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拓展課有什麼可以搞的

小學語文拓展課有什麼可以搞的

發布時間:2022-08-27 09:32:10

小學語文課外訓練拓展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課可與本組課文的學習、寬頻網的活動結合起來進行,要從本組學習開始時就提出要求。請打算介紹自己去過的地方的同學和打算介紹自己最想去的地方的同學做好准備。

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情境,以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如,可以模擬現實生活,學生自由分成小組,組成「旅遊團」,組內的每一個人輪流當「導游」;或者把教室布置成展覽館,展覽館里設分館,大家輪流當不同分館的「解說員」。教師要引導好組內交流的形式。

「導游」或「解說員」

和「遊客」之間可用多種方式進行交流。教師要盡可能地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在雙向、多向的互動中活躍思維,提高學生表達、傾聽和應對的能力。

小組交流後,教師可引導學生開展評價活動。發現同學的進步,發現點滴可取之處。然後在小組內評選出活動的「最佳導游」「最佳解說員」「最佳遊客」。還可設置一些靈活多樣的獎項,如,給搜集資料最多的學生授予「小博士獎」,給最愛提問的學生授予「小問號獎」,給進步明顯的同學授予「進步獎」。

在小組交流、評價的基礎上,教師可簡單總結一下這次活動的情況。如果大家有興趣,還可以把這次活動搜集的資料整理好,辦一次展覽。

【習作】

這次習作要求學生寫自己去過的地方,也可以是想去的地方,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自由選擇。可以將習作和口語交際緊密結合在一起,把口語交際作為習作前的交流或者把習作作為口語交際前的准備。具體如何操作,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在進行口語交際時,向學生作些習作方面的提示。這次習作要達到「使別人讀了也對這個地方感興趣」,關鍵是要抓住「這個地方怎麼吸引人」來寫。如果有可能,教師可組織一次活動。習作時,要引導學生抓住這個地方的特點。展開想像,把這個地方的景物或變化寫清楚、具體。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從課文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寫好後,讓學生讀一讀,改一改。

【我的發現】

這部分安排的內容是讓學生發現:有些詞有多個義項,同一個詞在不同的語境里,語義是不同的,認識到詞的意義常常要結合語言環境來理解。

在第一組的第一個句子里,「深」是「從上到下或從外到里的距離大(跟『淺』相對)」

的意思。在第二個句子里的意思是指「距離開始的時間很久」。此外,「深」還有多個意思,⑴

深度,如,河水有三尺深;⑵

深奧,這本書內容很深,初學者不容易看懂;⑶

深刻,這件事影響很深;⑷

感情厚,他們的感情很深;⑸

(顏色)濃,如,這件衣服是深紅的。

在第二組的第一句里,「封」是量詞,用於裝封套的東西。在弟」二句里「封」是封閉的意思,表現枝葉繁多,好像把森林都包起來了。

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讀讀這兩組句子,再讀讀學習夥伴的話,看自己是否能發現這些特點。教師還可再列舉其他一字多義的例子,或者讓學生說說他們知道的哪些字也有這樣的特點。

【日積月累】

〖讀讀背背〗

本次「讀讀背背」安排了五句寫景的古詩名句。

第一句選自唐朝王維的《山居秋瞑》,全詩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這兩句描寫了如畫的景色。浩月當空,照耀在鬱郁蔥蔥的`青松上,山泉清冽,淙淙流瀉於山石之上。這是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呀!

第二句選自杜甫《絕句》,全詩是「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詩句的意思是說微風徐來,碧波盪漾,在碧波的映襯下,水鳥顯得更加潔白,它們正在歡快地徜佯;青山上的草木繁茂、青翠欲滴,山花怒放,在陽光映照下火紅一片。寥寥十個字,就勾畫出一幅色彩絢麗、意境優美的圖畫。

第三句選自杜牧的《江南春》。全詩是「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千里鳥啼、綠樹紅花,有聲有色;水鄉、村莊、青山、城郭、酒旗,有靜有動。作者用十四個字就概括了江南的美景。

第四句選自陸游的《游山西村》,全詩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朴古風存。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教材中所選兩句是膾炙人口的名句。上句通過一個「疑」字,把山巒重選、流水索繞的迷路感覺,刻畫得形神畢現;下句承上,把移步換形所見之繁花似錦的春日美景,描繪得宛然在目。它的妙處,不僅在善於描寫難狀之景,而且出語自然天成,又富於哲理,耐人尋味。

