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出語文試卷
這要看你是什麼年段的啊,
我出的試卷一般是4——6道選擇,前3道基礎
然後是填空,考一下文學常識或者背誦,接下來是語言應用,就是仿句這樣的題
然後是考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一般文言文考一篇,現代文考1——2篇,
最後當然是作文了。
分值方面嘛,選擇題8——12分
填空10——15
文言文10分
現代8——15左右
作文看情況了,如果你前面出的少,那後面就得出大點
一般就20——40這樣
B. 如何自己出六年級上冊語文人教版卷子
1、首先,自己要先看過人教版六年級的課本,知道裡面的重點和非重點是什麼;
2、其次,人教版六年級上冊還是要以字音字形、判斷病句、改句仿句、名句默寫、記敘文閱讀和作文寫作為主的。所以你出的題目可以是課內也可以是課外。
3、題量不宜過多,六年級的孩子看不懂課外文言文,要選簡單一些的課內的。
4、作文的命題可以是全命題,也可以是半命題,字數500字
C. 一般語文試卷的格式是怎麼樣的啊
恩,初一或者初中的語文試題模式都是一樣的。大的結構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或者是第一大題是語文的基礎知識題,考查的是學生本學期的語文字詞,語法,修辭,病句,默寫等內容;第二部分或者是第二大題是語文的閱讀題,這個是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第三部分或者第三大題是本學期學到的文言文試題,其實該算閱讀類型題,一般都獨立分開加上了詩詞的賞析;第四部分就是作文了,我們這里語文試卷滿分是120分,作文都是佔50分值的。一般第一大題20分左右;第三題20分左右;餘下的都是閱讀的分值了。
D. 升初中語文卷子試題
江市八都鎮中心小學六年級畢業練習卷
一、語言積累
1、看拼音寫漢字(8%)
dǐ yù pái huái miǎo shì chè dǐ
wǔ rǔ 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 chuāng
2.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再寫出幾個來自寓言的成語。10%
興國安( ) 排山( )海 應接不( ) 神機( )算
完( )歸趙 理直氣( ) 衣( )楚楚 前( )後繼
3.a.將句子補充完整22%
⑴ 鍥而不舍,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又譽其矛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b、根據課文填空。本學期,課文中有許多人物一定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廉頗,有_____________的諸葛亮,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張思德,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李大釗,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桑娜,有___________________ 的詹天佑。
c.按要求填空
⑴ 杜甫是唐代的三大詩人之一,本學期我們學習了他的愛國詩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還在積累運用中學習了他的《 》。你課外還學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詩篇。
⑵ 你在課外還積累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像「日日夜夜」這類的詞。
(3)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其珍貴的,可是,王剛就不這么認為,每當看到他沉迷於各種游樂中的時候,你真想對他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名人名言)
(4)、你認為教室里應張貼怎樣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請寫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30%
(一)、傘的女孩
南天門是花果山上的一個景點。我們快到這個景點的時候,雨下大了,只好在大樹下躲雨,躲了好一會兒,有三個夥伴見到一位打傘的女孩,就鑽進她的雨傘里去,變成了四個人共用一把傘。他們佝僂著身子像四個蒜瓣圍著蒜頭的莖,煞是好笑。我這時打量起這個打傘的女孩。先當還當她是迷路的小遊客呢,但看她不驚不慌的樣子,穿著家常衣服,又不像。問她是做啥的。她的聲音很低,斷斷續續地說是帶路的,帶到山頂兩塊錢。說著,扭頭看背後的林間小路。我望過去,路邊有民居。是她的家?到底是孩子,不會招攬生意,要不是躲雨,要不是問她,都不知道她在等什麼。這也是生活呀。因地制宜,山裡的孩子就靠帶路來賺一點錢,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呀。
雨,下小了,我們繼續前行。百步之外,又碰上一個打雨傘的孩子,好比菜場上的又一個「攤位」。能肯定她是帶路的了,所以直接問她今天帶過幾個人了。她說,帶過一個,得了兩塊錢。看樣子,花果山上有一個「帶路族」。但這「帶路族」的兩位孩子都很木訥。為什麼不會拿幾把傘來賣賣呢?賣給躲雨的人,價格可以上浮呢。
我忽然想起她們應該唱著帶路歌去帶路。我來給她兩寫個帶路歌吧。
「啦啦啦,啦啦啦,花果山中有我的家,走小道,抄近路,上山的小道在我腳下。只要花上兩塊錢,水簾瀑布可以直達。」
希望以後她們能唱著這首《帶路歌》給遊客們帶路,這樣她們可能生意興旺起來呢!
(一)積累與運用
1、給下面的字選出正確的讀音,畫上「√」號。(1.5分)
打量(liáng lìang) 上浮(fú fóu ) 興(xīng xìng)旺
2、從文中找出一個成語寫下來:______這個成語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從第3自然段中找出一個錯別字,改正過來。___改___。(1分)
4、從文中找出一個比喻句,畫上「~~」線。在這個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____比成______________。(1分)
(二)理解與感悟。
5、聯繫上下文理解「因地制宜」的意思。「因地」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制宜」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6、文中說兩位女孩很「木訥」,理由是______________。聯繫上下文來看,「木訥」這個詞可以理解為_________。(2分)
7、從文中的敘述和描寫中,你體會到小女孩是什麼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分)
(三)、表達。(2分)
8、請你為打傘的女孩另寫一首新的《帶路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挪 樹
⑴院子里那株臘梅奄奄一息了。
⑵它長得不是地方,旁邊是一個垃圾桶,垃圾車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來風姿飄逸的它,便漸漸枝折葉落,瘦弱得僅剩可憐巴巴幾條筋,眼見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塵」了……
⑶老花匠來了。我勸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陽一側長著一排臘梅,其中剛好空缺一個位置。
⑷「人挪活,樹挪死。」有人說。
⑸臘梅會挪死嗎?我怕。
⑹老花匠提著鋤頭、鏟子來了。
⑺他鏟開了!刨開了!
