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是什麼意思

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2022-08-29 17:46:20

『壹』 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的第二課是什麼

蘇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的第二課《三亞落日》

三亞落日

在三亞看落日真有詩意。夕陽滑落的景象美妙絕倫,一點兒也不比日出遜色。
三亞在海南島的最南端,被藍透了的海水圍著,洋溢著濃濃的熱帶風情。藍藍的天與藍藍的海融成一體,低翔的白鷗掠過藍藍的海面,真讓人擔心潔白的翅尖會被海水蘸藍了。挺拔俊秀的椰子樹,不時在海風中搖曳著碧玉般的樹冠。海灘上玉屑銀末般的細沙,金燦燦亮閃閃的,軟軟地暖暖地搔著人們的腳板,誰都想捏一捏,團一團,將它揉成韌韌的面。
活躍了一天的太陽,依舊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它歪著紅撲撲的臉蛋,毫無倦態,瀟瀟灑灑地從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濺出無數奪目的亮點。於是,天和海都被它的笑顏感染了,金紅一色,熱烈一片。
時光悄悄地溜走,暑氣跟著陣陣海風徐徐地遠離。夕陽也漸漸收斂了光芒,變得溫和起來,像一隻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懸在海與天的邊緣。興許是懸得太久的緣故,只見它慢慢地下沉,剛一挨到海面,又平穩地停住了。它似乎藉助了大海的支撐,再一次任性地在這張碩大無朋的床面上頑皮地蹦跳。大海失去了原色,像飽飲了玫瑰酒似的,醉醺醺地漲溢出光與彩。人們驚訝得不敢眨眼,生怕眨眼的一瞬間,那盞紅燈籠會被一隻巨手提走。我瞪大雙眼正在欣賞著,突然那落日顫動了兩下,最後像跳水員那樣,以一個輕快、敏捷的彈跳,再以一個悄然無聲、水波不驚的優美姿勢入了水,向人們道了「再見」。
哦,這就是三亞的落日!

《三亞落日》是現行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寫景短文。作者運用清新活潑的語言,正確生動地描繪了三亞落日的漂亮景象,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漂亮風光的贊美的思想感情。本文層次清楚,詞彙豐富,語言清新,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贊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練習、情感熏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

『貳』 蘇教版六年語文上冊第二課鄭成功 內容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鄭成功》的全部內容如下:

民族英雄鄭成功是福建省南安縣人。

明朝末年,荷蘭侵略者強佔了我國的寶島台灣。他們殘酷地奴役台灣同胞,台灣人民恨透了這伙強盜。

當時,鄭成功駐軍廈門。一天,他登上軍營附近的一座山頭,臨風眺望。鄭成功指著東南方向問衛兵:「那是什麼地方?」衛兵說:「是大海。」「大海那邊呢?」衛兵說:「是寶島台灣呀!」鄭成功慷慨激昂地說:「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允許侵略者橫行霸道。我們一定要收復祖國的寶島台灣!」

鄭成功在廈門修造船隻,聚集糧草,加緊操練海軍。渡海東征的這一天終於來到了。鄭成功在一群將領的簇擁下,站在船樓上四處嘹望。這支在滔滔海浪中前進的龐大艦隊,前後綿延十幾里,風帆蔽空,戰旗招展。鄭成功看到自己親手訓練的海軍紀律嚴明,軍容整肅,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荷蘭侵略者憑借高大堅固的鐵甲艦和艦上的大炮,企圖負隅頑抗。英勇的鄭軍官兵冒著敵人密集的炮火,駕著艦船向敵艦隊沖去。他們將敵艦團團圍住,使敵人的大炮失去了威力。隨著「轟隆」一聲巨響,所有的艦船都震動起來,海面上掀起十幾丈高的水柱。原來是一個炮手瞄準敵艦放了一炮,剛巧打中了彈葯庫。那艘敵艦被炸成許多碎片,飛向天空。敵人驚恐萬狀,敵艦隊亂作一團。鄭軍官兵乘勢用鉤子鉤住敵艦,一個個跳了上去。敵艦官兵無法逃脫,只好統統舉手投降。

