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試講10分鍾怎麼講才好,小學語文面試
小學語文的教學對象是小學生,在試講時,在外在方面,要特別注意語言的生動性和語調的起伏以及節奏,帶有一些誇張,去營造情景感。在講課內容方面,要多設置互動,多使用一些教學用具,來增加課堂內容形象性,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小學語文試講要點:
首先是外在方面,通過語調語氣、表情、眼神和手勢等幾個方面去營造情景感。
2.導入環節,多使用生活實例、故事、新聞、播放圖片。
2. 談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做好教學設計
在我們例年的真題當中,我們不難發現,每年的考試固定都是三道題。而第一題的問法無非就這么幾種:1、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2、試對上文進行文本解讀。3、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寫的特點。
那麼針對於第一題總結了這么幾點。整體都可以從這么四方面作答:表達方式+語言特點+結構特點+表現手法。
一、在表達方式上的特點:(根據文章的展現方式來推斷屬於哪類)
1、記敘類2、描寫類3、說明類4、議論類
二、語言上的特點(指的是修辭方法的運用)
三、結構上的特點(比如:首位照應(呼應)
四、表達手法(比如:對比、襯托、鋪墊)
(但是有一點要強調的,在我所例舉的幾方面並不是在每一道題中都要所有的方面一一體現。而是要針對於具體的問題具體分析。)
第二題是針對於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來提問的。那麼這里我要強調的是在小學當中,不同的年級應該有不同的設計語言。但整體上我們都要從三維目標上進行論述。
一、知識與技能:突出你本節課要學習的知識(生字和閱讀內容);技能是如何用手段展示這兩個方面(會寫、誦讀)
二、過程與方法:注意用一些詞語的意思(通常學習就是過程,通過用就是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就是抒發自己的感情,學習作者的中心思想。
其中小學低年級關於識字和寫字應注意:
1、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夠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范、端正。
3、學會漢語拼音。
4、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讀漢字。
小學閱讀則要注意1、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
2、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高年級的識字和寫字:1、能夠形成獨立的識字能力。
2、硬筆書寫楷書,有一定的速度。
3、在書寫中能夠體會到美感。而高年級的閱讀則是這個年級段應重點講解的。
所以大家建議因該注意1、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中有關詞語的內涵,體會表達效果。
針對於題的解法我就產生了這么一點點的個人觀點。其次還建議大家多積累以下常用的詞語。讓我們的作答更加賦有專業性。
附:一個教學目標的書寫模板。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讀寫本課所要求掌握的生字新詞,了解本篇課文和作者的一些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朗讀方法;通過美讀課文,品味語言。整體感知課文,理清脈絡,把握文章主要內容。
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引導啟發為輔,強調有感情地朗讀,融入文本意境。能運用朗讀的方法學習詩歌,養成在朗讀中學習詩歌的習慣;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學習詩歌,體會詩歌的情感,概括詩歌的主要內容。
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閱讀、理解、品味一篇美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味文中有著強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長的語句,把握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a品味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趣。
b引導學生感悟生命的美好,培養關愛生命、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c提高學生人文涵養,在領略自然美的同時,懂得把握文中的哲理
3. 小學語文五分鍾試講,主要看什麼
試講一般有三種形式∶面試試講、能力測試試講、教學實踐試講。
1、面試試講主要是粗略考核應聘人員是否具備教師崗位所需要的基本素質和基本技能,起到初篩作用。通過並不講授一堂完整的課,一般在10~15分鍾即可。試講常採用即興命題的形式,考查應聘者對某門課程的駕馭能力。
2、能力測試試講。一般在學校內進行,參加這個環節的人數大大減少,一般會安排一節課的內容。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指定課程、指定章節的命題式試講;一種是指定課程但不指定章節的自由式試講。
3、教學實踐試講。教學實踐試講是在真實情境中完成的,教授的對象是學生與擔任考核任務的領導或教師,時間一般在1課時。考查的是應聘人員的自信心、與學生交流能力、課堂教學組織能力、課堂秩序駕馭能力等等。
小學語文試講注意事項
1、要把專家當成孩子來教。不要想著是專家在聽課,就任意拔高授課內容。要明確您所面對的是您所教的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
2、授課時即使您很緊張,也不要過多的說狀態不好,請大家原諒。
3、如果在您的試講過程中專家很嚴肅的打斷您,說明專家有些不耐煩了。下面您的授課就要注意互動性,調動氣氛。
4、如果答辯後,專家留下您單獨談話,恭喜您,您被錄取的幾率上升為90%。
4. 小學語文面試試講時該注意什麼,怎麼讓十五分鍾出彩。
樓上的簡直是亂說,你了解現在的小學教學嗎?
