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研究報告怎麼寫
一、 問題的提出
據調查我國現有盲人500多萬,低視力人近千萬,尤其是在兒童及青少年當中,患病率極高。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最新數據表明,我國小學生近視眼發病率為22.8%,中學生為55.2%,高中生為70.3%。為什麼會有這么多的人近視?僅僅是不良用眼習慣造成的嗎?近視,與年齡有關系嗎?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書籍並調查詢問同學,了解近視的主要原因。
2..通過多種途徑,了解近視可能會引發的並發症。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四、結論
(1)近視的主要原因:
1 看電視距離太近;
2 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3 所看電視的畫面濃度太深;
4 寫作業時的姿勢不正確 ;
5 在光線太強的陽光下看書 ;
6 在光線太弱的光下看書;
7 長時間的坐在電腦、電視前;
8 不合理飲食;
9 在車廂里看書
10 遺傳因素
11 不認真做眼保健操
(2)在這里我想給大家提出幾點建議 :
1看書時作姿要端正,讀書或寫字時做到「眼離書本一尺遠,胸離書桌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
2不要在坐車或行走的時候看書,也不要躺下看書。(三)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3每天堅持做兩次眼保健操。
4盡可能少上網或看其他輻射性強的東西。注意作息時間的安排,不能讓眼睛長期處於疲勞狀態。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合理飲食,鍛煉身體,保障身心健康;二要糾正不良習慣,養成良好的用眼衛生;三要定期到眼科醫院檢查眼睛,尤其是高度近視眼患者,及時發現眼病,以便早發現、早治療。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一定要好好愛護它!
Ⅱ 作文 我的調查報告 400字左右 四年級下冊
小學生零花錢使用調查報告
現在的社會比以前更發達,家庭也更加富裕。爸爸媽媽的工資不是1000元,就是2000、3000元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孩子們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向爸爸媽媽討要零花錢了。可是,他們拿著這些錢到底想買什麼呢?我懷著疑問的心情,做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發現,麻辣和燒烤最受小朋友的歡迎。地攤周圍總是擠滿了人,弄得水泄不通。還有一些玩具也銷售得很快,比如說「變形金剛」、「芭比娃娃」、「戰斗陀螺」、「庫洛牌」…….都是孩子們愛玩的玩具。也有些孩子喜歡和別人攀比,花錢去買比別人更貴、更漂亮的東西。還有些孩子拿錢去買惡作劇物品,去嚇唬自己的朋友。
分析
1、在學校里,手拿麻辣和燒烤的學生隨處可見。或許,麻辣和燒烤就是讓學生亂花錢的罪魁禍首。
2、玩具是人童年時不可少的物品。玩具的開銷也佔用了我們學生的大部分零花錢。還有大多數學生喜歡把玩具帶到學校里來。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習,還會違反校規。
結論
經過我的調查,我得知,許多孩子差不多都是以買早餐的名義來討要家長的錢,然後去買地攤上的零食、玩具。這樣的行為不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而且會影響學習。
建議
我建議,學校應該採取更好的措施阻止這種現象再次發生,嚴格管理學生在校園里的飲食情況,注意孩子們的健康。這樣才會讓祖國的花朵開得更加燦爛!
Ⅲ 生活中的語文作文調查報告3000字
一.居家
1.照明用電
注意隨手關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單單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
2.低碳烹調法
盡量節約廚房裡的能源。自家煮飯炒菜,量足夠吃就好,不多炒。變質的飯菜可以埋在地里做肥料。
3.節水妙招
淘米水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或者澆花。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凈,洗起來既節水省時,又可少用洗滌劑,減少水污染。 沖洗衣服時,可以加入少量肥皂粉,因為洗衣粉遇到肥皂會減少很多泡沫,既省水又節約清洗時間。洗手、洗澡、洗衣、洗菜的水和較干凈的洗碗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洗抹布、擦地板。
4.電器的使用
購買洗衣機、電視機或其他電器時,選擇可靠的低耗節能產品。 電視、電腦不用時及時切斷電源,既節約用電又防止插座短路引發火災的隱患。不用時關掉飲水機的電源。保持冰箱處於無霜狀態。
5.循環再利用
靠循環再利用的方法來減少材料循環使用,可以減少生產新原料的數量,從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例如,紙和卡紙板等有機材料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因此,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保護環境。 盡量少消耗鋁膜包裝的利樂磚包裝,以及其他一次性用品。
6.節能的健身方式
手洗輕便的衣服,是一種很好的運動。以站樁的姿勢在洗衣池前站定,既鍛煉腳力,又可使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的腰部和背部放鬆。雙手同時搓洗衣服,節水節電的同時鍛煉了手指靈活性和左右腦的協調能力。
7.節省取暖和製冷的能源
檢查閣樓和空心牆隔熱材料的質量。冬季檢查門和窗邊的縫隙是否密閉。 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
8.可再生能源
使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技術,能大大地減少我們在使用能源的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太陽能可以加熱水和發電。在一些歐洲國家越來越多地採用生物質採暖系統,還有一些新式的小型風力渦輪發電機已經可以供家庭使用。
10.垃圾分類處理