台灣同胞聽說鄭成功的軍隊到了,個個喜出望外。他們把糧食、海鮮、蔬菜和茶葉送來慰勞鄭軍官兵。高山族的酋長特地送來了鹿皮和獸肉,要見鄭成功。鄭成功贈給他們綢布和煙草,表示謝意。街頭巷尾,鞭炮之聲不絕,人們載歌載舞,歡慶勝利。

鄭成功收復台灣以後,大力發展生產。他派人把漢族農民用的犁、耙、鋤、鐮刀等農具,送到高山族弟兄手裡。高山族弟兄逐漸學會了農業生產的新技術,生活得到明顯改善。

從祖國內地來到台灣的,有不少愛國的讀書人,鄭成功讓他們辦起了學校。他還規定高山族子弟讀書可以免除徭役。這樣一來,高山族和漢族的關系更融洽了。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台灣、建設台灣的偉大功業,是我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2)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鄭成功》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歷史故事,記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和建設台灣的歷史事實,歌頌了鄭成功的愛國精神與民族氣節。

課文共九個自然段,可以分類成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包含第1段):簡要的對鄭成功進行了介紹;

第二部分(包含第2-6段):對於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背景及經過進行了詳細的敘述;

第三部分(包含第7、8段):主要講述鄭成功在收入台灣後,對台灣進行建設的情況;

