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端午節的手抄報怎麼畫
端午節的手抄報如下畫:
工具/原料:紙、黑筆、直尺、彩鉛。
方法/步驟:
1、首先把繪畫的用具准備好,先在紙上畫上一條龍舟,如圖。
❷ 端午節手抄報怎麼做
端午節手抄報做法如下:
准備工具:紙,筆。
1、首先在手抄報的底部畫上波浪線,並在右下角畫上一艘船,船上畫上正在劃龍舟的幾個小粽子,左下角也畫上一位劃船的粽子。
❸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漂亮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漂亮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那麼關於端午節的手抄報大家知道要怎麼製作了嗎?下面由我為大家精心收集的端午節手抄報簡單漂亮,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農歷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歷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陽、中天、重午、午日,此外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壓邪。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以保健、避疫為主要原則。崔寔(逝於一七○)的《四民月令》記載:“是月(五月)五日可作酢;合止利黃連丸、霍亂丸;采葸耳,取蟾諸,以合創葯,及東行螻蛄。”除了治難產的縷蛄外,其餘都是治下痢、中暑等夏季常見疾病的丸葯。
應劭的《風俗通》則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光從“長命”、“續命”等名稱看來,就可以知道,當時人是多麼畏懼惡日對生命所造成的威脅。不僅在實際上製作治病的丸葯,在心理防衛上,也要仰賴五彩絲來抵禦那超自然,不可見的鬼魅及兵災。
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
盡管有這些顧忌在,端午的生命力並未因之減,積極祈禳的習俗仍隨處可見。周處(240-約299)的《風土記》記載晉朝新興的端午習俗有:“采艾懸戶上,踏百草、競渡”等。懸艾固然是為了禳毒,踏百草就是後來稱為“鬥百草”的游戲。而被視為端午特色的競渡習俗,也在此時出現。據宗懍(約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按語:“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史記》中並未確實記載屈原投江的日期,此說顥然是受了傳說的影響。事實上,競渡、祈禳。表面上是為拯救屈原而舉行的競渡,基本精神仍不脫惡日驅邪崇的本意。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浴蘭節”,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或是用來針灸。據說這種艾草,在針灸的時候別具有療效。一般人則將艾草紮成虎形,或是剪綵作為小虎,再粘貼艾葉於其上,在端午節時配戴。除了采艾之外,也采菖蒲來泡酒。
到了唐朝時,端午已成了個重要的節日,宮廷中也有種種的慶祝活動。唐朝的皇帝多在端午日賞賜臣下。王溥(922-982)的《唐會要》卷三五記載,貞觀十八年唐太宗以御筆題字的“飛白扇”賜給長孫無忌及楊師道。他說:“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各賜君飛白扇二,庶動清風以增美德。”不只是寵臣有賞,一般文武官員也各有賞賜。馬縞(約十世紀中葉)的《中華古今注》記載貞觀中,端午賜文官黑玳瑁腰帶,武官黑銀腰帶。《唐書�6�1禮樂志》也記載,天寶年間於端午節以衣、扇獻於祖陵。
王仁裕(880-956)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唐玄宗時:“宮中每到端午節,造粉團、角黍,貯於金盤中。以小角造弓 子,纖巧可愛,架箭射盤中粉團,中者得食。蓋粉團滑膩而難射也。都中盛行此戲。”不過,這只是豪奢人家才玩得起的游戲,一般人家在端午只能以經濟實惠的扇子來應景。李淖(約八八○以後在世)的《秦中歲時記》記載:“端午前兩日,東市謂之扇市,車馬特盛。”溤贄(約九○四前後在世)的《雲仙雜記》卷一引《金門歲節記》也說:“洛陽人家......端午以花絲樓閣插鬢,贈遺避瘟扇。”(早期的扇子大多以蒲葉製成,由於菖蒲具有禳毒的功效,所謂的避瘟扇,或由此化而來)。
