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賣火柴的小女孩全文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乖巧的小女孩兒,赤著腳在街上走著。她從家裡出來的時候還穿著一雙拖鞋,但是有什麼用呢?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
她穿過馬路的時候,兩輛馬車飛快地沖過來,嚇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隻怎麼也找不著,另一隻叫一個男孩兒撿起來拿著跑了。他說,將來他有了孩子,可以拿它當搖籃。
小女孩兒只好赤著腳走,一雙小腳凍得紅一塊青一塊的。她的舊圍裙里兜著許多火柴,手裡還拿著一把。這一整天,誰也沒買過她一根火柴,誰也沒給過她一個錢。
可憐的小女孩兒!她又冷又餓,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黃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不過她沒注意這些。每個窗子里都透出燈光來,街上飄著一股烤鵝的香味兒,因為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這個。
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更冷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再說,家裡跟街上一樣冷。他們頭上只有個房頂,雖然最大的裂縫已經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風還是可以灌進來。
她的一雙小手幾[jī]乎凍僵(jiānɡ)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對她也是有好處的!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哧(chī)!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小女孩兒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火爐裝著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哎,這是怎麼回事呢?她剛把腳伸出去,想讓腳也暖和一下,火柴滅了,火爐不見了。她坐在那兒,手裡只有一根燒過了的火柴梗(ɡěnɡ)。
她又擦了一根。火柴燃起來了,發出亮光來了。亮光落在牆上,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兒走來。這時候,火柴滅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牆。
她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她坐在美麗的聖誕樹下。這棵聖誕樹,比她去年聖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支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
小女孩兒向畫片伸出手去。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有一顆星星落下來了,在天空中劃出了一道細長的紅光。
「有一個什麼人快要死了。」小女孩兒說。唯一疼她的奶奶活著的時候告訴過她:一顆星星落下來,就有一個靈魂要到上帝那兒去了。
她在牆上又擦著了一根火柴。這一回,火柴把周圍全照亮了。奶奶出現在亮光里,是那麼溫和,那麼慈愛。
「奶奶!」小女孩兒叫起來,「啊!請把我帶走吧!我知道,火柴一滅,您就會不見的,像那暖和的火爐,噴[pèn]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一樣,就會不見的!」
她趕緊擦著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一大把火柴發出強烈的光,照得跟白天一樣明亮。奶奶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高大,這樣美麗。奶奶把小女孩兒抱起來,摟在懷里。她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兒坐在牆角里,兩腮(sāi)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新年的太陽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兒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著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三年級上冊語文書上賣火柴的小女孩怎麼讀擴展閱讀: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無情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罪惡。並入選了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書的第14課。
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
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久違的外婆,她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當火柴熄滅的時候,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小女孩就是這樣在聖誕之夜悲慘地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1845年10月,安徒生再次訪問義大利。在聖誕節即將到來的時候,格洛斯頓城的朋友們再三邀請安徒生去那裡過聖誕節。安徒生興沖沖地坐上了去格洛斯頓的馬車。在格洛斯頓城,他看到馬路旁掛著「歡迎安徒生先生到來」的條幅,書店裡擺滿了他創作的童話。安徒生的馬車在格洛斯頓的街道上緩緩前進,他要體會一下城市裡的聖誕節氣氛。