第四部分(包含第9段):概括全文,表達了人民永遠不會忘記鄭成功的偉大功績。

其中,對於第二部分有關鄭成功軍隊與荷蘭侵略軍之間的戰爭情景進行了著重的描寫,呈現了收復台灣的整個經過。

『叄』 九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知識點

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課知識解析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課知識解析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課知識解析蘇教版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二課知識解析 一、作者簡介 田漢(1898-1968),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詩人、劇作家、戲劇活動家。早年留學日本,20年代開始戲劇活動,寫過多部著名話劇,成功地改編過一些傳統戲曲。他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歌詞的作者,代表作有《獲虎之夜》《亂鍾》《文成公主》等。 二、《江村小景》背景資料 1.《江村小景》的歷史背景是1927年。那是一個軍閥混戰,兵荒馬亂的時代,尤其是「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蔣介石大肆屠殺共產黨人,造成了革命局勢的混亂。據說《江村小景》是作者根據激烈的內戰中一件真實的事情寫成的。 2.題目解說 「江村」是指龍潭江邊的一個小村莊。「小景」是指劇本中的一幕中的一個小段落。獨幕劇是不分幕的小型戲劇,一般情節比較簡單緊湊,矛盾的主線比較清楚,沖突比較激烈。。。。 三、生字詞 勁頭(jìn) 倔強(jiàng) 強壯(qiáng) 強勁(jìng) 勉強(qiǎng) 一趟(tàng) 趟水(tāng) 積攢(jīzǎn) 針黹(zhǐ) 賺錢(zhuàn) 蚌埠(bèngbù) 規矩(jǔ) 繳械(jiǎoxiè) 四、整體感知 1、這場戲的沖突雙方都有那些人物? 母親 長子 次子 女兒 2、這場戲的沖突是哪兩個人的沖突? 3、這出戲中的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特點?從文中找出語言說明。 母親:善良本分,對生活沒有奢求,對社會感到絕望 女兒:對生活充滿憧憬。有理想。 長子:愛母親,留戀溫馨的家庭生活但滿身兵。 痞氣和流氓習氣,品行惡劣,是非不明 次子:比哥哥善良,關心妹妹,孝敬母親 4、是什麼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軍閥混戰 5、本文情節:龍潭江邊某農家婦有二子一女,長子出外從軍,多年不歸,次子參加了 國民革命軍。一天長子意外回家,母親擔心他被捕,急忙出去為他借便衣。 恰巧這時他妹妹買東西回來,哥哥不知道這是自己妹妹,便調戲她。妹妹大 聲呼救,弟弟回來剛好看到這一情景,十分憤怒。弟兄倆發生沖突,格鬥中 用手槍互擊,母親借衣服回來,兄弟倆都已死去。 五、深入探究 1、你怎樣了解作者塑造的長子和次子這兩個人物形象? 長子和次子雖在性格上有差異,但他們都是軍閥混戰的犧牲品,都被那個特定時代扭曲了靈魂。長子身上染上了嚴重的兵痞氣和流氓氣,品行惡劣,是非不分;次子要善良些,他關心妹妹的前途,知道孝敬母親。但是作者塑造這兩個形象,是把他們作為同類形象對待的,在寫出兩者的不同之中更多的是強調兩者本質上的相同,通過兩者的互補,表現連年內戰對人的扭曲,從而深層次揭露內戰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在這一點上,次子和長子是一致的。從他答應妹妹要帶她去南京讀書可以看出,他也把前途寄託在自己投靠的軍閥身上;從最後他和長子的對罵和沖突中可以看出,他也是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場上判斷是非的。所以說,這兩個人物不是對比關系,只是一種互補關系。 2、你對母女倆的理想是怎樣理解的。 獨幕劇在突出兩個兒子之間的沖突和矛盾的同時,對母女的生活追求也進行了一定的表現。女兒的理想是讀書,而且是進城讀書。她不滿足於母親為自己設計的『找一家好一點的婆家,也就可以快活地過一輩子了「的生活。她的理想很明確,進城不是為了賺錢,不是為了做工,是為了讀書,是為了尋找新的生活。可見這是一個有理想有志氣的女孩子。但在劇終時她答應母親不再離開。在當時的情況下,她只能這樣;而且兩個哥哥死了,她也失去了進城讀書的條件。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她的理想種子仍深藏在心中,一旦條件具備,就會付諸行動。當然,如果永遠沒有適宜的條件,也必然會在心中泯滅。母親的理想,一是兒子娶一房親,接續香火後代,二是自己死的時候有兒子為她送終。這是那個時代的中國普通老百姓最有代表性的理想。不求發財,不求富貴,只求香火延續,有人送終。可是,即使這樣毫不過分的理想,最終也破滅了。寫母女理想的破滅,也是獨幕劇表現主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人物性格分析物性格分析物性格分析物性格分析:::: 母親:善良本分,對生活沒有奢求,對社會感到絕望 女兒:對生活充滿憧憬。有理想。 長子:愛母親,留戀溫馨的家庭生活但滿身兵。 痞氣和流氓習氣,品行惡劣,是非不明 次子:比哥哥善良,關心妹妹,孝敬母親 長子與次子的相同點:都是內戰的犧牲品,靈魂扭曲,把前途寄託在所投靠的軍閥身上,站在自己投靠的主子的立場判斷是非,他們是一種互補關系。 中心意思:這幕獨幕劇通過一個家庭中兄弟互相殘殺的故事,抨擊了兵禍戰亂給社會和家庭帶來得災難,控訴了戰爭的罪行
xi wang cai na

『肆』 蘇教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第2課寫了什麼

2 但願人長久
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蘇軾。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長大以後,他們就各奔東西,很少再有見面的機會。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又有七個年頭了!
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裡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裡會十全十美呢!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想到這兒,他的心裡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表達了詩人熱愛生活、積極奮發的寬大胸懷。
但願人長久:但,只。願,希望,祝願。但願,只希望。長久,長久的活著,心懷美好的情感。但願大家都能健康生活,美好的情感長留心間。
千里共嬋娟:嬋娟,美好的月色。
作者心情變化:
心緒不寧
1.思念弟弟,手足情深
2.中秋節
3.觸景生情
埋怨
1.月圓人不願
寬慰
1.真情留在人間
詞:《水調歌頭》

