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滬教版三年級語文巜家是什麼》評課
《家是什麼》一文通過兩個故事的對比,說明了家不是許多人所認為的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它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舍,有時在高堂華屋,有時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
聽了虞大名老師的課受益非淺。虞老師整堂課激情飛揚,走情感路線,以情貫穿全文,使在場的學生和老師都沉浸在濃濃地親情中。學生的心被文中的主人公的遭遇深深地牽引著,使學生為主人公的喜而喜,為主人公的悲而悲。以下是我對這堂課的具體感受和想法:
一、教學設計,新穎別致。
首先以「家」問話題,吸引學生說話,說說自己的家,並很自然地引出本堂課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家是什麼?」接受虞老師先講了一個故事,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成功地提出了疑問「那個富翁有一幢別墅,可為什麼他說沒有家呢?」教師隨機板書:(富翁 別墅≠家 ?)接著老師又讓學生讀了第二個故事,讓學生繼續質疑:熱拉爾只擁有一個女兒,他為什麼說他有家了呢?教師又隨機板書:(熱拉兒 女兒=家 ?)這兩個故事的明顯對比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思考,激發他們的思維的火花,同時又鼓勵學生質疑,在無形中培養了學生質疑提問的能力。語文課,最好能用語文的方式進行,從而凸現語言的功能。但是,語言和思維是並進的,缺乏思維的語言猶如一潭死水,精到的思維如果能包裹上生動的語言外衣,則會散發出思想的熠熠光彩。虞老師借用「數學」中的等式,幫助語文課做好了「概括、提煉」的工作,讓「抽象」更直接,使問題更明朗,也正因為這樣,才使後面的探究、體驗「演繹」得更為具體、委婉而鮮明。
二、詞語分類,教有技巧。
在第三環節:整體感知,找重點句中,根據上一環節提煉出的兩個問題,即「別墅≠家?」和「女兒=家?」虞老師引導學生帶著「家到底是什麼?」這一問題通讀課文。之後,首先反饋詞語的自學情況。教師出示了三組詞語:
洛杉磯 盧安達 熱拉爾
竹籬茅舍 高堂華屋 別墅
輾轉數地 離散喪生 溫馨
給我以深刻印象的是第二組詞語的學習,教師問:第二組詞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體會竹籬茅舍和高堂華屋、別墅的區別。
詞語教學要盡可能走向整合。虞老師運用了「有什麼異同?」這個很普通的問題,卻巧妙地進行了詞語的「整合」教學。
三、首尾相銜,情感升華。
(第一環節:師生談話,設置懸念)
師: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嗎?說說你愛家的理由?
生1:我的家有100多個平方,又大又漂亮
生2:我的家有漂亮的書架,書架上有很多書,我很喜歡。
生3:我的家有有一個很大的花壇,我很喜歡。
師:同學們都介紹了自己的家,我知道你們的家都很大,也很漂亮。那你們知道家究竟是什麼嗎?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關於「家」的小故事……(進入第二環節:初讀故事,自主設疑)
(第六環節:回應開頭,話說我家)
師:現在,老師相信,每個人對家都有了真正的理解,如果讓你重新介紹,你會怎樣介紹呢?來,讓我一起分享真正的有親情的家。(學生再次介紹家,並且都圍繞了一家人的親密和睦展開)
對於家的認識,課前,孩子們覺得家就是高堂華屋,家是物質的;學完課文後,可以明顯地看到了孩子們在認識上的提升,他們能從家人的親情故事中重新定義「家」的概念,並學會尋找和感受親情。並且,孩子們的認識也轉化成了詩一般的語言——在第二次介紹家之前,虞老師先出示一首關於「家」的小詩,讓學生合作寫一寫:
家是用愛築成的,
家是用情裝飾的,
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
家像安全的港灣,讓我們休息停靠;
家像 , 。
沒有親情和愛的人,
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孩子們的語言和精神同時得到了豐收:家像冬天的太陽,給了我溫暖;家像愛的大海,我在愛中快樂成長;家像夏天的冰激淋,帶給我涼爽和痛快;家像一把大傘,為我遮風擋雨;家像巧克力,讓我們共享幸福和甜蜜……
Ⅱ 小學課文《家是什麼》
評李萍老師《家是什麼》
——
2010
學年第二學期
3
月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
陸芹
《家是什麼》
,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課文,通過兩個真實的故事,說明了家是充滿親情
的地方!課文通過正反兩個事例的對比,揭示了家的內涵。全文夾敘夾議,先擺事實,再下
結論,
是一篇議論性很強的文章。
李萍老師在執教這篇課文是牢牢抓住課文的主要精髓——
家是什麼,展開教學,感受如下:
一、巧用媒體,理解詞語
「竹籬茅舍」
、
「
高堂華屋
」
這兩個詞語對於學生來說是很難理解的,
李萍老師能巧用媒
體,通過圖片讓學生直觀理解
「
竹籬茅舍
」
、
「
高堂華屋
」
的意思,為「家是什麼」的具體概念
進行鋪設感悟。
二、質疑解答,感悟文本
在學生初步了解了
「
家是什麼
」
的基礎上,
李萍老師進行第一個故事的教學。
第一個故事
圍繞
「
富翁有別墅為什麼說自己沒有家?