唐朝新興的端午習俗,還有所謂的“五時圖”。段成式(約803-863)的《酉陽雜俎》卷一記載:“北朝婦人,五日進五時圖、五時花,施之帳上。”所謂“五時圖”,就是在紙上畫蛇、蠍、蟾蜍、蜥蜴、蜈公,也稱“五毒符”。據說這五種有毒的生物只有同時存在時,才不敢互相鬥爭,得以和平共處。所以,掛五時圖就可以防止這些毒蟲作怪。
宋朝的端午節物,比起歷代,更見精緻。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1147)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
❹ 端午節手抄報怎麼畫 一等獎
端午節手抄報一等獎畫 法如下:
准備材料:筆、紙
1、在手抄報的上方寫上端午節三個大字,右上角畫上太陽,下方畫出三個粽子的輪廓。
❺ 2021端午的手抄報怎麼畫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畫畫教程簡單又漂亮
導讀:隨著端午節臨近,相信不少學生都收到了學校布置的製作端午節手抄報這一作業,而這種方式無疑能夠便於學生們充分了解端午節的深厚文化內涵,從而進一步的了解到端午節這一傳統節日存在的意義,而下面我就來教大家如何將2021端午的手抄報畫得簡單又漂亮。
1、首先在左上角寫出端午這兩個主題字,接著在下面畫出一個女生正在吃粽子。
2、然後在中間畫出橫線,右上角畫出樹枝和花朵,右側畫出香囊,底部畫出進行點綴。
3、最後填上內容、塗上顏色即可。
端午節來歷及傳說
一說端午起源於春秋時,為紀念晉人介子推。春秋五霸之一的重耳(晉文公)曾落難逃亡,介子推跟隨。沒有食物了,介子推割自己的股肉煮食予重耳。重耳復國後,賞賜隨從,介子推獨無所得,與母親隱居綿山(今山西介休東南)。重耳請他出山,他終不肯出。於是重耳燒山,介子推抱木而被燒死。於是重耳為紀念他,規定晉國以五月五日為寒食(不用火)之節。
東漢邯鄲淳《曹娥碑》則說,端午節是起源於吳人紀念伍子胥:「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伍子胥盡忠於吳,反被吳王夫差殺害,拋屍於江,靈魂不死,化為錢塘江江濤之神。故昊越人民以其死之「五月五日」為紀念節日。
《會稽典錄》則記浙人之俗,認為端午是為了紀念漢代之孝女曹娥:「女子曹娥,會稽上虞人,父能弦歌為巫。漢安帝二年五月五日於江沂濤迎波神溺死,不得屍骸。曹娥年十四,乃緣江號哭,晝夜不絕聲七日,遂投江而死。」浙人為紀念曹娥,乃稱端午為「女兒節」。
但是流傳影響最廣的,自然還是端午節紀念屈原說。此說始見於梁吳均《續齊諧記》∶「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貯米投水以祭之。」
❻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
端午節 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是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在又一端午節到來之際,一起畫一畫端午節 手抄報 吧!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端午節手抄報簡單又漂亮_端午節 手抄報圖片 大全,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1
端午節節日 祝福語 : 五月初五是端午,粽葉飄香鼻尖傳。片片蘆葦片片情,點點紅豆寄情誼。粒粒紅棗心歡喜,滴滴雄黃吉祥意。年年歲歲端午節,分分秒秒幸福時。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2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好酒,清清淡淡,越久越醇;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祝端午節快樂!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3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祝福就像包一個小粽子,細心選葉,精心拌餡,用心系繩,小心加水,耐心煮熟,然後送到你手中,輕輕對你說:端午節快樂!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4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 粽子里有米,我心裡有你;吃口粽子入嘴,想你想的迷醉;搖搖晃晃真舒服,藉助端午包裹祝福,祝願你愛情好比春風沐,生活快樂又幸福!