⑻瘦小的臘梅,卻有並不瘦小的根須,它是一株已經成熟的臘梅啊!它的根須常常地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鏟子把四周的根須全產斷了。他又輪起鋤頭,朝幾根甘蔗粗細的主根砍去。鋤落之處,錚錚有聲。發聲之處,竟露出白生生的斷裂開的主根,像斷裂的骨骼,白得駭人。
⑼我的心一陣悸動:「它會死嗎?」
⑽「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經心地回答。
⑾「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斷!」
⑿「不砍斷怎麼挪呀!」
⒀老花匠依然是那種職業性的殘酷。
⒁不能不承認,為挪這株臘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這然而這株臘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動它,非砍斷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傷筋動骨,也是出於無奈。誰讓這株臘梅在這塊土地上生長了那麼長的時日呢?
⒂「嚓!嚓!嚓!」一鏟,一鏟,一鏟……
⒃「喀!喀!喀!」一鋤,一鋤,一鋤……
⒄臘梅的根須與這塊熱土的聯系一-割斷了。
⒅「嘎吱」一聲,老花匠一腳蹬過去,最後的最粗的主根斷開了。
⒆我彷彿聽到了臘梅的呻吟。
⒇臘梅在陣痛中出土了!獨立了!
(21)老花匠像拎著一頭剛被宰割的小豬,抓著枝條拖著它走到那個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
(22)臘梅的根須仍帶著一團老土。
(23)那老土依然沉重。
(24)獨立了的臘梅帶著一團老土的根埋了下去。
(25)臘梅瘦骨嶙峋地立著。
(26)它會死嗎?
(27)晚上,雷電大作,大雨下了透!
(28)翌日,那株臘梅僅剩的幾片葉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綠的。
(29)又過了幾天。
(30) 葉子還是綠的。又長出了幾片新葉。又抽出了幾條新枝……
(31) 臘梅新生了!
(32)盡管它比那一排豐滿秀美的臘梅顯得矮小,但它總算逃脫了垃圾車的劫難。
(33)人挪活!樹也挪活!
(34)會有的,會有的,在萬花紛謝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會有臘梅花的黃色的芬芳。這里的風物一定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一)積累與運用
1、把下面的成語補充完整。(3分)
____一息 風姿飄__ ___有聲 __不經心 豐__秀美 萬花__謝
2、文中第(8)段有四個錯別字,找出來打上○,並改正。A__B__C__D_(2分)
3、文中出現的一句俗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詩句「零落成泥碾作塵」出自詩《_________》,作者是____。(1分)
(二)理解與感悟(
5、沒有字典和詞典可查,請聯繫上下文寫出下面句中加下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像斷裂的骨骼,白得駭人。( )
②哪怕傷筋動骨,也是出於無奈。 ( )
③晚上,雷電大作,大雨下了個透。( )
④這里的風物一定會:……( )
7、「我勸老花匠挪一挪那株衰弱的千金」。句中的「千金」在文中指________(1分)
8、第 (34)段中,畫「--」線的句子里含著什麼意思?把你體會到的含義寫下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概括。①第⑷段到第 (25)段,這一部分主要寫的是________(1分)
②本文的主要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③你認為本文作者在文中贊美了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2分)
10、朗讀第(31)優「臘梅新生了」一句,應重讀的詞語是____,應讀出________的感情。(1分)
三、習作。30%
當前,「非典」疫情給我國的經濟,人民的生活都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我們的「白衣天使」們為了廣大人民的利益正和「非典」病毒進行著殊死的戰斗。請你給這些戰斗在「非典」一線的勇士們寫一封信。
提示;可以在信中表示對他們的崇敬,可以寫自己對「非典」的認識,也可以寫從他們身上所學到的……
</FONT>
E. 初中語文如何試卷命題
初中語文考試命題的基本要求
一、有關考試命題的理論要點
1.抽象出的考試理論和實踐問題
考試的信度——可靠性或分數的誤差
考試的效度——考試的有效性或對考試結果的解釋和適用是否適當、有效。
考試的難度——通常所討論的難度是指考試的相對難度,即考試或試題的得分率。難度一般用難度系數來表示,難度系數越大,表示考試或試題越容易;難度系數越小,表示考試或試題越難。
2.語文考試的功能
(1)導向功能 (2)評價功能 (3)診斷、反饋功能 (4)預測功能 (5)激勵功能
綜上所述,語文考試這種測量,對於學校的語文教學具有導向功能和評價功能,對學生的語文能力發展傾向具有預測能力,對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的增長過程具有診斷、反饋和激勵功能。這幾種功能在語文考試中往往是綜合發生作用,很難截然分開的,因此劃分也只是相對的。
3.試題構成要素
(1)立意——測量目標:測量哪一方面的行為,涉及到那些知識內容。試題考查的測量目標應該獨立、完整。測量目標應該突出重點,要有層次性。
(2)刺激情景——情景材料:情景要服從測量目標和涉及的知識內容。要根據考生的生活經驗和理解程度設計情景。情景要科學、可信。情景要有相當的信息量和一定的深度。
(3)引導考生做出什麼樣的應答——設問
4.語文考試藍圖的設計—編制雙向細目表
考試命題雙向細目表是一種考查目標(能力)和考查內容之間的列聯表。製作考試命題雙向細目表,是命題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雙向細目表可以使命題工作避免盲目性而具有計劃性;使命題者明確測驗的目標,把握試題的比例與份量,提高命題的效率和質量。同時,它對於審查試題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雙向細目表是包括兩個維度(雙向)的表格,細目表也可以是多維的,一般用雙向細目表。較常見的有四種:
(1)反映測驗內容與測驗目標關系的雙向細目表
(2)反映測驗內容與測驗目標、題型之間關系的雙向細目表