然而,就在熱鬧的街道盡頭,他看到一個中年婦女手臂上掛著一個籃子,背著個瘦弱的嬰兒,有氣無力地乞討著。不遠處,一個只有五歲左右的小女孩,正在賣火柴,她的手都凍僵了。可是,路過的人已經不多了,金發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有賣掉。安徒生回去以後就寫了《賣火柴的小女孩》。
人物介紹
小女孩
作者在童話中塑造了小女孩這個典型人物,小女孩的形象實在惹人憐愛。
一是「大」拖鞋與「小」女孩的對比。「那是一雙很大的拖鞋,那麼大,一向是她媽媽穿的。」她的確窮得連鞋都穿不上。即便這祥,最令人覺得可憐的是,這么「小」的一個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光著頭赤著腳、孤苦伶仃地在街頭賣火疑。
二是,小女孩光頭小腳與美麗的金黃的長發對比。文中這祥寫「雪花落在她的金色的長頭發上,那頭發打成卷兒拉在肩上,看上去很美麗。」讀到這里,誰都覺得小女孩長得實在美麗可愛,但她自己因為又飢又冷,根本不會注意這些。
真實是文學作品感人的生命力,任何虛假的演示和一切虛偽的誇張都不足以引發讀者的感情共鳴,安徒生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對這個可憐小女孩不幸命運描寫的同時,也對這個孩子在飢寒交迫、孤立無助的情況下,對她的心理活動進行了細致描寫,尤其是寫她對美食、溫暖和親情的幻想。
作家細致地描寫了小女孩關於溫暖的火爐、肥美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和慈愛的奶奶這四個幻想片段,而這樣的幻想,恰恰是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貧苦民眾的難以實現其美好願望,無法保障溫飽的心理反應。
而這樣的幻想卻有別於童話世界中那些銅頭鐵臂、青面撩牙、飛沙走石般的幻想式的描寫,她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是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現實的最真切反映,人物是隨處可見的,故事是隨時都可以發生的。
悲劇的力量在於把美好撕破給人看,《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對一個花季少女純潔靈魂的摧殘,這個可憐的女孩連最起碼的溫飽都失去的一瞬間,仍然保持著對美好情境的嚮往,這或許就是人性的本真所在,而作家安徒生恰恰是把這個弱小生命的凄苦和悲慘命運與她對美好情境的嚮往與破滅疊化在一起描寫的,這增強了人物形象的藝術感染力。
文章這樣描寫到「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在幻景中看到過「溫暖的大火爐、噴香的烤鵝、美麗的聖誕樹,慈愛的奶奶」,在幻想中和奶奶一起飛向天國去尋找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生活。作者把小女孩美麗的幻景與她面臨的冷酷的現實疊化在一起描寫,對罪惡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②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每當看到可憐人, 我總想施捨些什麼給他們, 可再想想他們的墮洛是因為自己不夠勤勞,我又有些生氣。但我看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童話, 雖然她也是苦命的人, 但我卻由衷地可憐她, 由衷地想幫助她。
童話的主人公是一位賣火柴的小女孩, 她出生在一個豪華的城鎮里。可憐的命運使小女孩在年幼時就失去了疼愛她的媽媽與奶奶。小女孩的爸爸是個酒鬼, 每天都喝得醉醺醺的。沒有酒錢了, 還要讓小女孩去賣火柴, 賣不完還不許她回家。悲劇終於發生了, 那天是除夕,街上的行人都穿著新衣, 拿著禮物去親戚家拜訪。沒人搭理賣火柴的小女孩。天色漸漸暗下來, 雪也越下越大, 行人都走光了, 可小女孩的火柴一根也沒賣掉。小女孩無奈地走在街上, 冷得縮成一團。小女孩坐在台階上, 用火柴取暖時多次看見了美好的東西。最後她點燃了所有的火柴, 看到了奶奶。奶奶抱著小女孩飛離人間來到了天堂。第二天, 人們發現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在台階上。
看完以後, 我的眼眶潤溫了, 我不禁放聲大哭起來:" 好可憐的小女孩啊!" 對於小女孩悲慘生活, 我深感問惰, 她擁有的只是幻想;而我擁有,一切都是真實的。
看看賣火柴的小女孩, 她的家庭是家破人亡的, 而我的家庭卻幸福美滿的。我有疼愛我的家人, 這比什麼都重要。可是我卻不昕話, 常惹他們生氣, 還要頂嘴, 這真不應該。現在爸爸、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我的將來, 我應該配合, 認真完成, 怎麼能反對呢? 賣火柴的小女孩連母親的罵聲都覺得珍貴, 相比之下, 我是多麼渺小。
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 我是幸運的, 我將珍惜身邊的一切。
③ 《賣火柴的小女孩》的內容簡介(簡短一些),好詞好句,感受
一、內容簡介: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她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聖誕樹。
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久違的外婆,她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當火柴熄滅的時候,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小女孩就是這樣在聖誕之夜悲慘地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後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二、好詞好句:
1、那兒忽然變得像薄紗那麼透明,她可以一直看到屋裡。桌上鋪著雪白的檯布,擺著精緻的盤子和碗,肚子里填滿了蘋果和梅子的烤鵝正冒著香氣。更妙的是這只鵝從盤子里跳下來,背上插著刀和叉,搖搖擺擺地在地板上走著,一直向這個窮苦的小女孩走來。
