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文縮寫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文縮寫

發布時間:2022-09-05 07:14:07

小學語文縮句的方法和技巧

小學語文縮句技巧,非常實用。
縮句沒有標準的答案,但是它有一個原則就是不能改變原句子的含義。縮句是把長長的句子,縮短為只有「主幹」成分的短句的過程。大家可以給小孩參考下面的幾個方法。
一、要刪去內容部分的關鍵字

1、「的」前面的修飾都刪去。

如「可愛的鴨子遊走了。」中「可愛的」是用來修飾「鴨子」的,可以刪去。

縮寫為:鴨子遊走了。

例外:爸爸的老家是一個人口不滿五萬的鄉鎮。

不能縮成:老家是鄉鎮。(註:不符合原句子的含義。)

2、「地」前面的限制要刪去。

如「同學們都忍不住地大笑起來。」中「都忍不住地」是限制「大笑起來」的,刪去。

縮寫為:同學們大笑起來。

3、「得」後面補充的說明刪去。

如「小紅著急得要命。」中「要命」是對「著急」的程度進行補充說明,刪去

縮寫為:小紅著急。

4、數量詞語要刪去。

如「弟弟畫了一幅畫」中的「一幅」可以刪去。

縮寫為:弟弟畫了畫。

5、表示方位,特定條件和環境片語,應該去掉。

如「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句子中方位片語作狀語時,都不能保留。

如:

〔1〕我們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

縮寫為:我們上課。

〔2〕在六一兒童節的活動中,我們取得了好成績。

縮寫為:我們取得了好成績。

二、要保留關鍵點

1、句子中的否定詞「不、無、沒有」等,縮句時要保留。

如:我在書房裡沒有找到那個裝筆的筆袋。

縮寫為:我沒有找到筆袋。

2、句子中謂語後面的「著、了、過」要保留下來。

如: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著游戲。

縮寫為:同學們玩著游戲。

3、把字句、被字句中的「把」和「被」字要保留。

如:密密麻麻的烏雲把陽光擋住了。

縮寫為:烏雲把陽光擋住了。

最後建議家長們平時可以從課文中摘抄一些句子,有空的時候給小孩練一練,熟能生巧嘛。

❷ 小學語文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為了加強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日常的寫作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的寫作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的寫作方法

一、聯系生活,豐富素材

作文 離不開生活。經過對當前小學生的寫作水平進行了解,筆者發現缺乏素材是小學生寫作中存在的較大的問題。很多小學生表示在寫作時不知道寫什麼,沒有想寫的東西。不難理解,小學生年齡幼小,經歷過的事情相對來說也比較少,缺乏寫作 經驗 ,對寫作素材的選取也不夠得當。經常有學生在作文中寫流水賬,上午、中午、下午做了些什麼……

二、積累詞句,豐富措辭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小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一點一滴的學到各種各樣的寫作技巧,寫出來的作文也會越來越豐滿生動。如何逐漸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技巧呢?筆者認為,注意日常生活、學習中的積累,非常重要。不斷地積累可以豐富小學生的學識,從而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三、合理引導, 日記 訓練

為了加強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日常的寫作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勤能補拙的道理相信大家都能夠理解,雖然小學生語文基礎薄弱,寫作技巧不夠精湛,但是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情況。只要小學生肯下功夫,加上教師的合理引導,相信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會有質的飛躍。日記就是一種不錯的訓練寫作的方式。

日記,是一種記錄日常生活事件的載體。對於寫日記,許多小學生都有一種這樣的誤解:日記就是將自己一天發生的事情寫下來。正是這種誤解,造成了日記中出現大部分流水賬的現象。為了提高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加強對小學生的寫作訓練,教師可以對日記的主體作出引導和限制。我在布置小學生日記任務時,將日記的主題也一並設計了出來。

小學生寫作過程中會運用到許多寫作技巧,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小學生進行寫作技巧的教學,能夠幫助小學生有效提高寫作能力。

2小學語文的寫作方法

一、開頭的寫法

1.扣題,就是把題目中的字或詞,寫進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指確定寫作范圍,即確定本文要寫哪方面的內容。一般使用概要的總述寫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對所寫人或事,是喜是惡?是褒是貶?表明自己的觀點。

3.引下文,即為什麼這樣說?具體情況是怎樣的呢?最好是在段尾,用一句含而不露的話語作鋪墊,自然地引出下文。

例:第五冊課文《爬天都峰》的開頭:

「暑假裡,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

把題目中的字或詞,寫進第一段中,就叫「扣題」就是這么簡單!

扣題:爬天都峰

定位:爸爸帶我去黃山,爬天都峰→透露出喜悅的心情

引下文:天都峰高不高?一路上有什麼見聞?引出下文

開頭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寫某一方面的內容呢,還是想定位大一些,寫好幾個方面的內容呢?確定好後,再下筆寫開頭的「定位」部分。「定位」與下文的關系是:

定位小,下文單一寫; 定位大,下文多面寫。

如果你在開頭的定位(確定的寫作范圍)較小,下文就應單一地去寫。

二、中間的寫法

承 上 陳 述 詳重點

1.承上,就是接續開頭的內容來寫。因為開頭是要求「扣題」的,當然就不會跑題。中間部分,我們「承上」,接續開頭的內容來寫,也就能保證不會跑題。作文,不跑題,是很重要的。

舉例:第七冊課文《頤和園》

開頭: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中間承上:(2—5自然段)承接開頭的「美麗」來詳細地寫:長廊、佛香閣、萬壽山、昆明湖等,處處體現了頤和園的美麗。

2.陳述,就是有條理地敘述,也就是按一定的順序敘寫。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有順序的,萬事萬物的發展都存在於時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時空的變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因此,我們說作文的行文順序一般有以下3種:

① 時間順序

寫事情的發展,我們必須按照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去寫,這樣才能保證敘述的條理一清二楚,讓讀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如第五冊課文《雨》,就是按照「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來寫的:

雨前:忽然,天色暗了下來,颳起一陣狂風,要下雨了。

雨中:一會兒,粗大的雨點兒落下來了……

雨後:雲散了,雨住了,太陽照亮了大地……

② 空間順序

就是按照我們游覽或目光移動的空間順序來寫。游記文、寫景文和 說明文 多採用這種方法。

如第五冊課文《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寫作順序:

先寫海面:西沙群島一帶海水五光十色,瑰麗無比……

再寫海底:海底的岩石上長著各種各樣的珊瑚……

然後寫海灘:海灘上有揀不完的美麗的貝殼……

最後目光回到島上:島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樹林……

③情感順序

就是按照我們對事物的情感、認識的變化順序來寫。

人是有情感的高級動物,人的情感、認識往往是會隨著事情的變化而發展變化的。

3.詳重點,就是詳寫重點部分。

你認為哪個事例最典型、最有說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中心,就把這一段作為重點,詳細地多寫幾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對能反映人或物特點的材料,也應詳寫。

如果只寫一件事,那這件事一定要詳寫。

如果寫兩件事,就要詳寫一件事,略寫一件事。

如果寫三件事,可以詳寫一件事,也可以詳寫兩件事,其餘的則略寫。

三、結尾的寫法

1.照應開頭,就是聯系開頭部分的內容,再次使用開頭部分的重點字詞。

2.寫所感,就是寫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寫出其中之一即可)。

在結尾「寫出所感」,其意義在於:

1、對作文本身來說,能起到表明觀點(即中心思想。為什麼把「中心思想」稱為「觀點」?我們將在下講中說明)或突出觀點的作用。

2、對思考、創新來說,能引導我們從小養成遇事思考和勇於創新的習慣。

無論是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你為什麼要這樣寫?寫後有什麼感想、感受或感悟?開動腦筋想一想;把自己的所感在結尾寫出來,這往往就是我們要表達的觀點,也是整篇作文的一大亮點。這也是避免人雲亦雲的有效方法,有利於結出「創新」之果。

寫一篇作文,就寫出一個所感,長此下去,我們就會養成遇事思考和勇於創新的好習慣,這對於增進我們的智慧、對於我們人生的進取和發展都將十分有益。

3、對明理、做人來說,能引導我們明白更多的事理,懂得更多做人的道理。

我們學習作文,不僅僅是訓練思維和文筆,其終極目標應該是提高思想修養、學會做人、追求成功。因此,我們要求同學們在作文結尾「寫出所感」,即要求大家從敘寫的人物身上受到有益的 教育 ,從描述的事件中得到人生的啟發,從講述的 故事 中悟出做人的道理。這樣,我們每寫一篇作文,就會有一個新的認識,領悟一個新的道理,思想有個新的提高。

思想決定態度,態度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結果。只有正確、高尚的思想,才能引導我們走上成功之路。

4、對邁向成功來說,能引導我們從小養成 總結 的習慣。

許多人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請同學們記住:失敗從來不是成功之母,只有總結才是成功之母。

成功一定有經驗,失敗一定有教訓。成功了,你總結了經驗沒有?今後如何做得更成功?如何將成功的經驗擴展到相關方面,獲得更多的成功?失敗了,你總結了教訓沒有?今後如何糾正和改進那些錯誤的想法或做法?只有善於總結的人,才會步步邁向新的成功!

因此,在結尾「寫出所感」,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咱們「簡快作文法」的一大創意。

3小學語文的寫作方法

作文的四個最佳步驟

拿到一個作文題目後,我們應按一個怎樣的最佳步驟來完成這篇作文呢?一般按以下四個步驟來進行:

一、 審清題意,明確內容

1.審清題意

如果沒有給我們一個完整的作文題目,只是給了一部分,如「第一次 __ 」,或者只是限定了一個范圍,比如「寫一篇贊美親友的作文」,那我們就要首先擬定一個具體、完整的作文題目,如:《第一次做飯》、《我的好叔叔》等。

如果給我們提供的是一個完整的作文題目,那我們就用以後要講的「簡快審題妙法」直接審題。

2.明確內容

審清題意後,我們就要根據題目的要求來明確要寫的內容。如,要求我們以「第一次 __ 」為題寫一篇作文。我們「第一次」經歷的事情太多了,選哪件事來寫呢?肯定是選擇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那次來寫。

二、 確定觀點,選擇材料

1.確定觀點

明確了要寫哪件或者哪幾件事以後,接下來就要根據這件或這幾件事確定一個觀點(中心):在選擇的這個「第一次」中,你主要是想通過寫這件事表達什麼?是表達充滿了樂趣,還是表達體驗到了辛苦?這就是要確定的觀點。

千萬記住:只能從中確定一個做觀點。

一篇作文只能有一個觀點,就像我們每個人只能有一個腦袋一樣。

2.選擇材料

觀點確定以後,就要圍繞這個觀點選擇最典型的材料來寫。例如寫《第一次做飯》,如果確定的觀點是「做飯也充滿樂趣」,那麼就可以從做飯時「增長了知識」、「學會了本領」、「受到了表揚」等方面選擇材料來寫。

若確定的觀點是「體會到媽媽做飯的辛苦」,就可從做飯「很繁瑣」、「夏天做飯熱」、「很勞累」等方面選擇材料來寫。

三、按序寫作,詳寫重點

1.按序寫作

就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

2.詳寫重點

在敘述中,對最能突出表現觀點的重點事例,要不惜筆墨詳寫清楚。對最能突出表現觀點的關鍵之處,要善於抓住主要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活動,進行細致刻畫,就像電影中的特寫鏡頭一樣。比如,電影中在表現女主角的委屈或悲傷時,整個銀幕上只出現女主角那雙淚汪汪的眼睛。詳寫在一篇作文中,對最能突出表現觀點的重點事例(或段落),要詳寫;在一個事例(或段落)中,對最能突出表現人或物特點的材料,要詳寫。

四、照應開頭,寫出所感

1.照應開頭

就是聯系開頭部分的內容。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再次使用開頭部分的重點字、詞。

2.寫出所感

這里的「所感」,指感想、感受或感悟。

也就是說,通過以上正文部分的敘寫,你取得了什麼經驗?吸取了什麼教訓?受到了什麼教育?得到了什麼啟迪?有什麼體會?產生了什麼想法?悟出了什麼道理?總結出了一個什麼規律?等等,這些都是「所感」,選一個寫出來,就能突出觀點或升華觀點。

4小學語文的寫作方法

根據提供書面 材料作文 時,要注意三點:

一、認真審題,明確要求。

二、緊扣主題,決定取捨。

三、活躍思路,發揮想像。

(一)縮寫

注意:①不能改變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體裁,甚至連人稱也不能變。

②不能改變原文的記敘順序和主要內容,保留主幹。

③概括復雜的內容要全面,語言要簡明扼要。

④改後的短文要銜接過渡自然,首尾連貫。

⑤合理安排各部分之間的大致比例。

(二)擴寫

注意:①不能改變原文的中心思想、體裁、人稱、敘事方法和順序。

②不能改變原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③擴充的內容只能根據原文情節合理地發展,不能任意增加。

(三)改寫

改寫,就是改變原文的體裁與人稱、結構及語言等,寫出與原文形式不同的 文章 。

一是改變體裁。把原文從一種體裁改寫成另一種體裁。

二是改變人稱。常見的是把第一人稱改為第三人稱,或把第三人稱改變第一人稱,內容不作變動。

(四)續寫

注意:①續寫時一定要認真閱讀原文,弄清原文所寫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

②要根據題目要求,大膽想像。

③不能改變原文的體裁,續寫中可以增添次要人物,但主要人物不能改變。

④續寫部分的語言特點和風格要盡量與原文保持一致。

(五)看圖作文

第一,看單幅圖作文。

第二,看多幅圖作文。

看圖作文的一般步驟是:看、說、寫。



❸ 縮寫2017年五年級課文《牛和鵝》的5至11自然段

縮寫:我們放學回家,走過池塘邊,看見有四隻大白鵝在靠近岸邊的水裡游,然後我們被鵝追趕。捉魚的金奎叔把鵝提了起來。老雄鵝害怕了,好不容易掙脫束縛,張開翅膀,跳進池裡,逃命了。金奎叔讓我們別害怕鵝。我記著金奎叔的話,以後一直不怕鵝了。

以下是《牛和鵝》的相關介紹:

《牛和鵝》是任大霖寫的一篇記敘文,被選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和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課本。課文記敘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鵝追趕,後來在金奎叔的幫助下趕走了鵝,再不怕鵝的故事。

文章故事性強,是一篇語言生動、童趣十足、又蘊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寫「我」被鵝追趕這一部分時,作者將鵝的神氣十足、膽大妄為,以及「我」的狼狽不堪、慌忙逃竄通過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的細致刻畫,通過對鵝的動作的傳神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在讀者面前。最後藉助金奎叔的話,告訴我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如果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牛和鵝