(3)反映題型與難度、測驗內容之間關系的雙向細目表
(4)反映題型與難度、測驗目標之間關系的雙向細目表
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各種題型的題量及分數分配;
各項考試內容的題量及分數分配;
能力考查的重點及各能力層次的分量;
作文題命題意向(包括文體、題目形式、題材性質、字數、分數、評分);
課內課外題量的比例;
試題難度及各類難度比例;
考試的時間分配。
5.選擇題的編制技術:
F. 200分幫我出一份初三的語文卷子
"初三語文試卷
一、語文基礎知識與積累運用(20分)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3分)
氣勢páng bó( ) kāng kǎi激昂( )
偃旗息鼓( ) 中流砥柱( )
2、根據課文填空(3分)
過盡千帆皆不是, ,腸斷白蘋洲。
,化作春泥更護花。
3、符合題意的一組成語是( )(2分)
啄木鳥要想吃蟲子,就應該飛到樹上去,而它卻飛到剛剛架好的電線桿上,其結果是永遠吃不到蟲子的,這正是( )
A、粗心大意,見異思遷; B、南轅北轍,緣木求魚;
C、碌碌無為,痴心妄想; D、並行不悖,徒勞心力;
4、下列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2分)
A、基礎教育的第一職責應該是教會學生對祖國的強烈情感,教會他們如何與人相融,如何培養科學的集體精神,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奮斗。
B、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學校利用課余時間開設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C、學校的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共同肩負著為社會培養創造性人才。
D、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打破經典遺傳理論禁區,提出水稻雜交新品。
5、從下面兩個角度,對「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這一歷史事實,各寫一句話新聞。(4分)
英法:
中國:
6、「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一句中,「信客」是一個職業,這個信字是送信、捎信的意思,而後面的「信」則是誠信、守信。請你也列舉一種職業,仿照上面的句式,寫一個句子(3分)
7、讀下面的文字,說說你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3分)
他本來識字不多,但幾十年來游歷各處,又代寫了無數封書信,實際文化程度在幾教師中顯得撥尖,教起國文來也從容不迫。
我的獲得: 。
二、文章閱讀理解(50分)
(一)(11分)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過湘江,緣染溪,斫榛莽,焚茅伐,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見凡數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窪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縈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後知吾向之未始游,游於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是歲元和四年也。
8、解釋下列加點詞(3分)
望西山始指異之( ) 緣染溪( )
不知日之入( ) 游於是乎始( )
知吾向之未始游( ) 外與天際( )
9、下列「之」用法不同類的一項是( )(2分)
A、望西山始指異之;B、凡數州之土壤;C、窮山之高而止;D、其高下之勢;
10、翻譯句子:(3分)
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
11、文段結尾用兩個「然後知……」的句式,試分析其作用?(3分)
(二)拿來與創新(22分)
所謂「拿來」,就是從他人處學來自己所沒有的東西。魯迅先生曾提出「我們要放開眼光,運用腦髓,自己來拿」的主張。然而是不是拿來據為已有就成了呢?不,還要創新。創新需要拿來,拿為是為了更好地創新。
清代詩人袁枚曾說:「蠶食桑,而吐者絲,非桑也;蜂採花,而所釀者蜜,非花也。」如果說「食桑」「採花」可算作「拿來」,那麼「吐絲」「釀蜜」就是「創新」了。試想若蜜蜂采遍一千朵花,卻釀不出一滴蜜來,或者釀出來的還是花粉,人們還會像今天這樣贊美它嗎?蠶、蜜蜂這樣的小生靈尚且如此,我們人就更應該懂得「創新」的價值了。若說我們比其他生物高級,恐怕就在於我們有一個大腦,我們「運用腦髓」,不僅可以「自己來拿」,而且我們的大腦不是容器,還應借拿來之物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論,推出新成果。
縱觀歷史,上下五千年,人類就是在創新中發展進步的。祖沖之推出圓周率近似值、黃道婆改進紡織技術、中國的四大發明、英國的工業革命……哪一次科技進步、社會變革不是先進的人們努力創新的結果?當然,不「拿來」,「創新」就無從談起,正如蠶不吃桑葉就吐不出絲來一樣。倘若一味向前人「拿來」,只知道惟「傳統」是從,而不「創新」的話,歷史的車輪還怎麼轉動?牛頓曾說他之所以能摘取科學的桂冠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但學習過前人的理論從而站在了巨人肩膀的肯定不止他一人,只因為牛頓不滿足於這個高度,敢於向上邁出自己的腳步,才有了「牛頓三定律」的誕生。歷史便記住了這位創造者的名字。
放眼當代,處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我們當然需要從「外面的世界」拿來,然而是不是就照搬西方那一套?當然不是。「開放」為了拿來,「改?
注意:本試題總分120分,時間120分鍾。20分)
1.
仔細觀察下列每組詞語,裡面有錯別字嗎?如果有,請在錯別字下畫橫線,然後將正確的字寫在後面的橫線上;如果沒有,就在後面的橫線上打「√」。(4分)
①姍姍來遲 婦儒皆知 好逸惡勞 根深蒂固
②重蹈復轍 鶴立雞群 鍥而不舍 誠惶誠恐
③嘆為觀止 怏怏不樂 苦心孤義 合轍壓韻
④月明風清 張皇失錯 可歌可泣 不容質疑
2.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4分)
①榮膺( ) ②戲謔( )
③翹( )首期盼 ④叱吒( )風雲
3.
