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語文倒裝句怎麼判斷

語文倒裝句怎麼判斷

發布時間:2022-08-28 09:59:29

㈠ 請問怎樣判斷文言文的倒裝句(詳細點!謝謝).

文言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用「之」使定語後置。如:「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2)用「者」的後置。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詞短語。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小練習]判斷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王無異於百姓之以王為愛也。

③德何如,則可以王矣?

④何由知吾可也?

⑤甚矣,烏紗之橫,皂隸之俗哉!

⑥欲祠韋蘇州、白樂天諸公於其中

⑦故凡為愚者,莫我若也。

⑧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小練習]補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為冉溪。

②故西門豹為鄴令,名聞天下。

③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蓋上出也。

⑤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漁工水師雖知而不能言。

⑦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將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㈡ 求問語文文言文倒裝句怎麼判斷,一點都不會,高中生,,跪求

1.主謂倒裝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為了強調謂語,加強語氣
(2)悲哉,世也《公之僑獻琴》
2.賓語前置
a.否定句中賓語為代詞時,其賓語可以提到謂語前面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3)忌不自信。
b.疑問句中賓語為代詞時,其賓語可以提到謂語前面
(1)吾誰與歸
(2)子何恃而往?
(3)何以戰?
c. 用助詞「之」「是」幫助賓語提前
(1)何陋之有
(2)宋何罪之有?
(3)唯利是圖
(4)唯你是問
3.定語後置
(1)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
(2)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3)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4.介賓短語後置
它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狀語,翻譯時應放在謂語前。
(1)投以骨
(2)戰於長勺
(3)祭以尉首
(4)咨臣以當世之事

㈢ 什麼叫倒裝句,怎樣判斷

英語中的語序通常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這稱為自然語序。反之,謂語動詞的一部分或全部放在主語的前面,這樣的語序稱為倒狀語序。倒狀又分為全部倒狀和部分倒狀兩種。按照目的來分類,倒裝句可分為兩類:因語法結構引起的倒裝句和部分引起的倒裝句。1) 語法倒裝句型(一) 疑問倒裝Can you operate the new machine ?你能操作這台機器么?In what way are they different ?她們在哪些方面不同?(二) There be 句型的倒裝There are many forms of energy . 能量有多種形式。There stands a stone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河上有座石橋。(三) 表示祝願的倒裝May you succeed ! 祝你成功!(四) 以here, there, now, then, thus等副詞為句首的句子倒裝。謂語動詞通常是be, come, go, exist, follow等不及物動詞。Here is the book you want .你要的書在這兒。There goes the bell.鈴響了。Now is the hour when they say goodbye.她們告別的時候到了。Then follows the fashion show .然後是時裝表演。(五) 表示否定或基本否定的詞與片語放在句首的句子倒裝。這樣的詞與片語主要有: never \ seldom \ scarcely \ hardly \ rarely \ little \ not \nowhere ; hardly … when \ no sooner … than … \ in no case \ in no way \ on no account \ at no time \not only … but also 等等。 Never has any country made so much progress in such a short time .從來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大的進步。 Rarely did Tom leave his lab those days .那幾天湯姆很少離開她的實驗室。No sooner had they got to the plant than they started to work. . 她們一到工廠就開始工作起來了。(六) 「Only +狀語」放在句首的句子倒裝Only by working hard can one succeed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Only once have I seen him . 我只見過她一次面。Only when one falls ill does one know the value of health .只有生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的可貴。(七) 反復倒裝。如果前面分句中所述的情況也適合後面的分句,後面的分句常用so (肯定句),nor , neither 或no more (否定句)開頭引導倒裝句。 They can leave now , so can we.她們現在可以離開,我們也能。 Our society has changed and so have the people in it . 社會變了,人也變了。 He didn』t see the film last night , neither did she .她昨晚沒有看電影,她也沒看。 Energy cannot be created ,and neither can it be destroyed .能量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八) 虛擬條件句中的倒裝。虛擬語氣中的條件從句省去if 時,were ,had 或should 須放在主語前面。 Were it not for your help ,I wouldn』t have got I have today .要是沒有你的幫助,我就不會有今天。 Were there no air ,there would be no sound .沒有空氣就沒有聲音。 Had I left a little earlier ,I would have caught .我要是早點動身就趕上火車了。2) 強調倒裝句因強調而引起的倒裝句,一般是強調什麼成分就將什麼成分放在句首,使其句子倒裝。(1) 狀語放在句首Down went the boat ! 船沉了! Off is the train . 火車開走了。Up went the rocket into the air . 火箭上了天。Across the river lies a newly building steel bridge .新建的一座鋼橋橫跨這條河流。(2) 表語放在句首 Great are our achieveme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我們在科技上的成就是偉大的。 Of all metal construction are wing structures of modern high-speed airplanes.現代高速飛機的機翼是全金屬結構的。(3) 賓語放在句首What man has done man can do .前人能做的,後人也能做。What he did I cannot imagine .我想像不出她做了什麼。Whether these figures are accurate ,I don』t know .這些數字是否精確,我不知道。What will be the outcome ,no one can tell.後果會怎樣,沒有人知道。 更詳細地資料在:http://www.yygrammar.com/Article/inver/Index.html