第五句選自王安石的《慶申正月游齊安》,全詩是「水南水北重重柳,山後山前處處梅。未即此身隨物化,年年長趁此時來。」詩人運用詞語的重疊,營造出一幅生機盎然的圖畫。

教學中,要著重指導學生朗讀、背誦。要鼓勵學生從古詩文中摘抄自己喜歡的名句,與同學交流。

〖讀讀記記〗

教學「讀讀記記」,重點是指導學生讀熟、記住,了解一些語言現象,對詞語的意思不必做過多的講解。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發現這三組詞語的特點,第一組是「

AABB」的形式,第二組是「又……又……」形式,第二組是「不……不……」的形式。此外,還可以做一些口頭的擴展練習,如,「明明白白」「蔥蔥蘢蘢」「又肥又厚」「不言不語」。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有意識地運用這些詞語。

② 如何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

孩子對於語言的接受能力是很強的,但是因為年幼,往往對於傳統的教育模式並不喜歡,對於死記硬背式的教育方式充滿反感,甚至會因此產生逆反心理,得不償失。基於這一特性,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於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便顯得尤為重要。如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成為很多教師研究的重點,寓教於樂也成為教師交流時經常掛在嘴上的家常便飯。
一、拓展課外活動模式,強化課外閱讀范圍
對於小學生而言,往往很容易因為各種新奇事物而分心,但是也同樣因為不斷接觸到新奇事物,而對正在學習的相關知識非常有激情,並牢記所學內容。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之中,課外活動就成了非常必要的一個環節。傳統的課外活動模式一般僅僅局限於春遊,或者是組織學生進行有組織的課外閱讀,包括在班級建立圖書角等等。實際上,這樣的方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拓展學生閱讀面的作用,但是任務一樣的閱讀要求也非常容易讓學生產生逆反情緒,甚至因為叛逆的情緒對閱讀產生反感。實際上,閱讀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的時候,要記住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喜歡上閱讀,對語言學習產生熱愛的情緒,並以此激勵學生對於語言學習的熱情。如果只是單純地通過教條式地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反而會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和厭惡情緒,最終得不償失。因此,如何恰當地拓展課外活動模式顯然是一個很有必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在多年教學經驗中發現,孩子天性之中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本能,如果能夠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引入自然中,往往能夠起到不錯的效果。譬如,在一些傳統課文的教學中,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走一走,用類似於郊遊的形式調動起學生的興趣,然後將學生召集在一起,環坐在花草樹木之中,用講故事的方式帶領學生走進文學的世界。在這個時候,學生會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一種傾聽的模式中,同時開始在文學的世界中自由徜徉,並且開始逐漸對語言學習產生興趣。只要教師引導得當,學生往往能夠自主地要求家長找來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根本不需要老師的督促或者強制要求。這就是對於日常課外活動的簡單拓展之一,這樣的課外活動不但會讓學生的身心得到放鬆,真正做到寓教於樂,更能夠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因為惦念著下一次的活動,也會讓學生在日常管理中更加主動地遵循課堂秩序,無形中提升了教學質量。
二、成立多種課外小組,組織趣味語文競賽
學生的課余文化活動很多,但傳統語文教學並沒有充分利用課外活動,這不利於孩子們潛能的開發。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學習方法,成立課外小組顯然是在長期教學實踐中獲得了較好成效的方法之一。通過學生的自主選擇,根據各人的興趣不同,組建不同的興趣小組,再根據不同的興趣小組,開展不同的課外活動,或者在相同的課外活動形式中,給予不同小組不同的課題,這樣既可以盡可能地培養每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又能夠依託興趣愛好提升孩子們對於語文學習的熱愛。譬如,成立板報小組、小記者站、校園廣播站、書畫小組等等,這些多種多樣的課外小組本身就能夠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在各個小組的不同活動中培養學生對於團隊的意識。除此之外,在不同的小組之間還可以根據所學語文內容開展不同的趣味競賽,譬如古詩詞接龍、講故事大賽、童話劇表演大賽、書畫大賽等等,還可以根據所學過的語文內容和當前所處的環境,要求學生進行編故事接龍或者口頭作文寫作等等。這樣的方式,既能夠讓學生在一次次的競賽對抗中學會團隊合作,又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去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拓展閱讀渠道,又能夠讓學生之間產生一種良好的奮發向上的氛圍,極有效地提升了語文教學中的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與實踐性並重的基礎課程,想要有效地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就必須合理地利用孩子們的各種特性,拓展小學語文的各種課外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學生的各種素質得到提升。

