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生字教學視頻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生字教學視頻

發布時間:2022-09-04 05:38:20

❶ 二年級上冊語文《我是什麼》教案

❷ 小學二年級《我是什麼》課堂試講視屏

《我是什麼》教案
一、教材簡說
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水,是人們生活中天天離不開的東西。雲、雨、雪等是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我們很少把水和它們聯系起來,琢磨其中的變化規律和科學道理。
這篇擬人的科學短文,以朴實而生動的語言。講述了水的變化及其利與害。誦讀本文,你會不知不覺地走進課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自己彷彿也成了千變萬化的「水」:先乘著陽光到空中飄浮,連片為雲:遇冷凝結,或為雨,或為雹,或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覺、散步、奔跑、跳舞。
水為人類做了許多好事,也做了很多壞事,要完全降伏它,還需要我們付出艱苦的努力。
二、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知道雲、雨、雹、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生字大都是結構和部件比較復雜的字,建議教學時先指導學生讀通、讀熟課文,然後從課文中抽出詞語反復讀,再把生字提出來單獨認讀。讀音難點:「躁、災」是平舌音;「稼」是第四聲,在「莊稼」一詞中讀輕聲。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創造性地認記生字。如,雹:雨—包;躁:操、澡換偏旁,伸手會做操,有水能洗澡,著急暴躁就跺腳;災:房子裡面著火了。
識記生字不要過多作字形分析,關鍵是要創造條件讓生字反復再現。教師除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以鞏固生字外,還可以根據生字編寫一些小短文,把所學生字嵌入其中,讓學生讀讀。
2寫字。
寫字之前要仔細觀察每一個生字。要注意「曬」的第九筆是豎折,不是豎彎鉤;「害」中間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寫「災」和「黑」時注意復習筆順。指導寫字,可以把重點放在「兩點水」、「三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上。
兩點水(沖)的寫法,可以在教師示範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兩筆是以橫中線為中心上下對應的,「點」和「提」在橫中線兩邊「對望」;寫「提」要起筆向下,再回鋒向上。
「三點水」(池)的指導可以在兩點水的基礎上進行,可以邊示範邊引導觀察:第一點與兩點水的第一點位置相當;第二點正好在橫中線上;第三筆「提」起筆比兩點水的「提」位置低。另外,「池」字右邊的「也」,「橫折鉤」的「橫」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豎」剛好寫在豎中線上,「豎彎鉤」盡量往右邊伸展,鉤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筆。
(二)朗讀感悟
本課包含著豐富的自然現象,但作為語文課,要把教學重點放在朗讀課文的訓練上,文中負載的科學知識,只要讓學生簡單了解一下就行了。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自己去研究、探索。
1讀通課文。
可以在范讀或領讀的基礎上,採取自由讀、開火車讀等形式,訓練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讀懂課文。
學生讀過幾遍課文以後,就能知道「我」是水了,因而,可以在學生讀完課文以後就問學生「我」是什麼。然後再逐段朗讀,理解課文詞句。第一段可以抓住「雲」,第二段可以抓住「雨、雪、雹子」。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建議指導學生讀好,讀懂。要抓住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有條件的可以製作課件幫助學生理解:1平靜的池水;2緩緩流淌的小溪;3奔騰的江河;4波濤洶涌的大海、廣闊無垠的大海。第四段也可利用課件幫助學生讀懂,如,灌溉農田的情景、水電站、洪水暴發的情景。
3讀好課文。
本課採取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敘述,讀來親切自然,是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好教材。就整篇課文而言,應該讀得親切、舒緩;各段各句應該富有變化。第一、二段可以讀得「神秘」點。第三、第四段要讀得有變化。如「我在池子里睡覺」,聲音較輕,以顯安靜;「在小溪里散步」,聲音舒緩,以顯悠閑。學生的模仿性較強,指導朗讀時加強范讀。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同時,可以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背誦一些段落。建議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的第一、二、三段。
(三)實踐活動
課外畫一畫水的變化的連環畫,分別畫出水的不同樣子,並在每幅畫下面寫一個詞語或一句話。
四、教學設計舉例
第三段教學實錄
教學思路:創設情境,情趣朗讀
師:現在小朋友都很累了,請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吧。
師:好,該「起床」了!剛才,小朋友們睡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講話,這就叫做——
生:安靜。
師:對!叫安靜。那咱們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靜不安靜,好嗎?
生:好!
師:(放課件)大家看看,這里的水好像正在睡覺,安靜嗎?
生:安靜。
師:那誰能把這句話讀得讓大家覺得很安靜?(出示「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
生:(讀課文)
師:大家再看,它在小溪里散步時的樣子。(放課件)誰能說說它是怎樣散步的?
生:慢慢地散步。
師:對呀!看誰能讀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語氣。(出示「在小溪里散步」)
(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師:請小朋友再看看水在江河裡是怎麼奔跑的,在大海里是怎麼跳舞、唱歌的。(放課件)現在,我想請一位小朋友讀課文,要讀得讓大家感覺到水在奔跑,在跳舞,在唱歌。誰能?
(指名讀課文、齊讀課文)
師:(放課件——廣闊的大海)課文第三段有個詞語寫大海里的水很多很多,看誰能找到這個詞語,而且要說說為什麼。
生:這個詞語是「開大會」。因為開大會是人很多。
師:你真會動腦筋!請你把這句話讀讀,看看能不能讀出水在大海里開大會的樣子。
生:(讀課文,聲情並茂)
師:讀得真好!老師也得向你學習!好,大家學著他的樣子,把第三段齊讀一遍。