有幫助記得好評,新問題請重新發帖提問,這里不再回答謝謝

㈣ 文言文倒裝句怎麼判斷

簡而言之:就是這樣的
判斷句
1) 用「者……也」表判斷
2) 句末用「者也」表判斷
3) 用「者」表判斷
4) 用動詞「為」或判斷詞「是」表判斷
5) 用「即」「乃」「則」「皆」「本」「誠」「亦」「素」等副詞表示肯定判斷,兼加強語氣,用「非」(否定副詞)表示否定判斷
6) 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有的沒有任何標志,直接由名詞對名詞作出判斷。

【特別提醒】判斷句中謂語前出現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斷詞,而是指示代詞,作判斷句的主語,而有些判斷句中的「是」也並非都不表示判斷,「是」在先秦古漢語中少作判斷詞,在漢以後作判斷詞則多起來。

被動句
1)用「為」或「為......所.....」表被動
2)用「見」或「見......於......」表被動
3)用「於」 或「受......於......」表被動

【特別提醒】「見」有一種特殊用法和表被動的「見」的形式很相近。它是放在動詞前,表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對自己怎麼樣」的客氣說法,不表被動
這種情況在現代漢語里也有保留,如:望見恕(希望你寬恕我);有何見教(有什麼指教我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望見諒(希望你原諒我)。
省略句
1)主語的省略
2)賓語的省略
3)介詞的省略(常省略「於」、「以」)

賓語前置[疑問代詞(誰、何、曷、故、安、焉、孰等),疑問語氣詞(乎、諸、哉、歟、耶等)以及疑問副詞(豈、獨、其等)]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十賓【余、吾、爾、自、之、是】十動

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①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安、胡、何、曷、孰、誰、奚、惡、焉】十動?

②賓語放在介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安、胡、何、曷、孰、誰、奚、惡、焉】十介十動?

③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
格式:賓十介十動
Eg:一言以蔽之 譯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

④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格式:主十賓十之(是)十動

Eg:夫晉,何罪之有? (《燭之武退秦師》)譯文:「晉國,有什麼罪過呢?」

⑤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
Eg: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譯文:「到達北海,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

狀語後置
①格式:動十以十賓
Eg:申之以孝悌之義 (《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講述」

②格式:動十於(乎,相當「於」)十賓
Eg:使歸就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 譯文:「讓他回去向孫將軍求救」

③格式:形十於十賓
Eg: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譯文:「雖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卻沒有驕傲的情緒」

定語後置
① 格式:中心詞十定語十者
Eg: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命的人」

②格式:中心詞+之+定語+者
Eg:馬之千里者(《馬說》) 譯文:「千里馬」

③格式:中心語+之+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譯文:「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

④格式:中心語+而+定語+者
Eg: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譯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

⑤數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後面。格式:中心語十數量定語
Eg: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

㈤ 如何分辨語文倒裝句的種類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定語後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希望你滿意。

