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的語句是什麼意思

語文的語句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31 12:38:20

❶ 語文中短語和句子有什麼區別

短語就是片語,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按照一定的結構組合起來,能充當句子萬分的語法單位。比如,科學研究,美麗的女子,等等。
而句子是由詞或短語按照一定的結構規則組成的,具有一定的語氣,語調,可以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每個句子後面一般可用問號,句號,或嘆號。如:今天是個好日子!
太美了!
我們明天放假嗎?

❷ 語文中說的「一個句子」 定義是什麼

你好:
一個句子是指一個主語,謂語等結構完整的句子,一般以句號,嘆號,省略號等結束.你的例句顯然是兩個句子
謝謝

❸ 語文中的長句.短句.單句.復句分別指什麼

1.根據結構的繁簡分:長句、短句。
長句與短句的特點:
句子的長短是相對而言的,沒有截然的界限。長句是指結構復雜、詞語較多的句子,短句是指結構簡單、詞語較少的句子。長句改為短句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將長句中能抽出來的較龐大的修飾限製成分抽出來,改成分句或單獨成句,不能抽出來的修飾限製成分與句子主幹另成一句;二是把聯合成分拆開,重復跟聯合成份直接相配的成份,形成排比句式。長句改短句要注意所改短句之間的邏輯順序。短句改長句則要注意先了解幾個短句表達的意思的共同點,確定主幹,然後把其他內容用句子的修飾限制的形式表達出來,不能漏意。
2、單句、復句:根據句子數量分:單句、復句
單句、復句句式的特點:
單句是只有一套主謂成分構成的句子。復句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密切聯系、結構互不包含的單句組成的句子。單句與復句的轉換類似長句與短句的轉換。

❹ 語文中的陳述句是什麼意思

漢語中,陳述句和疑問句具有不同的語調。陳述句的句尾往往讀降調,而疑問句的句尾往往讀升調。語文什麼是陳述句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語文什麼是陳述句,歡迎閱讀。

語文什麼是陳述句

陳述句是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它包括肯定句和否定句兩種。陳述句在書寫時句末有句號,而在朗讀時則用降調。

陳述句句末可以帶上“的、了、呢、罷了”等語氣詞。“的—了”:“的”表示本來如此,“了”表示有了變化。“呢—罷了”:同樣表示肯定,但“呢”稍帶誇張和強調,而“罷了”卻把事情往小里說。

陳述句可用肯定形式,也可用否定形式。

特點:a、有時可帶語氣詞“了、的、呢、罷了、嘛、啊”等。b、常用的標點符號:句末用“句號”。

陳述句是思維的最一般的表現形式,也是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句子。例如:

①明天要下雨。

②我緊張得心都要蹦出來了。

③您今天精神挺好的呢。

④他說了不回家的。

⑤事情本不是這樣嘛。

否定句常用“不、非、沒有、無、莫、否、句、勿、未”等。

但雙重否定句表示肯定,常用的否定詞“不…不…”“沒有……不……” “非…不…”等。雙重否定句跟相應的單純的肯定句意思並不完全一樣。

口語中還有“非得去”、“非要做”等說法,這種說法就是從“非……不可……”變來的,這種用法的“非”不再是否定副詞,而是語氣副詞。在書面語言中常見“無不、無非、不無、未必不”等說法。

反問句與陳述句練習

一、反問句與陳述句

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可以把陳述句變為反問句,也可以把反問句變為陳述

句,它們的意思相同,語氣有所不同。

(一)反問句變陳述句

1、先刪去反問詞(怎能、怎麼、難道、哪裡等等),有的句子可適當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准確。

2看句子里的有沒有否定詞“不”有的給刪去,沒有的給加上。 3反問語氣詞“呢、嗎”等刪去,把 ? 變 。

把下面反問句改陳述句

1、 字典難道不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嗎?

2、難道那條街不熱鬧嗎?

3、 難道打仗就是為了多殺人嗎?

4、毒刑拷打算得了什麼?死亡也無法叫我開口。

5、實現四個現代化,難道不是全國人民的偉大歷史任務嗎?

6、 要奮斗就會有犧牲,這難道不是真理嗎?