」
這個問題進行教學,
學生通過反復朗讀來體會有房
子而沒有親情不能算有家,
課文的一個難點也得到了突破。
教學第二個故事時李萍老師圍繞
「
熱拉爾沒有房子有自己的小女兒為什麼說有家了呢?
」
這個問題讓學生讀讀課文找找句子,
然後抓住
「
悲喜交集
」
一詞的理解突破課文第
4
節的難點,當李萍老師提問熱拉爾為什麼
「悲」又為什麼「喜」的時候,學生反映較好,能根據課文作出准確的回答,又一個難點迎
刃而解了,體會到了沒有房子有親情也是有家的。
三、出示填空,概括大意
李萍老師通過兩個填空幫助學生概括故事的大意。
「在美國的洛杉磯,有個富翁,警察
要
,富翁說
。
」
「在
,有個叫熱拉爾的
人
,
於是他說自己
。
」
教師通過這兩個填空展開教學,
解釋「盧安達內戰」的情況,出示教師在課外尋找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到「內戰」的可怕,
了解到熱拉爾與自己的家人「離散喪生」
、
「輾轉數地」
、
「冒著生命危險」
,最後能見到自己
的女兒,那種場面感人肺腑,在深情中感受家的可貴!
四、復述課文,展開想像
本課是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在第三單元復述課文的基礎上,在第四單元中要求學生在
復述課文中加入適當的想像,
李老師便設計熱拉爾與女兒見面時的情景,
並給學生扶手——
目瞪口呆、緊緊相擁、輕輕撫摸、深情親吻、失聲痛哭,可選擇性使用這些詞語來說一說。
同學們在座位上積極展開說話訓練:
生:熱拉爾看到了小女兒,激動極了,與小女兒緊緊相擁,他輕輕撫摸著小女兒,而小女兒
則對著爸爸深情親吻。
生:熱拉爾看到了小女兒不禁失聲痛哭起來,
緊緊相擁,
熱拉爾對著小女兒深情親吻,
輕輕
撫摸著女兒的臉。
生:
當熱拉爾看到自己的小女兒時,
不禁目瞪口呆,
他拉著女兒的手,
緊緊相擁,
深情親吻,
輕輕撫摸的女兒的頭發,激動萬分。
„„
五、小詩收尾,提升情感
李萍老師通過一首學生寫的小詩
《家是什麼》
,
又從課文之外再來感受
「家」
就是親情,
「家」就是愛的情感,讓學生在感受「有親人才有家」的高尚情感中結束課堂,讓學生們意
猶未盡!
Ⅲ 小學三年級時學習的一篇課文第十六課《家是什麼》,您找到全文了嗎!
家是什麼
一天,男人喝的飄飄的回家,進門,開燈,喊女人的名字,沒人應他,一低頭,就看到了女人放在鞋櫃上的離婚協議書。男人發了愣,沒想到她會來真的。以前他們也會鬧,但至多是她慪氣不肯里理他,或者跑回娘家住幾天,過後就自動和好了。可這次,女人顯然是動了真格的。就為了沒給女兒開家長會,他說太忙,沒時間。女人就惱了,說:『你一天到晚就是忙忙忙,什麼時候把我和孩子,把這個家放在心上過?這日子沒法過了,離婚』。男人認為這些沒什麼,還認為把工作看得比家庭重要,就是為了這個家,認為自己沒什麼錯,可此時此刻男人站在這個清寂空落的家裡,第一次覺得,這個家沒有了女人的家,實在稱不上家。他的成就,因為沒了女人的分享,也變的毫無意義。
第二天回家去看父母,父母看到他都很驚訝的問:你那麼忙怎麼有空回來呢?沒出什麼事情吧?和孩子她媽吵架啦?一連竄的問題讓他的臉發紅;是因為回家太少的緣故吧?
