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黃老師,高考材料作文怎樣審題
作文要求學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於是有的學生經常會抓住材料中的一句話或者一個方面立意,出現立意偏題跑題的現象,導致作文分數不及格。那麼,如何選取最佳立意角度,以使作文獲得高分呢?煙台二中南校語文高級教師黃君柱建議考生,材料作文首先要全面理解材料,在此基礎上才能明確立意,而且一定不能無視材料或游離話題。
全面理解材料,七步驟明確立意
「文章的立意取決於審題。審題不清,立意不準,就會跑題。」黃老師分析說,「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絕不是斷章取義,是基於「全面理解材料」基礎之上的,是對全部材料從不同角度的解讀。
黃老師建議考生,可以採取以下步驟來進行審題立意。1.概括內容:概括材料主要內容。2.明確對象:明確材料陳述對象。3.劃分主次:盡管有的材料涉及很多人或物,但有的人或物只是議論的對象,在文中不起什麼作用。審題時,要分清整體與局部、主要與次要的關系,從重要人或物的角度入手思考。但也有些材料幾個對象之間並無明顯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並列的關系。所以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對象都可以提煉出至少一個觀點。4.選擇角度:材料重點寫哪個對象,就從哪個對象入手,這是立意的根本點。5.抓關鍵句:有的材料為了突出中心,往往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通過這些句子來暗示出作者的觀點態度情感傾向。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准確把握住材料主旨,正確立意。6.由果溯因:如果能從材料中列舉的現象或結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現象或結果的本質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有時一個結果可能緣於多個原因,可以多角度分析這些原因和結果。一般來說,有幾個原因就有幾個寫作的角度。7.明確立意。
黃老師說,這七個環節確定立意的方法特別適合復雜的材料作文或寓言類作文。運用這一思維流程,並不能解決所有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問題,但至少能避免學生片面理解材料,因為思維流程的第一步就是提醒學生全面理解材料。同時,這一思維流程還促使學生多問幾個為什麼,有利於把握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培養思辨能力。
審題注意四原則,切忌無視材料
另外,黃老師提醒考生,總之新材料作文的審題一定要掌握四條基本原則。
1.整體性原則: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要有全局意識,要從材料的整體著眼,不能抓住其中的只言片語,以局部代替整體,否則很有可能出現偏題走題現象。
2.多向性原則:一般來說,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蘊涵的觀點並不是唯一的,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因此,要運用發散性思維,學會多角度審視材料。
3.由物及人原則:寫材料作文時,有寓意的材料或敘述「物」的材料,需要學生採用由物及人的橫向聯想法進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聯想到人,進而聯想到與材料內容相類似的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從而提煉出寫作觀點。4.篩選性原則:因為我們從材料中獲得的觀點具有多樣性,因此,在進入寫作時對所得到的觀點還要進行適當的篩選。篩選的原則:①服從材料的整體;②觀點盡可能新穎,體現「與時俱進、文以載道」的原則③自己有話可說。同時,黃老師提醒考生,審題還要注意「三忌」:一忌無視材料,另起爐灶;二忌游離話題,喧賓奪主;三忌主旨不明,迷霧朦朧。
Ⅱ 求高考材料作文審題立意的方法
一、主旨領悟法
這是材料作文最為常用且最為穩妥的審題立意方法。如果能准確地領悟材料的中心,並以之為文章的主旨,那麼,所寫文章定能既切題又有深度。
示例
《華爾街日報》報道:海灣戰爭前夕,該報記者到駐沙特的美國陸戰隊采訪時,驚奇地發現,在沙漠的帳篷里,待命的軍艦上,美國的官兵正在爭相研讀中國的《孫子兵法》。陸戰隊司令格雷將軍指令:《孫子兵法》為陸戰隊官兵必讀書。
