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思維

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思維

發布時間:2022-09-05 06:32:49

『壹』 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能力是各種思維能力的集中體現,培養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很有必要。

1、創設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創新的過程是學生發現、思考、創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創新的主體,沒有學生積極能動的參與,創新也就無從談起。而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是教學民主的重要體現。

新課改下,老師的課堂角色不是惟我獨尊的權威,而是課堂學習的參與者和指導者,使學生消除權威和失敗的畏懼心理,為激發學生參與、思考、交流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學生處於這種愉快的氛圍中就能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積極性進行創造性思維。

2、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特性

學貴有疑。「疑」是一切發現和創新的基礎。傳統的語文教學滿堂灌、傳授式、講解式代替思考,死記代替質疑,一切為了考試,不需要、不允許學生質疑,提出不同的問題,這種應試教育觀念嚴重束縛了學生創造性思維。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就可以幫助學生在解決疑難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創新思維能力。當然發現疑難,提出問題,對小學生來計要有一個培養、訓練的過程。

3、激發想像和聯想,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連動性

愛因斯坦說過:「一切創造性勞動都是從創造性想像開始的。」想像和聯想是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標志也是語文閱讀教學重要的培養目標,想像和聯想作一種能力,只能通過訓練才能形成和提高。



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意義:

對學生而言,所謂創造性思維能力,就是創造性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每位學生都有創造性思維的潛能,心理學認為,青少年時期是發展創造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可塑性大、記憶力強、思維活躍,因而實施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學生大腦機能的開發。

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貳』 語文學習怎麼樣培養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呢

在語文學習中,大家都談論要多讀、多聽、多說、多寫,我覺得要看重兩種思維方式:發散思維和求異思維。

一、發散思維

沒有思想的人最可怕,而運用這兩種思維的目的是培養沉重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為了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從而有利於學習,大家在學習過程中不妨多多運用上述這兩種思維。

