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言文字 > 小學語文材料題怎麼答

小學語文材料題怎麼答

發布時間:2022-08-21 13:45:45

小學語文閱讀題解答技巧

小學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1、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哪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

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對以上類型的問題必須要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

5、文中某句話有什麼含義?或告訴我們什麼深刻的道理?請說說你的理解。

這種問題的回答不是簡單地從文中尋找現成的句子就可以解決的,這需要我們的同學平時多讀多看多積累,多看並記住一些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警句,這樣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豐富回答內容,用自己的語言把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准確地表達出來。

6、比較閱讀理解。

有時考試會把課內文章和課外與之相似內容的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對於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可以從文章的內容、寫作特色、感情基調等方面進行比較。

以上是有關記敘文的常規問題回答,下面我們來看看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7、說明文的'閱讀理解。

對於說明文的閱讀理解,我們可以抓住三點:說明對象、說明順序、說明方法。說明順序就是三種: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最重要的是說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說明方法有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下定義、作詮釋、畫圖表、引資料。其中涉及較多的是分類別、舉例子、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分類別的作用是可以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

舉例子可以起到使內容具體、加強說服力的作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跟修辭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這種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

列數據可以使說明的事物更具體,便於讀者理解相關內容。

作比較跟修辭格上的對比是類似的,在說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

在回答有關說明文的語言問題時,要注意說明文講求語言的准確性,語言風格又可以分為平實和生動兩種。

㈡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步驟、方法和技巧,你覺得有哪些

小學生閱讀理解的技巧:第一,定題目

給文章定標題是一個比較容易的題目,

如果是說明文,那就直接把說明的對象定為題目,

如《趙州橋》;

如果是記敘文,那就直接把事件定為題目,

如《一封信》;

如果是議論文,那就直接把文章的主題定為題目,

如《誠信》;

當然,所定標題必須高度概括文章的主題。

第二,關聯詞填空

給文段補充關聯詞使得句子通順,

其實這樣的題目就是要求能夠看出句子之間的關系。

比如因果關系,

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

比如轉折關系,

雖然……但是 、無論……都;不是……而是

比如並列關系,

不但……而且 、既……又

一些常考的關聯詞,孩子必須做到心中有數。

但是,死記硬背是不可取的。

我認為可以做一些關聯詞的訓練,

如關聯詞填空,關聯詞造句等等。
第五,寫作結構

既然說了寫作順序

那就不得不說寫作結構,

寫作結構常考的就是文章的結構究竟是什麼?

總分,還是總分總,

總起句和過渡句分別是哪一句?

那麼平時訓練的可以從課文的概括入手。

總而言之,

每次考試都是一次考驗,

找到短板,取長補短,

成績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進行實質性的聯系,自然就可以提高孩子的語文閱讀理解的能力,從而有效地提高的成績。

㈢ 小學語文五大題型的答題方法與技巧

一.讀准字音:

主要是對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讀音要能夠辨別清楚,防止混淆。特別是多音字,我們要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和不同的詞義確定讀音。我們課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積累,了解它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讀什麼音。有些漢字讀音完全相同,我們稱它們為同音字。同音字雖然音同,但字形和字義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區分。

【常見題型】

⑴多音字組詞。

⑵選擇多音字的正確讀音。

⑶給一個音節寫出3個(或若干個)以上的漢字。

二.認清字形:

漢字的筆畫比較復雜,要認清字的形體,掌握漢字的筆畫、筆順規則、偏旁部首以及間架結構,要注意區別形近字,做到書寫正確。形近字是指形體相似、差別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個別部件易混淆,如辯和辨;有的是結構單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筆形易混,如見和貝;有的是筆畫多少、長短易混,如末和未。區別形近字,我們要養成一絲不苟的好習慣,從字音、字形、字義上仔細區別。

【常見題型】

⑴寫出漢字的筆畫(或筆順)。

⑵按漢字的結構要求寫字。

⑶加(或換)偏旁組字再組詞

⑷選字填空。

⑸區別形近字組詞。

⑹找出錯別字並改正。

⑺把下面繁體字的簡化字寫出來。

三.理解字義,

會:不同的漢字表達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義,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表達的意思也不同。我們要能夠聯繫上下文來理解字義。我們還要能運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數筆畫查字法來熟練地,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字義,正確用詞,提高我們的識字能力。

【常見題型】

⑴,按要求填空。

⑵讀一讀,給句子中的加點字選擇正確的字義。

⑶根據一個字的不同意思組詞。

四.詞語類考題

詞語是語言的建築材料。正確地理解和運用詞語,是我們閱讀和寫作的基礎。

1、我們要正確地認讀和書寫學過的詞語,懂得意思,注意積累詞語並能在口頭和書面表達中正確運用。

尤其要在理解詞語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個詞語的意思及同一詞語的不同含義,才能准確地使用詞語,也才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理解詞語不能靠死記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詞典得到確切的解釋外,