父母都很興奮,父親慌忙去買菜,母親留在家陪他聊天。母親拿來花生和核桃讓他吃,剛坐下,電話就響了,隔得老遠,他就聽見父親的聲音:忘了跟你說,給你炮的蜂蜜菊花茶在窗檯上放著,現在喝剛剛好,你趕緊喝啊小心放涼了。母親掛了電話,端起茶剛喝了一口,電話又響了,還是父親:咱家的水費是不是該交了?我忘了拿單子,你把編號告訴我。我順路去交一下。放下電話,母親笑著埋怨:你爸這人啊,就是事多,出去一躺能往家裡打十幾個電話。那點工資都給通信事業做貢獻了。正說著呢,父親的電話又來了,父親的聲音很興奮:老太婆,你不是喜歡吃黃花魚嗎?今天菜市場有,我買了3條回去我親自做你最喜歡吃的清蒸黃花魚。
二十多分鍾里,父親的電話接二連三地響,母親也不厭其煩的接。與其說母親在陪他聊天,倒不如說是陪父親聊天。他終於忍不住抱怨說:我爸怎麼越來越瑣碎了?其實有些電話根本沒必要打,回來再說能差多少?母親笑著糾正他:傻孩子,你爸的心思你哪裡能懂?他不是瑣碎,而是把心留在家裡,有牽掛有寄託,所以才會一個接一個的打電話。你爸雖然人在外面,卻把心放在了家裡,家裡事無巨細,他都掛念著呢!不要以為只要往家裡拿錢就行了,家不是放錢的地方,而是放心的地方,只有把心放在家裡,愛和幸福才會在家長駐,你明白嗎?
他看著母親意味深長的目光,剎那間醒悟過來。他想起自己忙起來時從不曾給家裡打過電話,甚至她打過來的電話也被他匆匆掛斷;想起自己陪上司應酬和同事聚餐,家裡的那盞燈一直為他亮到深夜,他卻從不曾想過女人的孤獨和牽掛;想起孩子都6歲了,多次要求他帶她去動物園,去游樂場,他的諾言卻遲遲未能兌現。是因為忙,還是因為他從不曾把心放在家裡?
那天晚上,他去接女人回家,女人猶豫著不肯回,他急急的跟女人解釋:「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了,我以前是忽略了你,忽略了咱的家,我以為只要源源不斷地往家拿錢,就能保證我們的幸福。我差點把愛弄丟了,以後我會把心放在家裡,把家放在心上,你願意跟我回家嗎?」女人沒有回答,卻慢慢地走過去,投進他的懷里,哭了。
是的,家是放心的地方,是盛愛的地方。忙。從來都不是理由,心在,愛在,牽掛在,幸福才會繁衍不息。
求採納。
Ⅳ 家的定義是什麼
家,現代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jiā,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意是屋內、住所。引申為安家落戶、定居,家還可引申為自己家庭的住房、室內及機關部隊等單位的住地等意。
1.「家」是「傢伙」、「傢具」、「家什」的「家」的繁體字。
2.家庭的住所:回~。這兒就是我的~。我的~在上海。
3.借指部隊或機關中某個成員工作的處所:我找到營部,剛好營長不在~。
4.經營某種行業的人家或具有某種身份的人:農~。漁~。船~。東~。行(háng)~。
5.掌握某種專門學識或從事某種專門活動的人:專~。畫~。政治~。科學~。藝術~。社會活動~。
6.學術流派:儒~。法~。百~爭鳴。一~之言。
7.指相對各方中的一方:上~。下~。公~。兩~下成和棋。
8.謙辭,用於對別人稱自己的輩分高的或同輩年紀大的親屬:~父。~兄。
9.人工飼養或培植的(跟「野」相對):~畜。~禽。~兔。~鴿。~花。
10.姓。
(4)三年級語文家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在商代甲骨文中,「家」有兩種寫法,一種是「宀」 (房屋的象形)中的豕為雄性的(腹部有突出的雄性生殖器),另一種較簡單的寫法,不強調性別,突出雄性生殖器的「豕」應是「豭」的象形初文,是兼稱聲符的。而不強調性別的「豕」則是省形。
到了周代金文中以不強調性別的寫法為主,後世的「家」字就是由這種寫法演變而成。在商代甲骨文中,「家」中的「豕」大多是畫出豬體的輪廓,也有隻畫出豬體的線條的,周代金文的「家」是由這種簡便的寫法演變而成。
在甲骨文中出現了省略像豕的前蹄的筆畫的寫法,但周代金文則是由甲骨文的完整寫法演變而成。另外,在周代金文中「豕」的原像豬的後蹄和豬尾的筆畫是連成一筆的,一直到西漢隸書中才分成兩筆,到了東漢隸書中又分成三筆,書寫更便利了。