2、這棵聖誕樹,比她去年聖誕節透過富商家的玻璃門看到的還要大,還要美。翠綠的樹枝上點著幾千隻明晃晃的蠟燭,許多幅美麗的彩色畫片,跟掛在商店櫥窗里的一個樣,在向她眨眼睛。小女孩向畫片伸出手去。這時候,火柴又滅了。只見聖誕樹上的燭光越升越高,最後成了在天空中閃爍的星星。
三、感受:這篇文章描寫了一個小女孩悲慘的一生,她有著美好的願望,但是最後還是敗給了現實,在寒冷的冬夜死去。這篇文章中女孩的遭遇牽動著我的心,最後她飛向天堂的解決,讓我也為她祝願,這個故事讓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生活,回想一下,我所經歷的困難和這個小女孩相比又算什麼,我要比這個小女孩幸福得太多太多了。
此文出自丹麥·安徒生《賣火柴的小女孩》
寫作背景: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的童話故事,發表於1846年。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富人合家歡樂,舉杯共慶的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
小女孩死了,嘴角卻帶著微笑,通過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無情地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罪惡。2019年入選了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的第8課。
④ 賣火柴的小女孩原文帶拼音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前幾天,我學習了一篇讓人深切同情窮苦人民的遭遇的文章——[賣火柴的小女孩。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裡凍死街頭。
當我讀到「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時,我感受到小女孩的父親非常狠心:大年夜裡,不但要她在冰天雪地的大街上賣火柴,而且她賣不掉一跟火柴就打她,真是慘不忍睹啊!同時感受到當時的黑暗社會的不公平:過年過節時,富裕的人民就可以高高興興地聚在一起,而貧苦的人民卻要餓死、凍死街頭,反差相當之懸殊。
又當我讀到「它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時,我感受到小女孩非常可憐,因為她只要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飢餓,只有痛苦。她很渴求歡樂,渴求關心,渴求幸福,但在這人剝削人的社會里是不可能實現的,除非她離開了這個世界,到了另一個世界上生活,才能實現她所有的渴求。
小女孩。如果你來到了我們中國,我一定熱情接待你,一定會給很多好玩、好吃的東西你,絕不會讓你在大年夜裡,還要到街上賣火柴,也不會讓你忍飢挨餓,睡也睡不好。我更希望可以和你一起學習,一起吃飯,一起玩耍……總之,有福就一起同享,有難也一起解決,你說好不好?但可惜的是,你已死去了,在大年夜裡凍死了。雖然,我與你素不相識,但我卻非常同情和可憐你,希望小女孩你在天堂上能安息,不要再擔心那些窮苦的人民了,或者幾天後,世界上再也沒有乞丐,再也沒有窮人了。
為了避免再有第二個這樣的人——在大年夜裡凍死街頭,我們都伸出援助之手,讓這個世界上的窮人都消失吧!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在我的童年裡,父母給我灌輸最多的並不是知識,而是許許多多的育人故事和益智童話。在我的腦海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篇出自安徒生筆下的——《賣火柴的小女孩》了。
這篇童話主要寫了一個小女孩在大年夜裡賣火柴的故事。飽受飢寒的小女孩最終在夢中安詳地飛向了天國。
當我讀到小女孩因被馬車撞到後而不見了鞋子,只得赤著凍紅的腳丫在冰天雪地里賣火柴時,我的眼睛已不知不覺地濕潤了。想想我自己,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里,整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既不用像小女孩一樣出去賣火柴,更不用像小女孩一樣受凍挨餓。
當看到小女孩握著火柴在牆腳安然睡去,我再次流下了淚水。小女孩渴望的是能生活在快樂、幸福、溫暖的家庭;渴望全家人一起坐在爐子前吃著熱乎乎的烤鴨;渴望的是在家的門前會有一個掛滿禮物的聖誕樹;渴望的是她死去的奶奶回來;渴望的是和平,是溫暖。而我的生活卻完全和小女孩相反。
我生活在富貴人家,既不愁吃,也不愁穿,更不愁住處。想像在童話中,自己就像小女孩眼中見到的另一個女孩,生活得幸福又快樂。在大年夜這個寒冷的日子中與家人一起快樂地度過,收下聖誕老人送來的禮物。
讀了這篇童話後,我知道了好的生活就要珍惜,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第一頁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我讀過許多文章,但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她講的是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街頭凍死的故事。作者通過故事表現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同情。
