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兩點含義,語文
多讀書,就能在知識的天空里翱翔。。
書籍,帶給人類和平。
書籍幫助你正確認識自己,反思自己。
㈡ 語文中有哪些描寫手法表現手法
描寫手法和表現手法是同一種意思,具體手法有運用「五覺」法、借物抒情法、托物言志法、物品自述法、三江並流法。
1、運用「五覺」法
眼睛可以看到物品的顏色、形狀;耳朵可以聽到各樣的聲音;鼻子可以嗅出香、臭、腥、臊;舌頭可以知道物品的苦、辣、酸、甜、咸、淡、澀;皮膚可以感知物品的軟硬、冷熱。我們描寫物品時,可以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感受來寫物品的特點。
採用「五覺」法來描寫物品,要注意圍繞物品最主要的特點寫,切忌支離破碎。此外,還要注意按一定的順序描述。
2、借物抒情法
借物抒情要求我們在描寫物品時,把感情寄託於對事物的愛憎之中,要借物品的形象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運用借物抒情的方法,關鍵是找准物品的特點與自己的感情引起共鳴的地方,使物品與感情相統一,使感情有所依託。
3、托物言志法
採用托物言志法寫的文章的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徵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要寫好這樣的文章,就要掌握好「物品」與「志向」,「物品」與「感情」的內在聯系。
首先是物品的主要特點要與自己的志向和意願有某種相同點和相似點。其次,描述時,自己的志向要以物品的特點為核心。物品要能表達自己的意願。托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擬人、象徵等。
4、物品自述法
物品自述法是採用第一人稱來描述物品。因此要物品具有人的特點,就需在具體描寫時,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注意准確地把握物品的特徵,做到人格化後的物品既體現了人的特點。
這樣又不失去物的本色,還讓物品具有人的特點,使物品顯得形象生動,吸引讀者的興趣,鮮明地表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保存物的本質特點,物品描寫則顯真實自然。
5、三江並流法
這種手法的文章除了在開頭、結尾之外的主體部分中,用三個反問段落作為文章的主題部分,圍繞主旨並列展開。一般來說,主體部分每個段落的開頭句為段落的中心句,且這些段落的中心句在結構上要基本相同或相近,最好能在段與段之間形成排比之勢,這樣能使文章文意清楚、層次分明。
㈢ 語文閱讀中的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都是什麼
它們都是考綱規定的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的范疇。表達方式是指記敘、說明、議論、描寫和抒情五種;表現手法有白描和細描,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對比和烘托、渲染、首尾呼應、虛實結合等;修辭手法指比喻、擬人、誇張等。
具體特點和作用分述如下:
現代文閱讀(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分析術語歸納指導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是指作家運用了哪些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來塑造文學形象和表現作品的內容的。具體來說,對文章的表達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達方式運用上的技巧和文體知識運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辭手法的運用和其他相關寫作方面的技巧。
從高考試題來看,對表達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學生判斷某種表達技巧是什麼,而且要求賞析其表達的作用。
一、敘述人稱
1.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
2.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
3.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二、敘述方式
1.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2.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
3.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4.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三、描寫
總體來說,描寫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現自然風光。②描繪人物的外貌及內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動的自然及社會環境。
1.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
2.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環境、場面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渲染氣氛,更好地表現人物。
4.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寫、側面描寫: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側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辭
1.比喻: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
2.比擬:給物賦予人的形態情感(指擬人),描寫生動形象,表意豐富。
