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有效的語文課都應注意什麼

有效的語文課都應注意什麼

發布時間:2022-08-23 14:32:06

①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引起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重視學生的課前預習,以此途徑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預習內容包括:①利用詞典(字典)解決字、詞問題;②感知整體(寫什麼,為什麼這樣寫);③復習與新課內容緊密相連的舊知識;④找出疑難問題,並能用簡單符號做標記;⑤利用圖書、網路和社會調查搜集與新課有關的信息和資料。
二、課堂教學基本要求:①教學目標明確,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注意三維目標的具體落實,注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語文課要有語文味。②教學內容要注意與現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的聯系,講解無知識性錯誤,教學容量和課時安排合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③教師要轉變角色和教學行為,要成為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師生平等對話的首席,教師要善「啟」善「導」,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方法恰當;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民主,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重視學法指導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探究。⑤要引導學生感受、領悟、積累和運用語言,要注意學習語言和情感體驗的平衡與結合,閱讀課上要留有讓學生感知、朗讀和背誦課文的充足時間;在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同時,對於學生一時難於理解和掌握的知識、概念及有關背景教師要作適當的講解。
新課標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①以教師的角色轉換為前提;②以學生的自主體驗為方法;③以對話為教學設計的線索;④以探究、實踐為核心組織教學;⑤以活動為教學板塊;⑥以合作為平台實施教學目標;⑦以鏈接為手段,將學生由小課堂的語文學習引導到大課堂的語文學習中去。
三、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准確、明白、流暢、生動,音量、語氣、速度要適當。

② 學好語文需要注意哪些細節呢

語文成績決定競爭能力,語文的學習是有方法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這些細節。

一、認識語文的學習特點

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需要明白生活中的語文,可以提升我們的學習能力。生活中有許多豐富多彩的語文知識和語文素材。這些都是需要學生去善於發現和深入思考,並進行及時的積累。語文學習怎麼樣積累,就是需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中積累。

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需要明白書籍是我們成長的營養品。對於書籍,我們需要做到博採百花釀佳蜜。善於博覽群書才能暢游知識的海洋,書籍是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豐富語言能力。喜歡閱讀,有一定閱讀量,就會有語言積累和語文能力積累的作用。

學生對於語文的學習,需要認真地聽好語文課,精心地完成同步作業。課堂是老師教、學生學的主陣地。學生需要在課堂上聽會怎麼樣吸收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需要在課堂上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同步練習是學生檢測知識的掌握,技能的掌握的重要方法,學生需要通過同步作業的完成查找知識的薄弱環節,提升語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學生的語文學習,需要明白愛寫作、會寫作才能證明自己的語文水平。閱讀僅僅是知識的輸入,寫作才是知識的輸出。通過閱讀,提升作文水平才是學以致用。學生需要通過寫作完成知識的積累,檢測語文的技能。

學生的語文學習,可以把握語文學習的特點,把握閱讀和寫作,注意學會積累,語文學習就會有方向,就會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

小學語文課要達到有效課堂效果,應該注意什麼

小學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未完成形成,學習就憑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很難做到專心學習,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是填鴨式硬灌,由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的枯燥無味的「苦學」,就會導致學生「厭學」、「怕學」甚至「拒學」的現象。因此,我們就必須巧設課堂教學,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讓他們主動、愉快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使語文教學達到好的效果。那麼,我們教師在新課標下如何讓低年級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愛上學習呢?