垃圾分類可以回收寶貴的資源,同時減少填埋和焚燒垃圾所消耗的能源。例如,廢紙被直接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飲料瓶、罐子和塑料等也可以送到相關的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家用電器可以送到專門的廠家,進行分解回收。
11.交流捐贈多餘物品
將多餘或不用的物品集中起來,通過交換和捐贈的辦法,達到重復利用的目的。
附二:
二、購物時
1.自備購物袋或重復使用塑料袋購物
塑料的原料主要來自不可再生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節約塑料袋就是節約地球能源。我國每年塑料廢棄量超過一百萬噸,「用了就扔」的塑料袋不僅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而且使垃圾量劇增。
2.購買本地的產品
購買本地的產品能減少在產品運輸時產生的二氧化碳。例如:根據環境、食品和鄉村事務部公布的一份報告,在英國,8%從車子釋放的二氧化碳來自運送非本地產品的車輛。
3.購買季節性的產品
購買季節性的水果和蔬菜能減少溫室生長的農作物。很多溫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來種植非季節性的產品。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本地的食品最適合當地人食用。本地生產的其他商品,維修保養方便且成本低廉。季節性的食品是在最適宜該物種生長的自然生態下成熟的,最富營養,同時也少有各種催生的添加品。而反季節食品不僅價格貴而且營養較少,添加的農葯、化肥和催生劑也危害健康。
4.減少肉、蛋、奶等動物性食品的采購
飼養家畜要消耗掉2/3以上的耕地;地球上人為產生的甲烷中,畜牧業就佔16%。肉類的生產、包裝、運輸和烹飪所消耗的能量比植物性食物要多得多,其對引發地球溫室效應所佔人類行為的比重高達25%。
5.少用一次性製品
商場里充斥著一次性用品: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牙刷、一次性簽字筆……一次性用品給人們帶來了短暫的便利,卻給生態環境帶來了災難。它們加快了地球資源的耗竭,所產生的大量垃圾造成環境污染。
6.過度包裝
注意購買包裝簡單的產品。這代表在包裝的生產過程中,消耗了較少的能量。減少了送往垃圾填埋地的垃圾,也減少消費者的經濟負擔。
Ⅳ 怎樣寫一封報告書範文
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寫作方法
一、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含義
調查報告又叫調查研究報告,應該說後者是它更准確的名稱。因為它不僅是調查的產物,更是研究的產物。調查報告主要功能是搜集情況,並通過對調查所得情況的深入研究,提出一定的見解。因此調查報告是根據某一特定目的,運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對某一事務或某一問題進行深入、細致、周密的調查研究和綜合分析後,將這些調查和分析的結果系統地、如實地整理成書面文字的一種文體。像考察報告、調研報告及××調查等都是常見的調查報告體裁。
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特點
1.真實性。真實性是調查報告首要的、最大的特點。所謂真實性,就是尊重客觀事實,靠事實說話。這一特點要求調研人員必須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認真求實的精神,徹底拋棄假大空的虛偽作風,不僅報喜,還要報憂,不僅要充分肯定工作成績,還要准確反映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只有嚴謹的科學態度,才能寫出真實可靠,對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調查報告。
2.針對性。這是調查報告所具有的第二個顯著特點,這是由具有很強的工作針對性所決定的。一般來說一項調查研究工作,特別是大型調查研究,要花費較大的時間、人力和物力,不是隨意組織進行的,而是針對一些較為迫切的實際情況,解決某些實際問題而進行的。因此調查研究就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在調查報告的寫作上,必須中心突出,明確提出所針對的問題,明確交待這一問題所獲得的事實材料,分析出問題的症結所在,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3.典型性。典型性是指在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中所採用的事實材料要具有代表性,以及所揭示的問題帶有普遍性。這種典型特點在總結經驗和反映典型事件的典型調查中表現的尤為突出。
4.系統性。調查報告的系統性或完整性是指由調查材料所得出的結論,必須是具有說服力,把被調查的情況完整地、系統地交待清楚。不能只擺出結論,而疏漏交待事實過程和必須的環節。因為這樣的疏忽勢必造成不嚴密、根據不足以及不足以令人信服的印象。這里所說的系統性和完整性,並不是要求在調查報告的寫作過程中,事無巨細,面面俱到,而是抓住事物的本質和主要方面,寫出結論的推理過程。
總的來說,調查報告就是論證系統,邏輯嚴密,擺事實,講道理,具有強烈的說服力,從而使之成為科學決策的可靠資料。
三、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類型
從內容性質分,調查報告有以下六種:
1.專題型調查報告。專題型調查報告,就是側重某個問題進行較深入的調查後形成的報告,這類報告一般常常在標題上反映出來。它能及時揭露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反映群眾的意見和要求,研究急需解決的具體的實際問題,並根據調查的結果提出處理意見,或者對策,或是建議。
2.綜合型調查報告。它是以綜合調查眾多的對象及其基本情況為內容、作全面系統的調查和反映的報告。具有全面、系統、深入和篇幅較長的特點。它與專題調查報告的主要區別點就在於它的綜合性上。它使讀者可以從報告中看到事物的相對完整的「鳥瞰圖。」
3.理論研究型調查報告。這是以學術研究為目的而撰寫的報告,它以收集、分類、整理資料並提出問題、報告結論為特點,大多發表在學術刊物上,或載於學術著作中。
4.實際建議型調查報告。這是由於實際工作需要而寫的調查報告,其主要內容是為預測、決策、制定政策、處理問題等進行調查所獲得的材料及有關的建議。
5.歷史情況型調查報告。這是根據需要以歷史情況為對象進行調查而形成的調查報告。它可以供人們了解某一事物或問題的歷史資料和歷史真相。