3.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
4.誇張: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增強聯想;創造氣氛,揭示本質,給人以啟示。
5.對偶:便於吟誦,易於記憶,使詞句有音樂感;表意凝練,抒情酣暢。
6.排比:節奏鮮明,內容集中,增強氣勢;敘事透闢,條分縷析;長於抒情。
7.反復:寫景抒情感染力強;承上啟下,分清層次;多次強調,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8.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
9.設問:自問自答,提出問題,引發讀者的思考。
10.反問:強調語氣,語氣強烈,強化情感。
五、結構安排
布局謀篇的技巧:開門見山、首尾呼應、卒章顯志、伏筆照應、層層深入、過度鋪墊、設置線索;結構嚴密,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材料和中心的關系的處理,主次詳略是否得當;材料是否典型、真實、新穎、有力。
記敘文常以時間推移、空間轉換、情景變化、思維邏輯順序等來安排層次。散文構思的線索,一般常見的有如下幾種:以情為線索;以理為線索;以物為線索;以空間位置為線索。
從結構上明確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統領全文、提綱挈領、引出下文,為後文做鋪墊、埋下伏筆;
2、尾句——總結全文,深化主題,照應上文,前後呼應,言有盡而意無窮,回味深長。
3、轉承句——承上啟下,過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點明中心、揭示主旨;
5、點睛句——點明全文中心,統領全文;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情感句——抒發強烈內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內涵,表達深刻見解。
(1)記敘文(散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時間順序或事件發生、發展的順序組織材料。
②按觀察點的變換安排材料,如《我的空中樓閣》。
③按場面的安排安排材料,如《內蒙訪古》。
④按材料性質歸類安排結構,如《瑣憶》。
⑤按作者認識的過程或感情的變化安排材料。如《荔枝蜜》。
⑥按作者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作為行文線索安排材料。
(2)議論文的結構特點
①按邏輯思維分,包括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緒論、本論、結論三部分。
②按篇章結構分,常見的結構有並列式、對照式、層進式和總分式。
六、表達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1、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2、議論文中的記敘往往起到例證的作用;
3、說明文中描寫、文藝性筆調起到點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動形象的作用。
4、夾敘夾議,記敘與議論交叉運用的寫法,使文章在輕松活潑之中,闡發議論,讀來饒有興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記敘是為議論服務的,而議論又以記敘為基礎,敘為議提供了事實依據,使立論有根有據,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七、語言
1、語言是否准確、簡練、生動、形象;
2、具有怎樣獨特的語言風格(幽默、辛辣、平實、自然、簡潔明快、含蓄深沉等);
3、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
八、表現手法
1、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點是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特點(內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表現力,象徵手法的「托義於物」也就是「藉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隱而不晦。
2、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
3、先抑後揚,引發好奇,感情鋪墊,引發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對事物的進行描繪的過程中,非常巧妙地寄託作者個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讀者在欣賞中獲得獨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過景物的描寫,來襯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虛實結合,可以抓住重點,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更鮮明的刻畫人物的性格,凸現事物、景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7、動靜相襯,動襯靜,靜襯動,生動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見大,由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突出表現中心,更有震撼力。
