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葉聖陶的語文觀是什麼
1.語文教學不等於「課本教學」
B. 葉聖陶的簡介
葉聖陶的簡介如下:
1、葉聖陶(1894—1988),男,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1894年10月28日生於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2、葉聖陶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精闢、獨到地揭示了中國現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中,發展、創新了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
3、葉聖陶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2)葉聖陶語文主張是什麼具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1、葉聖陶紀念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甪直鎮葉聖陶公園,保聖寺西側,建於「吳縣立第五高等小學」原址上,1917年至1922年,葉聖陶曾在這里任教。
2、紀念館院落中的幾幢建築,都是經過整修後的校舍。紀念館後是一個花園,一角是葉先生在五高時創辦的先生農場的舊址。花園另一角是葉聖陶先生的墓地。
3、2014年9月,紀念館對館區、周邊環境進行改造後,重修開館。紀念館葉聖陶事跡展共分8個部分,展出的實物有85件,照片172張,文字資料149份。
C. 葉聖陶的語文主張啟發是什麼
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是「寫話」。一旦寫的不像「話」,就堅決改。
啟發:
(一)教學生寫「生活」 葉聖陶強調作文教學首先要鼓勵和引導學生不斷向著求生活充實的路走去,從生活中獲取原料,從生活中訓練思想,從生活中培養感情,葉聖陶的這些真知灼見實在是抓到了作文教學的根本。葉聖陶希望語文老師能「經常練筆,深知作文之甘苦……除課本以外,經常認真看書讀報,熟悉閱讀之道……惟有老師善讀善寫,乃能導引學生漸進於善讀善寫。」
(二)教學生學會表達
所謂表達就是用恰當的語言文字把看到、聽到或經歷的事情表現出來。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學會表達是關鍵。選材再好,觀察再仔細,表達不清還是沒有用。這種茶壺里煮餃子一肚子里有貨倒不出來的人已經不能滿足二十一世紀的需要了,只有能言善辯,既能辦好事又善於表達的人才方能適應新世紀的需要。如果平時只讓學生讀、欣賞,而不教會他們去表達,那麼他們只會停留在理解的基礎上,不會有大的提高。理解只是前提,運用才是最終目的,理解了並不一定會運用,從理解到運用是一個質的飛躍,要想從理解上升到運用,還需要加強訓練。 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但有一條最重要,就是要以教材為本,抓住每篇課文表達的特點,加強仿寫訓練。這不是教學生寫八股文,因為選入課本的每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編者之所以把它們編入課本中,不僅僅是因為讓學生去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去學習人家的寫法。教師應根據文章的特點有選擇地讓學生仿寫,通過各種仿寫的訓練,達到會寫的目的,慢慢地,學生把學到的表現形式、手法不自覺地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來,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
人們說話、作文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很多作文輔導都是由教師先輔導寫法,直到學生的感受和認識都符合他自己的感受和認識才算合格,結果學生只能用教師的語言寫教師的思想,埋沒了自身真實的想法,背離語文作文教學目的。「文貴於真」,不是自己的思想學生怎能寫得好呢? 一位教師是這樣輔導學生作文的:該學生寫了跟爸爸去釣魚時,因受到殷勤的款待而非常得意,其原因寫在了文章的最後:因為爸爸是行長。在這篇文章中孩子的世界觀顯然是不對的,不值得提倡,但由於這是受其家庭的影響所致,本無可厚非,因為他所寫出來的是他的真實思想。而這位教師卻狠狠地批評了他,不得已,這個孩子又只好在作文的最後一句「因為爸爸是行長」後加了一句「這樣很不好,我以後再也不跟爸爸去釣魚了。」,這就給人一種很是牽強的感覺:前一句還是自豪無比,接著馬上又來了一個360度的大轉彎一「以後再也不跟爸爸去釣魚了」。我想這並不是孩子的思想真的轉過彎來了,可能只是出於老師的壓力才這樣寫的。試想,在以後的作文中,他還敢再寫自己的真實感想嗎?我認為作文就是寫生活,既然生活是真實的,作文也就應該是真實情感的體現。作文是最富創造性的學習,是素質教育的最有利陣地。
(四)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生掌握寫作新思維是寫好作文的重點,學生怕寫作文就是因為思路打不開。針對這個問題,老師積極改革一件事只有一個中心的教學模式,改革輔導作文的方法,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方面創造性地進行寫作。通過這種多思維、多角度的寫作,既可以使學生突破應試教育固定、僵死的思維模式,又可以使學生寫出靈活多樣、內容豐富、新穎、見解獨到的好文章來。