還可以採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a.把詞語中每個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聯系整個詞語的意思來理解。如一絲不苟。苟就是馬虎,一絲不苟就是一點也不馬虎。

b.運用近義詞或反義詞來解釋。如富裕就是富足。還有的詞可以用簡潔的語言作解釋。如慷慨就是情緒激昂的樣子。

c.聯繫上下文來理解詞義。

d.注意詞的褒貶義。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分析、判斷詞的感情色彩。如,果斷和武斷的感情色彩截然不同;驕傲則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常見題型】

⑴給帶點字寫出(或選擇)正確的解釋。

⑵一詞多義。

⑶聯繫上下文解釋詞語的意思(或是同一個詞語的不同意思)

⑷判斷詞語的感情色彩。(或按詞語的感情色彩分類。)

2、我們要能辨析近義詞和反義詞。

漢語詞彙豐富多彩,它的特點之一就是近、反義詞很多。近義詞中,意義完全相同的叫等義詞。辨析近義詞,要注意:

a.分辨意義上的細微差別。有的是詞義范圍大小不同,如戰斗和戰爭;有的是詞義輕重不同,如優秀和卓越。

b.分辨色彩上的細微差別。有褒貶之分;書面語和口語之分。

c.分辨用法上的細微差別。有些通常固定地和某些詞語搭配,如簡單和簡朴,簡朴可以和作風搭配成作風簡朴,而不大和簡單搭配成作風簡單;有些在適用的對象上有上、下之分,如愛護則多是上對下,關愛則都可以用。辨析反義詞時要注意:

⑴詞義是同一范圍。

⑵詞性要相同。

⑶有的反義詞有一個,有的反義詞不只一個。

【常見題型】

⑴寫出近義詞(或反義詞)。

⑵找出句子中的近反義詞。

⑶選詞填空。

3、要會正確地搭配詞語,給詞語歸類。

詞語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確。在搭配時,除了要注意詞語的搭配是否符合習慣,還要注意近義詞意思上的細微差別。做詞語歸類時關鍵要讀讀這些詞語,想想這些詞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為哪幾類,再按照一定的類別一個個地寫。

【常見題型】

⑴在括弧里填上恰當的詞語。

⑵將前後搭配得當的詞語用線連起來。

⑶選擇正確的詞語。

⑷將下列詞語分類。

⑸按要求寫詞語。

⑹畫出不是同一類的詞語。

⑺按順序排列詞語。

4、要能正確使用成語。

成語是我們五年級同學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內容,我們要認真掌握課文中的一些成語,還要注意課後的積累,做到不僅會寫成語,不寫錯別字;知道成語的來源(古代神話寓言、歷史故事、古代詩文、人民群眾的口語)、意思,尤其是其中一些關鍵字的意思;還能舉一反三,靈活運用。

【常見題型】

⑴把下列成語補充完整。

⑵根據意思寫成語。

⑶解釋成語中加點字的意思。

⑷判斷成語是否正確,並改正。

⑸區分成語的感情色彩。

⑹寫近義、反義成語。

⑺將成語按要求歸類。

⑻按要求寫成語(如按來源寫,按季節寫,按數字寫等)

⑼寫出成語中的故事、主人翁等。

五.句子類考題

句子是由詞或片語構成的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的語言單位。學習句子是進行閱讀、寫作的基礎。我們要學會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句子,對於含義深刻的句子,要體會所表達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我們要能正確地用詞造句。

按照句子的作用,一般把句子分為四種類型: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按照句子的結構,又可分為單句和復句等。在單句中,我們要知道區別什麼是完整的句子;在復句中,我們要知道前後兩個句子是什麼關系,該用什麼合適的關聯詞。

句子常見的練習有以下幾種:

1.按要求造句。

可以是給定的詞語或關聯詞,也可以是一定的句式。

2.變換句式。

通常要求變換的句式有:把字句和被字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直接敘述和間接敘述;陳述句和反問句。做這樣的練習,一要看清要求(或例句),明確是要變換什麼;二要注意變換後的句式不能改變句子的意思;三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如改反問句時,可以用一些常用的詞加強語氣,難道不、怎麼會等;四要改後認真讀一讀,看看是否通順,是否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有沒有漏寫某些內容,寫錯別字等。