7、杭州的西湖難道不像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8、 人們怎麼不希望車子能停下來,不希望時間能停下來?

9、人難道可以沒有一點精神嗎?

10、 我們怎麼容忍破壞紀律的人和事?

11、班主任難道不應該以身作則嗎?

12、浪費時間難道不就是浪費生命的表現嗎

13、 這么重的東西,我怎麼拎得動呢?

14、 大千世界,哪裡沒有野花的倩影?

15、 我千千萬萬個普通人,不是正是這樣的野花嗎?

16、這潮濕冰冷的地面,怎麼能睡呢?

17、 這么遠,箭哪能射得到呢?

18、看到那數不盡的青松白樺,誰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19、王老師帶病工作,我們怎能不感動呢?

20、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信心,怎麼會懼怕反動軍閥?

21、 他呀!都老頭子了,還訂這些東西干什麼呀?

22、十萬支箭,三天怎麼造得成?

23、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麼幫得了你的忙?

24、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歡樂的歌嗎?

25、 我們怎能忘記老師的諄諄教導?

26、居里夫人只要在專利書上簽個字,所有的困難不是都可以解決了嗎?

27、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歡樂的歌嗎?

28、我們播下的種子怎麼不會在自己學生的身上開花結果呢?

29、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信心,怎麼會懼怕反動軍閥?

30、錢在孤島上又有什麼用呢?

31、難道就真的束手無策,等待無情的死神到來?

32、這個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動呢?

33、王老師帶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動呢?

34、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刻苦學習怎麼行?

35、說出的話難道可以不算數嗎?

36、我們遇到困難怎麼能退縮呢?

37、他想:這無價之寶難道真的要永遠被埋沒嗎?

38、這塊地里的菜秧難道不是我種下的嗎?

39、這點小事,難道還要媽媽操心嗎?

40、小明真聰明,我怎麼比得上他呢?

41、為什麼要這樣做?這么大一個公園,我們來了,別人就不能來?

(二)陳述句變反問句

1、先加上反問詞(怎能、怎麼、難道、哪裡等等),有的句子可適當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准確。

2、看句子里的有沒有否定詞“不”有的給刪去,沒有的給加上。

3、加上反問語氣詞“呢、嗎”等 ,把。變?

把下面的句子改為反問句:

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隸們的勞動和智慧的結晶。

2、馬上要進行期末考試了,我們要努力學習。

3、人與山的關系日益密切,使我們感到親切、舒服。

4、這活潑的小男孩是我的好朋友。

5、我們不會忘記黨的恩情。

6、人類需要勇於實踐的人。

7、這個故事使我感動得流淚。

8、可愛的小女孩是我的好朋友。

9、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我們不會忘記。

10、坡度這么大,火車爬不上去。

11、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12、這個困難,同學們會想辦法克服的。

13、這本書真好,我很喜歡。

14、下了一場大雪,地里的害蟲被凍死了。

15、勞動是最有滋味的事。

16、美麗的桂林山水令人陶醉。

17、朝鮮人民是不會忘記志願軍戰士的。

18、人民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英雄。

19、我們在公共場所應該保持清潔。

20、沒有人不說藺相如是個機智勇敢、顧全大局的英雄。

21、沒有一個同學說李醫生不是好人。

22、我聽到這個消息並不興奮。

23、這件事對於我來說不重要。

24、他得到這個獎有你的功勞。

25、他這個人是永遠不會滿足的。

26、作為一個小學生應該遵守紀律。

27、他們不可能做這種壞事的。

28、人與山的關系密切,使人感到親切、舒服。

29、你應該相信我。

30、“流感”這種病毒並不可怕。

31、沒在健康的身體不能搞好學習。

32、小玲取得的優異成績正是她勤奮學習的結果。

33、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34、我們不能因為學習任務重而不參加體育活動。

35、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

36、乾旱的環境下,沒有多少種動物能生存下去。

37、你應該記住這次教訓。

38、人民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英雄。

39、美麗的桂林山水令人陶醉。

❺ 語文語法是指什麼

語文語法是指: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主語和謂語:主語是句子里被陳述的對象,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在一般情況下,主語在前,謂語在後,例句:大夥都散了(《分馬》)。

