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二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1、講故事識字法
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他把耳朵貼在門上聽一聽。
2、肢解字形識字法
有些字看起來筆畫繁多,學生一見認為難記、難寫,如果把這些字分開來記,就顯得簡單明了,一目瞭然。如「鼓」,可分成十豆十又;「贏」可分為亡、口、月、貝、凡。有些字既可以肢解,又可在肢解的基礎上體現出這個字的意義,那就更易記祝如丸…、享,可釋為丸子放在水裡煮發出香味就是「熟」字。
3、比較識字法
漢字中有許多字在字音、字形方面都很相象,字義卻相差很遠,怎樣來識記區別這些字呢?可以用比較法學習,就是把這些字寫出來進行比較。如:青、蜻、清、請、晴、睛,這些字分別在二三冊中出現,可對這些字進行字音、字形、字義上的比較,再組詞,就易記住了。
4、偏旁識字法(形聲字識字)
在學生學過部分合體字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了解了常用字偏旁所代表的含義。如木字旁:大多是與樹木有關聯的字:如松、柏、樺、樹等,代表與水有關聯的字:如河、清、湖、海等,代表與動物有關聯的字:如貓、狗、狐狸等,多與人手的動作有關聯的字:如提、抬、挑、擔等。
這樣的形聲字有許許多多,知道了偏旁的意義,看看聲旁,就大體知道了這個字的讀音和含義。這樣學生有了認字的積極性,有些字即使沒學也能大體了解字義和讀音。
但也有個別字形旁與字義不符的,如學習「犧牲」這個詞,學生知道字義是指為正義事業獻出生命,有的學生提出:「老師,為什麼這兩個字是牛字旁呢?」我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得出:「犧牲」過去指殺牛、羊等來進行祭祀活動。學生馬上就理解這兩個字的牛旁的含義。
5、猜謎識字法
猜謎語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游戲。中國漢字,很多都可成為一則謎語,寓教於樂,不失為一種好的識字法。如:一字十一筆,無橫又無直,學生問孔子,孔子說無味---淡。會少離多---禽。
6、熟字帶生字法
有些生字可利用學過的熟字加一部分或去一部分變成一個新字。如:每加木是「梅」、蝌去蟲是「科」……還有許多其他教學生字的方法,如通過畫畫教學生字,藉助實物識字,動作演示識字,筆畫添加等。在教學中各種方法可結合使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趣味性,培養識字能力。
7、表演動作識字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用肢體動作演示字的形義聯系。在所學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動詞。學動詞時可以想一想動作,再做一做動作。如:學習「」看」字,把手放在眼睛(目)上,像孫悟空一樣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
如:學習「跑」字,先想一想跑的動作,然後再做一下,這樣學生就會明白「跑」是用(足)跑,所以是足字旁。這樣不但讓學生記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義,學起來不費力氣,學生還很踴躍。
8、課外識字
(1)閱讀課外書識字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 5—7周以後,便可掌握漢語拼音,並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
(2)在生活中識字以鞏固字形
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生在生活中會接觸許多生字,如:校園里的牆報、師生的姓名、商品的標簽、實物名稱、各種圖書、電腦、報紙、門牌、電視里的字幕、車站上的站名等。讓孩子做做「識字剪報」,收集「有趣的商標」,說說「我認識的門牌」,可以讓學生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生字,注意在生活中認識、積累生字。
學生在生活環境中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引導平時留心觀察,隨時隨地識字,也不失為一個課外的延伸的好辦法。如:發作業本時,讓學生輪流發,從而認識同學的名字;星期天,讓爸爸媽媽帶著到大街上去「找漢字」,收獲一定不少;家中物品的包裝物上,漢字就更多了。
諸如:「紅蜻蜓」皮鞋、「達能」餅干……當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讀出生活環境中的字時,他是多麼興奮啊!
② 一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鏈接:https://pan..com/s/1O0FIHzSJY51AxxG-8SOtOA
③ 小學一年級識字方法有哪些
1、加一加
加一加就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學習生字。用學生以前學習過的生字加上偏旁變成新的生字。這樣記憶起來就比較簡單。例如學習 「讓」,在學了「上」這個字為基礎的前提下,需要教會孩子認識言字旁。首先告訴孩子,言字旁的字跟語言有關,跟話語有關。然後讓孩子分析字形,左邊言字旁,右邊一個上,於是可以引導孩子這樣唱出識字方法: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記住「讓」,言字旁加個上,讓讓讓,讓座的讓。
2、減一減
這個方法適合合體字與組成這個合體字的部分有相同的類型。減一減的方法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變成新的生字。比如學習去就是丟掉了一筆就變成了去,家沒有了房蓋就成了豕。例如「景」字,可以讓孩子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景」:我用減一減的方法記住景,景色的景去掉日子頭,京京京,北京的京。
3、換部首
這個識字方法適合合體字中除部首外的字相對復雜,不是一個獨體漢字,或者去掉部首的那個部分比較生僻,不適合用加一加的方法。那麼可以讓孩子用換部首的方法記住新字。例如由「誰」這個字,學習「堆」字,就可以用換部首的方法學習:用換部首的方法記住「堆」,誰家的誰,去掉言字旁,換成提土旁,就是堆,土堆的堆。
4、組詞法
這種方法更適合孩子認識生字時使用,加上組詞後,不僅可以記住字形,還能藉助詞語大致了解字的意義。例如學習「數」:用組詞的方法記住數,數數數,數字的數。
5、編字謎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編字謎」能幫助孩子們輕松地掌握一些難教的生字,經過引導,孩子們經常動腦筋編字謎在課堂上交流,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比如:朋:兩個月亮交朋友。林:兩棵樹,並排站。休:一個人靠在木頭上。息:自己的心。禾:一棵小樹苗,頭上戴草帽。思:十張口,一顆心,猜猜看,動腦筋。雷:雨點掉到田地里……孩子們不僅能編出書上出現的生字,還把這種識字方法擴展到課外,並講給家長聽,這樣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的識字興趣,同時也鞏固了生字。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6、變字小魔術
結合語文百花園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孩子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孩子會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④ 識字教學方法有哪些
“人生識字聰明始。”大量識字不但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而且有利於各學科的學習,因此,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下面我為你介紹一些識字方法。
常用的方法
1.看圖片
根據兒童思維的“直觀形象”的特點,教學生字時,可藉助圖片來幫助學生識記。這圖片有兩種:一種是直接表現生字內容的圖片。如:一棵樹(木),一個紅色帶(紅);另一種是課本中的情境圖。如,結合《影子》中的一幅插圖,可以幫助學生識記“影”、“前”、“後”、“黑”。
2.查字典
到了二年級,學生就可以學習查字典的本領了。通過查字典,來掌握生字的讀音、理解生字的意思,包括生字在一個詞語中的意思。譬如,《爬山虎的腳》中有一句話:“爬山虎的腳觸著牆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變成小圓片,巴住牆。”這兒的“觸”是什麼意思呢?不妨讓學生自己通過查字典來理解。在字典中,“觸”有兩種解釋:①接觸,碰,撞;②觸動,感動。顯然,這兒是“接觸,碰”的意思。
3.做動作
對於一些表示動作的生字,可以通過做做動作來幫助學生識記。比如,學習“笑”字,就可以讓同桌的兩個小朋友相互做做笑一笑的表情。再如,《西湖名堤》一課,教學“掠”字時,老師可以請學生把桌面當作湖面,把手當作白鷗,來做做白鷗貼著湖面飛的動作,進而理解“掠”就是“輕輕地擦過”的意思。
4.猜字謎
字謎,是一種文字游戲,也是漢字特有的一種語言文化現象。它主要根據漢字筆畫繁復、偏旁相對獨立、結構組合多變的特點,運用離合、增損、象形、會意等多種方式創造設制的。猜字謎,是一種高階思維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識記所學的生字,或是字音,或是字形,或是字義。如,“船的一半還是船”——“舟”,既說明了字形,又解釋了字義。
5.說字理
所謂字理,是指漢字的構字依據和組成規律。字理識字是依據漢字的構字規律運用漢字音、形、義的關系進行識字教學的方法,即通過對象形、指事、會意等造字法的分析,運用直觀、聯想等手段識字記字,以達到識字的目的。統編一上教材中的《日月水火》,就是一種字理識字。解析字理,可參考“字源網”。
6.編順口溜(兒歌)
何謂“順口溜”,按照《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指民間流行的一種口頭韻文,句子長短不齊,純用口語,念起來很順口。這樣的語言朗朗上口,也便於學生記憶。例如,學習“尖”字,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句順口溜:“小”字在上丟了鉤,“大”字在下縮了頭。形象地表明了“尖”字的字形。再如,區分“操、躁、燥、澡、噪”這一組字,可以編一句順口溜:“做操用手,急躁跺腳,大火燥熱,涼水洗澡,吵鬧噪音。”
7.作比較
把要學的生字與已經學會的“熟字”作比較,通過“加一加”、“減一減”等方法來學習生字。如,將“大”作為字根,用添加筆畫的方法記住“太”字。又如,學習“巴”字,可以用減部件的方法來記:“爸”減去“父”就是“巴”。再如,比較“鳥”和“烏”,“鳥”失去了“眼睛”,眼前就一片黑,所以“烏”字沒有一點。
8.講故事
小孩子都喜歡聽故事。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把抽象的漢字演繹成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讓學生通過聽故事、講故事,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僅能記牢這個生字,更能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如,學習“望”字時,一位老師講了個小故事:從前,有個小王子,他的媽媽去世了,他很想念媽媽。人們告訴他:“你媽媽到月亮上去了。”於是,他常常抬頭望月亮想媽媽。
9.找朋友
找朋友,就是給生字組詞。充分調動學生語言倉庫中的已有積累,讓生字回歸語境之中,真正發揮其語用價值。許多生字獨立存在時,沒有實在的意義,只有當它組成詞語或放在具體的語境中,才能實現它的表義功能。例如,“活”字,單獨一個字時,其表義是不精準的,因為它有好幾種意思(字典中有8種解釋)。當它找到朋友(組成詞語)的時候,如:“生活”、“活動”、“快活”、“活潑”,才能表示具體的意義。