3.擴句和縮句。

擴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幹詞;其次,在主幹詞語前加上合適的修飾詞語,修飾詞語可以添加一處或多處,只要合適就行;再者,把擴好的句子讀一讀,看是否通順,是否比原句的意思更具體、充實。縮句的基本方法是:首先,把句子分成誰做什麼或者什麼怎麼樣兩部分;其次,找出每一部分的主幹詞;再次,去掉修飾的詞語,把主幹詞語連成完整的句子。擴句和縮句都一定要注意不能改變原句的意思。

5.修改病句。

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病因,再對症下葯。常見的句子毛病主要有:

⑴句子不完整,缺少成分(如,缺主語,或缺謂語,或缺賓語)→添加缺少的成分

⑵用詞不當(如,近義詞或關聯詞用錯)→換合適的詞語

⑶搭配不當(如,句子中某些詞語在意義上彼此不能搭配,或是搭配在一起不合事理;或是不符合語言習慣)→改成合適的搭配

⑷語序混亂→調整語序

⑸前後矛盾→改或刪

⑹重復羅嗦→刪

⑺不合邏輯,不合事理(如,有些句子概念使用錯誤,或是表達的意思不符合事理)→改

在修改病句中,仍然要注意不能改變句子的意思,對句子的改動一定要小,有時句子的毛病不只一處,要仔細分辨,還要正確使用修改符號,改完後認真讀一讀,檢查檢查。

6.句子的修辭。

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設問、反問。每一種修辭手法都有各自的特點。我們要注意的是:

⑴區分比喻和擬人。比喻是打比方,要有兩類事物,通常有比喻詞(當然,有些句子中有像好像之類的詞,但不是比喻句,我們要仔細辨別);擬人是把事物當人來寫,要有人的動作、表情、語言。

如,小鳥在歌唱。是擬人句,而小鳥像個歌唱家。則是比喻。

⑵誇張既有誇大也有縮小,但要注意必須以生活真實為基礎,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進行,才會使人覺得自然合理。

⑶排比注意要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片語或句子,且意思相聯、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大體相當。

⑷設問和反問要注意區別。設問和反問都有明知故問的特點,但設問是自問自答,答案在問題外;反問是問而不答,答案就在問句中。

我們應該多讀讀課文中運用修辭手法描寫的句子,體會它們的用法,並背誦積累下來。

7.理解句子。

理解句子是讀懂文章的基礎。句子有難易之分,難懂的句子大致有這樣幾類:內容距離生活實際遠的;結構較為復雜的;含義比較深刻的;對表達文章情感、思想有較大作用的。理解這些句子,一要主動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二要抓住句子中的一些關鍵詞語,聯繫上下文體會它們的意思;三要注意把句子的理解和對整個課文的內容、情感的理解聯系起來。

8.整理句序。

這要求將一些順序混亂的句子,按正確的順序重新排列,整理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以准確表達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意圖。做這類練習,可以按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⑴仔細閱讀每句話或每組句子,理解它們的主要內容。

⑵綜合各句的意思,想想這句話主要說的是什麼內容。

⑶想想全段的內容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即找出排列順序的依據。如:按事情發展順序,還是時間順序;是方位,還是總分等。