一、巧用課堂導入,讓學生「樂」起來
根據低年級學生天真活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使學生在教學環境中產生興趣,投入學習,因此,低段學生的課堂導入要有趣味性,例如談話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游戲活動導入新課等。如:在《荷葉圓圓》這篇課文中,我首先問小朋友:「你們喜歡交朋友嗎?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位朋友,你們想認識它嗎?」這個時候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的興趣一下來了勁,紛紛回答。然後引導學生看圖,出示認識的朋友就是荷葉,老師進一步啟發提出問題:你們的朋友是什麼形狀的呢?它又和誰成了好朋友?接著讓學生閱讀課文,投入到積極的學習中去。學生帶著好奇心和興趣去認真讀課文,帶著興趣,歡快得把這篇課文內容知識了解了。
還有教師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一些表演性的訓練,引導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更濃了。比如:我在教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時會先讓兩三個學生把口語交際上的內容演成一個小故事,讓學生根據故事來說說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更直觀的看到和感受到其中的含義,學生也更願意說。
二、讓課堂朗讀多樣化
朗讀是指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的個性色彩。不再是老師以講代替完成,也不是大聲地讀一遍,方便老師的講解。所以要把朗讀的方法看成是打開課文的第一把鑰匙。所以根據課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進行自由讀、領讀、齊讀、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樣化朗讀方式。由於朗讀方式的不同,就會激起學生想讀的慾望。學生朗讀的態度就會較好,朗讀就會有感受。尤其是在課堂上進行賽讀、分角色讀、表演讀是最能讓學生很輕松地理解課文,同時能把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由於賽讀,學生處在比賽的狀態,要體現出你我的優點,所以讀的態度好、讀的語速有特色、讀出的感受較深,學生就會主動喜歡朗讀。分角色讀,就是學生把自己變成文中的某一個人物,然後進行再現課文的對話,學生就會努力使自己的朗讀方式符合文中的語言,讀有體會,讀出人物的心理活動,思想感情。表演讀,就是讓學生在朗讀時加上一些語言所描述的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等。這些朗讀方式能使課堂上的孩子們有事可做,還能讓孩子們表現自我、展現自我,讓課文體現的是現實所在,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而已,在這樣的朗讀中老師還要注意引導好學生從讀中質疑,從讀中又解決問題。如教學《獅子和鹿》一文時,我就採用多種方式讓學生進行朗讀。學生從讀中體會出好看得東西並不一定有用而難看的東西並不一定沒有用,所以我們要取長補短,才能讓我們更加優秀。要是我不用朗讀的方式讓學生去理解,在課堂上一直講個不停,累了也還不能讓學生體會課文。要讓課堂生動有趣,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一定要抓好課堂中的朗讀方式。
三、讓教學手段生動、形象化
首先,低年級教師要經常保持童真,課堂中的教學語言要兒童化,描述事件時要生動形象,惟妙惟肖,學生才喜歡聽,才容易懂。
比如書上有一些語言比較含蓄的課文,由於低年級學生想像能力和文學的理解能力不強,難以進入情境,這樣,就要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才能使學生有興趣地學,輕松地理解課文。如:教《浪花》一課時,我用幻燈進行教學。我先放幻燈讓學生認識「浪花」,然後放海的聲音讓學生聽一聽海浪聲像什麼,要求學生用生動的詞語說一說,學生都說:「像歌聲、像笑聲」。我又問:「這些歌聲、笑聲是誰發出的呢?」學生說:「浪花」。接著我又放幻燈,讓學生看著幻燈讀課文中的句子「浪花輕輕走來,搔癢了我的小腳丫」,「浪花跑去又跑來,給我送來雪白的貝殼、小蝦」。這樣浪花就象一個淘氣的孩子出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很有興趣地看著幻燈片,身臨其境。我馬上問:「這海邊的景色怎麼樣呢?」學生答:「很美麗。」我趁熱打鐵問:「如果你是畫上的小孩子,你會覺得怎樣?」學生說:「我很高興,很喜歡那裡。」這樣,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被激發起來了。我最後讓學生談談自己應該如何去保護大自然,學生各抒已見,暢所欲言,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老師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還可以適當地運用體態言語——手勢,這除了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興趣外,還能幫助學生理解一些知識。如我教「b一把」這個數量詞時,考慮到直接告訴學生「一把」是數量詞,學生很難理解。我就根據課文中的「一把傘」,先讓學生回憶平時我們是怎樣拿打開的雨傘的。接著,我做出手拿打開的雨傘的手勢,並且告訴學生凡有柄的東西都可以用「把」。最後讓學生說說「一把什麼」。學生紛紛舉手回答。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種種愉悅的激勵性手段進行愉快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學習,把學習視為享受的樂事,更好地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
三、巧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笑」起來。
新課標指出: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用欣賞的眼看待每一個學生,睜大眼睛尋找學生的優點,及時捕捉他們在學習、生活過程中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肯定和贊揚。讓學生在老師的評價中產生興趣,增強自信心,體驗成功的喜悅。
1、語言激勵。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限制,學生的自製力差,上課做小動作是常有的事,如果老師批評他,其他同學會不以為然,甚至有的同學會因此而分散了注意力,而教師如果以表揚某個同學來提醒那個同學,其他同學會做得更好,這就是語言激勵的作用。
2、評比激勵。背書及時的蓋個小印章,作業認真、上課積極的獎勵朵小花,十朵小花可以領一個老師剪的蘋果貼在自己的蘋果樹上。每個月評比一次,誰的蘋果多就評為這個月的「學習之星」。根據學生平時表現情況,還可評出「問題大王」「衛生之星」等等。從而使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中逐步樹立起自信心,學習的興趣就會更濃。
3、體態激勵。低年級的學生以老師為榜樣,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當學生有了點滴進步,教師不妨送給學生一個滿意的微笑,一個豎起的拇指,一個贊許的眼神,你會發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遠遠大於你的嚴厲批評。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體態語來激勵學生,讓學生知道老師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他,鼓勵著他,這將成為學生前進的動力。
4、批語激勵。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努力使作業的批閱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粱,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如在給學生批改作業時,我時常給學生加上一句工整且帶有激勵性的批語,如:"你的字進步可真大!""老師相信你會比這一次寫得更好!"......這樣一來,孩子們的作業就會一次比一次認真,那些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明顯減少,從而有效地提高作業質量。
總之,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我們只有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激發學生興趣,把課內與課外有機結合,努力為學生營造一種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的寬松、和諧、愉悅的良好氛圍,最大限度地在時間、空間上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興趣盎然中學習,不僅能熟練地掌握所學語文知識,還掌握了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不再把學習語文當作任務,而是一種樂趣,一種享受。

