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

如何教好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

發布時間:2022-08-25 19:29:41

A. 如何教學古詩詞

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語文教學始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一、以「讀」貫學,逐層深入。朗讀是感受文學特別是感受古詩詞的一個重要方式,是古詩詞教學的第一法。通過逐層深入的誦讀,讀准字音、讀出節奏、讀出音律、確定基調,可以感受到古詩詞悅耳順暢的聲韻美和節奏美。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以「讀」為主線。通過讓學生反復誦讀,仔細品味,由淺入深,才能感受到古詩詞的聲韻之美。

二、以「法」助學,有的放矢。

1、描繪畫面,整體把握意境。古詩詞是藉助形象來表情達意的,它是形象思維的產物。古詩詞教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引導學生進入意境,而意境的建構並不是零碎的意象的堆積,而是讓學生建構起古詩詞意象的具體畫面。

2、知人論世,走進作者內心。古詩詞的思想內容往往和詩人或詞人的人生經歷、學識修養、思想歷程有著密切相關。所以要想真正理解古詩詞,就必須走近作者,深入作者內心世界,去品讀去感悟。

3、尋象觀意,感受語言張力。古代詩人或詞人大都喜歡藉助特定的意象來營造詩詞的意境,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應該以「象」為中心,尋「言」尋「象」以觀「意」是古詩詞教學的訣竅所在。抓住它,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就可以領會古詩詞的意蘊並能正確地評價它的價值。

三、以「積」拓學,以詩解詩。「以詩解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通過引用已學過的人們熟知的意思相近的意義相通的題材相同的句子來解讀一首新詩或新詞的意蘊,可以使師生溫故知新,融會貫通,更自由地嘗到更多的「詩味」,理解新學古詩詞的內容,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體會古詩詞的意境。

B. 小學古詩詞怎麼教學

中小學古詩詞怎麼學習和背誦

不少人人有這樣的感嘆:小學語文難教,尤其是古詩文簡直就是難上加難。

不得不說現在的語文教材加強了對古詩詞及文言文的學習,在中考、高考的考試中課外古詩詞也佔了相當的比重。而古詩詞的學習,又不能只停留在讀讀背背的水平,只會讀讀背背,只能得一些基礎性的得分,如名句默寫。而一旦考查課外詩詞,就不知所措了。

古詩詞的學習重在理解

古詩詞的學習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進行誦讀,進而達到能夠將古詩背誦下來,這樣是最好的學習狀態。

而也有不少的人強調先背誦,讀得多了、背得多了,自然也就理解它的意思了——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但是,如果一味地強調「多記」「強記」這樣能起到一些效果,而長此以往也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誤認為學習語文不過是無休止地讀和背。如果真是這樣,得不償失。

課本上的古詩詞全要背誦、課外拓展的詩詞熟讀即可

古詩是我國文化的精華,學習古詩不僅可以豐富語言積累,更能提高審美能力、提升人文素養,從而使人終身受益。

學習詩詞的好處先不說,我們怎麼快速背誦一首古詩呢?鄧老師的回答是:意思簡單明了的詩詞直接背,而詩意較為「晦澀難懂」的詩詞,先理解它的意思,再去背誦。理解故事的意思,有時可以通過《古漢語詞典》來查詢字詞的意思,畢竟古代漢語和現代漢語在意思上有少許的不同,有工具書就方便得多。

如「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里為什麼是「萬仞山」而不是「萬重山」?原來「仞」是古代的長度單位,在古時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則形容山極高。弄清了字詞的意思再去理解詩句就不難了。「澎湃的黃河之水遠遠望去好像從奔流在白雲之間,一座孤城矗立在高峻的山嶺之上。」

這樣,知其意,再背誦,難度自然會降低不少。反之,即便唐詩朗朗上口,強背不難,但確實是會走一些彎路。

《涼州詞》王之渙

知其意,再背誦,還有更好的方法嗎?也有,那就是通過對詩句的理解,想像其畫面,有了畫面記憶起來就更形象了。

還是以王之渙的《涼州詞》為例。「黃河遠上白雲間」我們的同學可以展開想像,一條黃河從遠遠的天邊流來,好像就是從天邊的雲間流下來;「一片孤城萬仞山」又可以想像一座高山,山上有一座城堡;「羌笛何須怨楊柳」就簡單直接地想一支笛子和一棵柳樹;「春風不度玉門關」就想像一下「玉門關」。記憶詩詞難,但是記憶畫面卻很簡單。有了畫面,在動動手指,將畫面用最簡單的線條「描繪」下來。

同學們,有了圖畫的加持,背誦起來是不是又簡單了一些呢?

