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用語文的詩句來表達加減乘除
1、語文的詩句洛中偶作可以永安里代表加號,詩人歷數自己入仕後的十五年經歷,計六個數字,和數為十五點五。
2、游悟真詩一百三十韻代表減,詩作實列出兩個算式:51-37=14、14-6=8。
3、對酒可以代表乘,此詩則用一年的月數乘以年數,算式為12×3=36。
4、曲江早秋可以代表除,五十已後衰,二十已前痴,晝夜又分半,其間幾何時?」則是一道用除法得出最後結果的混合運算題。
❷ 為什麼1加1大於2,100減1等於0 不是腦筋急轉彎哦! 要從語文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1加1大於2是告訴我們做事不能死板,要靈活,能把一件不值錢的物品轉換為有價值的物品.
100減1等0是告訴我們做事要仔細仔細,在仔細,不能馬虎,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是一個意思
❸ 2的一倍是多少,二倍又是多少
2的一倍是2.2的2倍是4
你的理解應該是比2大一倍的是4,或者說成2的倍數是4.如果有地方說2的一倍是4那是生活化用語,純粹亂說不科學的.如果單獨問2的一倍,就是2乘以1,是2.
2的倍數有2,4,6,8等等。
末尾數字是0,2,4,6,8中的其中一個,並且不是0的數一定是2的倍數,因為2的倍數一定是一個偶數,偶數是指能夠被2所整除的整數。整數分為兩類,一類是偶數,一類是奇數,奇數一定不是2的倍數。倍數的定義是一個數能被另一個數整除,這個整數就是另一整數的倍數。一個數的倍數合集是無限集。
分析: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這道應用題,這道題目裡面有整數倍數關系,也有不是整倍關系。
如果光從文字來理解題目意思可能有點困難,畢竟是兩個班,各有兩種練習本。我們之前說過做這樣的題目,最好用畫線段畫示意圖來幫助我們理解。
之前我們也說過,一般是以較小的數作為一個參照,把它當作1份。
我們先從語文練習本開始。題目說一班的練習本是二班的3倍,那麼我們把二班的語文練習本的數量當成1份。根據題目意思可以畫一個線段示意圖,通過線段圖,我們很直觀的可以發現一班和二班語文練習本總共是4份。把96個練習本,平均分成4份,那麼我們可以很輕松地算出每一份是多少。
這個直接可以套用和倍公式:較小的數=和÷(倍數+1)
這樣算出來的是二班的語文練習本的數量。一班的數量就相當於總的語文練習本減去二班的,或者說直接是二班的數量的3倍,這個就整數倍的比較簡單一點。
然後我們看下兩個班的數學練習本各有多少?
同樣我們再畫一個線段圖,二班數學練習本是一班的4倍還多3個,那說明一班的數量是比較少的。此時我們把一班的數學練習本數量看成1份。那麼二班的就是4份,另外還多3個,他們總的數量是153。
也就是說如果是5份的話相當於153-3=150。每1份就是一班的數學練習本的數量,那二班就直接用數學練習本的總數減去一班的數量,或者可以根據4倍多3個這個關系算一下。
此時運算不沒結束,因為題目說的是一班比二班少買了多少個練習本?那麼我們需要將兩個班級的語文練習本和數學練習本相加,然後進行比較。
二班語文練習本:96÷(1+3)=24(個)
一班語文練習本:24×3=72(個)
或96-24=72(個)
一班數學練習本:(153-3)÷(1+4)=30(個)
二班數學練習本:30×4+3=123(個)
或153-30=123(個)
一班總數:72+30=102(個)
二班總數:24+123=147(個)
147-102=45(個)
答:一班比二班少45個練習本。
所以我們一直強調,能畫示意圖的盡量在草稿上畫下圖,花的時間不多,但能幫助我們迅速地理清這種不是整倍關系的題目
❹ (2,5] [2,5),[2,5]幾個區間,如果不用數學語文,用口語化表達的話怎麼表達比如,2到5之間包括2,5么
(2,5]:區間2到5左開右閉(不包括2包括5)
[2,5):區間2到5左閉右開(包括2不包括5)
[2,5]:2到5閉區間(包括2和5)
❺ 語文的表達方式有那些,表現手法有哪些,文言文中的句式有哪幾種
有以下五種:
1、敘述 2、描寫 3、抒情 4、議論5、說明
(1)敘述。記敘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作者對人物的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以及場景、空間的轉換所作的敘說和交代。在寫事文章中應用較為廣泛。
(2)描寫。描寫是把描寫對象的狀貌、情態描繪出來,再現給讀者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記敘文,特別是文學創作中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在一般的抒情、議論、說明文中,有時也把它作為一種輔助手段。描寫的手法運用得好,能逼真傳神、生動形象,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從中受到強烈的藝術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發和表現作者的感情。具體指以形式化的話語組織,象徵性地表現個人內心情感的一類文學活動,它與敘事相對,具有主觀性、個性化和詩意化等特徵。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並通過在意識中對現實的審美改造,達到心靈的自由。抒情是個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也是情感釋放與情感構造、審美創造的辯證統一。它是抒情文體中的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的文學作品和記敘文中,也常常把它作為重要的輔助表達手段。
(4)議論。議論就是作者對某個議論對象發表見解,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它的作用在於使文章鮮明、深刻,具有較強的哲理性和理論深度。在議論文中,它是主要表達方式;在一般記敘文、說明文或文學作品中,也常被當作輔助表達手段。
(5)說明。說明是用簡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系、功用等解說清楚的表達方式。這種被解說的對象,有的是實體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樹木、建築、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識、修養、觀點、概念、原理、技術等。
五種表達方式,作為文章的形式要素,一定要為內容表達服務。一定的內容採用不同的表達來寫作,可產生不同的效果,這就是所謂表達功能。 一、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一共五種,古詩中常用前四種);
②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欲抑先揚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像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③選材剪材;
④結構技巧:過渡、呼應等。
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復等)的運用、社會自然環境的描寫等。
----------------------------------------------------------------------------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感,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鑒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像、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
4、結構:承上啟下、懸念、照應、鋪墊等。
5、修辭手法:比喻、反復、排比、反問、擬人、擬物、誇張等