❸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

《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獲!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原文

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有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管我叫做“雲”。

我在空中漂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人們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又變成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做“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教學設計

目標預設:

1、識字13個,寫字9個。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上下文,理解水的不同形態變化及性情。

4、相關資料:

教師准備:圖片、字卡、實物

學生准備:課前搜集有關水的資料。

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認識13個生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水的變化

一、實驗引入

1、課前教師將盛有冰塊與水的碗放進小盒,副食學生猜測。

2、學生觸摸後談感覺。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魔盒的碗里有水有冰,它們會發生變化嗎?讀讀課文就知道了。

2、自由讀課文,遇到生字生詞多讀幾遍。

3、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同桌不會的互相教一教;然後用我們學過的方法記一記生字。

4、匯報記憶生字情況。“災”“晶”“毀”“冷、冰、沖”

5、(出示生字生詞卡片)指名讀,其他同學跟著讀。

三、精讀課文,理解朗讀

1、你最喜歡水的哪種變化,能給大家介紹一下嗎?

2、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1)課文中的我穿著白衣服、黑衣服、紅袍子是什麼樣的?你知道嗎?

(2)我的變化奇特嗎?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吧。

(3)我是怎麼變成雨、雹子、雪花的?你能做做“落”“打”“飄”的動作嗎?

(4)教師引讀:

夏天的早晨,我在---

秋天的早晨,我在---

3、看完了我的變化,你一定覺得很有趣吧。一塊兒讀讀課文,也可以加上動作。

第二課時

一、我是水孩子,我會變成什麼?

二、閱讀理解

1、引讀課文:我的家在什麼地方?我溫和時做過哪些好事?暴躁時干過哪些壞事?

2、聯繫上下文思考:我的家還在哪兒?我的溫和、暴躁表現還在什麼地方?在生活中,我還能做哪些好事?又做過哪些壞事?

3、了解水的性情後,你能讀好課文嗎?

三、拓展性學習

1、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討論、交流。

2、現代生活中,人們想出了哪些辦法,只讓水做好事,不讓它做壞事?

3、學生合作,小組調查研究,研究水的家:看年無們身邊有哪些保護或破壞水資源的現象?把看到的、想到的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二、學習生字

1、檢查讀生字。

2、檢查讀課文

1)、出示生字,齊讀

2)、小組討論學習

(1)看看哪些字比較容易記?你是用什麼方法記住的?

(2)哪些字比較難記?討

論你怎樣記住它們?

(3)匯報結果

3、師做重點強調

4、自由練習

每個字寫4個。

三、鞏固練習。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課文-教學反思

人教版小語第三冊第七單元《我是什麼》是一篇新編科普短文,它與《四季的腳步》、《清清的溪水》、《植物媽媽有辦法》一同向學生介紹動植物知識、自然常識,進行環境教育。其中,本文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自然界水的不同形態和對人的利弊關系。根據課文的結構特點,從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意識,進行設計。

一、魔術激趣,整體感知

根據課文特點第一人稱描寫手法和抓住“水”是會變化的一個過程。為了突出這個“變”,我採用學生很感興趣的一個小魔術來吸引大家。然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魔術師,讓學生自己從課文中找出這個小魔術師是誰?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從而,讓學生明白小魔術師就是“水”。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魔法。這樣設計導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

二、緊扣主線,理解朗讀

文章的主線是作者的寫作思情,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細讀課文,不難看出:本文的重心落在一個“變”字上,全文路,理清思路,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圍繞“變”字進行說明介紹,先寫水的形狀變化,接著寫水在池子、小溪、江河、海洋里的狀態變化,最後寫了水的性格變化及給人類帶來的貢獻和災害。根據水的形態變化,我們從變“雲”,讓學生理解雲的變化過程,讀出自己喜歡的語氣,老師參與到我會變“雲”,激發學生的參與面,調動學生的興趣。接著,就是抓住“雨”“雹子”“雪”不同的變化,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 “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准確性。

