱難攀越著,反復失敗著……我靜靜看著小蟲子不停的掙扎著,看到它對生命的執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只不過被一道數學題暫時難住了,難道就裹足不前嗎?小蟲子終於翻過了樹枝,繼續前行。我為他它的勝利感到高興,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氣打倒我學習中的攔路虎。小蟲,我們一起加油吧! …… 小蟲子的路是那樣的崎嶇,它嬌小的身影在自然面前是那麼渺小,我漸漸看不到它的身影,我卻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它無窮的能量。 …… 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一個小男孩上山割草,不幸被毒蛇將左手食指咬傷,疼痛難忍,眼看指頭紅腫了,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就會有生命危險。身邊求助無人,自己又不知道什麼草葯可治。他不想死!於是他盯著自己右手中的鐮刀,閉著雙眼,狠下心,咬緊牙,使勁將被蛇咬傷的指頭剁下……他終於活下來了。這個故事啟迪我們:生命是寶貴的,只要我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會不顧一切地保護她。可見,作文教學對生命教育的滲透效果是顯而易見的。三、在自主探究中滲透生命教育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主要體現在教學的中間環節。在教學中,對詞語、句子的理解,重點語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滲入生命教育的話題。如在設計小組討論分析《小英雄雨來》一文時,兩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教師通過適時引導,啟發學生把小雨來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給學生予於教育,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小雨來之所以能成為學生們心中的英雄,就是源於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起到了對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情感目標的完成。四、在課後小結中滲透生命教育一節完整的語文課,應該有課後小結。課後小結是對一節課所要解決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進行的有機整合。文章的主題所涉及的某種品質和精神風貌就是文中主人公的價值體現。教師可抓住學生凝神回味的機會,對他們進行情感目標的教育,震撼學生的心靈。比如在教《花的勇氣》一文時,當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完後,板書顯示:「花的勇氣→失望→吃驚→遺憾→驚奇→怦然一震。」由此總結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勇氣。學生從小花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氣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如此,難道人不應該這樣嗎?其中的哲理應運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多麼弱小,無論遇到什麼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思索、尊重與敬畏生命,幫助學生尋找生命價值實現的途徑,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課題。以上是我從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及課後小結幾方面,談了對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如何融合的一點看法。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能重視生命意識的滲透,那無數孩子的靈魂將被喚醒,生命意識將得以增強,學生將會懂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愛護。