Ⅳ 小學三年級語文搭船的鳥,其中搭是什麼意思搭船是指什麼意思一個大字體現了什
1、這里的大,體現了當時雨量很多,也就是下著很大的大雨。
2、搭船的意思就是趁便乘坐順路的船。
3、搭就是乘;坐(車、船、飛機等)的意思。
搭拼音dā
1、支;架設;用棍棒等東西交接捆紮起來:搭建。
2、共同抬:把桌子搭起來。
3、交接,配合:搭配。
4、乘車船等:搭車。
5、方言,指處、地方:這搭兒。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攙搭[chān dā]
摻雜。
2、頭搭[tóu dā]
頭答。
3、搭纏[dā chán]
糾纏。
4、蹓搭[liū dā]
散步。
5、承搭[chéng dā]
亦作「承塌」。應承。
Ⅵ 三年級下冊語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中誰家指什麼 拎的意思是什麼
誰家指的是誰的家,拎的意思是用手拿著.
Ⅶ 三年級語文課文家是什麼
在美國洛杉磯,有一個醉漢躺在街頭,警察把他扶起來,一看是當地的富翁。當警察說要送他回家時,富翁說:「家?我沒有家。」警察指著不遠處的別墅問:「那是什麼?」「那是我的房子。」富翁說。
在我們這個世界,許多人都認為家是一間房子或一個庭院。然而,當你或你的親人一旦從那裡搬走,一旦那裡失去了溫馨和親情,你還認為那兒是家嗎?對名人來說,那裡是故居;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只能說曾在那裡住過,那裡已不在是家了。
家是什麼?1983年,發生在盧安達的一個真實的故也許能給家做一個貼切的註解。盧安達內戰期間,有一個叫熱拉爾的人,37歲,他的一家有40口人,父親、兄弟、姐妹、妻兒幾乎全部離散喪生。最後,絕望的熱拉爾打聽到5歲的小女兒還活著,於是輾轉數地,冒著生命的危險找到了自己親生骨肉,他悲喜交加,將女兒緊緊的摟在懷里,第一句話就是:「我又有家了。」
在這個世界上,家是一個充滿親情的地方,它有時在竹籬茅房,有時在高屋華堂,有時也在無家可歸的人群中。沒有親情的人和被愛遺忘的人,才是真正沒有家的人。
Ⅷ 三年級語文上冊四字詞語及解釋
(1)一本正經[yī běn zhèng jīng]:形容很規矩,很莊重,很認真。
例:他一本正經地坐在桌前看書。
(2)引人注目[yǐn rén zhù mù]: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視線集中在一點上。
例:你這樣穿十分引人注目。
(3)滿載而歸[mǎn zài ér guī]:裝滿了東西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例:他這趟回去收了好多果子,滿載而歸。
(4)自言自語[zì yán zì yǔ]:自己跟自己說話。
例:他從辦公室出來,自言自語,也不知在說什麼。
(5)惹人喜愛[rě rén xǐ ài]:討人喜歡。
例:這個小姑娘眼晴大大的,非常惹人喜愛。
(6)絢麗多彩[xuàn lì ō cǎi]:色彩豐富,燦爛美麗。
例:殿宇樓閣,庭院花木,使整個建築絢麗多彩。
(7)白發蒼蒼[bái fà cāng cāng]:頭發灰白。
例:經過時間的洗禮,他已是彎腰駝背,白發蒼蒼了。
(8)縷縷炊煙[lǚ lǚ chuī yān]:燒火做飯時冒出的一條條、連續不斷上升的煙。
例:小村莊在午飯時間家家戶戶都冒出縷縷炊煙。
(9)歡蹦亂跳[huān bèng luàn tiào]:形容健康、活潑、生命力旺盛。
例:小馬駒和小牛犢圍著飼養員歡蹦亂跳。
(10)嚴嚴實實[yán yán shí shí]:非常嚴密,沒有空隙。
例: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森林封得嚴嚴實實。
(11)翩翩飛舞[pian pian fei wu]:形容輕快地飛舞。
例:花叢里有許多蝴蝶在翩翩飛舞。
