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語文寫作手法中的倒裝是什麼意思
就是不按照原來的語序而顛倒語序的句子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4)介賓結構後置
Ⅱ 什麼是小學語文倒裝句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謂語的位置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4、介賓結構後置(也叫狀語後置):①、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②、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倒裝句有:主語和謂語倒置,定語、狀語和中心語倒置。倒裝句主要是為了能夠強調某一事物。
主謂
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顛倒過來,謂語前置,這是最常見的變式句,這種現象常見於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謂語和主語之間一般有停頓,書面上用逗號隔開。構成:「謂——主」格。例如:
上哪兒找啊,你?(疑問句)
放心吧,爸爸媽媽!(祈使句)
終於過去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的統治!(感嘆句)
這往往是為了強調謂語,或者是說話急促而先把重點說出,然後追加主語。主語一般讀輕聲。
定語狀語後置
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放到中心語之後。後置的定語、狀語限於一些「的」字短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短語。構成:「中心語——定/狀語」格。如:
許多外國人,到中國游歷的,都特地趕來觀禮這次大婚的盛況。(定語後置,「的」字短語)
農民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愁眉苦臉地清理著破爛的東西。(定語後置,「的」字短語)
頭上插著許多鮮花,橫七豎八的。(定語後置,「的」字短語)
他走上了領獎台,慢慢地,羞怯地。(狀語後置,形容詞)
她站在哪兒,靜靜地。(狀語後置,形容詞)
他醉熏熏地走著,搖搖擺擺地。(狀語後置,形容詞)
同學們都來了,從祖國的四面八方。(狀語後置,介詞短語)
他退休了吧,大概。(狀語後置副詞)
定語、狀語後置往往是為了突出它,因而能使句子節奏更明快、更簡潔有力,可變長句為短句,有時還可以起到強調、補充作用。
有時要強調狀語的中心語,也會把狀語放後:「他退休了吧,大概。」
(2)倒裝句是什麼意思舉例語文擴展閱讀:
主謂倒裝
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 了」。
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①、「中心詞+後置定語+者」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 「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於泉上」是「翼然臨於泉上亭 」的倒裝,定語後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②、 「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③、數量詞做定語後置 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後置,可譯為「一個核舟」
Ⅲ 什麼叫倒裝句哪些是倒裝句請舉例!
倒裝句分為部分倒裝和完全倒裝
完全倒裝:在描述情景時,為了使景象更生動,有時把here, there, now, then, out, in, up, down, off, away等方向性副詞作為句子開頭,將謂語動詞提前
例:Here comes the bus. 汽車來了。
There goes the bell. 鈴響了。
部分倒裝:1. 否定副詞位於句首時的倒裝 never, seldom, rarely, little, hardly, scarcely, no sooner, no longer, nowhere 等含有否定意義的副詞若位於句首,則其後要用部分倒裝:
例:
I shall never forgive him. / Never shall I forgive him. 我永遠不會寬恕他。
【注意】
(1) 對於not…until句型,當not until…位於句首時,其後的主句要用倒裝語序:
He didn』t leave the room until the rain stopped. / Not until the rain stopped did he leave the room. 雨停了之後他才離開這房間。
(2) 某些起副詞作用的介詞短語,由於含有否定詞,若位於句首,其後要用部分倒裝:
On no accounts must this switch be touched. 這個開關是絕不能觸摸的。
2.「only+狀語」位於句首時的倒裝
當一個狀語受副詞only的修飾且置於句首時,其後用部分倒裝語序:
Only then did he realize that he was wrong. 到那時他才意識到他錯了。
3. 「so+adj. / adv.」位於句首時的倒裝
副詞so後接形容詞或副詞位於句首時,其後用部分倒裝:
So cold was the weather that we had to stay at home. 天氣太冷,我們只好獃在家裡。
望採納
Ⅳ 語文:倒裝句是什麼
倒裝句常見於文言文,主要類型有賓語前置、主謂倒裝,定語後置、介賓結構後置。
1、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例如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
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麼」。
2、主謂倒裝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3、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第一種情況,、「中心詞+後置定語+者」,如歐陽修的《醉翁亭記》中,「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臨於泉上」是「翼然臨於泉上亭
」的倒裝,定語後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第二中情況,「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
