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區分語文語法: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等,說清楚,謝謝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後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以上是知道里另一個人的回答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 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2. 語文怎麼辨別主語/謂語/賓語/補語/定語/狀語
漢語語法學習的初級階段,可以用下面這個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辨識主、謂、賓、定、狀、補:
簡單的主謂賓式:
【我寫作業。】「我」是行為人,主語;「寫」是我的行為,謂語;「作業」是我寫的對象,賓語。
可以加在主語或賓語前面,用來限定它的范圍或性質的是定語。例如,「作業」前面可以加數學、英語、語文等。定語後面有時可加「的」。
可以加在謂語動詞前面,表示動作狀態的是狀語。例如,「寫」前面可以加認真、仔細等。狀語後面有時可加「地」。
如此,簡單主謂賓句就可以變成:「我仔細地寫語文作業。」其中就有了主、謂、賓、定、狀的成分。
最後說補語。補語是對行為動作結果的補充,通常在謂語動詞後面,表示行為動作怎麼樣,通常在前面可以加「得」,如「寫得(認真)」、「吃得(飽)」。
由於語法並不都是這么簡單直觀的,需要從語法功能上做具體分析。
例如:「今天早晨我在路上碰見一個熟人。」。其中,「我在路上碰見一個熟人」很好分析,主語是「我」,謂語動詞是「碰見」,賓語是「熟人」;「在路上」是碰見的地點,狀語,「一個」是熟人的定語。那麼,「今天早晨」是什麼呢?它表示整件事情的時間,是整個句子的狀語。
3. 語文句子里的主謂賓怎樣區分
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表示句子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
謂語:作用是表明主語怎麼樣,有什麼性質,處在什麼狀態等等。
賓語:是動作行為的對象,是動作的承受者。
定語:定語是對名詞或代詞起修飾,限定作用的詞,短語或句子。
狀語:用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前,起修飾和限製作用的語言單位。
補語:與述語之間是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
主語和賓語語是名詞,謂語一般是動詞,定語是形容詞用來修飾主語賓語,狀語是副詞用來修飾謂語,補語一般是短語用來補充說明,一般在句子最後,區分這些關鍵在詞性的判斷。
主謂賓用法:
主謂賓=主語+實義動詞+賓語,be是系動詞,不能用於主謂賓中。主系表=主語+系動詞(最常見的是be,還有「五感」feel、look、sound、smell、taste和其它動詞如become、grow…等)+表語(名詞、代詞、形容詞、時間地點副詞、介詞短語、表語從句…等)。I am a boy.這句話中沒有賓語,屬於主系表,I是主語,系動詞am是謂語動詞,a boy是表語,系動詞和表語合起來作謂語。
4. 語文中的主語、賓語、謂語、狀語、補語怎麼區別解釋一下
我大概說一下,要具體請你多看看自己的課本和請教老師:
1.主語
主語比較的明顯,一般由代詞,名字,動名詞,動詞不定式,還有一些特殊的:
代詞:人稱代詞
如:I,you
,we,us
疑問代詞
如:when
,where,what,which
動名詞:
singing
is
her
hobby.
動詞不定式
To
take
exercise
in
the
morning
is
good
to
health.
特殊的:
The
Greens
格林一家
the
old
當然還有個形式主語:
it
is
hard
to
sovle
the
problem.
there're
many
people
died
in
the
war.
謂語都由動詞,系動詞,片語擔當
I'm
pupil
He
shoot
her.
He
must
be
here.
You;re
surposed
to
arrive
at
1:30.
I
agree
with
you
.
賓語一般都有名詞代詞擔當。
l
love
you
.
l
like
it.
i
apreciate
it.
表語:表示主語身份,特徵,情況等。一般常見的是形容詞,物主代詞,名詞。
this
is
you
pen.
he
is
a
man
of
little
word.
I'm
ill.
you're
right.
that'
what
i
mean.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或者名詞,形容詞性物主代詞用以修飾或者限定。
May
i
borrow
you
book?
this
is
an
apple
tree.
she
is
a
nice
girl.
