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高年級語文如何抓好閱讀和寫作

高年級語文如何抓好閱讀和寫作

發布時間:2022-09-05 01:45:40

⑴ 怎樣提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

提高小學語文中高年級的閱讀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抓起:
一、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閱讀實踐
閱讀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教學中,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閱讀實踐都很重要。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實踐為基礎,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有動口、動手、動腦的機會,應讓學生通過讀書來學會閱讀。教師要善於精講,善於點撥,在教學中自然地滲透學法,使學生在學習一篇篇具體的課文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具體感知學法。指導學生學習時,首先要在教師的示範、帶領與指導下,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知到學習方法是什麼,一篇課文的學習是通過運用什麼方法來實現的。其次,要通過這一學習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初步獲得成功。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目標明確,通過示範和示例的教學去示法。第三,要在啟發誘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的同時,自然而然地蘊含著理解時所遵循的認知程序和採取的思維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啟發誘導下去自己嘗試學習,從而逐步明確究竟如何做才合適。滲透學法的過程是學生參與語言訓練的過程,是學生展示思維的過程,是學生感知的過程。
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把閱讀訓練與寫作訓練結合起來
在閱讀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詞造句、連句成段、成斷連篇的方法。在作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把從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閱讀和寫作有著內在的聯系,讀是寫的基礎,寫能促進讀,閱讀是吸收,寫作是表達,二者的訓練都是按照字、詞、句、段、篇的順序進行的。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是很有必要的。

⑵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高段閱讀作文寫作水平

一、 如何激發習作興趣
1、榜樣帶動。因為我本人有寫日記的習慣,多則千言萬語,少則零星幾句。在五年級的時候,我動員一部分孩子學習堅持寫日記。每周選擇一節課,大家輪流讀自己的滿意日記。有時時自願讀,有時推薦讀,有時是抽讀。有時候還會選到我,我也會把我的班級日記讀給學生聽,我也趁此機會表揚或提醒一部分同學。大家能聽到老師的心裡話,也更加願意在日記里寫心裡話,也越來越喜歡這節日記交流課,更多的學生慢慢加入進來。
2、作品展示。學生願意寫還不夠,還要願意寫的好。每次遇到好的文章或者片段或者一句精彩的話,或是一個生動傳神的字。我都會大屏幕出示,作者先讀,再全班齊讀,甚至讓全班齊背。這樣全班有了一次學習,積累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小作者的寫作盡頭更足,同時也激發了其他學生的習作信心。
二、 如何積累,授之以魚
學生進入高段,作文要求的提高讓一些學生開始怕寫作文,甚至討厭作文。面對幾百字的習作要求,他們會覺得無話可說,寫不出東西,擔心字數不夠。 所以,平時的積累功夫一定要做到。
1、課內外閱讀。《語文課程標准》在教學總目標中,明確提出了:「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因此,作為教師,我們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以落實重點訓練項目課文為「經」,以優秀課外讀物為「緯」,從而構建「經緯」交錯的閱讀教學,有機擴大課外閱讀量。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閱讀活動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對於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和能力,營造課外閱讀的氛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課本中無論是課文還是練習中的詞語都是學生習作的扶手,另外大量的課外閱讀讓學生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積累了大量的詞彙,培養學生的書面語的表達。讓學生在下一步寫作中有話可說,有魚可釣。豐富的閱讀積累,讓學生詞彙豐富且能引經據典,筆下生花,豐富而深刻,更具有說服力。

⑶ 如何指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做好閱讀與作文

課題提出的背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與口頭表達、書面表達的關系是一個語文教學的老話題,早有定論。閱讀多、閱讀廣泛促進學生口頭、筆頭表達能力的發展,而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也必須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量。

《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在階段目標第一學段中指出:「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閱讀淺近的童話、語言、故事……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喜愛圖書,愛護圖書。」第二學段中指出:「……初步學會默讀……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第三學段中指出:「……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誦讀優秀詩文……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著名的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少數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