❼ 安全教育怎樣滲透在初一語文課堂中

針對中小學生安全意識薄弱、安全知識缺乏等實際,近年來,學校把對中小學生的安全教育作為抓安全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要求教師把安全教育納入正常的教學范圍,重點加強上下學交通安全、預防溺水、飲食衛生安全、消防安全、應對自然災害、防範校園傷害等知識的教育。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一步實施,學科與學科之間的界限正漸漸模糊,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的。我在語文教學活動中適時從語文教材中挖掘安全教育教材對學生實施安全教育。
一、在語文教學中挖掘教材向學生傳授安全知識,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時時留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傳授給學生安全救護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救護能力。
在教學《司馬光砸缸》有意讓學生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當一個小朋友不小心掉進假山下的缸里有生命危險的時候,一同玩耍的小朋友怎麼做的?誰的方法最好。」學生答道:司馬光。同學門都為司馬光臨危不亂、機智果斷地舉石砸缸救人的行為稱贊不已。我問道:「如果小朋友掉進的不是可以砸破的瓦缸而是水池什麼的,那些大聲哭喊找大人的小朋友的做法你覺得又怎麼樣?」同學們聽後沉默不語。覺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大聲哭喊引起附近大人的注意或者找大人來救人才是有效的救人方法。我和學生由此總結到:如果我們不能自救時向其他人呼救是很有必要的。
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文時,可以抓住文中關於阿曼達等14名兒童被埋在垮塌教室的三角形空間里得以生還的描寫,告訴學生在遇到地震、房屋倒塌這樣的緊急事故時,在室內的人應盡量往房間的角落裡避讓,減少垮塌對自己砸傷的安全救護知識。
在學習《我的戰友邱少雲》時,抓住「這時候邱少雲只要從火里跳出來,就地打幾個滾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撲滅。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過去,扯掉他身上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戰友。」這兩句話,設計了一個小問題「如果你們在平時遇到別人或自己身上著火應該怎麼救?學生發表了許多自救和救護的有效辦法。最後孩子們還辦出了手抄報,有的學生將主題定為「如何在火災中逃生」,有的圖文並茂得給大家介紹滅火器的用法,還有的學生在網上查了各種火災發生的原因,並教大家如何預防火災的發生。
二、聯系生活中的例子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
語文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為了讓學生養成關心生活的好習慣,我在語文教學中常常就社會上出現的熱點問題讓孩子們展開討論,甚至不惜作為話題作文,放在作文課上進行訓練。這也為我提供了很多進行安全教育的機會。
在我國,中小學生的比例佔全國總人口數的五分之一。據統計,每年中小學生因溺水、交通事故、火災、踩踏、食物中毒、校園暴力等意外死亡的平均每天大約有40多人,也就是說,每天會有一個班的人數消失。當孩子們聽到這個數字時無不瞠目結舌。我讓孩子們分組調查生活中的隱患有哪些?值得高興的是他們不僅僅找出了這些存在的安全隱患,而且還找出了一些解決的辦法。現在,班上有好多孩子會在家長要闖紅燈時及時制止,每天去操場做操時他們也會乖乖的等樓梯上不擁堵時的再下。有一次,在樓梯上看到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隨手撿起了一個香蕉皮,我本以為是養成了講衛生的好習慣,問了才知道,原來她更擔心有人踩到香蕉皮會從樓梯上滑倒。
其實要避免這類事故並不難,只要我們能夠從思想上重視起來,時刻把安全記心中,約束自己的日常行為,即使有再急的事也要隨時銘記生命安全,為自己,為他人,共防安全隱患,珍愛生命,茁壯成長。
三、寓教於樂,在小學語文綜合活動中豐富安全教育文化。
語文綜合性活動,孩子們都比較喜歡,語文老師除了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安全教育教材對孩子們進行安全教育外,還可以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安全知識的滲透。比如,可以動員孩子們廣泛閱讀關於安全知識的書籍,積累安全知識,收集安全故事;可以組織孩子們辦安全知識手抄報,組織安全知識競賽;還可以鼓勵他們創作安全知識兒歌、順口溜、相聲、小品、快板等。這樣既寓教於樂,又豐富安全教育文化。總之,在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安全教育是每一個教師的責任。語文教師在鑽研教材時要為安全教育留一席之地,只有「安全教育,警鍾長鳴」,才能杜絕安全隱患,讓學生平安地學習,快樂地學習。
四、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盡量避免隱性安全隱患。
近年來,有很多校園傷亡事件,產生的原因都是孩子存在心理陰影。像著名的「馬加爵」事件,和「校園投毒」事件。身為一個語文老師,我們還肩負著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重大使命。於是,我在語文教學中也側重於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比如講《落花生》一課的時候,我讓學生抓住「有用的人」幾個字,展開討論:「什麼是有用的人?」、「如何才能成為有用的人?」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預防孩子心理問題的產生。在學習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時,我設計讓孩子們用一塊布蒙上眼睛繞教室一周,看看能否順順利利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結果他們沒有一個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再讀課文時他們無不為雙目失明、雙耳失聰卻能憑著自己的毅力戰勝困難、刻苦學習的海倫·凱勒而嘆服。他們從海倫凱勒身上學到了:要熱愛生活、珍視生命,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要勇於和困難作斗爭,要充滿信心地去追求理想,終將會成為強者。諸如此類的教育,在此我不再一一列舉。雖然,孩子們是懵懂的,這些心理健康教育,也不會有顯著地外在表現,但是其在安全教育上的價值不亞於上述措施。
總之,我們應該在完成語文教學的同時設法進行安全教育,讓孩子們掌握安全知識,提高安全防範能力,培養他們的安全意識,力所能及的預防隱性安全問題。

❽ 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在學科教育中滲透生命教育是一種責任,語文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承載著人類文化的方方面面,語文課程標准也在呼喚人文關懷。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充滿人文關懷、具有生命意識的課本資源,創造性地進行生命安全教育,使學生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諧的發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對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意義,那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實施生命安全教育呢?
一、在識字寫字教學中挖掘安全教育內容,適時傳授安全知識。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氣息。識字寫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挖掘其中的安全教育內容。
如:在教學「燈」字,給「燈」字組詞,學生說到紅燈、綠燈時就是一個很好的交通安全知識傳授的契機,老師就可以引導他們認識交通規則,使他們知道「紅燈停,綠燈行」。又如:在教學生字「警」時,指導學生掌握讀音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火警電話和匪警電話嗎?」這樣將火警電話119和匪警電話110這些知識順理成章地傳授給了學生。又如在教學「江」、「河」、「湖」或「游泳」等字詞時可以告訴學生,在沒有大人陪同的情況下,不可以玩水或者游泳,這是一個很好的防溺水教育機會。
一個字很微小,但只需要語文老師做個課堂的有心人,捕捉文字背後的安全內涵,那麼安全教育就會「潤物細無聲」。
二、在課文教學中向小學生傳授安全救護方法,提高他們的救護能力。
在課文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時時留意課文中的一些細節,在教授語文知識的同時傳授給學生安全救護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救護能力。

閱讀全文

與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安全教育論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8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