完整性是最基本的,這個必須有。如果你是第一次試講,那麼能完整地上完,不犯知識性錯誤就不錯了,你還想追求亮點啊?早了點吧。
一般來講大家都是講第二課時,但是你現在就知道自己上哪一課嗎?恐怕沒有這么快吧,一般都是領導決定你上什麼,基本上沒得選,大概會提前1至3天通知你。個人建議你以課的完整性來備課。特別是要有條理、有層次地備課上課,要以學生為主體。
祝你成功!
5. 小學語文教學亮點有哪些
鼓勵學生勇於剔除質疑
多讓學生朗讀課文
讓學生多一些體驗
這些都是教學亮點、
6. 求小學語文寫作試講教案,面試用的
寫試講教案包括以下流程:
一、教學目標
二、教學重難點
北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有些考生分不清什麼算是重點,什麼算是難點。解釋一下:重點是可操作性比較強的,比較具體的;難點是比較抽象的,比較虛的。
舉例:在小學語文課程中,讓小學生掌握生字詞,掌握某些句式,這就算是重點。而比如說你讓小學生體會文中對話人物的情感動態,小學上是很難理解這種東西的,這個就叫做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下面的四條是教學過程四部曲,比較流程化的東西:導入--新課---鞏固--小結
四、板書設計
北師大教科文中心溫馨提示:網上有漂亮的板書設計,想要嘗試著自主創新。
建立在長時間授課經驗的基礎上的,並不是一時興起就能夠完成的。不要去模仿,中規中矩地來用就可以了。那什麼是中規中矩的使用板書?就是黑板分兩邊,左邊作重點內容書寫,右邊作草稿紙來用,隨時可以擦除。
五、布置作業
教案如下:
教學過程
「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教學教案
[教材分析]
新課標明確指出寫作教學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文非情不深」文章沒有感情就沒有深度,更談不上感染力。生活也是情感之源,我們要引導學生用真誠之心去觀察生活,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加深情感體驗。有了真情實感,文章才能真正打動讀者。巴金說:「我寫作,不是我有才華,而是我有感情。」
只要我們在觀察中抓住動情點,就會發現人間處處有真情:早晨葉片上的一滴露珠、傍晚天邊的一抹晚霞、傷心時好友的一句話……都可以讓學生感動不已。
語文教育專家孫紹振說:寫作,貼近生活是不夠的,更重要的要貼近自己的經驗,寫自己真正感受到的東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了觀察、思考、體驗和想像,有了觀察所得、思考所獲、體驗所感和想像所創,他們自然而然地會在文中流露出真情。
雖然說只要用自己的語言寫出自己發自內心的真實感受和認識,寫出來的文章就可達到說真話、抒真情的要求,但是對於大多數初中生來說,依然存在一個怎麼說事、如何抒情的方法問題,所以在實際的作文教學中,老師依然要指導學生掌握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一些具體方法和途徑。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真切感受到體驗與感悟是寫作與生活的契合點,寫作的最佳時機是自己的情感受到觸動的時候。
2、掌握作文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學會在作文中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1、怎樣的文章才是具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2、如何在文章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難點]
如何在文章中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過程]
設計主要思路:主要從2個角度入手安排教學——寫什麼?怎麼寫?
一、導語
師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上一節真情作文課。說到作文,老師聽到的最多的牢騷就是寫什麼呀?沒話說呀!同學們,生活的確是平淡的,但是,只要你用心感悟,你會發現平淡的生活恰如緩緩流淌的小溪,平靜中也有浪花朵朵。
只要你有一顆「樂於發現」的眼睛,還有一份「樂於感受」的心情,你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有真情,處處都動人。一片落葉,一束鮮花,一個微笑,一滴淚水,甚至是一把泥土,都有動人心弦的地方,都能引發我們無限的感慨。下面是老師從我們班同學日記中摘取的幾個片斷,很真誠,很感人,也很能給你啟發。
二、真情呼喚:
(通過音樂、老師的旁白,把學生的情感調動起來。引領學生感悟生活,挖掘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或者是自己一想起來就心潮起伏的人和事。)
師語:為了讓大家能夠更加靜心地聆聽,我建議大家捂上眼睛,這樣會聽得更加投入。請同學解下脖子上的紅領巾,用它捂上自己的眼睛,然後請大家用心靜靜聆聽,希望這些真情的浪花能激起你更多的真情記憶,
師有感情朗誦:「直到有一天,我再次來到爺爺家,看著那空空的房間、陳舊的傢具,還有那台老式的收音機,我才突然想起自己已經有很長時間沒有來爺爺家了,愛我的爺爺就在這樣清冷寂寞的環境中過著每一天的生活。」
這是陸逸凡對爺爺的愧疚,孩子,你是不是也像陸逸凡一樣疏遠了自己的爺爺,回憶一下,記憶中還有哪些關於爺爺的美好東西?