狀語一般一片語,從句為主,還有時間,地點,伴隨等
she
goes
there.
he
leaves
at
7.
don't
forget
to
turn
the
light
off
before
you
leave.
I'll
come
to
give
you
a
hand
if
i
can
.
i
must
leave
right
now.
Do
it
at
once.
the
old
man
sits
in
the
boat
fishing.
還有很多的省略形式中的變化就跟多。應此位置沒有十分確定的,不能以位置來判斷該詞在句中的成分。應結合句意和結構來判斷。
5.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之類的怎麼區分
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在句子中常見的語序是:(定語)+主語+(狀語)+謂語+(補語)+(定語)+賓語,可以通過詞語所在的位置初步區分,還可以通過下述規律進行分析區分。
1、主語是句子的陳述對象。
主語常常由名詞、 代詞、或 名詞性短語充當。形容詞、動詞、 謂語性短語和 主謂短語也可充當主語。
2、謂語是用來陳述主語的。
常用動詞、動詞性短語,形容詞、形容詞性短語,名詞、名詞性短語,主謂短語充當謂語賓語也是名詞性成分。
3、賓語往往表示動作支配的對象,並且總是處在動詞的後頭。
賓語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
1)名詞性賓語。
例如:我給你們倆十朵玫瑰花,給你紫紅的,給她粉紅的 。
2)謂詞性賓語。
例如:最有效的防禦手段是進攻。(動詞作賓語)
誰說女子不如男?(主謂短語作賓語)
4、定語是用來修飾、限定、說明名詞或代詞的品質與特徵的。
主要有形容詞,此外還有名詞、代詞、數詞、介詞短語、動詞不定式(短語)、分詞、定語從句等相當於形容詞的詞、短語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語。
漢語中常用『……的』表示,定語的位置一般有兩種:用在所修飾詞之前的叫前置定語,用在所修飾詞之後的叫後置定語,定語和中心語之間是修飾和被修飾、限制和被限制的關系。
5、狀語分一般狀語和句首狀語,一般狀語位於主語、謂語之間,起修飾、限制謂語中心詞的作用;句首狀語則比較少見,但在表示時間、處所、目的的名詞、介詞結構做狀語時,可以把狀語放在主語的前邊。
如「一九四九年,我們國家舉行了開國大典」、「在北京,我們游覽了故宮」其中「一九四九年、在北京」就是分別表時間、地點的句首狀語。補語是對行為動作的補充,表示行為動作的狀態等等。
6、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補充說明述語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等。
(5)語文主語謂語賓語狀語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句子各成分區分順口溜
主謂賓,定狀補,主幹枝葉分清楚。
主幹成分主謂賓,枝葉成分定狀補。
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
狀語有時位主前,逗號分開心有數。
基本成分主謂賓,連帶成分定狀補。
六者關系難分辨,心中有數析正誤。
什麼誰稱主,做是怎樣才充謂;
賓語動支配,回答謂語什麼誰。
前置狀語目(的)時(間)地(點),意義不變能復位。
補語從後說前謂,定語才和後賓配。
介賓短語多狀補,不能充當賓主謂。
的定地狀與得補,語言標志定是非。
6. 語文中,什麼是主語、謂語、賓語、狀語、定語、補語它們一般分別由什麼詞性的詞彙或短語充當
一、主語
主語是一個句子中所要表達,描述的人或物,是句子敘述的主體。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和主語從句等來承擔。
二、謂語
謂語是用來說明主語做了什麼動作或處在什麼狀態。謂語可以由動詞來擔任,一般放在主語的後面。
三、賓語
賓語是動作的對象或承受者,常位於及物動詞或介詞後面。賓語可由名詞、代詞、數詞、名詞化的形容詞、不定式、動名詞、賓語從句等來擔任。
四、定語
定語:用於描述名詞,代詞,短語或從句的性質,特徵范圍等情況的詞叫做定語, 定語可以由名詞,形容詞和起名詞和形容詞作用的詞,短語擔任。如果定語是單個 詞,定語放在被修飾詞的前面,如果是片語,定語放在被修飾詞的後面。
五、狀語
狀語:說明事物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目的,結果方式, 條件或伴隨情況,程度等情況的詞叫狀語。狀語可以由副詞, 短語以及從句來擔任。 補語是述補結構中補充說明述語的結果、程度、趨向、可能、狀態、數量等的成分。
(6)語文主語謂語賓語狀語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區別
