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課文看雪如何導入

小學語文課文看雪如何導入

發布時間:2022-10-04 03:36:44

1. 語文八年級上冊《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一、導入

關於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學生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可是——如果詩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

多媒體摘要顯示:張岱,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游的生活。明亡以後,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於他明亡入山以後,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瓮,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或設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並質疑。(2)小組討論交流,質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教師也可預設重點字詞全班解決。

四、品讀文本

一三讀蓄勢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一生再讀,明確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後矛盾的錯誤。

(「獨往湖心亭」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教師乘勢設疑是否要讓張岱改改。

3.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痴」)

二三痴解意 「痴」用通俗的話怎麼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出了特別的呆氣。

(1)「痴行」(「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教師提示想像三天大雪之後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麼角度來寫?(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像)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干什麼?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痴人「痴行」,真是「怪異」啊。

(2)「痴景」(「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生讀,有感情地讀,說說此景異在哪裡。教師提示:A.「天與雲與山與水」是否拖沓?去掉讀一讀,對比讀出田地蒼茫的景象。B.量詞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C.順序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與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而已」?D.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師明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可多媒體摘要顯示: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朴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徵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3)「痴心」1.如此安靜的環境,後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①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最好有神態?(彼此彼此……)②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後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留電話、地址、QQ號,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麼樣的人生呢?現在我們重新來看我們最初發現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不清人數嗎?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是不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舟子說他痴,他會辯解嗎?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他心裡會說什麼呢?現在,同學們知道「張岱心中有寒冰」的謎底了嗎?

五、課堂練習

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一個人,登台長吟: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個人,登高作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一個人,獨往湖心亭: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個人,寒江釣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較它們在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或者假設時空倒流,張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釣魚的柳宗元,你認為張岱會認他為知己嗎)

六、朗誦留白

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在動情的齊背課文聲中結束全文。

七、布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課文。 2、就「我看古人之痴」為話題,課後練筆。

自我問答 語文教學不要拘泥於課本,要融匯古今,旁徵博引,方能擴大學生視野。

2. 小學語文寫景課文,應用怎樣的方式導入比較好呢

孩子在學習語文的時候其實是非常需要老師對他們進行引導的,比如在學習一些寫景課文的時候,老師就一定要注重導入課文的方式,因為有的寫景課文孩子她是比較難理解的,所以在正式學習之前,也可以通過一些方式,讓孩子熟悉這個片段,然後再進入正式的學習當中。

三、讓孩子看視頻

在正式學習一篇寫景課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前置的導入。除了說給孩子聽音樂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去構建畫面之外,其實老師也可以直接給他們看視頻。但是對於看視頻來說的話,老師一定要注意,在看完這個視頻之後,讓孩子說一下自己對這個視頻的感受是什麼,不要只是單純的讓他們看視頻而已。之前我當助教的時候,老師也是通過看視頻以及播放音樂的方式,去幫助孩子發揮他們想像力,以及在看完視頻之後,會讓他們寫一下在這個畫面的那種出現了什麼東西,能用什麼句子去描寫,然後再正式的開始這篇課文的學習。

3.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湖心亭看雪》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1

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是九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這是一篇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作者張岱以清閑淡雅的筆墨,給我們勾勒出了一幅氣象雄偉的湖山雪夜圖,以不著痕跡的淺淡筆觸展示了游湖人的高雅情趣,文情盪漾,餘味無窮,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及設計理念。

一、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新課程標准》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知識目標:

積累相關文言實詞,翻譯並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品味雪後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情感目標:

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

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之後,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及賞析文章的思想內容作為本文難點。

二、教學方法

1、說教法

本課主要採用競賽活動法,朗讀法,賞析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2、說學法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另外作為初三學生已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礎,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

三、教學程序設計

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初讀

1、導入課題

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使學生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後我拋出引言「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帶著這份好奇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2、檢查預習

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要求讀出文章句內停頓,讀好文中關鍵詞語,讀好句末虛詞,讀好重要段落,體會語氣,把握語速。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

說明:初讀階段,主要用到了教學方法中的競賽活動法和朗讀法,意在用多樣性活動調節初三緊張乏味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躍的氣氛中初步感知文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預習課文、自主學習的興趣。

(二)精讀

要求學生藉助注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並提出以下幾個問題:

1、「看雪」的時間和地點是什麼?寫雪大的句子和寫冬雪寒冷威嚴的句子各是哪一句?

2、寫西湖雪景的句子?採用什麼寫法?

3、來到亭上,看到了什麼?那人對我的態度是怎麼樣的?我的態度呢?

4、舟子對作者的評價是哪個字?為什麼?