⑷按確定的順序排列。

⑸按排好的順序仔細讀幾遍,看排得對不對,如果發現問題就進行調整,直到排得通順連貫為止。

㈣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如何規范答題

閱讀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復習要求:能准確領會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復習提示:
由於詞語的多義性和使用上的靈活性(可以臨時改變用法和詞性),有些詞離開了具體的語言環境,往往難以理解。因此,必須在復習中著重指導學生「瞻前顧後」,聯繫上、下文准確理解詞語的意思。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後文中的有關語句——明確詞義。
這是指有些詞義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現在文章里,只要聯系前後文加以明確就行了。比如:《馬踏飛燕》中的「構思奇妙」這個詞,只要引導學生讀讀後一句「讓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後腿向後平伸,以表現它在快速奔跑」,學生就把握住詞義了。有時,這種情況還有些變化,比如《將相和》中有「完歸趙」這個詞語,但課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趙國」,那就「完」沒有解釋,其實轉個彎詞語的意思也就有了。如果我們引導學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樣的?學生就能歸納出完整的詞義:把和氏璧完整無缺地歸還趙國。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推敲揣摩——把握變化。
有些詞在實際使用時,詞義有了變化。對這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聯系語言環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變化。例如:「他借到一本雜志,貪婪地讀起來。」「貪婪」的本義是貪得無厭。放到句子里怎麼也說不通。引導學生想一想句子講了什麼,然後再思考「貪婪」的意思,就能領會這里的「貪婪」是不知滿足,專心入迷的意思了。
3、藉助前後文決定取捨——選准義項。
有些詞有多種義項,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種解釋,就地「藉助」前後文,把詞義與具體的語言掛上號,要注重讓學生有一個根據查字(詞)典得到了多種義項,然後通過分析比較,對照文章,恰當選擇的思維過程,並注重培養學生把選擇的詞義,放到句子中檢查是否合適的學習習慣。
二、理解句子的含義。
復習要求:領會句子在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
復習提示:理解句子的含義,主要指對句子深層意思的領會,對句子修辭方法的理解,對句子作用的分析,對作者用意的解說。
主要方法有:
1、通過注釋疏導理解句意。
對造成閱讀障礙的詞語,教師要加以必要的注釋疏導,幫助學生掃除障礙。如《草原》寫小丘之綠,「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學生不理解「渲染」與「墨線勾勒」的意思,只要啟發畫過中國畫的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學生就明曉句意了。對難在「物」上的句子,可用這種方法。
2、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意。
關鍵詞語,顯然是在句子中起關鍵作用,核心作用的詞語,關鍵與否,並不取決於是否屬於生字新詞,而是看其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的地位。抓關鍵詞語有「扣詞法」、「推敲法」、「刪減法」等,如《為人民服務》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只要理解了「固」或「於」這句的含義也就掌握了。
3、藉助句法知識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較復雜,可以指導學生先把構句間架勾勒出來,用縮句的方法去理解;有的句子用了修辭手法,要分析修飾成分,找出表達的重點;有的句子是復句,要理清邏輯聯系准確體會。如《桂林山水》中有一句「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它的間架簡單:「灕江水靜,灕江水清,灕江水綠」,針對它的修飾成分加以分析,就能明白這句話描繪了一幅秀麗的景色,表達了作者贊嘆不已的思想感情。
4、聯繫上下文理解句意。
一定的語句有其固定的句法意義,但一旦依附於具體的語言活動後,就產生了生動的情境意義,能夠恰如其分地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因此,理解句意應瞻前顧後,綜觀上下,這既是理解句意較普遍的方法,也應看作理解句意最基本的原則。具體的說就是聯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圖,聯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義,景物的特點來理解。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寫;「他們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表面看來,這句話沒有什麼不好懂,但真正的含義需要聯繫上下文分析事件發生的環境,領悟文章中心的基礎上方能理解把握。

