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語文學什麼啊
大學語文學習內容如下:
學習內容包括閱讀欣賞、應用寫作、口才訓練三個部分。這三部分既獨立成編,又相互交融,把人文性與實用性充分結合起來。
除文學作品閱讀欣賞內容外,還安排了實用技能訓練內容,如應用寫作、口才訓練等。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又關注學生的情感培育,同時還不忽視應用寫作和口才表達技能的培養。
教材編寫
1980年10月,徐中玉所在的華東師范大學與南京大學在上海召開「大學語文教學討論會」,全國二十多所高校參加,經過討論,與會代表制定了教學大綱,擬定了教材篇目,成立了教材編審會,籌建大學語文研究會,並在上海、合肥、濟南、杭州開了四次編選會。
1981年2月由徐中玉和匡亞明在上海審定完教材,交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自此,全國部分高校逐漸恢復大學語文的教學。
⑵ 你希望在大學期間,從我們的大學語文課程及老師這里學到些什麼
我覺得應該從大學語文課程中能夠學會到所謂的文化和素養吧,我們不僅僅要學習知識,還要通過書籍的學習,通過文本的學習,通過老師的教導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
⑶ 大學語文能給我帶來什麼
大學語文意義重大。馬克思曾經說過,掌握一種語言,就等於掌握一項武器。現在很多大學生,雖然學習了很多年的語文,但是語文水平還是比較低的。
如果連語文這一基本武器都不能掌握,如何能正確地理解科學知識和完善地表達科研成果?
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特別是一個學有所成的大學生來說,大學語文是必須要學好的一門重要課程。
⑷ 我希望在大學語文學到什麼
大學是沒有「大學語文」這門課的。大學課程跟高中很不一樣。我列舉一下我們學校文學院的一些課程:中國通史專題研究、新媒體視閾下紀錄片的專題研究、人文科學專題、存在主義哲學中的虛無、自由與信仰、中國隱逸文化、現代漢語、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魯迅《故事新編》研究、佛教文學、《紅樓夢》與佛教文化智慧、莎士比亞戲劇的文化解讀等等,這只是一部分課程,不同學校不一定相同,僅作參考。其他非文學專業學生一般不用上「語文」課,但是會有一些通識課如近代史、毛概、馬克思主義等等
⑸ 談談學習《大學語文》你有哪些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
在這些課文中印象最深的有這樣一段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它形象地證明了大的事物是從細小的事物發展而來的,同時也告訴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我相信學習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只要掌握語文的學習方法,即使離開了課堂上的學習,我們還依然能把它運用到其他的知識積累上,這對今後的工作、學習、生活都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是的,語文讓我們學會了追問人生的真諦,讓我們不知不覺地樹立了人文關懷的意識,讓我們知道作為一個時代青年所肩負的責任。我也開始學著用獨立的思維和充滿想像的創造力來完善自己,確信學好語文便可以受益終身。
(5)你想在大學語文課程中學到什麼內容擴展閱讀:
《大學語文》名家觀點
陳垣
陳垣先生在輔仁大學時,親自抓全校一年級國文教學並帶頭上課。當時有的理科學生不認真學習大一國文,先生曾親自動員,提出理科學生若缺乏較深的國文知識,缺乏文字表達能力,自己的科研成果,就無法通順表達出來。
陳垣先生常謂不能教國文,如何教歷史?國文不通的人,如何能讀史書?他親自教大一國文和中國史學文選課,直到20世紀50年代,他雖聲望日隆,年事日高,還堅持不懈。
溫儒敏
我認為「大學語文」主要還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特別是把以往可能在應試教育中喪失了的興趣重新激發起來,讓學生體味語文之美,人文之美,培養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應當把興趣的培養放到重要的位置。
同時,不應當忘記「大學語文」還是「語文」,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特點,上課應當扣著「語文」能力來講,做讀寫訓練。我不太贊成把「大學語文」上成一般的文學欣賞課,它是一門綜合課。——溫儒敏,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原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
⑹ 談談你對大學語文的認識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生活的任何內容都離不開語文。語文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它有優美的線條和斑斕的色彩,既道出了語文的復雜性,也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天生重要。」可見語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學習語文,需要有學習興趣,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這學期我們開了大學語文這門課,總體感覺還不錯。如果說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許多東西是你平時為了應試而不得不去學,那麼到了大學,學習語文不再有應試的壓力了。暫時放下平日課業的繁重,我完全是抱著一種享受的態度來的,在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想問題,沒有人再來評論你的對錯,因為那些呆板的標準是為了應試而制定的。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充分發揮你的思維吧,在大學語文的課堂。 學習所得中,感觸最大的是詩歌。詩歌的特點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長恨歌》表現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楊這種適於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遲遲暮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來表述。詩歌的藝術手法之一是象徵。感覺自己還存在著問題:對現代詩歌的鑒賞能力偏弱。高中時為了應試,老師大篇幅的來講古代詩歌,使得自己看到詩歌就會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麼被貶,思親,愛國之類的。針對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可以多讀一些現代詩歌當作消遣。讀得多了,對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會准一些。