補語、賓語與述語之間的語義關系不同。補語與述語之間是補充說明關系,回答「怎麼樣」的問題;述語與賓語之間是支配關系,回答「什麼」的問題。
例如「說英語」中「英語」是述語動詞「說」支配的對象,可以回答「說什麼」的問題,二者之間是述賓關系;「說清楚」中「清楚」用來補充說明述語動詞「說」,可以回答「怎麼樣說」的問題,二者之間是述補關系。
短語作賓語時,述語和賓語之間不能出現結構助詞「得」,而短語作補語時,述語和補語之間必須出現結構助詞「得」(表示否定的可能補語例外)。例如:他倒在地上,假裝暈了過去。
述賓短語中的述語一般可以用肯定否定的形式提問,而述補短語中的述語不能這樣提問。例如:說英語—→說不說英語
賓語有時可以移至述語前,構成受事主語句或把字句。例如:我洗完了衣服—→我把衣服洗完了
7. 語文中什麼叫:謂語,主語,賓語,狀語,
構成句子的詞或短語間有一定的語法關系,根據不同的語法關系可分為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等幾種成分。此外還有獨立成分。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語、謂語、賓語(主幹)。
主語:主語是謂語陳述的對象,指明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情」。
表示為:
謂語:謂語是陳述主語的,說明主語「是什麼」或「怎麼樣」。
表示為:
賓語:賓語在謂語動詞後面,表示動作、行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誰」或「什麼」一類的問題。
表示為:
例:我喜歡打球。
定語:定語是名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名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狀、數量、所屬等。
表示為:( )
例:(漂亮的)女孩愛吃冰激凌。
狀語:狀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前面的連帶成分,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動作的狀態、方式、時間、處所或程度等。
表示為:[]
例:他[用掃帚]掃地。 她[十分]漂亮。 [那天晚上],他[沒]來上晚自修。
補語:補語是動詞或形容詞後面的連帶成分,一般用來補充說明動作、行為的情況、結果、程度、趨向、時間、處所、數量、性狀等。
表示為:〈 〉
例:(他)肚子疼得〈厲害〉。 他坐〈在桌子旁〉
獨立成分:在句子中不與其他成分(主、謂、賓、定、狀、補)產生結構關系,但意義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一種成分,用來表示稱謂呼叫,對事物的推測、估計、注釋、補充、驚訝、感嘆、模擬語氣等。
表示為:△
例: 砰, 砰,一陣槍聲傳來……
△ △
8. 怎樣辨析語文句子主語謂語賓語定語補語狀語
主語:1、定義:主語:主語是句子中的陳述對象,說明是誰或什麼。2、特點: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b、一般表示謂語所說的是「誰」或「什麼」。3、符號:雙行線。 謂語:1、定義:用來說明陳述主語。2、特點:a、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充當。 b、一般表示主語「怎麼樣」或「是什麼」。3、符號:單行線。 賓語:1、定義:表示謂語動詞的涉及對象的語言單位。2、特點:a、經常由名詞、代詞、名詞性短語充當。b、一般表示謂語「怎麼樣」或「是什麼」。3、符號:波浪線4、凡能願動詞,如「希望、想、可以、說」等詞後面的一般都作賓語處理。 定語:1、定義;用在主語和賓語前面,起修飾和限製作用的語言單位。2、特點:a、經常由名詞、形容詞、動詞、代詞充當。b、一般定語與中心詞之間有「的」字連接。 3、符號:小括弧( )。 狀語:1、定義:用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前,起修飾和限製作用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副詞、形容詞、動詞、表示處所和時間的名詞和方位詞充當。b、一般狀語與中心詞之間有「地」字連接。3、符號:中括弧〔 〕。 補語:1、定義:謂語後面的附加成分,對謂語起補充說明作用,回答「怎麼樣」、「多久」、「多少」(時間、處所、結果)之類問題的語言單位。 2、特點:a、經常由動詞、形容詞副詞充當。b、一般補語與中心詞之間有「得」字連接。3、符號:單書名號〈 〉。口訣:基本成分主謂賓,連帶成分定狀補。定語必居主賓前,謂前為狀謂後補。舉例來說:小張踢球。這個句子中「小張」是句子的陳述對象,所以是主語;「踢」是謂語動詞;「球」是賓語。