❹ 小學作文教學大致步驟

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讓學生會讀會寫。教學實踐中,有很多教師對低年級啟蒙作文訓練方法單一,干澀說教,沒有任何好的效果。其實越是低年級,訓練方法越是活潑多樣、豐富多彩,以下試舉幾例,供老師們參考。

一、仿寫故事法:順從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選擇短小、通俗、有意義的小故事,講給學生聽,然後讓學生復述,再練習寫出來,只要能寫出大概內容就是成績了。學過的故事性課文,像《司馬光砸缸》、《烏鴉喝水》等,也可以讓學生仿寫。

二、實事記敘法:寫學生親耳聽的,親眼見的,親身經歷的事。當然,最初要選擇最簡單的練習,以後根據年級不同逐步加深。如:課堂上一個學生說:「老師,我方格本不夠用了。」另個學生說:「老師,我借他一本。」再如一個學生拾到一角錢交給了老師……這些零碎小事兒,多數學生不但能說明白而且能寫清楚。教師也可提供材料,鄰居家的豬到你家偷吃豬食,被你家小花狗給咬跑了,突出小狗的可愛特點;天突然來雨,你或別人把李奶奶曬的被子收回去了,突出人物的品質特點,等等。

三、縮寫課文法:小學課文,一般都淺顯易記,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趣味性。讓學生在復述的基礎上,練習縮寫,不算高不可攀。如《小猴子下山》,寫出小猴子下山後幾次做什麼,怎樣做的,心情怎樣,就算可以了。

四、創設意境法:教師事先考慮、准備好,在學生面前,展現一件簡單明了的小事兒,接著讓學生復述或寫出。如:一次教師給學生發課外書,發完少了兩本,就讓學習委員到備課室找,結果,她在半路上拾到了。於是,馬上讓學生動筆。這樣做學生感到有興趣,有話寫。

五、字詞擴寫法:低年級字詞任務較重,可隨時結合字詞教學,進行擴寫詞語,擴寫句子,擴寫一段話,乃至一段短文的訓練。盡量做到:聯想豐富,有進步意義,內容完整、語句通順。如:教「嚇」字,組詞(嚇一跳)擴句(他把小力嚇一跳),擴寫一段話(小力走到教室門口,剛一推門,小軍躲在門里,故意「嗷」地一聲,把小力嚇一跳,倒退幾步摔個筋斗。上課時,小力告訴了老師。老師把小軍批評了。小軍紅著臉說:「我再也不這樣做了。」)

六、觀察實物法:寫靜物,要從「摹形」和「傳神」兩個方面著筆。「摹形」就是描寫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質地。「傳神」就是描寫物體內在的神態,可以說明物體本身的意義或者抒發作者對物體的感情,從而引起讀者的共鳴或聯想。

七、看圖聯想法:在「看圖說話、寫話」的基礎上展開聯想,使圖前、圖中、圖後的情節融為一體。要注意以下四點:⑴看懂圖意;⑵弄清題目規定的寫作要求;⑶依據要求,結合看圖,確定寫作重點;⑷在寫實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如教第四冊語文《杭州西湖》這幅圖時,可啟發學生說:「假設你此時在西湖岸上,能看到什麼?心情怎樣?」再把這些問題連在一起回答。教者可口述範文片段,最後學生復述、仿寫。

八、講說結合法:把講讀課文和說話練習結合起來。通過講讀促進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的基礎上練習口頭復述能力,這是把理性知識(或課文知識)轉入實踐運用的範例,是語文課與作文課緊密結合的嘗試。如:講《小蝌蚪找媽媽》、《松鼠》之類的課文,可用十分之六的時間講讀,十分之三的時間練習說話,十分之一的時間機動使用。敘述小蝌蚪的外形特點,游水嬉戲的情形;青蛙的外貌,生活習性;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變化情況。仿照《松鼠》的寫法,敘述公雞、大鵝、小狗等動物的外形,生活特性,用途或作用。

九、古詩改文法:在學好古詩字、詞、義等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嘗試改寫成文,是訓練學生作文能力的好機會。因為古詩中有人有事、有景有物,把這些現成的材料組織成文,能培養學生的豐富想像力,能訓練學生布局謀篇的作文技巧。

十、仿寫作文法:現成的作文資料很多,教師可把適應學生仿寫的作文讀一篇。然後讓學生根據頭腦中的記憶仿寫。可分兩種,作文能力差的仿寫範文中的原有事物,作文能力強的可聯想其它類似的事物。如:一次作文課,讀一篇篇幅短小的作文《奶奶笑了》,寫的是孫女小英,在天突然來雨的時候,主動給到市場買菜的奶奶送傘的事。少數學生可照原事寫,多數學生可寫自己為親人做的實事。這就素材多了,可寫冷天,給爸爸送帽子;可寫媽媽在地里扒玉米,自己在家做飯;可寫幫爺爺澆小樹……

以上十法,只是列舉了低年級啟蒙作文的部分訓練方法,其實低年級作文訓練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老師們拓寬思路,依據學生的實際,總會找到適合於自己適合於學生的訓練方法

❺ 小學語文縮句的方法

縮句有兩種情況:

第一種,去掉全部枝葉,只保留主幹。如「精彩的表演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結束」縮為:「表演結束」。

第二種,去掉大部分枝葉,保留主幹和小部分枝葉。

否定詞

否定句中的否定詞。如「我絕對不同意你的這種無理要求」縮為「我不同意要求」,「不」必須保留。

「把」與「被」

「把」字句和「被」字句中的「把」和「被」以及它們連帶的重要詞語,如「他把我漂亮的水杯帶來了」縮為「他把水杯帶來了」。把修飾詞去掉,誰——他,干什麼——把(我的)水杯帶來了。

縮句步驟

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

第二,標出應留詞語(主幹和必須保留的枝葉)。

第三,檢查對錯優劣。如「這氣魄宏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偉大的工程」這句話中,「在世界歷史上」作狀語,要刪掉。「氣魄宏偉」是修飾詞,也要刪掉。「偉大的」作定語,但在此句中是必要成分,要保留。所以縮為「這工程是偉大的工程」。

❻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19課的課文怎麼縮寫課文

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趕制10萬枝箭,並說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託,理應照辦,並答應三天造好,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軍士和草把子。第三天,諸葛亮請魯肅一起去取箭。這天,大霧漫天,對面看不清人。天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並讓士兵擂鼓吶喊。曹操下令說,霧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弓弩手朝來船射箭。太陽出來了,霧還沒散。船兩邊都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想追也來不及了。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吳國的都督周瑜十分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方設法去害諸葛亮。一天周瑜在商議軍事時提出讓諸葛亮10天內造出10萬枝箭。獨具慧眼諸葛亮卻說了,三天就夠了,並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怎麼會這樣自信呢?10天內造出10萬枝箭已經不可能了,他竟能提出三天內就能造出來,因為他心裡早有了對借箭妙計的通盤考慮和周到安排,他算出了三點,第一點他算到了天氣,知道在第三天一定有大霧;第二點他算好了對方射箭的方法,二十條船以繩索相連,一字排開,兩面受箭,第三點他算好了人,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
諸葛亮事後請魯肅幫他借船,為什麼要請魯肅借船呢?因為他知道魯肅的忠厚老實,守信,不會把這件事抖露出去。第一第二天諸葛亮都在府上喝閑茶,這讓周瑜滿是問號。到了第三天,果然是大霧漫天,看不清對面的人,天也還不亮,諸葛亮下令開船,還讓士兵擂鼓吶喊,虛張聲勢,這次他利用了曹操的多疑和小心謹慎,果然不出所料,對面的曹操發現了敵情便下令,霧大,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叫弓弩手朝船射箭,箭都射在了扎在船上的草人上。太陽出來了,霧還沒散,船上的草人已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師,這時曹操後悔莫及。10萬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經過後長嘆一聲:我真不如他! 自古以來,總有那麼一些人,看到別人有才幹,比自己強,不是奮發努力趕超人家,而是懷著妒忌心,不擇手段地去陷害別人。三國時期的周瑜就是這樣的人,它不但有妒忌心,而且又十分狡猾陰險,從中也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個有勇有謀,識天文知地理的人。