綜觀材料,我們不難發現,美國官兵之所以學習中國的《孫子兵法》,是用以指導他們的戰術,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據此,可提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類的觀點。當然,這是顯性的;從隱性看,外國人尚且如此重視對我國文化遺產的學習,那麼作為中國人的我們,則更應「重視祖國文化遺產的傳承」,而這在某種意義上更具深意。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jsOn0TzeEx8GdEQn1i3MDA?pwd=62tc 提取碼: 62tc
Ⅲ 高考命題作文怎麼審題
1.【2007上海】《必須跨過這道坎》,必須挖掘題目中「這道坎」的深層含義,只有把它的含義具體化、明確化,才能審題清楚;我們可以將其寓意(比喻義)理解為「一個人成長過程中遭遇的艱難、挫折」,也可以喻指一個家庭、社會甚至一個國家民族「發展、前進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困難、矛盾和不足」等,考生既可以從小處(個人或家庭)入手,也可以從大處(社會或國家民族)著眼,同時可聯系古聖先賢的人生經歷,如屈原的放逐、司馬遷的宮刑、陳子昂的懷才不遇、蘇軾的屢遭貶謫、文天祥的逃亡、蒲松林的落第、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汶川地震災難、北京奧運火炬傳遞受阻、666農葯發明的665次失敗、諾貝爾實驗炸葯導致實驗室爆炸等等;明確之後,選擇其一,即可成文。
2.【2007安徽】《提籃春光看媽媽》,這也是一道典型的比喻型的命題作文。審題的關鍵在於挖掘題目中運用了修辭手法的詞語的深層含義:一是「春光」,二是「媽媽」,三是「看媽媽」,三點缺一不可。首先,「春光」可實可虛,實指春天的美好事物(如淡香的康乃馨、甜美的巧克力),虛指驕人的成績、豐碩的成果、頑強的拼搏、美好的情感等;其次,「媽媽」也是可實可虛,實指賜予生命的媽媽、諄諄教誨的良師、臨危濟困的路人,虛指山水靈動的自然、親情彌漫的故鄉、欣欣向榮的祖國;第三就是「看媽媽」,關鍵是如何理解「看」字,題目中的「看」有「回報、感恩、反哺、報效」之意,而不僅僅是「看望」。因此,只有將整個題目的深層含義都發掘出來,才能夠全面准確地審清題意。
3.【2009北京】《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這道題中的「隱形的翅膀」就是一個比喻或象徵,先必須弄清楚這個詞的深層含義,才有可能寫出好作文來。根據題目給出的歌詞材料:「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給我希望。/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飛向遠方。」我們基本可以判斷「隱形的翅膀」可以比喻為「理想、信念、夢想、自信、執著、堅守、勇敢、無畏、毅力、恆心、智慧……」,也可以理解為「父母的關愛、良師的教導、朋友的警醒、他人的幫助、社會的寬容、國家的強盛……」,也可以是「真善美的力量、偶像的榜樣作用、曾經許下的諾言……」,還可以實指個人的特長,如「繪畫、音樂、舞蹈、運動技能……」,所有這些,都可以成為引領我「飛翔」的「翅膀」,助推我前行成長的力量。
4.【2008天津】《人之常情》:
可以通過兩個問題將一個寬泛無邊的「人之常情」具體化、精確化:第一個是「哪些情感屬於人之常情?」 如親情、友情、戀情、師生情、思鄉情、愛國情、憂樂情、同情之心、趨利之心、護短之心、向親之心等等,都是人之常情;但這道作文題決不僅僅是要你告訴閱卷老師「人之常情有哪些」就可以得分;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一些所謂的『人之常情』?」,這就是第二點,如:中學生想穿好一點時尚一點,是人之常情;想上網聊聊天,或玩玩電子游戲等,是人之常情;對異性有些好感,想談情說愛,是人之常情。還有人都不想得罪他人、願做好好先生,這是人之常情;面對金錢,面對權力,人都有趨利之心,這也是人之常情;親朋好友或亂了紀,或犯了罪,你有庇護之心,這也是人之常情;自己有了弱點短處,不太願意承認,這也是人之常情。……面對這些「人之常情」,我們應保持清醒而理智的頭腦,明辨是非,知曉利弊,堅持原則,決不因為是「人之常情」而扭曲了對事物的認知,甚至走入歧路。
5. 【2008湖北】《舉手投足之間》:
這是一個偏正結構的短語,題目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在審題時,可以先把它當成是半命題作文,運用「添加語素法」,增補新的信息,將這個短語補充成一個句子,在補充完善中確定中心論點。比如「透過舉手投足之間進行思考」「體味舉手投足之間的感情」「舉手投足之間,能反映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舉手投足之間,反映一個人的道德修養」「舉手投足之間,反映一個人的品質和學問」「舉手投足之間,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可以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甚至可以改寫一個民族的歷史」等等。然後取其一點入題。