生活識字方法
一、利用傳播語言的各種媒體,通過布置、檢查、展示、評比等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樂於識字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
如,教室的園地,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標語。
2.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
開學初,給每個學生印發全班學生的座位表,讓家長在家輔導、幫助孩子盡快地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還為每個學生做了兩張精緻的姓名卡,一張貼在課桌上,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一張供檢查用,如讓學生分發姓名卡,檢查誰識字最多最快。這樣,同學的姓名很快就認識了。
3.藉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
教室里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台、黑板、電視機、電腦、投影機、錄音機,我都在上面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麼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還分類進行識字比賽,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如,學慣用品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
4.創設識字的環境,給學生展示、交流的空間。
為學生建立識字檔案,每周讓家長幫助學生把認的字記錄下來,然後在班上交流。還在班上專門設了一塊泡沫塑料板,以“今天我又認識了……”為題,讓學生把搜集的包裝盒、包裝袋上的字展示出來交流、互相學習。“可口可樂”“娃哈哈”“旺旺雪餅”等字學生早就能認了。
二、利用社會大課堂,通過參觀、游覽等形式,拓展學生識字的時空,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由自在地識字。
1.利用廣告牌、車站牌、宣傳匾等識字。
引導學生利用上街玩、旅遊等機會,問問爸爸、媽媽,廣告牌上寫的是什麼呀?那個店叫什麼名字呀?不知不覺學生不但認識了很多字,包括一些次常用字,還增強了生活的能力。
2.有計劃地組織各類活動,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氣氛中識字。
當老師把學生帶到附近的超市時,學生驚訝萬分。他們沒想到,學習、識字還可以在教室外!在超市裡,老師對著食物及商標指導學生自由自在地認字,學生把認識的字高興地告訴老師。我們還利用秋遊、春遊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識字。
識字與寫字方法
(一)識字的教學方法
1.情境識字
(1)利用圖畫情境識字。
如:教“天空”、“星星”、“月亮”時,可以先展示掛圖,讓兒童展開想像進入圖畫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學習漢字,就可以避免學習的枯燥和乏味,增強趣味性。
(2)創設故事情境識字。
教師可以通過“蜻蜓半空展翅飛,蝴蝶花間捉迷藏。蚯蚓土裡造宮殿,螞蟻土上運糧忙。蝌蚪池中游得歡,蜘蛛房前結網忙。”一文來教學蜻蜓、蝴蝶等字,這樣可以增加生動性。
(3)創設生活情境識字
比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識字商場”,先把各種商品製成字卡分類擺放,然後讓學生進入“商場”進行辨認購買,看誰購的“商品”多。
2.探究性識字
(1)探究漢字的偏旁部首
如帶提手旁的字,都與手或手的動作有關,帶足字旁的字,都與腳或腳的動作有關等等。教師要啟發學生自己去探求和發現這些規律。
(2)探究漢字的構成規律
比如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探討‚“誰能用最好的方法記住這個‘山’字,你們都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個字的”等問題。
(3)利用工具書探究字形字義
3.趣味識字
(1)游戲活動法: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既可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又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掌握字形結構,如組字游戲———“開火車”、“找朋友”等。
(2)兒歌字謎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漢字的構字規律編一些兒歌、字謎進行字形教學,既有趣味性,又有思考性,學生喜聞樂見,識字效率高。如:“雙人十四一心,‘德’字永遠記我心。”“巾字在一旁幾中一點藏;船上有了它,乘風又破浪。(帆)”“十字尾巴彎彎,算算比十少三(七)。”
(二)寫字教學的方法
1.描一對二寫三法
描一:教師在黑板示範生字寫法,學生在座位上進行書空(用手指在空中虛劃字形)。
對二:學生試著寫出老師示範的字,然後與範字進行對照;對照後再寫這個生字,寫完再對照,觀察字形後,改正錯誤之處。
寫三:學生根據對照後得到的結果,把示範的生字寫三遍,加深印象。
2.看、練、評、改法
⑤ 識字教學方法
字詞教學是基礎教育語文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項內容,如何教給孩子正確、快速、高效的識字方法,是小學識字教學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接下來我為大家整理了識字教學方法,歡迎大家閱讀!
識字教學方法
一創設契機,提高識字興趣。
根據不同的課文採用合理的識字形式。一般生字較多、課文較長時,可採用集中識字的形式,這樣可以節省識字時間,培養自學能力,並使講讀課文較為連貫流暢,不致因教生字過多而使課文支離破碎。操作時,可讓學生從「要我學」的傳統模式中解放出來,給予他們自由選擇的機會,找出自己想學、會學的生字,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真正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上。實踐證明,這種形式的集中識字,學生積極性高,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同時,也可有意識地找出所教生字具有的共同點加以歸類進行教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重視指導,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很重要,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更是如此,學生總是按照他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來學習的。因此,教師的指導方式起著定向作用。由此可見,識字教學不僅是讓學生掌握幾個漢字,更重要的是在教識字的同時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不斷提高他們的識字能力,使他們能夠主動去獲取和運用漢字的規律性知識,以順利完成對漢字的分析綜合過程,使這個過程更完善、更簡化,有助於識字教學質量的提高。常用方法有:
1利用基本字記憶字形。
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獨體字,把這些簡單易記的獨體字當作基本字,利用基本字加一筆、減一筆或合起來的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字形。例如:「日」加一筆是「目」,「目」減一筆是「日」,「日」和「月」合起來是「明」。
2利用部首的變化記憶字形。
許多字加上部首、去掉部首或者換部首又能變成另一個新字,老師可以把學過的字進行分類,讓學生說一說某一個字是怎樣由另一個字加、減或換部首得到的,充分發掘學生頭腦中的遷移、聯想功能。例如:「京」加日字旁是「晾」、「座」去掉廣字頭是「坐」、「飄」去掉風字旁,換上三點水旁是「漂」。
3利用形聲字的特點記憶字形。
漢字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字是形聲字,部首表意,聲旁表音。形聲字的這一特點能比較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蟲字旁,右邊讀音,整個字也讀「qīng」。從這個角度思考、講解,學生基本做到過目不忘。
4利用生動有趣的小故事記憶字形。
有一些字,老師可以抓住字形特點,編成小故事,讓學生在聽故事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腦中。例如:教「游」字時,可以告訴學生,游泳必須有水(三點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間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著。
5利用形式多樣的練習記憶字形。
除了讓學生聽、讀和進行一定量的機械抄寫之外,老師可以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慾,強化記憶。例如「太陽+月亮=?(明)、草一草頭=?(早)。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另外,還可以用猜謎語的方式,抓住字形特點,開展競賽,多渠道、多形式,反復鞏固,靈活運用,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三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學會在生活中識字。
當學生在學習中掌握了許多方法,就可以根據字的不同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1姐妹字,換偏旁記。
像「泡、抱、炮」這樣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學生稱之為「姐妹字」。在漢字中,這樣的現象很多,換偏旁記便成了學生識記生字的主要方法。學習「蒼」的時候,他們會與「搶」「槍」進行比較;學習「坦」、他們會聯想到「但」……。找出了字形之間的聯系,學習起來便容易多了,而且隨機復習了以前學過的字。
2復雜的字,拆開記。
對於筆畫結構較復雜的字,會拆字組合、化難為易。如「滾」,右邊筆畫較多,孩子們開動腦筋,很快想出了識記辦法:「滾」的右邊,是把「衣」拆開,放進去一個「公」,不過,「公」的捺要改成點。用這樣的方法,學生很快記住了這類難字,並且記得相當牢固。
3容易錯的字,利用特點記。
學習「兔」這個字時,學生容易把「、」忘了,可學生卻想了個好主意:「老師,那一點是小白兔的短尾巴,小白兔沒有短尾巴就不可愛了,我們千萬別把它忘了!」學習「串」這個字時,學生想到了羊肉串:「我最喜歡吃羊肉串了,那兩個‘口’就是羊肉,那一豎就是穿羊肉的棒,合起來就是‘羊肉串’的‘串’。」多麼形象生動!孩子們興致勃勃,在快樂的笑聲中記住了「串」這個生字,更增添了學習興趣和成就感。
4會意字,會其意,記其形。
孩子們不懂什麼是會意宇,卻覺得這樣的字確實很有意思。如「歪斜」的「歪」,學生仔細觀察,看有沒有特別的發現。「‘歪’這個字,上面是個‘不’,下面是個‘正’,既然‘不正’,那當然是‘歪’的了!」對於這類特殊的字,學生領會了其意,便很快記住了其形。在實踐中,學生已養成了尋找最佳方法識字的習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當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去想各種各樣巧妙的辦法時,識字教學,不僅變得很容易而且充滿了趣味和快樂!
