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有哪些散文
初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新東方)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② 初中語文常見文體知識
一、詩歌
我國最早出現的一種文學體裁,源於原始人的勞動呼聲,是一種有聲韻、有歌詠的文學。
古詩多四言,如《詩經》,東漢魏晉以後多五言、七言。唐代有古體和近體之分,「五四」有了新詩。
我國古代將合樂的詩歌稱為歌,將不合樂的詩歌稱為詩。無論合樂與否,都具有很強的音樂美。
詩歌按時代分為古體詩、近體詩和新詩;按表達方式分為敘事詩和抒情詩;按內容分為田園詩、山水詩、科學詩和詠物詩四類。
1、古體詩
又稱「古詩」「古風」,指唐以前(主要是漢魏)的詩歌和模仿唐以前的詩歌創作的作品。它由民歌發展而來,不求對仗、平仄,用韻自由。中唐的白居易、元稹用樂府的形式創新題,稱新樂府,仍屬古體詩的范圍。
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今體詩」「格律詩」,句數、字數、平仄、用韻都有嚴格的規定。分律詩和絕句兩類。
3、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律和七律。它在音韻、平仄、句式、對仗上都有一定規格和要求。全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
4、絕句
近體詩的一種體式,分五絕和七絕,四句一首,一般認為是「截律詩之半」而成。
5、楚辭
詩歌的一種體式,因產生於戰國時期南方楚地而得名,以屈原《離騷》為代表,又稱「騷體」。
特點:熔匯大量神話故事,富於幻想和浪漫氣息;除抒情外,大用鋪陳的方法;句式比較散文化,大量用「兮」字。
6、新詩
又稱「現代詩」,指中國「五四」運動以來產生的新體詩歌。它在形式上打破了舊體詩歌格律的限制,採用了較為自由的形式和接近口語的白話,便於反映社會生活和表達思想感情。
新詩要求做到精練、押韻,大體整齊。
7、歌行體
樂府民歌的一種體式。歌是總名,鋪張本事而歌稱行,與「吟」「曲」「引」「嘆」「篇」「調」等均稱「樂府歌行體」,其間無嚴格區別。
特點:①有固定的詞調,而大多篇無定句,句無定字,以雜言為主,語多口語化,通俗生動;②音韻節奏上押韻比較自由,不講平仄、對仗;③表現手法:除比興外,多用排比鋪陳,敘事曲折淋漓,長於對話和細節描寫來刻劃人物,塑造形象。
二、賦
本為一種文學的表現手法,為《詩經》「六義」之一,漢代形成一種特定的體制。成為一種介於詩和散文之間的講究鋪陳,重視詞藻、對偶、押韻的文體。以鋪敘事物為主的是「大賦」,以抒情為主的叫「小賦」,接近於散文的稱「文賦」。
它有別於今天的散文標題的「賦」,已不是鋪陳的字眼,而是「贊」「頌」意。
古人「辭」「賦」合稱,是因二者都體形靈活,篇幅長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為主,且允許有錯落參差;從風格上看,都講究文采,多用鋪張手法。二者的區別是?quot;辭「在句中或結尾多用」兮「以調節音節,而」賦「則較多的使用散文句式,甚至整篇韻文中夾雜完全不押韻的散文語句。
三、駢體文
是以雙句(即儷偶句、偶句)為主,講究對仗和聲律,與散文相對的一種韻文。最大特點是,全文用對偶句組成,構成字數相等的上下聯,句法結構對稱,詞性、詞義相互合對。而偶句通常用四字和六字組成,互相交替(四六文),如「騰蛟起鳳,孟學士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之武庫」。
起於漢末,形成於魏晉,盛行於南北朝。唐初仍沿習此,到韓、柳繼起後,這種文體才衰落。
和韓、柳倡導的古文相比,古文講「氣勢」,駢文講「氣韻」;古文講通暢,駢文講含蓄;古文講古樸,駢文講典麗。
四、詞
古代適合合樂歌唱而產生的一種新詩體,(即「倚聲填詞」)。又叫「曲子詞」「長短句」「樂府」等。
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音樂的曲調名(曲牌),它規定了可供演唱的詞的音樂,也規定了作為歌詞的「詞」的字數、句數、韻數、韻位等。大部分都分為片(段),「片」也叫「遍」或「闋」,是音樂唱完一遍的意思。
詞概括樂調長短,分為小令、中調、長調(慢詞)。
詞遠在梁代時已有雛形,晚唐定型,盛於宋朝。
五、小說
文學作品的一大樣式。通過描寫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廣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
中國小說淵源於古代神話傳說,經歷了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宋元話本、明清章回小說和「五四」現代小說的發展過程。
按篇長短可分為長篇、中篇、短篇;按內容不同分為社會小說、神話小說、歷史小說、科學小說和偵探小說。
1、志怪小說
指我國漢魏六朝的談鬼神怪異的一種舊小說。起源於古代神話和傳說。如《搜神記》。
2、軼事小說
用於記敘魏晉以來崇尚清談的知識分子的狂放傳聞和軼事是一種小說。
3、傳奇小說
是一種情節多奇、神異的古典小說。一般指唐、宋人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是元、明、清三代小說、戲劇作家吸取題材的寶庫。其源出於六朝「志怪」。
4、話本小說
指宋元說話藝人所用的底本。用通俗的語言把小說、講史的內容記錄下來自己備忘或為傳授別人。後成為小說的一種樣式,即話本小說。它標志著我國古典小說的成熟。
(擬話本小說)
5、章回小說
我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一種樣式。是在講史、話本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分章敘事的小說。
特點是概括故事情節的發展和矛盾沖突的段落,劃分為若干回,並多用對偶句式作回目,揭示本回內容。每回開頭常有詩詞。最先一段重提上回內容,以便銜接本回內容;每回結尾,多在情節高潮時戛然而止留下懸念。
6、譴責小說
以揭露社會弊病,並對封建官場和社會的種種病態進行鞭笞與譴責的一類小說的總稱。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
7、演義小說
舊體長篇小說的一種,。概括史書、傳說,用近代口語鋪敘成文。是由講史話本發展而來的。
六、散文
古代,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概稱散文。現代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體裁。
散文的特點是取材廣泛,「形散神聚」;形式自由,寫法靈活;語言不受韻律限制,表達含蓄,意味深長。
