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語文主要包含什麼內容
《大語文叢書:伊索寓言》是古希臘經典之作,它廣泛使用擬人化手法,藉助動物的典型形象,從不同角度顯示了古代希臘的社會現實和風土習俗。在這里,每一個寓言都蘊含著人生哲理。像《農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龜兔賽跑》、《農夫和他的孩子們》等已成為全世界人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大語文叢書》是2009年吉林出版集團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伊索。
(1)大學語文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大語文叢書:伊索寓言》語言描述平易雋永:語言構思上並無極力鋪陳辭藻,採用華麗文采進行敘述,而是用最樸素、最真摯的情感進行渲染,達到哲理與內涵的有機統一,情感 與內容的有機統一 , 情感與內容的共鳴,以平易見真知,以樸素刻情感內涵,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之感,平實的語言,哲理蘊含的內容,達到一種巧妙的散文升華,其語言功底不可不謂之深厚。
《大語文叢書:伊索寓言》結構編排獨具匠心:主要採用了雙線式結構,明暗交織,情景交融,展現作者內心,命運的跌宕起伏與作者感悟,寓情於美,自然流暢。作者多變的藝術風格和高超駕馭文字能力躍然紙上。
2. 大學語文學什麼
大學語文是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全書分上、下兩冊,內容包括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應用文寫作四大部分。圍繞培養目標,從社會實際需要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閱讀欣賞、應用寫作、口才表達等能力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訓練。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又關注學生的情感培育,同時還不忽視應用寫作和口才表達技能的培養。大學語文比起高中時候的更加的寬泛吧,老師不在講題,而是一些介紹比如徐志摩,余秋雨的人物,甚至有些課文涉及的一些野史都會提及,大概是沒有升學的負擔吧,而且我們在期末考試的時候也都是聽容易過的,祝你有個快樂的大學時光。作為一名理科生的我表示:大學沒有沒有上過語文課.
3. 大學語文的主要內容
基於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學科思考,我們編寫了這本《大學語文》教材。在這里,我們將這本教材的編選理念略作說明。
一、課程性質:我們仍然將「大學語文」定位於「語文」學科,這里的語文,指的是語言文學,它是大學生公共修養的需要。而非文學單科的專業訓練。一個大學生可能並不需要專業的文學素養,但卻需要較好的語文修養。語文,是人類知識、思想和情感的載體:任何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通過語文去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思想;任何人,都需要通過語文去理解知識、表達思想和交流感情。
二、教學對象:這門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各個不同專業的大學階段的學生。大學生與中學生的差別不僅在於年齡心智,而且還在專業分流。語文課程的定位也不再像基礎教育階段屬於核心課程,而成為公共基礎課程。因此,我們在文章選擇上,一方面,特別注重與大學生活、大學學習有關的內容,盡可能適合大學生心智的發展,讓學習者時刻意識到自己的大學生身份,知曉大學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注意選擇那些承載了專業知識或專業思想的文章,作者的專業背景,也力求多樣。我們希望讓學生感覺到:無論任何專業,都需要語文修養;任何專業的成功者,往往有較高的語文修養。我們希望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語文確實是所有專業大學生的公共基礎。
三、學習效果:我們努力從教材開始,將大學語文變成所有魅力的課程。從我們教學以及對大學生調研所獲得的反饋看,我們意識到大學生非常渴望開設語文課,特別是開設與基礎教育不一樣的語文課。因為基礎教育的語文課被各級考試異化成了枯燥無味的課程,大學生希望在大學語文課堂重新恢復語文課程本應有的魅力。因此,我們在編選教材的時候盡可能朝這個方面努力。在選文上,我們堅持這樣幾個原則:1.新,盡可能不與各種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以及大學語文教材重復,盡可能不與時下各種流行的選本重復;2.博,語文既然是人類知識、思想和情感的載體,那麼,這本大學語文教材也努力承載多學科的知識、多元化的思想和多樣化的情感;3.趣,本教材高度重視文章的趣味性,這種趣味性表現為情調的特別、思想的豐富、想像的新奇;4.美,新穎、獨特的思想,健康、幽默的情趣,科學、真實的知識如果能得到美妙的語文來表現,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語文課程的魅力,因此,每一篇入選文章都力求有美妙的文字和美妙的文章表現力。
