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寫好一篇作文(記敘文)
已經回答的就是不錯了,事實上,作文的各種形式的大概寫法都差不多,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真實感受,這樣才顯得充實可信,否則只是一片沒有靈慧文章而已。
2. 記敘文的寫作方法與技巧
一、巧設懸念
把文章後面將要表現的內容,先在前面作一個提示,但不馬上解答,以引起讀者的好奇興趣,產生急於看下去的迫切心情,這樣文章的開頭,我們稱為巧設懸念。它的好處是能避免結構上的單調,使文章的情節波瀾起伏,引人入勝。
二、一線串珠
記敘文的線索是貫穿全文、將材料串連起來的一條主線,它把文章的各個部分聯結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有機體。如果說豐富而生動的材料是一顆顆珍珠,那麼線索就是將這些珍珠串連起來的一條線。
記敘文的線索主要有實物、人物、事件、時間、地點以及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等。無論採取哪種線索,都必須從表現文章的中心思想和體現各種材料之間的內在聯系出發,靈活巧妙地確定。
三、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題材表現大主題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來似乎很平常,但卻包含了深刻的意義。「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陽的光輝」。只要善於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小材料同樣能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件珍貴的襯衫》。
四、穿插流動
在敘述過程中,插入一些與情節相關的內容,使文章的內容更加豐富,這種用在謀篇上的手法,叫穿插流動。穿插流動的手法,是插敘的一種特殊用法。
五、粗筆勾勒
粗筆勾勒法就是用寥寥的幾筆重點勾勒出人物外貌的主要特徵。採用粗筆勾勒法描寫人物肖像,可以對人物的身材、體型、衣著、容貌、神情、姿態、風度的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作簡要的勾勒。
3. 如何寫好初中作文 作文寫作技巧及方法
中考作文占語文分數的半邊天,只有寫作好作文,同學們的語文成績才會高。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一些如何寫好初中作文的技巧及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二、作文要學會積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古人這些總結,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積累」在寫作中的重要性。
三、寫好作文先學會觀察
魯迅先生在回答文學青年「如何才能寫出好文章」的問題時強調了兩點:一是多看,二是多練。這里的「多看」即指多觀察。這就說明:要寫好文章,要掌握嫻熟的文章寫作手法,就要多觀察,學會觀察,觀察是寫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礎。
四、引用古詩詞、句
在通篇的作文中,出現一兩句古詩詞,不僅會是作文富有文學氣息,還會給閱卷老師一個很好的的印象。
(想要把古詩詞、句,活用,當然首先是清楚每一句古詩詞的含義、背景。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平時涉獵大量的古詩、古文。)
五、注意把握開端、結尾
閱卷老師一天要改上百份試卷,會看上百份作文,寫好作文的開頭很重要,開頭開得好,老師大概掃一眼,再一看接為部分也不錯,就應該會給個不低的分數。
(好的開端和結尾,要緊扣作文主題,要突出的反應作文題目的含義。可以用巧設懸念、反問.....等手法吸引老師)
一、移花接木法。就是將原來看過的範文或寫過的習作,在文章的結構上,或者有關的人物上,或者表達的主題上,或者列舉的論據上,諸如此類,稍加變通和更換,使之與考試的命題與要求相符合。這不但可以節省寫作時間,更可以提高作文質量,不僅寫作時間不足時應該運用,而且寫作時間有餘時同樣可以運用。
二、將錯就錯法。有時慌張與緊張之下,一不留神審題不慎,寫對一半才發現文章偏題或者離題,但若重新構思則又沒有充裕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與其更弦改轍寫上半篇幾段,倒不如將錯就錯完成通篇全章。當然要盡可能牽強附會、力挽殘局,在扣題點題、分析總結上下功夫,在議論抒情、結論收尾上下文章,這樣說不定會使文章宕開一筆、絕處逢生。
三、照應開頭法。這和上面的回扣標題有異曲同工之處。但無論是記敘文還是議論文,都比較講究首尾的照應,如果在應試作文一時尋找不出更好的結尾,就可以採用照應開頭的方式來寫。