接著繼續引導“我還有什麼變化?”自然過渡到下兩部分,使學生思考“我在池子、小溪、江河、大海的狀態有什麼不同?”第三段雖然短小,但是文字優美,為了能讓學生讀好,讀懂這一段,我抓住了幾個關鍵詞語進行理解,如,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通過擬人化的比喻,讓學生自己通過生活中的的感知,知道了池子里的水是很平靜的,小溪里的流的水很緩慢,江河裡流的水非常的湍急,而海洋是波濤澎湃。教師指導朗讀,學生能體會不同狀態的水是有不同的變化的。

最後,是水的性格變化。通過對“溫和”和“暴躁”這兩個詞的理解,知道水溫和時會做很多好事,讀出溫柔,和氣的感受;水暴躁時做過許多壞事,讀出厲害,發脾氣的感受。比較朗讀是最能讓學生讀出不同的表現,我採用女生讀溫和的部分,男生讀暴躁的部分,這樣一比較起來很容易讀好這一段。根據這樣的思路理解課文,不僅教給了學生從揭示重點、句子之間的聯系方面質疑問難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勇敢的個性和探求知識的好奇心。

三、利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效益

1.投映畫面,突出重點。學習第一自然段,首先抓住中心句“我會變”引導學生看課件 “雲”在不同時間的變化,“白衣服”是在早上和中午的時候,“黑衣服”是在下雨前和晚上,“紅袍”是出現朝霞和晚霞時的景象。這樣,學生很直觀的明白了雲的變化過程。從而使學生知道它們分別指的是“白雲”、“烏雲”和“霞”。此時,教師引導學生讀、想,給學生營造發揮自主性、能動性的環境和條件,進行了從語言到思維到圖像再到語言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對比畫面,加深理解。利用課件播放水“溫和”時,為人們做好事,灌溉田地,飼養小金魚,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三峽大壩發電站;“暴躁”時,為人們做壞事,淹沒莊稼,給人們交通帶了不便,沖毀房屋,危害人們生活,給人們帶了災害。通過這些畫面,讓學生進一步擴大課堂教學的信息量引起學生共鳴,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從而使課堂更加豐滿,同時,完成了使學生了解水既能給人們帶來好處,也能給人們帶來災害的教學目標。

四、收集信息,延伸課外。

講解課文第四段,從整體把握,引導人們想出了種種辦法管住水,讓水給人們多做好事,不做壞事,人們想出了什麼好辦法?讓學生在四人小組中交流討論,課前收集的有關水對人類所做的貢獻的資料。學生通過交流,知道了人們植樹造林,建三峽大壩來防洪、發電、航運,特別有個學生提到了“南水北調”工程。既得到了口語交際訓練,也培養了其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引導學生下課觀察水在生活中的變化,思考如何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並組織學生開展“節水小衛士”的活動,幫助、監督身邊的人也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使更多的人增強環保意識。

❹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30我是什麼優質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字沖、池、浮、黑。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

3.初步感受科學童話,作者寫作用詞准確、生動的特點。通過對比朗讀,感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學生閱讀其他科學童話的興趣。

【教學流程】

一、游戲開課,激趣入文。

(一)聊天引出謎語。說說猜謎的方法。總結:要看完整個謎面。如果看到一半猜到答案,可以從下文去尋找證據,不急著說。

(二)師生一起猜兩則謎語。重點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答案,隨著謎面的逐行出示,排除錯誤答案,得到正確的謎底。

謎語一、我是一朵小白花,一夜北風遍地開。無根無枝無花葉,朵朵都從天上來。

謎語二、我是一顆小硬球,握在手裡冷颼颼,有大有小從天降,動物莊稼都害怕。

(三)方法總結:遇到用「我」開頭介紹自己的謎語,猜謎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答案代入到謎面中念一念,以確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四)師生「雪花」這個答案代入到第一則謎語的四行字中,逐行驗證。

賞析:

這個童話採用擬人手法,以第一人稱「我」的敘述方式,並結合謎語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條件下呈現出的不同狀態、水會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它的脾氣變化無常。