這四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讓學生在討論中完成難點的掌握,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接下來進行意境的品與欣賞。

(三)品讀

在整體朗讀和初步感知的基礎上,接下來開始對作者在文中所寄託的情感加以深入挖掘。為了防止學生對文章的感知留於表面,我於是設計了由詞到句到文的三個環節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

一讀品詞語。文章雖篇幅短小,但言簡意豐,餘味無窮。我讓學生以「我認為詞(字)用得好,寫出了」為話題發言。意在通過對詞語的賞析,體會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情感。例如文中的「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這兩句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絕」字和「獨』字來分析,一個「絕」字生動形象地傳達出了冰天雪地,萬籟無聲的森然寒意。然而正是在這人鳥聲俱絕冰雪天地里,竟有人深夜出門,獨往湖心亭看雪,這是一種何等迥絕流俗的孤懷雅趣啊!

二讀品美點。本文意境深遠,更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其中在寫湖中雪景,視線由遠及近,山水,景緻,人物一氣合成,如同一幅氣象雄偉的湖山雪夜圖。

於是我設計了以「我認為句美,寫出了」為話題發言。意在引導學生對景物描寫進行鑒賞,由景入情,例如:「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唯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一句,我指導學生體會句中視線由遠及近的移動,景物由面到點的變化,從而感受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的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及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茫茫如「太倉粟米的深沉感慨。

三讀品情感。文章雖是寫景佳作,但它更深的寓意是在於抒發他冰雪獨抱的操守和孤高自賞的情調,雖然就學生的年齡而言理解這一情感有一定距離,但在前文的層層鋪墊之後學生的感情已經逐漸被調動起來,於是我設計了以「我從文中處,理解了作者的心情」為話題發言。雖給了學生很大的空間,但學生很快就能捕捉到情感噴發的焦點。如:我從文中「獨往湖心亭看雪」,作者夜深獨往,既是不欲人見,也是不欲見人。那麼作者的這種孤寂的情懷,避世的憂憤就溢於言外。再如:周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借舟子之口,點出一個「痴」字,又以相公之痴與痴似相公者相比較,相浸染,把一個「痴」字寫透。通過他的喃喃自語,把人們與作者情感上的隔膜,把作者別有的懷抱、孤高冷寂的品格都生動地表現了出來。由此看來,所謂「痴」,正是一般「俗人」所不能理解的清高、超逸的情懷。

在實際教學中這三個環節確實有一點的難度,有時也遇到了引而不發的尷尬局面,但我始終緊扣文本,力圖做到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正是因為品讀細膩,所以整堂課情趣盎然,讓人回味無窮。

課文賞析完了,我做了這樣一個小結:親愛的同學們,老師非常佩服你們。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終於透過痴行痴景觸摸到了並且走進了張岱這位痴人之痴心。下面讓我們一起以我們最飽滿的情感再次齊誦全文,再次感知這位痴人之痴心。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一)課文在本單元所處的位置及單元目標《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單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熟悉一定數量的常用文言詞語。養成自覺誦讀的習慣,在反復誦讀中,進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並對作品的語言特色有所體會。

(二)教學目標及重難點的確立《新課程標准》對中學階段提出了要求:「閱讀淺易文言文,能藉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結合本單元教學目標和教材自身特點,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翻譯全文並背誦,能掌握相關的文言實詞。

2、能力目標:品味雪後西湖奇景,了解本文白描的寫作手法。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課文篇幅短小,雖寥寥幾筆,意卻在言外,有一唱三嘆之致。學生在多次誦讀的之後,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多形式誦讀及背誦作為本課的重點。把了解寫景這種白描手法作為本文難點。

二、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質疑法、提問法等教學方法,此外還利用多媒體展示輔助教學,利用開火車的游戲形式鞏固背誦,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千法,朗讀為本。葉聖陶老先生根據文言文學習的特殊性,曾經說過:「學習文言,必須熟讀若干遍,勉強記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誦才行。」也就是說,學生對課文的感知是通過讀來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學,誦讀尤為重要。學起於思,思起於疑,疑則誘發探索,通過探索,才能發現真理。對字詞的疏通,可採用質疑法,讓學生利用注釋,藉助工具書。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難詞、難句摘下來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指點解詞的方法。

(二)學法的點撥與指導:傳統的文言文教學的方法往往採用串講法,師授生記,雖然字字落實,但不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我國古代的教育文獻《學記》曾強調「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對注入式,倡導啟發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採用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從兩方面點撥和指導。第一方面,在誦讀基礎上,讓學生提出詞法方面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並由學生互相解答,教師「引而不發」,只把獲得結論的途徑指給學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從中悟出解詞的方法。第二方面,讓學生提出對課文思想內容理解方面的疑難問題,教師組織課堂討論,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三、教學程序設計:主要分三步:初讀—精讀—品讀。以讀貫穿始終。