在我國古代詩詞中有許多包含豐富哲理的句子,請你舉出一句例子並說說其中包含的哲理是什麼。(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古代著名作家蒲松齡有一句有名的自勉聯:
對聯是關於兩個著名的歷史人物的,他們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這兩個人你最欣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2分)
一個作曲家帶著自己創作的新曲子向一位著名的音樂大師討教。在聽演奏的過程中,這位大師不斷起立脫帽。演奏完畢,作曲家連忙問道:「大師,是不是屋裡太熱了?」大師說:「不是。我有碰到熟人就起立脫帽致敬的習慣。在聆聽閣下的曲子時我碰到那麼多的熟人,不得不連連脫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這位大師話里的真實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2006
年4月30日晚,第十二屆CCTV全國青年歌手大賽在北京舉行。青年歌手們在演唱上都展現出較高的專業水平,但在多為中學課本內容的文化素質測驗題面前,他們卻紛紛「倒下」了。例如,歌手在被問及「杯水車薪」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時,他的回答竟然是「用一杯水作為車夫的工錢」;有的歌手「一日不見」接下一句,竟然說出「好想你」;還有的選手分不清中國書法的行書和草書……種種不可思議的表現及答案讓評委和觀眾瞠目結舌,大開眼界!
①請給上面的材料加一個適當的標題,能說明其中的主要內容。(15字以內,不要標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看了這則材料,如果讓你針對這種現象發表看法,你最想說什麼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章閱讀理解題。(
(-)
50分)
(節選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甲)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節選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孟子曰:「丈夫(成年男子)之冠(古時男子二十歲稱作成年,要舉行加冠禮)也,父命(教導)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汝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成年男子)。」以順為正者,妾婦(婦女)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寬大的房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遵循大道)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7.
解釋文中劃橫線的字或詞語。(4分)
8.
(1)蹴_____________________ (2)鄉_____________________(3)得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譯文中劃「___________________」線的句子。
(1)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甲、乙兩文中,孟子各闡述了怎樣的主張?觀點有相同的地方嗎?請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文主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主張:(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點:(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高等教育
司玉笙
(1)強高考落榜後就隨本家哥去沿海的一個港口城市打工。
(2)那城市很美,強的眼睛就不夠用了。本家哥說,不賴吧?強說,不賴。本家哥說,不賴是不賴,可總歸不是自個兒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強說,自個兒瞧得起自個兒就行。
(3)強和本家哥在碼頭的一個倉庫給人家縫補篷布。強很能幹,做過的活兒精細,看到丟棄的線頭碎布也拾起來,留作備用。
(4)那夜暴風雨驟起,強從床上爬起來,沖到雨簾中。本家哥勸不住他,罵他是個憨蛋。
(5)在露天倉垛里,強察看了一垛一垛,加固被掀動的篷布。待老闆駕車過來,他已成了個水人兒。老闆見所儲物資絲毫不損,當場要給他加薪,他就說不啦,我只是看看我修補的篷布牢不牢。
(6)老闆見他如此誠實,就想把另一個公司交給他,讓他當經理。強說,我不行,讓文化高的人干吧。老闆說我看你行比文化高的是人身上的那種東西!
(7)強就當了經理。
(8)公司剛開張,需要招聘幾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人當業務員,就在報紙上做了廣告。本家哥跑來,說給我弄個美差乾乾。強說,你不行。本家哥說,看大門也不行嗎?強說,不行,你不會把這里當成自個兒的家。本家哥臉漲得紫紅,罵道,你真沒良心。強說,把自個兒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9)公司進了幾個有文憑的年輕人,業務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過了些日子,那幾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知道了強的底細,心裡就起毛說,就憑我們的學歷,怎能窩在他手下?強知道了並不惱,說,我們既然在一塊兒共事,就把事辦好吧。我這個經理的帽兒誰都可以戴,可有價值的並不在這頂帽子上……
(10)那幾個大學生面面相覷,就不吭聲了。
(11)一外商聽說這個公司很有發展前途,想洽談一項合作項目。強的助手說,這可是條大魚哪,咱得好好接待。強說,對頭。
(12)外商來了,是位外籍華人,還帶著翻譯、秘書一行。
(13)強用英語問,先生,會漢語嗎?
(14)那外商一愣,說,會的。強就說,我們用母語談好嗎?
(l5)外商就道了一聲「OK」。談完了,強說,我們共進晚餐怎麼樣?外商遲疑地點了點頭。
(l6)晚餐很簡單。但很有特色。所有的盤子都盡了,只剩下兩個小籠包子。強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這兩個包子裝進食品袋裡,我帶走。雖說這話很自然,他的助手卻緊張起來,不住地看那個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強的手緊緊握著,說,OK,明天我們就簽合同!
(17)席間,外商輕聲問強,你受過什麼教育?為什麼能做這么好?
開始的。後來我父親去世,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高人一
等,你能做好你自個兒的事就中,……
(18)強說,我家很窮,父母不識字。可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
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親接過來吧!
(選自《首屆中國小小說金麻雀獎獲獎作品集》,有改動)
(19)在一旁的老闆眼裡滲出亮亮的液體。他端起一杯酒,說,我提議敬她老
10.
