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多音字,近反義詞,詞語解釋。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二課《丁香結》:
多音字:
1、糊hú(糊塗)hù(糊弄)
2、擔dān(擔當)dàn(擔子)
3、薄báo(薄片)bó(單薄)bò(薄荷)
近義詞:茂盛—茂密 格外—分外 仔細—認真
反義詞:茂盛—稀疏 仔細—馬虎 笨拙—靈巧
詞語解釋:
1、朦朧:不清楚;模糊。
2、幽雅:幽靜而雅緻。
3、參差:不整齊,不一致。
4、窺著:從小孔、縫隙或隱蔽處偷看。
(1)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課丁香結怎麼讀擴展閱讀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榮獲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首屆新時期散文集嘉獎,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這篇散文的蘊意與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有關,而人們對這篇文章也有較好的評價。
作者筆下的丁香,它承載著苦難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尋找的寄託情思攀升思維的依憑。春天一來,丁香,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滿了城裡城外、校內校外,也充滿了作者的斗室,「照耀著文思和夢想」。
丁香的脈脈香氣馳騁了作者的想像,給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讀起來,我們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間因丁香而帶來的歡愉。
2. 六年級上冊語文書第二課《丁香結》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本課通過對丁香花的描述以及對丁香花的感悟,表達了作者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及對困難、憂愁的無畏無懼、平常心看待的優秀品質。
作者先介紹丁香的生長環境(城裡街旁、宅院里、城外校園等),然後從丁香的開形狀、顏色、氣味等三個方面來描寫丁香的。
作者簡介
宗璞,原名馮鍾璞,出生於1928年7月,祖籍河南唐河,生於北京,是中國當代女作家,曾用筆名:任小哲、豐非。她是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的女兒,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抗戰爆發,隨父赴昆明,就讀於西南聯大附屬中學。
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曾就職於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宗璞多年從事外國文學研究,吸取了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之精粹,學養深厚,氣韻獨特。代表作品有《紅豆》《弦上夢》《後門》《知音》等。
3. 六年級上冊統編版的第二課丁香結的主要內容。
《丁香結》是作家宗璞的一部散文集 ,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
4. 新部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2課 丁香結)說課稿
丁向傑,這篇課文,主要說圖書館北面的第三三角散發著淡淡的香甜,傍晚山谷里寫的格外清香,眼前灕江像黑色的斷待發出冤案,廟里令人一座大花園,奇花異木,優雅優質
5. 六年級上學期第2課《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什麼
《丁香結》主要內容是:作者描寫了城裡街道旁、宅院里、城外校園里、他住了三十年的斗室外丁香的不同形態,表達自己對丁香的喜愛贊美之情,由物及情,最後寫到丁香結是每個人一輩子中都有的不順心的事,而我們能做的是採取樂觀豁達的心態去對待。
段落劃分
文章共有6個自然段,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丁香花,第二部分是感悟「丁香結」。第一部分中,第1自然段,簡潔地寫了城裡開得繁盛的丁香花。第2自然段,從花色、花香寫丁香花的美好。第3段,細致描摹了作者斗室前的三株白丁香,以及花對人的影響。
第二部分中,第4段,由古人詞中的丁香,寫微雨中的丁香花。第5段,寫作者在偶然觀察中,懂得了丁香結的由來。第6段,寫作者對「丁香結」的人生感悟,由仇怨想開去,對「丁香結」有了新的思考,對人生有了積極的體悟。
6. 丁香結中的多音字
《丁香結》一課中的多音字:
1、薄 [ báo ] [ bó ]
單薄的「薄」字作為多音字出現,可著重強調。文中相對應語句:那十字小白花,那樣小,卻不顯得單薄。
2、結[jié][jiē]
結是個多音字,讀第一聲可組詞結實,讀第二聲可組詞結束,結果。
《丁香花》是作家宗璞寫的散文。作者看到丁香花非常繁茂,想起了自己每年在室外盛開的三株白色丁香花,從丁香花中聯想到象徵愁怨的「丁香花結」。
寫作背景:
《 丁香結 》。宗璞坦言自己雖孤陋,尚知生活中多的是難解的結,也許有些是永遠解不開的,不過總會有人接著去解。《 丁香結 》所收文字原截於一九八五年底,於八七年春排印時又收入八六年所寫的兩篇。
賞析:
作者以丁香結象徵生活中解不開的愁怨。結,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問題也是解不完的。我們既有賞花的情調,又有解結的心志。生命給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時,也給你幽怨的「丁香結」。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也是本文給我們的深刻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