④ 如何開展語文課堂有效教學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最適合的就是最有效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和靈魂,在教學活動中有定向的作用。現代教學理論和實踐都證明: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前提。語文教學目標只有體現學科的特點,明確課堂教學內容,才能保證課堂的有效性。制定語文教學的目標應做到以下四個方面:
1.准確: 語文教學目標的准確應體現在擺脫「知識中心論」,定位於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即不僅重視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適度掌握,更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以及創新思維能力;不僅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當然,目標眾多,並非時時處處都要一應俱全,面面俱到。具體到一篇課文、一節課,可以適當增刪,有所側重。
2.明確:語文教學目標的明確是指不要過於寬泛。在一篇課文中,在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識需要理解並會運用,要著重訓練聽說讀寫中哪一項能力,應達到什麼程度等等,都應盡量細化,明確到位。同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標,也應作出確切的規定。毫無疑問,只有高度明確的教學目標才有現實的可操作性和可評價性。
3.適度:在設定教學目標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難易要適中,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目標過高,通過教學難以達到,學生覺得高不可攀;目標過低,不易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到索然無味。
4.分層:即根據學生認知結構、學習水平、動機意志等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在班級教學中學生間獲得同樣知識所需的時間存在較大差異,要在同一時空中按劃一目標發展,部分學生學習時間的浪費十分明顯。在實踐中,如能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把獲得某種知識所需時間和認知發展水平大體相當的學生進行歸類分層,並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可能性相協調的分層遞進教學目標,教學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語文教學,決不能搞「一刀切」,讓全體學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如:我在設計《廉頗藺相如列傳》教學目標時,將教學目標分為:
(一)知識教學點
1、學習本文在選材、布局和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特點;
2、掌握文中出現的重點文言詞語、語法現象和特殊句式。
(二)能力訓練點:領會史傳作品在選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點,提高閱讀欣賞史傳文學作品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廉頗、藺相如的為人,培養學生以大局為重的愛國主義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學習本文細節描寫刻畫人物的好處。
完整的教學目標制定過程中,首先要根據新課程的高中教學的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整體把握,統籌安排,制定出學年、學期總目標和單元教學目標,並把它們分解到每一課中,形成科學合理的「目標群」。還應該注意語文各模每節課的課堂教學目標的內部結構和排列順序,講究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三者之間的和諧性與整合性,明確對各目標的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的具體要求,使之具有層次性、遞進性、明確性、可操作性、可測量性。使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既掌握了知識與技能,還學會了方法,增加了體驗,同時還培養了情感態度價值觀。
二、扎實開展言語實踐活動。
如何讓學生有效地進行言語實踐活動,筆者認為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至少要抓住「讀、思、練」這三個環節,通過「讀、思、練」的攜手合作,學生在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同時,不斷地運用語言、創造語言。這樣,積累促進了運用,運用又更新了積累,學生的語言倉庫得到了豐富與充實,言語能力也會跟著節節拔高!
1、注重朗讀,自主感悟。
朗讀是感悟語言、積累語言的重要手段,是啟迪思維、熏陶情感的不二法門。語文課堂應注重朗讀,讓學生會讀、多讀,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來領悟、體驗。
為此,語文教師首先必須樹立學生應該是文本閱讀的主人的觀點。《語文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事實上,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卻只顧著自己設計好的教案,其中的程序、環節,常常成為束縛老師手腳的繩索。上課時,不等學生仔仔細細地將文本讀深讀透,就匆匆忙忙地要牽著學生的鼻子進入條分縷析。這樣的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大多是食而不化,一知半解,囫圇吞棗。老師的催促,或者有時象徵性的讀書,也只是一個走過場,學生的讀書猶如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本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閱讀中進行思維和情感活動,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可惜,由於沒有閱讀,這些內容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所以,很多有識之士大聲疾呼:給學生在課堂上讀書的機會!
2.啟思導疑,放飛思想。
魏書生老師說過這樣的話:「評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不應當是只看這節課多熱鬧,教師講了多少內容;一堂課好壞的標准,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教師的講解與學生的思維之間是否有一根看不見的線始終緊緊地維系著。」