(一)導入新課:課前多媒體播放有關西湖的圖片,對西湖有個感性的認識。對此激發學生的興趣:白雪覆蓋的西湖又是什麼樣子的呢?帶著這份好奇走進課文。

(二)學生朗讀:朗讀是文言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應反復進行,要引導學生採用個讀、聽讀、競賽讀等多形式朗讀,以讀帶動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感到以讀為樂,做到五分鍾內至少讀三次。

(三)師示範背誦:教師背誦全文,學生按要求在書中畫出難讀的字詞來,教師用語言激勵學生,歡迎學生與教師競爭,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聽讀中,同時又能激起學生要當堂背下短文的興趣與信心

(四)質疑解惑:這一教學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要求學生藉助注釋、資料,運用自學法閱讀課文,即用不同的符號記下課文中的難詞、難句、重要字詞。提出疑問,師生共同解答。

(五)精讀課文。體會寫景的句子。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畫面。使學生進入情境。能有感情的朗讀。

(六)思考閱讀:

1、本文賞雪之餘傳達出作者怎樣的情懷?

2、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游西湖,卻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此時作者的心情如何?

3、舟子言痴,如何理解?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

(七)熟讀背誦:學生在經過反復誦讀和品析語言,對課文內容應相當熟悉,採用游戲接龍的方式進行背誦,此環節可保持學生高漲的熱情,有利用記憶的鞏固。

(八)課堂小結:通過「實話實說」和「焦點訪談」的形式對本課作小結,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能有一定的成就感。

《湖心亭看雪》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湖心亭看雪》位於八年級下冊的第七單元,第七單元全是古代詩文,都是描繪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閱讀這類詩文,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湖心亭看雪》寫於明王朝滅亡以後。作者張岱對故國往事的懷戀,以淺淺的筆觸融入了山水小品,看似不著痕跡,但作者的心態可從中窺知一二。全文筆調淡雅流暢,看似自然無奇,實則耐人尋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顯了它的魅力,寫景與寫人相映成趣,寫出了作者超凡脫俗的文人雅趣。

二、教學目標

1.反復朗讀課文,把握文意,積累文言詞彙。

2.學習作者寫景和敘事的技巧,了解白描手法。

3、理解作者孤高自賞的情懷,評價作者的性情。尋求人生的啟示。

三、教學重點:

在深入理解寫景特點的基礎上熟讀成誦。

四、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系。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剛剛領略了承天寺中如水的月色,今天,讓我們再到杭州,去領略西湖的秀麗風光。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更是一處風景絕佳的地方,它自古就令許多文人墨客魂牽夢縈,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請同學們回憶描寫西湖的詩句: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今天讓我們隨著張岱的文筆,去欣賞雪中的西湖。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

2、正音正字

3、學生齊讀

4、學生自由讀

5、指名讀

三、學生合作探究:

1、語詞破譯組:解決文章中生字、文言詞語以及文言翻譯等方面的問題。

2、心靈探密組:走進作者心靈,體會他游西湖時與眾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產生這種感情的原因。

3、性情評價組: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後評價作者這樣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還是不可取。

4、寫法賞析組:對文中的寫法以及表達方式的運用進行賞析。

四、交流探討的結果。

1、語詞破譯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學生自由翻譯課文,然後一生讀一生譯。教師糾正不妥之處。

2、心靈探密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作者與眾不同的表述:

A、作者寫作本文時,明朝已經滅亡,可是他為什麼要用明朝的年號?

B、天寒地凍他為什麼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獨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嗎?

充分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獨行於茫茫的雪夜,頓生「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蘇軾《赤壁賦》)的人生徹悟之感。他脫俗喜歡寧靜,遺世獨立。不隨流俗的性情。

C、「獨往湖心亭看雪」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自命清高,潔身自好,不願意與那些俗人為伍。在作者眼裡這些人並不存在。

D、一切景語皆情語,他筆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怎樣的狀況?

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雲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E、金陵人請他喝酒的時候,他連姓氏都沒有通報,只是離開的時候才問,也沒有記下來,有什麼深意?

君子之交淡於水,作者交朋友沒有什麼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溝通,心靈的交融。

(2)能夠總括作者形象特點的一個詞是「痴」,怎麼理解這個的深意?