我認為識字教學必須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教學內容、手段、形式都必須體現開放、靈活、活潑的特點,讓學生在廣泛、生動、有趣的活動中樂學,提高識字能力。從兒童的認知規律看,兒童最先認的字,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最密切相關的,如「爸、媽、我」等。因此,我們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把學生的視野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倡在生活中識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我們力求做到形式多樣,活潑生動,體現趣味性;力求做到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溝通,體現開放性。
(1)充分利用校園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識字。
教室的園地,校園里的告示牌、櫥窗里的標語。帶領學生一邊參觀校園一邊引導識字,碰到學生時把其拉到身邊常問問,這兒寫的是什麼?很快學生連復雜的字都能認識了。
(2)認同學的姓名,使學生快速而有效地認字。
給每個學生印發全班學生的座位表,讓家長在家輔導、幫助孩子熟悉全班同學的姓名。可以為每個學生做了一張精緻的姓名卡,貼在課桌上或掛在胸口,方便學生隨時認識該同學的姓名,這樣,同學的姓名很快就認識了。
(3)藉助生活中的實物、圖片等識字。
教室里有很多現成的實物,如門、窗、講台、黑板、電視機、錄音機,可以貼上字卡,讓學生看到什麼就認表示該實物的字。還分類進行識字比賽,比一比誰認識的字多。如,學慣用品類、水果類、蔬菜類、植物類、動物類。
四運用多種形式復習鞏固生字。
小學生識字學得快,忘得也快。如果學過的生字不及時復習鞏固,就很容易回生。兒童掌握字詞,並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對於所要把握的,聽懂了,也不等於完全掌握了,還要看會不會正確地、靈活地應用。多練習、多應用,既可以擴大和加深對字詞的認識,又可以鍛煉學生邏輯思維的准確性和靈活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對於學生所學字詞,都要盡量給予充分的練習和運用的機會。要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須做好復習鞏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
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技巧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樂意學。
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愛好,學習就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在教學中語言、表情、動作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徵,使他們和老師的關系更親近、更密切,其次根據學生天真活潑、合群、愛交朋友這一特點,可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小客人」等好聽的名字,讓學生對生字有一種親切感。比如用猜謎語的方式也極容讓學生記住:(層)雲頭一具屍;(翠)士兵頭上插羽毛;(爽)錯錯錯大錯;(琴)今日頭上寫二王;(困)一口咬根樹;(牽)大牛腰戴帽;(燦)山邊在起火;(握)屋邊伸支手;(彈、胡)單弓射到古時月等。識字過程也隨之變成交朋接友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興趣也就隨之而生。
二、變換形式,讓學生在玩中學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力時間短,無意注意力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徵,要想在40分鍾的教學活動中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不能只採用單一的教學形式,要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游戲是學生樂意為之的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找准游戲與相關教學內容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在玩中學習,在玩中思考,在玩中創新。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教師講授新課時,要精心設計,把理性的傳授與聲、色、形等融為一體,使機械、呆板的教學內容變得妙趣橫生,賞心悅目,這樣可以借教師的語言感染力,喚起學生的情感和想像,形成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天南地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小學語文第一冊《識字6》時,我設計了一個旅遊的大情境,在愉快的遊行中分成五個環節:(1)買票:自讀生字。(2)瀏覽景點:認識景物名稱(海鷗、沙灘、軍艦、秧苗、稻田、魚塘、果園、小溪、石橋、翠竹、飛鳥)。(3)掃除攔路虎:認識一隻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一畦秧苗、一塊稻田、一方魚塘、一座果園、一道小溪、一孔石橋、一竿翠竹、一群飛鳥、一面隊旗、一把銅號、一群「紅領巾」,一片歡笑等數量詞。(4)奪旗比賽:認讀生字,再組詞造句。(5)贈送紀念品:鞏固數量詞。整節課,學生在我精心設計的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場景中,將自己的心理調整到最佳狀態,學得津津有味。
三、教給方法,讓學生在學中悟。
教學是以動態形式呈現的,而結果則是以靜態形式存在於學生的主觀世界中。為了讓學生都想學、都願學、都會學,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漢字的方法和規律。因為漢字是屬表意文字,其中百分之七十的漢字是形聲字。因此,正確掌握形聲字是完成小學識字任務的關鍵之一。
在形聲字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分清形聲字形旁的表意功能。如在「拉、打、挑、推」和「踢、跳、躍、跑」兩組字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區分「提手旁」和「足字旁」的表意功能,告訴學生「提手旁」表示與手有關的意義,「足」字旁表示與「足」和「腳」有關的意義。學生正確區分了這些部首以後,就能很好地掌握帶有「提手旁」和「足字旁」的漢字了。
童心純真,童心無邪。學生們很多看似幼稚的想法卻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只要能滿腔熱情為學生鋪路搭橋,幫助學生尋找隱含在漢字中的樂趣,那麼識字將不再是他們的負擔,而會成為他們的一種樂趣。
⑥ 小學生識字有幾種方法
小學生識字方法:
1、圖解識字法 所謂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於象形字。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如:馬「日、月、水、火、山、石、田、土」等最簡單的象形字,都是實物的象形,筆畫簡單,與圖畫接近。
學習這類漢字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力。讓孩子們模仿古人造字:畫畫大山的「山」是什麼樣?說說「田」怎樣寫,大家造字、說字興趣濃厚,同時從中體會到以形象造字的成就感,而且也利用字形識記了字。
2、猜謎識字法 顧名思義,猜謎識字法是利用編謎語和猜謎語的方法,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於間架結構相對比較簡單,每個部件之間有一定聯系的漢字。通過猜謎語來鞏固已學的知識,既可調動積極性,又可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一點一橫,叉叉頂門。」(文);十字頭,禿寶蓋,撇著撇著一小點兒(索);三個人到二年一班去聽課(奉)等,根據字形的特點用謎語幫助識字,更能激發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學生在「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就理解和掌握了字形和字義。
3、編兒歌和順口溜識字法 此方法是利用編兒歌和順口溜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這種通過形象化的語言幫助學生識字的形式,是容易被學生接受的,它能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中識字。如:一個人,他姓王,口袋裡裝著兩塊糖(金);「一人膽子大,敢把大王壓」(全);「兩個小兒土上坐」(坐);「兩人為從」「三人為眾」「三木為森」「不正為歪」「小土為塵」「上小下大為尖」。
兒歌和順口溜識字的方法,幽默風趣,富教於樂,易學易記,既能展現語文的趣味性,又能提高識字的效果。如學「愛」字念:「爪字頭,平寶蓋,小朋友真可愛。「小小鉛筆尖尖頭,上小下大要記牢(尖);小朋友們要坐直,身體不正就要歪(歪);大口媽媽等小口,小口要回家(回)……」。
4、編故事識字法 編故事識字法,就是把漢字的幾個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聯系起來,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適用於識記字形復雜的字。多數漢字是由幾個部件組成的,如果發揮想像,把幾個部件巧妙地聯系起來,讓一個個抽象的字變成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這樣既使枯燥抽象的筆畫變得富有靈氣,又給識字增添了趣味性。
如:「滅」字(發生火災時,用水去澆滅);「游」字(有一個戴著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裡游泳);「左」字(左邊的人在認真工作);「右」字(右邊的人在大口吃東西)。這樣一想,這些字就會深深地印在腦子里,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在這一刻也得到了發展。
