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語文是什麼需要注意什麼
大語文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拓展語文教學的外延、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增加語文教學的渠道、凝聚語文教育的合理的變革性教育實踐。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處處有語文,處處是語文,大到領導開會作報告,小到請假條。
其實大語文是把語文教學更多方面的融合到生活中,更注重真聽真看真感受。日常積累的文學素養包括閱讀與寫作能力會非常重要。我建議從小學就多看一些課外讀物,輔助練習,初高中可以做一些稍稍需要深入思考的閱讀訓練,我推薦搭配《智慧背囊》使用。《智慧背囊》是一本集合各種精美短篇故事的需要深入思考的課外讀物,非常適合訓練語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2. 大語文究竟是什麼課程
「大語文」這個詞最早由已故特級語文教師張孝純老師提出,大語文的「大」是相對於傳統語文課而言。
大語文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大語文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大閱讀、大范圍、大目標。
1、閱讀量大
小學生的課本在2019年秋全國統一性用部編版教材。
大量增加古詩文,新的語文教材一年級到六年級古詩詞128篇,增加87%。初中語文的古詩詞增加51%。
大語文就是要打破語文的課堂邊界,給孩子提供更廣泛的閱讀機會,讀中國的,外國的,尤其歷經時間考驗的文學經典。
2、范圍大
傳統的語文學習注重聽說讀寫和語言文字的表達,工具性強,而大語文包括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
大語文還打破了學科的邊界,學習內容從語言拓展到文學、文化、歷史、哲學、藝術等。
不是為了教某篇文章而教,會從歷史背景、作者創作時的心境延伸出更多內容。比如,學《論語》的時候會學到儒家的哲學觀,學《史記》的時候自然會涉及到歷史的變遷。
3、目標遠大
大語文能讓孩子終身受益,大語文教育能夠提升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善於溝通和交流,懂的審美情趣,懂得幸福生活,能有效的因軌道復雜多變的環境,提高孩子未來在職場的競爭力。
3. 大語文的基本定義
1、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簡稱。「大語文教育」是已故的特級教師張孝純先生創立的一種新型的、帶有突破性的語文教育思想。
2、這種思想主張語文教育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展,全方位地與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並把教語文同教做人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發展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愛全面的、整體的、強有力的培養和訓練。
3、「大語文」觀認為:語文教育,是以人獲得更好的身心發展為基點的,因此,語文教育不僅在於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語言表達,同時在於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美好健康的情感與心理認知、完善和提升學生的自身人格與人文修養。將其稱作「全人教育」、「全人作文」。
大語文包括了語言文字認知、文學常識、傳統文化素養、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綜合素質,側重於對學生綜合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簡單來說,大語文,就是有別與傳統課堂的語文,旨在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和文學素養。給孩子更好更多的輸入,讓孩子更多更好地輸出。
從近年各地高考出題趨勢來看,「大語文」概念非常突出,課外拓展內容增多,重視傳統文化積累,對考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和思維思辨能力要求提升;而中高考改革後強調的綜合素質,與「大語文」的內蘊關系密切。
4. 大語文主要學什麼
高中語文主要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
高中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是一門博大精深的學科,要想學好語文,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學習語文很吃力,主要是由於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沒有擁有一把打開語文之門的金鑰匙。
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僅僅是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
學習高中語文的注意事項
1、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樂趣,語文教師只作為一個引導者存在。
2、講解不求面面俱到,務求重點突出,形成系列。如《想北平》一文,濃烈的感情、京味語言、概括要點均為重要內容,我們在講解時只選擇概括要點這一個重點。
3、教學計劃必須依據學情及時加以修改。如《我與地壇》原本設定「珍愛生命」作為情感訓練重點,但讓學生談論感悟時,大多數學生卻在抒發自己對母愛的贊頌,下課後,我們又及時印發了《母親頌》《一個父親的札記》等內容,強化學生對父母親情的情感體驗。
4、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隨時依據學生學習方式加以改進
如美文背誦大賽,我們在實踐中反復修改,力求讓學生全員參與。由一開始的教師組織、教師點評,轉為學生組織,又轉為學生專人點評,再轉為學生隨即點評。在舉行中,完善不足,讓學生時時有一種新鮮感,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高中語文新教材的推出,引起了眾多老師的教學反思。中學語文教師在反思基礎上的探索更新的教學方法。作為一種尚未完全成型的教材處理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補充和完善,使之與時俱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5. 大語文主要包含什麼內容
《大語文叢書: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經典之作,它廣泛使用擬人化手法,藉助動物的典型形象,從不同角度顯示了古代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習俗。在這里,每一個寓言都蘊含著人生哲理。像《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已成為全世界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大語文叢書》是2009年吉林出版集團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索。
(5)大語文課是什麼樣的擴展閱讀
《大語文叢書:伊索寓言》語言描述平易雋永:語言構思上並無極力鋪陳辭藻,採用華麗文采進行敘述,而是用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進行渲染,達到哲理與內涵的有機統一,情感 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 情感與內容的共鳴,以平易見真知,以樸素刻情感內涵,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平實的語言,哲理蘊含的內容,達到一種巧妙的散文升華,其語言功底不可不謂之深厚。
《大語文叢書:伊索寓言》結構編排獨具匠心:主要採用了雙線式結構,明暗交織,情景交融,展現作者內心,命運的跌宕起伏與作者感悟,寓情於美,自然流暢。作者多變的藝術風格和高超駕馭文字能力躍然紙上。
6. 大語文學的是什麼內容
大學的語文一般就是學的詩詞詩歌。古漢語等。學文的人一般都在網路上寫小說。
7. 大學的語文是什麼樣的
大學語文是一個大學課程名稱。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大一國文」,50年代因教育界模仿前蘇聯教育模式而取消,1978年,在教育家匡亞明、徐中玉、蘇步青等倡導下,「大學語文」復開。
2006年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教育部的質量工程為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大學語文立了4個建設項目。在過去,大學語文是得不到這種「待遇」的。
8. 真正的大語文是什麼
「大語文」是「大語文教育」的簡稱。有別於單純的應試教育。包括:傳授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更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健康美好的情感,幫助學生完善自身人格,提升人文修養。具體說,就是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廣泛學習古今中外的優秀文化,使語文學習和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在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道德情感、心理品質和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而不是讓學生只滿足會做語文試卷,考試能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