「她在一座房子的牆角里坐下來,蜷著腿縮成一團。她覺得冷極了。她不敢回家,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掙到一個錢,爸爸一定會打她的。」當我讀到這里的時候。不禁為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遭遇而淚潸潸了,看著小女孩,想想自己,相比之下,真是天壤之別,我不由得覺得面紅耳赤,無地自容。我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里,由於是獨生女,就成了父母的掌上明珠,得到了家人的百般疼愛。家裡人寵著我,護著我,正所謂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碎了,他們從不讓我受一點苦,干一點活,太溺愛我了。然而,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挑這挑那的。在學校里,早餐是由學校的廚師精心搭配的,十分有營養,而我嫌這不好吃,那不好吃,每天早上都把早餐全部倒掉,浪費了廚師們的一片苦心,還浪費了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的糧食。由於每天早上不正常的飲食,使得學習上沒有精力,成績退步了許多。在家裡,如有什麼不如我心意的,我時常大發雷霆,亂發脾氣,有時還跑到自己的房間里不出來,飯也不吃,水也不喝,常常使家裡人擔心。本來理應我給長輩讓座的,可是現在倒變成長輩給我讓座。這是一種不尊重長輩的表現。而賣火柴的小女孩呢,家裡沒有一個人疼愛她,關心她,在乎她,還常常受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吃的東西還不夠填飽肚子,還有什麼營養不營養的了。這要是我,這種豬狗不如的日子我一天也待不下去。顯然,我比小女孩幸福多了,我有家裡人的呵護與疼愛,她沒有;我吃得飽穿得暖,她常常埃凍受餓,甚至連一雙鞋子也沒有;我能去上學,不用擔憂經濟問題,她卻要自己掙錢養活自己……
從《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文章中,我明白了:要珍惜眼前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了報效父母,為祖國建設出一分力。
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今天,我又讀了一遍《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我已經讀過很多遍了。但是在這個寒冷的冬季讀起來,我的心情卻是格外的沉重。
當我在家裡,開著空調,看著電視,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只能點燃一根火柴,讓火柴微弱的亮光,能帶給她一點點的溫暖;當我們全家圍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飯菜時,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只能點燃第二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彷彿有一桌豐盛的晚餐,正等著她去飽吃一頓;當我們放著鞭炮,迎接新年的時候,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只能點燃第三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里,彷彿有一顆掛滿聖誕禮物的聖誕樹,正在向她招手;當我依偎在奶奶懷里撒嬌時,賣火柴的小女孩卻只能點燃第四根火柴,在火柴的亮光里,她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最最疼愛她的奶奶。
賣火柴的小女孩死在了新年的鍾聲里,她沒有看到新年的太陽升起來,新年的太陽光照在她瘦小的身體上,她顯得那麼的安詳和平靜,她終於能和奶奶在一起了,遠離了人世間的痛苦和冷漠。
賣火柴的小女孩真是好可憐啊,過新年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快樂、開心的事情,但是對於賣火柴的小女孩來說卻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為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讓她有家不敢回,因為回去會挨爸爸的罵,而且家裡也和街上一樣的冷。而我們每天放學上學都是有爸爸媽媽來接送的,不用愁吃愁穿。
和賣火柴的小女孩相比,我們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啊!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不辜負家人對我們的厚愛。
第二頁
平等?——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有感
跨出教室門,一方陽光照在了我的身上。啊!好舒服呀!我們的生活多麼幸福!正當我為此高興時,心中的一個念頭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因為上一節課,我們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文中的主人公那種悲慘的生活使我的心中如刀割一般痛。
文中記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賣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這天晚上,又冷又餓得走在街上賣火柴。但沒有一位人買她一根火柴,而她,卻不敢回家,因為家中有她那凶惡的爸爸等著她。她只好走在大街上,她忘不了今天是大年夜,看著他人一家團聚,而她卻只能……
她非常冷,坐在一個牆角,擦著了一根火柴,看見了一個火爐,但是不一會兒,火爐就消失了。
她一次又一次地擦著火柴,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了。最後她終於把一大把火柴擦著了,看到了她最思念最疼愛她的奶奶。
第二天清晨,人們發現這個小女孩已經死了。可是,小女孩的嘴角卻掛著微笑,因為她可以離開這個黑暗、痛苦的社會,在新年的鍾聲中,走向那個美麗幸福的地方去了……
哎!我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為什麼當時的社會如此不平等呢?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人民始終遭受迫害,他們為人民勞動,反而得不到任何好處。
現在,人民當家作主了,靠自己的勞動換來財富,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再也不需要當「地下囚」。
看看現在的生活,再回頭望望過去的生活,真是相隔十萬八千里呀!