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發展學生,發展的根本方法是學生的自主構建。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動腦思考探索才能有所得;也只有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思考探索的課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學而不思則罔」,學生如果不動腦,怎能期望有收獲?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倡導體驗性、研究性學習方式與接受性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這一理念說明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無論是語文知識的獲得、語文能力的形成,還是個體素質的養成,只能靠個體主動習得和內化才能獲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首先應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鼓勵學生質疑,引導發現。當學生產生了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沒有空間,學生就沒有遐想與深思;沒有遐想與深思,何來個性與創新?並且還要鼓勵學生選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集體探究個體無法解決的問題,在優勢互補中使個體對問題的理解更加豐富全面,思維向深度廣度發展,從而不斷提高研究性學習的實效。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曾有這樣一個獨特的主張:「少上課,多讀書。」朱先生這句話的實質也是強調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3.有效訓練,夯實基本功。
新課程標准實施後,語文重視了學生的體驗、感悟,在以往的語文教育中的「訓練」,很快遭到了口誅筆伐,似乎以前語文所有的問題都是「訓練」惹的禍。現在,人們談及「訓練」一詞,往往是諱莫如深,幾乎是避而不談。我們要看到以往的語文教學中,一些機械枯燥乏味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喪失信心的訓練,但是,我們不能就此認定,語文教學就不需要訓練,這其實是矯枉過正的做法。我們知道,學生的學習猶如游泳,如果不把學生拋入水中去嗆幾口水,去實際訓練,只在岸上指手畫腳,任你如何比劃,恐怕幾年下來,學生還是一個旱鴨子。要體現新課標提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實踐「三維目標」思想,語文課堂就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我們在反對高消耗的應試訓練的時候,把語文學習應有的訓練也當作一盆臟水一樣潑掉了。這真是可惜!比如,有的學生字寫得七歪八扭,書讀得支離破碎,說話像蚊子嗡嗡叫,作文更是詞不達意、別字連篇、語句不通……這些都必須要旗幟鮮明地加以訓練。否則,語文素養的達成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就拿「小組討論」來說,它可謂是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要做到扎實有效首先要設計好「討論」的程序:(1)出示教師事先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難點設計的或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設計的貫穿全文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2)學生根據問題各自安靜閱讀文本,思考。(3)小組展開低聲討論,先由組員輪流闡述自己觀點,組長記錄,再由組長組織討論修訂代表本組的觀點寫好發言提綱。(每一次教師只選擇其中一組全程參與和指導)(4)小組推選代表上台發言。(5)教師點評、總結。這當中的論題,應該是有討論價值的。盡管沒有標准答案,但必須是有利於學生思維素質和思想素質養成的。 其次「說」要「說」得好,先要有充分的閱讀和思考,形成個人觀點,還要認真傾聽,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之長才得以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聽出了他人的不同理解才得以言之有物地據理力爭。再者是「寫」,將小組觀點有機結合簡練概括下來,共同斟酌推敲表述的詞句。這一過程要落實到位,至少要用上半節課的時間,而絕非花個幾分鍾流於形式熱烈吵鬧一番就能收到合作學習效果的。
三、及時進行教學反思。
新課標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一個稱職的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如果我們能自覺地把課堂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細心冷靜地思考和總結,並最終能夠有意識的、循序漸進地將研究結果和理論知識應用於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那麼,教學狀態才能達到更優化,學生也才能得到更充分的發展。相反,如果我們不及時反思,很多感覺稍縱即逝,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還會出現類似的問題,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教學《〈長征〉節選》,在學生分角色朗讀到警衛員大喊「不!……不!……」阻止彭德懷殺馬時,由於扮演的同學讀得有些生硬變調,其他學生鬨堂大笑,這樣的朗讀給課堂帶來了負面影響。課後思考,如果課堂上多補充搜集到的資料,多引導學生去體會紅軍過草地時的艱險慘烈,學生就會更深入地感受到彭德懷為了挽救戰士的生命欲忍痛槍殺愛馬的悲壯氣氛。朗讀時就不會出現上述情況。
總之,追求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長期、艱難而又曲折的過程,它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發揮實效。課堂應是一泓活水,學生應是快樂游魚,課堂應成為學生成功的重要陣地。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與否,取決於是否關注學生求知進一步升華的身心特點,取決於是否把新課程理念內化為課堂的實際行為,取決於是否把學生素質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作為唯一評價標准。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又是時代的要求,是語文課堂教學自身發展的特點,願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語文課堂教學不可能會一蹴而就的,我們既要為之進行持續不斷地努力,又要時刻保持清醒而睿智的頭腦。