6.現實情況型調查報告。它是以正在發生、發展的一些現實生活為對象進行調查後所形成的調查報告。人們可以通過它了解和認識某些事物和問題的客觀現實情況,以作為其它認識活動的依據或參考。另外,有些調查報告可以是以上幾種類型的結合形式。 ...四、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法
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具體內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寫法是相通的。
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一是熟悉調查報告的結構特點;二要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一)調查報告的結構
一般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大體有:標題、導語、概況介紹、資料統計、理性分析、總結和結論或對策、建議,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調查報告結構,就包括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和落款。
1.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所謂單標題,就是一個標題。其中又有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兩種。公文標題為「事由+文種」構成,如《浙江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如《××市的校辦企業》;其二是標明作者通過調查所得到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一個正題、一個副題。如《為了造福子孫後代--××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2.導語
導語又稱引言。它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為正文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導語有: ①簡介式導語。對調查的課題、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經過等作簡明的介紹; ②概括式導語。對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對象、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的結論等)作概括的說明; ③交代式導語。即對課題產生的由來作簡明的介紹和說明。
3.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對所做出的分析、綜合進行議論,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據邏輯關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常為人們採用。 ②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有:「情況--成果--問題--建議」式結構,多用於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於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報告。
4.結尾
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建議式、激發式等。
5.落款
調查報告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以及完稿時間。如果標題下面已註明調查者,則落款時可省略。
(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一般來說,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捨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捨。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3.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鑒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調查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范,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准確、鮮明、生動、朴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Ⅳ 調查報告怎麼寫
--調查報告寫作格式
一、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敘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據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分類
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二)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問題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鑒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寫法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范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范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范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范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ps:記得第一次寫是初一的實踐課了,應用文很簡單,但注意科學性嚴謹性,要客觀,不要夾雜主觀情緒。)
Ⅵ 高一語文第四單元調查報告怎麼寫