時代在發展,電視、錄像、廣播、網路等媒體對學生深深吸引,造成學生對文本的不喜歡。因而學生厭讀課外書的現象普遍存在。

學校老師比較重視語文課堂教學,但對課外閱讀並不重視,甚至不問不管。即使向學生發出課外閱讀的號召,也不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

當前,對課外閱讀指導與培養學生口頭、筆頭表達能力的相關研究可供借鑒的經驗不多,教師無從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農村文化環境較落後、家長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學生接受各種教育的途徑少、家長適時引導教育孩子的意識較差。因此,與城市學生相比,口頭表達和寫作的能力較差。

⑷ 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怎樣實現讀寫結合

一、閱讀教學為寫作服務
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要聯系寫作,為寫作教學做好鋪墊。從本質上來看,讀寫不分家,學生學習寫作本來就要做大量的閱讀,進行必要的知識積累,以及學習一些寫作技巧。在教學中的讀寫結合也該如此,不忘給學生講解一些關於寫作的知識,時刻不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平時在上課的時候,在課文中遇到的好詞好句可以讓學生摘錄下來,並寫一些批註。在課後,學生可以經常拿出來讀一讀,培養一下語感。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課文中有很多出色的語句,反復閱讀可以給學生很多啟發。比如《半截蠟燭》、《一面》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文章中出彩的描寫比比皆是,是不可多得的學習資料。學生要學會利用身邊的資源,從課文中汲取寫作知識。在學生自己閱讀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自覺做一些讀書筆記,將遇到的對寫作有幫助的內容記錄下來,可以是一些好詞好句,也可以是自己對某一段文字的感想。帶著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去進行閱讀,認真思考作者是如何組織語言,進行描寫的。閱讀優質書籍,不僅僅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學生完全可以將每一次閱讀都作為寫作的積累。書籍中有寫作需要的素材、技巧、思想等寫作必需的各個部分,所以不要輕易浪費閱讀的機會。在閱讀中發掘寫作的助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必修課,高年級是學生邁出這一步的時候了。否則學生的閱讀只能作為一種消遣,缺乏意義。
二、寫作的時候反思閱讀
學生在自己進行寫作的時候,要學會反思閱讀。寫作的時候,就是學生將閱讀的收獲付諸實踐的時候,同樣可以產生很多感悟。反思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在新學了一些知識後需要檢驗,然後發現自己的不足,進行改正。要想取得進步,必須學會反思。寫作的時候,學生經常會遇到難以下筆的情況,這時候就要想一想在自己讀過的作品中,有沒有相似的題材,別人又是怎麼寫的。寫作的起步是模仿,學生先要通過模仿逐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在自己實踐的時候遇到問題,都可以對自己的閱讀進行反思。比如寫作文的時候覺得總是卡頓,思維不連貫,或者文章的表述非常散亂,讀起來很乏味等等。這些都可以在下一次進行閱讀的時候多加註意,學習一些專業作家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對於閱讀的反思不一定要在寫作的時候進行,只是在寫作的時候會集中出現很多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准確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在閑暇之餘,學生完全可以對閱讀和寫作做一些思考,不要總是等到問題出現的時候再尋找解決的辦法。寫作和閱讀是語文的兩個模塊,但是平時做閱讀練習的時候都會對文章進行深入的剖析,這些內容完全可以在學生的作文中體現出來。寫作時想一想平時的練習,可能會產生更多的靈感,讓寫作更加流暢。
