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有何用意如何答題

語文有何用意如何答題

發布時間:2022-09-01 11:06:25

① 語文答題技巧是什麼

語文考試答題技巧分以下幾類:

閱讀理解題:

1、事實:即文章中的內容、事例、人物的動作、事物的形狀等。

2、情感:即什麼樣的事實表現了人物或者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閱讀賞析題:

1、表達特色:從文章中選擇一處與之相對應的語句,結合所學的表達方式中的作用,進行賞析即可。

2、動作描寫:需要說明物的特點和動作;景物描寫:從各個方面對景物進行了細致的描繪,表現了景物的什麼突出特點;外貌描寫:表現人物的生活或生活狀況。

文章題目的分析:

1、文章開頭的作用:吸引讀者和引出下文。

2、文章結尾的作用:含蓄和點明中心。

3、文章兩處內容或前後說法是否矛盾:用虛實法來答題,文章中前面的事實或人物行為方面,後面人物的思想情感方面來答。

② 語文作用類答題技巧

作用類題型的答題技巧
 1.結構
 ①文首:領起全文,引出下文(萬能作用);點明中心(含中心句);首尾呼應(首尾含有相似或相同的語句);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描寫句)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地點,渲染氣氛,定下感情基調等。
 
②文中:承上啟下或引出下文。、文尾:總結全文(萬能作用);首尾呼應;照應標題;升華主題;畫龍點睛(含中心句);首尾呼應;呼應標題。
 
2.內容:
 ①交待故事發生的背景,地點,奠定了感情基調。突出了......特點(語段含有環境描寫);(議論、抒情句)開門見山,開篇點題(主旨、話題、論點);
 
②抒發了……對……,......(什麼樣)的思想感情(語段中含有議論抒情句);
 
③升華了......主旨(語段中含有中心句);
 
④推動......情節的發展,為後文......故事情節作鋪墊;埋伏筆
 
⑤渲染了……的氣氛。(形容詞兩個)
 注意
:不能死記硬背,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加以分析,將空缺部分補充完整。

③ 語文說明文答題技巧

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來解說事物、闡明事理而給人知識的文章體裁。做說明文閱讀需要掌握什麼答題技巧?下面我給你分享語文說明文答題技巧,歡迎閱讀。

語文說明文答題技巧

1、說明文的類型:事物、事理說明文(從內容角度,根據說明的對象和目的)。

事物說明文一般標題就是說明的對象;

事理說明文找准開頭結尾的總結句。

因為說明對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紹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個名詞或名詞短語,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看文題二看首尾段。事物說明文指出被說明事物即可。事理說明文指出說明內容,形成一個短語:介紹了……的……(對象加內容) 。

2、說明文的語言:平實、生動說明文(語言表達角度)。

3、說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個字,要掌握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會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舉例子:具體真切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

②.分類別:條理清楚地說明了事物的××特點。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分門別類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使說明的內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復交叉的現象。

③.列數字:具體而准確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使說明更有說服力。

④.作比較:突出強調了被說明對象的××特點(地位、影響等)。

⑤.下定義:用簡明科學的語言對說明的對象/科學事理加以揭示,從而更科學、更本質、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徵/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辭方法中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該事物的××特點,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

⑦.畫圖表:使讀者一目瞭然,非常直觀形象地說明的事物的××特點。

⑧.作詮釋: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

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別是:定義要求完整,而詮釋並不要求完整,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具體的解釋說明,使說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顛倒。

⑨.摹狀貌:對事物的特徵/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說明更具體生動形象。

⑩.引資料:能使說明的內容更具體、更充實。用引用的方法說明事物的特徵,增強說服力,如引用古詩文、諺語、俗話。引用說明在文章開頭,還起到引出說明對象的作用。

4、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程序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在答題時可答得具體些。

如:空間順序(從上到下,從里到外,總到分,外到內,前到後,左到右,整體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詞如介紹建築物或實體)。

邏輯順序(先結果後原因,層層遞進,現象到本質,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淺入深,個別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順序的詞,如“因為、所以”“首先、其次”)。

時間順序則是說明事物發展、演變,例如介紹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題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說明順序對加以說明,使說明更有條理性,便於讀者理解。(第一空應該填具體的說明順序,第二空應該填寫具體的事物名稱或說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說明文,但又不能准確表述,可用“事理”、“科學事理”等模糊性的語言表述。)