❼ 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老師經常會讓學生概括一下所學課文的中心思想,以提高學習的效率。那概括小學語文課文中心思想的 方法 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一、提煉關鍵詞,歸納 文章 主要內容

把文章分成幾個部分,再把各個部分的意思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簡單、直接、常見的一種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也有人稱之為段意合並法。提煉關鍵詞是在歸納段意的基礎上加以概括提取。

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一課,把課文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詹姆斯在一個晚上和父親一起到船塢釣魚。

第二部分講由於距離釣鱸魚的時間有兩個小時的時限,父親要求詹姆斯把魚放掉。

第三部分講這件事給詹姆斯的啟示。把這三部分段意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但是這樣概括略顯冗長。因此,可以在段意相連的基礎上提煉出「釣魚、放魚、啟示」三個關鍵詞,組成一個 句子 。

則本文主要內容就是詹姆斯釣魚又放魚,從中得到了啟示。

關鍵詞,有動一個詞語就能牽動全文的功效。釣魚、放魚、啟示三個詞是全文的高度凝練概括。

二、找出中心句,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中心」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事物的主要部分」,文章的中心應該是文章寫作內容的集中體現。中心句應該是能體現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子。

《海底世界》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十單元「奇妙的海底世界」中的一篇主體文章。全文共有七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一個問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你可知道,海底世界是什麼樣的嗎?」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是文章的重要部分,針對上文提出的問題,具體生動有序地描述了海底的聲音、動物、植物、礦物,展現了一幅神秘有趣、色彩鮮艷、生動活潑、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圖。

最後一個自然段指出「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這句話是全文的 總結 句,也是文章的中心句。

中心句,有時放在文章的開頭總起,有時放在文章的末尾總結,有時在文章的中間起過渡作用。抓住中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抓住人物關系,梳理文章主要內容

抓住課文中主要人物關系進行提煉也是一種概括主要內容的辦法。

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普羅米修斯》一課,課文中出現了幾個比較長的外國人名字。初讀課文時,老師先讓學生畫出課文中提到的幾個神仙,一一把他們請出來,並指導學生把這些人名讀通順。然後讓學生簡要 說說 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課文中幾個人物的關系概括出: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太陽神老赫利俄斯及仙女們同情他,大力神海格力斯救下了火神普羅米修斯。

接下來的步驟是去掉次要人物,在老師引導下,根據主要人物間的關系,學生輕而易舉地說出文章主要內容是普羅米修斯為人類取火,受到了主神宙斯的嚴懲。

四、創編 兒童 歌謠,滲透文章主要內容

兒童歌謠朗朗上口,為兒童喜聞樂見。小學語文課堂中,若能適時加入兒歌進行教學,不但能調節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英雄」單元有一篇主體課文《江凡》講述了10歲的小江凡在樓房失火的危難關頭,將30多位遇難鄰居帶出火海,自己也獲救的感人 故事 。

學完了生字新詞這個環節,授課老師調換了詞語的位置,就學習的生字新詞編成一首兒歌,既復習了詞語又暗藏著課文主要內容,既高度概括了故事情節又調節了學習氛圍,可謂一舉多得。

誇江凡

火焰迅速燒樓房,煙霧騰騰把人嗆。物倒人慌相擠撞,鎮靜扶老心不慌。三十鄰居出火場,齊誇英雄小兒郎。

五、題目擴展補充,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通過題目我們能捕捉到很多信息。題目擴展,即在原來題目的基礎上增加一些修飾性的詞語。如誰,結果如何,把題目要表達的意思用一兩句話描述出來,使題目更加具體,也能得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例如,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和時間賽跑》一課,作者是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教學時,我們可以運用題目擴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誰和時間賽跑,結果如何。

經過提示學生得出:作者林清玄和時間賽跑,結果養成和時間賽跑的好習慣。用這種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方法簡單,易於操作,效果突出。

像《遲到》《飛奪瀘定橋》等一類寫事的文章都可以用題目補充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當今社會是信息爆炸的社會,學生接觸新信息的來源廣,數量大。閱讀文字文本時,他們不可能對每篇文章都能做到精讀細思,深究細磨。學會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快速讀懂一篇文章顯得尤為重要。

2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方法 一:段意合並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內容。把每段大意綜合起來,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這種方法要注意兩點:1、 各段大意之間,有的要加上一些過渡詞語,以便讀起來通順貫。2、要區分重點段落和非重點段落,做到有詳有略,有的甚至可以捨去。

方法二:要素串連法。

寫人記事的文章,一般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經過、結果)等基本要素。把這幾個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詞語串連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就可以這樣來概括主要內容。

方法三:問題概括法。

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 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她是怎樣做的?又是怎 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她又是怎麼想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

方法四:標題追溯法。

有些以內容命題的文章,我們可以根據標題去閱讀,追溯文章的主要內容,這叫"標題追溯法"。如《偉大的友誼》一課,我們抓住標題便可追溯到主要內容。

方法五:內容藉助法。

這種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來總結方要內容。如《養花》一課,結尾的"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這就是養花的樂趣。"總結了全文的主要內容。

3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一、文題擴展法

文題是課文的高度濃縮,文章的內容、時間、人物、事件,包括重點、主旨,都能從文章的題目上看出端倪。引導學生從文章的題目入手,通過對題目的審視、質疑,然後圍繞題目適當展開,就能把握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是一種很簡單很直觀的方式。

二、段意串聯法

所謂「段意串聯法」就是引導學生逐段地概括出課文的每段的段意,然後再把段意連接起來。一篇文章的意思總是體現在具體的文字中,分散在每一段落中,如果概括出了每一段的段意,課文的大體內容也就顯現了出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段意串聯法,讓學生逐段閱讀,逐段概括,歸納出課文主要內容。

例如,教學《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蘇教版三年級下冊)一文,先讓學生通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然後分段讀文,在讀段時,讓學生說出這段寫的是什麼,然後再把每一段的意思連接起來。當然,教師還需讓學生進行取捨,保證語言的精煉。第一段意思是是:小紅馬說小駱駝長的難看,小駱駝很委屈。

第二段寫的是:小駱駝告訴了媽媽,媽媽決定帶它到沙漠中走一趟。第三、四段寫的是:駱駝媽媽在沙漠中告訴小駱駝身體各個部位的作用。第五段寫的是:小駱駝知道身體部位的用處,認為應該感到自豪才對。

三、情節鋪展法

所謂「情節鋪展法」就是引導學生順著文章的情節,進行鋪展,瞻前顧後,理出文章的脈絡層次及主要內容。這種方法可以用在一些故事性很強的課文中,比如小說、童話、神話等。

例如,在教學《九色鹿》一文時,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師:九色鹿是個 神話故事 ,在這個故事中寫了哪幾個人物?

