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家規定中小學課時量
中小學專任教師周課時標准
(一)小學教師周課時數標准:語文和數學14節,科學和外語15節,體育、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16節,品德、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等17節。
(二)初中教師周課時數標准: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12節,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體育14節,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等16節。
(三)高中教師周課時數為10~14節,各校根據選考學考情況(普通高中)以及專業特點(職業高中)制定各學科周課時數標准。
(1)五年級語文周課時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20 世紀 60—70 年代西方一些國家的研究表明:高等學校教師一般每周至少應工作 40 小時,實際每周平均工作時間約為 55 小時;多數教師的教學工作量占總工作量的 40%~70%。
對 50 個國家 80 所大學的調研表明,教師每周的平均教學工作量為 6.8 小時~12.5 小時;澳大利亞、亞洲和拉丁美洲的教師工作量最重,非洲次之,北美及歐洲最輕;發展中國家的教師工作量一般較發達國家為重。
B. 教育部規定的中小學各科的周課時量是多少
普通高中教師10到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 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美術、體育、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中職學校的有所不同,可參照本標准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各學科周課時量標准)。
初中教師12到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生物、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 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
小學教師14到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
學習是積累的,希望小朋友們學習從小抓起,知識能改變命運,書中自有黃金屋,爭取做一個有文化的文明人,為社會做貢獻。
C. 小學語文一周幾節課為標准
分別為:
低年級(一、二年級)8節;
中年級(三、四年級)7節;
高年級(五、六年級)6節。
2001年教育部關於印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通知如下:
(3)五年級語文周課時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的有關說明
1、表一為義務教育階段一至九年級的課程設置,表二為義務教育階段各年級周課時數、學年總課時數、九年總課時數和各門課程課時比例,每門課的課時比例有一定彈性幅度。地方與學校課程的課時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共占總課時的16%~20%。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根據本省(自治區、直轄市)不同地區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不同的課程計劃;學年課時總數和周課時數應控制在國家所規定的范圍內;根據教育部關於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的指導意見,提出本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課程、學校課程管理與開發的具體要求,報教育部備案。
民族學校、復式教學點、簡易小學等學校的課程設置,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自主決定。
2、每學年上課時間35周。學校機動時間2周,由學校視具體情況自行安排,如學校傳統活動、文化節、運動會、遠足等。復習考試時間2周(初中最後一年的第二學期畢業復習考試增加2周)。寒暑假、國家法定節假日共13周。
3、晨會、班隊會、科技文體活動等,由學校自主安排。
4.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其具體內容由地方和學校根據教育部的有關要求自主開發或選用。綜合實踐活動的課時可與地方、學校自主使用的課時結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各門課程普遍增加了實踐活動,學校在做學年教學安排時,應根據活動的性質和內容,統籌合理安排。
5、初中階段的學校再選擇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時,若西安著科學、歷史、地理、可相應減少自然地理的內容;若選擇歷史與社會、生物、物理、化學,則應參照相關課程標准安排自然地理的內容。
6、各門課程均應結合本學科特點,有機地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環境、健康、國防、安全等教育應滲透在相應課程中進行。
7、一至六年級設體育課,七至九年級設體育與健康課,均應貫徹「健康第一」的原則。七至九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識,應在學生進行相關體育活動時,使學生了解,但不得組織筆試。
8、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可結合實際,確定本地區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工作目標和步驟。
初中階段開設外語課程的語種,可在英語、日語、俄語等語種中任選一種。外國語學校或其他有條件的學校可開設第二外語。民族地區的中小學校,外語課程的設置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決定。
參考資料:中國教育部官網-《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
D. 國家規定小學教師每周帶多少節課
國家教育部規定教師每周工作量:
1、小學教師每周工作量14—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
2、初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3、普通高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0—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
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E. 小學生課程表時間安排是什麼
小學一、二年級每周課時總量為33節,三、四、五年級每周課時總量為34節。每節課的時間按35分鍾計。學校安排學生在校課堂教學時間不得突破規定的周課時總量。主要是語文、數學、英語三門課程就好。
一年級,9節語文,3節數學,2節英語。二年級,9節語文,4節數學,2節英語。三年級,6節語文,4節數學,4節英語。四年級,6節語文,5節數學,5節英語。五年級,6節語文,5節數學,5節英語。六年級,4節語文,4節數學,4節英語。
小學各年級每天安排15至20分鍾的晨會或午會,每周在晨會或午會時間安排一次時事形勢教育,每月在校、班會時間安排一次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時事教育活動。
專題教育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幾個方面。其內容全面,形式新穎,體現了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
多向有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習,加深交流。多聽課,多學習,並做好聽課後的對比總結,查缺補漏,取長補短。
F. 國家規定的初級中學各學科的課時數是多少
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
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初中階段設置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課程