『叄』 語文學科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本文立足於語文課堂教學,從創新精神、發散思維、課堂氛圍、聯想和想像能力等方面闡明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如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關鍵詞:語文教學 創造性思維 培養
恩格斯說:「科學的教育的任務是教學生去探新、創造」。創造力的發現、培養和整合,離不開教育手段的完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等,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產生直接具體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推進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致力把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放在首位。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應從以下五方面入手:
一、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創新的前提。
知識積累和生活實踐是密切聯系的。通過生活實踐獲取知識經驗和方法,就是積累。積累之後,又把知識、經驗和方法運用於生活實踐從而產生新的思考、新的見解、新的方法,就是創造。豐富的知識、經驗積累和深厚的生活實踐基礎,是創造之源,創造之本。語文教學的基礎性就在於通過語文應用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積累,為學生的創新精神打下基礎,引導學生創造性地學習,增強創新意識,自主吸納知識,積極思考,探索和實踐。這樣,知識豐富了,實踐能力提高了,就會有所創新,有所創造。
二、激發求知興趣,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創新精神。
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激發求知興趣為前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堅持啟發性原則,提問設疑,強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活躍思維,產生積極的求知慾望。「疑」是探求新知的起點,也是激發學生的支點。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從「疑」入手,巧設懸念,啟發思維,引導學生質疑、解疑,鼓勵學生敢於吹毛求疵,發現問題,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習《孔乙己》一課時,可設計這樣一段導語:「過去有人說,希臘悲劇是命運的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的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悲劇往往催人淚下,但孔乙己的悲劇呢?人們讀後眼淚卻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內心的刺痛,可以說是往內流,那麼,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悲劇呢?學習這篇課文,從其含蓄深沉的描寫中,細細咀嚼,深入體會,我們可以獲得答案。」這樣一個導語,激發了學生們的閱讀興趣,目的單一,導向明確,富有啟發性,激發了學生思維,使學生能在閱讀中發揮想像,探求孔乙己悲劇的原因。
三、開展創造性活動,培養發散思維。
創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綜合效應,而發散思維和集中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發散思維即求異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成分,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主要是教會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以求得多種設想、方案或結論。例如舉行一次繪畫比賽,教師可給學生一個題目《春天》,然後讓學生自由想像發揮,每個同學都能畫出一幅畫,除了都有春天的主要景物外,每個學生所突出的重點都不一樣。這樣的活動,學生思維得到充分發揮,都在創造著自己大腦中的關於春天的圖畫。在作文中,許多題目都能運用求異思維,變單向思維為多向性思維,從而打破思維定勢,靈活地思考問題,抒寫自己的獨特感受。如《「旁觀者」未必清》、《「開卷」並非有益》、《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都是培養求異思維的好題目。
四、營造創造性的課堂氛圍。
課堂教學是實現教育目標的主陣地,也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渠道。創新教育要逐步增強課堂教學的選擇性和開放性,構建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新型教育過程,大力推進教學活動由教向學轉變,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這樣,就需要努力創設一個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思維和參與教學活動,並樂於、勇於表現自己所知、所想、所能的新型教學氛圍,以利於師生共同進行知識的發現、創造和成果分享。
(1) 給學生以充分的思維空間,不把學生的思維局限在設置好的教案框架裡面,讓學生始終處於獨立探索、主動積極地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發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狀態中,使學生不斷地處在熱情、活躍、關注等積極的情緒體驗中。
(2) 善於捕捉新的或突發信息,及時判斷其價值,並創造性地將其轉化為新的教學情景,不斷為學生提供新的學習良機。尤其是要敏銳地發現學生中閃耀的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的思想,並努力促進、及時鼓勵那些「標新立異」、「異想天開」的行為,盡可能給以全體同學表現的機會。
(3) 要放手讓學生自己組織教學,自己制定方案計劃,自行探索和研討問題,使學生真正處在自主學習、創造學習和積極交流與合作中。同時教師要花大力氣研究如何提出問題和提什麼問題,在關鍵時刻不斷地提出具有爭論價值的問題,以維持學生學習的適當難度,不斷激發學生的創造欲,並努力引導到更高水平。任何教學活動,都是在特定的心理氛圍中進行的,開展創新教育,就要形成促進創新的心理氛圍。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真正的創新教育

『肆』 語文課堂如何有效提問激發學生思維

語文課堂應該是充滿文本的美感,洋溢著文字魅力,時而嚴謹,時而歡快的課堂。因此,在語文課堂上要激發學生的思維,還要講究一些策略。

課堂時間寶貴,不是提問多就是好課堂,問題是為了引為了導,為了拋磚引玉而存在。


教師的職業看似枯燥實則充滿挑戰性,因為每一天都是未知的。而真正要把這些方式的提問用在課堂上也非易事呀!加油哦!

『伍』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

設置懸念,啟迪思維。古人常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就說明疑惑是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方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設置一些疑問,讓學中在思考和探討中,開發自己的思維。比如在學習《狼來了》的故事時,教師應該讓學生先去閱讀這個故事,然後向學生提問:「為什麼到最後,大人們都不再相信小孩的話」,設置一個疑問放在這,讓同學們去思考,鼓勵他們積極說出自己的看法,在不斷討論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鍛煉,長期訓練下去,對學生綜合思維培養的具有積極的正面效果。
觀察、想像,訓練思維。想像是一種無聲的場景,能夠帶我們飛過千山萬水,體會作者那一抹淡淡的感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留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們盡情地想像,想像是打開思維培養的重要方式,比如在學習《將相和》這篇文章時,教師應該向學生提出:「廉頗是如何向藺相如負荊請罪的」,讓學生展開無限的聯想,並且可以想像他們之間進行了哪些交流,廉頗說了什麼,藺相如有沒有原諒他等。這樣,學生邊閱讀課文,邊進行想像,在學習過程中,開放了自己的思維。
激發學生興趣,培養活躍思維。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以活躍的教學氛圍來激發學生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興趣和慾望,大腦就開始活躍起來,長期的熏陶,對培養活躍性思維有極大發促進作用。教師應該抓住重點,用此方式來教學,不僅教學質量會更上一個台階,學生的思維進步更會得到質的飛躍。
創設實際情景,培養發散性思維。所謂創設實際場景,就是要求教師在講解語文課文時,應該結合實際生活,將書中所描繪的場景再現出來,比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詩文,創造一種有聲的情景,讓學生們體會作者的情感,或者鼓勵學生在教室里對書中所描述的場景進行表演,課堂氣氛得到極大的活躍。教師在指導學習中,應該注重開發他們的多種思維模式,養成事半功倍的學習習慣。