③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有效拓展延伸

語文的外延是社會生活,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把語文的觸角延伸到課外。拓展的本質是學生的課外語文實踐。什麼是教學拓展?教學拓展就是指導學生在課文學習的基礎上,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證課堂的內容,指導學生進行字詞句的練習,進行課外讀寫。恰倒好處的拓展延伸能讓語文課堂更開放!比如說在教學第一單元「我愛閱讀」的主題時,課後我安排了一個關於讀書的綜合性學習,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收集有關讀書的名言或者是故事,也可談一談自己的讀書感受,了解圖書的種類等等。在此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進行了讀書匯報。給了他們展示的平台,結果令我很是欣慰,有詩歌朗誦的、有談讀書感受、讀後感的、有表演課本劇的也有講名人讀書故事的。形式多樣,出乎我的意料。
當我們遇到了應用文,說明文時不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課後的拓展延伸也要穩步進行嗎?
五年級上冊第三組《鯨》《松鼠》等這類的說明性文章,在課堂上的學習多少有些不夠盡興,所以應該讓學生根據課文的路途繼續下去,去尋找科學的路徑。適時推介課外讀物法布爾的《昆蟲記》布封的《自然史》。一篇課文教好後,學生應當感到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向他們推薦相關的課外讀物,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課後延伸,並及時地進定製HR最喜歡的簡歷我要定製簡歷行反饋、交流,這樣,有利於最大限度地去開發課程資源,促進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的結合,調動學生學習運用語文的積極性,並不斷擴大語文學習的視野。
從文本空白、懸念處拓展延伸
些文章結尾戛然而止,耐人尋味,留給了學生極大的想像空間,這給學生順著課文思索帶來了機會,可以啟發學生對課文內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發展,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如在學習《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後,要求學生根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充分發揮想像,續寫一個片段:小木偶在賦予了人世間所有的表情後又會遇到什麼人,發生什麼事。
方式多元的拓展延伸
隨著信息技術逐步與學科教學相整合,各種新穎的閱讀方式也隨之出現,如音像閱讀,這種閱讀方式更多藉助於現代音像技術,如電影、電視、廣播、錄像等,比較直觀,它通過畫面、聲音來展示內容,能強烈地刺激人的感官,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學《開國大典》和《最後一分鍾》時我組織學生觀看了1949年的閱兵儀式及1997年的香港回歸時的交接儀式。再如網路閱讀,這種閱讀方式主要藉助於網路技術,通過上網瀏覽或在線閱讀來達到目的,它的大信息量和快捷的查閱速度是其它閱讀方式無法比擬的,也是現在學生較感興趣、極易接受的閱讀方式。因此拓展閱讀開展過程中同樣可以既有文本的拓展,也有音像資料的拓展、圖片資料的拓展,通過「屏幕閱讀」來拓展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其體驗感悟能力。
同時,拓展閱讀一定要注意要適度,要適合文本,適合學生,適合的時機,適當的數量,合適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紛繁復雜的語文的學科資料中,找到更多更好的學習資料給學生。