生:有九色鹿、調達、國王、王妃。

師:最主要的是哪兩個人物?

生:九色鹿和調達。

師:這個神話故事就是圍繞九色鹿和調達這兩個人物鋪展情節的。故事寫了他們的兩次相遇,找一找,是哪兩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調達掉入河中,九色鹿救了他。第二次相遇是調達為國王的軍隊帶路去捉九色鹿。

師:課文哪些段落分別寫了他們的兩次相遇?

生:第一次相遇是第二段到第五段,第二次相遇是第六段到第九段。

師:第一次相遇寫的是什麼?你能概括一下嗎?

生:調達掉入河中,高聲喊救命,九色鹿奮不顧身救了他,調達鄭重發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

師:第二次呢?

生:調達看了皇榜認為發財的機會來了,帶著國王的軍隊去捉九色鹿。九色氣憤地揭穿了他,調達受到國王重重的懲罰。

師:誰能結合兩次相遇說說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呢?

生:故事寫的是調達掉入河中,高聲喊救命,九色鹿路過,奮不顧身地救了他,調達鄭重起誓決不說出九色鹿的住處。可是他為了發財恩將仇報,帶著國王的軍隊去捉九色鹿。九色揭穿了他,使他受到國王的懲罰。

師:抓住了故事情節的發展,我們就能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四、詞句擴充法

所謂「詞句擴充法」就是抓住文中的一些關鍵性的詞句,由詞句展開、擴充,從而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語文課本中很多課文都有中心詞或者中心句,這些詞句是文章的點睛之筆,從中能折射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此為抓手,引導學生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說說海底「景色奇異」 「奇異」在哪裡,學生可以根據第二段,從海底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等,感受到景色的奇異。然後再說說「物產豐富」在哪裡,學生就會抓住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從動物、植物、礦物的描寫中,感受到物產的豐富。這樣,文章主要寫了些什麼,學生就很清楚了。

學生在問題的追問下,就會把閱讀的眼光聚焦到課文的語言上來,並從中捕捉有用的信息,從而便能有效地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4小學語文概括內容的方法

1. 題目擴展法。有的文章的題目能高度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對它稍加擴展充實,就得到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如《桂林山水》一課,就可以從課文中找出桂林山水的特點加以概括,就知道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本篇課文主要寫了桂林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從而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

2. 要素串連法。 記敘文 一般包含有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找出文中的六要素,並合理組織它們,這就是主要內容。比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

時間:1994年

地點:美國的洛杉磯

人物:父親,兒子

起因:發生了一次大地震

經過:一位父親徒手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

結果: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十四個同學

主要內容:

課文講述的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一次大地震,一位父親冒著危險,抱著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徒手在廢墟上挖了38個小時,終於救出了自己的兒子和十四個同學的故事。

3. 段意合並法。把每段的段意連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如:《狼牙山五壯士》,這篇課文共有五個結構段,第一段交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情況。

第二段講五壯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

第三段講五壯士准備轉移,決定把敵人引上絕路

第四段講五壯士把敵人引上頂峰,英勇殺敵。

第五段講五壯士英勇跳下懸崖。這樣全文主要內容就可簡要連接為:狼牙山五壯士,為了掩護群眾和部隊轉移,把敵人引上了絕路,英勇殲敵,壯烈犧牲。

4. 摘錄句段法。有的文章中的總起、過渡句、重點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閱讀時可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便可抓住主要內容。如《養花》一文,可根據結尾段來概括它的大意:課文主要寫養花有喜有憂,有笑有淚,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須勞動,又長見識。

5. 取主舍次法。對寫了幾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然後根據主要的來概括它的主要內容。如《落花生》寫了種花生、收花生和嘗花生幾件事。

從文章看,「種花生」和「收花生」寫得簡略,是次要的;「嘗花生」寫得詳細,是主要的。根據課文主次可以這樣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我」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的情形。

6. 問題回答法。作者寫一篇文章,往往是圍繞一個中心,抓住幾個問題,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讀寫一篇文章,我們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說明的是哪幾個問題?把這幾個問題概括起來,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窮人》一文,讀後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幾個問題:桑娜在等丈夫回來的時候,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是怎樣想的?為什麼她會這樣想?丈夫回來以後,他是怎樣做的?一一回答這些問題,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

在一個海上風暴四起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 捕魚 的丈夫歸來。當她看望生病的西蒙時,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孩子抱回自己的家。但是桑娜十分擔心丈夫是否會接受這兩個孩子,因為她自己家境貧寒,自己的孩子已經夠她受的了。

當漁夫出海歸來時,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孩子。


❽ 如何縮寫文章

縮寫方法:

1、縮寫前要讀懂內容,抓住要點。在縮寫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原文,認真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和每段的主要內容,明確文章的中心,保留原作的要點和部分優美的詞句,縮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吸引讀者。

2、縮寫時要注意取材及連綴。

3、縮寫後要對照檢查。縮寫完成後,還要與原文比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內容,意思是否與原文一致,語句是否連貫。

縮寫要求:保持原意。(主題思想不變)、字數要符合要求、不要打破原文內容順序、不要修改段落、只留下主要內容,去掉修飾詞、明確主題,刪掉與主題沒關系的內容、明確時間、地點、人物 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六要素。

(8)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文縮寫擴展閱讀:

縮寫注意事項:

1、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2、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3、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4、要不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作文縮寫