中小學古詩詞怎麼學習和背誦?

C. 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如何教學

如何上好小學語文古詩文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千百年來我們對唐詩都愛不釋手.而小學語文教材里的古詩是我國唐詩中的藝術珍品.讓小學生讀懂它,理解它的內容,讓學生終身受益,是我們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要花費很多時間與精力的.在如何較好小學語文古詩的基礎上,我總結出了幾點經驗: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 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D. 如何指導小學生學習古詩文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典籍中引人注目的奇葩,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資源。但許多教師缺乏對其教學及背誦方法的探究,導致詩詞藝術在教師逐字逐句的解說中成了枯燥的文字元號。也導致了小學生不能長期的記憶下來古詩詞。隨著古詩入選教材的增多,古詩教學及背誦方法也越來越生機勃發,並呈現出一派「萬紫千紅總是春」的新面貌。可見,古詩詞的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讓學生學習古詩,既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需要,也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需要。下面本人就加強小學詩詞學習提出些看法。
就學生方面而言,應該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 初讀古詩時,學生要堅持課前預習古詩詞,並要做到熟讀古詩
古詩詞,就其語言和內容而言,其實真的離我們的時代比較遙遠。古詩詞寄予著古人的思想與情感,與當今學生的生活還是有相當大的距離。僅就課堂上的那麼點時間,學生是不能把整首詩全部掌握的,因此,課前預習,搜集資料、了解古詩的背景是尤為重要的。
首先,看古詩詞的標題,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標題是古詩詞的眼睛。透過標題,我們能夠捕捉到很多信息。古詩的標題極為凝練,需要花時間才能真正理解。如果能真正做到這點,學生不僅能培養到搜集信息的能力,而且能鍛煉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聽說能力,同時又加深了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和對詩歌整體感情基調的把握。
其次,要了解作者,即詩人。學生可通過各種渠道,如圖書、網路等,查找、探尋詩人的生平、經歷、成就,做到了解詩人。
再次,要求學生熟讀古詩詞。朗讀是學習古詩的一個重要的途徑,在讀的過程中,要爭取能背下來,為後面的古詩學習作好鋪墊。
如果學生真的能堅持這樣的學習過程,就能更好地提高學習的效率。
二、學生要精讀詩詞,做到了解詩意。在品詞析句時,要體味詩詞中的意蘊
讀熟古詩詞後,就開始了解詩詞的意蘊了,在語文課本中,古詩詞都會有注釋,學生可以結合起來理解。本人比較喜歡學生自主學習詩詞,老師可以提供適當的幫助。詩詞其實是人類語言文化的精華,一字一句都是詩人經過斟酌得來的,有的甚至達到了完美的境界。如果我們一字一句地逐一講解,反而會讓古詩失去原本的魅力。古詩的學習,重點在於憑借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一味追求標准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理解,把握中心,體味詩情。
學生還要善運用想像。古詩詞用凝練的詞句造就意境、勾畫形象。教師要引導學生循著詩所創造的意境和形象去想像,這樣才能融入詩境,才能品悟詩情。
如《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感情沉鬱。為此,在講到「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句時,我特意播放了殷承宗的《黃河頌》。那雄渾的音樂,那黃河奔騰的壯闊景象,以及黃河邊上山嶽聳峙的巍峨,讓學生感動。在這么一種氛圍感染下,學生反復吟誦古詩,他們的情感得到了激發,朗誦的場景大氣磅礴。
三、學生要做到研讀詩詞,進入境界,在意象中體驗古詩詞的內在情感
首先,學生要了解詩詞的創作背景,在古詩詞中,有不少作者不同,背景不同,表達的情感也不同。比如,李白的《贈汪倫》一詩,寫汪倫以歌聲送友,李白借潭水抒友人對已感情之深;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廣陵》一詩,寫李白以目光送友,以長江之水喻友人之間感情綿綿不絕;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詩,王維以酒送友,借朝雨,青柳,美酒表達對友人離去的傷感之情。這些都淋漓盡致的表達出詩人對友人的依依不捨之情。
其次,學生要培養想像力,古詩詞具有簡潔、篇幅短小而意蘊豐富的特點,學生要充分了解詩中意境,就要靠自己的想像和領悟,要能構想一個詩詞的畫面。學生在想像中要會領悟情感。古詩詞教學中只有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讓學生驅遺想像,引起聯想,由此及彼,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再現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
就老師方面,本人認為要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
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古詩詞審美能力。俗話說得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努力提高自己,外塑形象,內強素質。經典詩詞除了語言藝術之外,還包含有其它的藝術因素,如果教師自身缺乏一定的藝術修養,很難領會到詩詞作者對藝術的體驗和感悟,以及由此生發的對人生的思考和認識,也就很難使學生感受到這一點。俄國作家契訶夫說:「審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審美情感,才能展示自身的美,感受美的力量,認識美的本質,這樣才能更好地把美展示在經典詩文誦讀中,並帶領學生去感知經典詩文的美,使學生體驗到美的愉悅。
教師還應注意古詩詞教學中詩詞誦讀方式的多樣化,教師應該做到引導小學生誦讀古詩詞。在學生誦讀經典詩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和詩文的寫作特點,在關鍵性的地方提點一下,引導學生朗讀。對一些特殊的、說明問題有承接性和層次性的句、段,通過引讀,能直接抒發作者與讀者的真實情感。引讀要求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根據教師的提綱挈領,經過思考理解,收到口誦心傳的朗讀效果。教師引導包括以下兩種方法。
1.提示式。像記敘文一類的詩文,教師可以朗讀課文每段落或句子的開頭部分,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提示語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層次,以引導學生朗讀。
2,插敘式。對於古詩歌,由於語言比較精煉,不易理解,如能運用散文鋪寫的插敘方式引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領會其中意境。
經典詩詞是我國文苑中的一朵奇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應該學習,傳承中華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文化。這種熏陶,這種教育應從小抓起,從我們入學的那一刻抓起。因而,教師應根據不同年齡、學段學生的特點,進行合理的古詩詞的教導。當然,小學教師應該選擇科學合理的授課方法,或誦讀,或感悟,盡量做到讓學生在輕鬆快樂中完成對古詩詞的學習,提高學生自身的古詩詞素養。