長長的文章就是長長的謎面,文章始終不點明「我」就是水,而是通過水的種種變化,讓讀者去猜,讓讀者通過閱讀,從各個角度、各個層面去接觸謎底,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❺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過程與方法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30.我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背自己喜歡的段落,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2.培養朗讀能力和想像能力。
3.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讀准生字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知道雲、雨、雹子、雪都是水變化形成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直接導入,板書課題《30.我是什麼》。
2、齊讀課題。
二、檢查字詞:
1.讀詞語(播放課件):
漂浮 雹子 暴躁 灌溉 機器 淹沒 莊稼 毀滅 災害
提醒字音: 「雹」「暴」聲調易混;
「稼」是讀四聲,「莊稼」一詞中讀輕聲;
淹沒中的「沒」是多音字讀「mò」。
2. 讀生字(出示課件):
浮 雹 暴 躁 灌 溉 器 淹 稼 毀 災
記字形(用自己喜歡的方法):
1.形旁表義:浮 灌 溉 淹 雹 躁 稼
2.加一加: 暴 毀
3.聯想:人發脾氣一下跺起腳來了——記「躁」字 操、澡
一家房子裡面著火了——記「災」字
4.編字謎:上邊兩隻眼,下邊兩隻眼,中間有隻小花狗——記「器」。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尊重學生個體,運用這種方式,自主認字,體現字詞的聯系和認字的梯度。

❻ 二年級語文上冊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1

一、立足整體,激發興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低年級語文教學也要著眼整體。課堂教學開始,我注重對文本的整體感知,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猜猜「我」是什麼,以激發起學生的讀書興趣,使學生「喜歡閱讀」。接著又從整體內容把握教材,讓學生邊讀邊思考,並用筆畫出「我」都變成了什麼。最後又回歸整體,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猜謎是他們非常喜歡的活動。在教學時,我以謎語導入,巧設懸念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強烈願望。接著讓學生說說通過這些謎底發現了什麼?一下子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二、多法並舉,識記生字

低年級識字是教學的重點。初讀課文前我給學生提出要求,讓學生讀准字音,將句子讀通順。課件直觀地出示課文中帶有生字的詞語,讓學生自讀、指名讀、小老師領讀等形式認讀,同時結合圖片識記:「雹」、「稼」二字,從而激發興趣,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從而輕松達到讀准字音,突出重難點字音的目的。然後課件直觀地出示課文中帶要求會認的11個生字,通過同桌對讀的方式檢查生字的認讀情況,並請兩組同位對讀展示。然後引導學生通過歸類識字、偏旁表義、兒歌、做動作等形式識記字形,因為,課程標准中強調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最後充分讓學生自讀課文後,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再以小游戲對生字加以鞏固。

三、以讀為本,讀中理解

「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教師可依據語言文字,進行定向引導,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入課文所創設的境界,藉助語言來感受形象,使其領悟其中的感情。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因為朗讀既可以規范學生的口語,也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古人雲:「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只要教師引導恰當,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即使一千個學生便有一千種不同的朗讀方式。我們要用多種方法導「悟」,啟發學生看、畫、演、議、說,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具體,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在不知不覺中領悟語言文字的美。

讓學生分組接讀課文,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感知課文大意,自然地猜出是「水」。 (本節課我把自己也融入到課文,讓學生和我一起進入這個角色,用師生互動的方式來讓學生盡快投入到角色中,把自己就當成「水」,跟著大家一起「變」。這樣設計容易激發學生探求的慾望,按課文特點進行教學,不僅能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接著拋出大問題:「我」會變成什麼?學生紛紛搶著回答。其中,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汽、雲;有的學生回答:「我」會變成雨、雪、雹子;面對學生們的回答,我及時表揚:你知道的真多!用我是「小水珠」來貫穿全文,品讀水的變化:先學習描寫「汽」和「雲」的句子,再學習描寫「雨、雹子、雪」的句子,重點抓字詞,「落」「打」「飄」,這三個不同的現象,由不同的方式從天上下來,通過理解朗讀,知道了「雨」是天上落下來,「雹子」是從天上打下來,「雪」是從天上飄下來。通過比較,學生知道了在讀「雹子」「打下來」要重點;讀「雪」「飄下來」要輕點,慢慢的;讀「雨」「落下來」不慢不快。讓學生明白,用詞的准確性。學完一、二自然段後,利用「水珠、汽、雲、雨、雹子、雪」圖片,讓學生排列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和變化,通過這一環節突破教學難點,使學生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教師范讀課文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閉眼想像彷彿看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平靜的池水;緩緩流淌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大海。全班合作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這一環節使用課件充分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中,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並通過不同角色的讀,讓學生自己接觸語言材料,用他們自己對課文的感受取代教師的講解和分析。第四自然段主要讓學生自學,通過課件引導學生理解文章,讓學生了解水做了哪些好事和哪些壞事,並適當進行知識拓展,引導學生討論:「人類想出哪些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課件出示水電站,攔河壩以啟發學生。最後請學生思考: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

四、感悟提升,加強積累

我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書,促進學生有效積累。《課標》多次提到:「語言積累」,在基本理念中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