總之,學習大學語文是非常有必要的。於知識層面,我可以繼續拓展知識視野,進一步開掘認知潛力,養成網路裝的思維品性。於精神層面,我們可以題為人類精神,心理及人格,促使我們不斷提升精神境界。如果大學生不重視對語文的學習,何談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大學語文課程作為高校重要的基礎課程,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加強素質教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人文素質教育是傳授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的教育,大學語文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培養關系密切,有助於培育和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精神,使他們在氣質、修養、人格等方面得到提升。上課,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我以為,學習大學語文,首先是為了培養我們對美的感受力,陶冶我們的性情,提高我們的文學藝術修養。而文學藝術在激發人的精神的豐富性、保存和發展人對世界的多樣性想像方面,是其他東西不可替代的。在這個消費主義和功利主義喧囂塵上的時代,人們的生活與心靈越來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學藝術可以潤澤我們的靈魂。大學語文就是一門帶領大家賞析文學經典的課程,在賞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徹悟生命。
⑺ 讀大學的你,大學語文一般都學什麼
讀大學了,我們大學語文一般都會學一些什麼?一般大學語文對於不是中文系專業的同學,一般只會學一個學期或者一個學年。因此,大學語文所學習的內容都會比較的繁雜,它包括了古文,近代文以及現代文。對於古文而言,通常學習的就是文言文,詩歌以及相關的宋詞、元曲。而近代文一般都是一種白話文體,或者是簡易的文言文,類似於明清的小說就是一種簡易的文言文。而現代文更多的都是現代作家非常著名的文章。但是大學語文所要求我們的標准會比高中更為的簡單,這是因為大學語文學習的時間會比較的短。
學好大學語文,為我們保持語感,以及在將來收獲工作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所以,大學生們在大學當中,對於大學語文這門科目也要用心進行學習。
⑻ 對 大學語文 的心得
大學語文學習心得
通過這一個學期以來對語文的學習,讓我發現在大學學習語文與中學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學,學習語文更多的是強調能從欣賞語文的角度上出發,語文沒有像以往學習時枯燥乏味的練習,她不再要求我們為了考試而循規蹈矩地學習。相反,她是讓我們在愉悅的氛圍中通過對它的接觸和了解逐漸去感受語文的獨特文化魅力。在學習當中,我們分別學習了中國的詩歌、散文、戲曲和小說。一方面,對語文的學習使我的國學文化積累有了一定的幫助,另一方面,它通過文化的手法像我們展示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學習語文一定要多讀書,不要把自己的思維禁錮在《大學語文》這本書里。古時的顏真卿就曾經說過「黑發不知勤學早,白發方悔讀書遲。」所以,我們一定要多讀書,還要趁早讀書。我們要多讀書,多讀名著,以增加自己的見識,擴展自己的思維。通過一段時期的語文學習之後,還要偶爾回顧一下經典,感受語言和文字那獨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開始迷戀起詩歌,開始追尋詩中的恍惚迷離。詩意的朦朧美使每個人讀後都各自詮釋著心中的嚮往。我們學習語文,就是通過學習歷史上最美的語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養,使我們的言談和書寫更美更有文采;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使我們的言行舉止更優雅更有風度;使我們整個的人、整個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風流。她讓我們在學習中探究出屬於自己的東西,她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語文是一幅美麗的錦綉山河圖畫,它有優美的線條和斑斕的色彩,既道出了語文的復雜性,也說明了語文的重要性。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天生重要。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語文的學習,在學習中能學以致用,在學習中能寧靜致遠。
⑼ 大學語文的感悟1000字
早在,大一上學期開學的的時候就已經拿到了語文課本,一直都很嚮往,可是,卻一直都沒有上課。終於,在大一的下學期開始了《大學語文》學習的快樂旅途。時間猶如東流的逝水,匆匆而過,如今,轉眼之間,便已經和大學語文親密接觸快一個學期了,仍然清晰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的熱情,老師的博聞強記的演說,都已經深深的讓我愛上了《大學語文》這堂課。仍然記得,在上第一堂課時,老師教給我們歷史上最短的詩,是記載在《吳越春秋》中的「斷竹,續竹,飛土,逐肉。」在老師的精妙演說下,讓我深刻的體會到了這描述的是一場古代狩獵的情景。這些,都是《大學語文》在第一堂課上,便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也許是,第一堂課的緣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對上課的點點滴滴歷歷在目。但是,我更認為的是,是《大學語文》這本書和認真負責的老師,讓我記得了這一堂課。我記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滿的認真上課的同學。小小的教室,彌漫著認真學習的風氣。