④ 如何擴展和延伸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如何有效拓展小學生語文課外閱讀[語文教學與研究] 高祥虎 約2825 字 摘要: 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拓展小學生的語文閱讀,從三個方面展開論述:教師要轉變觀念,拓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的拓展閱讀興趣;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關鍵詞: 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轉變觀念 激發 向導 當今語文課程改革有一個重要導向——十分重視課外閱讀。《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要「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1]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指出:「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2]小學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起著積極作用,那麼,針對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應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生的語文課外拓展閱讀 呢?下面談談我個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師要切實轉變觀念,真心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 在當前社會現實環境下,教學質量仍是教師的「生命線」,是社會評價教師工作的重要標准,於是,很多的教師便自覺不自覺地疏遠了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工作,繼續死摳課本。但是,課外閱讀難道就一定是分數的累贅嗎?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難道不能雙贏嗎?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精闢地指出:「如果學生什麼書都不閱讀,那他就連教科書也讀不好。」[3]因此,要真正開展學生的課外拓展閱讀,首先要求教師能真正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放開手腳讓學生投身到課外閱讀的海洋中。 二、教師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拓展閱讀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4]孔子的這句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怎樣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因此,要取得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效果,教師就要善於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為了貫徹落實《語文新課程標准》中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教師在課外拓展閱讀的內容安排、組織形式等方面要盡可能地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使學生樂讀、愛讀,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中的一種樂趣。 不同的閱讀方式也是使學生對閱讀感興趣的關鍵之一。在組織課外閱讀活動時,不僅可採用指名讀、互讀、分角色讀等多種閱讀形式,還可採用游戲、表演等方式,幫助學生提高理解能力和認識水平,從而增強閱讀的興趣。閱讀是一個由少到多、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沒有閱讀量的積累,就難有閱讀的質的飛躍,因此古人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精闢論斷。《語文課程標准》明確提出: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 萬字。從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龐大,但如果我們能夠巧妙地利用多媒體網路教學資源,充分發揮網路本身獨特的視聽效果,形象、豐富的信息承載,這樣的閱讀量以及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勢,充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他們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這個目標就不難實現。 三、教師要做好學生課外拓展閱讀的向導 1.推薦好的課外拓展閱讀書籍。 當小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起來後,就要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書,讓學生有好書可讀。要考慮推薦的課外書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與學生的心靈世界息息相通,讀物的語言水平要略高於學生。 2.結合語文課本開展拓展閱讀,指導課外閱讀方法。 語文課本中的課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往往有著復雜的背景。如果沒有足夠的背景資料,要理解課文是有難度的。所以,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開展拓展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 學生要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離不開科學的閱讀方法。因此,我們要利用課堂,把閱讀方法的指導寓於課堂教學之中,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瀏覽法、做讀書筆記等。這樣學生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課內學到的閱讀方法在課外閱讀中加以實踐應用,促進知識和能力的遷移,達到「不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 四、課外拓展閱讀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程度、層次。 目前,小學生語文課外拓展閱讀實踐中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無序、無層次現象,為改變拓展閱讀的無序、無層次現象,教師應該加強計劃性,可以在每學期初制訂課外拓展閱讀的計劃,而後根據具體的操作情況及時做出調整。 2.要注意課外拓展閱讀的類型、遷移性。 要根據不同的目的選擇相應的拓展閱讀的類型和形式。小學語文學習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表達形式的學習模仿,並通過閱讀學會閱讀,因此更應重視遷移性和比較性的拓展。教師有必要推薦那些和課文形式相類似的內容,引導學生主動閱讀。如,學了兒歌《四季》,補充分別寫春夏秋冬景緻的小詩;學了《桂林山水》,可對比閱讀常識教材中《桂林山水》一課,把教材中的課文前後串聯起來,重新進行閱讀比較,也是一種有效的拓展閱讀,可以促進知識的類化,提高思維的概括水平。烏申斯基說過:「比較是思維的基礎。」[5]教師要善於選取相關的教學資料,把內容或形式上

⑤ 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拓展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所需的語文實踐能力。」 「在加大思維容量的同時,擴大有效信息量的傳遞,課文閱讀與課外閱讀要緊密結合。要指導學生到更廣闊的閱讀天地中獲取信息,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在這種大的教改環境下,課堂教學的拓展是一種必然的教學行為。但有許多教師對拓展教學的理解出現了偏差和異化的情況,誤以為只有進行了拓展才能夠體現課程新理念。於是乎,打著「拓展」的旗號,以文本的某一內容為由頭,將語文課「切換」成了思想品德教育課、時事分析課、影視音樂欣賞課等。所以,有必要對什麼是拓展教學做一個概念的界定。時下從網路找到這種定義:「閱讀課堂中對文本的拓展教學應該是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以課文為中心點,進行作家、題材、文體、表現手法、結構特點、語言風格等多層面和多維度的拓展,以突破時空限制的適當的知識延伸,豐富學生感知的信息和思維的層次的教學方式。

⑥ 在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堂上可以用什麼游戲來增加學生積極性活躍氣氛

1、小猴撈月

2、三打白骨精

3、炒股票

4、搜捕逃犯

5、歡樂猜拳

具體如下:

⑦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拓展課外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拓展課外閱讀?閱讀是學生以及所有人提升自身素質,提高能力的最佳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應當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做到既要重視課內語文教學又要抓好課外閱讀。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拓展課外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1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拓展課外閱讀

1、低年級學生可將課外閱讀先放在課堂上欣賞和交流,並漸漸引導其在課堂外的網路上擴大范圍進行欣賞和交流,慢慢培養其閱讀和欣賞的能力,擴大其閱讀和交流的視野。例如:在課堂上,老師每次可抽取兩到三名學生向同學朗讀自己推薦的好 句子 、好段落,要求說明推薦句段的出處,做到朗讀時口齒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談談為什麼推薦這句段,表達自己對句段的感受,再讓班上同學談談對這句話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級中隨機抽取的學生應先抽語文能力強的學生,有了好的開頭,才有了活動順利進行的基礎。