賓語和補語: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補語是動詞形容詞後面的補充成分如:橋腳上站在一個人,卻是我們母親(魯迅《社戲》)。

定語和狀語:定語是名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狀語是動詞性、形容詞性詞語的修飾成分。

需知:

語文是一個多義詞,通常作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化的簡稱,其本義為「語言文字」。語文課一般被認為是語言和文化的綜合科。

語言和文章、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簡約式統稱等都離不開它。也可以說,語文是運用語言規律與特定語言詞彙所形成的書面的或口語的言語作品及這個形成過程的總和。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重點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

❻ 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

「語文就是語言」
——重溫葉聖陶先生關於「語文」含義的論述

揚州大學文學院 徐林祥

1949年,葉聖陶先生主持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工作,建議把舊有的「國語」和「國文」一律更名為「語文」,從此開始了「語文」一詞廣為使用的新時代。

「語文」作為一門課程的名稱,其基本內容包括聽、說、讀、寫的訓練。葉聖陶說:「『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選用中小學課本之時。前此中學稱『國文』,小學稱『國語』,至是乃統而一之。彼時同人之意,以為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於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亦見此學科『聽』、『說』、『讀』、『寫』宜並重,誦習課本,練習作文,固為讀寫之事,而苟忽於聽說,不注意訓練,則讀寫之成效亦將減損。」[1]

「語文」既作為課程名稱,又作為教材名稱。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出版了全國統一的以「語文」命名的教材。這套教材的《編輯大意》指出:「說出來的是語言,寫出來的是文章,文章依據語言,『語』和『文』是分不開的。語文教學應該包括聽話、說話、閱讀、寫作四項。因此,這套課本不再用『國文』或『國語』的舊名稱,改稱『語文課本』。」[2]

無論是以「語文」作為課程名稱,還是以「語文」作為教材名稱,其基本思想似乎都可以明確表述為:「語文」即「語言」,包括「口頭語言」(語)和「書面語言」(文)。葉聖陶解釋說:「什麼叫語文?語文就是語言,就是平常說的話。嘴裡說的話叫口頭語言,寫在紙面上的叫書面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

葉聖陶先生對「語文」學科的命名及其解說,曾得到語文教育界的普遍認同。呂叔湘先生在1978年4月22日以《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為題的講話中說:「解放初期有一個出版總署,底下有一個編審局,就是現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前身,主要任務是編教科書。這就碰到了一個問題,就是語文這門課,是老辦法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好呢,還是想法統一起來?當時有一位在里頭工作的同志提議說,我們就叫它語文行不行?語也在里頭,文也在里頭。後來就決定用語文這個名稱了。」[4]張志公先生在1979年5月寫的《說「語文」》一文中也說:「一九四九年六月,全國大陸已經大部分解放,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著手研究在全國范圍內使用的各種教材問題。關於原來的『國語』和『國文』,經過研究,認為小學和中學都應當以學習白話文為主,中學逐漸加學一點文言文;至於作文,則一律寫白話文。總之,在普通教育階段,這門功課應當教學生在口頭上和書面上掌握切近生活實際,切合日常應用的語言能力。根據這樣的看法,按照葉聖陶先生的建議,不再用『國文』、『國語』兩個名稱,小學和中學一律稱為『語文』。這就是這門功課叫作『語文』的來由。這個『語文』就是『語言』的意思,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在口頭謂之語,在書面謂之文,合起來稱為『語文』。」[5]