5、說明對象:指文章說明的主要人或事物(一般不必答人或事物的特點)。

6、說明文的結構常見的形式有:“總——分”式(或由總到分,或由分到總,或總分總)、並列式、遞進式等。分析文章結構,抓中心句及連接詞,如“首先”“其次”“還”“也”“此外”等詞語

7、中心句:出現的位置開頭或結尾,有時在句中。判斷,多為概括性較強的句子。敘述句、描寫句、闡釋句、疑問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其他文體文章也如此。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對策:(1)思考該段說明的內容,不僅要注意主要的,還要注意次要的。(2)緊扣表秩序的詞語,如“首先”“其次”“還有”等詞語,參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進行概括。

8、說明語言

類型1、加點字詞有何作用?抓住說明文語文准確這一特點答題。

對策:答:准確/生動形象/ 地說明了事物“……”的特徵/事理。

類型2、能否替換為另一個詞語?並說明理由。

對策:答:(1)不可以。

(2)原詞的意思或內容。

(3)所換詞語的意思或內容。

(4)換了後意思有何改變,與不符合實際。

類型3、限制性詞語能否刪去?

對策:答:(1)表態(刪還是不刪)。

(2)定性。如:“比較”“幾乎”“相當”等詞表程度修辭;“大約”“可能”“左 右”等表估計,“多”“有餘”等表數量。

(3)若刪去,原來什麼樣的意思就變成了什麼樣的意思了,不符合實際,太絕對了。

(4)xx詞體現了語言的准確 性、周密性、科學性。

類型4、從文章中找出一個能體現說明文語言“准確”特點的詞句,並體會。

類型5:指代——“這些條件”、“這種現象”“同樣道理”等在文中具體指代什麼。

對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見考點:

1、對說明對象及說明特徵理解。

2、對說明方法辨識與理解。

3、對說明順序的分析與理解。

4、對文章段落結構特點的分析。

5、對文意、層意、段意的概括。

6、對關鍵詞語、重點句子含義及其表達作用的評析。

7、對說明語言准確性的體會。

說明文常考題型

題型一:分析說明文的句子作用

這種題型的特點是:在文中抽出一個句子或一個文段,要求分析這個句子或文段在全文結構上的作用。這種題型解法很簡單:首先判斷句子或文段是在文首、文中、還是文末;然後再按如下規律答題即可。一般情況下,句子或文段在文中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作用:在文首,作用多是統領全文、總起全文或引出下文;在文中,作用多是承上啟下;在文末,作用多是總結全文。

題型二:提出說明文說明的問題的解決辦法

這種題型的特點是:開放性強,要求針對文中所說明的某種現象或某個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辦法或應對措施。命題的形式通常有:

①應如何正確看待或防範“……”﹖請你略作分析。

②從上文對“……”的說明中,你能得到什麼啟示﹖

③針對文中所提到的“……”問題,請你提出幾條合理的建議。

解答這種題型的方法有:

1)在原文中尋找答案。作者有時會在文中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的。我們可以直接摘錄這些句子答題。

2)根據問題產生的原因去提建議。在說明文中,一般情況下都會對所說明的某種現象或某個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針對這些原因去提建議會更加准確、快捷。

3)依照常識回答。我們依據所掌握的常識回答就可以了。

題型三:段落語句順序:為什麼不能調換段落順序?

不能調換:原文採用由……到……的順序介紹事物,調換後不合邏輯。

《向沙漠進軍》5、6段照應上文游擊戰、陣地戰順序。

題型四、段意概括:

句式:說明了……介紹了……

④ 語文含義題答題技巧

閱讀理解題的答題技巧
所有的理解能力題,都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答:
一是事實,即文章中的內容、事例、人物的動作、事物的形狀等等。二是情感。即什麼樣的事實表現了人物或者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常見的題型有XXX描寫或者XXX敘述,表現了人物怎樣的心情?需要在答題時兼顧兩個面,答題中要包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或傾向。
(1)談看法的題。比如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受到的啟發或你的看法。
讀完這篇文章,請聯系現實生活,談談你的感受或者結合本文對『x『的描寫,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你對人生的理解。聯系生活談談對主題理解,所有的聯系生活其實是聯系三點,第一點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第二點是一句話敘述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你是怎樣做的第三個是再談這篇文章的中理解某句話(詞語)在文中的含義的題。
這類題,答案要有三個:
一是本義,本來的意思,這雖然不是答案的重點但必須在答題時進行適當的解釋。
二是它的引申義,在這里也叫上下文對某句話或某個詞的本義為基礎,根意,它以某句話或某個字的本意為基礎,根據上下文義來判斷的具體所指側重於哪個方面。
第三個象徵義,通常會是在寫景或寫物時體現,表面上是在寫景或寫物,其實所要表現的,是與之意韻或內涵相近的思想情感。
在組織答案時,要把這三個方面都點出來。

⑤ 語文的閱讀理解中,針對這種「文章以『XXX』為題目有何用意」的問題,有什麼固定的答題方向如何作答

.標題的作用。在記敘文中,標題一般有三方面的作用:
①概括全文內容
②揭示文章主題
③提示作品線索

⑥ 語文現代文閱讀有何答題技巧

(一)開頭(結尾)有什麼作用答題程式
【備選術語】開頭語段的作用:開篇點題,統領全文;引出下文,或為下文作鋪墊;渲染氣氛,奠定基調。
結尾語段的作用:總結全文,歸結主旨;呼應開頭,首尾圓潤,使文章渾然一體;卒章顯志,點明題旨;強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華主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引發讀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發人深思;等等。

(二)、文中內容有什麼作用答題程式(賞析文中重要的語句或如何理解重要語句在文中的作用。)
【解題思路】首先確認指定內容在文本中的位置,然後分析它的語言表達方式是議論、敘述還是描寫,使答案更有針對性,如屬議論文體中舉例論證,答題思路則可概括為「論點+作用」,具體事例一般有「豐富內容,突出中心,增強說服力的作用」。過渡語段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啟下,做題時要具體回答怎樣承上、如何啟下。 弄清楚承上啟下的具體內容,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一致,那麼在表達上的作用一般是襯托(或烘托、鋪墊)。如果中間段描述的次要物象與選文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達作用就是反襯。
答題時就應注意從思想內容和結構上兩個方面入手。
1、從「思想內容上」入手:
(1)聯系本句的含義。 (2)突出(強調)上下文的什麼內容或者揭示段意。 (3)聯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論點、特徵)與作者的態度、感情。(4)注意是否運用了某種修辭或者表現手法,如果運用,一定要注意其表達效果。
2、從「結構上」入手:
【備選術語】結構上的作用如:
A、開頭段: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埋下伏筆;設置懸念;為下文作鋪墊;總領下文;統攝全篇;開門見山;上下文形成對照;渲染氣氛;奠定基調;揭示主題。
B、中間段:承上啟下(概括上文某一內容,引起對下文的什麼內容的敘寫);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埋下伏筆;鋪墊蓄勢;詳略結合;充實內容
C、結尾段: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呼應前文;畫龍點晴;升華感情;卒章顯志;含蓄有餘味;寄託作者感情。使結構首尾圓合;言已盡而意無窮。

(三)、修辭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解題思路】首先要確認所用的修辭手法。常用的修辭手法包括排比、比喻、擬人、對偶、誇張、反語、設問、反問(或反詰)、借代、反復等。其次,結合語句分析其具體作用。
【備選術語】
比喻——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化無形為有形。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體形象生動地突出本體的什麼特點,從而增強文章的趣味性、生動性。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
擬人——使物具有某種情感,生動形象,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能使讀者對所表達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產生強烈的感情,引起共鳴。(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如果在人稱上將物說成「你」等,不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種情感,便於抒發某種感情,而且有顯得親切自然的表達效果。
排比——強烈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強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突出強調。議論文往往增加語勢,起到了強化論證觀點的作用。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淋漓盡致。 誇張——可以引起豐富的想像,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徵,表達感情更強烈,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放大觀點感情,強調愛憎是非,美醜更加鮮明。
對偶——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引用——增添文句意蘊,豐富文章內容,增中表達效果,增強說服力。 (附: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對比——使所表現的事物特徵或所闡述的道理觀點更鮮明、更突出。對比中有正比,就是平常說的襯托,術語有側面烘托襯托(烘托);有反比,就是平常說的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