概念與特點: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致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匯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常規文章標題寫法:具體方式靈活多樣。可以用問題作標題,如《兒童究竟需要什麼讀物?》。可以顯示作者自己的觀點,如《莘莘打工者,維權何其難》。
可以直接敘述事實,如《三個孩子去蛇島》。可以用形象畫面暗示文章內容,如《「航空母艦」逐浪經濟海洋》。還有種種寫法,不再一一例舉。
公式化寫法:
公式化寫法就是按照「調查對象+調查課題+文體名稱」的公式擬制標題。如《一個富裕居委會的財務調查》就是這樣的標題,其中「一個富裕居委會」是調查對象,「財務」是調查課題,「調查」顯示文體是調查報告。
這樣寫的好處是要素清楚,讀者一看就知道這是寫的什麼單位,涉及的是哪些問題,文種也很明確。這樣寫的不足之處是太模式化,不夠新鮮活潑。
Ⅶ 調查報告怎麼寫
1.標題 7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所謂單標題,就是一個標題。其中又有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兩種。公文標題為「事由+文種」構成,如《浙江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如《××市的校辦企業》;其二是標明作者通過調查所得到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一個正題、一個副題。如《為了造福子孫後代--××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2.導語
導語又稱引言。它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為正文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導語有: ①簡介式導語。對調查的課題、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經過等作簡明的介紹; ②概括式導語。對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對象、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的結論等)作概括的說明; ③交代式導語。即對課題產生的由來作簡明的介紹和說明。�
3.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對所做出的分析、綜合進行議論,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據邏輯關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常為人們採用。 ②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有:「情況--成果--問題--建議」式結構,多用於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於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報告。
4.結尾
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建議式、激發式等。5.落款
調查報告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以及完稿時間。如果標題下面已註明調查者,則落款時可省略。
十周感談
——武漢市社會福利院實習報告
(一)實習情況綜述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 日,在武漢市社會福利院康復區開展了為期十周的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選擇武漢市社會福利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以前作義工時,我與這群因為上天自己的失誤而先天殘疾的孩子聯系在一起建立了友好的關系。2002年10月我隨「社會工作者協會」到武漢市社會福利院,第一次見到他們。他們或為跛腳、或為侏儒、或為智障,有的臉上有大面積覆蓋性紅斑、有的有嚴重的皮膚病,和我們一樣高貴的靈魂就這樣被包裹在扭曲殘疾的軀殼里,浸泡在渾濁的神經里。生命以這種形式出現,督促我們去珍惜自己的健全。至少,我們該把在空虛和抱怨中虛擲的時間,分給他們一些。
另外,我們了解到他們的實際困難:即其中十位年齡在13——18歲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學三五年級之間的殘障少年(智力正常),無人授課、無處求學;同時,他們在自我認知、文化知識、社會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 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了總體實習計劃:先聯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長,動員小學生捐課 本、習題集、工具書、課外讀物等一百餘本。
然後,以作義務老師的方式,,與他們順利地建立專業關系。工作方法上,我們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於周五、六、日前去實習;以小組活動與個案工作結合、輔導與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們的目的是:運用社會工作的價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為得以糾正,在協助他們形成正確自我認知的基礎上學會學習、學會交往;最終學會自我管理,即他們自覺、自動和自主改變自己的行為。
(二) 交流中的感觸
第一:滿足的心
剛去的時候,康復區宛若一張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邊的行道木,溶為一體似地一動不動。干凈的庭院內無人走動,走道兩邊的長椅上零零散散地坐著一些人——他們都保持著固定的姿勢:翹腿的、低頭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間沒有任何交流
我們剛一進門,他們立即都站起來,同時幾乎把眼睛和嘴張到最大,表現出喜出望外的神態。然後紛紛跑開了——不是跑向我們,而是邊跑邊向屋裡沒有出來的人大喊,然後一起站在屋檐下看著我們。