理解段落的方法

復習要求:掌握讀懂(理解)段落的方法。
復習提示:
一篇文章大多數都是若干段落組成的。每一段落都是圍繞全文的中心思想,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思。讀懂文章的時候。每讀完一段,就了解了一層意思。一段一段地讀完全篇,領會了每一段的意思,再把每一段的意思綜合起來,就領會了全文的意思。因此,我們在閱讀文章時,必須讀懂每一段,並理解它的意思。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學會給文章分段,掌握提煉段落大意的方法與技巧。
1、首先談談分段。
我們認為復習分段要有成效,必須在三方面著力。
⑴總結規律性的知識,掌握分段依據。
從文章本身的一些規律性知識考察,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有助於學生以理性指導分段,舉一反三。這些規律性知識包括顯隱兩個層面。
第一,文章中出現分段的標識。比如時間的推移,空間的轉換,人物的出沒等;在橫式結構的文章中總結句、小結句、過渡句等。這些標識是文章內部的邏輯結構在文字上的表現,可作為分段的參考。
第二,文章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這是主要的。以小學語文教材為研究對象,可以看出其基本類型有:
①分合(總分)關系。這種段式的特點是由總述和分述構成的,有「總分式」、「分總式」、「總分總式」三種。
②並列關系。指各段之間從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加以說明和描述形成的邏輯關系。各段之間無主次之分,但排列的先後往往有其必然性。
③順承關系。指一般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呈現的邏輯聯系。所謂「順序」可以分為:事情本身發展的順序,事情中時間推移的順序,事情發生的空間位置變化的順序。
④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常見關系外,還有「點面」、「對比」、「主次」、「因果」、「承啟」、「動靜」等關系。
以上這些段落間的邏輯聯系,是段落劃分的內在依據。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應逐步滲透並讓學生把握這方面的規律性知識,應當看作分段教學中的治本之舉。在復習中,要在閱讀具體文章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這方面的規律性知識,使之達到溫故知新,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目的。
⑵掌握可行性的方法,學會分段和歸納段意的技巧。
在分段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整體分割法。所謂整體分割,就是在大致概括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利用文章結構的規律性知識,研究一下段落之間的邏輯聯系,從而把全文分成幾個階段或幾個方面。
此外,分段方法還有「重點突破」和「相鄰合並」兩種。重點突破就是先看課文重點寫什麼,找出重點段的起訖點,然後再照顧其前後寫什麼,可分幾段,前面談到的點面關系、主次關系等可以用這種方法;相鄰合並,就是在概括自然段段意的基礎上,把描寫說明同一方面的鄰近的自然段歸並成結構段,順承等關系的文章可以用這種方法分段。
分段復習還應包括概括段意的方法的復習。分段與概括段落大意,前者是由整體到部分的分析,後者則是由部分到整體的歸納,可以看作是一個理解課文的過程。從語言表達的訓練看,概括段意的方法有:
①組合法。即先概括結構段所屬各自然段或各層的主要內容,然後將它們加以組合,歸納成結構段的段意。
②擴展法。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加以必要的擴展,形成段意。
③摘句法。直接從這段中找出一個句子作為段意,這句子往往是總起句、關鍵句、警句、結束句等,一般說,從段首摘總起句,從段中摘關鍵句、警句,從段末摘結束句。
④連串法。劃出這段中的重點詞語自己加上幾個詞,把它連起來成為一句話。在此基礎上,再練慣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在復習歸納段意的過程中重要在於思維訓練,真正教給學生思維方法和掌握概括段意的要求和步驟。
2、概括段意的要求:
⑴要從內容角度概括,而不要從思想角度概括。即不能寫成這一段說明了什麼。
⑵不要寫成提綱式。如「原因、經過、結果」。
⑶應該是完整的陳述句,不能是片語或疑問句。
3、概括段意的步驟:
⑴初讀全文,了解主要內容和寫作思路。
⑵細讀各段,對自然段進行分析和比較,找出與中心有關的內容,運用歸納段意的方法歸納段意。
⑶再讀全文,整體思考,進行修改使之准確、通順。
教給學生的思維方法:
①取捨法。即學生抓住主要的,舍棄次要的歸納段意。
②歸並法。指低一級的概念歸並成高一級的概念,形成邏輯意義上的歸納。
4、施以靈活性的處理,促進學生閱讀的個性發展。
即使如上所說都有所重視,還不等於就能成功地掌握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復習中要注意因文而異,因人而異,靈活處理,以求實效。具體說來就需要:
⑴因文而異,調用學生平時的積累。
文章結構各種各樣,學生的認識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復習中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分段、歸納段意,並說出自己的思考,然後交流,從而發現文中出現的顯性分段的標識及段意表述,能探索段落之間的聯系,靈活運用有關規律性知識和方法。
⑵因人而異,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和表述方式。我們認為,只要恰如其分、言之有理,就應該肯定,千萬不要過分以標准答案來框死學生。例如:學生能抓住課題,運用聯想、假設、推理的方法探求文章的思路。只要基本上做到思維過程與文章思路相合拍,就應該肯定,不必苛求「到位」,要允許學生在推測到具體分段中經歷一個由誤到正,由模糊到清晰的思維過程。

