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怎麼理解初中語文素養

怎麼理解初中語文素養

發布時間:2022-08-24 03:57:01

⑴ 關於語文核心素養的理解和認識

通過一段時間對語文科新課程標准相應內容的學習培訓,交流研討,對當前的新課改下語文課的學科核心素養有了些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通過學習,我們了解到,語文核心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語文素養的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豐富內涵,是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一個核心概念。

語文素素所包含的六個層次分別是:

一、必要的語文知識,即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

二、豐富的語言積累,即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

三、熟練的語言技能,即培養學生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朗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把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加工表述,具備收集、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語言材料和語境使用語言技能,形成語感。

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即勤查工具書,勤動手、勤動腦、勤讀書,認真聽講,自覺完成作業,書寫整潔規范。

五、深厚的文化素養,即高尚的情操和趣味,優秀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漢字形象美,祖國語言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化民族性、文化多元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六、高雅的言談舉止,即儒雅的氣質,文明的舉止,態度大方,談吐文雅,善於口才,敢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建議,耐人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觀點,承認自己不足,欣賞他人優點,文明交流,禮貌待人,與人為善,和諧共處。

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豐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注重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准確、簡明、實用、人文,注重創新思維、人文精神、完美人格的平衡調養。

語文核心素養源於語文素養,既保留了字詞句篇語修邏文八個維度,又涵蓋了聽說讀寫思五種能力,換言之,語文核心素養更集中更明確更精緻,更強化人性功能,包含了知識、能力、文學審美、文化價值、思想價值。

語文變成全語言,曾是筆者的課題研究,內容包羅萬象,形式豐富多彩,語文的雙基性、人文性、實用性得以充分發揮,在當前及今後承載著新的使命,讓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攜手合作,走出光明燦爛的路子。

⑵ 初中語文的學科素養是什麼

語文學科的學科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格雛形的培養;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提升閱讀素養;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

一、是人格雛形的培養。小學階段,不可能完成確立價值觀、人生觀的任務,但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其中,愛祖國,愛人民,有社會責任感,有國際視野,有友善、誠信等品德,是人格雛形培養的重點。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為小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做人的底子。
二、是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做到「六個一」:有一定的識字量和詞彙量;能寫一手好字;能讀懂一篇文章(包括一本書);能寫一篇內容具體、文從字順的文章;有一副好口才;養成一種好習慣——天天讀書。如果每個小學生都能做到這「六個一」,就為他們打好了學習語文的底子。
三、是提升閱讀素養。包括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習慣,還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因為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習學校課程、終身學習、精神成長、創業成功都仰仗閱讀。有了較高的閱讀素養,就為小學生打下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四、是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要能質疑,愛探究,會發現,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其重點是喚醒內生力,激活想像力和創造力。
五、是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傳承、積淀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審美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功能之一,分內之責。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了,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品位、氣質。