(12)大驚失色[dà jīng shī sè]:形容因受到驚嚇而臉色蒼白。
例:他聽到這個消息大驚失色,馬上沖了出去。
(13)千呼萬喚[qiān hū wàn huàn]:形容呼喚的次數非常多。
例:任憑你千呼萬喚,他總是置若罔聞。
(14)垂頭喪氣[chuí tóu sàng qì]:形容情緒低落、失望懊喪的樣子。
例: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值得你這樣垂頭喪氣嗎?
(15)五彩繽紛[wǔ cǎi bīn fēn]:形容色彩非常豐富。
例:春天來了,鮮艷的花朵開了,把春天點綴得五彩繽紛、多姿多彩的。
(16)爭奇斗艷[zhēng qí dòu yàn]:花朵競相開放,好像在比美。
例:公園里的花都開了,爭奇斗艷,十分美麗。
(17)欣然怒放[xīn rán nù fàng]:愉快地盛開。
例:欣然怒放的睡蓮古埃及的國花,它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
(18)含笑一現[hán xiào yī xiàn]:面帶笑容短時間出現。
例:曇花卻在3點左右含笑現。
(19)准確無誤[zhǔn què wúwù]:行動的結果完全符合實際或預期,沒有差錯。
例:請你把這個詞准確無誤的讀出來。
(20)確確實實[què què shí shí]:真實可靠。
例:他確確實實來過。
(21)千里迢迢[qiān lǐ tiáo tiáo]:形容路途很遠。
例:他千里迢迢慕名而來,就是期盼得到教授的指導。
(22)不緊不慢[bù jǐn bù màn]:不急也不慢。
例:車夫高高在上東觀西望,不緊不慢地在你眼前流過
(23)風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辛。
例:為了完成這次任務,他風餐露宿,歷盡艱險,終於如願以償。
(24)風塵僕僕[fēng chén pú pú]:形容長途奔波,十分勞累的樣子。
例:看他的臉色,必然是一路風塵僕僕,備嘗辛苦。
(25)回首遙望[huí shǒu yáo wàng]:把頭轉向後方,遠遠地望。
例:童年就像一段奇妙的旅途,可以回首遙望,卻難再次走過。
(26)名揚中外[míng yáng zhōng wài]:形容名聲大,世界聞名。
例:徐悲鴻是一位名揚中外的畫家,以畫駿馬最為有名。
(27)初晴後雨[chū qíng hòu yǔ]:開始晴後來下雨。
例:飲湖初晴後雨,非常美麗。
(28)淡妝濃抹[dàn zhuāng nóng mǒ]:淡雅的妝,艷麗的打扮。
例:西湖非常美麗,淡妝濃抹都別有一番滋味。
(29)五光十色[wǔ guāng shí sè]:比喻色彩鮮艷,式樣繁多。
例:市場上的東西真是花花綠綠,五光十色,應有盡有。
(30)成群結隊[chéng qún jié ì]:結成一群群、一隊隊。
例:大雁南飛,成群結隊,只有離群的它在孤寂的天空形單影只。
(31)千奇百怪[qiān qí bǎi guài]:形容各種各樣奇怪的事物。
例:溶洞有很多很多的千奇百怪的自然奇觀,這回能親自去看個究竟了。
(32)蔥蔥蘢蘢[cōng cōng lóng lóng]:(草木)青翠茂盛。
例:春天來了,大地一片蔥蔥蘢蘢。
(33)琳琅滿目[lín láng mǎn mù]:比喻各種美好的東西很多(多指書籍或工藝品)
例:到了特種手工藝廳,只見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34)應有盡有[yīng yǒu jìn yǒu]:應該有的都有了,非常齊全,不缺少。
例:這個書店兒童讀物應有盡有,可以使每一位小朋友滿意而歸。
(35)物美價廉[wù měi jià lián]:價格便宜,質量又好。
例:本家紡加工生產銷售各種規格的高中檔純棉棉被質量上乘物美價廉。
(36)一應俱全[yī yīng jù quán]:指應該具備的,一切都齊全。
例:帶電腦操控的現代化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同學們可以盡情娛樂!