5、部件識字法 所謂部件識字法,即是利用已學過的熟字部件,通過「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換掉字的偏旁,幫助學生識字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於形聲字和部件相同的字。
如,記憶請、情、清,利用已學過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聯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與「水」有關,又理解了字義,「請」,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個言字旁。
(6)如何認字小學語文擴展閱讀:
識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hí zì,意思是認識文字,指如何把具象化的事物在腦中與抽象化的文字聯系起來。識字方法主要有象形識字法,階梯想像識字法,隨文識字法等等。
研究發現孩子一般從三歲開始,形狀知覺的發展是最快的。3-7歲間,孩子慢慢長大,孩子正確的認識和區別圖形的百分率逐漸提高。不過在3-4歲的時候,孩子對於圖形知覺是最敏感的。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文字也是一種圖形,所以說現代文字也是一種圖形,只不過他是一種特殊的圖形而已。正因如此,孩子在這個時間段學習識字的效果是最好的。
⑦ 訓練小朋友的識字方法有哪些
訓練小朋友的識字方法有哪些
訓練小朋友的識字方法有哪些訓練孩子的識字方法有哪些,孩子認識是我們家長最關心的,但是教孩子識字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了32種關於孩子識字的方法,下面就就來了解一下吧。
1、拼詞造句
寶寶認字往往是記憶方式的重現。一個字一個字地記,反映出來的就是單獨一個宇的認讀,以詞彙、句子形式記憶的,反映出來的就是詞彙和句子,有著整體記憶的特徵。
2、看圖識字
現在有許多嬰幼兒的書是帶著大大的圖片,下面有漢字的,這種圖片色彩鮮明,漢字的字體也非常的大的,非常適合早期的小寶寶學漢字,在他們認識圖片上的物品時,我們可以用手指指著下面的漢字來弓l導寶寶認識圖文中對應的漢字,並簡單的介紹圖片中物品,來幫助寶寶理解。
3、游戲認字
在游戲中認字,這也是現在早教中應用比較多的方法,像小朋友都特別喜歡小動物,我們可以做一個動物的帽子給小朋友帶在頭上,這個帽子上除了有動物的圖片外,還要有動物的名稱,這樣當小朋友選擇要當什麼動物的時候,我們除了讓他們認識了這種動物外,還可以把這些漢字也教給了他們,孩子也不會覺得學漢字非常的無趣了。
4、講故事
寶寶喜歡反復聽同一個故事,家長可以按照故事書的內容一字一句地講,直到寶寶也能一宇不差地講下來。然後,把著寶寶的手,指看書上的宇一 遍遍地教,這樣寶寶會領會一個字發一個音,不認識的字會根據自己已會講的故事猜出來。
5、漢字積木
買一盒漢字積木,讓寶寶擺成各種玩具如火車、小樓房等。而且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將某個漢字的偏旁拆開,和另外一個重新組合成一些新的漢字。寶寶可以通過認一個字而連帶學會很多宇,並在拼拆過程中激發創造性思維和動手操作能力。
6、順口溜
順口溜的特點是語言簡短明朗,語句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易讀易記,適合寶寶的語言表達特點。利用這種方法可以使寶寶輕鬆快樂地記住那些筆畫繁、多意義抽象的宇。如」熱」字:左手拍了九下球,四滴汗珠往下流。
7、激欲法
就是在識字前想法調動孩子的情緒、喚起興趣,激起求知慾。如有人教孩子和字「交朋友」,說字是人的好朋友,它可以告訴你好多故事,好多知識,認識的字越多,朋友越多,知道的事情也就越多,將來乾的事就越大,如當汽車司機、飛行員,這樣孩子就十分想和字交朋友,並且想交很多朋友。
8、物字法
就是將孩子熟悉的傢俱物品上貼上相應的字,一邊指著物體和字,一邊念物體的名稱和字音,多次反復就會形成音形結合的條件反射,就把字記住了。
9、熏陶法
就是將孩子生活的環境造成文字的環境,如家裡除了傢俱物品上貼上字以外,還可貼上幾張圖文並茂的畫或地圖,或詩詞、歌曲、條幅,或放幾本畫冊、小人書等,過一段時間還要適當換一換,在抱著孩子玩時,隨時隨地反復進行教,並不一定要求一次記住,這是一種熏陶,一回生,二回熟,時間一長,就自然記住了。
10、識字卡
字跡要清楚、鮮明、工整、稍大,保證字形的鮮明印象。
11、對號入座
如玩具上、桌子上,叫孩子把相應的字塊放在上面去。
訓練孩子的識字方法有哪些
12、見字認字
如家中報刊上的條幅、書名、來信(信封上的字),街上的標語、商標、廣告、店名等。
13、串聯法
先從單劃教起,等孩子把橫、撇、豎、捺掌握之後,進一步教字的偏旁部首和獨體字,並著重講授它的意義。用串聯法教字,如獨體字「莫」,告訴孩子讀「muo」表示不要的意思。如果和其他偏旁組合,就不起表示「不要」的作用了,在組合字里,「莫」字只起表示音的作用,而這組合字意義就靠他的偏旁部首了。如「莫」加上「飠」字旁就讀「饃饃」的「饃」,表示糧食的意義。給「莫」字加上「扌」旁,就讀作用手摸的「摸」,因為「扌」和手的動作有關。給莫字加上「氵」就是沙漠的「漠」,因沙漠里沒水。給莫字加上「木」就是模型的「模」,因過去模型多是木頭做的。
14、同音教
就是根據孩子已認識的一個字的同音字都找出來一塊認,也可以同時辨認加以區別。
15、擬聲教
如模仿鳥聲、蟲聲、風聲、水流聲、敲鼓的咚咚聲、機器的轟隆聲、汽車鳴笛聲、飛機轟鳴聲、槍聲等。
16、動作教
如教「爬」就做爬的樣子。
17、形近字
比較左右、王玉、烏鳥、古舌……也可同時培養觀察力。
18、音形義密切結合
幼兒識字記形並不象成人想像的那麼難,至於懂了字的音與義,記其形是順手牽羊的事。如帶孩子看花時,教孩子哪些是花瓣,哪是花蕊,同時將其寫在紙片上,教幼兒字的形,實踐證明這是一個多快好省的方法。
19、字形分析法
如教「淚」字,可以提問眼睛(目)要有水(氵),是什麼呀?是淚。這樣不僅使幼兒明白了字的組成結構,也增強了記憶。
20、字義法
先教幼兒能掌握其意義的字。實踐證明幼兒對字義越熟悉的字就記得越快越好,如捉迷藏的「藏」就比記甲、乙、丙、丁簡單容易。但若「丁」是他的夥伴「丁丁」的名字時,就又記得快。意義記憶的效果優於機械記憶。
21、分類識字
可從人、餐具、玩具、服裝、水果、傢俱、動物、植物、鳥類、禽類、蟲類、天氣等分類識字,激起興趣,培養思維力和想像力。
孩子識字方法
22、拼音教
通過漢語拼音注音識生字,用拼音查字典識生字,以拼音助讀識生字。
23、寫字認
在黑板上、地上、充滿水汽的玻璃窗上畫字,畫一個,念一個,擦一個,擦了再畫……他會感興趣的。
24、添劃法
如:人→大→天(或太,或天)→夫。
25、找關系
如人→人民→民歌→歌唱→唱和→和平→平安→安全。
26、組字認
組詞、組句、詩詞、歌曲、對聯、順口溜、謎語,如開展「子」字組詞比賽組成扣子、桌子、孩子、兒子……組成完畢後再認前面的字。讀一首詩歌前半句,後半句由孩子接著念,念了再認。講故事時,將每段中關鍵幾個名詞生字認一認,連續起來,基本可掌握故事的脈絡。
27、填空認
如爸爸的名字有三個字,中間空一個,就根據念的音來填上。再如「口琴」空一個字再填上。
28、集中識字
當孩子識字有一定的基礎,並對識字產生強烈的飢餓感時,可根據小學語文課本,或按掃盲識字,根據情況可大量識字。有人作過試驗,一次認60個字,一個晚上認172個字都不為罕見。
29、閱讀促識字
當孩子認過幾百字以後,就給他一些畫冊書、小人書、兒童讀物讓他讀,遇到生字,通過懂故事情節會念一些生字,使他感到自豪,就會如飢似渴地要求大人教字。
30、組字歸類
學習的本質是在頭腦中形成學習的認知結構,生字的學習也要力求尋找各自獨立的生字的內在聯系,架起一定的結構框架,一串一串地學。可以是基本字組字歸類,可以是同音字歸類,可以是形近字歸類,也可以按相同偏旁歸類。
31、形象識字
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識字的效果,有些生字可以通過編一個故事、兒歌、謎語等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使學生一下子就能記住,而且不易忘記。
32、比較辨析識字法
對字形學習,小學生一般缺乏精細的分析比較能力。在學習中,常常對一個字其中的筆畫安排和組合存在模糊的認識。因此,在教學一些易混的形近字時,可引導學生作仔細的觀察後,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比較。如「渴」和「喝」,人渴的時候要喝水,所以渴是三點水,喝水要用「口」,所以喝是口字旁。
孩子識字方法
教孩子識字認字一定要找對方法,只要方法對了一切困難也就迎刃而解了!
同時也祝大家國慶節日快樂!
⑧ 常用的識字方法有哪些
1,講故事識字法。把生字編成一個故事來學,如:一個人走路走累了,正好看到路邊有棵樹,他就靠在樹上休息一下,這個字是「休」。再如:聞,有人聽到門外有動靜。
常用識字方法有:1,形報價聲字識字法;2,形近字比較識字法;3,換部首識字法;4,猜謎語識字法;5,編兒歌識字法;6,組詞識字法.7,象形識字法;8,聯想識字法;。
1,歸類識字 歸類識字法有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多少錢字結構,又能幫助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來進行。
象形,比如山字,畫圖的時候三座山一起畫的時候便如其字 .
一年級識字教學起始階段,所學的大部分是基本筆畫組成的獨體字,教學時一般按筆順規律說出筆畫名稱來進行記憶。隨著學生學習的合體字的增加吳海波,再加上抽象思維能力。
識字的方法 第一,環境濡染識字法 ①家庭里常見,常說,常用的實物上掛(貼)相應的大字卡片和其他卡片; ②戶外的廣告,招牌,標語,蘇怡君路牌,門牌等培養認學興趣。
1.圖解識字法 所謂圖解識字法,是指利用圖畫(簡筆畫,貼畫等)幫助識記字形的一種方法。此方法主要適用於象形字。用此法識字,既有趣,又能河錫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如。
漢字是我國社會通用的思想交流的文字工具,識字是閱讀,寫作價格的基礎,識字不過關,不但影響兒童語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嚴重地阻礙了其他各門學科的學習,限制兒童智。
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實踐證明,單一的識字方法很難完成識字任務,多種識字方法並用,才是完成多少識字教學任務的根本途徑。識字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1.字理識字 漢字是。
讀書,看報,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看電影,廣告牌等)學會不同的字。有時候不必刻意去認字,隨口中存心即可引導孩子進行文字費用的儲備!