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花之隱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可譯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
。
Ⅳ 現代漢語的倒裝句
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倒裝句有:主語和謂語倒置,定語、狀語和中心語倒置。倒裝句主要是為了強調某一事物。
1、主謂
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顛倒過來,謂語前置,這是最常見的變式句,這種現象常見於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謂語和主語之間一般有停頓,書面上用逗號隔開。構成:「謂——主」格。
2、定語狀語後置
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放到中心語之後。後置的定語、狀語限於一些「的」字短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短語。構成:「中心語——定/狀語」格。
(5)倒裝句是什麼意思舉例語文擴展閱讀
古代漢語倒裝句:
1、主謂倒裝
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 了」。
2、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3、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4、介賓結構後置(也叫狀語後置)
①、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②、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後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
Ⅵ 語文倒裝句是什麼意思
倒裝是將語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顛倒順序的一種語法現象,常常具有強調語氣,在古漢語文言文和英語語句中比較常見。
常見的倒裝句有四種:
主謂倒裝。
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如:甚矣,汝之不惠。
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要前置。如:何陋之有。
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狀語後置。
表示方式、狀態、時間、地點等的詞語會出現後置情況。如:屠懼,投以骨。
Ⅶ 倒裝句例子是什麼
倒裝句主要有四種,分別是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後置、介賓結構後置等,其例子如下:
1、主謂倒裝。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
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
2、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麼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
3、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例: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後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
4、介賓結構後置
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後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
例:何有於我哉?全句為「於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於我」後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
(7)倒裝句是什麼意思舉例語文擴展閱讀:
現代漢語中常見的倒裝句有:主語和謂語倒置,定語、狀語和中心語倒置。倒裝句主要是為了強調某一事物。
主謂倒裝
基本主語在謂語之前是一般的語序,如果語序相反,就是主謂倒置。這種句子又叫「倒裝句」。主謂倒裝,有時是由於說話者心急,就把句中最重要的謂語部分先說出,然後再補出主語。有時是為了強調謂語而有意採用這種句式。
使用場合
主謂倒置常見於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中。
例如:
怎麼了,你?
出什麼事了,媽媽?
唱吧!跳吧!親愛的同學們。
多麼壯麗呀,祖國的河山!
Ⅷ 高中語文現代文倒裝句例句
1、倒裝句:為了強調、突出等語的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叫做倒裝句。在倒裝句中,顛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復原位而句意基本不變,句法成分不變。
2、例句
古代倒裝句:
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
賓語前置,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
定語後置,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介賓結構後置(也叫狀語後置)
現代倒裝句:
主謂
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顛倒過來,謂語前置,這是最常見的變式句,這種現象常見於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謂語和主語之間一般有停頓,書面上用逗號隔開。構成:「謂——主」格。例如:
上哪兒找啊,你?(疑問句)
放心吧,爸爸媽媽!(祈使句)
定語狀語後置
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這是正常的、一般的語序。有時也會放到中心語之後。後置的定語、狀語限於一些「的」字短語、形容詞、副詞和介詞短語。構成:「中心語——定/狀語」格。如:
許多外國人,到中國游歷的,都特地趕來觀禮這次大婚的盛況。(定語後置,「的」字短語)
農民們,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愁眉苦臉地清理著破爛的東西。(定語後置,「的」字短語)
