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哪裡的景色
描寫初夏的季節,在一個水池邊,蜻蜓與荷葉相依偎的景色。
出自:《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原文:
小池
宋代: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上頭。
(1)一年級語文小池說的什麼季節擴展閱讀:
賞析: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池的泉眼,泉水細如游絲,似洇似淌,悄然無聲地流著,好像非常愛惜這涓涓細流似的。
初夏翠綠的樹蔭映在水中,在藍天白雲的影兒中搖搖擺擺,好像非常喜愛這晴日里柔和清麗的風光。「細流」,極言「流」小而細微。「細流」承接「無聲」。
更見「流」的涓涓而毫無聲息。「無」與「細」相應,「聲」與「流」相對,這就深刻形象地表明了「泉眼」之小。「惜」賦予「泉眼」以濃厚的感情色彩。
乃至非常愛惜這涓小而無聲息的流水,才讓它細細地緩緩地流著。「泉」小,「流」小,愛「惜」之意就愈深愈切。
「無聲」烘托著「泉眼」與「惜」,「泉」的無聲,「惜」的深切,愈見「細流」的涓小,愈使人覺得愛憐。
「樹陰」與「小池」相照應,「池」在下,小而清,「樹」在上,高而綠,「樹陰」倒影又襯出天氣的晴朗和氣候的宜人。
「照」字很有詩意,極為動人,將「樹陰」這個靜止而無生氣的影兒,用「小池」水作鏡子,「照」著自己,欣賞起水中初夏的景色來了。
「照水」與前句的「無聲」、「細流」相映成趣,「無聲」、「細流」顯得「照」更沉靜,也寫出了由「細流」所匯積的「小池」,格外清澈明麗。
令「照」者神往,因而「愛」得也更為深切。這「晴柔」所表達的初夏一派旖旎風光,對「樹陰」更有吸引力,「照」得更為在意。
「愛」得更為迷醉,也就愈見「晴柔」風光的美麗可愛。「愛」和「惜」情意相承,「泉」惜的是「細流」,「樹陰」愛的是倒映在池水中的「晴柔」。
無「細流」的水,則無「晴柔」的影,足見詩句前後照應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頭。」
新出池水的小荷葉兒,還帶著滿身的水珠,連她那嫩尖的小角角還沒展開呢;好像蜻蜒是先知先覺的小昆蟲,它已經早早地飛來,挺立在小荷的尖尖角上了。
「小荷」在意義上與「晴柔」相承,只因這初夏的柔和美好的風光,小荷在水下才萌萌欲動。「才露」,剛剛露出,在一會兒前,一剎那間,才破水而出,才露出了她那尖生生的小角角。
「尖尖」的「角」,透著多少銳意和生機。「露」和「小池」相照應,「樹陰」照池水,「小荷」露池水,都圍繞「細流」匯成的「小池」來寫的。
此句中的「尖尖角」與首句的「細流」在格調和韻味上協調一致,「尖尖角」 對「細流」,令人感到別有新意。推敲起來,「尖尖角」和「細流」也是構成「晴柔」的一部分,使詩味更濃,更醇。
⑵ 古詩小池 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小池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從詩中描寫的景物荷花、蜻蜓等來看,描寫的是夏季,或者說是初夏。一般荷花是6月份開的
⑶ 小池是關於什麼季節的古詩
描寫的是初夏時節荷塘的景色。
南宋楊萬里《小池》,原文為: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3)一年級語文小池說的什麼季節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楊萬里曾於常州任職,這里淳樸的民風、美麗的田野都使他感到新鮮,一有空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領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來到池塘邊,只見小荷剛剛鑽出水面,幾只蜻蜓或站或飛,雖沒有粉紅色荷花的點綴,倒也清新可愛。楊萬里詩興高漲,即成小詩一首。
思想主題: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作品賞析: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捨不得多流一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
三、四句,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春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⑷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小池是描寫什麼季節的景色
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古詩兩首
《小池》描寫的是:初夏的景色
《小池》。唐。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翻譯: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陰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和風的輕柔。
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⑸ 《小池》和《池上》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哪季的景色
兩首古詩都描寫了夏天的景色。通過寫荷花,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自然朴實,又真切感人。
一、宋代·楊萬里《小池》
原文: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釋義: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樹蔭倒映水面是喜愛晴天里柔和的風光。小荷葉才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上頭。
二、唐代·白居易《池上》
原文: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釋義:一個小孩撐著小船,偷偷地采了白蓮回來。他不知道怎麼掩藏蹤跡,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條船兒劃過的痕跡。
《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