(37)光彩奪目[guāng cǎi ó mù]:色彩極為鮮艷耀眼。
例:其時天色已近黃昏,馬路對面的綠燈顯得格外光彩奪目。
(38)五洲四海[wǔ zhōu sì hǎi]:全世界各個地方。
例:五洲四海的人們,都把他們的目光投向中國。
(39)大顯神威[dà xiǎn shén wēi]:充分地顯露出神奇的威力。
例:愛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愛種棉花的,就在連成片的土地上大顯神威吧!
(40)龐然大物[páng rán dà wù]:形容高大而笨重的東西。
例:這傢伙看上去像個龐然大物,其實一點能耐也沒有。
(41)相提並論[xiāng tí bìng lùn]:把不同的人或事物混在一起來談論或看待。
例:兩國的策略雖如出一轍,但它們的力量卻不可相提並論。
(42)和睦相處[hé mù xiāng chǔ]:相處得好,不爭吵。
例:鄰居間和睦相處,只有她無事生非,老說別人壞話。
(43)翻來覆去[fān lái fù qù]:來回翻動身體。
例:老師翻來覆去講了好幾遍,他還沒有聽懂。
(44)沒精打采[méi jīng dǎ cǎi]:沒有精神,不高興,不振作。
例:昨晚上看電視看的太晚了,今天上課我總是沒精打採的。
(45)灰心喪氣[huī xīn sàng qì]:因遇到困難,意志消沉,情緒低落。
例:失敗並不可怕,最怕的是失敗之後灰心喪氣。
(46)不假思索[bù jiǎ sī suǒ]: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例:在這個年代,遇到小便宜,不假思索就要佔,往往會吃大虧。
(47)興高采烈[xìng gāo cǎi liè]:興致高,精神足。
例:她跑來跑去地幹活,手腳輕健,興高采烈,身強體健。
(48)沉默不語[chén mò bǔ yǔ]:不說話,不出聲。
例:這是一群默默無聞沉默不語真正的戰士。
(49)如願以償[rú yuàn yǐ cháng]:如同所希望的那樣得到滿足。
例:為了完成這次任務,他風餐露宿,歷盡艱險,終於如願以償。
(50)彬彬有禮[bīn bīn yǒu lǐ]:語言和行動很文雅,有禮貌。
例:他刻意顯得惟命是聽、彬彬有禮,對每個人都滿臉堆笑。
(51)戀戀不舍[liàn liàn bù shě]:十分留戀,捨不得離開。
例:然公之所以得無死者,以綈袍戀戀,有故人之間,故釋公。
(52)目不轉睛[mù bù zhuǎn jīng]:形容看得很投入,很專心。
例:林林總總的商品令他目不轉睛。
(53)恍然大悟[huǎng rán dà wù]:形容忽然醒悟,明白的樣子。
例:五個人都恍然大悟,回家反省去了。
(54)日夜兼程[rì yè jiān chéng]:一天走兩天的路,以加倍的速度前進。
例:她一路上風餐露宿、日夜兼程,終於在預定時間到達了目的地。
(54)遠近聞名[yuǎn jìn wén míng] :無論是遠處還是近處都聽過這個名字,形容很有名。
例:此人為國做出很大的貢獻,所以遠近聞名。
(56)黑白相間[Hēi bái xiāng jiàn]:黑與白互為彼此的間隙。
例:那隻貓黑白相間,長得很個性。
(57)輕重倒置[qīng zhòng dào zhì]: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兩者的地位擺顛倒了。
例:寫文章做演說就不同了,這是專為影響人的,我們的同志反而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輕重倒置。
(58)舍近求遠[shě jìn qiú yuǎn]:捨去近處的,追求遠處的。形容做事走彎路。
例:土豆這東西我們家鄉多的是,你不必舍近求遠到處去買。
(59)頭重腳輕[tóu zhòng jiǎo qīng]:頭腦發脹,腳下無力。形容身體不適。也比喻基礎不牢固。
例: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60)積少成多[jī shǎo chéng ō]: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例:我們的知識是靠積少成多而來的。
(61)異口同聲[yì kǒu tóng shēng]:不同的嘴說出相同的話。指大家說得都一樣。