「興奮而又緊張的我等待著第二天的記者采訪。回到家,一做完作業,便開始想面對記者該說些什麼,可是想了半天也理不出頭緒,時間如流水,十一點了,該睡覺了,我只好懷著惴惴不安的心理像個小偷一般鑽進了被窩。」
這是強能同學在即將接受記者采訪前復雜的心理。孩子,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經這樣惴惴不安過?
「當漁網劃破了,奶奶就會拿起梭子認真地補織。這時我一定會坐在奶奶身邊,觀察著奶奶織網的樣子。只見奶奶手裡的梭子在兩手之間穿梭,速度之快讓人眼花繚亂。看著奶奶熟練地織網,我的手也癢了起來,便懇求奶奶讓我也試試。」
這是陸靖炎同學和奶奶在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孩子,你的生活中應該也有這樣讓人難忘的時刻吧?
「今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媽媽的節日。我想給媽媽送一份特別的禮物,記得以前在報紙看到文章說梳頭可以舒筋活血,助人健康,於是我決定給媽媽梳一次頭。拿起梳子,我輕輕地為媽媽梳起了頭發。梳著梳著,一絲絲白發映入我的眼簾,想不到年僅35歲的媽媽,原先一直烏黑亮麗的頭發裡面竟還雜著絲絲白發。
看看媽媽的這些絲絲白發,一幕幕往事浮現在我的眼前:數九寒天里,媽媽常半夜起來為我蓋好被子;上學路上,耳邊總會不斷響起媽媽的千叮嚀萬囑咐;放學回家,桌上總有媽媽早已擺好的可口飯菜;做作業時,身邊也總有媽媽疲憊不堪的身影在陪伴。」
這是俞菲從媽媽的白發中找到的母愛。孩子,你也應該可以從這些點點滴滴的尋常生活中感受到爸爸媽媽對你的關愛吧?
俗話說「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生活其實是一個「金礦」,只要你細細回味和用心咀嚼,那些看似平凡、細小、微不足道的事物,都能讓我們從中獲得震撼自己內心的東西。
三、真情告白:
(繼續讓學生蒙著眼,請幾位同學在背景音樂中傾訴自己的感情,敘說自己感慨最多、記憶最深、情感最熾的往事。)
師語:老師相信這會兒每個同學的心裡都不平靜,下面我們來進行一次「真情告白」,請把你腦海中此刻想到的真情話語說出來。
四、真情寫作:
(趁熱打鐵,讓所有學生把自己腦子里所想到的感人的事情寫下來)
師語:請同學們好好珍藏你們述說的這些事情,它們將成為你記憶中的寶藏,成為你人生道路上的財富,下面就請大家解開紅領巾,看屏幕,今天我們「真情作文」的要求就是:以課上大家感覺記憶最深、感慨最多、情感最熾的往事為素材, 圍繞「珍藏」這個話題,自己命題寫一篇作文。要求:把事情記敘完整,注意有適當的細節描寫。
第二課時:
一、導語:
(在大屏幕上打出一行大字:寫出真情實感——你的作文自然出彩)
師語:這一句話概括了這次作文的要求:寫作文要有真情實感。第一:我們的寫作已經要盡可能真實,是真情流露,用真情動人,而不能胡編亂造;第二文章要動人就一定要有實實在在的事情、有實實在在的描寫。
二、榜上有名:
師語:值得高興的是,經過前面一堂課的提示,這次的作文有相當多的同學達到或基本達到了這些要求,其中有些同學的作文還很感人。今天這堂作文講評課的第一個板塊『榜上有名』!