三、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習慣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讀寫結合的習慣,不僅是在課堂上,在學生自習的時候也該如此。好的學習方法應該延續到課堂之外,成為學生的一種習慣。課後寫作的次數可能很少,但閱讀還是常有的事。讀書時要備一本筆記本,拿一支筆在手裡,時刻不忘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可以在課堂上不斷地強化這種習慣,講課的時候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必須做好課堂筆記。主要是一些關於課文分析方面的內容,需要進行記錄。比如《狼與鹿的故事》,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將文章的段落大意展示出來。要理解課文首先要進行分段,並歸納大意。學生可以從中學到如何圍繞一個中心展開論述,整逐層深化主旨。這樣下去,學生在自己閱讀的時候,就會自然而然地想要對文章進行分段分析,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理解文章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在自己閱讀的時候受益。一旦養成了良好的習慣,這些方法就能自然地被運用於閱讀,為寫作做好積累。
寫作非常依賴學生平時的積累,學生需要有扎實的文學功底、成熟的思想、獨到的見解。而這些都可以在書籍中獲得,多讀書可以讓學生的寫作能力快速提升。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是對學生的一種暗示,讓學生體會兩者之間的聯系。這種方法正是利用兩者之間的這種聯系,讓教學的效果大幅提升。
結語:在高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將兩者有效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能夠節省不少教學的時間,還能相互促進。閱讀為寫作提供基礎,寫作讓閱讀具有明確的方向,可以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⑸ 如何提高高年級孩子的閱讀寫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
從教多年,我一直擔任小學語文教學,在多年的摸索中,我感到小學各年級語文知識的結構不同,語文教學的側重點也不同,我個人認為低年級側重拼音和字詞,中年級側重句段和閱讀,高年級側重寫作能力的培養。
怎樣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呢?首先是「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說得再明白不過了,多讀勤練是寫作的唯一秘訣。讀書是一種自學,是一種主動性學習,對於讀書我的理解是:好讀書,讀好書,善讀書,多讀書,習慣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就是交給學生一樣終身受用的法寶。我認為要提高習作水平,首先應該讀兩方面的文章,一是同齡人的習作選,二是名家名篇。前者容易引起共鳴,後者講究文章的技巧和詞句的錘煉,不僅能學到優美的語言,還能學到做人的道理,獲得思想上的啟迪。我要求學生每天朗讀一篇優秀習作,並把好的詞句和點評劃出來,像蜜蜂一樣博採眾家之長,吸取多篇文章的精華化為自己寫作的營養,釀出自己的蜜,寫出自己的優秀文章。
一是口誦、手記、腦思。要求學生製作閱讀卡,書寫文章梗概和讀後感,每交一張閱讀卡獎勵一張喜報,作為評選好學生的條件之一,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習慣。
二是「說」。說是用口來「寫」,寫是用手來「說」,它們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在小學生心理中「說」相對容易,練寫先練說,尤其是鍛煉學生當眾說的能力。不少學生對於當眾說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行為上主要表現為目光斜視、抻衣服、撓頭皮、面紅耳赤、哆嗦、語言零碎等。我們首先要解決學生膽怯的心理問題,教學生用呼吸調節法、自我暗示法、目光接觸法等方法調整自己。
三是制定「演講」制度。學生每節語文課前上台演講,可以講小故事、笑話、新聞,可以背課文、背誦詩詞,時間控制在兩分鍾以內,順序按桌次進行,每節課一人,由班長主持演講。目的就是增加學生當眾說的機會,鍛煉膽量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實行「五允許」政策,即允許說錯話、允許補充、允許修正、允許質疑、允許保留,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可進行專項演講訓練,利用早讀、閱讀課、隊活動、自習課進行,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即興續編小故事、結合課文進行說話訓練、舉行讀書沙龍、說自己的習作、即興設計習作開頭或結尾。最後達到口頭習作。