四、畫龍點睛法。在記敘文的寫作中,適當的議論往往能點明題旨、深化主題,而當應試作文最後來不及結尾時更要進行相關的議論來總結點題。這既是迫不得已的辦法,也是為文應急的措施。
4. 記敘文怎麼寫 學好記敘文的技巧
確定文章的中心或主題,要做到深刻,就要仔細審題,推敲材料,善於由少見多、以小見大,善於聯系實際探究本質,見他人之所未見。
1、要寫自己最熟悉的,不要輕易虛構編造。編造的往往是想當然的人和事,太簡單,不可能有生動的細節,鮮活的場景,難感人;再說,大段或整篇的虛構,你的年齡、經歷、學識還不能勝任,往往捉襟見肘,多有漏洞卻不自覺,常常是自己覺得成立,人家卻看出不真實甚至看成了笑話,本想文章感人,結果是南轅北轍。
2、要輕情節敘述而重情景描寫,不要在過程上折騰,千萬不要在漫長單調的情節敘述中追逐得瘦骨嶙峋,要善於精選一兩個、兩三個「點」 ——生動鮮活的情景,或富於魅力的細節,去描寫得血肉豐滿,並且一定要在感人之處潑墨如洗,非感人之處惜墨如金。
3、要能激起感情波瀾或能引發理性思考,也不要只是記敘,不妨結合記敘的人事再有些抒情與議論。
1.確定中心,寫出深意。我們要著於挖掘所寫事件中含有的生活哲理或找出它閃光的地方,反復思考,確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即善於從普通的小事中寫出深意來。
2.文章的六要素要交待清楚。一件事情的發生,離不開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六方面,即常說的「六要素」,只有交待清楚這幾方面,才能使讀者對所敘述的事,有個清楚、全面的了解。
3.言之有序,條理要清楚。根據所述時間選擇合理的順序來安排材料。一般敘事順敘、倒敘和插敘三種。
4.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一般事件的材料有主次之分,能體現文章中心的材料是主要材料,這部分要詳寫,次要內容可略寫或不寫,主次分明,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
5.要把事情寫具體。能不能把事情寫具體,那就看你是不是善於把事情一層層展開記敘,即把事情分為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寫出事情的發展變化。這樣,文章的內容才會具體、生動。
6.渲染環境,生動感人。任何事情的發生、發展都離不開環境,抓住環境的特點來寫,會很好的渲染氣氛,表達感情,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
一、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這一點,所有的同學們一定要掌握明白了。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二、考試作文五六段,干凈整潔看卷面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段落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塗改得亂七八糟。我的看法是,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
切忌一段都八九行,寫成「大肚子作文」。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如果有必要,死拉硬拽也要注意分段。
三、開頭結尾要簡練,最好首尾兩行半
除了切忌大肚子作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占兩行半的卷面。頂多也不能超過三行半。想想看,一個開頭就占太多的空間,閱卷老師的視覺又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5. 如何寫好一篇記敘文作文
記敘文一般可分為記人、敘事、寫景、詠物等幾種,作文 記敘文。記人,要表現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性格;敘事,要寫出事件所蘊涵的意義,這些意義可以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也可以表 達某種哲理,或某種情趣;寫景,要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個人某種感情或深刻的感悟;詠物, 或透露出世間人生的某種樂趣,或托物言志,表現對社會上某種人某種現象的情感。因此,我 們寫記敘文總會有一定的目的,總要表達一定的思想和感情,實際上就是我們平常所講的「文章 的主題」。
6. 如何寫好八年級作文
一、確定文章主題有哪些原則?
文章要符合社會現實的需要,體現時代精神。時代精神是指一定歷史時期中,推動時代前進、體現時代特徵與發展方向的精神。主題應把握時代脈搏,回答時代提出的迫切的問題,反映先進的思想。
要反映客觀事物的真相和本質。主題要如實地再現客觀事物的本來面貌,不停留於表象,應深刻地提示事物內部的規律性。
要考慮作者的主觀條件。這主要是指作者必須熟悉與了解寫作對象,作者要有起初的感受和強烈的寫作熱情。
二、如何正確地提煉主題?