『陸』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力

對於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運用插圖,激發學習興趣,觸發思維:

  1. 巧設疑問;

  2. 創設情境;

  3. 鼓勵質疑;

二、展開合理想像,開拓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深刻性:

  1. 合理想像,加深理解

  2. 合理想像,促進寫作

三、串聯鏈接,培養思維的精進力:

精進力是一種補充概念,在原來的構想或基本觀念上再加上新觀念,增加有趣的細節和組成相關概念群的能力。

四、擴展延伸,培養思維的敏銳力:

思維的敏銳力,指敏於覺察事物,具有發現缺漏、需求、不尋常及未完成部分的能力,也就是對問題的敏感度。

五、強化思維訓練,培養創新能力和求異能力:

  1. 培養多向思維

  2. 培養逆向思維

總結:

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發展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不斷探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靈活採用教學方法,抓住一切機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從小養成勤思、善思的學習習慣。落實「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的教學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將來發展創造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柒』 如何培養語文邏輯思維能力

語文是一門具備較強人文性的課程,高中語文教材的編選是經由眾多專家學者謹慎思考之後進行的,故教材內容、難易程度等均與高中生的認知水平、特性發展等契合。在此期間,針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予以培養,不但能夠在學生深入認知課文時提供幫助,也能對學生的語言組織、表述能力予以鍛煉。

一、通過單元教學進行邏輯思維訓練

藉助各教學主題單元設置對應的教學模式並構建單元教學情境,從而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加以培養,讓學生可以在良好的教學氛圍下對自身思維層次予以提升。還能改善學習方式,進行單元教學,幫助學生構建單元學習環境,高屋建瓴,體現知識系統的創新。

二、通過作文教學進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素質教育模式下的作文訓練,能夠較好地體現學生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必須對作文教學的既定教學目標和意義給予足夠關注,將傳統過時的作文教學方式變革更新,推動學生更好地寫作,並在寫作中將學生的思維層次提升,且與文章內容有效結合。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發揮,在寫作教學中結合邏輯思維的培養,方可促使學生的作文內容條理清晰,邏輯分明。

三、通過分層教學進行邏輯思維能力訓練

高中生在學習、思維能力等層面會具有一定的差別,教師要通過教學工作對所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予以訓練提升。通過落實分層訓練與分層發展,從而促使學生在分層訓練期間察覺到自己邏輯思維中存在的不足,推動全體同學通過自身邏輯思維能力發展來提升。