(四)、表現手法作用題答題程式
【解題思路】
明確常見表現手法及其作用。
常用的表現手法有類比、象徵、聯想、想像、托物言志、鋪墊、比興、烘托、白描等。
襯托的作用是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特點;渲染的作用是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等。
在此基礎上明確所用表現手法並結合文句內容作答。
解題步驟:手法+分析(舉例)+作用,分析時要注意結合文段內容,切合手法的特點,表述作用時要符合作者寫作的動機及主旨。
【備選術語】白描 象徵 反諷 類比 聯想 想像 托物言志 鋪墊 比興
象徵:引申事理,含蓄形象鮮明,使抽象事物具體化,激發聯想,感染力強。
抑揚:有先抑後揚或先揚後抑,其作用可使文章曲折有波瀾,突出喜歡、贊美或批評、諷刺的感情。
對比:使形象鮮明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種感情。運用對比,或使對立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對比事物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使形象更鮮明,特點更顯著,道理更深刻,矛盾更尖銳。和襯托相比,對比沒有主次。
襯托:突出所要表現的事物持點

⑦ 語文如何解答「用意」類題型

所有問答都是對話,我覺得你只要在對話中表明你知道:1.文章的基本意思,2.作者的態度和主張,3.文章、句子的優美、亮點在哪。就行了。那用意對應的是哪個你就自己選了。

⑧ 11.語文閱讀中,問到有什麼作用,是如何回答呢

這是我們老師為我們高考所總結的: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小說、記敘文),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做鋪墊;總領全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的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5.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某句話中某個詞的作用(答題格式)
1.動詞:該詞准確生動具體的寫出了......
2.形容詞:該詞生動形象的描寫了......
3.副詞:該詞准確的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限制、時間、范圍)
(四)一句句子的作用
這樣的題目,應該包含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手法。答題時,吧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放到相應的句子環境中,用上面給的答題格式回答就可以了。

⑨ 語文答題中的表達效果,作用,含義,怎麼答

一、句子類題型:
【句子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小說)
【句子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結合句子語境。
例題:請問文中劃線部分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句子三】景物描寫的作用:
1、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
2、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
3、表現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的發展。
【句子四】環境描寫的作用:
1、找出文段開頭或中間及末尾的環境描寫語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寫,寫出了……的景色(或環境),烘託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質。 ②……的景物描寫,結合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的性格和精神。③……的景物描寫,反映了……的情景,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調。
【句子五】賞析句子:
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什麼詞;
寫出什麼(人/物/事)怎麼樣;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二、段落篇章題型:
【段落一】某段起什麼作用:
1 、開頭,作用:引起下文、點名所要描寫的對象、照應文章標題、設置懸念、吸引讀者、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
2、 此段在文中,作用: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為情節發展埋下伏筆,推動情節發展
3、 結尾,作用:總結全文、揭示文章主旨、照應前文、照應題目、引人深思
【段落二】文中畫線句、段運用何種描寫方法,有何作用:
1、 人物:外貌、語言、動作、心裡、神態、正面、側面描寫
2、壞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作用:1、人物:表現人物 XX 的特點,突出人物XX 的性格(品質、思想)
2、環境:烘托一中XX 的氣氛,表達一種XX 的思想感情

⑩ 語文閱讀里的含義和作用怎麼回答

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句子的作用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分析評價的。主要作用有:

1.從內容看:根據不同的文體,句子的作用用在記敘文性的文章中,點明主旨或表達作者的主要感受;在議論文中,表達中心論點及分論點;在說明文中,集中揭示說明對象的特徵或事理。有的句子還交代了原因或者之所以這樣說的依據。

2.從結構看:在文章不同的位置,句子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總提的作用、總結的作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標志文章思路的作用。總之,它們可以顯示文章的基本框架,概括文章最基本的內容。

3.從藝術效果看:文學作品中,有些句子還有升華中心,渲染、烘托氣氛等作用。

[方法導航〕

閱讀現代文,想充分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抓好十種句子的分析。

1.抓首句。一個語段往往是相對獨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轉作用,如果是記敘文段,首句大多數是概括全段內容或交代事件發生的空間順序或內部發展順序。如果是議論文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論點。如果是說明文段,首句則往往指明對象的某一特徵。