『伍』 第七冊《2、但願人長久》課文原文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是宋朝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闋詞。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當時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下面我整理的蘇教版第七冊《2、但願人長久》課文原文,歡迎閱讀收藏。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到了。這天夜晚,皓月當空,萬里無雲。人們都在歡歡喜喜地品嘗著瓜果,觀賞著明月,只有蘇軾因思念弟弟而心緒不寧。

蘇軾跟弟弟蘇轍手足情深。小時候,他們倆一起讀書,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離。長大以後,他們就各奔東西,很少再有見面的機會。如今屈指算來,分別已有七個年頭了!

月亮漸漸西沉,透過窗子把銀光灑到床前。蘇軾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他眼睜睜地望著那圓圓的月亮,心裡不禁埋怨起來:無情的月亮啊,你為什麼偏偏在別人分離的時候變得這么圓、這么亮呢?……

他轉念又想:世上本來就是有悲也有歡、有離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兒有隱也有現、有圓也有缺一樣,哪裡會十全十美呢!但願美好的感情長留人們心間,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同擁有這一輪明月!

想到這兒,他的心裡似乎寬慰了許多,便低聲吟誦起來:

…………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教材說明

《但願人長久》是蘇教版語文課本第一單元中的第2課。課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紹了北宋大文學家蘇軾詞中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創作經過。課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現了詞意,講述了宋朝大文學家蘇軾在中秋節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故事將這首詞表達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蘇軾對弟弟的`無比思念之情,寄託了祝願人們和和美美,相親相愛的美好情感。蘇軾的《但願人長久》這首詞,極富人情味,雖沒有直接描寫月色,卻使人感覺到它的皎潔,它的高貴、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懷,用豐富的想像力,把復雜心理活動——心緒不寧、埋怨、寬慰的內心世界,轉化為人間美好生活的祝願。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基調是歡樂的,高昂的,充滿對未來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廣闊胸襟。

拓展閱讀

創作背景

這首詞是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八月十五日作者在密州時所作。詞前的小序交待了寫詞的過程:「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蘇軾因為與當權的變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同,自求外放,輾轉在各地為官。他曾經要求調任到離蘇轍較近的地方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會。熙寧七年(1074年)蘇軾差至密州。到密州後,這一願望仍無法實現。熙寧九年中秋,皓月當空,銀輝遍地,詞人與胞弟蘇轍分別之後,已七年未得團聚。此刻,詞人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詞。

作者簡介

蘇軾(1037年—1101年),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年—1063年)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穎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陸』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課文鄭成功每小節主要講了什麼

分段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介紹了鄭成功。

第二段:2至6自然段:收復台灣的經過。

第三段:7至8自然段:描寫了鄭成功在台灣發展生產和興辦教育兩大事情。

第四段:9自然段:總結全文鄭成功的偉大的功業讓人永遠也不會忘記。

小學語文課文《鄭成功》(蘇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第2課)來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歷史功績。

(6)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鄭成功軼事典故

高山族獻金

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永曆十五年),鄭成功率軍到台灣之初,就非常注意團結高山族同胞。當高山族同胞迎接他們時,鄭成功即設宴款待,並贈送禮物給他們。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後,他又親自率領文武官員多次拜訪高山族各部落。

當時,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有一天,鄭成功帶領將士去拜訪高山族一個部落時,從歡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們各自端著一個盤子,裡面分別放著金、銀、野草和泥土,獻給鄭成功。

鄭成功看了看面前4個盤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後,笑著對高山族同胞說,他到台灣來是為了驅逐荷蘭侵略者,收復國土,而不是為了要金銀的。說完後,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將盛有金、銀的盤子都退還給高山族。

這個消息很快傳遍全島,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動。所以在收復台灣的多次戰斗中,高山族同胞都積極大力支持鄭軍的驅荷斗爭。