我們主動走上前和他們聊天、發書、作游戲,氣氛很快活躍起來了。他們送了我們一串串漂亮的紙鶴和紙心。走的時候,我把東西放在所長的辦公室里,忘記拿出來了。我很為難地對小魚(一個15歲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間抓住人們的視線。沉默淤積的憂郁氣質,絲毫掩蓋不了骨子裡的寧靜與自信;清秀的臉始終舒展著淺笑,真誠而不招搖.;只是,走動的時候原本平整的路變地不平了)說:「這樣好吧,一會你幫我把東西拿出來,下次來我再帶回去好嗎?」
同伴也應和著說:「算了,算了,下次再說吧,我們還要趕時間。」 小魚說:「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話時會笑的眼睛在聲音沉寂的一剎那歸於憂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間游移。她舒展的眉頭始終漾著的笑意,也被緊張俘虜了。
似乎如果我們不回去拿的話,她就會哭。一直不喜歡說話的女孩櫻,一直搖著我的手,並且目光掃向一個工作人員(辦公室鑰匙在她那),然後再定定地盯著我。後來她陪我要來鑰匙的時候,圍著我們的幾個少年,臉上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輕松笑容。 回來的時候,心情很沉重。害怕他們靠著我們,我們轉身離開他們跌倒在地的傷痛,害怕我們沒有能力教會他們如何自立。
二, 驛動的心
由於對「人生發展的階段」了解欠缺,我們就下意識里把他們定位為脆弱的「兒童」。
首次去的時候,我專門買了一本《幼兒折紙》在宿舍里學折紙技術;同伴專門補習了童話,試圖用「賣火柴的小女孩」對之進行熏陶,企圖用「小二郎」對之進行感染,從而拉近距離。而那天,他們的折紙技術令我乖乖地當起了小學生;我們的故事卻令他們乏味,他們甚至沒有表現出最起碼的好奇——鼓勵我們把故事講下去。
有的趴著睡覺,有的哈欠連連,問到他們是否故事,他們只是不置可否地笑。顯然,他們還不習慣撒謊。更有甚者,而後來愛說話的孩子也總是若有所思地點頭、搖頭回答我們的問話,後來他們乾脆用啞語進行交流。
直到看到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後,冒雨跑到大門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與「外來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們的孫輩,周末的時候來看望他們)搭訕時的調皮;聽到午飯後,小女孩在宿舍里打著、鬧著、叫喊著「XX是XX的」,當然,說的是我們都知道的名字。我們明白了自己犯了多麼可笑的錯誤——他們是進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兒童!於是,我們開始毫不避諱地聊偶像劇,講校園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殘的話,小昕是一個漂亮的小女孩。她在意識到自己漂亮的同時,也意識到自己的殘疾,這令早熟的她極其敏感切且有一種破壞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給他們帶了好多食物,每人還有幾枝康乃馨,幾個小孩接過之後就把它們丟在一邊。而小昕則把花瓣一個一個撕下來,一枝接一枝。我把其餘的幾枝也拿給她,後來她笑著撕完了。當我問到她以後想干什麼的時候,她一副無所謂的神態對我說:「嫁人唄!」
課外時間,我們讓他們帶我們逛整個福利院、陪他們打籃球、在他們宿舍瞎侃等等。我們努力以這種方式營造一種大家庭的氛圍,讓他們在相互了解與溝通中學會交往、學會生活。
Ⅷ 關於語文科目要寫調查報告應怎樣寫
調查報告的寫法
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主要是:一、熟悉調查報告的結構特點;二、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
首先,我們來看調查報告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一般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大體有:標題、導語、概況介紹、資料統計、理性分析、總結和結論或對策、建議,以及所附的材料等。根據這些內容所形成的調查報告的結構,就包括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和落款。
(一)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所謂單標題,就是一個標題。其中又有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兩種。公文標題為「事由+文種」構成,如《浙江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如《××市的校辦企業》;其二是標明作者通過調查所得到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 策 增加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一個正題、一個副題。如《為了造福 子孫後代——××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二)導語
導語又稱引言。它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 ,為正文寫作作好鋪墊。常見的導語有:一、簡介式導語。對調查的課題、對象、時間、地 點、方式、經過等作簡明的介紹。二、概括式導語。對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對象、 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的結論等)作概括的說明。三、交代式導語。即對課題產生的由 來作簡明的介紹和說明。�
(三)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對所作出的分析、綜合 進行議論,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一)根據邏輯 關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常 為人們採用。(二)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有:「情況——成果——問題——建議 」式結構,多用於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 於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 「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 查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 報告。