提煉主題,就是運用各種思維方式,深入發掘文章材料的固有意義,以形成某種獨特的思想或事理。提煉主題要做到:
1、立足全部材料,從佔有的全部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思想觀點。
2、開掘事物本質,摒棄表象,開掘事物的內在含義,反映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作者應站在時代的高度,洞察事物本質,加深開掘深度;作者還要考慮記敘、議論、說明、抒情等各種不同文章的表達功能,從不同側面去開掘事物本質。
3、選取新穎獨特的角度,探求事物的新意。新的角度是指新的觀察角度(從不同的側面開掘主題)和新的認識角度(表達出作者獨到的見解)。
三、簡述材料與主題的關系。
1、材料是提煉和形成主題的基礎。主題在分析研究材料的過程中進行提煉並得到確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題是第二性的。
2、材料是表現深主題的手段,主題由一定的材料來表現或證明。
3、材料的取捨和組織受主題的制約。在主題未形成時,材料對主題提煉起決定性作用;主題一經確定,又成為取捨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據,材料的取捨、詳略、變換都應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防止材料與主題相脫節。
四、選材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 要符合表現主題的需要。選材為表現主題服務,不可與主題相游離、相悖謬。
2、要真實、確鑿。材料的真實,一是指嚴格意義上的真實性,一是指本質上反映事物的真實。材料的確鑿指材料既准確無誤,又用得恰當貼切。
3、要典型。典型材料是個性與共性統一、具體性與普遍性統一的材料。它是具體的、個別的、又能體現同類事物的本質特徵與普遍意義。
4、要新穎、生動。材料力求具體形象,富有親切感與懸念性,是鮮為人知的新發現,並適應文體的特點(記敘文材料具體形象、感染力較強;議論文材料概括性強,具有邏輯說服力;說明文材料要揭示對象的特徵。
五、結構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1、完整性。文章各局部應組成完美統一的整體;各局部要相對齊備,不可無故殘缺;各個部分在文章中所佔的地位要適當。
2、連貫性。指文章各部分在內容脈絡上互相貫通,在語言形式上有緊密銜接與合理過渡,文脈不可紊亂與斷隔。
3、嚴密性。文章各部分之間有嚴密的邏輯聯系,不可互相矛盾或互不相關。全文具有內在凝聚力。
4、靈活性。文章結構富於變化,生動活潑,不死板、呆滯。
六、試述結構的基本原則。
1、 反映事物的內在聯系與規律。記敘性文章結構與事物發展的階段性、秩序性密切相關,形成符合客觀過程原來秩序的時空概念;議論性文章體現了認識事物由現象到本質、由部分到全體、由分析到綜合的過程,其結構常是提出問題、得出結論。
2、符合作者的思路。思路是作者思維運行的路線。作者的思維過程要遵守人們思維的共同規律,又凝結著作者對事物的獨特理解與感受。
3、服從表達主題的需要。
4、適應文體特點。結構受文體制約,記敘性文章以時空為序寫人記事,議論性文章偏重於橫向分類或縱向深入。
七、綜述結構的基本內容。
結構的內容包括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開頭和結尾三大方面。層次是從總體上安排文章思想內容的次序,展開文章結構和步驟,是表示意義的結構單位;段落是作者在文章中設置的、以段首空格形式自成起迄、相對獨立的結構單位。段落要保持段意單一性、內容要完整、長短要適度。過渡是指段落之間、層次之間的銜接形式或手段。常用的過渡方式有:用關聯詞語,用過渡名,用過渡段。需要過渡的情況常見的有兩種:一是在內容轉換時,一是在表達方式改變時。照應是前有所呼、後有所應的結構手段。常見的照應情況有三種:開頭與結尾照應(又可分為點題照應與解題照應兩種),引文中互相照應(又可分為遠照應和近照應兩種)。照應是使結構嚴謹而又活潑的重要手段,可使章法靈活緻密,文脈貫通,強化關鍵內容。
文章好的開頭的作用:有利於表現主題、拓展思路;有利於吸引和引導讀者。議論文常見的開頭方式有開門見山,交XX作背景或動機,曲折入題等幾種。文章好的結尾的`作用:綰結全文;令人回味。議論文結尾方式主要有:歸結或重申論點;提出希望或發出號召;形象化結尾。
八、文章結構有哪些類型?