D. 葉聖陶語文觀是什麼理解語文觀對語文教學的影響有哪些
葉聖陶熱切的主張規范現代漢語包含規范的語法、修辭、詞彙、標點、簡化字和除去異體漢字。他又編纂和規范了出版物的漢字並且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所做的努力改進了編輯工作的質量與組織結構。
最重要的是,葉聖陶在出版領域提倡使用白話文。他的雜志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這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的這些貢獻促進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教育貢獻
葉聖陶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
這一教育思想,以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為邏輯起點,形成了唯物辯證的中國教育改革之學;在探索和回答中國教育改革實際問題中,精闢、獨到地揭示了中國現代教育基本原理;在總結和提煉中國教育改革實踐經驗中,發展、創新了中國現代教育教學理論。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E. 葉聖陶先生在寫作方面有什麼主張
葉聖陶先生在寫作方面的主張是「寫話」,粗略說是嘴裡怎麼說,筆下就怎麼寫;加細一些說是,所寫,從用語方面看,要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話。
葉聖陶簡介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字秉臣、聖陶,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
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6年,推出了第一個童話故事《稻草人》,並在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尚公學校執教。
於1918年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23年,發表長篇小說《倪煥之》,除此之外,他的代表作還有《火災》、《含羞草》、《線下》等。
葉聖陶寫話主張的內容
1、「寫話」應該是自然、簡明、易懂的,嘴裡怎麼寫,用語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囗頭話。
2、平易自然、鮮明簡潔,如「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一句,敘述平實,語言樸素,所用的正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語。
F. 葉聖陶先生二三事中葉聖陶在寫作方面有什麼主張
葉聖陶先生在寫作方面提出正面的主張,要「寫話」。寫話,粗略說是嘴裡怎麼說,筆下就怎麼寫;加細一些說是,所寫,從用語方面看,要是簡明而有條理的口頭話。在文風方面,葉聖陶先生還特別重視「簡潔」。
葉聖陶先生不僅有為人寬的一面,還有嚴的一面,那就是律己、正心、修身。他不僅做人這樣,在做學問和使用語言上,也是一絲不苟,能以身作則。作者引用葉聖陶多次說過的用語主張:「寫成文章,在這間房裡念,要讓那間房裡的人聽著,是說話,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葉聖陶在寫作方面追求明白如話,寫出來要讓人看得明白,他心裡裝著的是讀者。葉老還常提到「你寫成文章,給人家看,人家給你刪去一兩個字,意思沒變,就證明你不行」,說的是行文要力求簡潔,不累贅拖沓。這些主張是葉聖陶針對現實中的不良文風提出的。
(6)葉聖陶語文主張是什麼具體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章開篇言簡情摯,寫聽到葉聖陶先生逝世的消息是在除夕夜,那「繁碎而響亮」的鞭炮聲,在作者的感受里,是悲上加悲的,接著回憶第一次見到葉聖陶先生,是在他領導下編寫課本。
這之前對葉聖陶的認識是通過讀新文學作品,及前輩對他立德為高的評價,聯想《論語》對君子的定義,作者切實感到「葉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所以確是人之師表」,這是對葉聖陶先生的總論。
本文所敘事情雖小,但是小事情見大品格;所憶的內容多且雜,既寫作者親身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轉述和評價,因主旨統攝,並不覺得散亂,人物形象因這些片段和細節真切豐厚起來。
行文沉穩平和,質朴蘊藉,平靜的敘述中充滿感情,評說隨敘述自然生發,援引議論精要莊重,之間承合自如,這是大家的境界。
G. 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的意思是什麼
就是說話要言簡意賅,通俗易懂,而且讓別人聽著很舒服!
H. 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述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這種風格具體講訴的是什麼
作者用了一個什麼詞描述葉聖陶先生的語文主張?