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痴」字點題,表現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鍾情山水、淡濁孤獨的獨特個性。

3、性情評價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古代文人中有許多曾經有過遺世獨立的文人雅士:

例如: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隱居於句曲山中,過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生活。

又如:陶弘景,曾經掌朝廷機密文書,後來不仕隱居,娛情山水,作起了「山中宰相」。

再如:劉禹錫,住在陋室,「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2)評價:可以引導學生對他們的行為進行辯論:

A、可取的地方:他們品德高尚,潔身自好,不與腐朽的官場為伍。他們性情高雅,娛情山水,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絕妙奇文。

B、不可取的地方:他們消極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統治階級,可是另一個方面他們沒有為當時的現實社會作出自己應該有的貢獻。他們的獨善其身,使他們的傑出才幹沒有了社會的價值。

4、寫法賞析組可能出現的問題:

(1)、本文寫景的句子;寫景的方法;景物的特點;折射出人物的情感。

寫景的句子: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白描的方法:

此時湖上冰花彌漫,天與雲與山與水,一片混沌。惟有雪光能帶來亮色,映入作者眼簾的「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國畫中的寫意山水,寥寥幾筆,就包含了諸多變化,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人與自然共同構成富有意境的藝術畫面,悠遠脫俗是這幅畫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質,這就是人與自然在精神上的統一與和諧。

預備資料:關於白描手法的解釋。

(2).寫作方面,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系的?

敘事是行文的線索,須用儉省的筆墨交代,如文中寫「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蹤。

寫景是游記的表現重點,要抓住景物的特點,把景物最打動人的地方表現出來,景中含情。本文寫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點,作者以他准確的感受體會到簡單背後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闊與人的渺小構成了強烈的對比,景物因此有了內容。

湖心亭巧遇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兩個賞雪人而驚喜,短暫的相遇都很暢快,隨之而來的分別不免傷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讓他釋然。情緒的變化一波三折,但是都與「看雪」有關,是「看雪」行動的延伸。由從景的角度寫景轉變為從人的角度寫景,將人與景有機地結合起來。人的參與,給有可能顯得冷寂、單調的景物注入了生機。而人與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4. 人教版小學語文《看雪》的課文原文

原文:

在我國台灣省,是很難看到雪的。

過春節的時候,孩子們在商店的櫥窗里看到了美麗的雪景。那是用潔白的棉花做成的。

孩子們問老師:「您看見過真的雪嗎?」

老師微笑著點點頭。

「您是在哪兒見過的?」孩子們驚奇地問。

老師說:「小時候,在我的故鄉。」她順手指了指地圖上的北京。

「北京離這兒很遠吧?」孩子們問。

老師說:「不算太遠。」接著她就給孩子們講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冬天,天上飄著雪花,地上鋪著雪毯,樹上披著銀裝,到處一片潔白。小夥伴們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興了!

孩子們爭著問老師:「什麼時候能帶我們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老師望望大家,深情地說:「那裡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

(4)小學語文課文看雪如何導入擴展閱讀:

《看雪》全文共有11個自然段,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講在台灣很難看到雪。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講老師介紹北京的雪景。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講台灣小朋友盼望到北京看雪。

《看雪》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台灣小朋友只看見過棉花做成的雪,沒有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景,表達了老師、學生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情感。

5. 小學語文課導入方式有哪些及舉例

1、由精彩的描述導入

精彩的描述,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閱讀興趣,引起聯想和想像,使學生自然進入文本。

如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設計了如下的導語:我們喜歡春天。喜歡春風輕吻臉頰的輕柔,春雨淅淅瀝瀝的清爽,春花爭奇斗艷的爛漫,小草鮮嫩逼眼的新綠……朱自清先生描繪的一幅幅春景圖更是美不勝收,讓我們來欣賞《春》,來體會春天的美好吧。

2、由軼聞趣事來導入

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對軼聞趣事興趣濃厚。要投其所好,根據文本,選好與課文相關的軼聞趣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又引起了對文本的興趣。

如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我講了文章的來歷。唐代,劉禹錫因參加政治革新運動得罪了權貴,被貶為和州通判。按規定,應住衙門里三間屋子。知縣是勢利小人,見劉禹錫被貶,便多方刁難。先安排劉禹錫在縣城南門,面江而居。

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很高興,特撰寫一聯: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他的舉動氣壞了知縣,又把劉禹錫的住房調到城北門。由三間縮小到一間半,這房子在河邊,附近還有柳樹。劉禹錫因景生情,又寫一副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知縣見他悠然自得,又把劉禹錫調到城中,且只給一間僅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憤然提筆寫下《陋室銘》。那麼《陋室銘》一文有什麼精彩的內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

3、從欣賞歌曲導入

歌曲以其優美的歌詞、動人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教學過程中,根據文本需要選擇恰當的歌曲讓學生欣賞,營造一種特殊的氛圍,來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自然導入。

如在講《小巷深處》時,讓學生欣賞歌曲《母親》:「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兒,有人給你擦……這個人就是娘啊,這個人就是媽,這個人給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不管你功勞多高,不論你成就多大,到什麼時候也不能忘了咱的媽。」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訴說,深深地打動了學生們。這時,我滿含深情地說:「母愛是無私的、博大的,讓我們一起走進《小巷深處》去感受那真摯的愛。」