1.閱讀理解加強積累:讀書是閱讀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多讀、讀熟,才能理解課文內容。俗話說:「書讀千遍,其義自見。」我在教學中捨得給學生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書,教學過程中始終是書聲朗朗,達到熟讀成誦,在讀中理解內容,從而促進語言積累。

2.背誦、記憶加強積累。背誦記憶是加強語言積累的有效方法,低年級學生記憶力強,多背一些好詞、好句、好文章,利於學生記憶能力的發展,更利於學生積累語言。我在教學時給予學生充分的背誦時間,加強背誦的指導,在學生讀中理解了水在不同季節變成不同狀態時,利用具體形象的板書,加深對水的循環變化的理解,並從中指導學生的背誦方法,讓學生再讀一、二自然段時,鼓勵學生會背的背。第三自然段又激發了學生的真情實感,賦有情趣的語言「我們(水)在家裡干什麼?」認真讀一讀,讓學生熟讀成誦,最後回歸整體讀全文,鼓勵學生能背的背,不能背的就讀,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背誦,加強語言積累。

五、自主觀察,自學寫字

和識字教學一樣,寫字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同樣重要。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觀察要寫的字,讓學生說說字的結構特點,自己認為哪個字最難寫,讓學生說說寫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再由教師范寫,學生點評,最後在書上描紅、臨寫這個字。指導寫字時,我把重點放在「兩點水」、「三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上。整個寫字過程學生自主觀察生字的特點,找出寫好生字的關鍵所在,由學生自己來認識如何寫好字,取代老師一筆一畫地分析。

六、反思教學,凸顯不足

本課教學中我在很多環節的處理上還不到位,比如:

1.生字教學環節,處理的比較匆忙,沒有在語境中識字,沒有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一節課要認識這么多生字還是有難度的,識字形式可以更加多樣一些,如:用猜字謎的方式識記 「器」(四隻小狗張口啃骨頭);「稼」(禾苗種在家門口)。

2.指導有感情朗讀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只叫了幾個學生單獨讀句子,合作讀,分角色讀,齊讀較多,沒有變換更多的形式讓更多的學生嘗試著也讀出這種感情。總之,這與過程與方法目標定位有所差距。

3.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上也還存在不足。,整節課中,學生的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師「牽」得太多。我應該放手讓學生說,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應允許學生出錯,不要急於讓學生說出自己想要教的內容。直到現在,我都還為此自責著,懊悔著這些環節都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思考。

4.對學生的表現缺乏有針對性的點評。對學生的評價葉太吝嗇了。整節課下來,對於學生的評價只有兩三次。其實學生的朗讀、回答問題,我都應該給予他們評價的,如果我的評價多一些話,學生的積極性也許就更高了,教學效果也會更好。課堂點評應注重鼓勵性、情感性、全面性、多樣性。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了解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明確了自己要努力的方向。一直堅持一句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2

我根據課文的特點、課標的理念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時展示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過程和效果。我認為本節課在以下幾方面是比較成功的:

1.重視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

通過反復讀書,從課文語言深入到內容。初讀課文課文,要求藉助漢語拼音把課文讀正確,不丟字,不加字。再讀課文,要求做到語句通順、讀流利,並說說「你認為他是什麼」,這時學生對課文還只是直覺的印象、淺層的了解。然後,自己再邊讀課文邊思考:從什麼地方看出是「水」,這就需要學生抓住詞句去理解,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教師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語言,並在理解基礎上再有語氣地朗讀。這樣由讀正確到流利再到有語氣,逐步提高要求。隨之對課文的理解也就由膚淺逐步深入。

而且教師根據需要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如個人讀、指名讀、齊讀、師生配合讀等,以保持學生讀的興趣。

2.教學設計新穎有創意。

教師根據本文特點,導入以通過看動畫、猜謎語的形式猜猜「我是什麼」激發學生好奇心,主動學習的願望;接著安排了不同層次的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和理解,並在讀中找到答案,積累語言。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起到了組織者、指導者的作用。

3.重視引導學生理解和積累課文中精彩的詞句。

起到了語文課豐富學生語言,感受漢語語言美的作用。如:理解課文通過「有時候」連接雲在空中的三種變化,讓學生在生活實際和分角色朗讀中體會作者用詞的巧妙;對「打、落、飄"三個動詞讓學生在黑板上搭配詞語,聯系生活經驗體會用詞之准確。鼓勵學生當堂背一背自己喜歡的詞句。

4.重視識字寫字的教學。

課堂教學中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尤其是對書寫的指導,保持了一貫細致認真的風格。指導到位讓學生在自己分析生字結構的基礎上,按照範字描一描,寫一寫,評一評。所以絕大多數學生達到了課標寫字的要求。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 《我是什麼》教學反思3