我們吃宴席,而他們卻吃白菜、蘿卜;我們住高樓大廈,而他們卻住露雨的茅屋;我們穿毛衣棉襖,而他們卻穿補了又補的衣服……
以前的社會平等嗎?不!一點也不平等。勞動人民吃不飽穿不好,就連在大年夜裡也吃不上好的,更何況在平時?而不勞動的人卻大吃大喝。
想著想著,我對當時的社會的那種不平等非常憎恨。為什麼?為什麼勞動人民的生活過得如此不好;為什麼勞動人民要遭遇悲慘;為什麼幸福的生活只能在他們的夢中出現……
現在已經二十一世紀了,雖然人民當家作主了,但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存在。
我呼籲,呼籲在二十一世紀中不要出現不平等的現象,讓人人平等,讓勞動人民幸福生活,讓他們用雙手換來汗水,用汗水換來財富,用財富換來幸福。
我的心中有著一種說不出來的心情,我希望社會平等、人人平等。
看著眼前的陽光,我彷彿看到了小女孩來到了我們中間,在這里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我呼籲平等,我想,文中的小女孩也一定會呼籲平等,讓二十一世紀成為一個真正平等的社會!讓人民在遠離不平等中得到幸福!正如這陽光一樣幸福、一樣溫馨、一樣光明!
第三頁
《賣火柴的小女孩》讀後感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天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大年夜……」我坐在窗前,深情地朗讀著丹麥十九世紀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作品《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著作向磁鐵一般,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忘記了自我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我貪婪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看著,看著,我彷彿走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在陰暗的牆角邊,我遇到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她含淚向我傾訴她的痛苦和不幸,我告訴他,我會使她重獲幸福。我們手拉手歡笑著,歌唱著遠去……「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被自己的笑聲驚醒,我清醒過來,發覺擺在自己面前的仍是那本書,我感到無比得空虛和寂寞。
「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我繼續朗讀著,「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周圍死一般的寧靜。一個小女孩披散著一頭捲曲的』美麗的金發,她衣衫簡陋,爭著一雙驚恐的眼睛,臉和嘴唇凍得發紫凍僵的小手攥著一束火柴,嘴裡不斷喊著:』誰要火柴……』回答他的只是風雪的呼嘯聲。看到這里,我的心也涼透了,怎麼整個城市會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樣,冷酷無情呢?「她赤著腳在雪中行走,終於找到一個角落坐下來。她不能回家,因為她沒賺到一個錢。最後,他嘴角帶著微笑,無聲無息地凍死了。」
「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讀到這里,我的眼眶濕潤了,這既是悲傷的淚,又是歡欣的淚。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歷盡了人世滄桑,終於在合家團圓之夜離開了這個黑暗的世界。在她有生之年,她只能擁有美麗的夢,但夢終究是夢,永遠不會成為現實……我心中不禁充滿了對小女孩的深切同情,也為她擺脫這種黑暗的生活高興。
讀著,讀著,去年大年夜的一幕幕歷歷再現。去年大年夜的晚飯前,我也在讀這篇著作。突然,一股烤雞的香氣撲鼻而來,難道安徒生今天也過聖誕節?「書獃子!」爸爸笑著說,「看你,書可以當飯吃?看書看的連年也不要過了?!」他推了我一把,這時我才恍然大悟:今天是年三十了,那香氣不正是從飯桌上飄來的嗎?那裡已經擺上了香噴噴的五香鴨,鮮美可口的西湖醋魚,還有蛋餃、魚丸,爸爸還正在做拔絲蘋果呢!「快來試試新衣服!」媽媽喊。我試著新衣,望著明亮的燈光,想:這不是那個小女孩所嚮往的天堂嗎?我恨不得立刻插上雙翅,一下子飛到她的身邊,把她領到我家來,讓她和我一起分享這快樂,那時她會感到有多麼幸福。但是,她畢竟已經離開這個世界了……
不一會兒,我就讀完了這篇著作,我覺得很不是滋味,腦海中時時浮現那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的身影。想想窮孩子在飢寒交迫中生活,對比之下,現在我們生活在社會主義的國家裡是多麼幸福啊!我衷心感謝偉大的黨和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
⑤ 賣火柴的小女孩英文怎麼念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英文譯作 A Little Match Girl,可以依照音標 [ə ˈlɪtl mætʃ gɜ:l] 諧音為 「呃 勒圖(了) 馬愛其 格兒(了)」。括弧中的 「了」 不要帶出尾音 「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