⑶ 在初中語文課堂如何滲透核心素養

一、核心素養的含義
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是日常生活交流里必不可少的存在,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很多同學和家長對於語文學科都存在著一定的誤解,覺得語文是母語的學習,隨隨便便學學就能學好,無需耗費太多的精力,還不如抽出更多的時間多來補習一下數理化或者英語。但事實卻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簡單,語文學習自有其方法和策略。這就不難理解,有的同學一考,出來的結果都很理想,甚至是接近滿分,而有的無論怎麼考都只能是那一點點分,或者是有部分同學在認識到了語文的重要性後,即使是努力了也只是事倍功半,取得的進步是微乎其微,更有甚者,努力半天都只是原地踏步。
從筆者教學實踐多年的觀察來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許多學生忽視了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他們覺得學好語文只要背背記記就好了。不可否認的是,語文學習也是有技巧的,想要學好語文最關鍵的不是誰記得厲害,把握語文素養才是核心和關鍵,要不然為什麼大家都是背一樣的古詩詞,考試結果卻很懸殊呢?
值得注意的是,素養和我們常常說的素質教育里的素質還是有些不同的,很多人都覺得素養是一個很縹緲空洞的概念,語文核心素養更是令人捉摸不透。那麼何為語文核心素養?新課標里給出了明確的界定,包括「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及創造」以及「文化的理解與傳承」四個方面。
二、注重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
無論是在哪個時期,無論是在哪所學校,課堂都是一個學校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想要提高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絕對不容忽視的重要一環。但眾所周知的是,課堂時間是非常有限的,想要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鍾內達到最好的效果,則需要教師想辦法更新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語文核心素養是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從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觀察來看,很多同學其實有著學好語文的心,但由於方式不得法,而收效甚微,初中階段的同學由於年齡和心智的限制很難做到持之以恆,多次嘗試以後,見不到效果就放棄了。假如老師在日常教學中就為其滲透關注語文核心素養的意識,並且在其受挫時能幫助其從語文核心素養方面予以幫助,最後得到的結果必然不差。
三、語文核心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滲透與培養的措施
首先,打好基礎,新課標中關於核心素養的第一個定義也是語言的構建與運用,體現到課堂教學上就是字詞的認讀、文章的理解、作文的寫作等。新課改以來,教學方式都有了一定的革新,但很多教師都陷入了一個誤區,以為多運用多媒體工具和多多提問就是將教學回歸學生主體,就是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雖然這樣的課堂看似活潑新穎,但在這樣的教學下,很多同學連字詞都還認不完整呢,就要在多媒體上對著機器練習朗誦,這些作法都不符合核心素養的本質要求。真正能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方法是幫助學生們把基礎打牢,可以通過有趣的游戲幫助學生們識記生僻字詞,課堂時間有限,在激發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後就可以讓他們在課堂外多用此方法去多看課外書,這既能夠幫助學生們打好語言基礎,又能幫助學生們拓展知識面。
其次,基礎打牢後,思維和審美方面的提升對於語文學習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覷的。多多鼓勵學生們進行發散思維,多進行創新性思考,是幫助一位學生實現從一個書獃子到一個有自己獨立思想的社會主義新青年的轉變。發散思維是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而創新是目前我們國家對於人才的最主要的素質要求。因此,從中學時代起就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性對於國家未來發展也是有著極強的積極作用的。

⑷ 初中語文素養包含哪些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必定涉及語言知識學習,知識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麼知識,如何教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可見,《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⑸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是什麼

初中語文的最核心的素養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及素養,教會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使語文學科真正地成為學生的母語、工具學科。

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利於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重視啟發式、討論式教學,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基礎。

充分利用語文教材的獨特優勢:

語文教材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資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編者精心挑選的精品,對學生的審美創造、語言運用、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有著獨特的功能。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挖掘其中的有利因素,來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課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意結合學生的實際,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課文學習中感知到更多的人文內涵,從而建構更加精彩的世界。

⑹ 初中語文學科的學科素養是什麼

(一)幫助學生科學設定學習目標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不斷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必須幫助學生設立明確的目標。如對於初一的學生,教師為其設立的目標可以是在一年的時間內古詩文背誦達到一定的量;對於初二或初三年級的學生,教師為其設定的目標,可以是在一年的時間內,能夠在閱讀過程中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夠通過多次閱讀,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如果學生在閱讀方面獲得的進步較快,則可以在閱讀基礎上使寫作能力提升設為目標;如在閱讀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後,培養學生的散文寫作能力,並在訓練之後達到一定的水平。在整體目標明確之後,教師應該在學生的每次教育引導中都設立明確的目標,也就是「小目標」。
(二)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閱讀
在初中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達到教學目的。因為通過創設情境,能夠將相對枯燥的閱讀內容變得生動形象,而且能夠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學習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這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且對於教學效率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科學引導課外閱讀擴大閱讀量
課外閱讀指導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補充,也是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進一步豐富初中生的課外閱讀,以更好地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教師可以針對課外閱讀教學指導進行適當的創新。如開設相應的交流賞析課,針對初中生的課外閱讀教學指導,交流欣賞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在於通過交流欣賞引導學生進行思想碰撞,並通過交流欣賞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讀物的價值。在交流欣賞課中,針對目標作品,沒有必要進行面面俱到的介紹和賞析,而是圍繞其中有價值的內容進行共同賞析和探討,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內容。
(四)通過融入生活元素引導學生閱讀
教學活動的開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而且語文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更加緊密,而在初中生學科核心素養培養過程中,通過科學聯系生活實踐,往往能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評價
初中語文學習過程中,科學的學習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及時查找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進而不斷提升其學科核心素養。具體而言,在日常學習過程中,定期對自己學習的知識進行總結,通常為一周一次,首先對本周所學習的內容進行系統梳理,然後對照教學大綱,對自己學習存在的缺失進行標記,在下一周的學習中進行及時補充。針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需要做好相應的學習記錄,然後將自己的學習方案向教師請教,請老師進行評價指點,並針對自己近期的學習方案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另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習效果,幫助學生建立起學習小組,然後定期進行學習交流,在學習交流過程中進行相互評價,然後對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及時提醒、改進,在相互交流評價過程中獲得共同進步。
(六)注重新型教學工具的應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必須注重對現代社會新型教學工具的應用,這也是推動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之一。例如,加強對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首先,將多媒體運用於初中語文教學中,有利於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進而有效促進學習。在傳統教學課堂上,學生主要通過語文教材及教師的講解來獲取知識信息。而多媒體的應用,增加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使得語文課堂教學中所傳遞的知識量有所增加,進而增加了學生的視野。其次,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在傳達教學信息的過程中可以表現為圖文並茂、聲形兼備的方式,這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文字信息通過多媒體設備被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進而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並不斷提升學習效率。