9、渲染烘托,渲染,是指作者通過對人物的外形、行為、心理、語言或事件、環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揮灑鋪陳,集中描寫,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質特點,用以加深主題的一種表現手法。襯托是指不直接地對主要的人物或事物進行描寫,而是對其背景,與之相關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繪,使其形象突出。這種寫法除了利用反差對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鮮明外,還會使文章曲折含蓄,獨具風格。比較一下,我們就可以發現二者的不同點:渲染在於對某種事物的有意重彩潑墨式的描寫;襯托卻是通過與之有關的其他事物的描寫,對該事物起到映襯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時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對用來襯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來描寫。
10、聯想想像,所謂聯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所謂想像,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聯想想像經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形象更豐滿、生動,增添文章的藝術表現力。
九、議論文論證方法
1、比喻論證,其作用是將抽象的道理寓於具體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容易被人接受。
2、類比論證,通過講故事、打比方的辦法將相類似的兩件事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結論的論證方法。它以淺寓深,以近比遠,形象鮮明,有很強的說服力。
3、舉例論證,用確鑿典型的事實來證明論點,事實勝於雄辯,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4、對比論證,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例或道理進行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鮮明的對比,正確錯誤分明,是非曲直明確,給人印象深刻。
5、引用論證,具有權威性,論證有力。
6、引申論證,通過對事理原因或結果的周密分析,層層剖析,從而證明論點的正確性、合理性,精彩深刻。
十、答題技巧提醒
1、高考對表達技巧題的考查多是主觀題,需要組織文字准確的表述。表述可採用三段式:技巧、內容、效果。也就是運用了什麼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效果。
2、多角度:條分縷析。有些文段所顯示的表達技巧不只一個,所起的作用(效果)也不是一兩句話就能說盡的,而且高考題已取消了字數的限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完全可以從多個角度出發,條分縷析,答得更全面更詳盡一些。特別是在答賦分較高的概括性題目時,一定要設①②③等序號回答,這樣清晰明白,顯示了答題的深度和廣度,也讓閱卷老師一目瞭然。
3、用術語:
一要熟記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表達技巧的名稱,如動靜相襯、以小見大、虛實結合、欲揚先抑、托物言志、承上啟下、卒章顯志、直抒胸臆、烘托渲染、對比、象徵、反襯等等;
二要了解一些常用技巧的作用,比如比喻的作用是化平淡為生動,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排比的作用是節奏鮮明,增強氣勢,便於抒情;第一人稱真實,第二人稱親切,第三人稱客觀;
三要了解一些常用程式,如體現了什麼,強調了什麼,強化了什麼,營造了什麼,表現了什麼,還有深化了主題,點明了題旨等等。
㈣ 語文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註: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
一、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一共五種,古詩中常用前四種);
②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欲抑先揚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③選材剪材;
④行文的結構;
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
比喻
、
比擬
、
誇張
、對偶、排比、反復等)的運用、社會自然環境的描寫等。
----------------------------------------------------------------------------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感,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鑒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像、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
4、結構:承上啟下、懸念、照應、鋪墊等。
5、修辭手法:比喻、反復、排比、反問、
擬人
、
擬物
、誇張等
㈤ 語文課要培養學生哪些能力
語文課要培養學生什麼能力?說白了,兩種能力: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的核心是兩點:寫什麼與怎麼寫。表達能力的核心也是兩點: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
不要小看閱讀能力,它是一個人一生受用的能力。學校教會你一生怎麼乾的就是這種能力。這種能力隨時隨地在考量著我們。看一部電影,看一部電視劇,看一本書,看某種史料,必須要解決的是知道作者寫了什麼,怎麼寫的。不要小看這兩條,它不簡單。不信?可以試試。另一種能力是表達:口頭與書面的表達能力。擅於表達是一種優勢。優雅、新穎、深刻、獨到、通俗、幽默,任何一種風格的表達能力都可以讓人終生受益。