四是「寫」。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首先要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做到樂寫。「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在的學生通過電視和網路獲取的信息量很大,大多數學生對喜歡的書有著濃厚的閱讀興趣,這是最寶貴的,老師要加以合理引導,從讀到說再上升到寫,使學生樂於讀書、樂於講話、樂於習作。
五是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使學生做到會寫。以前的習作教學中,也走過彎路,擔心講得多了,會限制學生思維和想像力的發揮,採用過寫前不講寫後講評的方式。實踐證明,這種「信馬由韁」的方式,過高地估量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態度,結果是學生不能夠系統掌握寫作方法,寫作能力提高不快,有些學生甚至止步不前。我認為教給學生寫作方法和技巧與拓展學生思維和想像並不矛盾,教的是方法,不是戴枷鎖。當學生學會了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熟練地形諸文字,能自如地再現生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時,一定會對自己的創造力感到由衷的高興。
寫作訓練可按照「模仿寫作,專項寫作,分類寫作」展開。首先是「模仿寫作」。「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習和借鑒範文寫作是提高習作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模仿寫作就好比孩童學步時期的「學步車」,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最強的,這一點教師應該充分加以利用。「專項寫作」是把文章的開頭、結尾、中間三部分拆分開來,分為專項訓練。學生對整篇文章的結構和框架整體感不強,往往無從下手,寫起來困難,我們可以採取「搭積木」的辦法,把整篇文章拆分開來寫。「萬事開頭難」,就從文章的「開頭」進行專項寫作訓練。文章開頭部分篇幅不長,學生寫起來不會畏難,教師可以搜集幾種開頭方式和寫作要求教給學生,讓學生習作,教師分析講評;然後讓學生再修改,教師再講評,直到每個學生的「開頭」都過關。專項「結尾」寫作訓練可以採取給文章續寫結尾的方法,讀一篇範文,結尾不讀,讓學生續寫結尾,既訓練了聽力,又訓練了如何寫文章結尾。專項「中間」寫作訓練要求事例鮮明、語言生動、內容充實,訓練方法同樣是講、寫、評,再重復,直到每個學生過關。經過這樣的專項練習,先教會學生寫好「開頭」和「結尾」,學生就不會覺得習作多麼難寫而無所適從了,再把拆開的積木搭建起來就是一篇文章了。先力求學會寫習作,再逐步提高到寫好習作。「分類寫作」,記敘文是寫作的基礎,小學階段以寫記敘文為主,基本分為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類。側重寫人的記敘文,以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為主;側重敘事的記敘文,以敘述事情的發生、發展、經過和結果為重點;側重繪景的記敘文,以描繪景物、寄託情懷為主;側重狀物的記敘文,以狀物為主,借象徵抒懷。教師可以分類搜集各方面的資料分類指導學生寫作,具體教法各人不同,可以自主發揮。無論寫哪一類習作,都要教育學生學會觀察、感知和體驗生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六是採取多種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寫作,使學生逐步達到愛寫。在當今信息時代,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平台建立學生個人的博客上,組建班級的博客好友群,學生的習作發表在自己博客,同學間相互學習、相互點評,比賽誰的博客瀏覽量大,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對寫得好的文章和進步快的文章,可以採取在班內張貼、推薦校報刊登、向報紙雜志投稿、參加習作比賽和徵文等方式,增強學生寫作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寫作。一旦學生對寫作達到熱愛的程度,我們老師的付出就會結出豐碩的果實。