⑺ 「語文素養」的幾點思考

「語文素養」的幾點思考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步伐,理念與實踐的碰撞越來越激烈,在這個步伐中,我們一線教育教學工作者要深入鑽研新課程理念與自己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這兩者的有機和諧結合。以下是我為大家帶來的「語文素養」的幾點思考,希望大家喜歡。

根據《新華詞典》的解釋,素養含義是:「平時的鍛煉和教養。」語文素養,指的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個性品質以及心理認知方面的繁榮、積累和提高。《初中語文課程標准》中說道:「現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筆者通讀了整個新課標,關於語文素養形成以下幾點認識。

一、語文素養的概念有些寬泛

大家知道,素養是一個人平時的鍛煉和教養,它所涵蓋的內容可謂是包羅萬象,既包括個人的價值觀、人生觀等品性特徵,也包括個人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知識體驗和情感價值體驗。比如,一個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從掌握語文知識和形成語文能力的活動中獲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稱為語文素養。這樣一來,語文素養的內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難給予界定,這其中還不包括學生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如選修課所獲得的語文素養。再說它的內涵,新課標要求「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學生受到優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向上的人生態度;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時間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劃人生,實現語文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方面的價值追求。」這一要求比較全面,但是各個要求之間的主次關系沒有體現出來,層次感不強,造成目標眾多,有關於學生的人生態度,有關於學生的認知態度,有關於學生的道德品質,那麼這些目標要素間如何平衡和銜接,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問題。

二、語文素養的限定

寬泛的'語文素養需要從兩個方面來限定。首先是其對象的限定。我們這里談的教育主要是基礎教育,其對象是廣大的學生,特別是廣大的初、高中學生,因此它有別於一般的素養,它指的是學生在學校教育中,習得的語文素養。比如一個作家的,他的語文素養可能是多方面的,較強的寫作能力、較大的閱讀量、比較豐富的社會閱歷和生活體驗,而且隨著時間的積累,其容量會越來越大;而我們講的語文素養,對學生只是規定了一個最低標准,只要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達到相應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經達到了要求。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學生各個階段不同的心理發展特性,制定出相應的培養目標。語文素養的培養,它有一個「變通域」,即它有一個很大的層次空間和范圍,這樣勢必導致其內涵豐富,概念寬泛以至模糊化,為此,必須對語文素養從量上進行規定,即「量化」。所謂「量化」,就是用客觀、具體的數字來規定學生在各個學習階段實現語文素養所要求達到的最低標准。比如,在小學階段,學生應該掌握至少2800個單字,高中階段應該會背50篇古詩文等等,只有規定了這樣一個最低標准,語文素養的實現才更加容易和現實。

三、學生原有素養、現有素養和將來素養

「有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萊特」,學生原有的素養也是呈現千差萬別的姿態。學生原有的語文素養與其家庭環境、教育背景、興趣愛好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前,必須進行詳細的考察和調研,具體了解學生的不同秉性,以此作為原始的教學資料,努力創設教學賴以進行的良好環境。對於學生原有的素養,教師要予以正視,不能存有任何的偏見。在實施差異性教學的過程中,要因「生」而異:對於一個缺乏自信心和創新意識的學生,教師應從多鼓勵其發言、多用語言表揚開始,逐漸讓其認識自己並相信自己,從而發揮出他的前能,進行有效的創造性學習;對於一個粗心大意、丟三落四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從鍛煉其耐性和沉穩性開始,逐漸培養其穩重心細的個性品質。另外,還應該注意一點,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激發、充實、豐富和調整學生的原有素養,根據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考慮到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即兒童現有的和藉助他人啟發達到的水平,教師應該在尊重學生原有素養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出更高的發展要求。最後,學生的未來素養也是不容忽視的,它關繫到人的發展,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有教育家說「是教育挫傷了孩子的求知慾」,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這就要求我們廣大教育者要及時准確地了解學生的各種積極要求,並給予適宜懂得引導,充分發展學生的可能性,當然,這有別於「自然主義」的放任發展觀,是發展學生的潛能,是有步驟、有指導的發展。