❾ 小學語文作文怎樣才能寫好呢求指教。

善於觀察
如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常聽有些中學生說:「我就怕作文,一提筆就頭疼,總覺得沒東西可寫.」有的乾脆說:「我真不知道該 寫什麼,從何寫起.」有的學生作文雖然也交上來了,但仔細一看,剛開個頭,敷衍幾句,就草草收場.內容 空泛籠統,不知所雲.針對這些情況,我常常鼓勵學生,作文就是用筆說話,會說話就會作文.而要想有話說 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由於缺乏對周圍事物的觀察和分析,頭腦中缺乏材料 ,因而才覺得無話可說,無從下筆.
什麼是觀察?所謂觀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遠「觀」近「察」,事事留心,時時注意,並養成一種習慣 .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法國作家莫泊桑曾拜當時著名作家福樓拜為師.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裡編的准 備寫成小說的故事講給福樓拜聽.福樓拜聽後,說:「我勸你不要忙於寫這些虛擬的東西,你每天騎馬到外面 轉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確地、細致地記錄下來.」於是莫泊桑意識到福樓拜是教他首先學會用眼睛去觀 察生活,認識生活,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從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時間,每天外出觀察,終於寫成了小說《點 心》,並成為世界著名的小說家.後來莫泊桑在總結自己的創作經驗時,說:「對你所要表現的東西,要長時 間很注意地觀察它,以便發現別人沒有發現過和沒有寫過的特點.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發現的東西……」魯 迅也曾說過:「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這是魯迅長期創作的經驗總結.由此可見,要 想寫好文章必須重視觀察事物,提高觀察能力.但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對周圍事物的注意呢?這里我想談兩點:
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沒有動機任何學習都不能發生,動機是學習的先決條件.對於作文教學,教師要善於激發 學生的寫作慾望,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高中生已具備了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他們往往有 一種強烈的表現慾望.教師要緊緊抓住這種慾望,引導他們寫出優秀的文章來.
教學大綱對各個年級的作文教學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課內落實.課內作文,要 求具體,學生各方面都受到約束,往往顯得比較被動,但又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在作文教學上一直是採取 「雙管齊下」的辦法:一方面安排必要的課內作文,另一方面安排一定數量的課外練筆.比如,去年我接了剛 入學的兩個高一班,除了兩周一篇大作文外,我要求每個學生每周至少寫一篇隨筆,隔周抽查一次,並進行講 評.
寫隨筆,就是給學生以充分的自由:選材自由,命題自由,文體自由,字數自由.只管寫自己最熟悉、最 感興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議論,可抒情,可記敘、隨心所欲.洋洋灑灑幾千字,不嫌多;點點滴滴幾十 字,不嫌少:有話則長,無話可短,盡興而寫,隨意而止.這樣不自覺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興趣和能力 .他們寫的內容起初比較簡單,漸漸地,觀察視野不斷擴大,就從身邊的小事寫開去,寫社會、寫人生.內容 越來越豐富:班級的生活與風波,家庭的歡樂與憂愁,社會見聞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盡入筆底. 有個學生對校園常作細致觀察,從景到人,從人到事,連續寫了校園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隨筆里,我 看到了學生的寫作慾望,也有到了學生因創作熱情而引出的觀察興趣.不僅有話可寫,而且更真實,更貼近生 活.一年多來,收到了顯著的效果.不少學生談了寫隨筆的體會,一致認為寫隨筆的要求促使他們去觀察,去 思考.有的說:「我每天都要瞪大眼睛在生活里尋找.」有的說:「由於寫隨筆的需要,無論在家裡、在車上 、在學校里,我無時無刻不在觀察、在諦聽……」兩個班的學生全部完成了我布置的每周三篇的任務,而且由 於對周圍事物的興趣,不少人自覺多寫,並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同時,在課內作文的教學中,我也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比如,我布置一篇作文《記本班一位最 熟悉的同學》,要求大家以班裡一位同學為描寫對象,抓住其外貌特徵進行描繪、刻畫,看誰觀察得細,寫得 像.而絕大多數學生都能抓住自己所寫的人的特徵來寫.再比如,在上完《景泰藍的製作》後,我又布置一篇 作文《××菜的製作》,從而引發學生觀察的興趣.於是乎,學生的興趣被調動了,創作熱情被激發了,紛紛 寫出了切合實際的優秀作品.總之,要想使學生寫出好的文章,首先必須讓他們練好觀察這一基本功.
指導學生觀察的方法
在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的同時,還要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怎樣去觀察.
我曾給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波斯有位珠寶商很會做生意,他在出售金銀首飾時,常常盯住顧客的 眼睛不放,結果生意非常興隆.別人想探究其中的奧妙,他卻守口如瓶,直到臨死前,他才向自己的獨生子傳 授這一訣竅:「盯著對方的眼睛,不,准確地講,盯著對方瞳孔,瞳孔是不會撒謊的.如果一隻鑽戒的熠熠光 澤使對方瞳孔擴張,你就大膽地把原價提高三成或更高;如果一條項鏈沒能使對方張大瞳孔,你就立即更換一 只……總之,盯著對方的瞳孔!」
當然,這個珠寶商傳授的生意經,不是我們要學的,但這種抓住買主的外部表情,從而推測其心理變化的 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去借鑒.
在觀察中,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不只是「看」.現代文壇名將魯迅不愧是一位出色 的觀察家.尤其是在觀察人物方面他實在是獨具慧眼而又細致入微的.他曾說過:「要極儉省地畫出一個人的 特點,最好是畫他的眼睛.」前不久,我在講授他的短篇小說《祝福》時,著重分析了魯迅對祥林嫂的眼睛的 三次描寫.初到魯家時總是「順著眼」,表現了她的溫順善良;第二次到魯家時雖還「順著眼」,但「眼角上 帶著淚痕,眼光也沒有先前那樣精神」,表明她精神上受到過巨大的刺激,極度悲傷;在淪為乞丐之後,祥林 嫂整個人完全與先前不同了:臉上「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說明這時的她已瀕於死亡,精神麻木,內心受到極大的摧殘.魯迅正是抓住主人公祥林嫂的眼睛,通過對比 ,寫出了人物的悲慘遭遇和內心世界的變化.而後,我布置了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記我 們學校的一位退休工人老袁.這位工人雖然幾年前就退休了,但負責收發報紙的工作一直承擔下來.每天早晨 六點半准時把每封信件送至各班,上午八點又准時把報紙、雜志送到各教研組.除星期天外,從未間斷過.於 是,有的學生著重描寫了他的「那副眼鏡」;有的卻抓住老袁因左腿有毛病而走路不穩的姿勢來寫;還有的刻 意在他的衣著上做文章.於是,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普通人從每個學生的筆端躍出,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 .這樣,學生就慢慢學會了對周圍各種事物的「觀察」,而不只是「看」.
當然,我們在強調學生要注重觀察的同時,還要引導他們運用正確的健康的思想去觀察.比如,有的學生 看到了我們社會現實中的種種腐敗現象、不正之風,便認為在作文中聯系實際就是揭露陰暗面,讓他們發牢騷 .這其實是一種誤解.我跟學生分析,生活中確實有愚昧落後、勾心鬥角,有挫折,也有失敗,這些東西不承 認不行.但是必須注意:什麼才是我們生活的主流?從你呱呱落地到現在成為一名重點中學的高中生,是承受 的陽光雨露多,還是遭受的急風暴雨多?周圍的東西是正面的多還是反面的多?再者,生活中的不正之風確實 今人痛恨,應該揭露、鞭撻,但決不能因此而使我們喪失了對生活的信心,讓丑惡的東西佔據我們的心靈,而 應該讓我們的生活處處都充滿陽光.經過我的引導,許多學生認識到,通過觀察寫出的東西一方面是真實的, 發自內心的;另一方面還應是健康的,積極向上的.
由於我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許多學生的作文水平漸漸提高了,尤其涌現出不少表露真情實感的好的 作品.有一位學生寫了一篇散文《搏》,記的是他的一位鄰居,一個由高考落榜到榜上有名的青年.這位青年 去年因兩分之差落榜,看著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還有那上初二的小弟弟,他不 忍心再復習了.盡管父親說要去借錢,但他還是懷著一顆歉疚而苦楚的心,還有一大摞高考復習資料,去南方 打工了.這一年裡,他每日白天打工,晚上挑燈在帳下苦讀.一年時間很快過去了,他回來參加了今年的高考 ,結果省財貿學院的通知書來了.這位學生寫道:「他又走了,但這次是全村人送他.在列車啟動時,他又看 到了父親那佝僂的身軀,母親那布滿皺紋的臉,於是他的眼睛模糊了……」多麼感人的場面,又是多麼真實的 鏡頭!後來我問這位學生所寫的是不是真事.他說:「這全是我親眼見的,這位青年就是我的一個堂哥.送他 的那天,我還特地請假趕回家與他道別的,我寫的就是真的,我只想把我看到的記下來.」