我記得了,同學們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翻看書本,思考問題的情景。從那以後,如果,不是因為有特殊的情況,我都一定會按時的來上課。每一次的上課,都能夠學到很多不同的東西,這些東西,讓我加深了對書中,一些名家的認識,我懂得了他們的故事,我懂得了他們的心酸。《大學語文》讓我學習到的更多的是對人性的認識,而不是空洞的理論以及說教。而這些是我在別的書本上學不到的。讀書,讀書,一個人的讀書,也許能夠體會很多。但是,書本上的知識是死的,唯有通過課堂上,通過老師生動的語言再加上書本上的內容,才能夠更好的吸收。在我看來,《大學語文》這本教材,設計得非常好,裡面的內容,不像是高中的語文教科書,前後兩篇文章,完全沒有聯系。在這本《大學語文》中,前後文章彼此間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編者對詩歌、詞、散文、戲劇以及譯文進行分文別類,然後再以文章的作者為索引進行導讀。這樣一來,我們通過前後的幾篇文章,能夠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當時所處在的年代,並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學語文》中對,李白的解析,選用了《蜀道難》、《將近酒》、《行路難》(其二)、《登金陵鳳凰台》、《億秦娥》,其中前三首詩我在高中便已經學過,當時的我以為已經懂李白了。而在讀了《登金陵鳳凰台》後,卻讓我了解了李白,憂國憂民的獨特感受,他更是把歷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詩人自己的感受,交織在一起,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情懷,意旨尤為深遠。而讀了《億秦娥》後,相對於別的詞來說,這首詞,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餘音裊裊,不絕如縷。更是讓我體會到別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內容,讓我了解到了不同時間的李白,不同地點的李白,而其實,人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的結合體,所有的一切,結合起來才是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設計,我覺得是非常好的,能夠讓每一名讀者全面了解一位偉大詩人,了解到詩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緒,不同的風景。在《大學語文》中,除了能培養自己對詩詞的鑒賞能力以外,另外,還讓我學習到了,論文是如何寫作的。寫論文,對於我市場營銷這個專業來說,也許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但是,畢竟早做准備,就多一份就業的資本,這個,我覺得是《大學語文》帶給我在別的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論文的寫作流程,讓我懂得了一篇論文寫作的困難程度,時間,精力,資料這些都是嚴峻的挑戰。所以也就不奇怪社會上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論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經接觸到了論文的寫作,這樣一來,也讓我心中有了底。這是我上《大學語文》課程以後,同樣很重要的心得體會。《大學語文》在這個學期以來,學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學的語文,不同於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於高中的死記硬背。上了大學,上《大學語文》,是要學習如何去欣賞語文,是了解文字背後的故事。來到了大學,學了《大學語文》,讓我明白了,原來詩詞是可以這樣去欣賞的,文言文是這樣的去理解的。這些,在我沒上《大學語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愛上了平時沒事就吟誦詩詞,體會抑揚頓挫所帶來別有一番的韻味。以上的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學語文》後的心得體會,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體會卻是,讓我知道了,原來是這樣去學習語文的,從老師的身上,我學到了學習語文的正確方式。正是因為如此,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在這個學期,我愛上了去圖書館,愛上了去看各種文學類的書籍。《大學語文》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增強了我對語文的熱愛。感謝有《大學語文》,讓我體會到了書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讓我通過書本體會了世界的不一般。不僅如此,我還覺得,因為我是學習市場營銷的,將來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麼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學語文》的出現,激發了我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如今的我,比起上個學期,駕馭文字的能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這對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收獲。早在初中的時候,老師和父母,便已經告訴我,要想學好一門的功課,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習題,而是看他對這門是否有很大的興趣,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導師」,而《大學語文》正是培養了我對語文的興趣,讓我愛上了語文。我真的是覺得《大學語文》對我的幫助實在是太大了,不僅對我個人興趣愛好的培養,以及專業技能的培養都有著很大的幫助。這篇心得體會,雖然,僅僅只有短短2200字,但是,卻道不盡我對《大學語文》的喜愛。如今,短短一個學期的《大學語文》學習,就快要結束了,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但是,我相信,這短短半個學期《大學語文》的學習一定會成為我大學生活中最難忘的一段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