4、由觀察插圖導入

新編語文教材有很多插圖,這一教學資源,常被忽略。要善於利用這一直觀形象的教學資源,巧用插圖導入。這些插圖形神兼備能幫助我們感知、理解文本。我們要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形象描繪、合理想像,這樣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學習《周庄水韻》時,先引導學生觀察文本中的彩圖,要求學生描繪畫面的景物:窄窄的河道漾動著斑斕的光點,純朴的船娘搖著彎曲的木櫓,小小的蓬船從圓拱石橋劃出,悠然滑進方形石橋……

通過插圖學生對周庄有了初步的認識,然後自然導入:著名畫家吳冠中曾贊嘆「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周庄的美讓中外遊人神往,讓我們走進周庄去感受她獨特的美。

5、由溫習相關詩詞導入

孔子說:「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還可以通過溫習與文本內容相關的詩詞來導入,這樣,既鞏固了古詩詞,又初步感知了文本,自然導入內容。

如學習餘光中的《鄉愁》時,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與鄉愁有關的名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積極思考回答踴躍:「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詩詞的聯想積累,喚起了學生們的情感。我因勢利導,滿含深情地說:「離鄉在外的遊子,日夜思鄉念親。鄉愁像一彎月,鉤起一串串回憶;像一條蠶,咬噬著那顆孤獨的心,讓我們一起來品味感受《鄉愁》。」

6. 語文課的導入方法都有哪些越多越好!

一、利用舊知導入法

語文新課程標准明確提出:「要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在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已經學過的舊知識導入新課,是教師比較常用的課堂導入方式。

孔子雲:「溫故而知新。」溫習舊知識,用已知知識做鋪墊,從中找到與新知識的結合點,順勢過渡,從而引出新知識的學習,既能使學生鞏固強化舊知識,又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加強了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一舉多得,極有實用價值。

二、問題導入法

古人雲:「學起於思,思源於疑。」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經常會問很多問題。教師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的這種心理,根據課文內容提一個有趣的問題,設置懸念引起注意,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積極思考,主動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以求解開疑團。

如教學《大海的歌》時,在上課伊始,教師就可以提出這樣的提問:「同學們,你們看過海嗎?」很多學生說:「看過。」「那麼你們認為大海會唱歌嗎?」「不會。」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但是老師說,大海會唱歌。」話音剛落,學生就議論開了,滿臉不信的表情,「怎麼可能,大海怎麼會唱歌呢?」教師微笑著說:「同學們,想知道大海為什麼會唱歌嗎?它又是怎麼唱歌的?下面就讓我們進入今天的學習。」在後面的教學中,教師圍繞問題展開教學,緊緊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憤悱」的狀態下帶著強烈的求知慾望去探求知識。

三、揭題法

題目是文章的「題眼」,可以揭示文章的主題,教師如果能從題目入手,進行分析解讀,就能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內容,對重難點知識有所了解。這種方法一般在成語故事、童話、寓言故事一類的課文中運用。如教學《狐狸和烏鴉》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運用這種導入方法。教師說:「同學們,看這個題目我們就知道講的是狐狸和烏鴉的故事。

在一棵大樹上住著一隻烏鴉,它找到了一塊肉,非常高興,嘴裡叼著肉站在樹上。這正好被一隻狐狸看見了,它很饞,想得到這塊肉,於是,它就使用計謀騙了烏鴉。你想知道狡猾的狐狸是怎麼騙了烏鴉的嗎?下面就讓我們在文章中尋找答案。」這樣揭示主題,就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開始新課的學習。

四、創設情境法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所以,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圍繞著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需求來進行教學。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進行情境創設,讓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中自主學習。

比如《鯨》這課是一篇說明文,比較枯燥,學生不願意學習,或者根本不能產生學習興趣。這時,教師可以創設一個情境:海底世界的動物們要舉行魚類舞蹈大賽,歡迎所有的魚類來參與。小鯨知道這個消息後非常興奮,因為它覺得自己的舞跳得很好,肯定能拿冠軍。於是,它興高采烈地來到比賽現場,躍躍欲試地去報名,結果卻被擋在了門外。「為什麼我不能參加比賽?」「因為你不是魚類。」「我不是魚類?我生活在水裡,從不上岸,怎麼不是魚類呢?」小鯨覺得非常委屈,哭著回家找媽媽去了。如果你是小鯨,你會怎麼問媽媽?小鯨的媽媽會怎樣安慰它呢?它真的不是魚類嗎?在這樣的情境建構中,使得學生對課文的興趣會高漲起來,會非常投入地進行學習。