學生學什麼能力?說白了,兩種能力: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閱讀能力的核心是兩點:寫什麼與怎麼寫。表達能力的核心也是兩點:口頭表達與書面表達。 不要小看閱讀能力,它是一個人一生受用的能力。學校教會你一生怎麼乾的就是這種能力。這種能力隨時隨地在考量著我們。看一部電影,看一部電視劇,看一本書,看某種史料,必須要解決的是知道作者寫了什麼,怎麼寫的。不要小看這兩條,它不簡單。不信?可以試試。另一種能力是表達:口頭與書面的表達能力。擅於表達是一種優勢。優雅、新穎、深刻、獨到、通俗、幽默,任何一種風格的表達能力都可以讓人終生受益。 語文課培養的就是這種能力。 教師懂得這一點,就知道課該怎麼上;學生知道這一點,就知
語文課培養的就是這種能力。
㈥ 一年級語文作業兩點和字母D組成一個字是什麼
兩點和字母D組成一個字是「只"字。上面像字母D,下面是兩點。
㈦ 語文中什麼是表達方式,什麼是表現手法
運用描寫手法總的作用:表現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題 肖像描寫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表現人物特點 語言描寫言為心聲,表現人的性格特點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寄託感情 白描簡筆勾勒,簡潔准確傳神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纖毫畢見,具體生動 插敘豐富內容,深化主題,曲折有致 倒敘設置懸念,吸引興趣,波瀾起伏 敘後議論畫龍點晴,點明題旨 比喻論證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盡致 間接抒情寓情於景,物事含蓄 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 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虛實結合、點面結合、聲色結合 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側面(又叫間接)。 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議論文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作用:具體實在,讀者易於接受,增強說明力)、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注意表達的語言: 記敘性語段 的表達方式往往是:描寫了何對象的什麼缺點或者何對象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議論性語段 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論證了什麼觀點或通過批駁,確立了什麼觀點。 說明性語段 的表達方式往往是:說明(介紹)了什麼對象的什麼特徵(特點)。 (三)行文段落類——針對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題 解題思路: 1、確認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確句段的作用,明確答題的方向。具體賞析從三個方面考慮:內容(寫了什麼,選材有什麼獨特之處);形式(寫作方法,語言特色,修辭);感情(文章的社會價值、意義作用等) 結構上的作用如: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統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餘味;寄託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例子:2008—2009學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試 城市羔羊 晨義 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發生。 今天,在市中心碧綠的圓草坪上,出現了一隻雪白的羔羊。 她的飄盪著山野氣息的眼神,第一次閃現出犬牙參差的樓廈以及縱橫交錯的車流。起初,她似闖入一條不曾啃過野草的峽谷,環視這樣的懸崖,顧盼這樣的溪水,頸上的兩個小鈴鐺歡快地碰來碰去,還甜甜地叫喚兩聲,露出少女的天真。她甚至試著走到草坪邊緣,探頭嗅嗅來去匆匆的車影,彷彿那是涓涓流水,可以解渴,可以照亮她可愛的模樣。然而她漸漸發現這里的草乾枯單調,又短又碎,也沒有花朵,連她的小蹄尖都遮不住,吃起來無滋無味,山坡上的草葉多鮮美啊!這里的聲音雜亂,山坡上的聲音多悅耳啊!山坡上的風吹到身上像水洗一樣,越吹越白越潔凈,而這里的風恰恰相反,而且沒有憩息的樹陰……同時,她感到了處境的危險,比有一天遇見了餓狼還嚴重,因為那一刻她可以奔跑,跑到羊群那裡,羊群那裡有牧人。但現在,就她一個。她「咩咩」地叫了幾聲,惶恐地張望。她的語言只有她自己聽得懂。這是一座孤島,除了腳下這些小市民化的草,她成了島上唯一的求生者。 她怎麼來到了這里? 城市的草是不允許長高的,長高了叫荒草,要毫不客氣地清理掉,不然會生出野花,生出飛叫著的昆蟲,比如蟋蟀、螞蚱——那不鄉村化了嗎?城市的草卑微低矮,直白一律,就那麼淺淺一層薄色,看上去平平淡淡,不讓你產生任何奇思異想;踩上去軟軟綿綿,從不留有步步芳菲的浪漫:含蓄什麼?深沉就別在這里。這些草從老遠的地方一塊塊買來,曾隨陣雨般的流行音樂一起,潤染過一片片蒼白的心靈。但日升月落,也就不再新鮮。你見過失卻魅力的情人的瞳眸嗎?正是如此茫然。而今日,因了這只明亮的羔羊,它竟閃射出前所未有的奶汁般的神采。 毫無疑問,這只羔羊吸引了眾多的注目和議論。有人還端起油光光的獵槍向她眯起一隻血紅的三角眼。 「哦,像個天使!」 「喲,迷途的羔羊啊。」 「哈,四面楚歌。」 「很危險了,哼,說不定會叫車碰死。」 「可惜太小了,還不夠一頓涮羊肉。」 「誰叫這傢伙饞哩,啃草啃到城市裡來了,這不是破壞綠化嗎?」 「它一定渴了,真可憐。」 「倒有些詩意。」 四周都是路,可沒有她的一條。日頭西沉,到了歸卧家園、品味甘草的時刻。然而今天,她連回憶的權利都 答案補充 不存在。她等待著。黑夜來臨,她能尋到歸去的來路嗎?這羔羊原來只是一尊白石雕像。她不會走動,不會飢渴。如果有人打碎它,也聽不到痛苦的慘叫,看不見可怕的流血。 感謝上帝。 12.從第三段看,這只「城市羔羊」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請概括回答。(4分)13.文章題為「城市羔羊」,卻用了不少筆墨寫圓草坪上的草,作者的用意是什麼?請作簡要分析。(6分)14.文章為什麼要鋪陳眾人對「城市羔羊」的注目和議論?(6分)15結合全文,試探究倒數第二段在結構安排和主旨表達上的妙處。(4分)答案:12驚奇(新奇)——失望——惶恐(兩點4分。)13形象展示城市羔羊面臨的生活環境;與山坡上的草形成對比,傳達羔羊對過去自由生活的懷念;藉以抒發作者對單調乏味、直白一律的城市生活的不滿(每點2分)14反映了人們對城市羔羊的不同態度;進一步揭示「城市羔羊」將面臨的危險處境;為下文寫「城市羔羊」欲趁夜色逃離作鋪墊(每點2分)15結構安排:照應開頭,揭示懸念;出人意料,使文章波瀾曲折,達到戲劇性的效果。主旨表達:更強烈地傳達出作者的悲憫情懷;深化主旨,進一步引發讀者的思考(結構、主旨各答出一點即可得滿分。)