按內容的差異和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記敘散文──以記人、事敘、狀物、寫景為主的散文。
抒情散文──通過對人物、事件或景物的記敘描寫,達到托物詠志、寓情於物的目的。常用象徵手法表達作者含蓄的激情,引導人們去追思和聯想。
議論散文──說理往往藉助於事例的簡述,形象的描繪和感情的抒發來進行。不需要邏輯推理,和嚴密的論證。
1、古文
指以文言所寫的散體文,別於駢文而言。唐韓愈反對魏晉以來駢儷的文風,提倡先秦漢代所普遍使用的散體文,並稱散體文為古文,後用為散文的專稱。
2、記
①碑記:古代一種刻在石碑上記敘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②游記:是一種描寫旅行見聞的散文體裁。
③雜記:是古代因事見義,雜寫所見所聞不多加議論的散文體裁。
④記……事:是古代記載人物生平事跡的文體。
⑤筆記:古代以記事為主的篇幅短小,內容豐富的文體。《夢溪筆談》。
3、古議論文體
①原:古代探源究理的議論文體。《原君》(黃宗羲)
②辨;是古代明辨是非的議論文體。
③說:是古代用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馬說》、《師說》。
④論:古代析理推論的議論文體。《六國論》
4、古代臣屬進呈帝王的奏章——屬議論文體
①疏:是臣下向皇帝分條陳述意見的一種文體。又稱奏章、奏議。《論積貯疏》(賈誼)。
②表:陳述某種意見或事情的文體。《陳情表》(李密)。
③策:科舉考試問之於策而令應舉者作答被稱之為策問的文體。
④諷諫:古代用比喻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別人接受下級意見的文體。《鄒忌諷齊王納諫》。
5、序、跋
6、贈序
古代文體之一,是為贈別而寫的。《送東陽馬生序》。
7、史傳
①本紀:傳記的一種,專門記述帝王事跡。
②世家:主要敘述諸侯和特殊人物的事跡。
③列傳:用於記述一般人臣和庶民的事跡,也有用來記載少數民族和其他國家歷史的。
8、報告文學
散文中的一種新興樣式,是特寫、文藝通訊等的總稱。運用文學的表現手法,迅速及時的報道社會生活中人們關心的事物,具有新聞性、形象性和政論性的特點。被稱為文藝戰線上的「輕騎兵」。
中國報告文學的三部里程碑作品《包身工》、《誰是最可愛的人》、《哥德巴赫猜想》。
七、戲劇
綜合性舞台藝術,是藉助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雕塑、建築等藝術手段塑造舞台藝術形象,揭示社會矛盾,反映社會生活的。
在中國,戲劇是戲曲、話劇、歌劇的總稱。也常專指話劇。在西方指話劇。
戲劇的基本要素是矛盾沖突。
戲劇的語言包括對白、獨白;舞台說明。
戲劇的結構:獨幕、多幕。
分類:按作品類型分有悲劇、喜劇、正劇;按題材分有歷史劇、現代劇、童話劇;按結構分有獨幕劇、多幕劇。
元雜劇,包括散曲和雜劇。
1、散曲
元代興起的一種新形式的韻文,是在金「俗謠俚曲」的基礎上發展成長起來的。分小令、套數二種。
小令是一支單調的曲,簡短精練,在格律上不像詞那樣嚴格,常用以抒情寫景,如: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套數是由兩支以上的曲子按照一定的規則聯綴起來的組曲,又叫「散套」「套曲」。全套必須屬於同一宮調。套數可用於敘述較完整的情節、事跡或夾議論,如元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
2、雜劇
是包括音樂、歌舞的綜合藝術。分曲詞、賓白、科迅三部分。
曲詞由散曲中的套曲組成,供演員歌唱之用。每折由一人獨唱,其他演員只有對白。科迅是動作、表情。
結構:「四折一楔子」,「楔子」是說明或介紹人物,聯系情節的。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發展的自然段落。
元雜劇的角色:「末」「旦」等。
③ 初中語文課本內有哪些散文篇目
摘要 人教版初中語文課本中的散文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紫藤蘿瀑布》、《我的信念》、《春》、《濟南的冬天》、《散步》、《羚羊木雕》、《背影》、《老王》、《信客》、《橋之美》、《地下森林》。
④ 初中語文八大文體分別是
小說、散文、詩歌、戲劇、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相關信息:
文體,是指獨立成篇的文本體裁(或樣式、體制),是文本構成的規格和模式,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是某種歷史內容長期積淀的產物。它反映了文本從內容到形式的整體特點,屬於形式范疇。除此以外,文體還是文娛和體育的合稱。
⑤ 初中語文共有哪幾種文學體裁
文體知識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四個方面的常識。
文學體裁,是指詩歌、散文、戲劇、小說四大文學樣式。
⑥ 初中語文課本的記敘文都有哪些
老師,我想告訴你一件事
在日常生活中,在學校學習中,我經歷過很多事,有的在我心裡埋藏已久的事,我真想向您傾訴。
我每天都在奮斗,每天都在堅持,每次失敗後都在想勝利,看著別人成功的喜悅,我知道,自己還沒有勝利,還要再繼續奮斗下去,可結果呢?有時候被難題折磨得落花流水,我有了壓力,也有了痛苦。老師您時刻都在講堅持,時刻都在講奮斗,但是我經厲這么多打擊,也想退縮,可我不能,因為在我面前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前沖。
我很愛讀書,很愛寫作,然而正是這我最擅長的項目,也有遇到困難的時候。一次作文比賽,我非常想得獎,可是盼望了兩個多月的我什麼都沒有得到,當時,我想退縮,想放棄。但是當我看到以前得獎的獎狀,便扔下退縮,撿起信心,在一次次寫作中一次次的進步。
我在思考,為什麼我要退縮呢?我有那麼多的朋友,那麼多的親人,我不應讓他們失望,我更不該退縮,越是處在最艱難的時期,我越是不會放棄!人生的道路不正是像山路一樣曲折嗎?只有那不畏艱險,披荊斬棘,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老師,您不必擔心,退縮僅僅只能是一種讓自己放鬆的想法,我知道,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一個個難題就會迎刃而解,我想告訴您:「有時,我也想退縮,但一次又一次,我都沒有退縮!」
我在班裡的成績不算好,再加上上課很少發發言,給老師留下的印象大概也是平淡的。上課做題目老師不叫我;朗讀課文也輪不到我;參加課本劇也沒有我的份;我在老師眼裡幾乎是不存在的。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KGTt9iSALLHSjTNlNJ7DQw