⑨ 小學語文自主識字方法有哪些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識字對 兒童 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境,裡面充滿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的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在學生認識漢字的基礎上,教師要強化學生的認識,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自主識字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自主識字方法
語文教學是漢字的教學,是中國母語教學。識字與寫字是 語文學習 的基礎,識字教學在語文學習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為大家帶來了小學語文自主識字方法的研究,供大家參考。
一、整個小學階段,思想上重視識字教學。
在通常教學中,我們在一、二年級會高度重視識字教學,的確一、二年級是識字學習的關鍵期,學生識字教學的有效學習,會為整個語文學習階段打下夯實的基礎,為後階段語文學習提供有力的保證。
但是在三年級、四年級我們也不能放鬆學生的識字教學這塊,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層次是不同的。一堂課中我們少不了識字方面的教學,這階段我們對識字教學可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少不了和一、二年級一樣的教。另一方面,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直接去檢測。
三、四年級是學生語文學習的過渡期,識字教學這塊仍然不能忽視。具體教學中我們可以由字擴充到詞語,通過詞語的認識、理解、掌握加深學生字的認識、理解、掌握。五、六年級階段的語文教學中,一堂課中也要有識字教學部分。
像三、四年級一樣,我們可以轉化為檢測。每堂課中留上幾分鍾直接檢測學生的識字情況,通過檢測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慢慢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
二、識字教學中,重視識字方法的創新。
回想自己小學時的識字學習情況,就是灌輸,老師一個人站在講台上,吧嗒吧嗒地替學生講解生字的結構、特點、讀音、字義、 組詞 ,然後我們再通過反復的讀寫來強化記憶。我們一動不動地坐在下面,安靜地看著老師。
在小學時,我有一段時間的記憶是空白的,可能那時的自己,一切都是不走心的,機械地在重復每天的生活,以至於造成記憶上的空白吧!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就是被動的接受學習,沒有自己的想法,缺乏識字學習的熱情和興趣,沒有參與,沒有自己的觀察和發現,這樣的學習結果往往是記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確區分字形,對字義、字理不理解,造成在運用中出現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現象,識字量少,以至於對閱讀也造成障礙。
同一間教室里,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情緒會直接影響老師的教學情緒,從而造成課堂效率的直線下降。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中識字方法的創新,調動學生識字的興趣與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識字學習活動中,從而提高教師的識字教學效率。
三、識字方法的創新
這里重點 說說 一、二年級的識字方法「創新」,怎麼創新,通俗地講就是改變,進行識字教學改革。我認為識字教學的「創新」首先要將枯燥無味的識字學習變成快樂學習,改變原來的學習氛圍,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
在這種輕松的氛圍中,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交給學生學習漢字的方法,引導學生自覺學習漢字並且掌握漢字的學習規律,即創造一種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情境,寓教於樂。那麼,教學中應該如何去創新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直觀識字
根據一二年級的身心發展特點,利用現在的多媒體教學,將枯燥無味的文字教學與美麗圖片相結合,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快樂學習。一年級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開端,我認為最初教學時,我們可以將漢字的演變史通過多媒體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神奇演變,悠久歷史,提高識字興趣。
(二)教給學生識字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例如形聲字的 學習方法 (左形右聲、左聲右形等)、偏旁識字法(和手有關的一類字提手旁,和身體有關的一類字月字旁等)、比較識字法 (辯、辨、辮等)、同音字、多音字等。
或者讓學生說說如何認識學習一個漢字,讓學生參與其中,學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門,復合他們的實際生活。教師只起引導作用。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明白學習一個漢字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學習,為學生以後自主學習打下基礎。
(三)強化識字學習
在學生認識漢字的基礎上,教師要強化學生的認識,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境,裡面充滿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的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
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室里的板報,牆壁,布置成識字區,「比比誰最棒」這樣識字學習就不單單是課上的40分鍾。通過布置家庭作業的方式,例如讓家長配合學生搜集街道商店的門面、搜集各地電視台等,讓識字不僅限於課本。讓學生在這一系列各種各樣的活動中體會漢字學習的趣味性和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漢字的願望。
2小學語文自主識字方法
一、課外延伸識字活動
《語文新課程標准》指出:「第一學段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第一學段(1~2年級)要求「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這是建國以來低年級最高的識字量。這一識字量約佔小學階段總識字量的一半,識字量大,識字速度快,而在課時安排上,則沒有隨之而增加。
如何迎接這新的挑戰呢?筆者認為,除了正常的課堂教學,還可以將教學延伸到課外,在廣闊的時空里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字,這是解決識字量與課時矛盾的法寶。
要想將自主識字活動活潑健康地延伸到課外,是缺少不了教師的發動、組織、指導和激勵工作的。對此,筆者作了如下的嘗試:
①鼓勵低段學生課余時間多看些自己喜愛的有注音的(或生字注音)課外讀物。
②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課外讀物在同學間進行互借交流。
③發動學生建立識字卡、識字袋。先在識字卡片上記下讀物或 文章 的名稱,然後記下從該讀物上新學到的生字,並註上拼音。
④經常在班級的 黑板報 上,選登一些短小有趣而健康的小 故事 ,小笑話,以及兒童喜歡易懂的兒歌、 順口溜 、 繞口令 和詩歌等,將其中未教過,或容易回生的字標上拼音,讓學生在課外自己選學。
⑤發動學生集春聯、讀春聯、評春聯。
⑥展開識字擂台賽,分設「識字大王」(或識字皇後)、「識字元帥」、「識字大將」等榮譽稱號。
擂台賽是個有效的激勵機制,它可以讓學生享受到獲得豐碩學習成果的快樂,可以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去識字的興趣,可以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去識字的積極性,
二、掌握漢字結構規律識字
「在記憶過程中,表象佔有重要的地位,是記憶的主要內容」,沒有表象就沒有記憶。將表象的這個特點應用於課堂教學,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心理學研究證明,小學生的思維記憶特點是機械識記,通常是通過對字形的分析,或對漢字進行整體記憶。
雖記得快,但漢字之間很難形成有效的聯系,不能組成有機的知識結構,因而也容易忘記。
香港文學家安子介先生認為,任何漢字,不管形狀簡單或復雜,都是一張圖畫。漢字的基本字本身就是一幅有趣的 簡筆畫 ,這就為我們讓孩子在「記憶過程中」。有效地利用「表象」,創造了獨特的「地位」和識記的「主要內容」。
如「山」就是「 」的變形,「木」就是有主幹、有側枝、有主根和側根的「 」,把側枝拉直的而成的。「日」和「月」分別是「」、「」的變形。太陽和月亮都能給地球帶來光明,所以日+月就等於光明的「明」。
刀是刀子的一幅簡筆畫,那麼刀子的鋒利口子如何表達呢?古人就畫一幅刀子的簡圖,然後在刀的口子上一指說這是刀子最鋒利的部分——刃。如鳥巢的巢,筆劃多,學生難記難寫,可以用彩筆先畫一棵樹「」,然後在樹梢上畫一個鳥窩「」,再在鳥窩上畫三隻飛回來的鳥兒「巛」,這個巢字的表象就十分形象地留在學生的頭腦中了。
最後發動學生編一句話「木上築鳥窩,三隻鳥兒要歸巢」。這樣枯燥乏味的漢字,就變成了美麗的山川河流和孩子們喜愛的花花草草和小動物小玩具了。
在我們常用的漢字中,形聲字佔了80%以上,雖然好多形聲字隨著歲月的流逝,讀音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失去了形聲的本來職能,但大部分形聲字是仍然保留著形聲的功能的。
運用漢字的造字規律,不但可以教一個字能帶一串字,解決讀音相近或字形相近讀音不同,容易混淆的生字,可以解決低效率的一個字一個字死教死記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使一個個孤立的漢字之間產生內部聯系,形成條理化、網路化。
三、通過游戲快樂識字
李維主編的《小學兒童 教育 心理學》在談到促進小學兒童言語發展的策略一節時,強調了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可開展一定的競賽活動,寓說於樂。」「可充分運用圖畫、事物等……」。因此,在識字教學中要充分藉助游戲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一)猜字謎
如給一冊班小朋友「猜肢體造字謎」:教師雙腳並攏,雙手張開就成「十」字;雙手張開,雙足也張開,就成「大」字。大字形人體的頭頂上放一本書,就是「天」字。拿掉書本,在肩上放一個小球或白粉筆頭就成「犬」字……
利用拆合字謎,不但可以獲得一個字帶動復習鞏固好幾個字的效果,同時學生在猜謎的過程中,能逐漸領會掌握漢字的形符的表義功能,減少錯別字的產生,對培養學生的意義識記能力很有幫助。如:有馬能行千里,有水能養魚蝦,有人不是你我,有土能種莊稼。
通過猜這樣一個 謎語 ,就能獲得復習鞏固「也」、「馳」、「池」、「他」、「地」五個字的音、形、義。
(二) 其它 識字游戲
在識字教學中,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創造了許多有趣的游戲。如開火車頭,給基本字找朋友,生字開花,接龍、摘蘋果、放鞭炮、排字、搬磚頭、鬥牛等等。
通過一年的快樂自主識字教學的實驗,我們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無論是課本內或課本外的識字數都明顯高於對照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也呈現出明顯的差異。我們覺得收獲最大的還不是學生多識幾個字的問題,而是學生對語文產生興趣了,變「苦學」為「樂學」了,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了。