1、重視事物形象,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去感受和體驗,能使課堂富於感染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顏色、聲音、動作等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景,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我安排了觀濤、聽濤等的欣賞環節,藉助視覺和聽覺去豐富學生的感受和想像,引導他們形象地體會了大海的歡騰和熱鬧;在講解動詞使用准確性的教學環節,我在教學課件上為動詞設置相應的展現動作,「落」字緩緩下,「打」字硬實地砸下,「飄」字輕柔地迴旋而下,配上雨點、雹子、雪花的藝術掛畫,給他們講解「雹子會砸裂西瓜」的生活實例,多種形式地豐富他們對水不同形態的體會,最後引導學生發揮想像用動作表演課文,學生最後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好地反映了他們的到位理解。贊可夫指出:「只有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才能更完整地認識到那個具體事物,認識它與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系。」由此可見,只有化抽象的文字為具體形象,使閱讀過程與感知聯想、想像等心理過程連接,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與課文溝通,獲得生動的情感體驗。

2、低年級的課堂應該安排大量時間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不應該單純地、過細地分析課文,注意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適當穿插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如我可插圖講解「灌溉」的詞語意思,相機進行情境識字的教學,認識反義詞,參照課文句型造句,分析課文後重視集體感悟式的朗讀,等等……

3、學習任務過於細化,同時布置給學生思考的問題過多,我應該把問題通過課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根據問題思考。我要充分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和思考空間,注意明確學習任務並有條理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完整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重視他們學習的獨特體驗,可以採取開放式的提問,如淡化預設的具體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開展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在理解和閱讀中激活思維和發現,鼓勵學生多角度、創造性地閱讀。

4、我的語文基本功需要不斷地訓練和提升。如製作教學課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藉助動畫和聲音展現流水的不同動態,讓學生調動各種感觀去充分感受課文,更好地進行朗讀感悟。如我對字句方面的把握還不夠投入和准確到位,我范讀水做壞事的句子時不應該重讀以突出水的破壞力,應該讀出水的慚愧和後悔;融入角色是為了體會人物的心情,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表達和積淀,我要正確把握好課文的正確解讀,才能「潤物細無聲」地發展學生。

5、教學觀念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備課時,我要更重視備教材、備學生,巧妙地利用學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課文。如我可以通過藉助生活情境引導他們感受「落」、「打」、「飄」。語文即是生活,我要善於發現、思考和積累生活中的各種靈感和知識,豐富我課堂中的人文底蘊,我們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興這次教學能用上自己雲南、上海旅行時的照片和見聞,更深入的講解水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

6、要充分把握兒童的思維和心理特點,明確語文教學需要一張一弛,適當將學習的**安排在課堂的後部分,積極探索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多使用獎勵小紅花等的激勵機制,活躍課堂氣氛。