選文第(2)和第(8)段中的人物對話分別表現了強的什麼性格特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選文第(6)段中加點詞語「那種東西」指的是什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是什麼讓外商作出了與強簽訂合同的決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根據上下文展開合理想像,補寫第(18)段省略號的內容。(15字以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選文第(9)段中的「高等教育」與文題「高等教育」有區別嗎?有什麼區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小說在本家哥身上著墨不多,因此有人認為這個人物無足輕重,但也有人認為這個人物必不可少。你贊同哪種觀點?談談你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聯系實際,談談強的經歷給你帶來怎樣的有益啟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傾聽生命行走的聲音
(1)秋日裡,我從遙遠的大山往公路邊扛木頭,一截黑乎乎的用來做拐棍的乾枯楊木樁,被我順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內的土堆上。
(2)之後,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親,偶爾會把一個濕筐子或一塊剛洗出的舊布掛在它上面晾曬,它乾裂皺巴的軀體因而浸上了一層濕漉漉的水漬。
(3)過了一段時間,我突然驚奇地發現,這截木樁的到來,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棗樹,孤零零的。風刮來時,是一種寡不敵眾很無奈且軟弱無力的聲音,聽了,總叫人感到沮喪。現在不一樣了,有天晚上,當尖利的吼叫聲將我從夢中驚醒時,我還以為是兇猛的野獸呢。仔細辨聽,才知是從楊木樁上發出的聲音。它不像棗樹那樣彎腰曲膝,總想盡力擺脫風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風再推給別人,結果是被風撕扯得披頭散發,沒有了往日的形狀。楊木樁不慌不亂,靜立在那裡迎接風的挑戰,一副巋然不動的樣子。它讓風從身邊溜過,又吸收著風,讓風進入自己的毛孔,成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它們是朋友而不是仇敵。
(4)楊木樁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彷彿有了靈性。多數情況下,雨會在院子的東西兩邊布出疏密不同的兩種雨幕,每回西邊的楊木樁被淋得直往下流水,東邊的小棗樹卻乾渴得蔫巴巴的沒一點兒精神。母親心疼小棗樹,細心地用木棍圍住它,給它澆水,還多次想在楊木樁旁為小棗樹再造一個新居,因怕把棗樹挪死,才終未為其遷址。
(5)大雪無,小棗樹裹著棉絮,被冰雪蓋得嚴嚴的,幾乎看不見任何枝梢。而楊木樁卻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從不積存。一樣的雪,一樣的嚴冬,卻是兩種情景。是風有意所為,還是棗樹和楊木樁內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總湧起太多說不清的神秘猜測。
(6)無風無雨的的天氣,我總能聽出一種聲音。這聲音隱約而清晰,細微而執著,愈來愈深,就像是一個人在奮力行走;一會兒翻山,一會幾趟河,一會兒在清風麗日下奔跑,一會兒又走在煙雨迷濛的山間小徑……開始的時候,我懷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產生了誤聽。後來,無意中,當我的目光觸到楊木樁上那幾片嫩黃的葉芽,那飽脹著綠色汁液的肌體時,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結實得再也拔不出來的根須,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樁成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這之間,是一種怎樣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撿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腳步,樹便永遠只能成為一個虛幻的影子了。
(7)小棗樹依舊灰黑著,山風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輕輕地拍了拍它的枝幹。此時,它還在沉睡,在被動地等待著季節的到來,看不出它對未來有什麼特別的的打算。這是許多生命共有的選擇,是它們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應苛責,畢竟,成長太慘烈,抗爭太艱難了。
(8)無喜無憂的楊木樁,靜靜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顆很明亮的星。我雙手摟著它,如同在撫摸一個冬天的童話。
17.
感知內容。說說文章是怎樣從不同角度表現楊木樁這一形象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身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存狀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內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怎樣理解作者在第(3)段說的,楊木樁和風「是朋友而不是仇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具體分析第④段劃波浪線的句子在全文有什麼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楊木樁和小棗樹有著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贊頌前者,也不願苛責後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請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說說真實感受。(100字左右)(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50分)