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語文、數學、外語、科學(或物理、化學、生物)、歷史與社會(或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藝術(或音樂、美術)以及綜合實踐活動。
積極倡導各地選擇綜合課程。學校應努力創造條件開設選修課程。在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藝術、美術課中要加強寫字教學。
G. 小學課程課時標准詳細資料
根據國家課程標准,課程設置應該是這樣的:
一年級:(總課時26節)
國家課程:品德與生活(3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英語(0節) 體育(3節)
音樂(2節) 美術(2節)
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班會(1節)
地方課程:(2節)
校本課程:(1節) ……
二年級:(總課時26節)
國家課程:品德與生活(3節) 語文(8節) 數學(4節) 英語(0節) 體育(3節)
音樂(2節)美術(2節)
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班會(1節)
地方課程:(2節)
校本課程:2(1節) ……
三年級:(總課時30節)
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3節) 語文(7節) 數學(4節) 英語(2節) 體育(3節) 音樂(2節) 美術(2節) 科學(2節)
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班會(1節) 信息技術(1節)
地方課程:(2節)
校本課程:(1節)
四年級:(總課時30節)
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3節) 語文(7節) 數學(4節) 英語(2節) 體育(3節) 音樂(2節) 美術(2節) 科學(2節)
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班會(1節) 信息技術(1節)
地方課程:(2節)
校本課程:2(1節)
五年級: (總課時30節)
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2節) 語文(6節) 數學(5節) 英語(3節) 體育(3節) 音樂(2節) 美術(2節) 科學(2節)
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班會(1節) 信息技術(1節) 研究性學習(0節)
地方課程:(2節)
校本課程:(1節)
六年級:(總課時30節)
國家課程:品德與社會(2節) 語文(6節) 數學(5節) 英語(3節) 體育(3節)音樂(2節) 美術(2節) 科學(2節)
綜合實踐:社會實踐/班會(1.5節) 信息技術(1節) 研究性學習(0節)
地方課程:(2節)
校本課程:(1節)
H. 教育部對中學各科每周的標准課時量的規定
中學包含初中和高中,中學教師周課時量
高中: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1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0節;政治、歷史、地理周課時不少於10節,音樂、美術、體育、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4節。
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初中:
①數學、語文、英語任教兩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3節;物理、化學任教3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2節;政治、歷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地理、生物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音樂任教8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②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2節。
③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周課時不少於2節(一校兩址或學生數在2000人以上的減半),副校長周課時不少於4節,中層幹部周課時不少於6節、每學期聽課不少於20節。
④對跨年級、跨學科教學的,可在上述規定課時減少1-2節;
⑤對男滿55周歲、女滿50周歲的老教師,在規定課時中相應減少20%。
⑥對因病、懷孕待產及處於哺乳期的教師,可酌情減少課時量。
⑦專職教輔人員每校不超過3-4人;實驗室教師為專職教師。
(8)五年級語文周課時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明確我國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等。意見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集中攻堅、綜合改革、重點突破,擴大改革受益面,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黨的十八大以來,保障公民享有更多受教育機會,始終被列入中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首要目標;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質量,始終是中國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兩個重要維度。教師隊伍有力支撐著中國這樣一個世界上最大規模教育體系。
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I. 課時到底該怎麼算呢
每位教師的課時按每周計算。如遇放假,一周不足五天的,專職教師每天減去兩節基本課時,行政人員每天減去1節。一個課頭系數按1計算,兩個課頭系數按1.1計算,三個課頭系數按1.15計算,四個課頭系數按1.2計算,系數以1.2封頂。
課時,連續教學的時間單位,1課時就是一堂課所佔用的時間。按照慣例,基本上在學校一課時為40~50分鍾(45分鍾居多)。
中小學課時量標准
小學教師周課時數標准:語文和數學14節,科學和外語15節,體育、音樂、美術和信息技術16節,品德、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等17節。
初中教師周課時數標准:語文、數學、英語和科學12節,思想品德、歷史與社會、體育14節,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等16節。
高中教師周課時數為10~14節,各校根據選考學考情況(普通高中)以及專業特點(職業高中)制定各學科周課時數標准。
J. 初中教師國家規定每周上課的課時是幾節
由於各地教學條件不同,國家並沒有做定額的統一規定,具體要求要查詢當地教育局公布的信息。
一般初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
國家關於教師工作量制度相關規定:
1、全校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一般應佔全校教師工作量的約 2/3。試行辦法及暫行規定對各級職務教師擔任各種教學工作,進行教材和教學法資料編寫工作,專職和主要從事科學研究、生產、實驗室工作,兼任黨政工作等的工作量計算方法均有詳細規定。
2、1985 年教育部《關於當前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問題的意見》提出:改革上述試行辦法,由各高等學校參照該辦法自行決定教師工作量的計算辦法及其定額,教育部不作統一規定。
(10)五年級語文周課時數是多少擴展閱讀:
教師工作量是教師應承擔工作的數量。1914年,中國教育部《直轄專門以上學校職員薪俸暫行章程》規定,大學校專任教員每周授課10小時以上;大學預科專任教員每周12小時;高等師范學校專任教員每周12小時以上;專門學校專任教員每周12小時以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教育部於 1962年擬訂《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草案)》,曾在幾所全國重點學校試點。
1981年發出《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內容包括教學工作量(含教學法研究工作量)、科學研究工作量、實驗室建設工作量等。一個教師的全年工作量,應為1680小時。各類學校均按以上原則及本校具體情況制訂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