㈥ 語文文言文倒裝句判斷

一、主謂倒置 為了強調謂語,有時將謂語置於主語之前。這僅僅是因為語言表達的需要。 ①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②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竊符救趙》)譯文:「公子能為別人困難而急的地方在哪裡呢?」 二、賓語前置 【1】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詞【不、未、無、莫、毋、弗】十賓【余、吾、爾、自、之、是】十動 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譯文:「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 ②時人莫之許(《隆中對》) 譯文:「可當時的人並不贊許他(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過秦論》) 譯文:「秦人來不及哀嘆自己」。 ④忌不自信(《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鄒忌不相信自己」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齊桓晉文之事》)譯文:「這樣還不能稱王天下,沒有這樣的事」 還有如:毋吾以也,莫己若也(譯:「不能因為我,(他)還不如自己」) 成語有: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譯:「我不欺騙你,你不欺騙我」) 從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否定句中賓語代詞前置,必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賓語必須是代詞,第二,全句必須是否定句,即必須有否定副詞「不、未、毋(無)」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詞「莫」。代詞賓語要放在動詞之前否定詞之後。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1)賓語在動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動? 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譯文:「張良問公道:『大王來的時候拿了什麼?』」 ②問女何所思?(《木蘭辭》) 譯文:「問女兒在思考什麼?」 ③王見之曰:「牛何之?」(《晏子使楚》)譯文:「大王看見了問道:『把牛牽到哪裡?』」 ④何傷乎? (《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妨礙什麼呢(有什麼妨礙呢)?」 ⑤王曰:「縛者曷為者也?」(《晏子使楚》)譯文:「大王問:『綁著的人是干什麼的?』」 ⑥吾誰敢怨?(《捕蛇者說》) 譯文:「我敢埋怨誰呢?」 ⑦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譯文:「況且把土石放置在哪裡?」 (2)賓語放在介詞前面 格式:主十賓【誰、奚、胡、何、曷、安、惡、焉】十介十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譯文:「不這樣,我(項羽)憑什麼到這個地步呢?」 ②誰為哀者?(《五人墓碑記》) 譯文:「(你們在)替誰哀哭呢?」 ③長安君何以自托於趙?(《蟹龍說趙太後》)譯文:「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 ④國胡以相恤?(《論積貯疏》) 譯文:「國家用什麼來救濟老百性呢?」 ⑤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譯文:「哦!除了這樣的人,我能同誰在一起呢?」 ⑥雖生,何面目以歸漢?(《蘇武傳》)譯文:「即使活著,(我)憑什麼臉面回漢朝去呢?」 【3】陳述句中介詞賓語前置 格式:賓十介十動 ①鉤以寫龍,鑿以寫龍(《葉公好龍》) 譯文:「用鉤子來畫龍,用鑿子來雕刻龍」 ②余是以記之 (《游褒禪山記》) 譯文:「我因此記下了這件事」 ③一言以蔽之 譯文:用一句話來概括它 ④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勾踐滅吳》) 譯文:楚國的戰士沒有誰不用一個抵擋十個來拚命的作戰的。 ⑤成語有:夜以繼日(譯:用夜晚來接著白天) 【4】用「之」、「是」作標志的賓語前置 格式:主十賓十之(是)十動 ①夫晉,何罪之有? (《燭之武退秦師》)譯文:「晉國,有什麼罪過呢?」 ②唯弈秋之為聽 (《弈秋》) 譯文:「只聽弈秋的教導」(「唯」譯為「只」,下同) ③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師說》) 譯文:「不了解句讀,不能解答疑惑」 ④唯陳言之務去 (《答李翊書》) 譯文:「只是務必除去那些陳舊的話」 ⑤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父母只憂慮他的疾病」 ⑥唯馬首是瞻 (《馮婉貞》) 譯文:「只看我的馬頭行事」 ⑦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譯文:「我們的國君(晉惠公)不憐恤自己流亡在外,卻憂慮著我們群臣」 還有如成語:唯利是圖(譯:「只圖有利的」)唯賢是用(譯:「只任用有才的人」) 【5】「相」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譯為「我,你,他(她)」,這時「相」是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 ①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孔雀東南飛》)譯文:「我已經對她沒有情義了,決不會答應你」 ②勤心養公姥,好自相扶將(《孔雀東南飛》)譯文:「盡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③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回鄉偶書》)譯文:「小孩子看見了我卻不認識我」 現代漢語中也有保留,如:請你相信 【6】「見」字解釋為「動作行為偏指一方」時,可解釋為「我」,這時「見」是作賓語放在動詞 謂語之前,翻譯時放在動詞謂語的後面。 ①府吏見丁寧(《孔雀東南飛》) 譯文:「(我回來時)府吏叮囑我」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項脊軒志》) 譯文:「生下我六個月,父親就背棄了我(意思是父親就去逝了)」 這種情況在現代漢語里也有保留,如:望見恕(希望你寬恕我);有何見教(有什麼指教我的);讓你見笑了(讓你笑話我了);望見諒(希望你原諒我)。 【7】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 ①亞父南向坐 (《鴻門宴》 譯文:「亞父范增面向南坐著」 ②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秋水》)譯文:「到達北海,向東看去,看不到水的盡頭」 三、狀語後置 我們知道,在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處於補語的成分往往要以狀語來理解,即翻譯時大多數時候要提到謂語前面去翻譯。 (1)格式:動十以十賓 ①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張衡傳》) 譯文:「用篆文山龜鳥獸的形狀來裝飾」 ②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傳序》) 譯文:「把箭放回先王靈位之前,稟告大功告成」 ③請其矢,盛以錦囊(《伶官傳序》) 譯文:「並請出那三枝箭,裝進錦囊」 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組,(《伶官傳序》) 譯文:「當庄宗用繩索捆綁燕王父子」 ⑤申之以孝悌之義 (《齊桓晉文之事》) 譯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們反復講述」 ①覆之以掌 (《促織》) 譯文:「用手掌覆蓋(蟋蟀)」 (2)格式:動十於(乎,相當「於」)十賓 ①使歸就求救於孫將軍(《赤壁之戰》) 譯文:「讓他回去向孫將軍求救」 ②能謗譏於市朝 (《鄒忌諷齊王納諫》) 譯文:「能夠在集市上指出我的過錯的人」 ③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五人墓碑記》) 譯文:「並且在他們的墓門前建立石碑」 ④生乎吾前 (《師說》) 譯文:「生在我的前面」 ⑤風乎舞雩 (《四子侍坐》) 譯文:「在舞雩台上吹風」 (3)格式:形十於十賓 ①長於臣(《鴻門宴》) 譯文:「(他,指項伯)比我長(大)」 ②雖才高於世,而無驕尚之情(《張衡傳》)譯文:「雖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卻沒有驕傲的情緒」 四、定語後置 在現代漢語中,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這種語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況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詞後。定語放在中心詞後面,用「者」煞尾,構成定語後置的形式。那麼,在翻譯的時候,要注意把後置定語提到中心詞前面去翻譯。 【1】格式:中心詞十定語十者 ①求人可使報秦者。(《廉頗藺相如列傳》)譯文:「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命的人」 ②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劍》) 譯文:「楚國有個渡江的人」 ③荊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戰》) 譯文:「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④四方之士來者。(《勾踐滅吳》) 譯文:「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 ⑤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驢》) 譯文:「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青人」 【2】格式:中心詞+之+定語+者 ①馬之千里者(《馬說》) 譯文:「千里馬」 ②僧之富者不能至 譯文:「富有的和尚卻不能到達」 ③國之孺子之游者(《勾踐滅吳》) 譯文:「吳國出遊的年青人」 ④石之鏗然有聲者。(《石鍾山記》 譯文:「鏗然有聲的石頭」 【3】格式:中心語+之+定語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譯文:「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岳陽樓記》)譯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廟堂),就要憂慮老百姓的疾苦,退隱江湖遠離朝廷(或身處遙遠的江湖),就要為國君擔憂」 【4】格式:中心語+而+定語+者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與?(《五人墓碑記》)譯文:「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普天之下,有幾個人呢?」 【5】數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後面。格式:中心語十數量定語 ①比至陳,車六七百乘,騎千餘,卒數萬人。譯文:「等到了陳這個地方,有六七百輛車,千多名騎兵,數萬名士兵」 ②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譯文:「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 這些只是復制的,具體的或不懂的可以問我349007944