是的,我們只要留心一下,日常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會使我們有所發現.不是嗎?蘋果落地,再平常不過 了,牛頓卻從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開創了科學的新紀元;壺水翻滾,是很平常的事,瓦特卻因此發明了蒸 汽機,導致了一場工業革命.正如契訶夫曾對一位青年作者所說的:「您看這堵牆,似乎它連一點有趣的地方 都沒有,可是你凝神地看著它,就會在那裡面有所發現,找到別人以前還沒注意到的東西,那您就可以把它寫 下來了……」這就是說,要觀察,要思考,並且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
留心你身邊的日常事物吧,它將使你獲得知識,使你發現生活的真諦.
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縮寫是作文中的一種常見形式.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文章壓縮成短文章.學會縮寫,能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我們的閱讀能力和概括能力,進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那麼,怎樣進行縮寫呢?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一、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平時靠積累,考場憑發揮」,這是考場學子的共同體會.
(一)語言方面要建立「語匯庫」.語匯是文章的細胞.廣義的語匯,不僅指詞、短語的總匯,還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語匯庫」途徑有二:第一是閱讀.平時要廣泛閱讀書籍、報刊,並做好讀書筆記,把一些優美的詞語、句子、語段摘錄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製作讀書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時要捕捉大眾口語中鮮活的語言,並把這些語言記在隨身帶的小本子或卡片上,這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說話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會妙筆生花.
(二)要加強材料方面的積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許多學生由於平時不注意積累素材,每到作文時就去搜腸掛肚,或者胡編或者抄襲.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是積累素材.平時有條件的可帶著攝像機、錄音機、深入觀察生活、積極參與生活,並與寫生、、寫日記、寫觀察筆記等形式,及時記錄家庭生活、校園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見聞.記錄時要抓住細節,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徵.這 樣,寫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強思想方面的積累.觀點是文章的靈魂.文章中心不明確,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說明作者思想膚淺.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庫」.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獲.」平時要深入思考,遇事多問問「為什麼」、「是什麼」、「怎麼樣」.這樣就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要隨時把思維的「火花」、思索的結論記錄下來.第二要輯錄,也就是要摘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
總之,作文要加強積累,建立好「語匯庫」、「素材庫」、「思想庫」這三大寫作倉庫,並要定期盤點、整理、分門別類,且要不斷充實、擴容.
二、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俄國小說家契訶夫就這樣諄諄告誡初學者:「作家務必要把自己鍛煉成一個目光敏銳永不罷休的觀察家!——要把自己鍛煉到觀察簡直成習慣,彷彿變成第二個天性.」把觀察鍛煉成習慣,鍛煉成第二天性,這是一種很需要時間去磨練的功夫,是很有作用,很了不起的功夫.
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事、景、物,從中獵取你作文時所需要的材料:你要對一些看似不大實則很有意義的事情產生興趣,注意觀察起因、過程和結果;你要留意校園花壇里的植物一年四季如何變化它的顏色,學會刨根問底,弄清這些變化的來龍去脈;你要走向社會,同更多的人接觸,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要思索一些東西,隨時將它們匯入自己思想的長河.這就是觀察的過程,觀察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觀察決不要僅僅局限於「用眼看」.廣義的更有實際意義的觀察是指要將人的五官全部調動起來:用耳朵去聆聽,用身體去感受,更重要的是要用心、用腦去思索,這樣的觀察才會更加細膩、深刻.
(二)觀察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好「爛筆頭」.俗語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好多同學每天看到的挺多,思索的也挺多,但是不善於隨時記下來,這樣就會使觀察到的材料付之東去,許多有價值的東西也會白白浪費掉.
(三)觀察尤其要注意持之以恆.別犯「腦熱病」,三分鍾的熱度對與寫好作文是沒有益處的,你要將觀察生活、思索生活貫穿於你生活的每一天,這樣你才會寫出妙文佳作來.
學會觀察對於寫好作文有著巨大的奠基和推動作用,離開了觀察,你往往會感到難以下筆.願你學會觀察,不斷培養,提高贊成的觀察能力,在寫作實踐中取得得大的進步.
三、意高則文勝
立意,就是確立文章的中心和意圖.那麼文章在立意時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立意要正確
正確是文章立意的第一要義,所謂正確就是要保證文章的感情和思想觀點正確,符合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符合我國基本政治原則,符合人的基本道德要求,能給人以積極的啟發.
(二)立意要專一
「作文之事,貴於專一,專則生巧,散乃人愚.」無論多麼復雜的事情,主旨不能分散.一篇文章如果既想說明這個問題,又想闡述那個觀點,東拉西扯,必然立意不明確.其實,想面面俱到肯定會面面 不到位,況且一篇文章只能有一個中心,與其「貪多嚼不爛」,不如集中筆墨表現一個中心,即使是通過數件事來表現中心,也要做到緊帖中心行文,目標始終如一,著墨於材料與中心的結合點,使材料蘊涵的力量全部直指中心.
(三)立意要新穎
文章最忌隨人後,人雲亦雲,新穎的角度是作文創新的核心.立意新穎要求跳出陳舊的框框、不按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原有的心理定式進行立意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目中所蘊涵的另類內容,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即使同一寫作對象,總是可以從許多角度切入,只要我們打破思維的定式,站在時代的高度,避「俗」求「異」,多角度、多側面思考,或聯想、或擴展、或類比、或逆向,發人之所未發,就能在五顏六色的天空里構築屬於你的最 美的彩虹.
(四)立意要深刻.
立意的深刻是指確立的主題不是人所共知的膚淺的道理,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挖掘出更深層的意蘊.
(五)立意要巧妙
在習作有限的文字內,要表現較為深刻的思想,就只能一粒沙里看世界,從生活中的一斑一點、一枝一葉去再現生活的全貌,從一個點、一個片段、一個瞬間、一個現象入手,對社會、對人生進行描述和深思,即立意要大處著眼,小處落筆,角度雖小,卻能小中見大,平中見奇.
四、怎樣寫好狀物的文章
如何寫好狀物文章呢?請大家牢記以下五點:
(一)交代來歷
文章開頭用一、兩句話介紹物品的歷來,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具體描述
通過顏色、形狀把物品外形准確勾勒出來,寫出特點給人以鮮明的感覺.多用一些恰當的修辭手法,展開合理的想像.賦予它情感,就會使物品活生生地躍然紙上.
(三)動靜結合
先寫靜態的外形特點,再寫它的動態.這樣會增添一些情趣,寫出的文章也會更加生活.
(四)說明功能
每件物品都有它獨特的作用,一般來說,這類文章要在結尾處說明一下物品的作用這樣會更加突出這件物品的特點.
(五)融進感情
字里行間要流露出作者對所描述的物品的喜歡、珍惜之情,這樣會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五、長話短說話縮寫
讀了一篇好文章,你一定很受感動吧?要是你想把這個故事簡單的介紹給別人,就可以用縮寫的形式.本次習作練習的是縮寫,要求主要內容完整,重點突出;語言簡練,縮寫後文字不要超過三百字.