定語是修飾限制名詞的成分,如上句變成一中的小張踢很大的球 其中的「一中」和「很大的」是修飾「小張」和「球」的,就是定語如果變成:小張狠狠地踢球,「狠狠地」是修飾限制踢這個動作的,所以是狀語了補語是,在動詞後,起補充說明的作用的,如,小張踢得球破了,中「破了」就是補語了。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後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 文言文句式~最重要是弄懂句子的意思,再看它和我們現在說的話有什麼不同,在判斷是定語後置還是賓語前置或是介詞短語後置~ 舉個例子~ 「忌不自信」 按字面意思講是「鄒忌不自己相信」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鄒忌不相信自己」,所以它就是把賓語提前了,所以叫賓語前置,屬於倒裝句的一種。 「蚓無爪牙之利」 按字面意思講是「蚯蚓沒有爪子牙齒的鋒利」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牙齒」所以是把定語放後面了 屬於定語後置,也是倒裝。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 按字面意思講是「著就是戰勝別國在朝廷上」但用現代人的話講是「這就是在朝廷上戰勝別國」所以古語里是把介詞短語也就是狀語放在後面了,所以叫介詞短語後置,也叫狀語後置。也是倒裝句。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者也。」 ……者……也 一般都是判斷句,表示對某一對象作出性質、身份、狀態上的判斷。所以上句是說老師,是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惑的人,表職能,所以是判斷句。 「晉軍函陵」 按字面意思講是「晉國軍隊駐扎函陵(地名)」 實際上應該是「……駐扎(在)函陵」 它省略了介詞「在」 所以是省略句。 以上是知道里另一個人的回答 語文語法知識 1、詞類:有實詞與虛詞兩大類。 (1)實詞:表示實在的意義,能夠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能夠獨立成句。 虛詞:一般不表示實在的意義,不作短語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詞例外),它們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語法關系。 a、名詞:表示人和事物名稱的詞。表示人的名稱,如同志、作家;表示具體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學;表示時間名稱,上午、夏天;表示處所名稱:上海、中國;表示方位名稱:上、下(簡稱方位詞) 名詞的語法特點:①表示人稱的名詞,可以在後頭加「們」表示多數②方位詞常用在其他名詞後頭,組成表示處所、范圍或時間的方位短語③名詞一般不受副詞修飾。 b、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 表示動作、行為:坐、聽;表示存現、消失或發展變化:有、發生;表示心理活動:愛、恨;表示使令:叫、讓;表示可能、意願(能願動詞):能、會;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來、去;表示判斷(判斷詞):是。 動詞的語法特點:①動詞一般受副詞「不」的修飾。②動詞後面可以帶「著、了、過」,表示動態。③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時間短暫或嘗試的意思。④判斷詞「是」主要是聯結句子的主語和賓語。⑤能願動詞後面不能跟名詞,能願動詞可以和後面的動詞一起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⑥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中心語,也可以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 c、形容詞:是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狀態的詞。 表示事物形狀的:高、矮;表示事物性質的:漂亮、結實;表示事物狀態的:快、慢;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①一部分形容詞可以用重疊形式來加強語義。②大多數形容詞可以受副詞「很」修飾。 d、數詞:是表示數目的詞。 表確數(表示分數,整數和倍數);表概數:幾、許多;表序數:第一、老三;數詞的語法特點:①數目增加,可以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倍數表示②數目減少,只能用分數,不能用倍數。 