⑤ 語文教學應注意哪些問題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我認為該處理好以下關系:
1.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
思想道德素質是管方向的。語文教學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自覺地擔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責任。這是振興中華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此其一。第二,對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要理解得寬泛一些。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科學思想方法的,審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關鍵的一點,是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要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譬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進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間,文與道的關系是,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而思想、情感的升華,又促進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語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關系。
首要的一點是教師要從思想上十分明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學生觀,教師才有可能在教學中還學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引導、誘導、輔導的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沒有「學」無所謂「教」。反之,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可有可無。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得力,學生的活動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難以實現。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喜愛語文學科並保持學習的熱情;指導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學要面向全體,即每個有差異的個體,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與提高。最終達到「用不著教」,能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有獨立見解,有自學能力。
3.知識、能力、情感的關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著豐富的情感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與靈魂。語文教學要克服「重分析、輕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強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通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借准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
4.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目前的語文教學,課本內與課本外、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分別隔著一道高牆。今後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加強語文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而且要加強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變封閉為開放,使語文教學成為一泓活水。在教學內容上,不唯書,現實生活中適合的語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學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於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⑥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關系。
江總書記在全教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思想政治素質是最重要的素質。不斷增強學生和群眾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道德素質是管方向的。語文教學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自覺地擔起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責任。這是振興中華的需要,也是語文教學應有之義,此其一。第二,對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內容要理解得寬泛一些。凡是有利於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有助於學生學習怎樣做人的,且教學內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語文學科的思想教育內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質方面的,科學思想方法的,審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第三,也是關鍵的一點,是怎樣在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教育。這就要發揮語文教學的優勢,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譬如,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再如,教師要善於創設情境,使學生迅速進入課文規定的情境,入境進而入情,在情感上與作者產生共鳴,與作者同喜同悲,同愛同憎,甚至能收到震撼心靈、影響一生的教育效果。其間,文與道的關系是,從語言文字入手,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有所感悟,情感受到陶冶,思想得到升華;而思想、情感的升華,又促進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實現語文能力和思想、情感的共同提高。
2.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的關系。
首要的一點是教師要從思想上十分明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只有確立了這樣的學生觀,教師才有可能在教學中還學生主人的地位,才有可能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落到實處。
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導師,在教學過程中起指導、引導、誘導、輔導的作用。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基礎,是前提,沒有「學」無所謂「教」。反之,強調學生的「學」,不是說教師的「教」可有可無。在語文教學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指導不得力,學生的活動就帶有很大的隨意性,真正意義上的「學習的主人」難以實現。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可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喜愛語文學科並保持學習的熱情;指導學習語文的方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教學要面向全體,即每個有差異的個體,努力開發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使每個學生在各自的基礎上,不斷得到發展與提高。最終達到「用不著教」,能採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有獨立見解,有自學能力。
3.知識、能力、情感的關系。情感是文章的主旨。
「披文入情」,充盈著豐富的情感生活,是語文教學的個性與靈魂。語文教學要克服「重分析、輕感悟」的弊端,反其道而行之,突出情感,加強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系,通過加強默讀、自讀自悟和加強朗讀、培養語感,把理解語言和體會思想感情結合起來,使學生憑借准確、鮮明、生動的語言,體會到豐富的思想感情,並在感悟語言的基礎上,學習積累和運用語言,從整體上提高語文素養。
4.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目前的語文教學,課本內與課本外、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分別隔著一道高牆。今後的語文教學,不僅要加強語文課內與課外的聯系,而且要加強校內外的溝通,學科間的融合,變封閉為開放,使語文教學成為一泓活水。在教學內容上,不唯書,現實生活中適合的語文教育皆可用。在教學形式、渠道上,一切有利於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發展創造思維、增長智慧才乾的皆可行。使語文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聯系現實生活學,學了為現實生活服務。
5.提高教師水平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教改的問題主要是教員的問題。」提高教師素質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關鍵。提高教師素質,首要的是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特別是要熱愛每一個孩子,使每個學生在你的指導下,不僅語文能力逐步提高,而且熱愛生活,學習做事,學習與人共處,學習如何做人,打下較好的繼續學習和持續發展的基礎。