五、故事誘導法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故事是兒童的第一大需要。」小學生正處在充滿想像和幻想的時候,他們對童話故事情有獨鍾,所以,教師可以利用故事來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比如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就可以用故事的形式來講述課文:「從前,有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疼愛她的奶奶和媽媽都不在人世了,她每天都要去賣火柴,就是大年夜也是如此。大年夜的晚上,家家戶戶都是歡聲笑語,只有她走在空盪盪的街上,沒人買她的火柴,她還不能回家,天好冷,她好餓、好冷、好孤單……」用這樣的故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就把學生的情緒激發了出來,使得學生牽掛著主人公的一舉一動,自然而然地就能全情投入,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六、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是激發人體情感的催化劑,用音樂導入也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到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系的歌曲在課堂上播放,引入新課學習,從而可以克服學生的緊張情緒,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

比如教學《二泉映月》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放一段《二泉映月》的樂曲,優美的旋律一下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如,在教學《讓我們盪起雙槳》時,教師可以將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放給學生聽。

聽著優美的歌曲,學生的情緒非常飽滿。教師再導入新課時,學生便自然而然輕松愉快地進入了學習新課的角色,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名言引入法

名言警句是人類思想、語言藝術的集中體現。學生一般對哲理性比較強的名言警句有很濃厚的興趣,所以,教師可以用名言警句來進行課堂導入,這樣既渲染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比如學習《晨讀》時,教師可以用周恩來總理的名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引入教學,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認真學習。

八、猜謎激趣法

給小學生猜謎語是一種很好的教學形式,用這種方法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開拓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積極思考,自然而然地投身學習。

比如,在教學語文第三冊《看雪》這課時,教師可以引用關於雪的謎語:「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風花盛開。千變萬化六個瓣,飄呀飄呀落下來。」然後讓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學生在猜出答案後,教師還可以展示很多美麗的雪景。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氛圍非常輕松愉悅,學習效果也非常好。

總而言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課堂導入,只要是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就是好的導入方法。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做好課堂導入,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奠定堅實的基礎。

九、渲染導入法

這是一種運用形象生動,情感激昂的語言開講,創造適宜的環境氣氛,引發學生相應的情感,進而吸引學生的導入法。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抒情性文章的教學。

如學習《濟南的冬天》等寫景抒情的課文時,可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幅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色,虛擬出一幅幅動人的畫卷,從而變抽象的文字敘述為優美的詩意的畫境,它帶給了學生在聽覺、視覺等感官上的極大享受。這一感官上的享受,可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散文語言文字的優美。

十、實物演示導入法

實物能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新課之前,出示與課堂內容有關的實物,導入自然,利於理解。

如在教學《核舟記》一文時,我先在課前展示了核舟的投影片,然後向學生介紹核舟的實際大小,長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再請學生試著用紙疊一個這樣大的東西,大家疊出來之後發現只有半個粉筆那麼長,高度還趕不上粉筆的直徑。接著我又讓他們在紙船上畫五個人,八扇窗,學生們都反映很難做到,我就此順勢引導古代的藝術家不是畫而是刻,而且人物刻得栩栩如生,這樣很快把學生的心給牽住了,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

拓展資料:

簡介

語文課程,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學好語文課程,要注意培養學習興趣,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積累學習方法,增強學習能力等。

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有一定的審美性與實用性。

7. 課文《湖心亭看雪》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1、雪後奇景的賞析。

2、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學程序】

一、導入

1、課前多媒體循環播放西湖雪景。

2、導入語。

冬季,最浪漫的無疑是下雪,最美麗的無疑是銀妝素裹的雪世界,讓我們隨張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紹湖心亭與作者

1、湖心亭:位於西湖中,據說宋代整修西湖時,以湖泥堆成小島,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閣,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環水,花柳相映,綠水盈盈環抱,青山蒼蒼遙峙,水色山光一片,這是觀賞西湖風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賞景。

2、張岱: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⑴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於明王朝滅亡之後,表現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⑵作者的家鄉是哪裡?──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客居異地。

⑶「明亡後不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教師補充:明亡後,張岱曾參加過抗清斗爭,後來消極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他的文章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總帶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體把握課文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與多音字的朗讀:

崇禎(chóng zhēn)毳(cuì)衣霧凇(sōng)

沆(hàng)碭(dàng)鋪氈(zhān)

喃喃(nán)更(gēng)定更(gèng)有此人強(qiǎng)飲

2、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疏通文句,可同桌間討論交流,然後圈畫出還不解的文句,進行質疑問難。(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不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3、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知識存儲)

⑴一字多義:

①余拿一小舟:撐,劃;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這; 是金陵人:是,判斷動詞。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間計時單位;焉得更有此人:更,還。

⑵詞類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詞作動詞。

4、齊讀課文,讀准字音。師評價學生誦讀情況。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5、請一同學用現代漢語講述本文主要內容。