6.【2006遼寧】《肩膀》:
「肩膀」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屬於虛實兼備的形式。
實指時,我們可以通過「添加語素」的辦法來確定立意,在它前面添加必要的定語,如「父親的肩膀」,寫一曲親情的頌歌。(參照朱自清的《背影》)
如果「肩膀」虛指,這就需要我們充分聯想,要理清它虛的內涵。比如:①依靠。如我們平時說「借你的肩膀靠一靠」,這里指可以依賴和信任的對象,從這個角度向友情、親情挖掘也未嘗不可。
②基礎,外力,前人的成就。我們平時常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意思是在他人或前人成果的基礎上,由此可聯想到荀子的名言:「君子性非異也,善假於物也。」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中說,要實現「志」,除了有「志」與「力」以外,還必須藉助外力。還有《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諸葛亮借東風」等故事都體現了藉助外在客觀條件、充分發揮內在優勢的智慧。
還可從「並肩作戰」(團結協作)、「身肩重任」(承擔責任)等角度進行聯想與想像。
7.【2006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題中的「你」既可以實指,也可以虛指。
實指時,「你」就必須是一個具體的、身邊的事物或人物,如「父親」「同桌」「友人」等,來抒寫動人心魄的親情、友情乃至書寫美好純真的愛情等。
虛指時,「你」就應該是一個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時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虛處著墨,寫想與某位歷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學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節約」的手、「誠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8.【2007天津】《有句話常掛嘴邊》:
「有句話」最為重要。1.可以從本人的感觸來寫,如媽媽或老師期望和激勵自己的話。2.批評一些不良的口頭語,對社會風氣提點建議。3.寫自己印象中的某個成功人士,反映出其精神面貌的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9.【2007湖南】《詩意地生活》:
其表意重心在「詩意」上,所以審題時就要緊扣「詩意」二字,「詩意」是什麼?「詩意」不僅是詩情畫意,更是一種心靈的和諧,是一種超越物質的心態,是一種樂觀豁達的精神等。那麼,「詩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種超越物質的心態或樂觀豁達的精神去面對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著中心詞「生活」,而沒有仔細思考修飾語(重心)「詩意」的含義,立意就會走偏。
10.【2008重慶】《在自然中生活》:
如何解讀?題眼在「自然」一詞,可以聯想當今隨著環境的進一步惡化,世界很多國家都提出了「人、社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點,而「在自然中生活」無疑是這種論點的反映。依此思考,可以得出「人與自然」、「環境保護」、「詩意生活」等既有時代意識,又有現代環保觀念的主題范圍。
11.【2006江蘇】《人與路》:
「人與路」是一個思辯性話題,考生思維的第一步是要搞清楚二者之間是什麼關系。抓住第一條啟發語(有人說,世上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考生可以談勇於開拓,敢於創新;可以談篳路藍縷,以開荒荊;可以談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勇士。抓住第二條啟發語(有人說,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沒了路),考生可以談人不應當因循守舊、抱殘守缺;亦步亦趨、盲目模仿;而應該開拓創新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順著這個思路思考下去,人與路的關系還有另外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鏈接: https://pan..com/s/1v6hih3_jpj4pRRKATTr9GA
Ⅳ 高考語文作文如何審題要如何理清楚自己的思路
事物中間是相互聯系的,許多事物全是以因果關系的方式存在的,因此寫材料作文兒的情況下,審題中一定要根據材料中列出的現象或者是結論發布導致列出現象和效果的實質緣故,就能尋找寫作的構思。有的時候寫材料作文兒,題型所給的原材料全是描述的物,學員要學會從物到人想到,也就是由資料中的物想到到某一類人。僅有那樣想到,才可以想到到原材料具體內容相相似的哪些生活哲理呀,社會發展現象啊,進而提煉創作的見解
