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是什麼
意思是比喻死守經驗,不知變通。亦用以諷刺妄想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在句子中一般用作賓語、定語,多含貶義。也作「守株伺兔」。
道理:
野兔撞在樹樁上死去,這是非常偶然的事,它並不意味著,別的野兔也一定會撞死在這個樹樁上。可是,這個農夫竟然以偶然當作必然,不惜放下農具,任其耕田荒蕪,專等偶然的收獲。
這個故事告誡我們: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總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之財,結果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我們的生活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一點點地創造的,如果總想不勞而獲,那麼人生就會像這個宋國人的田地一樣荒廢掉。
人們也經常用這個寓言諷刺那種把偶然發生的事情當作永恆不變的規律,不肯積極努力,只想得到意外收獲的人們,因此,我們也不應死守教條規矩,應積極主動地創造成果。
故事原文:
宋國有一個農民,每天在田地里勞動。有一天,這個農夫正在地里幹活,突然一隻野兔從草叢中竄出來。野兔因見到有人而受了驚嚇。它拚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農夫地頭的一截樹根上,折斷脖子死了。農夫便放下手中的農活,走過去撿起死兔子,他非常慶幸自己的好運氣。
晚上回到家,農夫把死兔交給妻子。妻子做了香噴噴的野兔肉,兩口子有說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頓。第二天,農夫照舊到地里幹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麼專心了。
他干一會兒就朝草叢里瞄一瞄、聽一聽,希望再有一隻兔子竄出來撞在樹樁上。就這樣,他心不在焉地幹了一天活,該鋤的地也沒鋤完。直到天黑也沒見到有兔子出來,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農夫來到地邊,已完全無心鋤地。他把農具放在一邊,自己則坐在樹樁旁邊的田埂上,專門等待野兔子竄出來。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後來,農夫每天就這樣守在樹樁邊,希望再撿到兔子,然而他始終沒有再得到。但農田裡的苗因他而枯萎了。農夫因此成了宋國人議論的笑柄。
B. 守株待兔的寓意
守株待兔的寓意: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解釋: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出 處: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柱,折頸而死。」
(2)小學三年級下冊語文守株待兔的寓意是什麼擴展閱讀
「守株待兔」造句:
1守株待兔的作法只會讓機會白白溜走。
2 幹警們隱蔽在犯罪嫌疑人寓所周圍,守株待兔,只等他出現。
3 現在我們就來個守株待兔,讓歹徒自投羅網。
4 經驗固然重要,但卻不能守株待兔,不知變通。
5 做有些事不能只知道守株待兔,要主動抓住時機!
6 我們要積極創造機會,而不是只會守株待兔而已。
7 教官躲在後門守株待兔,犯規的同學根本不知道。
C. 守株待兔明白什麼道理 課文寓意是什麼
《守株待兔》告誡我們不要把一件偶然發生的事情,看成是會不斷發生的事情,對意外的收獲不要存有僥幸心理;更不要把生活的希望寄託於不勞而獲和好運氣,只有通過勤勤懇懇勞動才能過上好日子。
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經驗,不知變通。出自《韓非子·五蠹》。
出處
《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
成語辨析
近義詞:刻舟求劍、墨守成規
反義詞:通達權變
成語解釋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不要死守著一個簡單的死道理、既定的目標或人和物,一輩子,從不改變最初的想法,妄想從此不用勞作、不用行動,就可以得到第一次成功時或幻想的成果,要知道事物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
原文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
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D. 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什麼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天上掉餡餅的事不會天天有,如果自己不努力勞動,總有一天會什麼都沒有得到,卻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要自己主動努力。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E. 守株待兔的意思和道理
1、守株待兔的意思是說在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比喻人們妄想不勞而獲,或死守狹隘的經驗,卻不知變通。
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形容人不作主觀努力,只是存在僥幸心理,想獲得意外成功。
2、守株待兔的道理是告訴人們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批判了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狹隘的個人經驗的思想方法,不靠自己勤勤懇懇的勞動,而想靠碰好運過日子,是不會有好結果的。我們一定不能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而是要主動積極的做事情,不投機取巧,親自動手。只有自己付出努力,才能有收獲。
F. 《守株待兔》的寓意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講述了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到了樹樁上,撞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輕松撿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田裡的莊稼也都死掉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所恥笑!韓非子告誡我們: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啟示:
不要存有僥幸心理,不要想著不勞而獲,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於意外,結果只能是一事無成,不能死守狹隘經驗、墨守成規。
主要批評:
不勞而獲的人,天上掉餡餅的事情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把偶然的事件當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想法。主要是諷刺那些不通過自己的勞動努力,卻想有回報的人。同時也說明當時政策的腐敗,諷刺官員的愚笨。
揭示道理: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天上掉餡餅的事不會天天有,如果自己不努力勞動,總有一天會什麼都沒有得到,卻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要自己主動努力。
G. 守株待兔的意思和寓意是什麼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株待兔能用於褒義,只要掌握了規律,在兔子必經之道上栽幾棵樹等兔子撞,也是可以的。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用此故事批判那些不知變通,死守教條的思想方法。
守株待兔的寓意: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解釋: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樁上死了,於是他便放下鋤頭每天在樹樁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示例】: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
H. 守株待兔的意思 文言文寓意和道理
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守株待兔出處是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守株待兔的寓意: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或抱著僥幸心理妄想不勞而獲。
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解釋:這個成語故事比喻不主動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主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有所收獲,否則終將一無所獲,留下終身遺憾。
出 處:先秦·韓非《韓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柱,折頸而死。」
文言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出自《韓非子·五蠹》
譯文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成語「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I. 守株待兔的寓意和意思
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典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結果自然再無所獲!近義詞:墨守成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