Ⅸ 語文中何為倒裝句如題 謝謝了
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比較多,有定中倒裝句、動賓倒裝句、介詞短語倒裝句、主謂倒裝句等。 (一) 定中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定語應該放在中心詞前面,如"彼童子之師","師"是中心詞,定語"彼童子"處在中心詞前面。但是,中心詞也可以處在中心詞後面,形成中心詞在前,定語在後的句式,這就是定中倒裝句。如: (1)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馴養一蟲,自名"蟹殼青",日與子弟角,無不勝。(《促織》) (3)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赤壁》) (4)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師說》) (1)的"一片"是定語,處在中心詞"孤帆"的後面,(2)的"好事者"是定語,修飾的是中心詞"少年"。 "少年"前頭還有定語"村中"。(3)的"還者" 是修飾中心詞"戰士"的。(4)的"師"是中心詞,前面定語?quot;彼童子",後面定語是"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的前後都有定語。 (二) 動賓倒裝句 在一般情況下,動詞在前,賓語在後,這是漢語的語法規律。可是,有時候動詞和賓語也可以倒裝,讓賓語處在到動詞前面。在文言文當中,動賓倒裝句是很有規律的,大約有三種情況。 1、否定句賓語提前 這樣的句子必須是否定句;有了否定的條件,賓語就可以提到動詞之前。如: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鍾山》) (2)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馳而不顧。(《涉江》) (3) 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隆中對》)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 這些句子都是否定句,否定詞是"不、莫、未"。(1)是"古人沒有欺騙我";動詞是"欺",賓語是"余"。(2)是"這個世界真渾濁,不能理解我";"知"是動詞,"余"是賓語。(3)是"當時的人並不認可他"; 動詞是"許" ,賓語是"之"。(4)是"但是這樣還不能做王,沒有這樣的事";動詞是"有",賓語是"之"。 2、 疑問句賓語提前 這種倒裝句式的先決條件是,必須是個疑問句,而且是疑問代詞做賓語。有了這個先決條件,疑問代詞賓語就得提到動詞前面去。 (1)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2)沛公安在?(《鴻門宴》) (3)客何為者?(《鴻門宴》) (4)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論語》) (5)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 這些句子都是疑問句,疑問代詞都是"何",這個"何"就提到了動詞前面。(1)是"操何"(帶來了什麼),(2)是"在安"(在哪兒),(3)是"為何"(做什麼),(4)是"有何"(有什麼),(5)是"至何"(到哪兒)。 3、 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 這種句式,也必須是疑問句, (1)宋何罪之有?(《公輸》) (2)何功之有哉?(《信陵君》) (3)何陋之有?(《陋室銘》) 這種句式的特點是動詞"有"在賓語後面,賓語在前面,動詞和賓語之間有"之"。"何"是定語。(1)是"宋國有什麼罪?"(2)是"有什麼功勞?"(3)是"有什麼簡陋呢?" 動賓倒裝句主要有否定句賓語提前、疑問句賓語提前、用"之"幫助把賓語提前這么三種情況。還有一些別的情況。如:"人君無愚、智、賢、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屈原》)""自佐"是"輔佐自己"。"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浪淘沙》)""多情應笑我"是"應笑我多情",賓語"多情"也提到了賓語的前面。 此外,還有其他的辦法組成倒裝句。如:"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屈原列傳》?quot;這里不是用"之"幫忙,而是用"一"幫助把賓語提到動詞前面去。 (三) 介詞短語倒裝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有兩種情況。 1、介詞短語後置句 介詞短語後置句的特點是,應該在動詞前面的介詞短語,卻放在了動詞後面。"試以豬鬣撩撥蟲須,仍不動。(《促織》)"介詞短語"以豬鬣"放在動詞"撩撥"的前面,這是正常的次序。如果介詞短語放在動詞的前面,說成"試撩撥蟲須以豬鬣",就成了介詞短語倒裝句。 (1)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 (3) 皆不可限以時月。緣土氣有早晚,天時有愆伏。(《采草葯》) (4) 及滑,鄭商人弦高將市於周,遇之。(《崤之戰》) ?(1)是"故臨崩以大事寄臣",(2)是"不以封疆之界域民",(3)是"皆不可以時月限",(4)是"鄭商人弦高將於周市"( 鄭商人弦高將在周這個地方做買賣)。 2 、介詞賓語前置句 介詞短語倒裝句還包括介詞短語本身倒裝。在一般情況下,介詞總是在前面,介詞賓語總是在後面。可是有時候,介詞在後,介詞賓語在前,跟動賓倒裝句的情況很相似。這就是介詞賓語前置句。 (1)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 (2)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頗》) (3) 問:"何以戰?"(《曹劌》)
Ⅹ 倒裝句是什麼意思
倒裝是將語句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狀語等顛倒順序的一種語法現象,常常具有強調語氣,在古漢語文言文和英語語句中比較常見。
常見的倒裝句有四種:
主謂倒裝。
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如:甚矣,汝之不惠。
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要前置。如:何陋之有。
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狀語後置。
表示方式、狀態、時間、地點等的詞語會出現後置情況。如:屠懼,投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