記敘型,以事物存在和發展的時空序列安排結構,可分為時空正常式與時空異常式兩種。論證型,以概念的內在因果聯系作為結構的主要依據。可分為總分式、平列式、遞進式等幾種。說明型,以事物本身固有的條理進行布局。綜合型,常以一種結構型為主,兼具其他類型。
九、第一人稱敘述與第三人稱敘述之比較。
第一人稱以當事的口吻來敘述,它便於作者充分表達思想感情,讀來使人感到親切、真實。它的局限是只能敘述「我」的所見所聞,不是「我」所親歷的事難以敘述,反映生活的廣度受到限制。第三人稱以局外人身份用第三者口吻來敘述,它不受敘述范圍的限制,能較廣闊地反映生活,它的局限是缺乏第一人稱的親切感。
十、常見的敘述方式有哪幾種?
1、 順敘:按人物的經歷或事件發生、發展的先後順序進行的敘述。
2、倒敘:把事件的結局或事件中的突出片斷提在前面,然後再按時間順度敘述事件的發展過程的敘述。
3、插敘:在敘事過程中插進另一有關事件的敘述,然後再接上原來的主線寫下去的敘述。
4、補敘:對前面事件作某些補充而不發展原來情節的敘述。
5、平敘:對同時發生的兩件以上的事進行分列、平列的敘述。
十一、簡述敘述的基本要求 。
1、交代明白:把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六個要素交代清楚。
2、線索清楚:線索是作者組織材料思路的反映,是敘述人物、事件發展過程中的貫穿思想和脈絡。敘述線索可按時間發展、空間轉換、問題劃分、思想感情變化或按某一具體物件等多種樣式進行安排。
3、詳略得當:敘述材料的主次詳略,以表達主題的需要作合理剪裁。
4、波瀾起伏:指敘述曲折富有變化,引人入勝。
十二、描寫有哪些要求?
1、目的明確:從表達主題、刻劃人物、渲染氣氛出發而描寫。
2、特點突出:以「畫眼睛」的藝術,抓住描寫對象的本質特徵加以刻劃。
3、形神兼備:形似與神似的和諧統一,既逼真地表現對象的外部狀貌情態,又揭示描寫對象內在的底蘊和神采。
7. 初中語文作文怎樣寫好
初中語文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語文優質資料下載,包括:試題試卷、課件、教材、視頻、各大名師網校(人教、新東方)合集。適合各階段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8. 怎樣寫好記敘文
寫好記敘文,是語文教學大綱對初中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考作文的重中之重,那麼,怎樣才能在較短的時間里寫出優秀的記敘文呢?
一、要有清晰的線索。
記敘文都應該有貫穿全文的線索。所謂「線索」,是指連接文章材料、推進文章內容發展的紐帶。沒有它,寫作材料就會成為散金碎玉、斷線珍珠。中心事件、人物、作者的思想感情、事件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事物或題眼都可以作為記敘文的線索。一篇文章里可以有一條或幾條線索,但在一篇六七百字的記敘文里,有限的篇幅決定了它宜選取單一的線索,否則極容易出現內容雜亂、字數超出要求的情況。例如,有一篇考場作文,記敘了一個雜貨店的女店主十幾年如一日地照料殘疾的丈夫,同時又熱情地為廣大顧客提供服務。結果,兩條線索都鋪開來寫,雖然都寫得細膩動人,但是到最後,文章寫了近千字,仍未結尾。即使小作者的寫作功底不錯,但是文章結構殘缺,最終只能列入三流行列。試想,假如作者只以其中一條線索來組織材料,結構成篇,文章何至於落到這種地步呢?