21.
命題作文。題目:放心吧,有我們在
要求:不限立意,不限文體(詩歌除外);字數600以上;
卷面整潔美觀者加15分。
【試題答案】
曲師大附中
初三語文參考答案
G. 初中語文閱讀 附答案的 要出卷子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談天。他們當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風趣幽默,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看成是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的。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誇大了,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成功的人。
於是他就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他把《成功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教授大為驚喜,認為這是一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普遍存在,但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提出來並加以研究。
後來這本書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而流傳開來。這本書鼓勵了許多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足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後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咸了韓國泛亞汽車公司的總裁。
我沒有讀過這本曾在韓國引起轟動的書,但憑我的人生經歷,我已經感知到了它要說的一些道理:人生中的許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該克服的困難,也都能自己克服,用不著什麼鋼鐵般的意志,更用不著什麼技巧和謀略,只要一個人還在朴實而饒有興趣地活著,他終究會發現,造物主對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1.選用文中的詞句給本文擬一個標題: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文章最主要的論證方法是________,這位韓國學生研究韓國成功人士心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文中「舉重若輕」中「重」是指_________________,「輕」是指________________。(2分)
4.「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是說成功需要一請舉出兩個表現同一內容的成語或格言俗語。(3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就本文中你最喜歡或感受最深的一句話談談感想。(4分)
答:
五、愛的旅程
晨義
黃昏時分,馬車抵達這座百里外的小鎮。
要在這里住一夜了。」父親看著兒子,拍了拍「栗子皮」濃密的鬃毛。妻子病故,除了十二歲的兒子,這匹馬是他生命中的一份兒珍寶。
「行。」兒子從車上抱下鋪蓋卷兒。鄉村學校也放暑假了。他跟父親出門拉腳兒,鍛煉鍛煉。西望行程,落日在群山之間駕起獨輪車,如炭火中燒著的鐵塊,大片的紅與大片的黑輝映一體,透射出蒼茫和沉重。
「拿些料喂喂它。」父親吩咐。兒子拖下條麻袋。裡面沙沙作響,是寸步不離的麥糠。就在他向外掏麥糠的時候,一隻大刺蝟滾了出來,扎疼了他的小手。「哎喲!爸爸你看——」
「什麼啊?」父親走過來,發現地上花白的刺蝟,「哎,怎麼連它也帶來了?」家中有堆麥糠,裡面住著一窩刺蝟:母刺蝟和它的三隻才出生的小刺蝟。這就是那隻母刺蝟。一定是裝麥糠時沒注意,將它裝了來。
「怎麼辦啊?」兒子停下手。
能怎麼辦呢?父親搖搖頭:「不好,家裡還有三隻小刺蝟哩。一天了,那麼小。」
「我們要明天才能回去。」兒子臉朝西轉,嘆了口氣。
「最快也要這個時候到家。」父親掃視夕陽。
「它們會餓死吧?」
「一天一夜。很有可能,也不一定。先把它裝進去,明天咱早點回家。
月出東南,像墨綠的麻地鑽出個光脊樑,呈現銅的色澤和質感。「粟子皮」靜靜地嚼吃麥糠,有時也打響鼻。那迷人的沙沙聲,散發出一股幽幽的氣息。
父親坐著,一口接一口噝噝地吸煙,吸得滿腹苦香。妻子臨走,抓住他的手說:「你要照看好孩子。」這還用說嗎?我的兒子!可他當時什麼也沒說出,只一個勁兒地掉淚。現在想想,多遺憾。「放心吧!我,你還不放心嗎?」他時常這樣自言自語,似面對暗中的她。讓兒子跟著出來,並不是叫他幹活,主要是怕孤單、省牽掛。看到兒子,他就渾身是勁,彷彿看到了美麗的妻子。
兒子也沒睡著。他仰卧席上,盯著父親的背出神。母親去世後,父親鬍子長了,話少了,但對他卻溫柔百倍,有時「柔」得讓他不習慣,受不了。「多好的爸爸啊!這么累,這么疼我。我要聽話,多幫他幹活。」他默默地想,跟父親出門,是他樂意的。一來能幫父親,二來呢,他覺得父親在哪裡,家就在哪裡。「你餓了嗎?」父親問。
「不餓,你呢?」
「我也不餓。」
「那就睡覺吧,翻山越嶺跑了一天,挺累,睡吧,明天還得早起。」疲倦如同烈性白乾,使他們沉睡了過去。
第二天清晨醒來,兒子想起麻袋裡的刺蝟,打開一看,刺蝟沒了。「刺蝟呢?爸爸,刺蝟呢?」