㈧ 語文中的標點符號有哪些,都表示什麼意思
標點符號分為點號和標號兩類。點號主要表示語句中的各種停頓,有的兼表語氣;標號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
㈨ 語文的表達方法有哪些
(1) 抒情 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抒情是直接或間接地抒發內心感情的一種表達方式。「情動於中而形於言。」抒情,是文章打動讀者、感染讀者的重要手段。抒情,是抒情詩、抒情散文的主要表述方法;在敘事性的作品中,它常常與敘述、描寫、議論等結合運用。在議論說理的文章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感情,而是通過對某種觀點的論證,體現作者的愛憎感情。 記敘中運用抒情表達方式,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2) 描寫 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 描寫就是用色彩鮮明、立體感強、生動形象的文字語言把表述對象的狀態,生動、具體地描繪出來,給人以栩栩如生、身臨其境之感。它是一種「形神兼備」的表述方法,是記人、敘事、寫景類文章的主要表述方法之一。什麼是描寫?描是描繪,寫是摹寫。描寫就是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狀態 具體地描繪出來。這是一般記敘文和文學寫作常用的表達方法。 描寫是具體形象地描繪任務和事物的狀貌。它的基本特點是描繪形象。它所追求的表達效果是用文字繪形繪聲繪色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樣子」,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 (3) 說明 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 說明方式: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打比方、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引資料、畫圖表等。 (4) 議論 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 議論是一種評析、論理的表述法。一篇或一段完整的議論,通常由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組成。議論分兩大類,即「立論」和「駁論」。立論稱「證明」式文章,駁論稱「反駁」式文章。在說理性的文章中,議論是一種主要的行文方式,它要求論點明確、論據成分、論據周密。 議論的特點是以理服人,用說理的辦法,以概念、判斷、推理等邏輯形式,直接對客觀事物進行分析、評論、證明。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用到議論,說長道短,論是說非。在寫作時,更要進行議論,以交流思想、宣揚觀點、闡明理論,來影響讀者。 (5) 記敘 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記敘的順序一般可分為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四種。 順敘,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時間(當天下午——天黑——當天夜裡——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兩點——兩點以後)的推移,記敘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過程。 倒敘,如《一件珍貴的襯衫》、《一件小事》、《回憶我的母親》、《記一輛紡車》等。 插敘,魯迅的《故鄉》中有兩處插敘。一處是當「我」的母親談到閏土時,作者用「這時候,我的腦海里忽然閃出一幅神異的圖畫來。」引出對少年閏土形象的插敘。 補敘,如《水滸傳》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一節,敘述在黃泥崗松林內七個販棗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綱。看到這里,讀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販棗客商喝得,為什麼楊志等人就喝不得?這時,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吳用、晁蓋等七人的姓名,並介紹了使用障眼法、當面吃酒以瓢下葯的經過。這樣,通過補敘使得事件真相大白。
編輯本段方法
①表達方法分為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的表達方法的分類解釋; ②一篇文章可以以一種表達方法為主,兼用其它表達方法; ③現在流行的話題作文的要求里也有相關表述——可任選一種表達方法為主並綜合運用其它各種表達方法。 綜合起來,「表達方法」應當為在用語言、藝術、音樂、行動把思想感情表示出來時所採取的方法和形式。 關於表現手法: 托物言志、寫景抒情、敘事抒情、直抒胸臆、順敘、倒敘、插敘、對比、卒章顯志、象徵、襯托、想像、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美景襯哀情、渲染、虛實結合、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動靜結合、明線暗線、設置懸念和以小見大等,數量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