那樣學生在寫這類話題作文的情況下,能夠緊緊圍繞實際的例子、至理名言和個人成長經歷等領域挑選其中的一個視角來寫。而較為先進的學員卻可以通過考試題中的關鍵詞呈現出來的「矛盾點」從正反面2個層面開展闡述。以理智又理性的心態來寫話題討論類寫作,用辯證邏輯寫話題作文,更能遭受閱卷教師的親睞。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話題作文對比,難度系數上面更高一些,都是許多學生非常容易寫偏、寫跑題的一種高考語文作文種類。碰到材料作文的情況下學生不要慌,不要急著落筆,最好是靜下來把相關材料讀上兩三遍,再把實際原材料中的關鍵詞畫出來,再明確內容的題型和相應的作文素材。
Ⅳ 高考作文審題立意技巧
1、今年高考材料作文的回歸頗有些出人意料,很可能讓一些考生心慌意亂,手足無措。不過只要靜下心來,仔細審視,會發現所提供的漫畫內容明晰,審題立意的難度並不高
2、立意求准:今年新課標一卷的作文題緊密聯系社會生活,承載了新課標的理念「未來社會要求人們思想敏銳,富有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對自然、社會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認識」。今年的作文題引導學生關注家庭學校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思考如何對待學生的分數,進步與退步。
3、漫畫呈現的無疑是教育方面的功利行為,退步了就責打,進步了就表揚。這樣的做法脫離了學生自身的實際,是盲目而不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無疑是教育孩子要從孩子的自身實際出發,嚴格要求而不加以苛責,賞識鼓勵而不過分縱容。
4、自由表達:新課標鼓勵高中生「力求有個性、有創意的表達,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自主寫作」。今年作文題審題不難,文體不限。考生可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與生活積累進行有創意的表達,可寫成議論文、記敘文、小說、書信、演講稿、辯論稿等。但是不論什麼文體,一旦選定,就要遵循此種文體寫作規律,凸顯文體特點,切莫因文體不限而寫的文體「四不像」。再者,無論選擇哪種文體,都要注意結構的完整,感情的真摯,材料的准確,語言的流暢。
Ⅵ 2020年全國1卷高考語文作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怎麼寫如何審題立意
1、 全國1卷作文題目:齊桓公、管仲和鮑叔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春秋時期,齊國的公子糾與公子小白爭奪君位,管仲和鮑叔分別輔助他們。管仲帶兵阻擊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帶鉤,小白裝死逃脫。後來小白即位為君,史稱齊桓公。鮑叔對桓公說,要成就霸王之業,非管仲不可。於是桓公重用管仲,鮑叔甘居其下,終成一代霸業。後人稱頌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司馬遷說:「天下不多(稱贊)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
班級計劃舉行讀書會,圍繞上述材料展開討論。齊桓公、管仲和鮑叔三人,你對哪個感觸最深?請結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寫一篇發言稿。
要求:結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2、 全國1卷高考作文點評
這是一個材料作文考題,考題創設了相關寫作情景——班級讀書會。規定了寫作者身份和寫作對象,要求談對齊桓公、管仲、鮑叔三個人物哪個感受最深,文體應是發言稿。
在這三個歷史人物中,選擇哪一個人物來寫都是可以的,應具體說出為什麼對某一人物感觸最深。比如齊桓公志向高遠、心胸寬闊,唯才是用,所以能成就霸業;鮑叔不計私利、審時度勢、謙虛禮讓,對齊桓公任用管仲起到了重要作用;管仲才能出眾、恪盡職守、功勛卓著,有力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他們的品行、格局、人格境界、為國為民的情懷,不但讓他們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重要作用,展現出獨特人格魅力和思想價值,在今天仍有現實意義,值得尊重和學習,能夠讓我們從歷史人物中獲得啟發。
今年這個考題,所創設情境貼近考生實際,作文材料考生熟悉,有話可說;要求明確,不易偏題。相信我們的考生可以寫出符合要求的思想與表達俱佳的高考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