劃分段落層次

段有自然段和意義段。自然段也叫小段或小節。它是作者在表達內容時,圍繞一個意思說一句話或幾句連貫的話,是構成篇章的最小單位。意義段又叫邏輯段,它可以由一個自然段組成,也可以由幾個相關的自然段合並而成。自然段著重文字表達的需要,意義段著眼思想內容的劃分。
我們學習段,一是弄懂怎樣把話一句一句地連起來,表示一個主要意思;二是進行思維訓練,培養概括能力。
自然段如何分層和概括段意呢?
自然段劃分層次,就是通過對一段話的分析,看出這段在有個意思,這幾個意思又是怎樣一層一層有順序地寫下來的。
自然段常見的組合方式有:
1、順承式。
即按事情或動作的先後順序表達。
例如:7月27日凌晨兩點,九江賽城湖的大堤塌陷了。//400多名官兵聞訊趕到。支隊長一聲令下:「上!」頓時,一條長龍在崩塌的堤壩下出現了。官兵們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來回穿梭。有的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腳奔跑起來。嶙峋的片兒石割破了腳趾,他們全然不顧,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大堤,保住大堤!」//狂風卷著巨浪,猛烈地撕扯著堤岸。戰士們高聲喊道:「狂風為我們吶喊!暴雨為我們助威!巨浪為我們加油!」一個個奮勇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一道人牆。//經過幾個小時的鏖戰,大堤保住了,官兵們渾身上下卻是傷痕累累。「風聲雨聲濤聲,聲聲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這是人民子弟兵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中的真實寫照。
這一自然段共有四層意思,把四層意思歸納起來概括段意:
當九江賽城湖大堤塌陷時,官兵們聞訊趕到,扛沙包,築人牆,終於保住了大堤。
2、並列式。
在一段話中,分別寫幾種事物的幾個方面,它們層與層之間的關系是並列存在的。
例如《精讀與泛讀》第五自然段:如果面對一大堆讀物,我們可以將每本書的內容提要、前言、章節目錄等很快地從頭到尾看一遍,這樣就能大致了解每本書的梗概、特點及應用范圍等。//對一本讀物來說,可以幾段幾段地粗讀,也可以幾頁幾頁地翻閱,而不必逐一探究某個字、詞或句子的意思。俗話說的「一目十行」,就是指這種走馬觀花式的快速閱讀方法。
這一段前後兩部分分別介紹了面對許多讀物和一本讀物時不同的讀書方法。前後顯然是並列並系的。
3、總分式。
先總述後分述或先概括敘述後具體敘述,也包括先總述再分述最後總結以及先分述再總結。
如《爺爺的蘆笛》第1自然段。在強強的相象里,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碧藍碧藍的海水就踩在腳下。白天,成群的海鳥在窗外翱翔;夜晚,天上的星星映在海水中,如千萬點螢火閃閃爍爍。更有趣的是,海水長著一大片一大片的蘆葦。一張普普通通的葦葉,經爺爺三折兩卷,就成了一支蘆笛。吹奏起來,曲調是那樣婉轉悠揚,還帶著一股濃濃的海水味……。這一段先總述爺爺的小閘屋是個好玩的地方,再具體描繪周圍景色之美、蘆笛曲調動聽。
再如《夾竹桃》第三個自然段。先總述我們家常見的花應有盡有,再分述春、夏、秋三季花兒依次開放的景象,最後總結園子里一年三季,花開花落,萬紫千紅的盛景。
4、轉折式。
全段分兩部分,前後兩部分意思轉折,常用「但是、可是、而」等轉折詞分開。
例如《灰椋鳥》第一自然段。「早就聽說林場的灰椋鳥多。我想,灰椋鳥尖尖的嘴,灰灰的背,遠遠望去黑乎乎的,有什麼好看的呢?可是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就再也忍不住了,決定親自去看一看。」
這一段可概括為:原以為灰椋鳥沒什麼好看的,可是自從看了關於灰椋鳥的電視錄像,我決定去看看。有時,前後兩部分內容間沒有轉折詞,但其中的轉折關系仍顯而易見。
如《煙台的海》第一個自然段:中國的沿海城市,東面或南面臨海的居多,北面臨海的卻很少。煙台恰是北面臨海。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這一段前後兩句問雖無轉折詞,然轉折關系一讀便知。
轉折式自然段,一般抓轉折後的內容概括段意。上面這段可概括為由於煙台是我國少數北面臨海的城市之一,所以便有了一份獨特的海上景觀。
5、因果式。
按照事物的原因、結果的關系表達意思的自然段,叫因果式小段。包括先因後果和先果後因兩種情況。
例如《莫泊桑拜師》第一個自然段:莫泊桑是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他從小酷愛寫作,孜孜不倦地寫下了許多作品,但這些作品都平平常常,沒有什麼特色。//莫泊桑焦急萬分,於是,他去拜法國文學大師福樓拜為師。
這一段段意可概括為莫泊桑早年寫作平平,所以他拜福樓拜為師。
以上是先因後果,再舉一例先果後因。
《真情的回報》最後一個自然段「騎上這輛嶄新的自行車送報快多了。當然,我從沒想學會在馬路上扔報紙的『絕活』,依舊下車把報紙送到每家門口;下雨下雪天,依舊把報紙送進門里。因為我永遠記住了:誠實的勞動,換來的是難忘的關懷和愛意。」
這一段前面是結果後面說明原因,從而突出了原因,點明了課題的含義。
二、劃分文章段落、概括段意。
劃分文章段落,可以參考上述分層的幾種方法外,段落大意的概括,還可以採取以下方法:找中心句(有的在段首,即總起句;有的在段尾,即總結句;也有的在中間議論部分或人物語言中)。抓住這一段的主要意思,用自己的話概括段意。用小標題的方式進行概括。
分別舉列如下:
1、《夾竹桃》一文中第3、4自然段合並成的段意就是在段尾:「這一點韌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來,不是顯得非常可貴嗎?」又如《秦兵馬俑》一文中第二段的段首就有中心句:「兵馬俑規模宏大」,就是這一段的段意。
2、《暖流》一文第二大段沒有中心句,可根據主要意思概括為:「江主席來到南開大學閱覽室,與青年學生一起吟誦詩詞並談論古典文學常話。」
3、《碧螺春》各段則可以小標題形式概括各段內容。a、久負盛名;b、名稱來歷;c、采焙情形;d、品茶之趣;e、茶漾春光。
三、寫文章的主要內容
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這是讀懂文章的主要內容,既不能太簡單,也不要太具體,要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主要事件或敘述的幾個要點簡要地寫出來。
抓主要內容的方法有:
1、把各段的段落大意連起來,稍加整理;
2、按所敘述的問題來抓文章的主要內容;
3、根據文章的標題,加以補充。
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按事情發展順序可以分為五段:第一段寫了五壯士接受任務;第二段寫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第三段寫了把敵人引上絕路;第四段寫頂峰殲敵;第五段寫英勇跳崖。把這五段段意連起來,稍加整理,就是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這篇文章寫了五位壯士接受了上級交給的掩護群眾的任務,有計劃地誘敵上山,痛擊敵人,終於把敵人引上絕路,殲敵於頂峰,最後英勇跳崖的經過。
又如《顏黎明的信》一文敘述了這樣幾個問題:
1、青年人該怎樣讀書;
2、談在上海看桃花;
3、能不能把信發表;
4、指出所署的是假名。
把這幾個問題綜合起來,稍加整理,可以這樣歸納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魯迅在信中談了青年人讀書要博採眾長、博覽群書、興趣廣泛,又談了關於在上海看桃花和同意發信這個話題,最後指出寄信人所署的是假名。
中心思想
能通過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及重點部分,通過抓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通過分析題目等途徑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並能用准確、簡潔的語句進行個性化的表述。