四、教學目標: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應該使大學生提高語文修養,而且提升人文素養。語文修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理解與表達的能力。理解是對詞語、句子、段落、文字的理解,詞語是語文的基本單位,大學語文有拓展語文詞語觀念的責任,因此,我們單獨設置了一個單元,引起學生對詞語的重視。同時,我們按照語文的表現形態或表現方法將所有選文分成五個單元:描寫、敘述、抒情、說明和議論。每一種語文表現能力都是與人的某種能力相關的,如詞語之於概括、描寫之於觀察、敘述之於記憶、抒情之於想像、說明之於歸納、議論能力之於反思,這個對應不一定準確,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理解與表達的能力往往是一個綜合的形態,分類不過是為了提醒學生語文同樣可以條分縷析。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在每篇課文的後面,專門設計了「理解與表達」和「拓展閱讀」兩個訓練內容。前者是為了促使學生對課文有基本的理解,並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後者則通過拓展閱讀深化和豐富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希望這本大學語文教材不僅幫助大學生精讀數十篇文章,而且幫助大學生產生閱讀數十部、上百部著作的興趣,使一篇文章成為一部甚至多部著作的閱讀台階,大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台階進入更高的人文修養殿堂。
五、地方特色:雖然今天的大學教材追求全國流通,但我們這本《大學語文》還是考慮了地方特色。我們有意識地選了一些廣西題材和廣西作者的文章,這既是為了增加我們對廣西這片土地的認識。
4. 什麼是大學語文
大學里開設的一門公共課,內容為語文,主要是講授文學方面知識。
5. 大學語文教些什麼
其實跟高中語文差不多,還有很多課文是高中學過得.只不過高中語文更側重於詞法而大學語文更偏向意法.
6. 大學語文是指什麼內容
大學語文是普通高等學校的公共課,內容包括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應用文寫作四大部分。
7. 。大學語文主要學什麼的
大學語文是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規劃教材。全書分上、下兩冊,內容包括古代文學、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應用文寫作四大部分。
圍繞培養目標,從社會實際需要的角度出發,對學生閱讀欣賞、應用寫作、口才表達等能力進行系統的指導和訓練。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又關注學生的情感培育,同時還不忽視應用寫作和口才表達技能的培養。
現在的大學語文要充分發揮大學語文在培養人才方面的作用,課程專業化,大學語文教師學者化。課程專業化,不是說把大學語文課程變成專業課,而是說教師要有專業的水平,用專業的眼光審視文學作品,深入淺出,讓學生辨別出文學的趣味,領悟到人文的意蘊。
(7)大學語文講的是什麼擴展閱讀:
大學語文的學習應該學會什麼:
1、較深的國文知識,文字表達能力,能通順表達出來自己的科研成果。
2、培養對語文的興趣,也就是對民族語言、文學、文化的興趣。特別是把以往可能在應試教育中喪失了的興趣重新激發起來,讓學生體味語文之美,人文之美,培養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親近感、自豪感。
3、同時,不應當忘記「大學語文」還是「語文」,有綜合性和工具性特點,上課應當扣著「語文」能力來講,做讀寫訓練。不能把「大學語文」當成一般的文學欣賞課,它是一門綜合課。
4、用專業的眼光審視文學作品,深入淺出,學生能辨別出文學的趣味,領悟到人文的意蘊。
8. 大學語文學什麼啊
大學語文學習內容如下:
學習內容包括閱讀欣賞、應用寫作、口才訓練三個部分。這三部分既獨立成編,又相互交融,把人文性與實用性充分結合起來。
除文學作品閱讀欣賞內容外,還安排了實用技能訓練內容,如應用寫作、口才訓練等。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又關注學生的情感培育,同時還不忽視應用寫作和口才表達技能的培養。
教材編寫