(在屏幕上打出「榜上有名」四個字和一串姓名,同時大聲念出這些學生的名字。)
師語:這些同學的作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感情真誠,而且描寫真切。其中有兩個同學的作文最為出色。
三、佳作亮相
師語:那麼,入選今天第二個板塊『佳作亮相』的同學是准呢?」
(稍微賣一下關子,在學生們猜測和期待的目光中。)朗聲宣布:「請強能同學登台朗讀他的佳作!大家歡迎!」
(在學生們的掌聲中,屏幕上打出「佳作亮相」四個字,強能同學開始朗讀他的作文。然後請出第二位『佳作亮相』的丁玲同學朗讀自己的文章。幻燈片上准備伴奏音樂,建議學生選擇使用以便增強效果。)
四、眾人點評:
師語:請同學對照著自己的文章,說說上面兩位同學的作文勝於自己的地方。
(結合學生的點評,相機而動進入到「方法點撥」這個環節。)
五、方法點撥(名篇研習)
師語:表現情感的方法很多,無外乎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
——以《我的老師》為例感受直抒胸臆的表現真情寫法。
在間接抒情的眾多寫法中建議大家學學名家的方法:
——以《背影》為例感受表現真情的一種寫法:細節傳情(通過記敘一個具體實在的事情來表現自己感受的真情實感,記敘中最能傳遞真情、最能打動人的就是細節描寫。)
師語:當你覺得沒有重大行動和眾多語言或無法具體的刻畫人物、記敘事情時,不妨藉助細節刻畫來完成。比如不妨把人物、事情放在顯微鏡下透視,所謂把人物、事情放到顯微鏡下透視,就是要我們在描寫人物時抓住肖像、語言、心理和行動的細節,以小見大。
於細微處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性格特徵,達到細節傳神,以情動人的目的。人們常把細節描寫比作作品的血肉,藝術的生命。一舉手,一投足,一句話,一個眼神,都能表現人物感情,透視人物心理,揭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形神畢現,收到點滴傳神的藝術效果。
——以魯迅先生的《社戲》一文看戲途中的景色描寫為例,感受表現真情的寫法:景語含情
六、助你升格:
師語:請同學們主要從前面學到的三種方法入手,一起修改、增刪失誤例文,使文章在情感的表達上更有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提升整篇文章的質量。
七、名人建議
結語:「忠實於自己的心靈和生活,是打開作文大門的第一把鑰匙。學作文的過程也是學做人的過程。所謂寫作文,就是讓真摯的思想感情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語文特級教師李鎮西
八、布置作業
建議學生根據課堂上的方法點撥以及修改方法指導,課後修改提升自己的文章。
7. 教師招聘考試小學語文試講如何准備請各位長輩指點
准備一個萬用模版,無論抽取哪一課都能用。例如:
各位老師好:
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XXX》。下面我對本課題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XXX》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XX單元第XX個課題。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XX,這為過度到本課題的學習起到了鋪墊的作用。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學好以後課題的基礎,它在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著XX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目標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3.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三、說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XXX新課程標准,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重點的依據是只有掌握了 ,才能理解和掌握 。
教學難點:難點的依據是 較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我學法上談談。
四、說教法。
我們都知道XX是一門培養人的XXX能力的更要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還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我們在以師生既為主體又為客體的原則下,展現獲取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過程。
考慮到XX年級學生的現狀,我主要採取設置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認識和體驗,產生踐行的願望。培養學生將課堂教學和自己的經驗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周邊的客觀事物,發展思辯能力,注重濱心理狀況。當然老師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學資源。教師本人應該通過課堂教學感染和激勵學生,調動起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渴望,並且要培養學生以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基於本課題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 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 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 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語境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由於本課題內容與社會現實生活的關系比較密切,學生已經具有了直觀的感受,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並思考,例舉社會上存在的一些有關的經濟現象,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討論,然後進行歸納總結,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本框題知識的認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學習的真正的主人。這節課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方面主要採取以下方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
最後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說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的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
1. 導入新課:(2~3分鍾)
由上節課演過的知識和教材開頭的情景設置導入新課。導語設計的依據:一是概括了舊知識,引出新知識,溫故而知新,使學生的未知慾望。這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2. 講授新課:(35分鍾)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點,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難點。還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實際、教師的特長,以及教學設備的情況,我選擇了多媒體的教學手段。這些教學手段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華。還重視教材中的疑問,適當對題目進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串聯、積累、加工,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3. 課堂小結:(2~3分鍾)
課堂小結的目的是強化認識,可以把課堂傳授的知識盡快地轉化為學生的素質;簡單扼要的課堂小結,可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XXX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並且逐漸地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
4. 板書設計:
我比較注重直觀地、系統的板書設計,並及時地體現教材中的知識點,以便於學生能夠理解掌握。我的板書設計是:
5. 布置作業。
針對XX年級學生素質的差異,我進行了分層訓練,這樣做既可以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又可以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我布置的課堂作業是:XXX
七、說小結
1. 對教材內容的處理。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知識的跨度、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對教材內容的增有減。
2. 教學策略的選用
(1) 運用了模擬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教材這部分知識所對應的XXX現象,學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體驗,但是缺乏對這種體驗的深入思考。因此在進一步強化這種體驗的過程中我進行了思考和認知,使亂放從學生的生活中來,從學生的思考探究中來,有助於提高學生的興趣,有助於充分調動學生現有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也有助於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的交融。
(2) 組織學生探究知識形成新的知識。我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入手,運用案例等形式創設情境呈現問題,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問題的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做既有利於發展學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像等創新思維能力,又有利於學生表達、動手、協作、等實踐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力求實現教學過程與教學結果並重,知識與能力並重的目標。也正是由於這些認識來自於學生自身的體驗,因此學生不僅「懂」了,而且「信」了從內心上認同這些觀點,進而能主動地內化為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並融入到實踐活動中去,有助於實現知、行、信的統一。
八、結束語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XX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採用直觀教學和活動探究的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地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果完畢,謝謝!