(四)結尾
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 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建議式、激發式等。
(五)落款
調查報告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以及完稿時間。如果標題下面已注 明調查者,則落款時可省略。� 其次,我們要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一)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主題宜小,且 宜集中;要盡量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二)取捨材料
首先,要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舍棄與主題無關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其次 ,要經過鑒別,精選材料,不僅使每一材料都能有用,而且能以一當十。
(三)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 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 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 綱。
(四)起草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 地行文。在寫的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標點符號和表達方法,還要注意靈活 地劃分段落。
(五)修改報告
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 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這是範例,網上找來的一篇
對2004屆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調查報告
上海市洵陽中學 濮正堂
一、 報告來由
為便於我校的語文教學改革,針對2004屆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便於開展語文「目標預習法」的教學實踐,特作此調查。
2004屆學生共有308人,分7個教學班。此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了解本屆學生的語文實際能力,以便於語文「目標預習法」能有針對性地展開;同時也為配合學校的「分層遞進」教學能更有效地達到「分層教學,整體提高」的目標。
此次語文基礎能力的調查以摸底考試為主要形式。試卷由語文組統一設計、出題,統一時間考核,統一教師批改。試卷難度以5:5平衡。考試完成後,由筆者進行分析,交學校校長室、教導處、語文教研組、年級備課組教師參考。
二、 試卷設計解釋
本試卷共分基礎知識、閱讀理解、能力提高三個部分。基礎知識主要是考核學生對拼音、詞語(成語)、修辭三個基本能力掌握與運用;閱讀理解主要是考核學生的對簡單記敘文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能力提高主要是考核學生的課外文學常識和寫作(片段)能力。各部分考核的要求和設計的得分要求如下:
考核層次
分值設計
目標分
設計(考核)目的
應得分
基礎知識
注音:20分
8~10分
正確讀寫;重點:平(翹)舌音、輕聲、多音字。
25~32分
錯別字:24分
10~12分
發現並訂正常見的錯別字。
成語:8分
3~4分
文學語言中成語的運用。
修辭:8分
4~6分
常用修辭方法的識別。
閱讀理解
理解:14分
7~9分
能讀懂四年級的記敘文並掌握常用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12~16分
概括:11分
5~7分
能概括文章的層意和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
能力提高
常識:11分
3~5分
考察學生課外閱讀的知識面。
5~9分
寫作:4分
2~4分
考察運用標點、描寫的能力。
一般學生考核估計分值:42~57分
一般學生及格分值界定:47.7+/-2
註:及格分值的界定以目標分最大、最小分值的差乘以0.618,再用最大分值減去。其誤差為正(負)2。(0.618為數值分析中的黃金分割點)。
本試卷的另一功能是為了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分層。設定學生成績超一般學生考核估計分值的最小值的1/3以上的為C層組(優良學生組),學生成績低一般學生考核估計分值最大值的1/3以上的為A層組(困難學生組),其餘為B層組(中等學生組)。其分值界定如下:
學生分組
A層組
B層組
C層組
設定分值
小於或等於:38分
介於:39~55分
大於或等於:56分
註:為激勵學生今後的學習,此分層指標數值從寬掌握,非理論分層方法。
試卷分析各項目之間的關系如下:
考核層次
細目設計
設計(考核)分析
關 系
基礎知識
注音:(1)
不認識;不會注音;注錯音;讀錯音。
各項得分率小於30%為基礎差。超70%為此強項。
錯字:(2)
能找出但不能改;不認識也不會改。
成語:(3)
知道但寫錯;不知道。
修辭:(4)
不懂;寫錯。
閱讀理解
理解:(5)
詞、句、修辭手法的理解與運用。
概括:(6)
句段的概括;詞語的概括;自我表達的概括。
能力提高
常識:(7)
識與記(知道但記不清、寫不出)
寫作:(8)
不能寫;能寫但表達有錯;不恰當的寫。
三、 考試情況分析
本次測驗應參加人數為308人,實際受到有效試卷295份。其中最高分是72分,最低分是3分。由於本次測驗是在晚托班時,監考教師的嚴格度有所不同,所反映的成績有不準確性,但也能基本反映全年級學生的語文基礎能力。以下分析僅分析各班基礎知識的不足,並不以學科教師的教學能力為主要依據。各班平均成績如下:
班級
拼音
字詞
成語
修辭
理解
概括
常識
寫作
總分
排名
年級
5.8
10.6
1.6
3.7
8.2
5.4
5.0
1.8
42.1
七班
6.1
11.7
2.1
3.7
10.0
7.1
5.4
2.0
48.1
1
三班
6.6
11.0
1.6
3.2
8.4
6.1
5.2
2.2
44.2
2
一班
5.5
10.9
2.0
4.6
8.6
4.7
5.6
1.5
43.2
3
四班