㈦ 怎麼判斷文言文中什麼是倒裝句是什麼到裝

古漢語的倒裝句有下面幾種情況:

1、主謂倒裝

在感嘆句或疑問句中,為了強調謂語而將它放到句首,以加強感嘆或疑問語氣。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後置。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譯文:「你太不聰明了」

2、定語後置

古漢語中有時為了突出修飾語,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

例如: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日行千里的馬,一頓有時能吃掉一石小米。)

3、賓語前置

否定句中代詞充當賓語、疑問代詞充當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為提賓標志時,賓語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

例如: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

4、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中狀語置於謂語之前,若置於謂語之後便是補語。但在文言文中,副詞、形容詞、動詞片語、介賓片語等用在謂語後面(如果謂語後面有賓語,則用在賓語後面)。是單音節詞的,前面無語音停頓,書面上不用逗號隔開;是多音節詞或片語的,前面有語音停頓,書面上用逗號隔開。意義上對謂語起修飾限製作用,就是狀語後置。

(7)語文倒裝句怎麼判斷擴展閱讀:

文言文中其他幾種特殊句式:

1、判斷句

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判斷的句子,叫判斷句。

現代漢語一般是在主語和謂語之間用判斷動詞「是」來表示判斷的。但在古漢語里,「是」多作代詞用,很少把它當作判斷詞用。因此,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藉助語氣詞來表示判斷。

2、被動句

在古漢語中,主語是謂語所表示行為的被動者的句式叫被動句。

3、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詞語或某種成分的現象,是古今共有的。不過,文言里這種現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現代漢語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在古文中也經常被省略。

㈧ 如何分辨語文倒裝句的種類 賓語前置和定語後置 狀語後置.

倒裝句式(主謂倒裝 賓語前置 定語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
現代漢語的句子成分的順序,一般為「王—謂—賓」「定(狀)—中心詞」,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條件下,句子成分的順序會發生變化的,這就是古漢語中的所謂倒裝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順序出現了前後顛倒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種倒裝形式:
主謂倒裝(謂語前置或主語後說)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後,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
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實際上是「汝之不惠甚矣!」
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置於動詞或介詞之後,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其條件是:第一、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記》)這種類型的句子關鍵是作賓語的疑問代詞(像:誰、何、奚、曷、胡、惡、安、焉等).值得注意的是,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記之,以俟觀人風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說》)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詞,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有兩點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須有「不」、「未」「毋」、「無」、「莫」等否定詞);二是代詞作賓語.如:「時人莫之許也.」(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正常語序應該是「時人莫許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賓語提前取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麼實在意義.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韓愈《師說》)有時,還可以在前置的賓語前加上一個范圍副詞「唯」,構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等.第四、介詞賓語前置的情況除了第一種情況外,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有時也前置;例如:「亞父南向坐.」(《史記.項羽本記》)意思是「業文面向南坐.」
定語後置
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並用「者」結句,形成「中心詞+後置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後置定語+者」的形式.如:「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及:「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軾《石鍾山記》)等.應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語後置只限於表示修飾關系的句子,表領屬關系的定語則不後置.
介詞結構作狀語後置介詞結構即介賓短語,文言文中常見的是用「以」、「於」組成的介賓短語,作狀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第一、用介詞「於」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處在補語的位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仍作補語外,大多數都要移到動詞前作狀語.如:「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兩個「於藍」在翻譯時,都要放在動詞前做狀語.第二、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在今譯時,一般都作狀語.如:「具告以事.」(《史記.項羽本記》)即「以事具告.」這種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動詞賓語,實際就是「以事具告(之).」還有一種民政部要注意,介詞「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補語位置時,在翻譯時,可視情況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韓愈《師說》)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譯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狀語,又可譯為「生在我的前面」,作補語,一般來說仍作補語,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則一定要作狀語.

閱讀全文

與語文倒裝句怎麼判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6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4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8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95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2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56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42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5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95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77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3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5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1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5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9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3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67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19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