2、中年級學生可將課外閱讀欣賞放在課堂上欣賞和交流的同時,在課堂外的網路上進行大范圍的欣賞和交流,激發其課外閱讀欣賞興趣,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請一到兩名學生向同學推薦好段落、好 文章 ,要求說明推薦段落、文章的出處,朗讀時做到感情豐富,可加入自己的肢體表演,再談談推薦的理由。在網路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BBS論壇上對閱讀材料的評價或者對學生的閱讀評價進行發帖或者參加互動討論。

3、高年級學生由於閱讀習慣的養成和閱讀量的增加,可將課外閱讀大量放在課堂外的網路上進行欣賞和交流。例如:學生可以在BBS論壇上發帖推薦自己喜歡的文章,要求說明推薦文章的出處,可做整篇文章的轉載,也可自行挑選自己喜歡的文章部分轉載,甚至可以上傳朗讀配音,並寫一寫閱讀後的個人感受及推薦的理由。當然,課堂上的閱讀欣賞也因繼續進行,教師可以在論壇上挑選閱讀材料,也可在課堂上隨機挑選學生做現場推薦。

2小學語文教學的課外閱讀

明確課外閱讀的任務

課外閱讀的首要任務是運用。葉聖陶先生說過「 語文教材 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這一說法的內涵正是課外閱讀的運用功能。學生課堂上在教師的指導下獲得了各種各樣的讀書 方法 ,這些讀書方法只有經常、反復地運用,才能得心應手,真正成為一種閱讀的能力。課外閱讀就為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塊實驗田,提供了展示學生才華的機會。

課外閱讀的第二個任務是學習,就是從廣泛的課外讀物中吸收營養,開闊視野,以達到「以課外促課內」的效能。如《我的戰友邱少雲》一課,戰爭年代離學生生活相隔太遠,如果學生僅僅閱讀教材中的課文,他們所受的 教育 是單簿的,對邱少雲的偉大與崇高的認識也是淺層次,但是如果指導學生閱讀課外閱讀物《我的戰友邱少雲》,學生對邱少雲的 事跡 以當時戰斗的場景有了豐富的感知,他們就很容易體會到戰斗環境的環境以及邱少雲的偉大,從而產生對邱少雲的崇敬懷念之情。 「積累」是課外閱讀的第三個任務。學生的頭腦如同一個信息庫,只有當學生掌握大量的、豐富的資料,他們的思維才是活躍的、開闊的,才能達到說話時「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習作時「文如泉涌,妙筆生花」。相反,如果沒有平時豐厚的積累,學生的內心就是空洞的,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更談不上寫出優美的作品。因此,進行課外閱讀時重視廣泛地積累,積累語言,積累思想,才會使學生一天天變得豐厚起來。

推薦課外讀物的原則

拓展課外閱讀應向學生推薦什麼讀物呢?趣味性是向學生思維推薦讀物的首要原則。學生年齡小,不具備辨別優劣能力。因此,教師不能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放任自流,要放到「下水」閱讀,然後分門別類地介紹給學生。尤其是讀物是否有趣,是否能引發學生的共鳴非常重要。很顯然,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去啃那些枯燥乏味的「之乎者也」。富有生活情趣和幻想的 故事 、有趣的 生活小常識 、小實驗、琅琅上口的詩歌,才是最受學生青睞的。

「廣泛性」是向學生推薦讀物的另一原則。我們都知道,人只有吸收各方面營養,身體才會健康。讀書也是如此。倘若只讀一種書,就只能接受一方面的營養,就會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這是指導學生讀書的一大誤區。學生接受的基礎教育,只有博覽群書,譬如文學、史地、生物、數學等各方面的讀物,才會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才不會成為某一方面的「跛子」。 幫助學生廣泛地選擇有趣的適合自己閱讀的課外讀物,學生才能開卷有益,從而促使學生喜愛讀書,養成經常讀書的好習慣。這種效果是值得每一位教師付出心血的。

3營造輕松的語文課堂氛圍

1.努力創設民主課堂氛圍,使學生勇於參與課堂教學中來,是進一步建立師生關系的重要之一,也是課堂教學改革重要的另一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交流,充分配合,使學生的身心和諧地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是課堂教學改革的重要問題,每個教學教師都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