1980年10月,徐中玉所在的華東師范大學與南京大學在上海召開「大學語文教學討論會」,全國二十多所高校參加,經過討論,與會代表制定了教學大綱,擬定了教材篇目,成立了教材編審會,籌建大學語文研究會,並在上海、合肥、濟南、杭州開了四次編選會。
1981年2月由徐中玉和匡亞明在上海審定完教材,交由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自此,全國部分高校逐漸恢復大學語文的教學。
9. 大學語文的內容簡介
基於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學科思考,我們編寫了這本《大學語文》教材。在這里,我們將這本教材的編選理念略作說明。
一、課程性質:我們仍然將「大學語文」定位於「語文」學科,這里的語文,指的是語言文學,它是大學生公共修養的需要。而非文學單科的專業訓練。一個大學生可能並不需要專業的文學素養,但卻需要較好的語文修養。語文,是人類知識、思想和情感的載體:任何專業的學生,都需要通過語文去學習專業知識、專業思想;任何人,都需要通過語文去理解知識、表達思想和交流感情。
二、教學對象:這門課程的教學對象是各個不同專業的大學階段的學生。大學生與中學生的差別不僅在於年齡心智,而且還在專業分流。語文課程的定位也不再像基礎教育階段屬於核心課程,而成為公共基礎課程。因此,我們在文章選擇上,一方面,特別注重與大學生活、大學學習有關的內容,盡可能適合大學生心智的發展,讓學習者時刻意識到自己的大學生身份,知曉大學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另一方面注意選擇那些承載了專業知識或專業思想的文章,作者的專業背景,也力求多樣。我們希望讓學生感覺到:無論任何專業,都需要語文修養;任何專業的成功者,往往有較高的語文修養。我們希望讓學生切實地體會到:語文確實是所有專業大學生的公共基礎。
三、學習效果:我們努力從教材開始,將大學語文變成所有魅力的課程。從我們教學以及對大學生調研所獲得的反饋看,我們意識到大學生非常渴望開設語文課,特別是開設與基礎教育不一樣的語文課。因為基礎教育的語文課被各級考試異化成了枯燥無味的課程,大學生希望在大學語文課堂重新恢復語文課程本應有的魅力。因此,我們在編選教材的時候盡可能朝這個方面努力。在選文上,我們堅持這樣幾個原則:1.新,盡可能不與各種版本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以及大學語文教材重復,盡可能不與時下各種流行的選本重復;2.博,語文既然是人類知識、思想和情感的載體,那麼,這本大學語文教材也努力承載多學科的知識、多元化的思想和多樣化的情感;3.趣,本教材高度重視文章的趣味性,這種趣味性表現為情調的特別、思想的豐富、想像的新奇;4.美,新穎、獨特的思想,健康、幽默的情趣,科學、真實的知識如果能得到美妙的語文來表現,應該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語文課程的魅力,因此,每一篇入選文章都力求有美妙的文字和美妙的文章表現力。
四、教學目標:大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應該使大學生提高語文修養,而且提升人文素養。語文修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理解與表達的能力。理解是對詞語、句子、段落、文字的理解,詞語是語文的基本單位,大學語文有拓展語文詞語觀念的責任,因此,我們單獨設置了一個單元,引起學生對詞語的重視。同時,我們按照語文的表現形態或表現方法將所有選文分成五個單元:描寫、敘述、抒情、說明和議論。每一種語文表現能力都是與人的某種能力相關的,如詞語之於概括、描寫之於觀察、敘述之於記憶、抒情之於想像、說明之於歸納、議論能力之於反思,這個對應不一定準確,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當然,理解與表達的能力往往是一個綜合的形態,分類不過是為了提醒學生語文同樣可以條分縷析。為了深化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我們在每篇課文的後面,專門設計了「理解與表達」和「拓展閱讀」兩個訓練內容。前者是為了促使學生對課文有基本的理解,並針對性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後者則通過拓展閱讀深化和豐富大學生的人文素養。我們希望這本大學語文教材不僅幫助大學生精讀數十篇文章,而且幫助大學生產生閱讀數十部、上百部著作的興趣,使一篇文章成為一部甚至多部著作的閱讀台階,大學生可以通過這些台階進入更高的人文修養殿堂。
五、地方特色:雖然今天的大學教材追求全國流通,但我們這本《大學語文》還是考慮了地方特色。我們有意識地選了一些廣西題材和廣西作者的文章,這既是為了增加我們對廣西這片土地的認識,同時,也是想讓學生們認識到,廣西並不是文化沙漠,廣西的作者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值得驕傲的人文業績,進而建立今日廣西的人文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