7、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水資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圖片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水的作用,學生受圖片的導向影響,思路受局限打不開了,討論也不如預設的熱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學資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❼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德育滲透教案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能按筆順規則,在田字格中正確、端正、整潔地書寫災、害、黑、器4個生字。並通過觀察與書寫,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同時在老師的提醒下,自覺糾正不當的寫字姿勢,養成認真書寫的良好習慣。2、藉助圖片、動作演示、等不同方式朗讀課文,讀出水的神奇。3、在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評價方案的設計:1.對於目標1,可通過觀察學生的寫字姿勢和書寫習慣、學生在課本上書寫的生字、巡視學生寫生字的情況等方式來評價寫字目標落實情況。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與良好的寫字習慣應達95%以上。2.對於目標2,可採取傾聽、觀察、品讀等手段,通過自由朗讀、指名朗讀,小組讀,動作演示、創設情景讀等方式來評價。最終落實目標的應達95%以上。3、對於目標3,在學生讀懂句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通過指名說、以及傾聽學生的讀書聲落實情況,目標達成度應95%以上。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朗讀課文。教學難點:知道雲、雨、雹子、雪等自然現象都是水的變化形成的。教學准備:字卡、多媒體課件。教學流程預設:一、復習鞏固,板書課題1.出示生字卡片認讀。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30課的生字寶寶,還能叫出他的名字,並為他們找一個朋友嗎?(請兩至三列孩子讀。)2、同學們的生字掌握得真好,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30課《我是什麼》,(板書課題)。我是什麼呢?老師貼小水珠圖。(設計意圖:讓孩子在回顧生字同時,喚醒孩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激起孩子學習興趣。)二、品讀課文(一)朗讀感悟第一自然段。1、多麼可愛的小水珠呀!它還會變魔術呢?就讓我們看看小水珠都會變成什麼呢?(課件展示)那文中又是怎麼說的呢?請孩子們自由讀讀課文的1—3自然段,找出小水珠變成了什麼?2、小水珠能有這么多變化,真神奇!那它是怎樣變的呢?課文中是怎麼說的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找小水珠是怎樣變成汽的句子?(一名學生讀文,其他學生聽、找。)交流:誰能說說小水珠是怎麼變成汽的?多神奇呀!誰能讀出它的神奇?指名讀,齊讀。3、「汽」又是怎樣變成「雲」的呢?誰來讀讀汽變成雲的句子?(指名讀)「雲」多像一位愛美的小姑娘啊!哪一句話告訴我們了?(有時候穿著白衣服,有時候穿著黑衣服,有時候又把紅袍披在身上,)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愛美的姑娘吧!(課件展示)穿白衣服的雲叫什麼雲?那穿黑衣服的呢?早晨把紅袍披在身上叫什麼?晚上把紅袍披在身上又叫什麼?這樣美麗的姑娘你喜歡嗎?(喜歡)讓我們來讀一讀,讀出對她的喜愛吧!(自由讀、指名讀、齊讀。)(二)、品讀學習第二自然段1、飄浮在空中的雲還會變呢?請小朋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二自然段吧!交流:我又變成什麼了呢?(雨、雹子、雪)(1)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雨」的句子讀一讀嗎?雨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你能邊讀邊加上動作嗎?(2)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雹子」的句子讀一讀嗎?「雹子」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那你也能加上動作讀一讀嗎?(3)雪又是怎樣從天上下來的?你能從文中找出變成「雪」的句子,邊讀邊加動作讀出來嗎?(4)出示第二段,生齊讀,邊做動作邊朗讀。3、三個不一樣的動作,就彷彿讓我們看到了三種不一樣的變化,雨落下來,雹子打下來,雪花飄下來,還會變成水的模樣,水就是這樣循環變化著,多麼有趣的水呀!你在生活中看到過水在變嗎?(生說後,教師補充。)山谷中總是彌漫著……(霧)冬天的早晨,草地上都有一層……(霜)雨過天晴,天空會出現……(彩虹)夏天的早晨,荷葉上會有……(露珠)冬天很冷,河裡會……(冰)(三)學習第3自然段過渡:水有這么多的變化,可他總有居住的地方吧,那你們知道我平時生活在哪裡嗎?我的家在哪呢?(池子里、小溪里、江河裡、海洋里。)1、現在孩子們都累了,請趴在桌子上睡一會兒吧!好!該起床了,剛才孩子們睡覺的時候沒有一個人亂動、也沒有一個人講話,這就叫做——安靜對!叫安靜,那咱們去看看池子里的水安靜不安靜,(課件展示)大家看,這里的水好像在睡覺,安靜嗎?那誰能把這句話讀得讓大家覺得安靜?(指導: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讀得真好,輕輕的就像在睡覺呢!你的聲音有點大了,會吵醒他的,你輕輕的讀一下。)2、大家再來看看小溪在散步的樣子,誰能說說他是怎樣散步的?對!誰能讀出水在慢慢散步的語氣。3、請孩子們再來看看水在江河裡是怎樣奔跑,在大海里是怎樣跳舞、唱歌、開大會。(課件展示)。看圖:你感覺到水在江河裡奔跑的速度怎樣?那跳舞呢?唱歌、開大會呢?誰能來讀一讀讓大家感覺到水在奔跑、跳舞、唱歌、開大會(----讀得真好,我彷彿到了江河裡;在江河裡跳舞、唱歌、開大會!多熱鬧的場面,請你大聲讀出來吧!)3.指名練讀、分組讀、比賽讀、齊讀。(四)學習第四自然段過渡:同學們的朗讀讓我感覺這些水好像都有了生命一樣,可是他還有一點小脾氣呢!1.請自由讀一讀第4自然段,看看文中是怎麼說的?誰來介紹一下水的脾氣呢?(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誰知道什麼是「溫和」?什麼是「暴躁」?溫和----暴躁還是一對反義詞呢!2.那麼,我什麼時候我很「溫和」?指導讀;什麼時候又很「暴躁」呢?指導讀。讀得真好!看來水的脾氣的確時好時壞,溫和時,他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是人類的好朋友;可發起脾氣來卻也無情,給人們帶來災難。3.課件出示資料印尼在2004年的印度洋海嘯中死亡的人數達16萬6千人,全世界在此次海嘯中死亡的人數竟高達22萬5千人。(圖片展示)同學們,了解了水的脾氣,你想對她說點什麼呢?4、那我們來讀一讀最後一句話,看看人們是怎樣管理它的。交流:人們都想出了什麼法來管理它的?(課件展示)修建水壩,排洪、蓄水,發電;修建水渠,合理利用水資源。5、談話小結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面對世界上水資源的不斷減少,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你想對身邊的同學和老師說點什麼嗎?(節約用水)讓我們從現在開始,節約每一滴水,爭做「節水小衛士」吧!(設計意圖:加強讀書實踐。語文學習的過程不在於接受系統的語文知識,本課我試圖通過指導觀看色彩鮮艷的圖畫、動作演示朗讀等,使學生的情緒始終保持良好的狀態,把有趣的東西學得更有趣。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三、寫字指導1.觀察字的結構,重點指導災、害、黑、器2.師范寫,生書空寫。3.生描紅、練習,師巡視指導。