復習提示:
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具體說是作者想通過文章的主要內容贊揚什麼,批評什麼,反對什麼,抒發什麼感情,說明什麼道理等等。如果我們體會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對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在復習指導中要注意兩點:
1、指點迷津,引導體會。
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相聯系是思想感情表現的基本形態。在復習中,要自覺地隨機地揭示、總結這方面的寫作規律,使學生了解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與文章體裁、類別、表現形態的聯系,顯然有助於學生在復習訓練中明確方向。
應該讓學生了解:寫人或記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質、精神或事的情理;寫景狀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達一種情感;寓言、童話一般都是說明一個道理等等。
應該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現的基本形態,比如,寫景狀物的游記,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縱式,所謂「移步換形」,如《長城》、《草原》,文中的每一部分都包括游蹤(觀察點)、風貌、觀感三個方面,思想感情必然集中包含在觀感當中;另一種是橫式,所謂「分類摹寫」(如《桂林山水》),它總是離不開 「總分」或「總分總」的結構形態,思想感情的語言標志必然在「總」的部分。
2、明確要求,強調深入思考。
在引導學生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存在著相當普通的「淺嘗輒止」、「生搬硬套」的現象。所謂「淺嘗輒止」,就是找出「有關詞句了事,而不能真正入乎其內。」其實以記敘性文章說,思想和傾向大多滲透和體現在文章的整體中,作者有時點化,甚至直接評說,只是為了加強所描述事實的說服力而已。通常所說的「寓論斷於敘事」、「寓觀點於事實」、「寓想像於形象」、「寓感情於畫面」,正是記敘文表達感情的特點,所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是閱讀過程中的一環,復習中更應當在感知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進行,應該是理解的深刻性與概括的精闢性的綜合體現。
所謂「生搬硬套」,就是「公式化」,用幾個現成的詞語、句子作「筐」去「套」、去「裝」。因此,在復習中有必要強調深入思考,使體會歸納真正「到位」。
以《鳥的天堂》為例,學生體會歸納為對祖國河山的熱愛。試想一下,把這里換成桂林或別的什麼地方,那些文章的「思想感情」不也就有了?這不僅「空」 了,而且閱讀的思維過程簡單化了,文章的個性、學生的個性也失去了。我們應該讓學生對文章最後一節「文眼」——「當小船向著高塔下面的鄉村劃去的時候,我回頭看那被拋在後面的茂盛的榕樹。我感到留戀」和「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進行深入的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從而領悟到作者的喜愛、贊美之情,從而准確地歸納出屬於《鳥的天堂》自己的思想感情。
3、總結方法,強調運用。
復習中總結具體方法,對於學生舉一反三,形成能力很有好處。但是在運用中鼓勵學生試用多種方法體會,拓寬他們思考的天地,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相互形成補充,在總體上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主要有:
⑴通過分析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部分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如《窮人》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在等待丈夫歸來的時候,發現西蒙已悲慘地死去,就立即抱回她的兩個孩子,漁夫知道後,也主動提出收養兩個孤兒的事。根據這一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想想作者寫這件事的目的是什麼呢?然後引導學生歸納。
有時只要抓住文章的重點部分進行分析,就能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我的戰友邱少雲》文章的重點部分是4—8自然段。主要寫邱少雲被烈火包住時仍然紋絲不動,當時他只要在地上打幾個滾或脫掉棉衣就可以撲滅烈火,但是為了戰斗的勝利任憑烈火在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它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動不動,直到最後一息,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吟。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烈火在邱少雲身上燒了半個多小時,他都一動不動?」學生就可以體會到邱少雲同志即使犧牲也要嚴守革命紀律的崇高精神。
⑵抓住重點詞句概括中心思想。
在有些文章中往往由重點詞句直接點明了文章的中心,我們把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還有一些文章中的重點詞句蘊涵著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這些句子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學生只要在閱讀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對這些重點詞句適當作些補充、修改就能順利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這些重點詞句常常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或過渡段中。如《詹天佑》開頭一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其中"愛國"、"傑出"正是全文的中心。
還有一些關鍵詞句常常在文章中抒情或議論的部分。例如《林海》課文中出現了三次"親切、舒服",從中可以充分體會到作者對大興安嶺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這就是文章的中心。再如《偉大的友誼》、《為人民服務》等。
⑶通過分析題目概括中心思想。
我們常說文章的題目是「文眼」,而眼睛又是心靈的窗戶,那麼我們分析題目就能把握文章的靈魂——中心。
例如《窮人》一課,通過讀課文我們知道明明是寫「桑娜、漁夫、西蒙及西蒙的兩個孩子」,為什麼以「窮人」為題呢?這是因為他們的悲慘生活是沙俄時代窮人的生活寫照。桑娜、漁夫的善良、勤勞是窮人品質的體現。理解了為什麼以窮人為題的深刻含義,也就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在運用以上三種方法概括中心思想時,還要注意作者寫文章時的背景,這樣才能更准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等課。
當然體會歸納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的方法不止這些,我們認為進入文章的角度和方法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