E. 古詩詞課到底應該怎麼教

資料收集——厚在背景

古詩詞看似短小,其實每一首都包含著豐富的內涵。要了解這些,就要從了解詩詞背景入手,課前指導學生進行資料收集。

1.作者背景

「境由心生」,文亦如此。作者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性格會產生不同的作品。引導學生了解作者背景,有助於他們領悟詩詞背後的喜怒哀樂。

例如《泊船瓜洲》一詩,作於王安石晚年,他一生為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而斗爭,把文學創作和政治活動密切地聯系起來。創作此詩時,他重返政治舞台,心中既有即將施展政治抱負的喜悅,又有面對險象環生的官場的無奈,便於長江之岸以詩寄情。

還有許多風格迥異的詩人,瀟灑如李白,入世如白居易,豪放如蘇軾……了解詩人的身世背景、個人經歷等均有助於學生把握作品的內涵。

2.時代背景

不同的時代造就了不同的作者,由此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文學作品。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古詩詞以唐宋為主,兼顧明清。在這一兩千年間,中國社會不停地發生著演變。安治、動亂……動盪的社會背景造就了古詩詞的演變與繁榮。

例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被稱 為「老杜」(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殊不知, 詩人創作此詩時正值唐朝社會由盛轉衰。歷經八年安史之亂,經歷了兩千多個日夜的漂泊,終於傳來了土地被收復的消息,杜甫怎麼能不喜極而泣、欣喜若狂呢?

可見,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任何一首古詩詞的誕生都是時代的映射。

3.人文背景

古詩詞中還有許多關於民俗、文化的介紹,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收集人文方面的資料。

如《元日》一詩提到了春節的習俗, 「桃符」「屠蘇」對於生活在現代的孩子來說比較陌生,教師需要補充這方面的資料以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再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中提到的「茱萸」、《清明》一詩中「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原因, 如果教師引導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詩中的情感。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具備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會對詩詞的價值取向、主旨等形成初步的認識,學生的知識背景也會逐漸厚重起來。

2

學法引導——厚在策略

選入小學語文課本的古詩詞可以說句句如玉、字字珠璣。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認真揣摩語言,品讀悟情。教師可以採用多種策略,進行學法引導,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能力。