四、品讀賞析

1、提問:舟子是如何評價張岱的?(「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個字概括呢?(「痴」)

2、默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讓你看出「相公痴」

⑴「是日更定」──說明時間之早。

⑵「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說明這是冬季最冷的時候,而且大雪連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麼聲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靜,沒什麼好看的,按理說,應是躲在家裡,圍著火爐取暖,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的「痴」。

追問:「湖中人鳥聲俱絕」從哪種感覺來寫?(聽覺)「俱絕」寫出了怎樣的景象?(寫出了大雪後西湖空曠、肅殺、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不敢作聲,連空氣彷彿也凍結了。突出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⑶「獨往湖心亭看雪」──說明張岱是獨自一人挑在這么冷的天,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見他的「痴」,表現他不畏嚴寒的雅興和超凡脫俗的情趣。

追問: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麼說是「獨往」呢?(去湖心亭賞雪只他一個人,舟子只是送他去,並不上湖心亭)──他為什麼不拉舟子一塊看呢?這樣也好有個伴,不會獨自一人。(他認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會理解他來湖心亭看雪的心情,從文章最後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觀念。)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尋找「痴似相公者」。

⑴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嗎?(有,湖心亭上比他早來的兩個金陵人懂。)

⑵作者是怎麼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找出來。

①老師發現一處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寫「問其姓氏」,可後面卻是「是金陵人,客此」,這答非所問呀,作者寫錯了,真是不高明。你怎麼看待這個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問;可實際上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處。包含了豐富的情感內容,「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的遊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不必記名字。而突出「金陵」這個籍貫,因為我們知道「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後,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強調「金陵人」「客」,他鄉遇知音,暗示這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②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等,當時已是清朝,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來紀年,就說明他身在清朝卻還念念不忘明朝。)

⑶作者與兩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①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發之於二客,其實也是作者的心聲。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足見作者構思之巧,韻味無窮。(亭中人因意外驚喜才「拉余同飲」強飲三大白)一個「強」字,傳達出作者的興致之高。本來不會喝酒,但因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連飲三大杯,雙方真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由此我們可以聯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悅之情了。

②惆悵、感傷。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經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並且難有後會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

4、品美景:

⑴在「崇禎十二月」「大雪三日後」的「更定」時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迷人」,那麼,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們的「痴」嗎?(值得)

⑵找出描寫雪景的語句,讀一讀。「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⑶討論:這段景物描寫雖只有兩句話,但寫得很美,意蘊也很深遠。請你結合朗讀體會,細細品味它的美,分別說說它們美在哪兒?

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於「大」字。

後一句作者變換角度,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由大到小,由遠到近,不僅表現了視線的移動,景色的變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緩緩行進,展現了一個微妙而變幻的意境,給人一種似有若無,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師小結: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滄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緻。(學生再朗讀體味)。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對話,敘事、寫景、抒情融於一爐。淡淡寫來,情致深長,洋溢著濃郁的詩意。

⑷「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語言生動形象、華麗優美嗎?(不,相反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寥寥幾筆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這種寫作方法就稱之謂白描)

補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展示圖畫)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徵,以質朴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於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於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於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畢現,生動形象。(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⑸那怎麼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蘇軾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兩句詩。 「白描」就是「淡妝」,有時「淡妝」比「濃抹」更見風韻。

⑹遷移訓練,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妝」(白描),並說說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 《天凈沙秋思》)──(白描)

評述: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對九個景物進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遊子圖》。在這幅圖中,藤是枯的,樹是老的,鴉是黃昏中的,它們給人的情緒是蕭索暗淡的。此時再看到小橋流水人家,那種思鄉思家的情緒就很自然地從心底彌漫開來。抬頭望望遠處漫漫古道,聽聽耳邊呼嘯秋風,看看跨下長途跋涉的瘦馬,啥感覺?只能斷腸!僅28字就達到了一種千古絕唱的效果。這就是白描。

②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評述:朱自清僅用「攀」、「縮」、「微傾」這三個極凝練的動詞逼真形象地寫出父親攀爬月台時的努力,真實地再現父親的背影,我們的眼前似乎就出現了那令人終生難忘的感人背影,父親攀爬月台的背影將永遠定格在讀者心中。沒有一處過多的形容、修飾、陪襯之類的語言,只是白描,只是寫實,乍讀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訥,細細品味,卻情真意濃,蘊藏著一股深情。這就是白描的力量。

⑤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周密《觀潮》)

五、鞏固與拓展

1、背誦課文;

2、比較本文與《江雪》一文的異同?(從寫法、表達感情兩方面)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後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後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3、運用白描手法,寫一段《校園的清晨》,可寫人,可繪景,可敘事。

〖板書〗

作者超凡脫俗清高孤傲(清高自賞)