8. 小學語文老師面試試講技巧
1.合理安排時間
試講時間只有短短的10分鍾,我們要抓住重點,主次分清。10分鍾試講其實就是把大概45分鍾的課程濃縮化,所以你要在這10分鍾內把重要的知識點講清,不要追求完美,因為10分鍾做到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所以記得取其精華就可以了。
教師資格證面試10分鍾試講的方式與技巧 小學語文試講通用模板
2.引人入勝的導入
良好的導入會給考官老師留下一個好的印象也可以增加你整個課程的吸引力,所以做好這一步至關重要,讓我們具體看一下有哪些可以使用的導入方法:
(1)故事導入法
講一個可以聯系課程內容或者和課程相關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引入課程內容。
(2)生活實例導入法
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生活,想想生活當中有哪些地方體現了我們這堂課中的內容,把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幫助學生理解。
(3)人物導入法
在文科教學中體現的比較多,教師可以通過對人物背景,歷史事件的介紹,讓學生對作者創作背景有一個簡單的認識了解。
教師資格證面試10分鍾試講的方式與技巧 小學語文試講通用模板
(4)實驗導入法
可以做一個實驗,讓學生參與到實驗演示過程中,通過動手發現問題,總結經驗,這樣也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加深學生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5)表演導入法
可以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他們的表演互動,對本堂課的產生濃厚的興趣。
教師資格證面試10分鍾試講的方式與技巧 小學語文試講通用模板
3.加入互動環節
新課程標准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9. 小學語文如何設計教學活動
一、圍繞語文素養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語文教學的目標主要是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高,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必要的知識為漢字的音、形、意,字詞句以及良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積累語言。
二、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活動
在新的語文教學目標中,有知識技能,方法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幾方面,這三方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但在實際教學中,每堂課的教學目標都較為簡單,一般都是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相關設計,這樣的教學只會使學生達到某一方面的目標,方法以及知識,但是很多學生不能在課堂中得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學習。
因此教師在課堂設計的活動中,主要使學生在課堂中收獲知識以及學習方法,還要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夠感受到一定的情感態度,並樹立自己的價值觀。如,對於每篇課文,教師都會將其中的語法知識,字詞、語句知識,清楚的為學生講解。同時,還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每一句或者每段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感情,從而促進學生閱讀的理解能力。
三、根據學習內容來設計教學活動
小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由於閱讀的文章和書籍較少,所以積累的語言素材較少。在教學中主要依靠課本中的文本內容,這部分內容也都是出色的作品,其中有較多的人物語言、神態,生活場景以及細節這些具有生活化的東西,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文中的內涵和感情,可以使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改編,或者對將文中的內容表演出來,將人物對話和細節都給予細節上的模擬。
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創造,能夠使學生對文章中的東西更好運用。
四、根據學習方式來設計教學活動
在新課改中,要求學生能夠做到探究學習,自主學習、研究性學習以及合作學習,對於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較為重要,但如果在課堂中為學生進行這些學習方式概念的講解,學生只能機械的接受,卻不能在學習中熟練的運用,也不能轉變為自己的學習方式。
因此需要在課堂中進行相關活動的設計,使其能夠每天接觸到這些學習方式。如,教師可以出一個難度較大的問題,要求四人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每人都闡述自己的想法,並根據四個人的答案進行判斷和總結,最終得出答案,這樣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與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