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應該怎樣培養孩子語文學習能力
一、了解現在小學生的閱讀特點
讀書目的性不強
很多小學生認為,課外閱讀是完成家長、老師布置的任務,所謂的名著、小說,只挑選其中故事性強或是有插頁的章節讀,有一半以上的學生不去考慮小說或名著中人物在當今社會有何意義,做讀書筆記的學生更少。
閱讀重圖輕文
經權威機構調查,喜歡漫畫的小學生佔到了接近3成,只有20%的小學生願意看「全是文字」的書籍。這個結果,很好地解釋了市場上「白話版」「圖畫版」四大名著暢銷的原因。學生閱讀,重文還是重圖,應該用理性的眼光來分析。
閱讀的時間不足
從小學放學至晚上睡覺前,供小學生支配的時間大約有4個小時,看電視(包括上網)超過2小時的家庭卻佔到了26%,如果再扣除吃晚飯時間,估計有不少孩子沒時間讀書。這個問題,希望能引起家長的重視。
課外書的來源相對單一
調查中發現,雖然有40%的家庭藏書超過50本,但來源非常單一,家長買的佔到了67%,13%是借的親戚或同學的。這說明,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可供小學生選擇的圖書資源十分有限,如果資源再豐富一點,借書的程序簡化一點,或許能增加小學生的閱讀量。
二、家長要了解小學閱讀教學的要求 閱讀能力是指孩子看懂書報的能力。對不同的年級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能閱讀比較淺顯的適合年齡特點的書報。 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性的能力。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主要是指讀懂文字,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
具體表現為以下幾方面:
1、讀懂文字的能力。做到會讀、會寫、會用;
2、理解思想內容的能力,理解詞語、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僅要了解文章中字詞句的含義,而且還能劃分段落層次,並會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而比較熟練地默讀課文;
4、使用工具書的能力。閱讀時遇到不認識的字詞、不理解的詞義,可以通過查閱字典、詞典等自己來解決。
孩子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時要邊讀書,邊思考,邊勾劃。好的習慣可以使孩子受益終生,壞的習慣可能貽害終生。所以要十分重視對孩子良好閱讀習慣的培養。
三、指導孩子閱讀課文的方法 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說過:「最有價值的東西是關於方法的知識「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開知識寶庫的「金鑰匙,可以終身受用。因此,家長要重視在閱讀中教給孩子讀書方法。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覺得無從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認為讀完了,這樣讀書是沒有效果的,不能盡快地提高閱讀能力。 那麼,怎樣指導孩子閱讀一篇課文呢?第一步讓孩子認讀課文,通讀兩三遍,從整體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對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家長要督促孩子通過查字典來解決。第二步要讓孩子細讀課文。通過孩子自己動腦、動口、動手,了解課文內容,能給課文試著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步讓孩子精讀課文。能在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自己確定重點段,重點理解,從中提煉,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步讓孩子能回答書後的問題,寫出預習筆記,並對文章有自己的評價。閱讀課文後,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請教老師和其他人。 通過上面的過程,就會使孩子懂得,讀一篇文章,不但要讀通語句,而且還要明白文章寫的是什麼,怎樣寫的,為什麼這樣寫,從中培養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四、培養孩子多讀善思,勤於動筆的習慣 孩子從小就應該養成多讀善思,勤於動筆的讀書習慣。文章的內容是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的。只有通過讀,才能把無聲語言變成有聲語言,把語言文字所描寫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表達出來。 學貴有疑。思維總是從問題開始的。孩子在學習中有了疑問,才能產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強烈願望,才能有所創見。家長對這一點要熱情鼓勵。例如,孩子在學《一個降落傘》這篇課文後問,周總理為什麼把自己的傘包讓給了別人呢?這個問題正是這篇課文的中心所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也就掌握了這篇文章的中心――周總理在飛機遇到危險的緊急關頭,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種積極的思考,既掌握了課文內容,又了解了作者的表達方法。經常引導孩子這樣閱讀,有助於提高他韻閱讀能力。
五、讓孩子讀書,家長要做表率
一個故事說的是,在猶太人家裡,小孩稍微懂事,母親就會翻開聖經,滴一點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孩子去吻聖經上的蜂蜜。讓孩子從小就感受到書籍之甜,閱讀之美!在人均擁有圖書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讀書的比例上,以色列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到目前為止,猶太人諾貝爾獲獎者累計已達130多人。
雖然獲諾貝爾獎與從小讀書的關聯性多大不好簡單地用該例子評判,但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沒有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家長接孩子回家後,自己往電腦前一趴,卻要求孩子去讀名著,這樣的情形在很多家庭都存在。」記者采訪時,一位從教20多年的教師說。
80後,有人說是缺乏知識的一代,甚至有一種觀點是80後的人沒正兒八經讀過一本書。目前,越來越多的80後成為孩子的家長,閱讀書籍漸漸被上網沖浪、看電視節目所取代。讀書,正與人們的生活漸行漸遠。
Ⅱ 如何從小規劃孩子的語文學習
首先,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科目,它是學好其他學科的前提,無論是在義務教育階段,還是在普通高中階段,它都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伴隨我們的一生。其次語文的重要性體現一個他是民族歷史的紐帶,民族精神的傳承,民族感情的表達。從小培養孩子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可以調動他們語文學習積極性,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學習成績,可以帶動其他學科的學習,最重要的是還可以幫助孩子塑造人格,成就未來。規劃孩子的語文學習,有以下幾點。