在「語文」作為課程教材名稱使用的過程中,對「語文」含義,除了「語文就是語言」之外,還有「語言文章」、「語言文字」、「語言文學」等幾種不同的解說。

針對這些解說,葉聖陶先生多次指出:「『語文』一名,始用於一九四九年之中小學語文課本。當時想法,口頭為『語』,筆下為『文』,合成一詞,就稱『語文』。自此推想,似以『語言文章』為較切。『文』謂『文字』,似指一個個的字,不甚愜當。『文』謂『文學』,又不能包容文學以外之文章。」[6]「其後有人釋為『語言文字』,有人釋為『語言文學』,皆非立此名之原意。第二種解釋與原意為近,唯『文』字含義較『文學』為廣,緣書面之『文』不盡屬於『文學』也。課本中有文學作品,有非文學之各體文章,可以證之。第一種解釋之『文字』,如理解為成篇之書面語,則亦與原意合矣。」[7]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對「語文」一詞有兩個解釋,一是「語言和文字」,一是「語言和文學」。該詞典在解釋「語言」一詞時稱:「『語言』一般包括它的書面形式,但在與『文字』並舉時只指口語」。[8]這就是說:「語言文字」專指口頭語言和書面文字。呂叔湘認為:「語文這兩個字連在一起來講,可以有兩個講法,一種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字,也就是說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另一種也可理解為語言和文學,那就不一樣了。中小學這個課程的名字叫語文,原來的意思可能是語言文字,但是很多人把他理解為語言文學。」[9]呂叔湘先生這里雖然也將「語文」理解為「語言文字」,但仍然是指「口頭的語言和書面的語言」。

可見,葉聖陶先生所說的「語文就是語言」(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實際上已經包容了「語言文章」(「文章」為書面語言)、「語言文字」(「文字」為書面語言的符號)、「語言文學」(「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以書面語言為載體)的含義。

既然語文教育中的「語文」應理解為「語言」,那麼為什麼這門課程不叫「語言」而稱「語文」呢?這主要是因為「語言」有時僅指口頭語言,叫做「語文」,是為了強調這門課程不但包含口頭「語」,而且包含書面「文」。1980年7月14日,葉聖陶在小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解釋說:「一九四九年改用『語文』這個名稱,因為這門功課是學習運用語言的本領的。既然是運用語言的本領的,為什麼不叫『語言』呢?口頭說的是『語』,筆下寫的是『文』,二者手段不同,其實是一回事。功課不叫『語言』而叫『語文』,表明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都要在這門功課里學習的意思。『語文』這個名稱並不是把過去的『國語』和『國文』合並起來,也不是『語』指語言,『文』指文學(雖然教材里有不少文學作品)。」[10]

我們理解:「語文」,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門課程,指的是祖國語言的教育,即作為中華民族通用語的漢語言的教育。既包含口頭語言的學習,又包含書面語言的學習;既包含語言形式的掌握,又包含語言內容的理解;既包含著一個民族的語言系統和規則(即狹義的語言)的學習,又包含著按照這一語言系統和規則所進行的言語行為(讀、寫、聽、說)的訓練以及按照這一語言系統和規則形成的言語作品的學習。[11]正如鍾啟泉先生所指出的:「語文學科就是從形式與內容兩個側面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兼具『形式訓練』與『實質訓練』的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12]王寧先生則從語文教師的角度指出:「語文教師應當通過語文教學養成學生從語料中發現語言現象、概括語言規律的銳敏性、興趣和習慣;教給他們貯存語言材料的正確、有效方法,促使他們通過自學的積累,逐漸豐富自己的語言;讓他們在獲得新知識的實踐過程中,訓練他們把已加工成熟的思想用最得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的能力;最後,還要以語言為橋梁,培養他們的人際交往意識、創造思維意識和文化修養意識。」[13]

近幾年來,在關於「語文」含義的討論中,又有三種新的解說:「言語」說、「文學」說、「文化」說。

有學者認為:「『語文』指的是漢言語,語文教育是我們母語漢語的言語教育。」[14]筆者以為,這一觀點縮小了語文的外延。語文學習,既包括言語的學習,也包括狹義的語言的學習。雖然作為母語課程內容的語言系統及規則,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的語言環境中通過自發的經驗和認知多少獲得一些,但這些畢竟是零碎的,與在學校教育的情境中通過較高級的思維活動系統地學習是不能相比的。學校開設語文課程之所以有必要,即在於可以使母語的學習和掌握,由自發的、偏重感性經驗的、少慢差費的暗中摸索,走向自覺的、偏重科學理性的、多快好省的明中探討,這其中便包括語言系統及規則的學習。

也有學者認為,語文就是文學,語文教育就是文學教育。筆者以為:這一觀點同樣把語文的所指縮小了。文學是語言的藝術。一方面,作為一門藝術,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相比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語文教育無疑要充分利用這一優勢。另一方面,作為學習語言的語料,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性質又是相同的。語文學習既然包含語言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學習,就已經包含了作為語言的成品的文學作品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形式與內容方面的學習,文學教育就已經是語文教育的應有之義了。而以文學來解說語文,將政治論文、科普讀物、以及其他實用文章的讀寫排除在語文之外,則顯然是不妥的。