❽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教案

小學二年級語文《我是什麼》教案如下:

課前透視:

作者根據水的特點採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地介紹了水的三態變化。課文共有五個自然段,全文共五段,可分為三個部分:水的變化;水的形態;水給人類帶來的利弊。

作者抓住「水會變」這一顯著特點,圍繞「變」字,用第一人稱「我」對水的變化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其中運用了如「我在天空漂浮著,有時候穿白衣服,有時候穿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常常把紅紗披在身上」以此來形容水變成雲後的不同色彩。

而雲遇冷又變成了雨、雹子、雪。課文分別用「小水珠」、「小硬球」、「小花朵」來描述雨、雹、雪的形態;用「落」、「打」、「飄」三個動詞來描述雨、雹、雪落到地面時的情景,描寫形象、確切、得體。

水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形態和不同的動態,課文選用了「睡覺」、「散步」、「奔跑」、「跳舞」、「唱歌」等擬人手法,寫出了水在不同場合的不同動態,最後,寫了水與人類的關系。全文語言優美,想像豐富,把知識性、科學性融於趣味性之中。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正確、朗讀課文,了解水的變化及與人類的關系。

信息資料:

1、生字詞語卡片、故事錄音、反映水的變化的錄像片或課件。

2、師生收集水與人類關系的相關資料。

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學生邊讀邊想像,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多種形式讀。

切入舉偶:

1、故事導入:同學們,今天我想把一個調皮可愛的小朋友介紹給你們,大家想不想認識他們呀?這樣設計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內容,了解了課文大意。

2、謎語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條謎語,看看你能猜到謎底嗎?"千條線,萬條線,落到水中看不見。"

❾ 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教學設計板書設計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
1.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
了解水的不同形態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難點]
1.
正確朗讀課文。
2.
了解水的變化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
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❿ 二年級上《我是什麼》課文

我是什麼

我會變。太陽一曬,我就變成汽。升到天空,我又變成無數極小極小的點兒,連成一片,在空中漂浮。有時候我穿著白衣服,有時候我穿著黑衣服,早晨和傍晚我又把紅袍披在身上。人們管我叫“雲”。

我在空中飄浮著,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雨”。有時候我變成小硬球打下來,人們就管我叫“雹子”。到了冬天,我變成小花朵飄下來,人們又管我叫“雪”。

平常我在池子里睡覺,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裡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開大會。

有時候我很溫和,有時候我很暴躁。我做過許多好事,灌溉田地,發動機器,幫助人們工作。我也做過許多壞事,淹沒莊稼,沖毀房屋,給人們帶來災害。人們想出種種辦法管住我,讓我光做好事,不做壞事。

小朋友,你們猜猜,我是什麼?

《我是什麼》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初步感知課文從不同方面來介紹水的不同變化。

3、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知雲、雨、雹子、雪的形成。

教學難點 :了解運用擬人從不同方面介紹水的變化的寫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了解些什麼?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准生字的字音。

2、小組按自然段讀、指名讀課文:讀得正確。

3、學生自主識字、小組交流識字方法。

4、班級匯報。

5、指導寫字:重點指導“曬、害、災、黑”

三、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

1、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

2、教師范讀:學生質疑。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指名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

二、朗讀感悟。

1、指名讀課文:說說“我”是什麼。

2、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具體說說“我”是什麼。

3、讀好課文:應該怎樣讀出感情?

討論交流。

教師重點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平靜的池水、緩緩流淌的`小溪、奔騰的江河、波濤洶涌的大海。教師范讀、學生品讀。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實踐活動。

畫一幅水的變化的連環畫。

板書設計:

30、我是什麼

水 汽 雲

雨 雹子 雪

還可以變成: 霧 霜 冰

閱讀全文

與二年級語文上冊我是什麼生字教學視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101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7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3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4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707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6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70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4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3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8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2007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01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505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4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8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72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7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