『柒』 3年級下冊語文書第二課成語解釋大全蘇教版

洞若觀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對簿公堂:在公堂受審.
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之後,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熟能詳:聽得次數多了,熟悉得能詳盡地說出來.
耳提面命 表示長輩的諄諄教導.不用於同輩之間和貶義.
罰不當罪:處罰和所犯的罪行不相當,多指處罰過重.
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
繁文縟節:比喻其他煩瑣多餘的事項,也說繁文縟禮.比喻疑神疑鬼,妄自驚慌.
方枘圓鑿 形容格格不入
方興未艾:事物正在發展,一時不會終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嘩吵鬧,亂成一團.
焚膏繼晷: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工作.
粉墨登場:化裝上台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譏諷意)
風馳電掣:形容像刮風和閃電那樣迅速.
奉為圭臬 把某些言論或事物當作準則
否極泰來:壞的到了盡頭,好的就來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過的影子一樣,一晃就消失了.
高談闊論: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隔靴搔癢 比喻說話作文等不中肯,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為對的去做.
耿耿於懷:對某些事總記在心裡,形容心存怨恨.(一般指自己對某些事不滿)
功敗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時候遭到失敗.(多含惋惜意)
狗尾續貂:泛指以壞續好,前後不相稱,多指文藝作品.
孤注一擲:把所有的錢一下子投做賭注,企圖最後得勝.比喻在危急時把全部力量拿出來冒一次險.
瓜田李下 經過瓜田,不彎下身來提鞋,免得人家懷疑摘瓜;走過李樹下面,不舉起手來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懷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來看待.
掛一漏萬:形容列舉不全,遺漏很多.
管窺蠡測:從竹管里看天,用瓢來量海水,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
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藝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為.(形容人工技藝的精巧)
含英咀華:比喻琢磨和領會詩文的要點和精神.
汗牛充棟:形容書籍極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充棟,堆滿了屋子
皓首窮經:皓首,白頭,鑽研經典到老
厚積薄發:長期積累,突然暴發.
虎視眈眈:形容貪婪而兇狠地注視.
怙惡不悛:一貫作惡,不肯悔改.
渙然冰釋:嫌隙、誤會消除.
荒誕不經:不經,不正常的.虛妄離奇,不合正理.
黃粱一夢:比喻想要實現的好事落得一場空.也說黃粱美夢,一枕黃粱
諱莫如深:緊緊隱瞞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禍起蕭牆:禍亂發生在家裡,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積重難返 指長期形成的不良風俗、習慣不易改變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雖然很少,但是聚集起來就能縫成一件皮袍.比喻積少成多.
計日程功:可以數著日子計算進度,形容數著日子算進度,形容在較短期間就可以成功.
濟濟一堂 :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
間不容發:中間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與災禍相距極近,情勢極其危急.
見仁見智:對同一問題,各人從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
見賢思齊:見到好的,優秀的,就向其學習,向其看齊.

『捌』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二課題目《 暖流》 的含義

暖流,原指水溫高於周圍海水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洋流,在課文比喻心中感受到的溫暖和激動。

課文暖流原文

1994年年底,寒冬里的南開大學涌動著一股暖流。在天津視察工作的江主席,來到南開大學看望師生員工。

校圖書館二樓北閱覽室,是同學們常常來看書的地方。這一天,王輝早早地來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幾十分鍾以後,會接受江主席對他的「考試」。

江主席來了!他滿面春風,向同學們致意。同學們一齊起立鼓掌,熱烈歡迎江主席的到來。

江主席走到王輝身邊,和藹地問:「你在看什麼書呀?」王輝說:「《中國古代文學史》。」江主席拍著王輝的肩讓他坐下,對他說,中國有許多優秀文學作品,唐詩、宋詞、元曲都非常好。

江主席問王輝:「《唐詩三百首》和《古文觀止》都讀過嗎?」王輝說:「這是我們必讀的書。」江主席又問:「能背誦一些嗎?」王輝沒敢肯定地回答。雖然不少名篇名段他能背誦,但又怕江主席當面指定內容讓他背,就告訴江主席:「我都熟讀了。」