「跑了嗎?找找。」
車上車下沒有,四下里找找還是沒有。「跑哪兒去了?這個傢伙。」父親不打算再找了,「耽誤事兒吧?你看!小刺蝟是白搭了。」
「胡亂跑!」兒子有些憤恨,對那隻刺蝟罵。停了一會兒,他問「小刺蝟好哏吧?」
「問那個干什麼?也可能沒事兒。」
兒子點點頭,懷著一腔惋惜,不再說話。黃昏時分馬車終於返回小村。兒子跳下車,跑去看那三隻小刺蝟。
「爸爸!」兒子驚叫道,「大刺蝟回來了!」
「是嗎?」父親慢慢走近,「哪兒呢?真是它嗎?」
「是!是它。」
「像!」父親伸手捧起刺蝟,「咦?它怎麼回來的?百十里山路啊!了得!」
「血!爸爸你看它肚子上有血。」
「對,它是爬回來的,磨破了。也不知道回來多久了。百十里地,翻山越嶺,連滾帶爬啊!這傢伙真厲害。」
「它怎麼認得路呢?這么遠,還在麻袋裡。」
「就是呀,怎麼認路呢?奇怪,就是人,也沒這種好記性。它牽掛著幾個孩子——小刺蝟啊。想它們,想著想著,就回來了。」父親邊尋思邊解釋。
「再遠它也能認得路嗎?」
「嗯。當娘的就這樣,真不孬。」父親只顧感嘆,沒留意兒子俊秀的雙眼已波光粼粼。
1.這篇文章交織著兩條線索,一條是關於 的故事;一條是關於 的故事。(2分)
2.文章題目「愛的旅程」有哪些含義?請你寫出來。(3分)
3.聯繫上下文,品味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說說你的理解。(2分)
父親坐著,一口接一口噝噝地吸煙,吸得滿腹苦香。
4.文章最後說,「父親只顧感嘆,沒留意兒子俊秀的雙眼已波光粼粼。」兒子為什麼流淚?談談你的看法。(2分)
5.本文環境描寫和人物描寫較突出,請你任選一處,寫出例句,加以欣賞(3分)
例句:
欣賞:
6.人們說母愛是偉大的,讀完此文,我們感到父愛同樣偉大。請你對天下的父親寫一段贊美的話(不超過50字)。(3分)
六、一、動物冬眠之謎
動物的冬眠是一種奇妙的現象。人們觀察了若干種動物冬眠,發現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現象。
在加拿大,有些山鼠冬眠長達半年。冬天一來,它們便掘好地道,鑽進穴內,將身體蜷縮一團。它們的呼吸,由逐漸緩慢到幾乎停止,màibó( )也相應變得極為微弱,體溫更直線下降,可以達到5℃。這時, 用腳踢它, 不會有任何反應,簡直像死去一樣, 事實上它卻是活的。
松鼠睡得更死。有人曾把一隻冬眠的松鼠從樹洞中挖出,它的頭好像折斷一樣,任人怎麼搖撼都始終不會張開眼,更不要說走動了。把它擺在桌上,用針也刺不醒。只有用火爐把它烘熱,它才悠悠而動,而且還要經過頗長的時間。
刺蝟冬眠的時候,簡直連呼吸也停止了。原來,它的喉頭有一塊軟骨,可將口腔和咽喉隔開,並掩緊氣管的入口。生物學家曾把冬眠中的刺蝟提來,放人溫水中,浸上半小時,才見它蘇醒。
動物的冬眠真是各具特色,蝸牛是用自身的黏液把殼密封起來。絕大多數的昆蟲,在冬季到來時不是「成蟲」或「幼蟲」,而是以「蛹」或「卵」的形式進行冬眠。熊在冬眠時呼吸正常,有時還到外面溜達幾天再回來。雌熊在冬眠中,讓雪覆蓋著身體。一旦醒來,它身旁就會躺著1一2隻天真活潑的小熊,顯然這是冬眠時產下的仔。
動物冬眠的時間長短不一。西伯利亞東北部的東方旱獺和我國的刺蝟,一次冬眠能睡上200多天,而蘇聯的黑貂每年卻只有20天的冬眠。
動物的冬眠,完全是一項對付不利環境的保護性行動。引起動物冬眠的主要因素,一是環境溫度的降低,二是食物的缺乏。科學家們通過實驗證明,動物冬眠會引起甲狀腺和腎上腺作用的降低。與此同時,生殖腺卻發育正常,冬眠後的動物抗菌抗病能力反而比平時有所增加,顯然冬眠對它們是有益的,使它們到翌年春天蘇醒以後動作更加靈敏,食慾更加旺盛,而身體內的一切器官更會顯出返老還童現象。
由此可見,動物在冬眠時期神經系統的肌肉仍然保持充分的活力,而新陳代謝卻降低到最低限度。今天醫學界所創造的低溫麻醉、催眠療法,便是因此而得到的啟發。
和我們人類一樣,動物中的鳥獸都是溫血動物,那麼冷血動物昆蟲又是怎樣熬過漫長的冬季呢?許多冬眠的昆蟲會不會凍結呢?
昆蟲學家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終於查明了昆蟲越冬的部分奧秘。冬天,為了防止汽車散熱器結冰,人們要加入防凍液。昆蟲竟然也會採用相似的辦法,在嚴寒的冬季保護自己。
在冬天,昆蟲要保持活動,不被凍僵是至關重要的。活的組織一旦被凍結,膨脹的冰晶體勢必使細胞膜受到破壞,造成致命的創傷( )。當細胞里液體不足,不能保持維護生命所必需的酶活性時,即使沒有完全被凍結,也會造成死亡。那麼,昆蟲是怎樣解決這一難題的呢?它們主要是靠降低體內液體的冰點,從而提高抗寒能力,辦法就是產生大量的「防凍液」。
昆蟲是怎樣製造防凍液的呢?天暖之後又怎樣將防凍液除掉呢?為什麼要除掉防凍液?這些問題直到現在仍找不到答案。
至今,人們尚未能完全揭開動物冬眠的奧秘。但是科學家們通過不斷探索已經認識到,研究動物的冬眠不僅妙趣橫生,而且頗有價值。(選自《科學》雜志)
1.本文是按照哪幾種類型來介紹動物冬眠之謎的?分別介紹了有關動物冬眠的哪些方面的奧秘?(4分)
2.為文中劃橫線處填上恰當的關聯詞語。(3分)
用腳踢它, 不會有任何反應,簡直像死去一樣, 事實上它卻是活的。
3.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點漢字注音。(2分)
màibó( )極為微弱 造成致命的創傷( )
4.動物冬眠是表面現象,冬眠的本質特徵是怎樣的?(2分)
5.「昆蟲學家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終於查明了昆蟲越冬的部分奧秘。」一句中「長期」和「部分」兩詞能否刪去?為什麼?(3分)
6.試分析劃線句的表達作用。(3分)
冬天,為了防止汽車散熱器結冰,人們要加入防凍液。昆蟲竟然也會採用相似的辦法,在嚴寒的冬季保護自己。
7.每一種事物的出現,總會有利弊兩面。設想科學家已經完全揭開動物冬眠的奧秘,人們 可以利用現代高科技控制人類的休眠。這是好事呢還是壞事,請發揮你的想像作一番闡述。(60字左右)(3分)
二、悟
供電局的柳書記每天下班一進屋,孫女小娟就捧過一杯茶,甜甜地說:「爺爺,您喝茶。」而大娟卻在裡屋埋頭做作業。
因此,柳書記非常喜愛小娟。哪怕只有兩個蘋果,也要先盡小娟挑,剩下的再給大娟。他怕大娟生氣,常常給大娟講「孔融讓梨」的故事。
其實,她們是孿生姐妹,大娟比小娟只大四十分鍾。