3小學語文自主識字方法
1.在微課識字教學中通過創設多種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識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自己獨特的學習體驗,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作為教師,經常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觀察字謎,發揮想像,和同學合作或者獨自創編字謎,讓大家來猜一猜。在微課中引導大家來猜字謎:如「告」字:一口咬掉牛尾巴。「筆」字:上面竹子下邊毛,寫字畫畫它最好。「全」字:一個人膽真大,敢把王子踩腳下。
學生看到同學猜出或者猜不出自己的字謎時都會開心地大笑,因為大家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引導學生在趣中認字,在趣中掌握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貼近小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養成自主識字的良好習慣。
2.在小學語文中引用「微課」教學。
小學生學習的漢字主要是合體字,這些合體字主要是由漢字的偏旁和獨體字構成。這些合體字字形復雜,筆畫繁多,字義難度増大。要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微課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教學生識字,也能幫教師教會學生識字方法。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為了讓學生掌握字的結構,在製作微課時,可將形聲字安排在教學內容中。
例如,在教「清」字時,可將根據基本字「青」字引出其他的形聲字。教師可將這些字做成一幅幅圖片,通過出示圖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幅圖片出示基本字「青」,第二幅圖片仍先出示「青」字,然後讓學生結合屏幕上顯示有太陽的天氣的畫面,引導學生思考,晴天的「晴」在「青」的基礎上加了什麼偏旁呢?教師可在學生回答後用滑鼠點擊「青」字,一個日字旁就飛了過來,與「青」字組成「晴」字。
同樣的方法教「清、請、情、睛」幾個字。為了更好地體現形聲字偏旁表義的特點,製作課件時把偏旁部分設成十分醒目的顏色。最後,大屏幕上再出現字的整體內容讓學生觀察、討論這些形聲字的相同和不同之處,及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記住這一組字。
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很快就能自己 總結 出記住的方法,而且記得很深刻。形聲字的特點就這樣逐漸地被學生認識和掌握,並逐漸學會運用這一規律自己去識字,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
3.創設小學生自主識字的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在思維方面,採取創設情境策略:小學低段的學生 邏輯思維 不發達,形象思維占明顯優勢。他們認識事物的規律是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概括,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因此,識字教學要聯系學生的生活 經驗 ,盡可能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採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多採用游戲、活動等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鞏固學生的識字效果。
例如,在微課教學中,在識字第一部分教學中,寒流、 大雪 、北風,蠟梅、翠竹、蒼松兩組「詞串」,採用微課輔助教學,播放寒流侵襲、大雪紛飛、北風怒吼的冬天裡,蠟梅花兒怒放,翠竹搖曳,蒼松挺立的視頻,接著教師啟發學生回憶生活經歷:冬天到了,有時氣溫會突然下降,讓人感到特別冷,為什麼會冷呢?這是因為北方來了強冷空氣,這種強冷空氣就叫「寒流」,出示詞語寒流。音樂和視頻引導學生寓情於境中,激發學生識字興趣。
4.家長老師多鼓勵。
就是在識字教學時,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並經常鼓勵表揚。學生經常得到鼓勵,在自信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能充分享受到識字成功所帶來的快樂,也就會更加有興趣、有動力,自主識字。
教師對於學生在識字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一定要精心呵護,多加鼓勵,許多學生都有主動的識字行為,比如在課外書、電視、商標中認識一些漢字,教師對學生的這種行為要積極鼓勵,並歡迎他們將課堂上學習到的識字方法用於課後的識字,也歡迎學生將課後學到的生字拿來與班級同學或老師分享,對學生的一些個人識字體驗也要給予及時的點評,讓學生增強自信,愛上識字,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學習識字之後,留一點時間給學生寫字,對書寫工整的學生提出表揚,當然,學生會存在個體差異,尤其是一些雖然識字能力不好,但識字態度十分端正的學生,一方面要多鼓勵表揚他們,更重要的是要對他們進行更加悉心的指導,幫助他們進步,讓他們增強自信,感受到成功的希望。
讓他們知道,他們也是同樣被關注的群體,讓他們不斷進步。
4小學語文自主識字方法
一、自主識字的研究背景
研究者所在學校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見識少、思維發展處於初級水平,教師常規的識字方法不生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維持時間短,且識字量大,遺忘快,學生學習量大,教師工作量大,雙方皆疲憊且結果都不理想。
另外,所在學校地處郊區農村,班級孩子的家長多為務工、務農人員, 文化 水平不高,想藉助家長的力量進行課前課後輔導、課外文化拓展也是不可行的。那麼,如何教給孩子直觀、高效、有價值的識字方法,就成了我面對低年級識字教學時一直以來比較關心的問題,也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實際問題。
二、自主識字的規律特徵
(一)識字過程藉助情境
在設置教學流程時,一般教師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達成設計在一開課的情境中,並將此情境貫穿在課堂始終,把識字貫穿教學故事始終,持續激發學生興趣。一年級下冊《識字一》,文中八個四字詞語都是春天典型的事物或現象,且書上配了一幅鮮花盛開、鶯歌燕舞、小河流水的春景圖,配合愉快的音樂視頻、語言渲染。
在具體情境中,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把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同時結合想像,身臨其境地領會到自然景象,識字在情境中順勢完成。
(二)識字手段富有趣味
心理學研究表明,8~10歲兒童身心發展處於不穩定期,注意力短暫,對感興趣的事物印象深刻。因此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通常選擇游戲方式引導積累漢字規律。研究中,常使用一款Flash課件,針對每節課設計了內容豐富、畫面充滿吸引力的游戲,包括「扔保齡球」「打 高爾夫球 」「撿金子」「摘蘋果」「 射擊 」「開 賽車 」「打氣球」……
學生二年級以來每天對語文課的期待值很高,因為期待每節課的游戲時間。二年級上冊24課學習「議論紛紛」的「紛」這個生字,設計「扔保齡球」的游戲,把詞語出示為「議論()()」,瓶子上出示相關形近字「芬、粉、盼、份」,讓學生選擇瓶子扔保齡球,扔對得分。每組有10道左右的題目累計分數。學生做過游戲後對生字的再認水平極高。
(三)識字方式聯系生活
學生不是獨立存在的,是生活在社會中的立體個體,生活中處處有漢字,學生在家中常接觸的物品包括「桃李」麵包、「特侖蘇」牛奶、「小天才」電話手錶、「強生」面霜;學生走在路上,大街道兩旁有各色 廣告 招牌、交叉路口的路標;學生常關注校訊通通知和班級QQ群,教師、家長、學生幾乎每天在這兩種媒介上溝通校內學習、校外生活……學生在生活中識字,通過立體情境多方位理解漢字,認識的都是使用頻率高的字,能很快滿足基本閱讀能力。
三、對研究識字教學程序的剖析
針對大連地區使用的人教版 語文教材 二年級上冊進行了識字量統計,涉及8節識字課,每節課需要認識的生字個數都不相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與文後要求會寫的字數有關,所有要求會寫的字,教師都會重點講解,但對於要求會認的字,教師則會視情況而定。二是有些識字課會針對某一類字集中認識,個數不相同。
1.字音分析
字音的教學在整個識字教學中所佔比重一般是最少的,主要在學生各種讀的環境中識記的,而這些生字學生藉助拼音基本都己會讀,個別讀不準的或讀錯的字音,教師或小先生給以正音,大多數學生在生活或閱讀中己經掌握了生字的字音,能將字音與字形簡單聯系起來。
2.字形分析
字形是識字教學中教師最重視的、所用時間最長的,是對字形的教學,但低年級里一年級和二年級在字形分析方法上也有不同。
獨體字佔比例大時,出現在一年級,這些獨體字都是最常見的漢字,而且往往是組成合體字的偏旁部首、基本結構,教好獨體字是兒童識字的啟始階段,需要特別細致具體形象的展示和有趣的情境創設能夠幫助學生在理解中識字。
合體字佔比例大時,學生已經進入二年級,一部分學生用已學過的熟字替換某一部分的方法來識記,一部分學生直接將幾個字熟字加在一起進行識記,還有一部分學生分解字的結構進行識記。還可以通過寫字中促認字形,無論從時間分配上,還是內容安排上,語文教師花更多的時間用寫字來促進對識字的鞏固,並且主要鞏固的是字形。
3.字義分析
研究的8節識字課中,很多字都可以藉助字理探究。通過對字形的分析,強化了學生的對字形的記憶,而且教師還利用字理對生字字義做了非常簡明易懂的解釋。有一些生字鼓勵學生組詞,從中挑選比較常用的詞語來 造句 ,藉此理解字義。
有些字義不太容易理解,但它的意義放在生活的場景中卻又非常容易理解,教師就可以通過聯系生活來幫助學生理解字義。
四、自主識字 教學方法 的流程設想
教是為了「不教」,因此本研究在原先已經比較完善的識字教學基礎上,使自主識字教學方法與流程又一步步明確,形成了:喚起經驗,創設語境;朗讀辨音,直觀感知;利用字理,探究形義;指導書寫,應用延伸四個鮮明的階段。
(一)喚起經驗,創設語境
二年級上冊《識字5》的識字內容是藉助五則有關「團結」的 諺語 完成的。在一開課,就設計這樣的活動:先請一位學生折斷一根筷子,學生很容易折斷;再請一位學生折兩根筷子,學生需要稍微使勁兒,但也能折斷;最後拿出一把筷子,請上來的幾名學生嘗試,但都不能折斷,老師來參與,但在學生期待老師「孔武有力」地折斷筷子時,依然發現筷子都很完整。
活動過後調動學生談感受,引導學生自己得出結論,筷子特別多,力量不夠大到折斷這么多筷子。教師引申到人身上,如果人團結,也是一樣,誰都打敗不了。如此,熟悉的生活情境能順利地把學生帶入識字的語言環境之中。
(二)朗讀辨音,直觀感知
字音教學基本可以延續使用目前我校正在使用的通讀課文、帶拼音讀詞語、去拼音讀詞語、讀單個生字、互查生字條的方法。多種形式朗讀還是符合低年級學生接受語言的特點的,熟讀成誦,且多次重復鞏固字音,這是不可丟棄的識字學習方法。
(三)利用字理,探究形義
1.字理追溯,形象感受
由於小學低段語文教材中共有2500個漢字,其中有913個形聲字,因此這里特別提及要重視「形聲字」這種識字方法。教師可以利用其聲旁表音、形旁表義這一特點將生字歸類,每節識字課反復重現這一歸類過程,幫助兒童掌握此類字的認識方法。
2.探究形義,挖掘語意
引領學生理解字理,一般分析中結合字形和字義,使用率比較高的為畫圖演示、動作體會、語言描述三類。當然,除了這三類之外,還有反復朗讀理解、組詞造句理解、近義反義理解、聯系實際理解、講故事理解……根據課程類型不同,要選取適當的方式。
⑩ 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方法
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應當建立在對漢字本身規律的深刻理解和運用上,識字教學要從字的音、形、義出發,從 兒童 的認知規律著手。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低段語文識字 方法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方法
