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四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15課白鵝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白鵝》主要內容:課文是作者對在重慶郊外居住時收養的一隻白鵝的回憶。主要寫了兩方面內容,一是對白鵝與眾不同的「傲慢性格」做了生動的描繪。二是敘述了白鵝對「我」一家所做的貢獻,表達了作者對白鵝的喜愛與懷念之情。
課文原文
這白鵝,是一位即將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我抱著這雪白的「大鳥」回家,放在院子里。它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我一看這姿態,想道:「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鵝的叫聲,音調嚴肅鄭重,似厲聲呵斥。它的舊主人告訴我:養鵝等於養狗,它也能看守門戶。後來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進來,鵝必然厲聲叫囂;甚至籬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亞於狗的狂吠。
鵝的步態,更是傲慢了。大體上與鴨相似,但鴨的步調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鵝的步調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里的凈角出場。它常傲然地站著,看見人走來也毫不相讓;有時非但不讓,竟伸過頸子來咬你一口。
鵝的吃飯,常常使我們發笑。我們的鵝是吃冷飯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後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約這些泥和草也有各種可口的滋味。
這些食料並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絲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飯,倘若水盆放在遠處,它一定從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飲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過泥和草再回來吃飯。
❷ 五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一課草原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文章主要講了草原風光、草原人民喜迎遠客,蒙漢人民和樂相處的畫面。
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描寫草原的美麗風光,蒙古族人民熱情迎客的場面,主客飲酒聯歡的場面。通過這些畫面,表現了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最後,小夥子們表演套馬、摔跤,姑娘們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們也舞的舞,唱的唱,並且要騎一騎蒙古馬。太陽已經偏西,客人卻不肯離別。
體現了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中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致,不分你我。
(2)語文課文講什麼擴展閱讀:
這個作品被選進了北師大版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書,部編人教版的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一課,冀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和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書,作者老舍,原名舒慶春。作者表達了對草原的喜愛之情和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作者在最後引用了一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了作者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和對蒙漢兩族的深情厚誼。
❸ 三年級語文課文《燕子》全文講了什麼事
這篇課文寫的是桃花盛開、綠柳輕揚、燕子飛來的情景。這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飛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飛到了柳枝間,有的停在了遠處的電線上歇息,燕子給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氣,把春光點綴得更加美麗。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般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到來的歡欣熱愛之情。
❹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課都要講些什麼,怎麼教啊
小學五年級語文上課要講:五年級的重要性,是承上啟下的年級,要對六年級小升初打好基礎,也要對以前學的加以鞏固。教法如下:
1、學生要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要求及時到位。
2、課堂聽講要專注。
有了課前充分的預習,加上課內的認真聽講,全情投入在於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學習要精神專一,聽講要全神貫注,積極投入課堂學習中,勤於動腦、勤於表達、勤於筆記。
3、課堂筆記要精確。
課堂有效地進行聽講學習,充分做好隨堂筆記,做到速度快捷、有條不紊,為課後的溫故知新做好准備,還便於摘抄好詞佳句,便於長久積累。
學語文的方法
1、多誦讀,可以形成語感,也是培養語文素養的基本功之一。多背記,背誦經典文章、名言佳句,從而積累寫作素材。
2、多見識,超越課堂,走進社會生活,通過觀察、調查、訪談、上網、閱讀、思考等多種途徑,搜集生活中的材料。
3、多寫作,可以養成寫日記的習慣,培養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
❺ 小學語文課,主要學什麼
第一學段(1~2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願望。
2.認識常用漢字1600個左右,其中800個左右會寫。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4.努力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
5.學會漢語拼音。能讀准聲母、韻母、聲調和整體認讀音節。能准確地拼讀音節,正確書寫聲母、韻母和音節。認識大寫字母,熟記《漢語拼音字母表》。
6.學習獨立識字。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學會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
(二)閱讀
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養成愛護圖書的習慣。
2.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
5.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6.認識課文中出現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
7.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5萬字。
(三)寫話
1.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像中的事物。
2.在寫話中樂於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學習清楚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3.根據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
(四)口語交際
1.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了解講話的主要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復述大意和自己感興趣的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五)綜合性學習
1.對周圍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興趣的內容提出問題,結合課內外閱讀,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熱心參加校園、社區活動。結合活動,用口頭或圖文等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聞和想法。