淡淡愁緒思戀故國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

8. 小學語文古詩怎樣導入

幾種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方法:
一、多媒體導入
多媒體設備是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工具,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對教學效果有錦上添花的功效。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多種多樣,教師可以利用音樂、圖畫或視頻等方式,為課堂創設情境。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導入的同時,要輔以適當的語言或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語文課的目的畢竟是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而語文課的每個環節都不能離開語言文字,否則就會喧賓奪主,使得教學偏離應有的方向。教師可以運用優美的引導語,解說多媒體內容,也可以讓學生欣賞過多媒體導入內容之後用自己的語言解說或發表感想。
二、故事導入
很多古詩背後都有歷史典故,也就是優美動人的小故事。故事中的情感貼近生活,能激發人的情感和興趣,小學學生容易被富有趣味性的故事吸引,因此用白話故事導入古詩教學是可取的方法。
運用故事進行導入,要注意用時不宜過長,內容要緊貼課文內容,並最終引出新的教學內容。故事導入還可留下懸念或提出問題,也可以用讓學生講述等方式,增加學生的參與度。
例如《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古詩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導入:「唐代有兩位著名的大詩人,一位叫李白,另一位叫孟浩然,他們倆是非常好的朋友。在陽春三月的一天,孟浩然要離開黃鶴樓乘船去揚州,李白到江邊送行,依依惜別之後李白佇立在江邊,凝視著遠去的小船,李白的心情很復雜,他羨慕孟浩然前往繁華的揚州,難過友人離開不知何時再相見,痛苦不能再和孟浩然一起遊山玩水、吟詩作對。這難舍難分的送別情景連岸邊楊柳,江上沙鷗也為之動容。李白的激情與浩浩盪盪的長江水一同澎湃,終於迸發而出,留下一首千古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復習導入
復習導入也稱「溫故知新導入」,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回憶已學過的有關知識或生活經驗導入新課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新舊知識過渡的橋梁,既可以幫助學生復習鞏固舊知識,同時又帶出新課。小學語文中的古詩教學貫穿了各個學段,且要求學生重視積累,也有很多詩篇在內容上有緊密的聯系。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回憶已積累的古詩,引發學生學習新課的興趣,能夠使學生拓展思路,增強新舊知識的聯系。
例如,教學《鄉村四月》這首描寫春日風光的古詩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詩歌,如《詠柳》《早春》《春曉》,並談談自己對春天的感受。這樣的導入,既聯系生活,又復習了舊知,為學生理解詩的含義墊定感情基礎。
四、朗讀導入
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於永正老師說:「語文教學的所謂『亮點』,首先應該在朗讀上。」作為語文老師,我們要注重「培養和訓練學生大聲朗讀課文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對小學各年段朗讀的要求都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因此,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讀是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古詩這種音樂性強的教學內容,朗讀的作用就更為凸顯了。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范讀新課內容,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教師要注意輔以適當的教學語言,提醒學生注意詩歌的語調、停頓、重音、語速等,或加入配樂,為朗讀創造情境。
例如,教學劉禹錫《望洞庭》時,教師可以這樣導入:「有一首古詩,景色描寫生動優美,富有想像力,請同學們先聽老師的朗誦,體會一下詩歌所描繪的幽靜與美的意境。」這里可以配樂。

9. 八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湖心亭看雪

湖心亭看雪》教案

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後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於變化的語言。

積累文言詞彙,培養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入新課:

冬季最令人高興的莫過於下雪了,那飄揚著的雪花,凝聚著對大地的熱愛,從無垠的天幕灑落,在我們頭頂飛舞,撫摸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帶給我們的感受?--靜穆、純潔、純凈、闊大而遼遠--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後,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琅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出對鄉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線索: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明確: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後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合作探究:

(一)既然題目是《看雪》,現在我們就共同來品味張岱眼中的雪世界。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並加以評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通過聽覺寫景,寫出了大雪後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聲,連空氣彷彿也凍結了。一個"絕"字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效果。

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雲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於"大"字。移步換景,變換角度,作者又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表現了隨著小舟的緩緩行進,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時它們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本段文字寫景所用手法為白描,你能否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一兩個例子並加以分析。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下筆,"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後西湖全景,設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雲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仍然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於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緻。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學生再朗讀體味)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現作者此種情懷的詞或句子嗎?並分析。(獨、痴)

(二)難道真的無人擁有如此情趣嗎?看來不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還有誰有這樣的閑情雅緻。(湖心亭對座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

作者在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之於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但作者並不說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此正正所謂"文如看山不喜平",足見作者用筆之巧。(強飲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而且連飲三大杯,由此我們可以想像"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句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課文看雪如何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40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08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8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7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55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04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9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42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01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7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78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1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33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93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92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92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231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08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16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