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邊城讀後感怎麼寫
寫作思路: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讀罷《邊城》,腦海里留下的只有一片青翠的綠色,那種綠不同於油畫家筆下沉穩厚重的墨綠,也不同於水墨畫中輕描淡寫的石青,而是一種純粹且通透的青翠,翠得發亮,翠得瑩潤,翠得彷彿能憑空沁出芬芳的水汽,翠得彷彿草木間所含的天地靈氣都劈面撲來。
想必是沈老先生難以忘懷故鄉的蔥翠,所以他賦予女主角同樣秀麗的名字——翠翠。 翠翠就如同白娟前的一條靈巧綉絲,烏黑油亮的發辮透露出青春的氣息。她一跳,白娟上就出現了一片鬱郁蔥蔥的樹林,她一笑,白絹上就現出了一座玲瓏的吊腳樓,她走得越遠,白娟上的景象就越多,當她拿起那支古舊的船槳時,一座湘西邊城的全景便躍然展示在讀者眼前。
發乎情,止乎禮。翠翠的愛情似乎夏然而止,年復一年的渡船上何時才會重現當年那個翩翩少年的身影?死亡建築起一道看不見的橋梁,被橋梁生生分開的愛人可還能重聚?年復一年執著等待的翠翠不知道。
最終允准這段姻緣的順順也不知道。若是回來。便是愛情戰勝了死亡。若是沒有。那麼倫理終究高於情感,無論結局如何,茶峒里的人們都真誠地活著,他們不愧於天地,無悔於自己,淳樸而高貴。
❷ 如何賞析《邊城》這首詩
1.沈先生所描繪的人性美首先體現在老船夫和孫女翠翠身上。老船夫自甘貧苦而生性達觀、洞悉世情而信守天命。他有重重的心事,他牽掛翠翠的將來。他的後半生是為翠翠而活,他的惟一的生活目標就是要使翠翠快樂。「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只是靜靜的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頭升起時,感到生活的力量,當日頭落下時,又不至於思量與日頭同時死去的,是那個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和翠翠相依為命,對翠翠的摯愛展示了淳樸、善良的人性。而翠翠呢,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孩,是全書的靈魂人物,她從小和青山綠水為伴,「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隻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湘西的清風、麗日給了她一個壯健的軀體;茶峒的青山、綠水給了她一雙清明如水晶的眸子;撐渡船的簡單生活賦予了她一顆毫不世俗的心。她和老船夫不貪財、不嫌貧、不偷懶,樂於助人,在這兩人身上我們看到了勤勞、善良、淡泊的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年齡的增長,翠翠也多了一份心思,多了一份憂愁,對愛情的羞澀和不解增添了她的煩惱。從小時候的學羊叫、學牛叫,到在頭上戴小花再到後來有了少女的心事……她和儺送之間的愛情沒有山盟海誓,沒有駭人之舉,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超乎自然的樸素純情,洋溢著含蓄之美。沈先生正是通過他們的愛情表達了人性美。
2.沈從文《邊城》賞析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人。出身於行伍之家。創作豐富,有30多個小說集。其作品大致可分為兩個相互映照的世界:一是病態的城市,如《紳士的太太》《八駿圖》《大小阮》等,這些主要揭示城市知識分子階層的病態,個性壓抑和性壓抑。二是表現湘西世界。如《神巫之愛》《邊城》《蕭蕭》《長河》《丈夫》《柏子》等。代表作有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邊城》作於1934年。
《邊城》的中心人物是翠翠。《邊城》是一曲充滿愛和美的田園牧歌。翠翠儼然是愛和美的化身,她是一個剛剛脫離脫離兒童氣的船家少女,一舉一動帶著稚氣,體現了一種童貞美。她對愛情的渴望不是表現為強烈的追求,而是少女的朦朧嚮往,表現出山村少女的害羞矜持。她心靈美好,猶如一曲湘西邊地的純朴、天真的歌謠。通過翠翠的形象,通過作者所營構的古樸的意境,作者淡化了現實的黑暗與痛苦,謳歌了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和美的、人性的生活方式。建構一出健康、活潑而又不悖於人性的「小廟」。
沈從文善於描寫湘西邊地特有的民俗風情,山光水色,以構成其理想的人生形態。代表作《邊城》即體現了這樣一種審美追求。首先,小說通過翠翠的純朴,渲染了一種強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翠翠的童貞純情、害羞矜持卻又始終不渝,與當時的時代女性形成了強烈反差。其次,小說描寫了湘西邊地特有風俗美和人情美,這種原始野性的風情和田園牧歌的情調淡化了社會矛盾;第三,小說不以曲折的情節取勝,而是創造了一種詩化的意境,給讀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間。情緒的體操。小說是存在著情節性的,但是它把情節性埋藏在詩情畫意之中。
但,盡管作者淡化了翠翠愛情的失敗的悲劇性和老艄公去世所帶來的悲劇性,但悲哀的而充滿無限期待的結尾實際上包涵著作者沈從文對傳統的符合人性的農耕文明即將消失的無盡的隱憂。
作品在藝術上,語言具有詩情畫意;敘述平穩有節奏。
❸ 對邊城開頭的鑒賞
古希臘哲學家齊諾認為,「人生的目的就在於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則是沈從文文學創作執著追求的一種自然生態境界。因此,在《邊城》中,作者極力營造一個充滿著生機與活力的自然生態世界,展現給讀者是人事與景物交相輝映,人與自然已相融相契,渾然一體的美妙境界,讀來如同田園牧歌,悠揚而美妙。在沈從文的筆下,自然被賦予了靈性,具有人一樣的品格和感知周圍世界的能力。家附近的竹林,成了翠翠傾訴內心秘密的對象,也是她情感的避難所,在那裡心靈可以得到撫慰。還有那渡船、黃狗、屋後的白塔,閱歷了人間的滄桑變化。以上是我在《現當代文學思潮》論文中對《邊城》開頭部分所做的賞析。是從《邊城》中所體現的哲學意蘊層面展開來寫的,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