明確:「寫話」
這種風格具體講訴的是什麼?(用書上的原話回答)
平易自然、鮮明簡潔、細致肯切、念,順口,聽,悅耳,說像話還不夠,就是話。還特別注重「簡潔」。
I. 葉聖陶在語文教學方面的論述
葉聖陶(1894年-1988年)是我國20世紀語文教育的集大成者.
他從18歲中學畢業走上教育崗位,直到他燦爛人生終結的76年時間里,始終從事,關注和指導著我國的語文教育事業.著名語文教育家劉國正說:"在中國的語文教育界,葉聖陶,朱自清,夏丏尊是聳立在三四十年代的三座高山;其中葉聖陶的活動一直延續到八十年代,時間最長,影響最大,他留下的寶貴遺產,歷史上無人與之相比;一代宗師,萬代垂範. "
葉聖陶的語文教育思想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前瞻性,在我國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曾發揮過巨大的推動作用,並將啟迪我們當前和今後的語文教改朝者健康的方向前進,葉聖陶的語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極其豐富,幾乎涉及到我國語文教育領域的任何一個層面,其中最主要的是他的語文工具觀,培養習慣說和"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
一,葉聖陶的語文工具觀教師教語文,學生學語文,怎樣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這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決非幾篇文章乃至幾本書就能闡述清楚的.但是有一個基本前提必須首先明確:語文學科的性質到底是什麼?因為教學目的,任務,教材和教法等等,均由性質來決定.葉聖陶通過語文教學的長期實踐和深入研究,反復強調指明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呂叔湘先生在為《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寫的序言中說:"通觀葉聖陶先生的語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兩點.其一是關於語文學科的性質:語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稍有語文教育史常識的人都知道,我國古代的語文教育是與政治,歷史,宗教,人倫等混於一體的綜合教育,這種教育全部以文章詩賦為本位,只學習書面的文言文,遠離人民群眾的口頭語言.直到上個世紀初年,人們才逐漸認識到語文學科必須顧及其實用性.從此,語文在中小學校單獨設科,小學叫"國語",中學叫"國文".葉聖陶從青年時期任語文教員起積極主張大力提倡白話文,大眾語和新文字運動.全國解放初,葉聖陶集中代表了彼時同人之意,及時給語文學科正名定性:"什麼叫語文?平時說的話叫口頭語,寫到紙面上叫書面語.語就是口頭語,文就是書面語,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按照葉聖陶的闡述,我們可以明白地了解到,聽和說偏重於口頭語言,讀和寫偏重於書面語言.聽說讀寫涵蓋了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所以,學語文就是學語言.反言之,只有學好了語言,才算學好了語文.那麼,語言是什麼呢/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語言的本質曾作過許多精要的揭示.馬克思認為"語
J. 葉聖陶語文教學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葉聖陶先生一貫主張教學要把讀書、作文、做人三者緊密結合,以培養和造就健全的公民。 這就是葉老語文教學思想的精做和核心。 在這種教學思想的指導下,葉老對語文教學的性質、任務和訓練目標的看法有著特定的豐富的內容.葉老認為,『在現代社會里,語文這個工具已不是少數讀書人佔有的工具,而是每個公民所共有的工其.是社會的『公器』.語文教育既然是關繫到社會每一個公民的事,那麼語文這個工具必須人人練習得到家才行.』『人人都應該得到應得的成就,決不容許有一個人讀不通,寫不好』.因此,學校各科教學甚至整個社會都要關心語文教學.這也就 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 語文思想,。它把語文教 育從一貫拘囿於學校范圍 的狹隘偏見、傳統觀念中 擺脫出來,使它成為整個 社會為培養健全公民而必 須共同出力的一種事業。 有了語文工具社會性這一特點,語文教學的實 踐也就要跟著發生變化.例如,在教材的選擇上, 叫·老主張要選為日常生活聽必須的普通文.即使入 選的先秦諸子著作,葉老也不是叫學劣勝當經書讀, 而是當一般的論文來學習.至於寫作課,更是要學 些.學習那些為日常生活所必須的.非文』藝的文 字』.這種...... (本文共計1頁) [繼續閱讀本文] 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