一、生活識字
《語文課程標准》提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生活 經驗 ,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使用結合。」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學生在生活環境中,隨時都可以接觸到很多漢字,可以充分利用生活這個大課堂。記得在教學「樂」這個字時,大部分學生多認識,而百分之八九十都來自飲料――可樂。如「幼兒園」、「西周中心小學」,孩子們更是如數家珍。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已有經驗、用自己感興趣的方式識字,引導學生利用課本以外的學習資源以及課堂以外的學習 渠道 自主識字,這樣,學生既有識字能力,又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和習慣。在生活中自主識字,學生等於插上了翅膀,在識字的王國里展翅飛翔。
二、直觀識字
前蘇聯 教育 家烏申斯基說,兒童的天性明顯要求直觀性,根據兒童的這一特點,把抽象的文字元號還原成圖像,藉助兒童形象思維的優勢,讓他們把文字想像成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圖畫。第一冊教材的第二課《口、耳、目》安排了一組象形字的教學,在教學中我先找出「口」、「日」、「月」等形象突出,圖畫感強又易畫的獨體象形字,讓學生畫一畫。然後在學生的畫上直接演變成象形字,再演變成楷書字。
在學生驚喜的小臉上,看出學生不僅記住了這些字,也明白了漢字的起源,對漢字更是充滿了熱愛。對於另外的象形字,為了省時以及更准確的表現漢字演變的過程,利用了課件進行操作,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這樣在課後的拓展練習中,學生很自然地能利用象形字的特點,通過看圖觀察,猜讀認識了「魚」、「石」、「網」、「刀」。同樣,對於一些會意字如「休」、「明」、「林」、「森」也可通過看圖直觀識字。
三、游戲活動識字
游戲對兒童的意義猶如事業、工作、公務對成年人具有的意義一樣。玩是兒童的天性,在平日里和學生相處時,一說到做游戲,孩子們總是情緒高漲,興趣盎然,無論多復雜的游戲規則都會靜靜聽講,牢牢記住。在識字教學中也可採用游戲識字。如對字的鞏固復習,可採用快樂大轉盤,加上一句口令「轉轉轉,快樂大轉盤,快快轉起來」,再來個小組競賽,就可代替枯燥乏味的生字復習。
生字碰碰車,可教學合體字,根據我國形聲字的特點,偏旁車和獨體字車進行碰碰組合,會有許多意外之喜。根據學生入學進程可安排做做小名片,發本子比賽;根據季節推移可組織秋天的果園,冬天的游戲,開展水果,蔬菜發布會;根據字形特點進行編迷,猜謎活動。在生動、好玩的游戲氛圍中,識字效率是驚人的,更重要的是實現了課標的漢字情感目標。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提出「快樂教育」,盡量使兒童於快樂中掌握知識,他認為兒童慾望的正當滿足能導致精神上的愉快,而這種愉快反過來又能成為求知的動力。由於兒童的注意力穩定性不強,游戲活動可在一定程序上控制他們的注意力,使孩子們在游戲的樂趣中,在亢奮的精神狀態和愉快的情緒中,充分調動他們各種感官協同感知,培養他們的注意和思維,提高識字效率,減輕識字疲勞。
四、編 故事 、創情境識字
《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老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小學生愛聽故事,尤其是 童話故事 ,小動物活潑可愛的形象讓他們感到親切,自然就印象深刻。如在教學「鼠」字時,我臨時編了個小故事:小老鼠最愛干壞事了,(師指字)看,他用尖尖的爪子偷了四粒大米正往窩里跑呢!也許並不是很恰當,但課後一抽查,連平時識字最困難的小朋友也記住了,看來創設有趣的故事情境還是很符合低段孩子的認知心理的。故事情境的創設使得這由點點畫畫組成的漢字不再枯燥無味,變得形象生動,有聲有色,從而優化教育教學效果。
2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方法
一、形音義緊密結合是打開高效識字教學的通途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一般來說,在識字教學的最初階段,學生識字的主要障礙是字形。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元號的興趣,不斷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因為絕大多數生字是常用的實詞,學生對部分字詞的音、義是熟悉的,但獨立分析字形的能力還比較低,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識字教學應以字形識字為主。在學了一段時間後,兒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提高了,但由於虛詞和含義較深的字詞不斷增多,字義理解逐漸成為學生識字的主要障礙。這里涉及一個教學材料的彈性、針對性、持續性和整合性的問題,教學材料和教學方式的取捨,都是緊緊圍繞字的形音義進行教學的。
教學中,教師要抓住漢字的音、形、義之間的聯系,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及規律,使學生具備分析字形、自主識字的能力。仔細研究低年級教材中的識字部分不難發現,教材本身更尊重學生的識字規律,更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為引導學生「多識字,快識字,識好字」、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提供了廣闊的教學空間。
有效的識字教學策略應當建立在對漢字本身規律的深刻理解和運用上,識字教學要從字的音、形、義出發,從兒童的認知規律著手。例如,教學形聲字時,以形聲的方法來分析字形;教學形近字時,以類比、遷移和內化的方法進行分析。此外,教材還為識字教學預留了充分的再創造空間。例如,在教學形聲字「馬、媽、嗎、螞」時,可先讓學生掌握「馬」的韻母是a、表聲,然後在教學「媽、嗎、螞」時,指導學生分清字的哪一部分是表形、哪一部分是表聲,再指導學生用換部首的方法識記生字。
「媽」是跟女子有關,所以部首是「女」字旁;「嗎」用在句末表示疑問,是助詞,用「口」字旁;「螞」跟蟲類有關,所以部首是「蟲」字旁。這樣的識字 教學方法 ,教一字,識一串,使學生牢牢地建立起自己的「字型檔」,強化了識字教學的容量性、整體性、系統性和有效性,豐富了識字教學的內涵,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果。
二、創設語境,在發現中識字是識字教學高效的動力
識字教學離不開具體的語言學習情境,有效的識字教學關鍵在於語言情境的創設。字形的分析離不開一定的語境,講解字義離不開一定的字理情境。識字教學「要准確把握兩種識字要求」:「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里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不抄、不默寫、不考。
要求學會的字,由以往強調『四會』――會讀、會寫、會講、會用,現在調整為會讀、會寫,了解字詞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運用。」如果一味地強調識記生字,非但記不好字形,字音也容易忘記,字義就更難理解深刻了。而把生字放到具體的語言情境中,「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義」的識字教學,有利於學生聯繫上下文認清字形、理解字義,熟悉對漢字的運用。
例如,在教學形近字「渴――喝」時,涉及一個教學層次的問題:第一,利用課文提供的語境識字;第二,引導學生再造識字語境;第三,改換「渴――喝」出現的語境來測評學生的識字情況。在具體的語境中,只有引導和發動學生找出兩個字間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所以,識字教學並不只是讓學生能認識出現在固定課文中的字,還必須使學生做到當這個字出現在其他語境時也能正確認讀、理解字義並能獨立運用,並在此過程中得到強化、鞏固和升華。
三、習慣與興趣為識字教學插上高效的翅膀
從表面上看,學生學習識字、寫字是為了掌握交際工具,落實語文的工具性;從深層次來看,漢字蘊涵著豐富的人文信息。《語文課程標准》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列為教學的第一目標,因此,在識字教學中首先要重視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隨著學習的深入,漢字數量逐漸增多,教師要引導學生摸索出漢字的結構規律,形成一定的識字習慣。
識字習慣有很多,比如師生共同參與發掘、整理,形成規范,並使這些識字習慣從學生無意識地不自覺地識字逐漸成為學生有意識地自覺地識字。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日常識字興趣和習慣,對低年級學生尤其要採用適合兒童的評價方式,激勵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因為低年級學生機械記憶處於優勢,學習知識大抵從興趣出發,為此,我們可以教給學生許多喜聞樂見的識記方法,如「讀兒歌」、「演情景劇」、「編 順口溜 」等,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讓識字教學處處透著新奇、透著活潑,提高識字教學效率。
四、指導學生正確區分同音字和形似字,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
隨著學生識字數量的增加, 同音字和形似字又跟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的困難。如果同音字和形似字在這一關不能突破, 學生容易出現許多錯別字。因此, 在新課的教學中, 我注重指導學生辨別生字的字形、字義。還充分利用形聲字的特點對同音字和形似字進行歸類復習。如: 在復習?清、請、晴、睛?等字的時候, 學生都能指出這幾個字都是形聲字, 聲旁相同, 形旁不同。讓學生區分形旁並 組詞 , 老師可適當提示。如?清?與水有關, 所以用 ?三點水?; ? 請?要說話, 所以用?言字旁?; ?晴 ?與太陽有關, 所以用? 日字旁?; ?睛?就是眼睛, 所以用 ?目字旁?。學生都能組出: 清水、清潔、清洗; 請求、請問; 晴天、晴朗; 眼睛、目不轉睛等詞語。通過這樣系統的歸類復習, 組詞訓練, 以及在平時的作業練習中, 隨時糾正學生出現的錯誤, 這樣, 學生無論在同音字、形聲字或是其他方面出現的錯別字就會大大減少。
3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方法
一、寓教於樂的方法識字
由於低年級學生的自我思維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學生對於新知識的學習通常是通過教師進行反復強調而加深記憶,低年級學生又喜歡活動,所以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與生俱來的好奇心以及強大的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來展開識字教學。結合不同階段學生的年齡特徵,採用適當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寓教於樂,將原本枯燥、煩悶的識字學習轉化為收獲新知識的快樂。
進行課堂識字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運用趣味性識字策略。例如,組織學生進行開火車、為生字找拼音的游戲,使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完成識字目標。此外,將識字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進一步聯系,加深學生對於文字應用的認識,也能使學生體會到文字在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細心留意生活中的生字。例如,認讀牆壁上的 標語 、宣傳語,商店招牌以及電視 廣告 信息等,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見字就認,不會認的字就問」的學習行為習慣。
二、比較鑒別的方法識字