6.2
10.4
1.9
3.1
8.3
4.3
5.3
1.9
41.8
4
六班
5.6
11.2
1.4
3.4
7.5
5.4
4.6
2.0
41.0
5
五班
5.4
10.4
1.5
3.5
8.1
5.8
4.2
2.0
40.8
6
二班
6.0
8.7
1.4
4.2
7.0
4.9
5.1
1.4
38.4
7
從年級的整體情況看,本次考試學生的成績未能達到原先設計的最低要求,說明(1)學生的思想意識並沒有對此次考試引起重視,(2)學生的實際能力與教師的期望值之間有一定的距離,(3)各班之間有較大的差距(七班和二班平均分值相差10分是不正常的現象)。從細目分析看,學生在基礎知識方面呈明顯的弱勢,實際得分率與設計得分率最低相差15.21%,最高相差32.19%;閱讀理解方面則基本達到了設計要求,實際得分率與設計得分率最低相差113.33%,最高相差15%;能力提高部分,實際得分率與設計得分率最低相差136%,最高相差24.44%。從各班的具體情況看,一、五、六班的拼音運用;二班的錯別字識別、訂正;二、五、六班的文學作品的課外閱讀;二、六班的理解能力;一、二、四班的概括能力;五、六班的文學常識的識記能力等方面則有待進一步加強。
假如我們除去總分小於32分的學生人數,再來分析年級的學生語文基礎考試能力,我們發現實際情況如下:
測驗項目
設計分值
實際得分
實際平均
基礎知識
25~32
24.8
47.7
閱讀理解
12~16
15.35
能力提高
5~9
7.53
上表分析表明,在預備年級中,學習特別困難學生嚴重拖拉了年級整體成績的後腿,這些學生共65人,其具體分布情況如下(不含未參加考試的不明情況學生):
一班
二班
三班
四班
五班
六班
七班
人數
8
10
7
13
11
10
6
比例%
18.18
22.73
16.67
28.89
22.45
22.73
13.95
在撇除了特別困難學生後的年級細目分析中,我們發現,學生的注音得分(6.7)要低於設計的最低要求(8分),這也符合年級學生整體的實際情況;訂正、發現錯別字得分(12)則高於設計的最低要求(10分);成語運用得分(1.9分)就低於設計要求,說明學生的課外文學作品閱讀有明顯的缺陷;其他部分的得分基本符合設計要求。特別是總體均分與設計一致,表明此試卷設計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各班分層人數比例情況如下表:
學生分組
A層組
B層組
C層組
年級人數
111人;37.63%
129人;43.73%
55人;18.64%
一班人數
16人;37.21%
20人;46.51%
7人;16.28%
二班人數
17人;41.46%
20人;48.78%
4人;9.30%
三班人數
14人;33.33%
19人;45.24%
9人;21.43%
四班人數
16人;39.02%
14人;34.15%
11人;26.83%
五班人數
17人;40.48%
18人;42.86%
7人;16.67%
六班人數
20人;47.62%
14人;33.33%
8人;19.05%
七班人數
11 人;25%
24人;54.55%
9人;20.45%
從各班的分層人數(A組)學生看,二班、四班、五班的特別困難學生較多,在教學上較大的困難。教學任務艱巨。特別困難學生的主要問題在基礎知識(拼音、修辭)的不扎實,課外文學書籍的閱讀,概括能力的欠缺表現尤其突出。
值得注意的一個傾向是:本次測驗,共有13人未交試卷;各班均出現了學生不交試卷的現象。這個現象在二班、四班尤其嚴重,各有4人缺交。佔缺交總數的61.54%。
四、 解決方案
針對本屆學生基礎薄弱、課外純文學作品閱讀少、疏於識記、學習特別困難(學習習慣、學習態度、學習興趣)等特點,計劃利用二年的時間來逐步加以解決。具體操作計劃如下:
1. 年級在整體上要重視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訓練。在教學中,要把對生字的抄寫、識記、拼音的正確書寫作為教學的主攻方向;要充分利用「目標預習法」中「基礎知識」條目中的自習方法,鼓勵、強化學生的查閱字、詞典習慣;各班在教學之餘,可適當增加一些基礎知識方法的訓練(教材另編)。
2. 要重視對學生的課外純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導。計劃之中的「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閱讀指導要做到及時有效;學生課外閱讀計劃提前到10月中旬開始(具體要求另附)。
3. 為幫助學生的識記能力的提高,從10月中旬起,計劃在早自修時,對學生進行「每日一句」、「每日一詩」的識記訓練。識記內容擬用《增廣賢文》(節選)、《唐宋詩詞選讀》[教材另編]。結合課前的二分鍾演講訓練,檢查學生的識記效果。
4. 利用分層教學,將年級中A、B、C三層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為激勵A層學生的學習態度,建議先將作業、測驗分為二層:A層為甲組,B、C層為乙組。甲組以訓練考核基礎知識、概括能力為主,乙組以訓練識記、寫作能力為主。
5. 進行動態的分層。學生分層以學生在年級中的學習情況為依據。擬每二月進行一次。預備年級、初一年級以顯形分層為主要形式,以後進行隱性分層。
6. 對學習優秀學生,要進行特別的輔導。建議年級能利用每周一次的晚自修(或雙休日的半天)時間,對這些學生進行寫作、閱讀的強化訓練輔導。優秀學生(各班學生稍有調整)具體分布如下:
學生分組
語文學習優秀學生姓名(C組)
年級人數
30人
一班人數
4人;葉灝、張蓉、李倩、陳欣如
二班人數
3人;陳芸、陳裕文、韓毅
三班人數
6人;李萍、楊瑩、邰燕飛、姚倩、顧 聞、斯文
四班人數
7人;許銳、許思逸、李佳儀、楊駿青、仝晨程、胡巍巍、桂奇峰
五班人數
3人;仲惠、肖卓偉、祝軼辰
六班人數
3人;顧思思、張伯俊、戚迪
七班人數
4人;林儷捷、唐之威、唐麗雯、戚文倩
Ⅸ 調查報告應該怎麼寫(詳細過程)
不同類型的調查報告,具體內容有所不同。但基本寫法是相通的。
調查報告的寫作方法,一是熟悉調查報告的結構特點;二要把握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一)調查報告的結構
一般來說,調查報告的內容大體有:標題、導語、概況介紹、資料統計、理性分析、總結和結論或對策、建議,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調查報告結構,就包括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和落款。 1.標題
調查報告的標題有單標題和雙標題兩類。所謂單標題,就是一個標題。其中又有公文式標題和文章式標題兩種。公文標題為「事由文種」構成,如《浙江省農村中學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文章式標題,如《××市的校辦企業》;其二是標明作者通過調查所得到的觀點的標題,如《調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謂雙標題,就是兩個標題,即一個正題、一個副題。如《為了造福子孫後代--××縣封山育林調查報告》。