『捌』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

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教學生的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創造力的核心和思維的最高級形式,是人類思維活動中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種思維形式。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離不開知識的增長與發展,而知識的增長與發展又是創新思維的結果。創新思維具有思維形式的反常性,思維過程的綜合性,思維空間的開放性以及思維成果的獨創性等特點。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創新思維是可以訓練的,區別僅在於通過訓練所取得實效程度的不同。小學生思維活躍,常有不囿於常理的思維光芒閃現,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應敏於發現,著力發展學生的這種思維,努力營造一種飛揚激情,燃燒思想,充盈情思的課堂氛圍,讓創新思維的火花在語文課堂上綻放。
一、啟迪思維,讓學生學會標新立異
「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語文課是美的,這種美潛伏在語言的深處。許多課文所蘊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話、一個詞、一個標點之中。語文教師要善於向學生傳遞語言深處的美,要引導學生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問題。從而達到啟迪思維,學會標新立異的目的。
1、創設佳境
「水本無華, 相盪乃成漣漪; 石本無火, 相激乃發靈光」。創新就如同是這相盪而起的漣漪,相擊而發的靈光,使平靜的心潮起伏澎湃,令平庸的大腦啟蒙生智。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課堂都能閃現出創新思維的火花,它需要一個能夠催生「火花」的課堂氛圍。[ 1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多肯定學生的學習活動,最大限度地發揚民主教學思想,積極創設生動活潑、寬松自如、民主協商、主動探索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這樣學生就會樂意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就能大膽發言,就能敢於說、敢於辯、敢於否定權威定論,提出新見解。[ 2 ]
一教師在教學《三亞落日》時,在充分引導學生品讀美文欣賞美景的基礎上讓學生設想:自己就置身在這柔軟細膩的沙灘上,迎著徐徐拂來的暖風,看著光焰柔和的落日如詩般地沒落,想說什麼? 學生有說想畫一幅畫的,還有的說想寫一首詞,唱一首歌,作一首詩,一首贊美三亞的美妙絕倫的詩,一首情趣盎然、情景交融的詩⋯⋯這時,一個學生說這是一首環保的詩,引來了同學們的一陣哈哈大笑。教師充滿贊許且疑惑地問該生:能說說理由嗎? 該生回答:碧水、藍天、海鷗、落日、清風、沙灘,豈能融進一縷黑色的煙,一張白色的紙,一口厭人的痰,這不是一首環保的詩嗎? 師生熱烈鼓掌。在本案的教學片段中,教師為學生的「自由言說」營造了一個其樂融融、寬松和諧、你追我趕的課堂氛圍,在這個氛圍中,學生可以民主討論、自由發言、各抒己見。「畫」也罷、「歌」也好、「詩」也行,無論你是怎樣的畫,怎樣的歌,怎樣的詩,只要是你真情的流淌,內心的言吐,老師都會小心翼翼地呵護。
良好的課堂氛圍是創新的「催化劑」,創新思維也只有在一個適合它的空間土壤中才能孕育、誕生。因此,拆除教師和學生之間壁壘森嚴的藩籬,用民主、自由、寬容、激勵來取代強制專斷與師道尊嚴, 應該成為創新教學的必由之路。[3 ]
2、換種想法
「奇跡產生於換一種想法之中」。少年兒童好奇好問,一些問題在成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甚至是荒誕的,不易被人理解,但看似離譜的答案也許包含著獨辟蹊徑的思路,閃爍著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教學中要多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訓練,善於引導其求變,變得得法鼓勵嘉獎,變得不妥引導啟發。要讓學生個個動腦筋,有收獲。
在《小馬過河》的教學現場,當師生討論認同「小馬不動腦筋,別人怎麼說它就怎麼做」時,一個另類聲音出現了:「我認為小馬做得也有道理,它做事非常小心。如果河水真的很深,那麼小馬下水一不小心,性命就難保了。換成是我,聽了松鼠的話也會收住腳步,這樣冒險的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顯然,這是一種引人思考,含著一種強烈批判意識的聲音,教師順勢而引「是啊,生命只有一次,誰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那麼聽老牛說是淺,松鼠說是深,面對讓人如此為難的問題,如果是你,你會怎樣來得知河水的深淺呢?」學生討論熱烈,智慧的火花不斷閃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4 ]像這樣有價值的生發點在我們的課堂中處處存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像這位教師一樣善於引發學生思想共振而使其學有所得。對於學生的提問,教師應盡可能滿足,並能敏銳地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將交流討論引向深入。因為任何壓抑、干擾都將使創造的心靈受損。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志特能特長,改變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敢於標新立異,敢持異見,創設激發學生質疑問難的學習環境,把他們的天真好奇誘導到科學的軌道上來。