一天,柳書記頭暈發燒。小娟媽怕她們_____爺爺講故事,就謊說爺爺的病傳染。小娟遠遠地躲著爺爺。大娟見爺爺臉紅喘粗氣,就仿效媽媽以往的樣子,把毛巾用涼水浸濕擰干,輕輕地放在半睡著的爺爺的額頭,然後用蒲扇給爺爺扇風。柳書記覺得清爽了許多,漸漸地睡實了。夢里誇著:「小娟真是好孩子。」
他醒來一看,咦?坐在身邊的是大娟。他揉揉眼定定神,確實是大娟。
小娟見大娟一直在爺爺身邊,才知道爺爺的病不傳染,準是媽媽騙她。又聽見爺爺的說話聲,知道爺爺醒了,便急忙進去說:「爺爺,你喝……」「茶」字還沒出口,發現捧在手裡的杯子是空的。她匆忙之間居然倒了半杯茶葉,她不知所措,呆望著大娟。這時大娟走過去,麻利地糾正了這一切……
柳書記一怔,每天的茶莫非……只見大娟熟練地取茶倒水,一縷茶香頓時飄過來,小娟趕忙捧過杯子微笑著送到爺爺手裡。
柳書記看著她倆,突然想起耿秘書常說的那句叫人半懂不懂的話:「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柳書記_____出了其中的滋味,又想起了前天那個重要會議,趕忙下床穿鞋。大娟見此,忙扶住爺爺,說:「您頭暈,要注意。」
柳書記搖搖頭,說:「清醒了清醒了。」說著出門直奔組織部長家去了。
1.文中橫線處應填入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1分)
A.拉 想B.纏 想C.纏 悟D.拉 悟
2.小說以《悟》為題有什麼深刻的含義?(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書記為什麼要「直奔組織部長家去」,聯系前文,說說他去干什麼?(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文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句的正確理解是( )(2分)
A.上級有偏愛,下級一定更會投其所好
B.領導喜歡的,下級也一定會喜歡
C.上級領導喜愛什麼,下級一定更喜愛什麼
D.上級偏愛某人,下級一定會更偏愛某人
5.小說最後一小節寫「柳書記搖搖頭,說:『清醒了清醒了。』」這樣描寫有何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馬是怎樣變來的
我們常見的馬是經過人工馴養而成的家馬,像戰場上的戰馬、賽馬場上的跑馬、運輸用的馱馬等等。
家馬的祖先是野馬。最早的馬是生活在五千多萬年前的始祖馬。這種馬生活在森林地帶,只有60厘米高。後來經過不斷演化,馬的體型逐漸變大,而且開始由森林地帶走向開闊的草原地帶生活,成為以草為食的野馬。
由於馬是一種奔跑迅速、負重力強、體態優雅,而且十分聰明的動物,很容易接受人的訓練,於是慢慢被人們馴養。歷經數千年的馴養,終於使它變成了一種為人類服務的家馬。
千里馬的秘密
人們常用「千里馬」來形容馬跑得快,正是利用了這個特點,戰場上用它來作坐騎和傳遞消息。同時,賽馬也成為許多國家盛行的娛樂活動。據記載,最早的賽馬比賽開始於公元前1400年的土耳其。到公元前624年,古代奧林匹克競技會上也有了賽馬項目。我國在戰國時期也有了賽馬活動。
馬到底能跑多快?據說可以和火車比高低,1996年6月9日,在美國的一次比賽中,一匹賽馬用了1分31.8秒跑了1英里,速度相當於每小時63.1千米。後來又出現了每小時70千米的紀錄。
馬之所以能快跑,也是慢慢演變來的,它的軀體由小變大,四肢從短變長,腳趾從多到少。大約經過三千多年,才由始祖馬變成了三趾馬,最後形成單趾真馬。它的行動也由跳躍改為奔跑,才成了今天的「千里馬」。
馬有哪些近親
馬科動物中除了馬以外,還有斑馬和驢。它們的特點是長腿的哺乳動物,足上有蹄,尾毛長而柔軟,頸背上部有一列鬃毛。
它們除了有上面的外形特徵外,在性能上也有許多優點,如跑得快,嗅覺靈敏,視覺良好,聽力敏銳,所以有「老馬識途」的美名。
斑馬是馬科動物中惟一身上有條紋的近親。斑馬皮膚上的條紋是一種保護色,這使它在森林中不易被猛獸發現而得以生存。
驢是馬的另一種近親。家驢是由野驢馴養而來的。野驢現存有亞洲驢和非洲驢兩種。驢體態較馬小,但較馬能吃苦,它能忍飢耐渴,適宜在沙漠乾旱地區生活,是負重的好把手。
騾子也是馬的近親。人們將雌馬與雄驢進行交配,生下的一代是騾子。騾子不能生育,但也是一種負重的能手。 (摘自《少年科技博覽》2002年1期)
1.馬的演變過程,經歷了哪三個階段?完成下圖。(3分)
2.畫線句子運用了_________的說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設計一個簡明的表格或示意圖來說明馬科動物的種類。(2分)
4.文中說到「我國在戰國時期也有了賽馬活動」,請你舉出一個例子加以證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請寫出三個帶「馬」字的成語。(3分)
答:(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
H. 初中語文如何試卷命題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自己就是一名初中語文老師,也吃過不少的語文試卷,所以對於試卷的命題還是有一點經驗的,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每次得到命令需要命題的時候,我們都會首先確定試卷考試的范圍和內容,然後利用智學網或者青優網進行組卷。
每次組卷選題的時候都會按照語文試卷的制卷模式選取相關試題。
接著就是把選取的試題,預定好各個小題的分數。使整張試卷的總分為100或者150分。
在做好試卷以後也會把答題卡一並做好。
在自己把試卷制好完畢以後,就會打包發給教研組負責人進行審核,待審核結束以後就可以發給學校的油印室的工作人員印刷了。
I. 初中 做語文卷子應該按什麼順序時間如何安排
作文是分值最大的一道題,你們老師這么說也有道理,萬一時間不夠,作文沒寫完損失會很大。如果你語文學得很好,不怕時間不夠的話,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習慣去做。一般考試時間都夠用,只有個別特墨跡的同學才不夠用。
J. 怎樣出岳陽市君山區層山中學初二上冊第一單元語文試卷,請幫幫我,老師讓我們出!!
岳陽的孩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