中國漢字是由象形文字漸漸演變而來,眾多偏旁部首之間不同的組合構成了不同的漢字,而偏旁部首、筆劃長短的不一構成的漢字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許多漢字看起來十分相似,實際上卻是兩個不同的漢字。在進行這類漢字的教學時(如土與士、末與未、天與夫、買與賣等),教師要善於應用比較鑒別的方法為學生區別相似漢字之間的不同含義,在學生具有一定的識字基礎的條件下,把這些形似而音和意不同的漢字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引導他們進行分辨。
比如,對於「末」和「未」,教師就可以這樣引導:「末」前面一橫長,後面一橫比較短,說明是一個由長及短的過程,具有「最終、最後」的含義,同時,教師可以引申出 「末路、末尾」等片語;而「未」字前面一橫短,後面一橫長,說明是一個由短及長的過程,具有「還沒有」的含義,具有引申義的片語有「尚未、未來」等。對於「買」和「賣」,教師則可以通過字形的不同來啟發學生區分二者的用法,「賣」字因為自身有了「十字頭」,所以需要賣出去,而「買」字因為缺少「十字頭」所以需要買回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認識了字形,還了解了漢字的含義與用法,進一步加深了對漢字的印象。
三、偷梁換柱的方法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不是教給學生多少漢字,而是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他們的識字能力。作為象形文字,具有「形意」「形聲」的功能,漢字的不同部首往往代表了不同意思。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認識漢字的不同特點,對字形相近的漢字進行詞義講解,引導學生進行識字學習。此外,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發現不同偏旁,對於同一漢字詞性以及運用手法的影響,通過這樣的對比記憶,幫助學生在較快掌握新字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原有的識字基礎,使學生體會到成功識字的樂趣。
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主參與課堂知識的學習,提升他們學習的自主性。在識字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熟悉字換偏旁的方法,讓學生用加減法識記生字,如「逃」和「桃」,「逃」是走之旁,是一個動詞,「桃」是「木字旁」,表示一 種植 物。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運用系列的部首更換,比如「請、清、情、晴、蜻」等詞彙,來讓學生進行分辨、更換,使學生對於漢字的含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
四、編寫兒歌的方法識字
對低段學生進行語文識字教學,採用編寫兒歌的方法學生很容易理解,一聽就能明白。識字兒歌的內容貼近學生的思想特徵,語言符合學生的朗誦特點,形象生動,琅琅上口,有助於學生直接記憶,學生從中獲得了學習的成就感,識字效率自然就會有所提高。在教學中,教師把一個個枯燥乏味的漢字編成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字形。如,「不正就是歪,三人眾,三木森,三日晶」 「一人大,二人天,天字出頭就是夫,夫子兩點夾夾牢,夾子站好來來來」。
再如,「木子李,土裡埋,立早章,山石岩,白水泉」等。在區分「泡、飽、跑、抱、袍、炮」六個相近的漢字時,運用朗誦兒歌「有水把茶泡,有飯能吃飽,有足快快跑,有手輕輕抱,有衣穿長袍,有火放鞭炮」的方式,不僅直觀地呈現了這六個相近漢字的詞性差異,也通過具體的片語列舉了不同漢字之間的不同使用範例。此外,在學生潛移默化的認知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他們的 想像力 編寫兒歌,在學生自主創作時,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對於部分易錯字字形、字音的錯誤理解。
採用編寫兒歌的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漢字學習的趣味性以及中國漢字的強大應用性,同時,也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從總體上說,編寫兒歌識字法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他們的學習效果。
五、歸類 總結 的方法識字
在教學中常用的歸類識字的編排形式有形聲字歸類識字、 反義詞 比較歸類識字、量詞歸類識字、部首歸類識字等。歸類識字法有助於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能幫助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在識字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漢字的構字方法來進行歸類識字教學。教學「歸類識字」要按照漢字的結構規律,加強音、形、義的聯系,按照學習語文的規律,加強字、詞、句的聯系,著眼於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培養學生識字的能力,提高識字的效率。
例如,在學習中,要認識的「樹、松、柏、楊、梨、枝、材」等字都是形聲字,都帶有「木」;學習「嶺、領」時學生把它們與「冷、憐、鈴」等對比聯系偏旁部首來記憶;在遇到「燒、澆、曉、繞、撓、翹、饒」這組形聲字時,教師應為學生列舉不同字形漢字的應用片語。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觀察,從而發現這些字的共同點和不同點。這樣把一些帶有共同點的字進行人為的歸類,通過比較,提高了識字的效果,也有利於學生區分形近字。歸類識字法在學生識字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既有助於學生新舊知識的銜接,形成一定的識字結構,又有助於學生觸類旁通拓寬識字面。另外,歸類是識字教學中鞏固生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有很大幫助。
4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方法
1、識字聯系生活,調動學生積極性
漢字來源於生活,那麼作為識字的教學也應該回到生活,這就是要鼓勵學生留意身邊的字,通過積累、收集來提高識字量。漢字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可組織學生到各處或外面的世界去看看,讓學生觀察周圍事物、標牌、包裝盒、店名等,養成識字習慣,在看電視時也可識字認字。並且現行的新教材在學生識字編排上是新穎而多樣的,都是適合小學生這個年齡段樂於見、樂於聽的生活情境。
如讓學生進行 自我介紹 的時候,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將自己的名字寫出來,製成一張卡片,並讓學生帶在身上,這樣就可以讓全部學生互相認識了,此時,我們也可以做一個小游戲,讓其中一個組的學生把帶有名字的小卡片放在桌子上,讓另外一組的學生拿到卡片,按照上面的名字找到名字的主人。另外,我們在教學到像"頭花、電視機、掛鍾、手錶"這樣的詞語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小字卡,然後將字卡貼在相應的物品上。這樣一來不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字,也學會了寫,與此同時也讓學生感到識字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願意去寫。
2、引導學生自覺的學習生字
在識字教學中,如果讓小學生被動的記,機械的抄寫,學生會感到厭倦,只有調動學生的識字願望,讓學生逐步掌握識字的方法,學會獨立識字的本領,主動識字,體會成功的快樂,才能讓學生的興趣持之以恆,讓單獨的興趣變成一種心理滿足。小學生好玩、好動特性是不用質疑的,我們用其這個特性引導學生隨時隨地自主識字,這樣 不但增加了認字量,又鞏固課內所認的字。比如,可以隨時將課外認的字剪貼成冊;也指導學生自製"識字袋",將課內外認的字寫成卡片隨時隨地裝進識字袋,經常利用字卡鞏固認字,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斷展示自主識字的成果,。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
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我會讓學生 說說 ,這些字中哪些是你認識的。當學生說出後,我會及時鼓勵他說:"你真棒!"並問他是怎麼認識的。這時學生會說出各種答案。我就會及時鼓勵:"的這個識字方法真不錯,請繼續努力!也希望同學們向他學習。"學生聽了,就會獲得成功的愉悅,從而增強自主識字的信心。只要老師有激勵學生自主識字的意識,不斷提供交流、展示自主識字的機會,學生就會輕松愉快的愛上識字。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
3、引導學生巧用聯想與圖示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接觸最多的是象形字與會意字。其中,象形字源於圖畫文字,描摹事物形狀而產生的文字,如齒、火、月等。而會意字則是將幾個會意字或象形字根據一定意義而組合成含有新讀音與意義的字,比如休、步等。在教學這些漢字時,教師需要給學生留出想像與探究空間,讓學生由漢字外在形象感知內在含義,由字詞表面體會漢字 文化 ,提升學生文化涵養,培養學生想像聯想與創造思維。另外,有些漢字筆畫繁難,結構復雜,增加了識字教學難點。這就需要教師善於由字詞本身特點入手,發揮豐富想像與聯想,編寫一定的字謎,組織 謎語 識字教學,讓學生在猜詞與編寫字謎的過程中了解漢字結構。
對小學生來講,理解能力較差,只有直觀感知是他們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在字理識字法中,圖示法則符合學生這一認知特點。教師可運用圖示法,依照漢字本身特徵來教學象形字、會意字或指示字,即通過 簡筆畫 、掛圖、投影、卡片等圖文並茂形式,靈活而生動地呈現漢字本源與演變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字形、字義之間的關聯。通過生動形象、直觀具體的圖像,可讓同學們充滿識字學習熱情,體會到構形規律的神奇與精妙。
4、利用多媒體技術,加強學生的記憶
當下多媒體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教學中,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 提高 記憶力 。多媒體技術聲形並茂的特點,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加深對生字記憶的深刻性、教師可以用圖片或簡單的動漫來讓學生識字。比如、把"人"與"門、也、火、本、木、半、立"等通過動態形式分別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識字,同時還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5、反復練習、鞏固識字
為了避免小學生學了就忘,就要讓學生回頭復習,溫故而知新。讓學生通過寫字來鞏固了對字形的記憶。字詞的掌握在於聽說讀寫中能正確運用,同時,字詞在反復地運用中才能鞏固,因為在運用中字詞的復現率高,學生的識記效果就好。
閱讀是學生鞏固識字、提升識字量的極佳途徑。老師通過對學生閱讀書目的推薦和指導,讓識字少的孩子可以藉助拼音閱讀,在幫助孩子識字鞏固生字的同時還有利於孩子鞏固漢語拼音。課外閱讀不但會發展孩子的語言,培養語感,啟迪思維,還會更好地幫助學生復習鞏固生字,讓學生輕松地完成初始學段的識字目標。
小學低段語文識字方法相關 文章 :
★ 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教學方法
★ 二年級語文識字要求及方法
★ 小學語文字理識字教學方法
★ 小學語文二年級識字方法有哪些
★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有效方法
★ 小學低年級學生識字學習方法
★ 小學一年級語文識字方法有哪些
★ 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方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