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池上》這首詩寫一個小孩兒偷采白蓮的情景。從詩的小主人公撐船進入畫面,到離去只留下被劃開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動描寫,有心理刻畫,細致逼真,富有情趣;而這個小主人公的天真幼稚、活潑淘氣的可愛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躍然紙上了。
白居易是一位擅長寫敘事詩的大詩人。他的長篇敘事詩,將所敘事物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飽含著詩人自己的情感。同樣的,他的詩中小品,更通俗平易。《池上》就是這樣一組描寫一種平凡生活的小詩。詩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風格,將兩個小景寫得可愛、可親、可信。
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描寫什麼季節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描寫夏季的。
出自:《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全文如下: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這首詩抒發了作者熱愛生活之情,全詩從「小」處著眼,生動、細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動的富於生命和動態感的新景象,現在用來形容初露頭角的新人,因為荷花的小花苞在整個池塘中顯得那麼的渺小 ,卻已經有蜻蜓在上面停留, 尖尖角可以看做是新生事物更可以看做是初生的年輕人, 而蜻蜓就是賞識它們的角色。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是什麼季節
夏季。
出處: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 ,
樹陰照水愛晴柔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早有蜻蜓立上頭 。
其中「尖尖角」:指剛出生的、緊裹著的嫩小荷葉尖端。
《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里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這首詩中,作者運用豐富、新穎的想像和擬人的手法,細膩地描寫了小池周邊自然景物的特徵和變化。第一句寫小池有活水相通。
次句寫小池之上有一抹綠蔭相護。第三句寫小荷出水與小池相伴。結句寫蜻蜓有情,飛來與小荷為伴。表現了詩人對大自然景物的熱愛之情。
⑻ 小池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
《小池》描寫的是初夏季節,《小池》這首古詩是我國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作品,這首古詩的體裁是七言絕句,主要描寫的是初夏時節,荷塘之中荷花初放的場景和周邊的景色,表達出了詩人對於大自然美景的濃濃喜愛之情。
小池
楊萬里 〔宋代〕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譯文
泉眼悄然無聲是因捨不得細細的水流,映在水裡的樹陰喜歡這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隻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注釋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吝惜。
照水:映在水裡。
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風光。
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
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
賞析
此詩是一首描寫初夏池塘美麗景色的、清新的小詩。一切都是那樣的細,那樣的柔,那樣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蟲鳥彩墨畫。畫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筆都小,卻玲瓏剔透,生機盎然。
第一句,緊扣題目寫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細流的泉水。泉水從洞口流出,沒有一絲聲響,當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細流,更是小而又小了。這本來很尋常,然而作者卻憑空加一「惜」字,說好像泉眼很愛惜這股細流,吝嗇地捨不得多流一點兒。於是這句詩就立刻飛動起來,變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
第二句,寫樹陰在晴朗柔和的風光里,遮住水面。這也是極平常之事,可詩人加一「愛」字,似乎用她的陰涼蓋住小池,以免水分蒸發而乾涸,這樣就化無情為有情了。而且,詩舍形取影,重點表現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靈。
三、四句寫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剛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顯露出勃勃生機,可在這尖尖嫩角上卻早有一隻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領略初夏風光。小荷與蜻蜓,一個「才露」,一個「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邊的一切,捕捉那稍縱即逝的景物。
詩題「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詩詞需有不同的題材與剛才,有的重大題材,須寫出壯闊的境界、恢宏的氣勢;有的題材甚小,僅是生活中一個細節,但卻能寫出幽情逸趣。且此詩寫的猶如一幅畫,畫面層次豐富:太陽、樹木、小荷、小池,色彩艷麗,還有明亮的陽光、深綠的樹蔭、翠綠的小荷、鮮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畫面充滿動感:飛舞的蜻蜓、影綽的池水,充滿了詩情畫意。
⑼ 古詩二首(池上和小池)這倆首詩寫的是什麼季節
……夏天,分別是唐代白居易的《池上》和宋代楊萬里的《小池》。《池上》敘述的是夏日一小童偷摘蓮蓬的事情,勾勒了一個可愛的頑童形象;《小池》則描繪夏日的一處由泉眼、流水、樹蔭、荷葉、蜻蜓構成的小景,富有夏天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