簡單又漂亮的端午節手抄報圖片5
端午節節日祝福語:五月鶯歌燕舞日,又到粽子飄香時;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送給遠方的你端午節快樂!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
一般大眾所接受的說法是: 傳說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古代愛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但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傳。而且不少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因此有人據此推測:端午節源於對惡日(農歷五月正是仲夏瘟疫流行的月份而得名)的禁忌。此外,學者聞一多先生認為:端午節最重要的兩項活動——競渡和吃粽子,都和龍有關(見《端午考》)。還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迎濤神祭圖騰說。相傳在古代的中國南方有個少數民族(大概在今天的浙江、上海一帶)自認為是龍的傳人,每年的五月初五都要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里或者裝在竹子里,投到江裡面去。後來他們還有在這天扒著獨木舟 拜訪 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地就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這種習俗。
❼ 端午節手抄報簡單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下面是關於端午節手抄報模板簡單的內容,歡迎閱讀!
端午節手抄報
端午節1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包。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孩子們唱這首兒歌時,就意味著端午節到了。
身為一個資深的吃貨,包粽子也要有模有樣:先拿個綠油油的粽葉,在手裡翻來覆去,被做成一個小碗。然後放入一些米,再塞一個大紅棗,最後用一條繩子將它包起來,一個大粽子就完成了。我把所有的粽子倒入鍋中煮,幾小時後粽子就新鮮出爐了。
正午的時候,河岸邊,准備比賽的隊員摩拳擦掌,准備全力以赴贏得本次比賽的冠軍。再看岸邊的人群在爭論本次比賽的冠軍是誰,也有的人默不作聲,在心裡默默支持中意的隊伍。
隨著一聲響亮的哨聲,比賽開始了。剛開始,所有的隊員都拚命的劃槳,大有奪冠的勢頭,岸邊「加油加油」的喊聲也此起彼伏。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很多隊員有些體力不支,速度明顯慢了下來,只有蟬聯幾屆的藍隊與幾次與冠軍失之交臂的紅隊的速度不相上下,並把其他隊遠遠的甩在了後面。
突然,鼓聲變成了「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聲音響徹天空,氣勢如猛虎下山,恢宏似海嘯遮天。我知道,這是決賽的沖刺。兩隊的體力早已耗完,但是憑著意志繼續劃著。功夫不負有心人,紅隊最終以微小的優勢贏得了比賽。比賽結束了,但是端午節這個古老而傳統的節日仍然會繼續下去。
端午節2
再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個傳統節日吧。
農歷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被人們稱為龍節、端陽節、重五節、艾節與五月節等等。其中,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
另外,在古書中記載,「端」字有開始的意思,因此端午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這就是現在的端午節了。
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說起端午節的來歷,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呢!讓我來告訴大家吧。在戰國時期的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很有學問,是楚王身邊的官員,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讓國家富強起來。但是,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縱身跳入江中。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十分悲痛。他們含著眼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的遺體。人們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很多特有的習俗。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佩香囊。我最愛吃粽子,所以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粽子吧。粽子是用糯米加各種配料,再用新鮮的竹葉包裹扎藤,上鍋蒸煮而成。喜歡吃鹹的就包上鹹肉、蛋黃、干貝、叉燒;喜歡吃甜的就放上蜜棗、豆沙、蓮蓉。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一陣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香氣撲鼻。解開扎繩,剝開粽葉,白白的糯米里包著紅紅的蜜棗,咬一口,軟軟的、甜甜的,滿口留香。
每每一到端午節,我又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童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真是一個歡樂的傳統節日!
❽ 二年級端午節手抄報
簡單好做的二年級端午節手抄報。
工具/原料:准備八開白紙,鉛筆水彩筆。
1、端午節手抄報第一步,構思標題,留白寫字的邊框位置。通常手抄報的標題在紙張的中間,留白部分高度不一會有帶一點設計感。
❾ 端午節的手抄報怎麼畫簡單又漂亮一等獎
貼合題目。
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我們可以先在手抄報上面寫上標題「端午節」。
第二步,在手抄報背景上畫上,第三步,給手抄報畫上文字框,用可愛的小粽子點綴手抄報。
最後塗上顏色就好了。一份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