e、量詞:是表示事物和動作、行為單位的詞。表示事物單位的量詞叫數量詞。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量詞叫動量詞。表示事物單位的:個、只;表示動作、行為單位的:次、回,有時也借用某些名詞來表示,如:腳、年; 量詞的語法特點:①量詞經常和數詞連用,組成數量短語,也稱為數量啟數量詞。②表示物量的數量詞常用在名詞的前面。③表示動量的數量詞數量詞常用在動詞的後面。 f、代詞: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詞。 代詞分為人稱代詞、疑問代詞、指示代詞三類。代詞的語法特點:①第二人稱的敬稱「您」不用於復數,如果需要表示復數,就用「您幾位」「您諸位」②第三人稱復數代詞「他們」可專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們」則專指女性③注意「我們」和「咱們」用法的區別。「我們」指說話人,有時也可以包括聽話人;「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④指示代詞「那」用於遠指,「這」用於近指⑤代詞用得不恰當,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詞:一般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行為、動作或性質、狀態的程度、范圍、時間、頻率、情勢、語氣等。 表示範圍:都、全;表示語氣:可、倒;表示否定:不、沒;表示時間:剛、恰好;表示程度:很、極;表示情勢:彷彿、漸漸。 副詞的語法特點:①副詞主要用來修飾、限制動詞或形容詞,在動詞、形容詞前面作狀語。②副詞有時用在形容詞後面,補充說明程度、結果,作補語。③副詞不能修飾名詞、代詞。 h、連詞:是用來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詞。一般連詞:和、與、並、或、及;關聯詞:主要用來連接復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 而且、雖然 但是。 語法特點:①一般連詞的前後兩部分可以調換而基本意思不變。②關聯詞的主要在復句中進行運用。 i、介詞:介詞經常用在名詞、代詞等的前面,和這些詞合起來,表示動作、行為、性狀的起止、方向、處所、時間、對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較等。 常用介詞及其用法(順口溜) 自、從、以、當、為、按照, 由於、對於、為了、到 和、跟、把、比、在、關於 除了、同、對、向、往、朝…… 用在名詞、代詞前,組成介賓短語後,修飾、補充「動」「形」要記牢。 j、助詞:是附著在實詞、短語或句子上面,起輔助作用的詞。助詞可分三類:結構助詞、動態助詞、語氣助詞。結構助詞:的、得;動態助詞:著、了、過;語氣助詞:的、了、嗎、吧、呢等。 k、嘆詞:表示感嘆、呼喚、應答等聲音的詞。如啊、嗯等。語法特點:一般獨立成句,用逗號或感嘆號隔開。 l、擬聲詞:是摹擬人或事物的聲音的詞。語法特點:在句子中相當於一個形容詞。 (2)、詞類的辨別: ①區分名詞和非名詞,名詞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區分形容詞和動詞,形容詞可以用「很」來修飾,動詞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除外)③區分形容詞和副詞,形容詞能修飾名詞,前面能加「很」;副詞不能修飾名詞,前面不能加「很」。④區分連詞和介詞,前後能互換的是連詞,前後不能互換的是介詞。⑤區分動詞和介詞,作謂語中心語的只能是動詞,組成介賓短語修飾、補充動詞、形容詞的是介詞。⑥區分語氣助詞和嘆詞,語氣助詞一般用在句尾,嘆詞往往獨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區分介詞和副詞,介詞後面跟名詞、代詞,副詞後面是動詞或形容詞。 2、短語:是由詞和片語合而成的語言單位。 (1)、並列短語:由兩個或由兩個以上的名詞、動詞或形容詞等並列組成的短語,基本結構有名+名、名+代、代+代、動+動、形+形、數量+數量。特點:①並列短語前後的詞性一致。(名詞和代詞除外)②並列短語兩部分之間是平等關系,沒有修飾、限制關系。③並列短語中的詞一般顛倒過來意思不變。④並列短語中詞和詞之間可以直接組合,也可以借用虛片語合。 (2)、偏正短語:定義參見課本。基本結構:①中心語是名詞時,修飾限製成分是定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名、數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語是動詞或形容詞時,修飾語是狀語,用〔〕表示。有如下結構:形+動、副+動、數量+動、副+形。 (3)、動賓短語:動詞後邊帶上一個受動詞支配的詞,組成一個短語,這種短語叫做動賓短語。