二、要有清新簡潔的開頭。
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如果在記人敘事之前就花兩百字的篇幅鋪陳,說些不痛不癢的開場白,文章的內容便無法得以豐潤。所以,文章開頭要去掉陳詞套話,切中文體,開宗明義,以清新簡潔的語言引入下文。然而「小曲好唱口難開」,要寫好文章的開頭並不容易。如果開頭能恰到好處,就能增加文章的亮點,抓住讀者的心。古人將文章的開頭比做「鳳頭」也是很有道理的。特別是閱卷時間有限的考場作文,文章若有一個簡潔而又別出心裁的開頭,一定會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你的作文也必將在眾多的作文中脫穎而出,博得閱卷老師的歡心。
比如下面幾篇文章的開頭。
(一)「幸福是什麼?幸福是一種朦朧的感覺,是生活的點點滴滴流露出來的一種快樂、溫馨的感覺。」(《幸福》)(二)「在我的家裡,珍藏著一件珍貴的雨披,說起這件雨披,還有一段小小的故事呢。」(《一件珍貴的雨披》)(三)「看,葉兒在一片稱贊中舒展了;瞧,花兒在無數羨慕的目光下綻放了;望,果兒在芬芳的日子裡成熟了。可你曾想過,是誰真誠地為它們提供了養分,是誰無私地為它們增添了活力呢?」(《奉獻》)這些優秀的開頭,有的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有的巧設懸念,引人入勝;還有的妙用修辭,清新雋永。由此可見,好的開頭必須具備以下兩個要求:第一,簡短,盡快進入主題,決不能在空洞的套話里繞來繞去。第二,清新,能吸引讀者的目光。
三、要學會恰當巧妙的切入。
在生活中,一件事情的發生必然具有「起因——經過——結果」這一「流程」。而在作文中,如果完全照此順序一一細說,文章則容易流於鬆散、瑣屑。聰明的作者,往往善於從事情發生的某個角度切入,集中筆力描寫重點內容,這樣文章會顯得結構緊湊,重點突出。事實上,一篇六七百字的文章,一般只適合詳寫兩個片斷(最多三個),其他內容只能略寫。因此,恰當巧妙的切入就顯得更為重要。在中考滿分作文《勇氣》里,考生是這樣切入的:「我站在門口,手舉起來又放下,放下去又舉起來。唉,我實在沒有勇氣敲開老師的門!」然後敘述他為什麼要來敲門道歉,重點描寫老師無私奉獻的舉動帶給「我」的震撼。結尾寫道:「老師的舉動喚起了我的良知,我還有什麼不能說的呢?暮色蒼茫中,我鼓起勇氣,走向老師的門前……」這篇文章正是由於作者從事情的「中部」切入,節省了筆墨,優化了文章結構,強化了中心,所以取得了滿分。
四、要有真實感人的情節。
好的記敘文之所以感人,原因在於其真實感人的情節。在設置和表達情節時,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表達出的效果卻大不相同。因此,我們要明確,情節的精彩部分是情感積蓄「關口」處的噴薄而出,可以是碰撞的爆破口,可以是懸念不斷推進的「真相大白」。一篇記敘文,應將精彩的情節作為重點精描細寫,並在此前做好事情發展的鋪墊和感情的積蓄。這樣,文章才會熠熠生輝。例如,大家熟悉的朱自清的《背影》,一開頭就先交代了家中的光景十分慘淡的背景。在鋪陳後,再通過細致描寫車站送別時父親買橘子的場景,把情節推向高潮。
五、要有流暢的語言。
對於考場作文而言,一來由於時間緊,不可能去字斟句酌,二來因為展示事情發展時必然伴有大量的敘述、交代、說明性的語言,所以要表現自身的語言功底,就一定要抓住片段、局部的語言描寫。可以是氣勢磅礴,一氣呵成的一組排比句,如:「生活像一桌菜,充滿了人生的酸甜苦辣,體驗卻是一張嘴,細細地嚼,慢慢地咽,品嘗生活的無限滋味;生活像一條路,充滿了坎坷與艱辛,體驗則是一雙鞋,帶你踏過重重險阻;生活像一條河,充滿了急流和險灘,體驗則是一艘船,伴你渡過驚濤駭浪。」也可以是思想深邃、含蓄雋永的哲理句,如:「生活就是這淡淡的音樂、淡淡的茶,飄出的是無盡的遐思與悠遠的憧憬。」等等。
總之,要想寫好一篇記敘文,除了做到以上幾點技巧外,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要用心捕捉那些好的素材,從而讓自己的文章散發出奪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