第二學段(3~4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對學習漢字有濃厚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600個左右會寫。
3.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會運用音序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查字典、詞典。
4.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用毛筆臨摹正楷字帖。
5.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復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像,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了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三)習作
1.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願意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2.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
3.能用簡短的書信便條進行交流。
4.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5.學習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
6.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能用普通話交談。學會認真傾聽,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講述故事力求具體生動。
(五)綜合性學習
1.能提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
2.結合語文學習,觀察大自然,觀察社會,用書面或口頭方式表達自己的觀察所得。
3.能在老師的指導下組織有趣味的語文活動,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學會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中,嘗試運用語文知識和能力解決簡單問題。
第三學段(5~6年級)
(一)識字與寫字
1.有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
2.硬筆書寫楷書,行款整齊,力求美觀,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筆書寫楷書,在書寫中體會漢字的優美。
4. 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二)閱讀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4.在閱讀中了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5.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作品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課文的基本說明方法。
6.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
7.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
8.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
(三)習作
1.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
2.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
3.能寫簡單的記實作文和想像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學寫常見應用文。
4.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范、整潔。根據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
5.習作要有一定速度。課內習作每學年16次左右。
(四)口語交際
1.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
3.聽人說話認真耐心,能抓住要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作簡單的發言。
6.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五)綜合性學習
1.為解決與學習和生活相關的問題,利用圖書館、網路等信息渠道獲取資料,嘗試寫簡單的研究報告。
2.策劃簡單的校園活動和社會活動,對所策劃的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學寫活動計劃和活動總結。
3.對自己身邊的、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或電視、電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組織討論、專題演講,學習辨別是非、善惡、美醜。
4.初步了解查找資料、運用資料的基本方法。
❻ 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上冊 16盼 ⒈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課文記敘了一個孩子從收到雨傘到盼著下雨,到傍晚下雨了想著穿著雨衣出去玩可是沒有實現,再到盼著雨留到明天下,最後終於如願以償穿著雨衣去上學的故事。
課文《盼》的文體是記敘文。本文選自作家鐵凝的第一本出版小說《夜路》,是一篇兒童文學類的小說。《盼》是人教版五四學制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作者是當代著名女作家鐵凝。
(6)語文課文講什麼擴展閱讀
課文《盼》寫作特色
1、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作者通過對天氣和環境的描寫,烘托出「我」在下雨前、下雨時不同的心情。
2、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相結合作者通過對「我」的心理、動作、語言等描寫,刻畫了一個純真可愛的小女孩形象。
3、語言淺顯精練,通俗易懂,生動活潑,情節有趣。
❼ 五年級上冊所有課文的語文主要內容是什麼
五年級上冊語文第十六課《珍珠鳥》,
一文講述了:
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
❽ 月是故鄉明這篇課文講了什麼
通過講季羨林小時候在家鄉玩耍所見的美景,離鄉後所見之月遜色於家鄉之月,借月亮來寄託離鄉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❾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4課,給予是快樂的,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什麼
《給予是快樂的》主要講了聖誕節前夜,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地震撼了保羅的心靈,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
原文(節選):
保羅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輛又大又漂亮的車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氣的事。但是,保羅又錯了。
男孩跳下車,三步兩步跑上台階進了屋。不一會兒他出來了,背著一個小孩,顯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殘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階上,兩個人緊靠著坐下。
他指著保羅的車,說:「看見了嗎?很漂亮,對不對?這是他哥哥送給他的聖誕禮物!將來,我也要送你一輛這樣的新車。到那時候,你就可以坐在車里,親眼看看我跟你講的那些好看的聖誕禮物了。」
保羅的眼睛濕潤了。他下了車,把小弟弟抱進了車里。那個男孩眼睛裡閃著喜悅的光芒,也坐了進去。他們三個人一起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9)語文課文講什麼擴展閱讀:
《給予是快樂的》出自人教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教科書,作者是美國作者丹·克拉克。
《給予是快樂的》課文篇幅短小,結構緊湊;男孩面對新車的種種表現和保羅由此產生的心理變化交替敘述,使故事情節一波三折,語言朴實自然,但是又極具感染力。文章結尾點題,揭示中心的寫法有助於理解課文。
作者簡介:
美國作者丹·克拉克出生於1940年,他一生有四十多種著作,這些著作以三十多種文字出版了一千萬冊以上。代表作有其《童年的終結》(1950)、《城市和星星》(1956)、《2001:太空探險》(1968)、《與拉瑪相會》(1973)、《天堂的噴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