基本結構:動+名、動+代。特點:①動賓短語前邊的動詞直接支配後邊的名詞、代詞,後邊的名詞、代詞受前邊的動詞的支配,它們之間是支配和被支配的關系。②動賓短語中受動詞支配的名詞、代詞,是賓語。③賓語一般在動詞後面回答「誰」、「什麼」的問題。④使用動詞短語時,要注意動詞和賓語意義上的配合,否則造成動賓不搭配。 (4)、補充短語:包括動補短語和形補短語兩大類。語法特點:①在動詞、形容詞後面起補充、說明作用的成分是補語,用<>表示。②這類短語的中心語在前,前後兩部分是被補充和補充的關系。③補語在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補充說明怎麼樣、多久、多少等問題。④有的補語前頭常用結構助詞「得」。 (5)、主謂短語:定義詳見課本。基本結構:名(代)+動、名(代)+形、名(代)+疑問代詞、特殊的有: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數量,如紙三張。特點:①主謂短語前邊的詞表示「誰」或「什麼」,後面的詞說明前邊的詞「怎麼樣」「干什麼」或「是什麼」。前後兩部分是被陳述和陳述的關系。②使用主謂短語加上語氣,書面上加上標點就是一個單句,表達的意思是完整的。 (6)、介賓短語:由介詞和它的賓語構成的短語。基本結構:介詞+名詞、介詞+代詞。語法特點:①介賓短語在句子中作為一個整體充當句子成分。②介賓短語在為主中心語前做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作補語。③介賓短語有時也做定語,後頭必須帶「的」。 (7)、「的」字短語:由動詞、形容詞、動賓短語加上「的」構成。基本結構:動詞+的、形容詞+的、動賓短語+的。特點:①「的」字短語在句中相當於一個名詞。②「的」字短語一般常做主語、賓語。 3、單句: (1)、單句分類:按句子結構分為主謂句和非主謂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語氣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2)、單句的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補語。 (3)、分析步驟: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謂,先把句子一分為二,分成主語和謂語,一般是主語在前,謂語在後;第二步,找賓語,有的句子有,有的則沒有,動詞支配的對象就是賓語;第三步,壓縮句子找中心語,中心語是受修飾、補充或能支配賓語的主幹成分;第四步,找定、狀、補語。定語到主語中心語的前邊和賓語中心語的前邊去找,狀語在謂語中心語前面,補語在謂語中心語後面。 常用分析單句成分的符號見課本。 (4)、句子主幹:是指把定語、狀語、補語壓縮後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語的中心語,謂語的中心語和賓語的中心語組成。摘取句子主幹時,謂語中心詞前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詞語放在主幹中;碰到中心語是並列短語時,要把整個並列結構摘出來。 4、復句:復句是由兩個或幾個意義上相關、結構上互不包含的單句形式組成的句子。 (1)、如何區分單、復句:①復句的分句間互不為成分,這是區分單、復句最重要的一點。復句的分句之間結構上互不包含,就是說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沒有句子成分之間的結構關系,這是復句的本質特徵,也是復句和單句的最根本的區別。②不能看只有一個主語就斷定不是復句。③凡是一個主語管幾個動詞,只要中間用逗號或分號表示停頓,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復句。④有些關聯詞既可以用在復句的不同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單句中。如:只有熱愛工作的人,才能熱愛生活。(單句) (2)、復句的類型:主要有並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這幾種類型。判斷復句關系,關聯詞很重要,有一個順口溜把難記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塊,請牢記。 「不是」「而是」是並列,「不是」「就是」是選擇, 「尚且」「何況」是遞進,「盡管」配「還」是轉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設, 「無論」「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講條件。 (3)、二重復句:結構上有兩個層次的復句。組成主要有三種情況:單句+復句、復句+單句、復句+復句。