⑦ 語文作文題材(初中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 愈《進學解》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 甫《望岳》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1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誠廉》
16、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 軾《晁錯論》
19、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屈 原《離騷》
20、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 陸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曹 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2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羅大經《鶴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格言聯璧•處事》
25、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出師表》
26、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 —— 陸 游
27、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29、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30、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曹 植《白馬篇》
3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顧炎武
32、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 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33、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鮑 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4、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後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呂 坤《呻吟語•應務》
3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3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 備
38、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 諸葛亮
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魯 迅
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席慕蓉
42、我們活著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為。 —— 方誌敏
43、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蕭楚女
44、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魯 迅
45、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恆的星,烏雲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別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夢,它是萬人的願望。 —— 巴 金
46、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雷 鋒
47、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來
48、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49、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 —— 吳玉章
50、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毛澤東
51、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毛澤東
52、一分鍾一秒鍾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徐特立
53、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 宋慶齡
54、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 郭沫若
55、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56、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57、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58、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 謝覺哉
59、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 老 舍
60、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 陳 毅
61、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安靜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 盧森堡
62、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的事情,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什麼也不能忍受了。—— 盧 梭
63、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復地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進取、向前邁進。
—— 松下幸之助
64、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 奧斯特洛夫斯基
65、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 富蘭克林
66、生命有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掙扎過來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煉的;任何幻滅都不能動搖他們的信仰:因為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們是不能選
選擇的,只有往這條路走,別的都是死路。這樣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你絕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歲左右的孩子。在得到這個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盡悲痛,流盡眼淚。可是這樣是好的,應該要這樣…… —— 羅曼•羅蘭
68、一個最困苦、最卑賤、最為命運所屈辱的人,只要還抱有希望,便無所怨懼。—— 莎士比亞
69、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面,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莎士比亞
70、當一切似乎毫無希望時,我看著切石工人在他的石頭上,敲擊了上百次,而不見任何裂痕出現。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時,石頭被劈成兩半。我體會到,到,並非那一擊,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開。
賈柯•瑞斯
71、瓜是長大在營養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長在惡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財產的人損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損失更大,失去勇氣的人則損失了一切。 —— 塞萬提斯
73、不要將過去看成是寂寞的,因為這是再也不會回頭的。應想辦法改善現在,因為那就是你,毫不畏懼地鼓起勇氣向著未來前進。
—— 朗費羅
74、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拜 倫
75、一個有堅強心志的人,財產可以被人掠奪,勇氣卻不會被人剝奪的。 —— 雨 果
76、信仰是偉大的情感,一種創造力量。—— 高爾基
79、樂觀是一首激昂優美的進行曲,時刻鼓舞著你向事業的大路勇猛前進。—— 大仲馬
80、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81、壯志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 —— 德國諺語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83、黃金誠然是寶貴的,但是生氣蓬勃、勇敢的愛國者卻比黃金更為寶貴。 —— 林 肯
84、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遊玩、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於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只有勤奮不懈的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因此,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貝多芬
86、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 愛因斯坦
87、人類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 馬克思
88、我們的理想應該是高尚的。我們不能登上頂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這總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們的內心為愛的光輝所照亮,我們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麼就不會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普列姆昌德
89、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愛因斯坦
90、成功並不能用一個人達到什麼地位來衡量,而是依據他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難和障礙。—— 布克•華盛頓
91、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 托爾斯泰
92、 成功,從失敗的土壤中頑強生出。—— 德 國
93、別因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鍋奶油潑掉,別因為犯了一點錯誤就把一生的事業扔掉。—— 蒙 古
94、危險、懷疑和否定之海,圍繞著人們小小的島嶼,而信念則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對未知的前途。 —— 泰戈爾
95、論命運如何,人生來就不是野蠻人,也不是乞討者。人的四周充滿真正而高貴的財富—身體與心靈的財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喚醒沉睡的歐洲,那麼我寧願自己被燒死,讓從我的火刑堆上發出的光照亮這漫長的黑夜,打開那些緊閉的眼睛,將人類引進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魯諾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萊 辛