二、開拓思維,讓學生學會找岔子
亞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點,常有問題,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質疑問難,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1、向教材發問
學生崇拜書本和老師,往往會認為只要書上寫的、老師說的就一定是正確的。我們應鼓勵和培養學生具有敢於懷疑的思維品質。實際上,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每篇課文的學習都會有不同的理解,也會有對所學結果有疑問之處,我們鼓勵學生把疑問說出來,並可以通過相互討論和查閱資料去尋求正確的答案。這樣質疑有利於學生拓寬知識面、啟迪智慧,增進互學精神,營造善思、善問的氛圍,更有利於學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質。
當《手棒空花盆的孩子》課堂上出現對誠實的雄日一片贊美聲時,一個學生認為雄日太孤單,不想學他。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引導討論,在不違背文本價值取向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事物:為了突出個別善的和美的,不惜以大量的不善和不美來墊底,或者故意把本來並不存在善、惡、美、丑的事物也竭力地往不善不美的方向強拉,以形成反差。這是我們在閱讀時經常可以窺見的一種創作構思。它的特點是:抑九揚一。這是一種違背客觀事實的、主觀武斷的、極端化的、刻意的、缺乏說服力的思維方法。[ 5 ]
2、向權威發問
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內容,幫助兒童努力克服思維的惰性、刻板、僵化和呆滯。不盲從,敢於向權威挑戰。如《兩個鐵球同時著地》描述伽利略進行著名的比薩斜塔實驗的情景。這個實驗非常簡單易行,不需要使用任何專門設備,也不需要掌握什麼精湛的操作技巧,任何人都可以做這個實驗。可是在過去的兩千年中,七十三萬個日日夜夜,竟沒有一個人去做這個簡單的實驗。而伽利略卻用鐵的事實,在一瞬間就推翻了兩千年來幾乎具有絕對權威的亞里斯多德的結論。伽利略的偉大和可貴之處,不在於他做了這個實驗,而在於他絕不盲目崇拜權威。
三、深化思維,讓學生學會突破障礙
狹隘的觀念,沮喪的心情,壓抑的氛圍等都會使我們缺乏創造力,我們要能夠認識障礙,進而克服障礙,促使創造力的產生。要突破的障礙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思維定勢,不思變通;過於嚴謹,死摳字眼;崇尚權威,唯我唯上;從眾心理,跟隨大局;信息飽和,無法切入;膽怯自卑,缺乏自信;興趣狹窄,倦怠懶惰。
教學中,尋求「標准答案」、「正確結果」似乎成了許多課堂一種定勢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語文課上,我們常看到,為了板書某個詞,抑或為了得到某個問題的答案,教師會不惜寶貴的課堂時間,窮盡「追問」之能事,直至擠出「正確結論」來。這樣的教學活動,完全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扼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量引導學生用發現的眼光,獨辟蹊徑,盡量避開常規思維,立體地、多方位地審視問題,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像,感受體味,得出自己的獨特見解。如司馬光的「砸缸救人」是人人皆知的反向思考,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司馬光「反向思考」的過程:司馬光怎麼會想到「砸缸救人」這個辦法的? 還有其他辦法嗎? 將教師的創新意識轉化為學生的創新活動。[ 6 ]
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關鍵在於教師是否具有創造意識。如果教師本身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就會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會設計出具有創造性的語言訓練項目,會提出啟發性的問題,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如果教師具有創造意識和民主意識,就會去創造一種適合發展學生創造性的師生和諧的民主環境。因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勵的,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提問、回答問題中的一些創造性的火花,及時給予鼓勵、給以表達的機會,使學生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師能做到以上兩點,學生學習的創造性自然會得到充分發展。