四、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融合在新課標所講的「三維目標」中的,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三個目標的實現,即意味著語文素養的實現,二者是息息相關的。

1、語文素養,強調的是養成,因此語文素養的形成必須有一個過程,即循序漸進,尊重學生心理的發展。

2、語文素養的培養,必須融入到各學齡段和各個學期的教程中來,只有實現了前一階段的「前素質」,才有後面的進一步發展。同時,語文素養必須和教材的傳授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本材料中,不知不覺地提高了語文素養。

3、語文素養培養的主要目標是一個人的心智發展,也就是學生的知識儲備。

4、另外,語文素養的培養要注意區分好壞,辨別良莠。如對待外來詞,有的是能夠融入到漢語中來的,這樣的我們接受;有的則是和生硬的拿來,生搬硬套,對於這樣的詞彙,我們要堅決抵制,這也符合新課標中「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粗淺的認識。誠然,語文素養的提出,是語文學科進步的一個標志,它可以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更加註重語文教育「以人為本」的主旨,從而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以上幾個方面也的確值得我們關注,否則,「語文素養」只能成為一個假、大、空的口號而失去了其實際意義!

⑻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有哪些

語文核心素養包括哪四個素養


語文四大核心素養是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
語言建構與運用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確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思維發展與提升
思維發展與提升是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的思維能力發展和思維品質的提升。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的發展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因此,思維發展與提升也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語文素養形成和發展的重要表徵之一。
審美鑒賞與創_
審美鑒賞與創造是指學生在語文活動中體驗、欣賞、評價、表現和創造美的能力及品質。語文活動是人形成審美體驗、發展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通過閱讀鑒賞優秀作品、品味語言藝術而體驗豐富情感、激發審美想像、感受思想魅力、並逐漸學會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表現美和創造美,形成自覺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養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和高尚的品位。

⑼ 語文素養指的是什麼

語文素養是指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

這種素養不僅表現為有較強的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也表現為有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的能力以及不斷更新知識的能力。

語文學習的核心素養很關鍵:

語言的構建運用最明顯的就是選擇題的字音字詞、成語搭配題,和後邊的作文,思維的發展就在閱讀理解和大作業中有突出的體現,審美的鑒賞,一聽這個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是古詩詞鑒賞、包括作文,文化的理解和傳承體現在文言文、古詩詞等很多方面。語文的學習不僅僅是語言的學習,更加是文化的學習和運用。

從近幾年的高考卷上,我們可以看到,考題題量合理,難度每年以鑒賞類(古詩詞、文言文)和應用類(現代文閱讀理解、大作文)為主要的難點和丟分點。考題的形式更加靈活,不再是刻板的考察,加入了許多新題型和社會熱點的元素。

⑽ 初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什麼

語文學科的學科素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人格雛形的培養;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提升閱讀素養;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

一、是人格雛形的培養。小學階段,不可能完成確立價值觀、人生觀的任務,但要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其中,愛祖國,愛人民,有社會責任感,有國際視野,有友善、誠信等品德,是人格雛形培養的重點。要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為小學生打好精神的底子、做人的底子。
二、是夯實聽、說、讀、寫、書(指書寫)的基礎。做到「六個一」:有一定的識字量和詞彙量;能寫一手好字;能讀懂一篇文章(包括一本書);能寫一篇內容具體、文從字順的文章;有一副好口才;養成一種好習慣——天天讀書。如果每個小學生都能做到這「六個一」,就為他們打好了學習語文的底子。
三、是提升閱讀素養。包括閱讀興趣、閱讀方法、閱讀習慣,還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素養。因為閱讀是教育的核心,學習學校課程、終身學習、精神成長、創業成功都仰仗閱讀。有了較高的閱讀素養,就為小學生打下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四、是培養自學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要能質疑,愛探究,會發現,有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有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其重點是喚醒內生力,激活想像力和創造力。
五、是增加文化積淀,培養愛美的情趣。在學習母語的過程中,傳承、積淀中華優秀文化,培養審美能力,是語文學習的功能之一,分內之責。這一點在語文教學中落實了,可以增強文化自信,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品位、氣質。

閱讀全文

與怎麼理解初中語文素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3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9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5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3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1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9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7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3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5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9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2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6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1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