2.抓中心句。語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價值排列,而是既有關鍵的中心句,又有作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時要從大量的擴展句和敘述句中抓住中心句。

3.抓轉承句。有的語段有幾層意思,為的是層次間連貫緊湊,中間常用轉承句或轉承詞。

4.抓點睛句。有的句子在語段中能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5.抓警句。有的語段中的有些句子含義深刻,耐人尋味,讀後能給人以啟迪。

6.抓矛盾句。語段中有些句子,從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卻寄寓了深刻的用意。例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此句表面上看來矛盾,實際上是絕妙好辭,揭示了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必然性。

7.抓感情句。語段中的有些句子明顯地表達出作者的喜怒哀樂和對事物的褒揚貶抑。例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第3段中的「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作者直抒胸臆,熱情歌頌志願軍戰士。

8.抓描寫句。文學作品中那些刻畫人物、表現環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現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萬盛米行的河埠頭,橫七豎八停泊著鄉村裡來的敞口船。船里裝載的是新米,把船身壓得很低。齊著船舷的菜葉和垃圾被白膩的泡沫包圍著,一漾一漾地,填沒了這只船和那隻船之間的空隙。」這段環境描寫既點明了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自然環境以及事件內容;也點明了豐收的事實,襯託了農民滿懷希望的心情;還描繪了米行河埠頭的臟亂景象,渲染了暗淡的氣氛。

9.抓修辭句。為了更好地寫景狀物,傳神達意,作者往往在語段中運用一些修辭格。

10.抓尾句。語段中的尾句或概括總結上文,或留下餘地讓人思索,或飽蘸筆墨抒發感情。

[例題同站〕

例一(1999年浙江)

它沒有婆婆的姿態,沒有屈向盤旋的虯枝。也許你要說它不美。如果美是專指「婆婆」或「勞逸斜出」之類而言,那麼,白楊樹算不得樹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偉岸,正直,朴質,嚴肅,也不缺乏溫和,更不用提它的堅強不屈與挺拔,它是樹中的偉丈夫。當你在積雪初融的高原上走過,看見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這么一株式一排白揚樹,難道你就只覺得它只是樹?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質,嚴肅,堅強不屈,至少也象徵了北方的農民?難道你竟一點也不聯想到,在敵後的廣大土地上,到處有堅強不屈,就像這白楊樹一樣傲然挺立的守衛他們家鄉的哨兵?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樣枝枝葉葉靠緊團結,力求上進的白楊樹,宛然象徵了今天在華北平原縱橫決盪,用血寫出新中國歷史的那種精神和意志?

四個反間句在文中有什麼表達作用?

簡說

本題暗含兩個要求,既要回答句子在文中的表情達意的作用,同時還要指出排比反問的修辭效果,缺一不可。閱讀四個句子,我們比較容易發現其中反復出現的一個詞「象徵」,即該句揭示了白楊樹的象徵意義,四句連用,一句比一句想得遠,想得拍象,想得深,可謂層層遞進,增強了語氣。

例二(1999年武漢市)

傳統圖章安全性差,目前刻章行業人員復雜,管理混亂。社會上一些不法之徒受高額利潤的驅使,只要有人肯出高價,就連國家重要部門的大印也敢刻。如果採用電腦系統的偽造圖章,其精度可控制在微米以內,真假印鑒的差別只有千分之一,非經專門的尖端儀器難辨真偽,這無疑給正常經濟活動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其次是傳統圖章信息含量少,又很難通過計算機順利傳遞。在經濟活動日益電子化的今天,圖章印鑒的識別、傳遞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這就成了計算機運行中的「卡脖子」問題,嚴重影響了電子化設備效率的發揮,特別是大大降低了銀行間票據交換和資金清算的速度。

在這種情況下,電子印鑒應運而生。它是一種由十位左右不規則數字組成的電子密碼系統,其含義不但包括圖章本身,也包含了票據上諸如日期、金額、銀行帳號、票據號碼等全部信息,這就一舉解決了傳統圖章存在的缺陷,實現了印鑒的安全性和可傳遞性。

閱讀全文

與語文有何用意如何答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8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6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0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16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45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7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6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2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7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9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56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7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7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1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4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9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4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