㈤ 語文材料題答題技巧

抓題目。標題是文章的眼睛,它直接透露出作者的思想,體現著文章的立意。讀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曉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題目交代了文章的文體或寫作的方向,抓住了題目,答題一般就不致於產生太大的偏差。有些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往往不重視題目,或根本不看題目,忽視了這個最重要也是最簡潔的要素,致使抓不準文章的主題。

㈥ 小學語文閱讀理解答題步驟方法和技巧ppt

小學語文閱讀題答題方法和技巧

一、讀懂文章,仔細審題

拿到文字材料,首先要通讀一遍文章,注意文章的題材,是記敘文還是說明文。然後審查下面給出的問題,再帶著問題去細讀一邊文章,這樣做目的明確,容易集中,能及時抓住文中與解題關系密切的信息。

文章中的每一句每一段都是在為中心思想服務,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准文章想要表達的主旨。這就需要同學們平時要學會為文章標段,歸納每段意思,歸納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類的閱讀理解的解題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個辦法。

二、掌握解題技巧

下面將為同學們羅列出各種閱讀理解的問題形式,並給出相應的解題技巧

1、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根據文章中的具體內容來,一般來說正面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反面情緒的有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從字里行間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是什麼樣的情感流露,有的是直抒胸臆有的是委婉含蓄,要聯系生活細細品讀。

2、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某句的作用,或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一般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首尾呼應,或者是寓意深長讓人回味無窮。
3、文章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8種,分別為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比較常考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將深奧的道理變得易於理解,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 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 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 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4、概括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根據具體內容,可以用下列句式套用:「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還有就是一般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5、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而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人物描寫又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被引用到文章,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三、把握關鍵詞

對文章中的關鍵詞難以做出正確的理解是閱讀理解的難點之一,這些關鍵詞往往不會有明確的文字進行表述,學生對這些關鍵次沒有正確的理解。想要正確的理解這些關鍵詞和字,就需要學生調動自己以往的知識和經驗,結合上下文和語境通過歸納和分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解答這些題時,學生應把握以下三點:

1、首先要准確理解整個句子的意義

一個詞只有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才有其確切含義,只有依照具體的語言環境,才能把詞義理解准確、透徹。對字義、詞義的理解,其基本原則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

2、把選項中的詞代入句中,默念一遍,找語感

通過上面對語文注重對文章中關鍵詞語的理解答題技巧的知識講解學習,希望同學們對上面的內容很好的掌握,並在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

3、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和目的

考生可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這個目標:

(1)首先應對整篇文章有完整、准確的理解,從總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題;

(2)要善於抓住文中關鍵句子或關鍵詞,它們有時會出現在文章的開頭,有時也會出現在文章的結尾或中間;

(3)要對文章的引申含義進行分析和深加工;

(4)從選項與原文在意思上是否一致入手

閱讀全文

與小學語文材料題怎麼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962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635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583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291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1116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64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537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909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645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2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27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732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948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189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4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58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92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661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71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