1.讀通讀順

古人雲,「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將詩 詞讀通、讀順。多種方式的朗讀是突破詩詞「點」的重要保障,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情感得到提升。一是可以范讀,通過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讀將學生帶入意境; 二是可以同學間合作讀,以檢查字音和節奏的正確性;三是可以個別讀,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學習、檢查,明確字音。靈活多樣的朗讀方法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充分地理解詩詞內容,是實現「短文厚學」的重要保障。

2.品味含義

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就可以進行詩詞內容的學習了。每首詩都有「文 眼」,俗稱重點字,也就是全詩的「點」。理解了這些字詞的含義便可「牽一發而動全身」,由「點」到「面」,體會詩詞的內涵。因此,品味關鍵詞語至關重要。

3.展開想像

在初步理解詞語含義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體會古詩的意境。這樣,文本才會更加厚實、飽滿。教師可以結合課前收集 的資料引導學生展開多方面的想像。

一是想像人物的內心活動。在教授敘事性詩詞時,引導學生想像人物的內心活動,可以使學生對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加厚重。

比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詩人李白的性格展開想像:面對漸行漸遠的小船,李白會想什麼?學生可以從回憶、盼望、惆悵等不同角度去談自己的理解,這樣,詩中表達的送別的深情,不用教師強調,學生也能理解了。

二是想像故事情節發展。進行這方面的想像,有助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讀寫結合,進行擴寫。如《贈汪倫》一詩,學生品味詞語含義後,就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展開想像:「分別時,汪倫會唱什麼歌?」「聽到歌聲,李白會說什麼?會做什麼?」從多角度對故事情節進行擴展後,學生可以將二十八個字的詩歌擴展成上百字的現代文,學生的寫作水平也由此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三是想像特定環境。在對人物內心活動與故事情節展開想像的同時,還可以想像特定的環境背景。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在進行背景資料補充後,教師 可以提出如下問題:「安史之亂時,人們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一切毀於戰火, 那是怎樣的景象?」「戰爭平息後,百姓的生活漸漸有了好轉,又會呈現怎樣的景象?」通常想像還原當時的歷史環境,詩人的欣喜若狂就不難理解了。

4.明理知情

通過品味詞語含義、多角度想像,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與情懷。這是古詩詞教學的根本目的,也是古詩詞教學的最高層次。為了達到這種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採用一些輔助手段。

一是用視頻資料輔助教學。在教授《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一詩時,如果在學生想像、資料補充的基礎上,將杜甫老淚縱橫、喜極而泣的視頻給學生觀看,會更直接觸動學生心靈。

二是用音頻資料輔助教學。悠揚的古琴、琵琶、古箏等樂曲的使用,可以營造出古色古香的氛圍,優美的旋律有助於學生體會詩意、領悟詩情。

三是用板畫輔助教學。如在教授《送元二使安西》一詩時,如果教師在黑板上畫出綠柳、春雨等詩中所描繪的景物,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將詩中蘊含的情境之美深深地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中。

總之,在讀熟、讀透詩詞的基礎上, 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背景資料展開豐富的想像,同時輔以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體會詩情、詩意, 這樣,古詩詞教學的課堂就會變得豐富、 厚重。

3

課後拓展——厚在積累

為了讓古詩詞教學變得厚重,內容與數量的積累尤為重要。

1.積累同一主題的不同詩文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詞大多按照統一主題歸類安排。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同類主題的其他古詩詞。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牢固掌握課本上的古詩詞,還可以通過拓展延伸豐富學生的知識。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思鄉主題的一組詩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收集 其他表達思鄉之情的古詩詞;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描寫童年生活的一組古詩詞時,教師可以引入同主題的其他古詩詞, 增加學生的詩歌儲備量……長此以往,學生可以接觸、學習教材之外的許多篇目, 古詩詞的積累會不斷豐厚起來。