例:會上,大家異口同聲地說,一定要在考試競賽中奪得好成績。
(62)左鄰右舍[zuǒ lín yòu shè]:左右的鄰居。也比喻關系比較接近的其它單位。
例: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鄰右舍也不幫忙,於是她就死了。
(63)里應外合[lǐ yìng wài hé]:外面攻打,裡面接應。
例:我軍里應外合,全殲了守敵。
(64)開天闢地[kāi tiāi pì dì]: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例:感謝那些開天闢地、披荊斬棘的英雄們。
(65)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心裡高興得象花兒盛開一樣。形容極其高興。
例:李大媽的兒子在部隊立了功,一家人樂得心花怒放。
(66)依依不捨[yī yī bù shě]:形容捨不得離開。
例:畢業了,同學們依依不捨地離開母校。
(67)果實累累[guǒ shí lěi lěi]:指結的大的果實特別多,也比喻巨大的成績或者榮譽。
例:秋天到了,果園里果實累累。
(68)秋高氣爽[qiū gāo qì shuǎng]:形容秋季晴空萬里,天氣清爽。
例:今天秋高氣爽,我們可以出去遊玩一番。
Ⅸ 請問三年級語文《花的學校中雷雲拍著大手錶層意思既指什麼,深層意思又指什麼》
表層意思打雷閃電,深層意思是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來表達歡迎花孩子們。
《花的學校》選自泰戈爾的散文詩《新月集》,是一首優美而富有童趣的散文詩,兼有詩歌與散文的特點,具有詩歌的音韻美和節奏感。課文以兒童的視角描繪了一群活潑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過豐富的想像,把孩子和媽媽之間的感情表達得自然深厚。
(9)三年級語文家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擴展閱讀
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描繪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先描寫了陣雨落下時,花兒在綠草上跳舞、狂歡;接著想像關了門做功課的花朵們,雨一來就放假了;然後想像他們穿著各色的衣裳,在雨中沖了出來;最後想像,花孩子們急急忙忙趕回家,對著媽媽揚起了雙臂。
畫面與畫面之間銜接緊密,渾然一體。課文想像豐富而奇特,充滿兒童情趣,賦予雷雲、東風、花朵等人的行為。花兒生長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巧妙地結合在一起,情景交融,讓我們看到了一群追求自由,嚮往自然的花孩子。
Ⅹ 三年級語文預測是什麼意思
預測意思:(動)預先推測或測定。
預測 [ yù cè ]
詳細釋義:預測是指在掌握現有信息的基礎上,依照一定的方法和規律對未來的事情進行測算,以預先了解事情發展的過程與結果。
預測的方法與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包括古代玄門數術對吉凶禍福的占卜與推演和現代科學在對現有信息資料進行精密分析後所做出的對自然狀況的預報以及各種政治理論學說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推斷。
引證解釋:
1、預先推測或測定。
茅盾 《子夜》五:「他對於此番的工潮不能預測,甚至即在昨天還沒有正確地估量到工人力量的雄大。」
2、指事前的推測或測定。
馮雪峰 《狐狸的惡夢》:「雖然沒有任何的根據可以斷定他的預測的准確,可總不停地心跳。」
近義詞:
展望、預料。
一、展望 [ zhǎn wàng ]
釋義:(動)向遠處看。比喻對於事物發展前途的推測或觀察。
引證:魯迅 《二心集·<藝術論>譯本序》:「他們不悟到靠著全國底展望,才能有所達成。」
二、預料 [ yù liào ]
釋義:(動)事先估計。(名)事先的估計。
引證:葉聖陶 《友誼》五:「正像大家的預料一樣,她跟同學們一塊兒升級,沒受腿傷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