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教導學生、;教師不是萬能的,教師也會犯錯誤,在很多方面,同學們是不比老師差,例如在電腦學生方面,舞蹈技能各方面,教師都需要虛心向學生學習,做好師生之間互教互學的關系,好學生應敢於質疑。在這種坦率的學習氣氛中,教師非但不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敬意。師生關系會更和諧融洽,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就有效的開展了。

2.充分發揮討論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促進學生智慧潛力的開發和激發,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創設讓學生有話願意說的情境,對於某一問題,只要能擺出充分證據,完全可以各抒己見,自由發揮,有時學生討論超出教學范圍,有時甚至影響教學進度。也應該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師看來比較幼稚的,荒謬的我們也要讓學生把話說完,讓學生很快和教師融入一起。

3.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做到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就要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使每個學生的智慧潛力、個性特長都能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得到發揮,讓學生樂學。指導 學習方法 ,讓學生學會,對學生討論中爭議大的問題答疑問,解惑,使學生逐步進入善學的境界。

4培養學生 創新思維 能力

教師必須熱愛語文教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所謂的「樂」,就是「喜歡」、「 愛好 」。這是語文教學所必須具備的感情基礎。語文教師必須熱愛自己所教的語文學科,具有從事母語學科教學的光榮感和神聖的責任感,享受語文學科教學的快樂。這樣,你才能在語文教學中訴諸真情。語文教學,教師不僅僅是傳授學科知識,讓學生去感知、接受、運用學科知識。它具有特殊意義的教學任務是用自己豐富的學科情感去感染學生,構建起學生與文本作者之間的感情的橋梁,引領學生走進作者的感情世界,產生心靈的共鳴。

語文不是無情物,師生應是情中人。教師要用自己鍾情的教來漸染學生,使之鍾情於學。學生熱愛語文學科之日,便是學生學會學習之時。所以,我堅持著這樣的教學理念:高高興興地走向講台,熱情飽滿地講每一節課,深情款款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上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我的教學目標是先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科,讓自己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這是學會學習語文的前提,沒有這個前提,你即使在課堂上使出渾身解數,也不可能教會學生學習語文。所以,教師必須熱愛語文教學,深愛自己所教的學科。

讓學生化被動學為主動學。

我在教學實踐中認識到,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學科,就要耐心教育學生認識到學好語文學科對他們將來的意義,從而化被動學為主動學。首先,我讓學生通過生活中生動而真實的個案示例來認識學好語文對他們將來的重要意義。如走上社會工作環境中的寫稿、演講、做 報告 乃至人與人之間的對話交流,都是語文功底的體現,都是終生受用的知識儲備。其次,我還從學生學習偏科現象出發,有的放矢地找學生談心,對他們進行學習目的、意義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了學語文有用,語文分同樣是分,不可忽視。從而讓他們能夠主動、積極、有意識地學習語文。 這其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變你讓他學習為我要學習」。這可不是個簡單的理論問題。為了促成這種轉變的發生,教學中,我們必須多下功夫,不惜苦口婆心。這種教學情感的投入和時間的投入不是用語言可以說清楚的,這是一個艱苦付出的過程。不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是不會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的。這也正是我們語文教學工作者會深切體會到的什麼是「苦中求樂,教中求樂」。教學同樣「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語文教學絕不應是硬性要求,硬性要求談不上培養,反而會適得其反。用學生氣老師的話來說,你讓我寫、讓我背,我就不寫、就不背,你能把我怎麼樣?是啊,我們能把他們怎麼樣呢?我們相信,教育是愛心產生耐心,耐心和恆心總會有所收獲的。所以教學就得對學生有愛心和耐心。我們要用一次次的熱情鼓勵,用一次次真情的表揚,用一次次師生記憶互動、朗讀互動、改錯互動、 總結 互動、搜集材料互動,用一次次的師生課堂比一比、看一看誰寫的好,誰說得好……來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變被動學為主動意識上的學。


⑧ 中小學課外知識拓展課都可以上什麼

體育保健、工藝製作、語言訓練等等。
拓展課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體育保健:乒乓、踏板操、排球、籃球等,工藝製作:剪紙、立體紙球、趣味折紙、花樣編織、十字綉等,語言訓練:英語歌曲、弄堂兒歌等。
開設的拓展課是以「促進全體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可持續的終身發展"這一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拓展課有什麼可以搞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6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4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93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1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5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4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92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76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37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5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0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52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90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29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66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17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