劃分步驟:先看有幾個分句,著鍵是看有幾個主謂結構;找准句子的第一層(找的方法:①找統領全句的關聯詞語。看關聯詞統領的范圍,看關聯詞覆蓋到哪兒。②從分句間的松緊關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層③復句中有分號的地方往往是第一層。)總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單句為止。 5、修改病句: (1)、句子成分殘缺:句子缺少了應該具備的成分,影響了意思的表達,就成了一種結構不完整的病句。常見的成分殘缺通常有主語殘缺、定語中心語中心語殘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當:主語和謂語的搭配,要注意謂語能不能正確的陳述主語;動詞和賓語的搭配,要注意動詞表示的動作行為能否支配賓語表示的事物;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要注意對中心語的修飾是否合適。 (3)、語序不合理:漢語的各種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較固定的,如主語在謂語前頭,賓語、補語在動詞、形容詞後頭,定語、狀語在中心語前頭,幾個遞加的定語、狀語也有一定的排列順序。 (4)、句式雜糅:不同的句式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達只能使用一種句式。把兩種說法,兩種句式雜糅在一起,往往會造成結構上的混亂。 (5)、前後表達不一致:在表達上不合情理,前後矛盾或前後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後矛盾大致有兩種;一種是用詞前後矛盾,同一句內使用了兩個含義相反的詞語。另一種是前後情況的表達,互相矛盾。 (6)、其他情況:指代不明、誤用詞類、重復羅嗦、濫用否定詞、用詞不當。 6、修辭: (1)、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明喻、暗喻、借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無疑而問、自問自答)、反問 (2)、句式的變換和選擇: ①句子按用途,可分為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和感嘆句。陳述句是告訴別人一件事;疑問句是詢問別人一件事;祈使句是用來要求別人做或不做什麼的句子;感嘆句是用來表示某種強烈的感情的句子。 ②句式的轉換:主動句和被動句的轉換、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轉換。句式轉換應注意的問題:a、句式變換,只是換一種說法,換一種句式,不改變句子的原意;b、肯定句變否定句,一種方法是找反義詞加「不」,還可以變雙重否定句。
9. 語文中主謂賓定狀補怎麼區分
主語:是句子陳述的對象,表示句子說的是「什麼人」或「什麼事」。
謂語:作用是表明主語怎麼樣,有什麼性質,處在什麼狀態等等。
賓語:是動作行為的對象,是動作的承受者。
定語:定語是對名詞或代詞起修飾,限定作用的詞,短語或句子。
狀語:用在動詞、形容詞謂語前,起修飾和限製作用的語言單位。
補語:與述語之間是補充與被補充,說明與被說明的關系。
主語和賓語語是名詞,謂語一般是動詞,定語是形容詞用來修飾主語賓語,狀語是副詞用來修飾謂語,補語一般是短語用來補充說明,一般在句子最後,區分這些關鍵在詞性的判斷。
(9)語文主語謂語賓語狀語怎麼區分擴展閱讀:
主謂賓=主語+實義動詞+賓語,be是系動詞,不能用於主謂賓中。主系表=主語+系動詞(最常見的是be,還有「五感」feel、look、sound、smell、taste和其它動詞如become、grow…等)+表語(名詞、代詞、形容詞、時間地點副詞、介詞短語、表語從句…等)。I am a boy.這句話中沒有賓語,屬於主系表,I是主語,系動詞am是謂語動詞,a boy是表語,系動詞和表語合起來作謂語。
10. 如何區分語文中的主語,謂語,賓語等語法
主語:一個句子的發生動作的主體
謂語:一般是動詞充當
賓語;表示動作發生的對象
舉個例子~ 我吃飯
我是主語 吃是謂語 飯是賓語
定語:一般是形容詞充當 修飾主語和賓語
狀語:表時間、地點、狀態、方位等等的限制補充的成分
補語:補充說明賓語的(好象是吧 記不清了)
舉個例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我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
昨天晚上在飯館里是狀語,我是主語,吃是謂語,一頓豐盛的是定語,晚餐作賓語.
(只能這么講了,要不太復雜了說不清楚,以後多揣摩揣摩就自然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