還有學者認為:「從語文的本體來看……語文就是文化的存在,文化是語文的『底座』,語文與文化血肉同構,語文就是文化。」[15]筆者以為,這一觀點又將語文泛化了。文化是什麼?「廣義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指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制度和組織機構。」[16]顯而易見,語文只能被看作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事實上,包括語文在內,學校開設的所有課程都是人類文化的體現,學習各門課程都是學文化。說「語文就是文化」固然沒錯,卻不能揭示語文學科的個性特徵。

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葉聖陶先生關於「語文」含義的論述,對於我們正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語文教育的目標,推動當今語文教學的改革和發展,仍然是有現實意義的。

作者簡介:徐林祥,男,1956年生,揚州大學文學院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語文教育史、美學史與美育史研究。

注釋:
[1]葉聖陶:《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4頁。
[2]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編審局:《編輯大意》,《初級中學語文課本》第一冊,人民教育出版社1950年版。
[3]葉聖陶:《認真學習語文》,見中華函授學校編《語文學習講座叢書》(一),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3-4頁。
[4]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呂叔湘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5]張志公:《說「語文」》,《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69頁。
[6]葉聖陶:《答孫文才》1960年1月2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頁。
[7]葉聖陶:《答滕萬林》1964年2月1日,《葉聖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頁。
[8]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修訂本)》,商務印書館1996年版,第1539頁。
[9]呂叔湘:《中小學語文教學問題》,《呂叔湘論語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37頁。
[10]葉聖陶:《語文是一門怎樣的功課》,《葉聖陶集》第13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47頁。
[11]參見徐林祥、屠錦紅:《語文:一體三維》,《中學語文》2005年第10期。
[12]鍾啟泉:《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叢書?序》,《中外母語教材比較研究叢書》,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3]王寧:《漢語語言學與語文教學》,《中國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4]余應源:《語文「姓」什麼?》,《中學語文教學》,2001年第3期。
[15]曹明海:《語文:文化的構成》,《語文教學通訊?高中刊》,2004年第7-8期。
[16]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年版,第4022頁。

❼ 語文如何理解句子的含義或解釋句子

如下:
很簡單,先看看句子有哪些修辭方法,比如比喻:這個句子試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使句子生動形象,寫出了......(事物)的......(特徵)!2擬人:這個句子使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使......(事物)人格化,更加生動鮮明的體現出他的特徵,使句子更加生動,深受讀者喜愛!
還可以看看句子有哪些詞語你會
,就把它先解釋出來,不會就查字典

詳見:
http://www.zhounan.com/YuWe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174

❽ 語文答題的句子含義是指什麼

其實就是你對作者寫的某句話的個人理解,但是這個理解需要站在作者的角度,也就是結合上下文,揣測作者為什麼要寫某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或者想法

❾ 語文中的一般陳述句是什麼意思

就是用來描述一個事實的句子,不需要語氣的轉折以及太多的情景透露,語調一般是平的,以句號結尾。

陳述句是陳述一個事實或者說話人的看法,如:馬克吐溫是一位著名的美國作家。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大部分句子都是陳述句。

(9)語文的語句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陳述句舉例:

1、她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醫生。

2、我們正忙著為考試做准備。

3、兒子是我一生的牽掛。

4、沒有革命先輩的流血犧牲,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5、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不應該讓他們失望。

❿ 語文句子的意思

這是語文書上的?
某些人胡編亂造的,還能有什麼意思.
066期:
今期特碼開雞兔,沾請帶故朋友聚,
二八姑娘巧樣妝,紅綠生肖可以取.
美好良辰客歸來,春風一度過天涯,
五走九後歸一出,六六大順三八來.
送:二三合九碼.
配:今期生肖有看頭,買上買下不是牛.(送:三人抬二棺)
今期生肖出南方,土金在頭應出盡.(送:特碼在內)

閱讀全文

與語文的語句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8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6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602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1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42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7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61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23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6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14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8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53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72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71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1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89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38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