江主席強調說:「優秀的文學作品應該熟讀,重要的地方還應該背下來。」說著,便興致勃勃地背起了王勃的《滕王閣序》。他背得抑揚頓挫,當背到「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時,大家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接著,江主席又背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中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他忽然停了下來,讓王輝接著背。王輝大聲背道:「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旁邊一位同學接下去:「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王輝又接著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許多同學都跟著一起背起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到了最後,江主席也很有興致地參加了進來:「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大家背完了,江主席高興地說:「不錯,不錯。」
江主席走到閱覽室的盡頭,又轉過身來笑著問王輝:「你知道宋詞和元曲有什麼區別嗎?」王輝作了詳細的回答,江主席聽了頻頻點頭。他再一次向大家鼓掌致意,然後滿意地離開了閱覽室。

這時,同學們仍沉浸在興奮和喜悅之中。王輝激動地說:「江主席是學工程的,沒想到他對古典文學如此熟悉,我真打心眼裡佩服他!」

(8)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暖流,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的洋流。暖流的水溫比它所到區域的水溫高。海洋中的暖流所蘊藏的巨大熱能和對氣候的影響,暖流可以使沿岸增加濕度並提高溫度,更有助於生物的生長與發展引起了各國科學家的廣泛關注,其中,最主要的是灣流與黑潮。

《暖流》的題目重在傳達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把主席來到師生中間這件事帶給師生的內心的感受表現了出來。

它不是概括事情的內容,而是點出這件事的意義——主席看望師生所體現出的關懷像暖流一樣溫暖著師生的心。因而顯得深刻而令人回味。

『玖』 蘇教版六年級上冊 語文書第二課全文

大自然的文字
我們認識了文字,就可以讀很厚的書,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顆星就是一個字,腳下的每一料小石子也是一個字。
古代,當水手們需要在海上尋找道路和時候,他們就去看星星寫成的天書。即使他們沒有羅盤,也照樣不會迷失方向。他們朝天望望,在許多由星星組成的星座當中,會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當中會找到北極星,有北極星的那邊就是北方。
雲,也是天空這本大書上的文字。炎熱的夏季,遠遠聳立著一座白色的雲山,從這座雲山向左右伸出兩個尖頭,山變得就像鐵匠的鐵砧了。飛行員知道,砧狀雲是雷雨的預兆,應該離它遠些才好。如果在它裡面飛行,它會把飛機毀掉。
我們腳下的這塊土地,在會讀它的人看來,也是一本有趣的書。
建築工地上挖出了一塊灰色的石頭,你只知道這不過是一塊普通的石頭,可在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看來,它並不普通。它是石灰石,是由碎貝殼造成的。大家都知道貝類是海洋里的居民,可見在遠古時代,現在是城市的這塊地方曾經是一片汪洋。
在森林裡行走,有時會忽然看到樹林當中立著一塊很大的花崗石,上面披著青苔,就像披著毛皮一般。它是怎麼到這兒來的呢?誰有這么在的力氣把它搬到森林裡來的呢?而且,它又是怎樣穿過茂密樹林的呢?認識大自然文字的人,立即會說,它不是人搬來的,而是冰搬來的。那些冰塊從寒冷的北方「爬」過來,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塊帶著一起走。這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了,當時這兒根本就沒有森林。周圍的森林是後來才長起來的。
要學會認識大自然的文字,從小就應當到樹林里或者田野上走走,注意觀察。假如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應再到書里去尋找,看那裡有沒有解釋。你還應該去請教有學問的人:這是什麼石頭?這是什麼樹?總是坐在家裡的人,永遠不會懂得大自然的文字。

解析我就真不會了,希望可以幫到你哦

閱讀全文

與蘇教版語文第二課是什麼意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7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5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9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30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3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6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5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1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6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31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8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4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6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4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66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605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4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8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3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