❿ 小學語文縮寫課文的方法

所謂縮寫,就是在不改變中心,不改變體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內容的情況下。把一篇長 文章 壓縮成短文章。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縮寫課文的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縮寫課文的方法

1.把握課文原文的重點、要點,分清主次,決定取捨

縮寫文章之前,最關鍵的事就是全面地反復熟讀課文原文。准確無誤地弄清課文原文的中心和重點,並畫出哪些是重點部分哪些是非重點部分,在保留主要略去次要內容的情況下進行大膽刪減。

如:小學十一冊《小英雄雨來》一課,第一部分的重點主要是講雨來 游泳 本領很高。這一部分為雨來以後在水裡同敵人作斗爭作了鋪墊。這一點絕對刪不得。第一部分中的三、四、五自然段講雨來去河裡游泳被媽媽追打的經過,可作大膽刪減。

這樣第一部分五個自然段近四百字的文章可縮短為以下幾行字:「抗戰時期,晉察冀邊區的北部有一條還鄉河,河邊有一個蘆花村,它便是雨來的家鄉。每到夏天,雨來便會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河中玩水,其中他的本領最高。」

又如第二部分中的四個自然段其需要保留下來的重點用一句話就可以代替:「秋天,雨來上了夜校,女教師教同學們念: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是重點部分,它對雨來以後的英雄行為打下了思想基礎,這一句話必須保留下來。只有這樣寫才能達到較好的縮寫目的。

2.敘述順序要與課文原文保持一致,前後銜接自然流暢,並特別注重過渡段的精簡程度

縮寫文章時,必須忠於課文原文的體裁,並按照課文原文記敘的順序,做到前後銜接自然流並注意過渡段的精簡程度。使縮寫後的文章語句能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例如:《小英雄雨來》第三、四大部分二十四個自然段可過渡合為一個小自然段:有一天,鬼子掃盪時,雨來為了掩護交通員李大叔不幸被捕了。

鬼子先用糖引誘雨來,雨來卻不屑一顧,鬼子對他進行瘋狂毆打,雨來雖然被打得遍體鱗傷,仍堅強不屈。氣得鬼子暴跳如雷,惱羞成怒,決定要槍斃他。」這樣在縮寫時進行大量的刪減,往往一句話就帶過了一兩個大自然段,並且收到良好

3.簡要概括文章的人物對話,可把人物對話直接性地改為簡練的敘述語言

例如鬼子引誘雨來時的對話形式容量較大,幾乎包攬了整個文章的第四大部分。然而在縮寫時只用了一句話就輕易帶過了:「鬼子用糖引誘雨來來卻不屑一顧。」這句簡練的敘述語完全突出了文章的重完全和課文原文原義保持不變。

2小學語文縮寫課文的方法

第一步:縮寫前要讀懂內容,抓住要點

我們在縮寫之前一定要認真閱讀原文,認真分析出文章的中

心和每段的主要內容,明確文章的中心,保留原作的要點和部分優美的詞句,縮寫出來的文章才能有血有肉,吸引讀者。 第二步:縮寫時要注意取材及連綴。

第三步:縮寫後要對照檢查

縮寫完成後,還要與原文比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內容,意思是否與原文一致,語句是否連貫。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將修辭的部分,環境描寫的部分,及其他和主題關系不大的部分刪減。

復雜一點說: 縮寫是要對篇幅較長的原文進行壓縮,刪掉一部分內容,刪掉以後的內容還應前後連貫成為一篇簡潔的短文。因此,「壓、刪、連」就是縮寫的最基本的方法。那麼,怎樣「壓、刪、連」呢?

一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

如《景陽岡》一文中,寫武松喝酒後上景陽岡的一段內容,有三個自然段寫了他的心理活動。縮寫時,我們把次要部分用一二句話概括一下就行了。再如第2、3自然段,寫武松與店家的對話,亦可刪掉次要的一些語句。

二要把人物的語言寫成敘述性語言

課文寫武松「喝酒」的那部分,整段寫了人物對話,縮寫時,我們把武松與店家說的話寫成敘述性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使語句「簡練」。

三要簡化語言,去掉具體描寫的部分

例如,課文中寫「武松打虎」這一重要情節時,特別是對武松的動作描寫,老虎撲剪的動作,都寫得十分細致。縮寫中,我們採用簡化語言、削枝存乾的方法進行概括性的敘述,使語言簡潔明了。

3小學語文縮寫課文的方法

(一)要留主幹、去枝葉

在縮寫課文時,我們要刪減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說明、交代等地方,留下課文的主要內容。如《小抄寫員》一文中我們首先要思考:敘利奧是在什麼情況下開始幫爸爸工作的,他為什麼要偷偷地做,怎樣做的,結果怎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

然後把 幫爸爸抄寫的事情經過寫下來,而把當他被爸爸誤解後是怎樣想的等無關緊要的刪除。

(二)要直接簡化任務語言

在敘述中,我們要把直接敘述變成間接敘述,盡可能簡化人物語言。這樣,既使情節連貫,又使語句「簡練」。

(三)要保持文章脈絡清晰

縮寫課文要注意保持文章主要脈絡的清晰和完整,特別是 故事 發生的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等要素要齊全,讓人讀了對原文有個大概的了解。

(四)要不改變課文原意

縮寫課文最要緊的是縮寫後不可改變課文原意,做到內容基本保持和原文一直,不會使讀者產生歧義。

4小學語文縮寫課文的方法

1.縮句後主要成分必須是詞或片語

例如:「大熊貓貪婪地吃著鮮嫩的竹葉。」

不能縮成「熊貓吃葉」,而應縮成「大熊貓吃著竹葉」。

因為「大熊貓」和「竹葉」是完整的概念,「熊貓」和「大熊貓」的外延並不一致。「葉」在這ZYB-B可調壓齒輪泵里是語素而不是詞,「竹葉」才是詞。

2.保留必要的成分

例如:「我班先進學生經常主動熱情地幫助後進學生」。

如果縮成:「學生幫助學生」則意思模糊,只能縮成「先進學生幫助後進學生」。

保留了「先進」和「後進」兩個附加成分,意思就清楚明確了。

3.「著」、「了」、「過」要保留

「著」字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同學們上著課」,如果縮成「 同學們上課」,就沒說清楚是現在上課還是以前上課。

「了」字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已經完成。如:「趙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難忘的科學課。」應當縮可調壓渣油泵成「趙老師上了科學課。」若縮成「趙老師上課。」是正在上,還是上完了?不知道。

「過」字用在動詞後面表示動作已經過去。如:「我曾經游覽過美麗的桂林。」如果縮成「我游覽桂林。」是正在游覽,還是曾經游覽?沒有說清楚。由此可見,謂語後面的「著」、「了」、「過」不能去掉的。

4.復指成分應完整地保留

例如:「我們應當遵守自己過高壓渣油泵去許下的諾言。」

應當縮成「我們遵守自己的諾言」。

若縮成「我們遵守諾言。」意思是不完整的。

5.表示方位的片語應該完整地去掉

例如:「我們在清澈的河水裡游泳。」

應當縮成「我們游泳。」不能縮成「我們在游泳」。

此外,像「在……下」、「在……里」「在……外」「在……中」等 句子 中表示方位的片語作狀語時,都不能保留「在」字,應該同後面的狀語一起完整地去掉。

6.補語的處理

首先,動詞謂語後面的補語一般應保留中心詞;其次,形容詞後面的補語一般刪去。

如「發表 作文 後的張小南高興得KCB-300跳起來」,可縮成「張小南高興」。

7.不改變句子的語氣

句子的語氣不能改變,如「莫非他想在這里安安穩穩地睡上半天嗎?」應縮成「他想睡嗎?」


閱讀全文

與如何進行小學語文課文縮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102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70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7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70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32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20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02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5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5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8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7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