98、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林 肯
99、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 —— 卡內基
100、我無論做什麼,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巴甫洛夫選集》
⑧ 人教初中語文所有課文文體分類譬如說明文有哪些議論文
除應用文外,一般說來,文體大約可分為記敘文、描寫文、說明文、議論文、抒情文五類。
1、記敘文
記敘文與描寫文是陳述外在的人事或景物,題材較易把握。
定義:以記人、敘事、寫景或狀物為主要內容,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的一種文體。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局。
2、說明文
說明文與議論文是發揮內在的意見,支配較難。
定義: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
特點:通過揭示概念來說明事物特徵、本質及其規律性。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則、章程、解說詞、科學小品等。
3、描寫文
記敘文只要略述概況,又比描寫文的詳加刻劃為易易﹔
4、議論文
說明文可憑客觀闡釋,議論文則要有主觀的主張,後者較難。
定義:對某個問題或某件事進行分析、評論,表明自己的觀點、立場、態度、看法和主張的一種文體。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和論證。
5、抒情文
抒情文的難易與描寫文、說明文差不多。
這五類文體比較言之:記敘文最容易﹔抒情文、說明文、描寫文次之,論說文最難。命題時,可視學生的程度,由易而難,循序排列,最好使其系統化,但這也不是那麼刻板的,可以酌情適度變化,使難易互相協調。
(8)初中語文題材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文體特點
一、記敘文的文體特徵
記敘文的文體特徵是記敘某個具體的生活內容,描述某個具體的事件或場面。記敘文的材料必須具有直觀性,即具有可見、可聞、可感的特點,力求避免概括、抽象。記敘文中記人、敘事、寫景、狀物,都與時間推移和空間轉換聯系在一起,所以其結構主要為時空結構。
記敘文的表達方式是敘述和描寫,所以它要求語言要有形象性,使讀者讀了其文,如見其形,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而受到強烈的感染。
二、議論文寫作文體特徵
議論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論據的,即論證觀點的依據,所以材料必須具有某種論證性。議論文的組織、結構基本上是以邏輯推導為線索的,因為說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說理必須遵循邏輯規律。一般的邏輯進程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論證方式盡管比較繁多,但它們無不是演繹、歸納、類比等邏輯形式的衍化。
議論文的語言運用必須是明確的,同時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而是對整體事物的某種高度的抽象概括。
參考資料:網路-文體
⑨ 初中語文閱讀都有什麼類型
初中語文閱讀都有什麼類型
淺層閱讀有:
1.文言文閱讀
2.說明文閱讀
3.議論文閱讀
深層閱讀的類型有:
1.記敘型(一般是記錄事實,稍加虛構)
2.議論型
3.散文型(這是屬於難度比較大的)
4.小說型
⑩ 初中語文作文萬能事例素材
作文素材的積累在初中的語文寫作中必不可少,尤其是一些萬能的作文題材。下面我為大家總結了初中語文作文萬能素材,僅供大家參考。
1、諸葛亮,雖手無縛雞之力,卻能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未出茅廬,已知天下大勢將鼎足三分,燒博望,借東風,擒孟獲,無不顯示他神機妙算的絕頂聰明。故與關羽之「義絕」、曹操之「奸絕」合稱三絕。
諸葛亮執法嚴明,情義深重,勇於自責。有情而不枉法,執法而不忘情。這才是有血有肉的諸葛孔明,這才是真實可信的孔明!看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節,我們才會由衷贊美「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2、《史記》,是司馬遷用一生的精力、艱苦的勞動,並忍受了肉體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個生命寫成的一部永遠閃耀著光輝的偉大著作。魯迅先生曾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也就是說,作為一部規模宏大、體制完備的中國通史的史記,同時也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為朋友不惜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以及為了理想而放棄尊嚴的品德值得我們學習。
1.開門見山落筆扣題
所謂"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指的是直截了當地切入要旨。
如《白楊禮贊》一開頭就觸及題旨:"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這種寫法乾脆利落,入題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學所青睞。
2.引用經典彰顯底蘊
開頭引用警句、名言、詩句或俗語、諺語等,能增強開端的氣勢,使人感到崢嶸、高遠,達到吸引讀者、突出中心的效果。如下例幾種常用的:
詩詞開頭
以詩句開頭,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頭,可是依然很平凡……
俗語開頭
俗語是孩子們所熟悉的,以此開頭,倍感親切,激發興趣。如:中國有句俗語說:"三棒槌打不出一個屁來。"我的爸爸就是一個不愛說話的人……
名人名言開頭
這種開頭法不僅使你所要表達的意思簡明扼要,言簡意豐,而且能集中地表達文章的主旨,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如一學生寫《自信》:著名科學家愛迪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是的,擁有自信,不斷努力,就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