『玖』 語文教學如何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在給學生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尤其是思維能力對學生學好語文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思維能力的高低既是衡量學生對語文知識掌握程度的重要標准,也是檢驗教師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一。因此,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探討學生思維的能力提升對初中語文學習的影響。
一、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從目前語文課堂教學實施的效果可以看出,新課改並不徹底,傳統的應試教育依然是阻礙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教學方式堅持原來的滿堂灌,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主導和主體的雙重作用,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潛意識里認為自己對語文的學習就是跟隨老師的步伐,固定地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機械地回答老師設置的問題;認為學習目的就是應付考試。一張試捲成為衡量學生語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這種缺乏靈活性的教學方式最終鍛煉的只是學生完成任務的效率和能力,對學生語文思維和水平的提高並起不到多大的提升作用。就從閱讀理解來說,學生拿到一篇文章時,只會簡單地理解文本的表面意思,以應付後面的習題,而不會綜合分析文章全局。長期以來形成的這種語文學習模式,不僅不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而且還會抑制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二、語文課堂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現實需要
相比小學語文來說,初中語文不管是在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方法上都有很大的提升,學習結構逐漸復雜化,學生需要綜合各種思維方式,才能學好語文課程的各個模塊。教學模式和教學目標也隨教學內容的轉變而轉變,初中語文學習的目的不再局限於認識生詞,而是在此基礎上學會閱讀文章、理解文章,並且逐步嘗試在文章的寫作上,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因此,學生原來學習語文的思維方式已經不再適合初中語文的學習,尤其對語言不敏感的學生更應該提升語文的思維方式。初中語文是學生學習和理解各個科目的基礎學科,為學生以後在各個方面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鋪墊作用。所以,初中語文課堂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現實必要性。下面本人將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幾點有助於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建議。
三、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建議
(一)確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
語文教學是一門目的性和計劃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以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作為重要的目標。初中語文教師一般根據具體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及方法,在此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培養計劃。首先,教學目標是培養計劃確定的依據。初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一般包括:學生改寫、縮寫的思維能力,聯想和想像的思維能力,提取關鍵信息的思維能力。其次,語文教師要根據培養內容的不同,恰當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比如,在講授詩人王灣的《次北固山下》時,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師要引導學生想像詩句中所描繪的場景,並將其呈現出來,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助於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另外,在訓練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時,寫作訓練是最常見的練習方式,學生對一篇文章的完成不僅充分展示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是衡量學生整體語文水平的體現。最後,教師要不斷對學生的學情進行監控,不定期地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督促學生積極反思自己的語文學習過程,及時總結得失,靈活調整自己的語文學習計劃和學習方法。
(二)創造環境,開發學生思維
1.課前導入,啟發思維
課前導入和開門見山是完全對立的兩種授課方式,開門見山就是直接進入主題,這樣的教學方式容易讓學生處於迷茫狀態,而跟不上老師講課的思路。所以課前導入是語文教學提倡的一種教學方式,導入環節就是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逐漸進入講授主題,課前導入的目的一是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另一個是活躍學生大腦,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出的問題。課前導入一般採用的方法主要有問題導入、故事導入、名人名言導入、相關視頻導入的方式等。比如在講授《蘇州園林》的一課時。課前導入可以藉助多媒體播放一些蘇州園林的照片,並配上相應的音樂,讓學生產生置身其中的感覺,觀看完之後可以要求學生談一些自己的感受,這樣的課前導入,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對文章的學習興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組織能力。
2.從文章著手訓練學生思維
文章是初中語文學習的有效載體,為了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思維能力,初中語文的教材內容包含各種題材的文章,一般來說主要是包括說明文和科學小品類的常識性文章和包含詩歌、散文的文藝性文章。不同的文章體裁需要學生及時轉化學習的思維模式,比如文藝性文章屬於含蓄性質多一點的,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將感情融入到文章中,使學生的思維隨著作者感情的變化而變換,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
3.注重對學生觀察能力和遷移能力的培養
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觀察能力也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點。遷移能力不僅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靈活運用,初中語文教學對學生遷移能力的培養多是指學生想像和聯想能力的鍛煉。比如學生在學習「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樣充滿情境的詩句時,就會在腦海中會浮現出相應的畫面。觀察能力的培養不僅有助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學鑒賞力。因此,語文課堂教學上,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
總之,要提高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必須適應新課改的時代步伐,徹底更新原來傳統的教學方式。語文課堂教學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在語文課程的學習中相互配合,循序漸進地開展思維培養的過程。

閱讀全文

與語文課堂如何培養學生思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102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70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7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70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32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20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02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5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5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8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7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