2.導語
導語又稱引言。它是調查報告的前言,簡潔明了地介紹有關調查的情況,或提出全文的引子,為正文寫作做好鋪墊。常見的導語有: ①簡介式導語。對調查的課題、對象、時間、地點、方式、經過等作簡明的介紹; ②概括式導語。對調查報告的內容(包括課題、對象、調查內容、調查結果和分析的結論等)作概括的說明; ③交代式導語。即對課題產生的由來作簡明的介紹和說明。
3.正文
正文是調查報告的主體。它對調查得來的事實和有關材料進行敘述,對所做出的分析、綜合進行議論,對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結論進行說明。正文的結構有不同的框架。 ①根據邏輯關系安排材料的框架有:縱式結構、橫式結構、縱橫式結構。這三種結構,以縱橫式結構常為人們採用。 ②按照內容表達的層次組成的框架有:「情況--成果--問題--建議」式結構,多用於反映基本情況的調查報告;「成果--具體做法--經驗」式結構,多用於介紹經驗的調查報告;「問題--原因--意見或建議」式結構,多用於揭露問題的調查報告;「事件過程--事件性質結論--處理意見」式結構,多用於揭示案件是非的調查報告。
4.結尾
結尾的內容大多是調查者對問題的看法和建議,這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必然結果。調查報告的結尾方式主要有補充式、深化式、建議式、激發式等。5.落款
調查報告的落款要寫明調查者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以及完稿時間。如果標題下面已註明調查者,則落款時可省略。
(二)社會實踐調查報告的寫作程序
一般來說,社會實踐調查報告寫作要經過以下五個程序:
1.確定主題
主題是調查報告的靈魂,對調查報告寫作的成敗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因此,確定主題要注意:
報告的主題應與調查主題一致;
要根據調查和分析的結果,重新確定主題;
主題宜小,且宜集中;與標題協調一致,避免文題不副。
2.取捨材料
對經過統計分析與理論分析所得到的系統的完整的"調查資料",在組織調查報告時仍需精心選擇,不可能也不必都寫上報告,要注意取捨。如何選擇材料呢? ①選取與主題有關的材料,去掉無關的,關系不大的,次要的,非本質的材料,使主題集中、鮮明、突出; ②注意材料點與面的結合,材料不僅要支持報告中某個觀點,而且要相互支持,形成面上的「大氣」; 3.在現有有用的材料中,要比較、鑒別、精選材料,選擇最好的材料來支持作者的意見,使每一材料以一當十。
3.布局和擬定提綱
這是調查報告構思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布局就是指調查報告的表現形式,它反映在提綱上就是文章的"骨架"。擬定提綱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把調查材料進一步分類,構架的過程。構架的原則是:"圍繞主題,層層進逼,環環相扣"。提綱或骨架的特點是它的內在的邏輯性,要求必須綱目分明,層次分明。
調查報告的提綱有兩種,一種是觀點式提綱,即將調查者在調查研究中形成的觀點按邏輯關系一一地列寫出來。另一種是條目式提綱,即按層次意義表達上的章、節、目,逐一地一條條地寫成提綱。也可以將這兩種提綱結合起來製作提綱。
4.起草社會實踐報告
這是調查報告寫作的行文階段。要根據已經確定的主題、選好的材料和寫作提綱,有條不紊地行文。寫作過程中,要從實際需要出發選用語言,靈活地劃分段落。
在行文時要注意:①結構合理(標題、導語、正文、結尾、落款);②報告文字規范,具有審美性與可讀性,如:"制定優惠政策,引進急需人才","運用競爭機制,盤活現有人才",(文章段落的條目觀點);③通讀易懂。注意對數字、圖表、專業名詞術語的使用,做到深入淺出,語言具有表現力,准確、鮮明、生動、朴實。
5.修改社會實踐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起草好以後,要認真修改。主要是對報告的主題、材料、結構、語言文字和標點符號進行檢查,加以增、刪、改、調。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才能定稿向上報送或發表。
調查報告的標准格式:
1. 題目
應以簡煉,概括,明確的語句反映所要調查的對象,領域,方向等問題.題目應能概括全篇,引人注目.
2. 前言(背景和目的)
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目的.
背景介紹應簡明,扼要,切題,背景介紹一般包括一部分重要的文獻小結.
調查目的:闡述調查的必要性和針對性,使讀者了解概況,初步掌握報告主旨,引起關注.
3. 方法
詳細描述研究中採用的方法,使讀者能評價資料收集方法是否恰當.這部分一般包括以下幾方面:
地點
時間
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的選擇(抽樣方法),樣本量的估計
調查方法:定性,定量
質量控制
4. 結果與討論
結果與討論可以放在一起寫,也可以分開寫.
結果和討論分幾節來完成.一般採用描述,分析,討論來寫.
描述:
描述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
描述調查人群的人口社會學特徵,
描述調查事物的特徵
對比:
歷史對比
他人研究對比
本調查中不同特徵人群對比
推斷:
在對比的基礎上進行統計推斷
(前提條件:調查樣本具有代表性)
討論:反映作者學術思想的深度和廣度.要緊緊圍繞結果,以及可能有爭議的主要問題進行討論.
討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把調查結果上升到理論,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揭示內在聯系.
與他人結果相矛盾的地方,討論發生的原因和理論依據.
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論點明確.
5. 結論與建議
結論
用扼要的文句把論文的主要內容概括起來,切忌重復文章內容.
文字結構應該准確,完整,精練,高度概括文章的主要目的和結果.
建議
為政府決策提出科學建議
進一步深入研究提出建議
6. 參考文獻
列出主要理論依據和方法,以及有爭議的論據.
具體格式見文獻綜述中講述的參考文獻的格式.
7. 附錄
在論文中只有局部使用或完全沒有使用,但又與論文有關的具有科學價值的重要原始資料,數據,如調查問卷,訪談提綱,復雜的公式推導,計算程序,各類統計表,統計圖等都可以放在附錄中,有利於說明和理解調查報告,又可提供有用的科學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