⑹ 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的閱讀能力和習作能力

在整個小學階段里,小學生正處於培養良好閱讀習慣的最佳起步時期和個人素質的奠基時期,他們有很強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慾望,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喜歡閱讀人間求生存、征服開發大自然的緊張驚險故事或傳記故事。
一個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其個人作文創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質量的優劣。教師一邊抱怨學生作文差,沒有閱讀習慣,不願意讀有益的圖書,要求學生多讀書,希望學生的作文能寫好,一邊卻只重視課本知識的教學,缺乏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指導。隨著新大綱的深入學習,教師在課外閱讀方面的重視程度加強了,布置了課外閱讀的作業,但大多仍是有關的作文選集。雖然閱讀優秀作文集是課外閱讀,但畢竟范圍太窄,閱讀層次淺,而且不能滿足他們求知、求新、求奇,想開拓自己的視野,想獨立的慾望,閱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低。
掌握閱讀能力,不但使學生進行課文理解更容易地開展,而且通過學習借鑒別人優秀的語言文字,寫作方法,還能夠提高學生作文的自行創作的能力。要想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光憑紙上談兵還是不行的,要付之於實踐行動,還要講究方法。
電腦的普及,互聯網迅猛的發展,上網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越來越小齡化。網上信息量大,金子與泥沙俱有。中高年級學生好新奇,缺乏辨別能力,受網上不良讀物影響的學生人數迅速增加,加強中高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培養良好的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不僅節約時間與金錢,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素質的培養,一生發展大有裨益。
(一) 正確指導、巧妙遷移,把課內外閱讀有機地結合起來。
閱讀是一種基本的的智力技能,這種技能是取得學業成功的先決條件,它是一系列的過程和行為構成的總和。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能力的培養首先來自於教師課堂教學,閱讀方法也來自於教師在課堂中的方法指導。課文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讀准字音,理解詞句,抓住重點或優美詞句、精彩片斷多讀,培養學生讀中感悟,讀中理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地挑選一些既貼近生活又適合學生閱讀的文段,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學生想知道的社會內容、熱點問題,又是文字優美,在語文活動課或適合的時間指導學生閱讀,從而滿足學生閱讀慾望,激發學生積極閱讀報刊書籍的積極性,積累自己的資料信息。
首先,激發和培養學生自我閱讀的興趣。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適當滲透閱讀興趣的培養,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常用的創設情景、直觀教學、演示法、故事引導等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糾正一些學生的錯誤思想,讓學生自主地加入閱讀行列。
其次,讓學生學會藉助工具書進行閱讀。閱讀課文是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的,要能夠完整、深入地理解課文的詞語、句子的意思,課文的內容,以及了解作者寫作的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靠學生個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藉助工具書的幫助,如:小學里常用的《新華字典》、《成語手冊》,以及一些輔導手冊等,要讓學生掌握使用這些工具的方法。
最後,讓學生懂得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來理解課文內容,歸納總結課文內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閱讀習慣和能力的形成不能僅靠課堂上少數的課文閱讀獲得較大的提高,而要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運用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得到提高。教師指導學生運用遷移規律,把課內所掌握的閱讀方法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根據課本里學習的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經典文學作品,引導學生溝通課內、課外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廣泛的閱讀,閱讀習慣和能力就會因量的迅速增加而產生質的變化,學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華。
(二)教會學生選擇課外閱讀讀物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
小學生課外閱讀書刊往往隨意性比較大,喜歡新奇、有動感的圖畫書籍,求快,閱讀時囫圇吞棗;求厚,不切實際地讀厚書,缺乏辨別能力,出現不少學生偏愛的現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聯網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師不僅要向學生經常性地推薦有益的讀物,還要教會學生選擇課外讀物和信息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閱讀。
清代唐彪在《讀書作文譜》中把書籍分為五等,主張按等選擇讀物。書有當讀之書,有當熟讀之書,有當看之書,有當再三細讀之書,有當備以資查之書。唐彪的這個分類是極粗略的,但對教師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教師也應指導學生把課外讀物分為當讀、當看、熟讀幾類,有選擇進行閱讀:第一是與課內教學密切相關配合的書,教材有選文的原著,課文作者或課文人物的傳記作品是當讀之書,如讀了《火燒赤壁》,指導讀《三國演義》。第二是經典作品,名家短篇佳作、童話寓言、科普讀物是當看之書,如《安徒生童話》《十萬個為什麼》等。第三是屬於字典、辭典的書,這是讀書工具,要讓學生熟悉它們,並善於運用。中年級以教師為主選擇讀物,教師應根據學生特點選擇成套讀物,到了高年級,教師應根據學科特點指導學生了解有關圖書分類指示和檢閱圖書報刊的基本方法,便於他們學會利用校圖書室、縣市圖書館自由選擇讀物。
教師在指導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時,要確立閱讀的內容和題材應廣泛多樣、活潑有趣的指導思想。學生閱讀的面宜廣,不但閱讀的內容要廣,閱讀的題材、風格也要廣。正如魯迅在《給顏黎民的信》里說的那樣,讀書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指導精讀、略讀、快速閱讀結合,提高課外閱讀效益。