F. 如何做好小學語文古詩教學

一、學習古詩文要讓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入了70多首膾炙人口的古詩,要想讓學生領會其中的含義,在教學這些古詩時就要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和想像,才能更好地理解詩情蘊意.例如教學《詠柳》一詩,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當春天到來之際,你行走在路上,一定會感受到嚴冬過後,大自然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禿禿的柳樹,這時是不是有了變化?它變得怎樣了?在學生想像之後,老師就可以提問他們想像的情景,然後就導入詩文,指導他們朗讀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將詩文與他們想像的情景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這首詩看似對柳樹輕描淡寫,實則蘊含著作者很巧妙的筆法.全詩對樹乾和樹枝樹葉的贊頌,即對柳樹的贊頌,雖然沒有一個柳字,但是人們可以通過他描寫的萬條垂下綠絲絛和細葉這些柳的特徵的描寫.推測出作者寫的就是柳.原本光禿禿的柳樹現在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什麼呢?當然是春風了,春天來了,春風吹綠了大地,作者贊詠春風中的柳樹,其實就是贊詠了春風.這棵樹是這樣,其他的樹不是也一樣抽枝發芽、綠葉成蔭嗎?所以,這首詩的主旨是贊頌春風吹得樹兒綠,給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
二、音樂畫畫配合,創設意境
古詩文富有韻律、節奏,誦讀起來朗朗上口,很受孩子們的喜愛.配樂朗誦詩是一種創設意境,讓學生進入到詩的境遇中去的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它可以啟發學生思維,發揮學生想像,加深學生對詩意、詩境的理解.如教學岳飛寫的《滿江紅》,通過反復的配樂誦讀、歌唱,能讓學生體會詩句的豪邁風格,闊大境界,語言的粗獷有力,氣氛的雄偉悲壯.教學張志和的《漁歌子》,反復的配樂誦讀,能讓學生體會詩句清新自然的風格,語言的明白如話,感受到漁人於斜風細雨中那種愛自由、愛自然的情懷.教師在進行配樂朗誦時,要適時地指導學生體會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高亢與低沉所表達的情緒與效果.在古詩文中,詩與畫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詩文的教學,還應注重把詩畫樂融為一體,讓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
三、趣味訓練,培養詩興
學習古詩文,還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訓練,這樣,才能使學生學起來興趣盎然.
1、巧設情境問題讓學生填寫詩句.如,問學生當我們浪費糧食時,媽媽常用( )這句詩來教導我們,你能寫出男一首《憫農》嗎?當我們在外地過年時,常常引用唐代詩人王維在《 》中的( )來表達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當我們回憶起母愛,要報答母親的深恩時,我們會很自然地吟誦起唐代詩人孟郊的《 》中的詩句( ).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所處的環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這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宋代詩人蘇軾的《 》中的詩句()說明了這個問題.
2、按要求寫詩句.一是要求學生分別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各一句.如描寫春天的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描寫夏天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寫秋天的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寫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二是要求學生寫出帶有紅、橙、黃、綠、青、藍、紫字的詩各一句.三是寫出帶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的詩句.四是要求學生在詩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 )開,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 )別樣紅,竹外( )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等等.
3、設計一些文學史常識的回答,如唐代詩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國文壇合稱為( ),其中,李白被稱為( ),杜甫被稱為( ),杜甫生平第一快詩是《 》,抒發了( ).
4、讓學生學寫對聯,感受成功的快樂.如我出上聯鳥語花香添美景,學生就饒有興味地對出下聯風和日麗慶新春或風和日麗迎新年.其他的訓練還有很多,如:讀一讀山海關外孟姜女廟的這副對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雲長長長長長長長消.這個訓練讓學生明白漢字的一字多音,漢語的停頓以及語序等都能使我們的表達更豐富更靈活.
四、運用故事,點燃詩心
小學生很喜歡聽故事,教學古詩文時,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來點燃學生的詩心.
特別是講一些與此有關的奇聞軼事,學生就會更感興趣.如賈島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門好呢,還是僧敲月下門好呢?體現了古人對提字煉句的注重.王安石寫《泊船瓜洲》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的提煉.還有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駱賓王詠鵝的故事,王冕喜畫墨梅,寫詩詠墨梅的故事等等.這些故事使學生增強對古詩文的興趣,有了興趣,學生就更能學好古詩文了.
五、課外拓展,積累詩文
古詩文是思想的精華,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靈中流淌出的動聽的樂章、描繪的迷人的畫卷.除了學完課本中的詩文,還應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詩書讓他們課外誦讀.學生通過課外誦讀,展開聯想和想像,品味詩文的語言,步入詩文的境界,就會得到很多課外的積累.學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課外的誦讀與積累,反過來,就會大大地促進我們語文的教學.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絢麗多姿.特別是我國的古詩,更是我國語言中的珍寶,藝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華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傳承和弘揚偉大的民族文化是我們共同的職責.在教學小學古詩文,我體會到,要讓學生喜歡和學好古詩文,以上就是我個人總結的經驗.

閱讀全文

與如何教好小學語文中的古詩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3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8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9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5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3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9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7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3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5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90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50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9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2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64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15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