Ⅲ 怎麼培養孩子語文學習能力
鏈接: https://pan..com/s/1LvCWgG-gnepPtznySWMmFg
語文是一門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基礎課,從小學到中學的十二年中,語文課所用的教學時間大約佔全部教學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居各門功課之首。這是因為,「語文是學生學習各門功課必須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工具」。如同毛澤東同志所說,「學了看書作文,那他們出校後的發展就有了一種常常用得著的工具了」。
記誦法
對於課本上的範文和課外讀到的名篇佳作,要反復誦讀,直到能夠熟記或背誦其中的名言佳句、精妙詞語、華彩段落。朱熹說:「凡讀書,……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經久不忘。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只有熟讀許多名篇佳作,才能逐漸領悟名家在遣詞造句、狀物寫景、明志抒情、布局謀篇等方面的佳妙之處,逐步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律;同時,只有熟記大量詞語、句式,運用起來才能左右逢源、揮灑自如。
泛讀法
呂叔湘先生說:「少數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你要問他的經驗,異口同聲說是得益於課外看書。」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要想學好語文,有效地提高讀寫能力,光靠課本上的幾十篇、幾百篇文章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在課外大量閱讀名家名作。魯迅說:「凡是已有定評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都說明著『應該怎樣寫』。」只有「讀書破萬卷」,才會「下筆如有神」。北京景山學校曾規定,從小學三年級到初中階段,要學習朱自清、趙樹理、巴金、老舍的大量作品,五六年級集中一段時間學魯迅作品;在低年級學習短小的古文、古詩,到初中《古文觀止》幾乎整本地學,這種做法是很有道理的。
Ⅳ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
鏈接:
通過童話、寓言、兒歌等內容,力圖從孩子發展領域所涉及的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數學思維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空間知覺能力、創造力、觀察力、注意力等方面為孩子將來學好語文打基礎。希望這份文件可以幫助到您和您的孩子。
Ⅳ 學齡前的時候,家長如何做才能讓寶寶上學後學好語文
語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寶寶學不好語文,那麼就寫不出優美的作文,也考不出好的成績。所以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對於語文的興趣,可以讓孩子學習一些生字,這樣在上學之後就能夠更快的學好語文。那在學齡前的時候,家長如何做才能夠讓寶寶上學後學好語文呢?
Ⅵ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
四書五經,博覽群書,閱讀是使孩子增加語文素養的最佳途徑,從簡單易懂的窗邊的小豆豆開始到巴金,老舍的作品,再到托爾斯泰,普希金,莎士比亞。
Ⅶ 怎樣培養孩子語文能力
《孩子語文能力》網路網盤免費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LvCWgG-gnepPtznySWMmFg
這幾次的單元試卷,閱讀題和寫話題佔了很高的分值,同時年級越高,這兩項的分值也會越來越大。喜歡閱讀和不喜歡閱讀的孩子,語文成績的差距也會越拉越大。閱讀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日不間斷地閱讀,才能逐步提高。
Ⅷ 怎樣幫助孩子學好語文
一是堅持,二是積累。語文不同其它學科,抓一下成績就上去了,語文成績很難做到在短時間內突飛猛進,靠的就是平時的積累,積累字詞、積累好詞好句、積累好文、積累語感等等。積累的過程又是乏味的,這就需要家長和孩子們堅持不懈。
Ⅸ 小學各階段如何培養孩子的語文能力
1-2年級:重點放在基礎字詞的書寫、組詞造句、現代文的閱讀和古詩的背默。
3-4年級:重點放在閱讀能力的提升上,這個時候需要鋪墊大量閱讀。學會選擇和利用閱讀方法,可大幅提升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如「精英特速讀記憶」的快速閱讀方法,能有效提高閱讀者的閱讀速度、快速理解和重點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對注意力、閱讀理解思維、記憶力也也有具體的訓練,訓練後對學習中速度慢、理解慢、記不住等問題會有明顯的改善。
5年級:在這個階段部分主要是復習鞏固以及迎接小升初。所以時間節點可以調整一下:5年級上主要搞英語和數學,輔助搞語文的基礎字詞。5年級下主要進行語數英三科的小學階段復習鞏固為了初中做准備。
Ⅹ 小學生怎樣學好語文有什麼好方法
怎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學習語文?這一直是小學語文老師探究的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學好小學語文的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參考。
一、學好課本知識
課本知識是語文的基礎,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學習它。有不少學生認為只要上課時專心聽講,勤記筆記,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再加上自覺復習,就能使成績提高。其實,這還不夠。學習的最重要階段是預習。
也就是說在老師上課之前,你先得自己學習一下課文,在預習中要盡量運用你已經獲得的知識和方法去主動地解決自己能解決的問題,把不懂的問題記下來,在上課時跟老師、同學一起學習討論。課本要反復閱讀,直到把問題看的透徹了、明白了。
重點是培養兩個習慣:一個是課後復習的習慣。教師應該針對各學習環節的不同特點給學生適量布置聽、說、讀、寫、背方面的作業,形式上要盡量做到游戲式、趣味化,努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自己養成及時復習的習慣,不懂就問,在復習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讓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另一個是階段復習的習慣。從時間安排上,可以當天鞏固新知識,每周進行小結,每月進行階段性總結,期中期末進行全面系統的學期復習;從內容上看,每課知識及時回顧,每單元進行知識梳理,每章節進行知識歸納總結,必須把相關知識串聯在一起,描繪知識結構,形成知識網路,達到對知識和方法的整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