時間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錢。有了閱讀的興趣,不掌握進行閱讀的方法還是不行。在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提高課外閱讀的效益。在進行閱讀課文教學時,我教給學生四種學習方法:初讀、細讀、精讀和熟讀所謂的初讀是指讓學生初讀全文,感知全文,對課文有一個總體認識,形成一個初步的整體印象。在這一階段里,注意引導學生邊思考邊在課文里做上一些記號(如:用橫線畫出新生字詞,用曲線畫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別的符號畫出不理解的詞,並在一些不懂的詞語旁邊注釋)。細讀是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階段,是整個閱讀教學的中心環節。讓學生按段進行自學,歸納出各段的段意。精讀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印象的基礎上,根據課文要求,深入理解課文,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要鞏固新學知識就需要用到熟讀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聽、說、寫和詞、句、段、篇的綜合訓練。實際上也就是讓學生把這一節課里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從而鞏固了學生課文的理解,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作文創作能力。
當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閱讀能力漸漸有所提高後,接著引導他們把略讀和精讀結合起來。略讀翻閱報刊可採用版面、讀標題、讀導語、讀摘要的方法,迅速了解作品的大意,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材料和信息。精讀對一些名著、佳作和自己喜歡的需要的文章和書刊,則採用仔細地研究,及時地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
教師要逐步培養學生快速閱讀的本領,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時間來閱讀盡可能多的資料,吸收盡可能多的信息,以適應21世紀快節奏、高強度的工作和生活需要。21世紀的閱讀教學應該把篩選信息、概括重點等作為訓練把手,把培養判斷、選擇和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放到閱讀教學的重要位置上。按照閱讀專家曾祥芹、韓雪屏先生研究,新世紀,人們必須迎接三個挑戰:一是無限的書籍對有限的閱讀時間的挑戰;二是成幾何級數膨脹的信息對讀者原有接受能力的挑戰;三是大量新知識對讀者理解能力的挑戰。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腦進入普通大眾的家庭,上網閱讀將逐漸成為今後閱讀的大勢。因此,訓練學生閱讀的速度,擴大學生的閱讀面,使學生讀得更多,讀得更快已勢在必行。
要使課外閱讀既有效益,又有深度,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在閱讀佳作、名著前,先閱讀序言,了解作品梗概。閱讀後,多查閱有關的書評,幫助學生多方面、多角度把握作品,深化認識。
(四)強化自主閱讀意識,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教是為了將來不用教(著名的教育學家葉聖陶先生語),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新版語文教學大綱)閱讀是學習之母,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理所當然要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培養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具體做法如下:
1、教會學生做文摘卡片。此項工作要持之以恆,讓學生置備卡片盒,避免散亂,也可採用圖書館的編目分類整理方法,以備日後查找,每張卡片應適當留有空白,以備補充資料。教會學生不僅會做文摘卡片,而且還要求學生勤做文摘卡片,像蜜蜂一樣及時地不斷地把精彩的片斷、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隨時摘錄下來,指導學生到知識的海洋中去尋寶。
3、鼓勵學生多讀書勤動筆。既可以在書上做眉批,劃線打重點號,也可以邊讀邊思考,閱讀後用讀後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發表自己的體會、見解,督促他們做到勤動筆多看書,及時寫出自己的感受,促進理解消化,提高表達能力。
4、在學生認真寫讀書心得的基礎上,定期利用語文課進行交流,評出優秀讀者給予表揚,做到以讀促說,以讀促寫,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在課外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同時也領悟到閱讀和寫作的方法,學校或教師要適當地提供學生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場地。在大部分的學校,都有圖書室和相當數量的藏書。學校教師要利用好這一陣地,組織讀書活動和出版牆報、讀後感專欄,向你介紹一本好書等活動,給學生提供把閱讀的感受和習作展示出來的機會。可以定期張貼讀書心得,優美句段的摘錄;也可以組織作文競賽等,讓學生通過展示課外閱讀成果,激發學習的動力,進一步增強自主閱讀的意識。鼓勵向廣播站和報刊投稿,組織開展讀書辦報活動。如語文教師與美術教師聯手組織手抄報活動,鼓勵參加報刊雜志組織的各種比賽,讓學生從活動中得到成功的機會與喜悅。
隨著閱讀量的提高,學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嘗到閱讀帶來的成功與喜悅,慢慢地自己就會找書讀,慢慢學會讀書,使自主閱讀的意識得到增強,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來說,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會終身受用。

閱讀全文

與高年級語文如何抓好閱讀和寫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102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70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4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5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83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712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98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6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70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5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32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9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201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02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51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5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8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73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7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