⑦ 語文學習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語文學習,要做到三個堅持:
1、堅持背誦。
語文中的古詩詞、文言文的學習是重點也是難點。這類知識的學習,源於課堂,所以基本的是要專心聽課。而重要的一條就是要積累,積累的好辦法就是背誦。背誦詩詞(包括一些課外延伸的)以及詩詞賞析的一些特定句式和特定用詞;把文言文的若乾重要篇章熟記在心,文言的實虛詞、句式等知識也就已經包含在其中了。
2、堅持閱讀。
堅持閱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堅持做閱讀理解,如果能夠做到每天至少練習一篇閱讀那就更好了。做完之後與參考答案作比較:有哪些點是你沒想到的?又有哪些點是回答得不夠准確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後只是「哦,原來是這樣」就過了,一定要學會分析你為什麼沒答上來,比如審錯題意、閱讀抓取關鍵信息能力差等方面。二是堅持課內外閱讀,語文水平較好的學生,大多得益於課外閱讀。要提高自身的閱讀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課內的閱讀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有計劃的、大量的閱讀,以及進行多種閱讀方式的訓練。課外閱讀的內容是比較寬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據課內閱讀進行延伸,因為文章,包括閱讀理解都會有來源說明。人選書不好選,但書選書就容易多了,你讀的書越多,你就越知道怎麼選。
對於學生來講,平時課業也較多,想要大量的課外閱讀相對也是有難度的。所以對於課外閱讀,建議學生學習掌握快速閱讀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閱讀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練習過的「精英特快速閱讀」,掌握到一兩千字每分鍾的閱讀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3、堅持練筆。
練筆主要是為了語文中的寫作。練筆可以採取以下幾種方式:一是養成寫日記的習慣;二是及時記下自己的生活中或閱讀中的一些理解和感受;三是根據考卷中的一些作文題,進行特定的訓練。
對於寫作的素材積累主要包括三方面:①背誦中積累。教材中優美語句、篇章、精彩片斷,都是很好的素材。②現實生活中吸收積累,在日常生活中,不論是學習、休息、文娛體育活動,還是走街串巷,或是旅遊觀賞、社會實踐、社區活動中,都要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多看、多聽、多想、多吸收。③閱讀中積累,這又回到了我前面說的「堅持課內外閱讀」,閱讀的過程中,要多注意收集摘錄,平時一有時間就可以拿來翻翻,久而久之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會轉化成自己的東西,活躍在你的腦海和文章中。

⑧ 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哪些環節

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一堂成功的課程的關鍵,如何有效引起學生的課堂的興趣,那取決於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是否能夠調動起學生們的積極參與和思考,利用合理的課程安排更多互動性的話題,或者是學生咁興趣的,有趣的話題,內容,融入課程的知識當中,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環節中,一方面吸取知識,而另一方面培養對語文的興趣。

閱讀全文

與有效的語文課都應注意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6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38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8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9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1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50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3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10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49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9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71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3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50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9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9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8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2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62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1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